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备课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动物王国




1、通过观察,能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直接参与科学探究,尝试科学探究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基本过程。
3、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4、能用导线、灯泡等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5、能对电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交流,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6、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
教学
重点

难点
1、通过观察和讨论,对鱼的身体、运动、进食、繁殖等特征进行归纳是本课的重点。
2、灵活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调控学生学习情况是教师要研究的。
教学设ຫໍສະໝຸດ 想本单元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他们自己观察,自己去发现,学生在互相争论、研讨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在互动中生成知识。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习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6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6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6篇)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不同的生命周期。

【教学准备】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

(在查阅资料中还要注意: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复杂,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的数据。

)2、不同的生命周期(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

)(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

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

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

(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

)(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课:植物种子的孵化篇章概述:本课主要教授植物种子的孵化过程以及它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将了解到种子的结构和发芽的条件,并学会制作简单的观察台。

引入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到植物种子的孵化过程以及植物种子如何发芽生长。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种子吗?我们平时吃的苹果、梨子里面都含有一颗果核,这颗果核就是种子。

学习目标1. 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植物种子的孵化过程和发芽条件;3. 学会制作简单的观察台,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4. 培养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热爱。

学习重点1. 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种子的孵化过程;3. 制作观察台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学习过程一、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板书:种子的结构)植物种子一般由外果皮、种皮、胚乳和胚珠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保护壳,起到保护作用。

胚乳是种子的储存器官,能够为胚芽提供养分。

在适宜的环境下,种子就会发芽,胚乳中的养分被胚芽吸收,胚芽逐渐成长为新的植物。

二、植物种子的孵化过程(板书:种子的孵化条件)为了让种子顺利发芽,我们需要提供一些适宜的条件。

首先,种子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而适度的湿度则有利于种子吸收水分和激活生长。

其次,种子需要适量的光照。

不同的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而有些植物在阴暗的环境下也能发芽。

最后,适宜的氧气供应也是种子发芽的重要条件。

实践操作:制作观察台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材料:透明塑料杯、纱布、种子、水步骤:1. 将透明塑料杯洗净并擦干;2. 在杯底铺一层湿润的纱布;3. 将准备好的种子均匀撒在纱布上;4. 适度浇水,保持纱布湿润;5. 将杯子放在明亮的位置,但避免直射阳光;6.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

三、总结与拓展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植物种子的结构、发芽的条件和种子发芽的过程,并学会了制作观察台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植物种子是植物繁衍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的孵化和发芽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板块二】互学一、云量的划分1.下面几幅云的图片,你会像天气预报那样描述它们的云量吗?2.你是根据什么来描述云量的?小结: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

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

这种方法叫作四分法。

气象学家将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内云量的天气称之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称之为“多云”,四分之三以上的称之为“阴天”。

如图所示:3.视频:如何判断云量(播放视频)4.实践应用:判断下面几张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天气?5.云量是按照云遮蔽天空的程度来估算。

室外观测云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结:①一般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观测。

②当天空部分被障碍物(如山、房屋)遮挡时,云量应从未被遮挡的天空部分中估计。

二、云量和雨量的关系1.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云的多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请问天空中出现什么样的云会下雨呢?2.哪一张图片上的天气更容易下雨?小结:从云的颜色和云量两个因素来判断,左边天空出现的情况可能会下雨。

3.判断下列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时刻拍摄的。

(将照片和对应的时刻连线)我发现:下雨后与下雨前相比,天更亮了、云少了,能见度更好了。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播放视频)你还知道哪些呢?5.通过看云,可以大致判断天空是否会下雨。

生活中,下雨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场雨下得有多大?6.仅凭生活经验来判断是不够的,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阅读“天气预报中关于24小时的降水强度有界定标准”,你读出哪些对你有帮助的信息?小结:气象学家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不同高度,列出这样一个雨量等级表。

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晴天、多云和雨天。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3. 掌握衡量温度的方法,如使用温度计。

4. 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特征和变化。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本。

