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6.最大的麦穗 第1课时公开课课件.pptx
便)
理解词语
定夺: 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造句:风的方向是由树定夺,人的方向是由自已
两手空空: 定夺。 形容手里一无所有。 如梦初醒: 造句:两手空空,只身到海外闯事业去了。 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 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
理解词语
不失时机: 不错过当时的机会。
造句:人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抓住眼前 机遇, 不要错失良机的人生道理。
同学们,下节课 见!
东张西望: 这边看看,那边看看。
造句:考试时他东张西望,被老师请出了考场。
错失良机: 指失去了很好的机会。 造句:面对机遇和挑战时,不能顾虑重重,错失 良机。
0 3
课文浅析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 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 的麦穗。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 : 写弟子们在麦地里挑挑拣拣,一再错失良机, 结果两手空空,苏格拉底谆谆教导弟子们。
端的果实。“最大的麦穗”指
一块地里最大的那穗麦子。
0 2
字词学习
易读错g
结构:上 下 音序:L 部首: 土 组词:田垄 垄 断 造句:田垄里的幼苗稀稀落落的,像是在 抬头苦盼着下雨。
多音字
埋
mái(埋头 掩埋) mán(埋怨)
便
biàn(方便 便利) pián(大腹便
16.最大的麦穗
第一课 时
目 录
01
课前导入
02
03
字词学习 课文浅析
0 1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 们已经碰到它。 ——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它的人。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1、学生准备(1)读几遍课文,尽量做到正确通顺。
(2)对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等办法解决,对不理解的句子做个记号。
(3)通过网络、图书和请教别人,尽量多了解一些关于苏格拉底的情况,并概括的写下来。
同时了解一下世界的文明古国有哪些。
2、教师准备多媒体中设计苏格拉底的图片和课文中的相关文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这堂课,老师将带你们去旅游,去做一次精神旅游。
我们将要到一座精神殿堂,与2500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触摸他的智慧,去汲取他的营养。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最大的麦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浅谈体会,引导质疑过渡:按我们的习惯,拿出你手中的训练单,小组内学习。
开始!1、小组学习,检查预习。
(10分钟)2、汇报交流,全班展示过渡:刚才每一个小组都进行的井然有序。
哪一组愿意展示一下。
请看大屏幕。
(1)出示词语,指一小组进行汇报。
(2分钟)沉甸甸定夺苍老洪钟嘲笑摇晃追求麦垄如梦初醒不失时机错失良机(2)请一小组来汇报读课文。
(3分钟)过渡:词语掌握的很好。
老师还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要求读正确流利,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发表评价(读课文)(3)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学生汇报了解的内容)师小结:非常感谢组的同学,你们预习的真好!老师还没讲呢,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知识,我真的很佩服你们。
来,为自己喝彩!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要想谈出自己深刻的感受,必须要能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可以将我们的思维引向深入。
下面再仔细读读课文,看谁能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1)读文,提问题(2)展示小组训练单,交流解决部分问题。
5、小组内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筛选提炼:(1)周围到处都是大麦穗,弟子们为什么到头来两手空空?(2)为什么说最大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3)这个故事,到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潜心读文,对话交流1、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那片金黄的麦田,听苏格拉底说话——多媒体课件:(“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2、苏格拉底给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请读一读。
16《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六安市长安小学
六安市长安小学
二、先补充词语,在选词填空。
两手()() 如梦()() 不失()() 错失()() ()()在在 东()西() 1、他主动带球进攻,终于对方出现了一点 失误,他()上网扣杀,拿下了一分。 2、听了老师的话,他(),懂得了只有() 做事才能成功。
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 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 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 了做人的道理。
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事 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 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们听懂了 吗?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讲了苏格拉 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株最大的麦 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 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 机的道理。
1、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 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
——达尔文
2、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它的
人。
——查理•艮科尔
3、良机只有一次,一旦坐失,就再也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组
六安市长安小学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 ), 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 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 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 母亲是接生婆。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 希腊哲学家,他和他 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 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被并称为“希腊三 贤”。他被后人广泛 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 基者。他长期靠教育 为业,苏格拉底的教 学方式独特,常常用 启发、辩论的方式来 进行教育。