2. 教具:温度计、图片资料、天气卡片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天气现象的观察与描述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晴天、多云和雨天的画面,激发学生对不同天气现象的兴趣。

2. 观察实验:分组观察校园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用简洁语言描述。

3. 讨论研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并概括归纳。

4. 教师示范:教师用明确的语言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鼓励学生模仿和表达。

5. 小结概括:向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内容,复不同天气现象的描述。

第二课时:温度的衡量方法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温度的概念。

2. 教学展示:使用温度计向学生展示温度的衡量方法,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亲自测试不同地点的温度,并记录结果。

4.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测试结果,在小组内进行温度的比较和讨论。

5. 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温度的比较方法。

第三课时:季节与天气的关系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四个季节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季节和天气关系的注意。

2. 季节分析:学生自由讨论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和变化,并记录在活动表上。

3. 活动展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个季节的天气特点,如温度、降水等。

4. 小结总结:教师对各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梳理季节与天气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针对三年级下册科学的内容编写了一份教案。

通过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衡量温度的实践操作以及季节与天气关系的讨论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天气现象和季节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能够简洁明了地描述和比较天气和温度。

最新北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植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特点
- 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
教学重点
- 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1. 植物的结构:
- 根、茎、叶的功能和作用
- 植物的器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 植物的生长过程:
- 种子的发芽和根的生长
- 茎的生长和叶的生长
- 花和果实的生长
3.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 光照、水分、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营养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活动
1. 观察植物的不同部分,并进行简单的植物解剖实验。

2. 利用实验方法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3. 进行室内种植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差异。

4. 组织学生团队观察附近自然环境中的植物,记录植物生长的特点和环境条件。

教学评估
- 学生完成观察记录并做出合理解释。

- 团队观察报告的撰写和展示。

教学资源
- 北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
- 植物标本和实验器材
- 种子和
- 记录表格和观察笔记本
教学延伸
-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植物园或农田,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环境需求。

- 研究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和适应性,展示调研结果。

第二课动物的生长与变化
...
(继续编写下一节课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教案(电子备课表格式)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教案(电子备课表格式)
讨论肥料袋的制作方法。
有同学想把动物放在里面,估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你们想用什么动物?为什么?
应该如何观察?
三、回顾与解释
提制作肥料袋的要求:能长期观察并记录。
二次备课
激发兴趣
明确研究内容
引导发现土壤有肥沃和不肥沃的差异
亲手实验,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认识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科学学科三年级下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B3.1.1我们周围的土壤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到室外亲自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生活的各类“居民”,如蚂蚁、蚯蚓等。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3.会观察土壤,并能描述、记录、交流自己在户外观察土壤的结果。
教材分析
重点
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难点
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学生猜想,并把自己的猜想画下来。
提问:
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里面呢?
种子这么硬,怎么把它拨开来呢?
谈话: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用水泡过的蚕豆种子,下面就请大家把蚕豆种子拨开,观察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边观察边把看到的情形画在记录纸上。
学生观察。
教师巡视,鼓励学生细致地观察。为了观察得更清楚,适时提醒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指导学生观察蚕豆种子里面的每个部分,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像什么?……
这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如何比较?
组织学生预测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渗水性。注意保持三个变量的不变。
组织学生做实验。
组织学生将结果与预测相对照,巩固科学探究的方法。
调查家乡的土壤可以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三、回顾与解释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课件) 三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教科版)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课件)  三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教科版)

研讨 研讨:物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有所不同,接近立方体、长方体 的物体在斜面上容易产生滑动的运动状态。而接近球体(如乒乓球)或圆柱 体(如电池)的物体在斜面上容易产生滚动的运动状态。
拓展
如果将斜面的一端变高,这些物体在斜面上又会怎 样运动呢?
观看实验视频,说说你的发现 ?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是不一样的,主要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情况;物体的形状和它 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学好科学 快乐成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探 索索
实验二: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什么关系?
探索
总结: 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 关系。
例如: 球形的物体一般在斜面上是滚动的; 方形的物体一般在斜面上是滑动的。
研讨
研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三种情况: (1)滑动:像立方体木块一样从斜面上滑落下来。 (2)滚动:像乒乓球一样从斜面上滚下来。 (3)有滑动,有滚动:像六棱柱在斜面上的运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目录
1.聚焦 2.探索
3.研讨 4.拓展
聚焦
可能静止不动
可能滚动
可能滑动
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 说一说: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 ?
聚焦
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说一说: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探探 索索
实验一: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1.制作斜面
2.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研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研究和生活打好基础。

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研究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研究,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固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研究,学生们已具有肯定的探讨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出格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力低。

每每只看事物外表,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接洽。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讨的认识不够,出格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动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环境。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动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学生能够学会尊重生命,珍视生物多样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动物的特征1.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运动方式、感官等。

2.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第二课时:动物的适应性1. 教学内容:探究动物如何适应环境,如保护色、拟态等。

2.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第三课时:动物的生存环境1. 教学内容: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以及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2.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动物的特征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

2. 观察:学生观察动物的图片或实物,记录下动物的特征。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动物的特征。

4. 讲解:教师讲解动物的特征,如生命活动、运动方式、感官等。

5. 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动物的适应性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适应性。

2. 实验: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动物的适应性表现。

3. 观察:学生观察动物的适应性表现,分析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动物的适应性特点。

5. 讲解:教师讲解动物的适应性,如保护色、拟态等。

6. 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课时:动物的生存环境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

2. 观察:学生观察动物的生存环境,记录下环境的特点。

3. 实验: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科学下册的教学,培养三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科学观察、实验和探索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逐步发展为具备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研究者。

具体教学目标包括: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科学下册所涉及的知识点,如生活中的物体、生物的特征和生活性、水的变化等;- 能够运用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记录,培养实验技能和交流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研究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素养,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教材内容,安排以下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 物体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物体的用途和分类;-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变化。

2. 第二单元:生物的特征和生活性- 动物和植物的外部特征;- 动物的生活性;-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3. 第三单元:水的变化- 水的存在形态和性质;- 水在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变化;- 水的循环和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研究。

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提供正确的科学概念。

2. 观察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观察和实验,激发他们的实验兴趣和探索能力,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方法。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通过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教学工具,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估本教案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的发展。

主要的评估方法包括: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以及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探秘植物世界课时1:认识植物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掌握植物的生长繁殖方式。

•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植物的基本特征–根、茎、叶的功能和结构–动植物的不同之处2.植物的分类–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用常见植物进行分类练习3.植物的生长繁殖–种子的结构和发芽–利用种子进行观察实验–植物的无性繁殖:分株、扦插、嫁接等方式4.植物的保护意识–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爱护周围的植物环境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植物生长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植物认识的兴趣。

2.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进行植物的分类练习,让学生根据结构特点将常见植物进行分类。

4.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并进行发芽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5.介绍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通过图片和视频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繁殖方式的特点。

6.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7.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资源•视频:植物生长的过程•实物:常见植物、种子•图片:植物的不同部分、植物的分类等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学生的分类练习成果展示。

3.学生对植物保护意识的理解和表达。

课时2: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

•掌握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和表现。

•培养对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光线、水分、温度和土壤等要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的差异2.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和表现–显性和隐性适应性–植物生长的特殊环境适应能力3.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发表对植物的态度和看法–培养对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一些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引起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思考。

2.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通过图片和图表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小学科学下册的相关知识,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物理等方面的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掌握小学科学下册的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科学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下册)》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4. 课件、音乐、动画等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个例、图片、视频等方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简要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Step 3:实验操作(15分钟)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Step 4:讨论和总结(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5: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7: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供学生巩固和拓展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学案 第1课时 运动和位置 (答案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学案 第1课时 运动和位置 (答案版)

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2.探究目标(1)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二、知识梳理1.我们把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2.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发生变化,我们判断它是运动的,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判断它是静止的。