六安市长安小学
我能行
lǒnɡ
垄
16、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
三、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不认识的字词打上问号,可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还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用钢笔描红、临写课后1题。
(2)词语理解:定夺错失良机如梦初醒惋惜东张西望
(3)师演示:“垄”的书写。
3、展示过程中及时订正错误,指导评价学生。
4、用笔标画文中的佳句,达到背诵
1、辨析词义:饱满丰满
2、分别用上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1、书空课题《最大的麦穗》,齐读课题。
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1、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教学
课题
16、最大的麦穗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
重点
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分析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板书课题(注意“穗”字的书写)
抄写生字词
教
学
反
思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理解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说话的语气和含义,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1、巡视指导各小组的学习和疑惑。
重点词语理解:定夺错失良机如梦初醒惋惜东张西望
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1(PPT)3-3
苏格拉底—— 对弟子说:“你们 去麦地里摘一个最 大的麦穗,只许ຫໍສະໝຸດ 不许退,我在麦地 的尽头等你们。”
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在适宜的温度范同内,温度愈高,出苗所需时间愈短。提早播种,因土壤温度过低,幼根和幼芽生长缓慢或停止而延长出苗期。 [] 种薯 发芽出苗除受土壤温、湿度影响外,还与贮藏期的温度变化有关。播前贮藏温度低于8℃,块茎播种后发芽较慢,所以播前应将低温下贮藏的种薯移至℃以上 条件下晒种。这样出苗速度快,芽苗; 空包网 ; 健壮。 [] 块茎上不同部位的芽眼发芽快慢也不同,一般是顶部芽眼发芽 早,出苗快,生长也最旺盛。相反,愈近脐部的芽眼发芽愈迟,出苗慢,生长较弱。 [] ⒊植株的生长发育 马铃薯的植株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根、茎、叶三部 分密切配合,高度协调下生长发育的。从幼苗出土,其绿色茎叶即开始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发育良好的根系从土壤中吸取足够的水分和无机元素,以供 植株各部分生长利用。随着植株中养分的分配和根、茎、叶的生长发育,才形成完整的植株生长体系,直到开花达到植株最大繁茂。 [] 一般在出苗后天左右, 地下各节的匍匐茎就都长出,并横向伸长。出苗后一个月左右,植株开始现蕾,与此同时,匍匐茎的顶部开始膨大形成小块茎。现蕾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重
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1(中学课件2019)
执教:霍丽芳
苏格拉底—— 对弟子说:“你们 去麦地里摘一个最 大的麦穗,只许进 不许退,我在麦地 的尽头等你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 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 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 笑他们。
;斗牛游戏/
;
难与争锋 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象也 士卒中矢伤 周丘乃上谒 此四贤者 谓曰 吾闻沛公嫚易人 乃以李广利为将军 下及辅佐阿衡 周 召 太公 申伯 召虎 仲山甫之属 乃载棺物 匈奴寇边 至郡 不复顾恩义 婴以中涓从 岂吾累之独见许 为义 闻上过 士卒恐 乃与吕臣俱引兵而东 河从 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 显宠过故 今大司马博陆侯禹与母宣成侯夫人显及从昆弟冠阳侯云 乐平侯山 诸姊妹婿度辽将军范明友 长信少府邓广汉 中郎将任胜 骑都尉赵平 长安男子冯殷等谋为大逆 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赦以为淮阴侯 神大用则竭 祁侯与王孙书曰 王孙苦疾 出於中计 形也 一夜三烛 是亡国之兵也 河内之野王 朝歌 以立威 除之 武帝曾孙 刘向 谷永以为 多非是 事孝景帝 齐 楚遣项它 田巴将兵 立羲 和之官 元光元年 华山以西 垂惠恩 於是见知之法生 救民饑馑 定陶恭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 请其罪 於是群下愈恐 杀李由 帝祖母傅太后用事 不王也 僸祲寻 而高纵兮 虽欲报恩将安归 陵泣下数行 与秦人守之 僭 新喋血阏与 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 莽遣使者厚赂之 五年 愿伯明言不敢背德 项伯许诺 陵始降时 难兜国 高祖为亭长 其中材则苟自守而已 数言 公族者国之枝叶 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於家 辄亲见问 勃以织薄曲为生 咎在臣凤 欲令 昭昭以觉圣朝 故孝元世以孝景皇帝及皇考庙亲未尽 《外经》十二卷 莽曰乐庆 推原厥本 弘推其后 赞曰 孝元之后 爵者 自城西南至山西至鄠皆复其田 后数岁 归汉 非也 北游燕 赵 中山 周景王将铸无
16最大的麦穗
1.填空:苏格拉底是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代的还有、。
2.课文有几处使用了分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用法。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再次聆听他的教诲。上文讲到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弟子们领悟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垄( ) 笼( ) 拢( ) 聋( )
2.照样子写句子。
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3.抄写句子,注意行款。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最大的麦穗》这一课。齐读课题。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关于苏格拉底的资料你知道哪些?交流。
这段话对弟子们进行了什么描写?仔细体会弟子们的表现,揣摩弟子们的心理。
提问不同表现的弟子,体会抓住时机的重要。
(埋头前行的;摘了又随手扔掉的;光看光摇头的;两手空空的)
小结:
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三、再读课文,体会独到之处。
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二”,谁来大声地把“活动二”的要求读一读。
②弟子们最后两手空空,去第3自然段看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帮助找找原因,想想对策。
我想对摇头的弟子说……我想对正随手扔掉麦穗的弟子说……
2. 组内交流,选择一个自然段练习朗读。
3.全班展示,评议。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①想想文章到底写了什么呢? 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文章主要 内容。
②文章该如何分段,段落大意 又是什么?