在说明一个物体的位置时,必须选好参照物。

如:和道路旁的树木相比,公交车站牌是静止的,公交车是运动的。

3.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词来描述方向。

三、实验解析1.实验重现(1)实验名称:描述物体的位置。

(2)探究问题: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呢?(3)实验材料:方向盘、软尺等。

(4)实验步骤:①两人静止不动,分别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①一人站在方向盘中心静止不动,一人运动起来,多次改变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5)实验现象:小女孩在方向盘中心的东北方向约150厘米处。

(6)实验结论:利用方向盘和软尺,描述自己在另一位同学的方向和距离,从而准确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2.指点迷津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吗?参照物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它是在实验前假定为静止的物体。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一般也不同。

如:在行驶的汽车中,如果以车身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作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共包含24课时。

教学内容涉及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二章《动物的世界》、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和第四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一节:种子的发芽与生长第二节:植物的六大器官第三节:植物的生长需求2. 第二章《动物的世界》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生活习性第三节:动物的运动方式3.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节:力的作用第二节:简单机械第三节:电的奥秘4. 第四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第一节:天气的变化第二节:水的循环第三节:地球的构造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植物的生长需求。

2. 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

3. 学习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和电的奥秘,培养观察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

4. 了解天气的变化、水的循环和地球的构造,激发探索自然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需求、动物的生活习性、简单机械和电的奥秘。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分类、力的作用和天气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地球仪、天气图标等。

2. 学具:画笔、剪刀、胶水、纸张、尺子、指南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动物,引入新课。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分类、力的作用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重要知识点、实验步骤等。

2. 板书形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第二章:列举三种动物,并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

第三章: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和电的奥秘。

第四章: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课备课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课备课
四、课堂总结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谈出本节课的收获,然后由组长汇报,再由教师补充完善。
五、课下延伸
让学生课下预习课本P7—P8页的内容
板书
设计
2.土壤的种类(1)
教学
反思
第一单元
土壤与岩石
第2课
土壤的种类
第2课时
全册总课时
4
课 题
土壤的种类(2))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3.探究各类土壤的保水性。
(1)提出问题。
师:根据含沙量的不同人们把土壤分成了三类,你猜一猜这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有什么不同吗?
(2)猜想假设。
学生进行猜想,试着说出理由。可以根据学生的猜测进行举手表决,统计各种不同猜测结果的人数。
(3)制定探究方案。
引导小组同学设计探究的方案,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其他各组同学评价、补充,并完善各自的实验方案。
全册总课时
3
课 题
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种类(1)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2.养成仔细实验,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知道土壤的种类,能做简单的观察试验,会填写实验记录。
难点:能做简单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出示表格,教师做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填写表格。
实验器材
烧杯、玻璃棒、土壤
实验方法
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纯净水,再放入土壤,用玻璃棒搅拌均匀,静置一会儿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汇编(含24个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汇编(含24个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参照物:车站:方向:车站东方:距高:1500米标出正确的汽车的位置。

因为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

因此,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是运动的正是静止的方法:能够通过参照物准确描述自己或者物体所处的位置。

四、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题回顾本节课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教案序号:课题:2.各种各样的运动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3.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点: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

斜面坡度越大;木块数量越少,斜面坡度越小。

观察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一个斜面、一个立方体木块。

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

(2)观察立方体木块的状态。

实验现象:当斜面坡度较小时,立方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斜面坡度足够大时,立方体木块会从斜面上端慢慢滑下来。

实验结论:物体可以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上滑下。

按上面的方法,分别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一个自制斜面、一个小六棱柱、一个小球。

实验步骤: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将小球轻轻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实验现象:小六棱柱从斜面上端有时会滑下来,有时会滚下来,有时会滑动一段距离后再灌下来;小球在斜面上快速地滚动下来。

实验结论:除了滑动,物体在斜面上还会滚动。

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正十二面体、小玻璃瓶、电池、铅笔、文具盒。

实验步骤:将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在斜面上端。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产生》集体备课定稿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产生》集体备课定稿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记录(定稿)
拍手、说话、吹口哨、拍打身体、……
二、声音产生的原因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体验并描述下列物体发生时的状态。

(展示图片)
实验器材:直尺、音钹、气球、试管、水鼓、音叉、鼓槌、泡沫
2、演示方法
(1)用手掌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上,把另一端露在桌外。

用另一只手弹一下露在桌外的钢尺的一端,把钢尺的变化情况画下来。

【提示】
(2)把气球放在发声的音箱前,画出气球运动轨迹。

【提示】
(3)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手有什么感觉?【提示】
手上接触到的部位有点麻,感觉喉部在振动。

(4)试管里放些泡沫,试吹管口,握住瓶子的手有什么感觉?
【提示】
手上接触到的部位有点麻,感觉泡沫在撞击试管壁。

(5)敲击音钹(bó)轻轻地按在身上(或脸上),你有什么感觉?
【提示】
身上(或脸上)接触到的部位有点麻(振动)的感觉。

3、记录物体发生时的状态
实验方法弹




















钹。

三年级科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备教师教学流程设计
执教教师教学流程中某个教学环节的个性化设计、修改或建议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板书: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摩擦力与生活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找学生说一说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让学生辨证的认识摩擦力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三:拓展活动
生活中有没有摩擦力给我们带来不便的地方?你能想办法克服这种不便吗?
板书设计:
2、玩滑梯的启示
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2)师问: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你认为与指南针的那部分有关系?你们还见过其他的指南针吗?
(3)出示各种指南针图片
(4)师讲解:指南针的种类很多,外观、构造不完全相同。但是,无论哪种指南针,都有两个基本的部分——磁针和刻度盘。磁针是一块小小的磁铁,指南针所以能指南,就是因为有这个小小的磁针。磁针的两极是尖的,漆着不同的颜色。被一个上端是尖的支柱支撑着,能自由旋转。刻度盘上标有东、西、南、北,在这4个基本方向之间还有刻度,表示这4个基本方向之间的更准确的方向。
生:这种磁铁比较长,我给它们起名条形磁铁。
生:这种磁铁是弯的,像门形,我给它们起名叫门形磁铁。
·········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N”、“S”是此磁铁的两个磁极。“S”又称为南极,“N”又称为北极,各种各样的磁铁都有南北两极。
二、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磁铁
学生自己玩磁铁,自主探究磁铁的性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师与学生共同探究。。
3、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
通过以上的实验、观察、记录,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有利的数据,谁能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找学生上台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当杠杆两端所挂重物不一样时,左右的距离不一样时也能平衡。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生交流,让学生说一说。
三;拓展活动
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2、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3、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及用法。
重难点:会用指南针测定方向
教具:指南针、磁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指南针:
这是什么?关于指南针你想知道什么?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认识指南针的构造及原理
(1)指导观察指南针。
思考:指南针的构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你们是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
汇报结果:我发现磁铁用线吊起来,总是S极指南方,N极指北方。
生:我明白了有红色和蓝色是为了区别两个不同的方向。
2、指导认识磁铁的性质
(1)\磁铁吸大头针
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生:我发现磁铁能吸引大头针,并且两极吸的比中间的多。
生;磁铁两极磁力比中间大。
3、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
重难点: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具:磁铁、铜钥匙、铁钉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检查课前准备情况:指导学生观察,看一看能有哪些发现。
2、找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生:磁铁有多种形状,有长条形的、圆形的、长方形的。
生:磁铁有圆柱形的、有圆环形的。
生:还有的磁铁像桥,像门的形状。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发现了磁铁有这么多形状。你们能根据性质形状给它们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吗?
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了指南针的用途及性质,会用指南针测定方向。
7、认识太阳
教学目标:
1、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证据,能大胆现象太阳的概况,愿意合作交流。
2、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重难点:了解太阳的基本情况
教具:玩具、弹力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一定玩过带弹簧的玩具,说一说你都玩过哪些这样的玩具。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
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
谈话:各小组利用老师准备的弹簧玩具做游戏,比一比哪个小组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提出的问题最多。
2、学生分组活动。强调注意事项。师出示弹簧游戏记录表格,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游戏方案,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3、跷跷板
托盘天平的主要构造有哪些?
说说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理解力天平的主要构造,知道了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4、弹簧里的学问
教学目标:1、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2、养成乐意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3、认识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重难点: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2、小组同学充分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
3、引导学生课外完成制作,并进一步探究有关弹力的问题。
板书设计:4、弹簧里的学问
弹簧产生的力量有大小吗?
力量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反思: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认识了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5、有趣的磁铁
教学目标:1、能利用器材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2、乐意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小结:要想让小车运动得快,就要用比较大得力,如果用的力比较小,小车运动的就会慢。
(2)、引导学生认识力有方向
师:出示道具,让小车过桥、钻山洞。比一比那个小组的小车能顺利钻过山洞。
汇报结果:在推小车的过程中,方向稍微偏了,就进不了山洞。在上坡的时候,一定要向上拉,到了坡顶小车向下滑的时候,就不要用力了。
···········
师生共同小结:磁铁能吸引大头针,而且两极吸的大头针比中间吸的多
(2)认识磁极间的性质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磁铁的两极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能隔着物体吸鉄,同级相斥,异极相吸,能指南北等性质。
(3)认识磁铁有磁化作用
三、拓展活动
师:现代生活中,磁铁的用处非常广泛,你们知道磁铁应用在哪些方面吗?
3、活动小结与交流。
各小组交流玩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各小组根据交流,统一认识,然后选择喜欢的问题,有目的的进行实验、探究。
师生共同小结: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回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
活动二: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1、师生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是弹力,其实弹力在生活中与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共同小结得出结论。
3、摩擦力的大小
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实验和活动,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条件有关系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接粗面的光滑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被拉物体越重,摩擦力就越大,被拉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两个物体接粗面粗糙,摩擦力大,两个物体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电脑显示:司南与罗盘
师讲述它们的构造与用途。
4、制作简易指南针
强调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分组进行制作与实验活动。
汇报结果,各组相互检查指南针的制作效果,师及时的对学生的作品给以肯定性的评价。
三、拓展活动:
用自制的指南针测定学校、超市在你家的哪个方向?
板书设计:6、指南针
根据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
(4)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找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案: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尺和钩码、尺子等来完成这个实验。
师;除了做好杠杆尺、认真做好实验外,还要认真做好记录
师出示记录方案表。。
2、进行探究实验
师引导探究:学生动手操作,看谁的发现多、方法多
重难点: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教具:直尺、棉布、木块、棉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问;请大家用两只手掌呼吸摩一摩,有什么感觉?
学生各抒己见,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探究摩擦力
提出问题:
人在玩滑梯时滑动的速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玩滑梯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演示跷跷板游戏,同学们想玩吗?导入并板书新课。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交流。
生:为什么体重不一样,能使跷跷板平衡?
生:为什么小朋友能把成年人跷起来?
生: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
师:大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与价值的问题,大家都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
四、
拓展延伸:想办法让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板书设计:1、小车的运动
推和拉都会产生力,它们也有大小和方向。
反思: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推力和拉力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
2、玩滑梯的启示
教学目标:1、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做好探究实验记录。
2、关心人们运用摩擦力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交流。
3、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体会摩擦力的存在
活动一;手在桌面上摩擦
让学生把手放在桌面上摩擦,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然后在手上垫上光滑的白纸,再在桌面上摩擦,又有什么感觉?
学生汇报结果:垫上白纸后,感觉摩擦力小了。
活动二;拉动蹲在地上的同学
做游戏:找学生拉动蹲在地上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在蹲着的同学脚下垫上较光滑的两个木条再拉一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和方法
问:你知道什么时候用到指南针?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在海上航行时,在野外郊游迷路时·········
你认为应该怎样使用指南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师讲解演示指南针的用法,学生操作使用指南针。
3、了解指南针的历史:指南针有着广泛的用途,你们知道是谁发明的吗?
讲述:指南针是我国最早发明的,它是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之一。
师:在这个游戏中,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交流汇报。
师;力除了有大小外,还有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