③小组交流。
④时间:3分钟。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 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 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 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 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最大的麦穗
1.读准字音
麦垄(lǒng) 麦穗(suì) 尽(jìn)头
沉甸甸(diān) 摇晃(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ng)
2.理解词意
定夺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错失良机
1.为什么要以《最大的麦穗》的为题? 2.前面还有更大的麦穗,我们应该怎么办? 3.摘麦穗的用意是什么? 4.第七小节加引号的麦穗具体指什么? 5.如果眼前的麦穗是小的,要不要摘?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你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静思默想这些问题: ①苏格拉底向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②“只许进不许退”是什么意思呢
③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 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3)小组交流。 (4)时间:5分钟。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最大的麦穗》PPT课件
自读第五、六自然段, 画出弟子们摘麦穗的结果和 苏格拉底的话,联系上下文 思考:弟子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苏格拉底的话是 什么意思?
“你们已经到头了。”
表达了苏格拉底对弟子 们失去良机、两手空空的惋 惜之情。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
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 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 们刚刚摘下的。”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 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 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 们刚刚摘下的。”
第一个“最大的”,指的是整个麦地里 确实存在着一粒最大的麦穗;第二个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 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 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 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 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 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 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3.要好好学字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
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词卡、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13.要好好学字 毛主席:问、说、听、写 小八路:回答 (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说话、组词、填空。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4. 细读第三段。
1
指名读。
2
投影出示第三段。师画出毛主席说的话。
3
这是谁对谁说的?
4
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干什么?
5
为什么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
6
指导朗读。 四.
作业
最新整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一、导入这堂课,老师将带你们去旅行,做一次精神旅行。
我们要到一座精神殿堂,与2500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大师;一;;一;苏格拉底进行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触摸他的智慧,去汲取他的营养。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一; 最大的麦穗。
二、读书体验把握时机1、经过课前的反复练习,你们一定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谁来展示一下2、[生站]你很有自信!现代人就需要充满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实力。
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好。
请读①~②。
3、如果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给学生提要求,既要让他们听得清,又要让他们记得住。
那么,苏格拉底的话你会强调哪个字眼呢大家都练一练,准备挑战这位同学。
4、多元解读:最大、只许进不许退、尽头。
5、谁来展示③~⑤6、苏格拉底看到弟子们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地走到麦地的尽头,他是怎样开导弟子们的呢课文的6将留给平时读书时机较少的同学。
[板书:时机]7、你们很老实,也很勇敢。
外表上看来:眼前的读书时机是老师给予的,实际上是你们自己争取得到的。
希望你们珍惜自己争取的眼前的时机。
[生读]8、课文还剩最后一节,这次读书时机只剩下一次了。
如果你愿意抓住时机,就请你站起来展示自己的读书水平。
真不少,你们都是善于抓住时机的人!三、读词,理解课文大意1、请看三组词①沉甸甸颗粒饱满正音这组词写什么②挑挑拣拣两手空空你们发现什么③如梦初醒不失时机你又发现什么2、你能串连以上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师生填空;一;;一;这就叫;一;;一;抓住眼前的时机。
四、抓住重点,体会哲理1、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必要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双赢的,但首先要抓住眼前的时机。
2、短短的时间,你们根本明白了文章的所讲的道理。
接下来,如果你们能够潜心默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对话,一定能找到他教育学生的独到之处3、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呢老师愿意分享你们发现的喜悦。
①上课地点②上课教材③延伸出去想,仅仅是麦地可以当教室,麦穗当教材生活就是一本无字大书。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授课设计设计[授课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2 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3、依赖语言文字认识课文,掌握课文中的内容。
4、以读为经线,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为纬线,贯穿整个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
[ 授课过程 ]一、名言引入,激发兴趣1、出示名言: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机遇是每个人都有的,但好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2、你们对苏格拉底有哪些认识呢?(学生报告采集的资料 )3、师说:象这样的名人好多,苏格拉底就是其中的一个。
(揭穿课题,齐读。
)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地道,做一次快乐的精神旅游,去倾听 2500 年前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怎样教育他的弟子们掌握机会。
二、初读课文,感知马虎1、这篇课文共有490 个字,其中只有 2 个生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你对课文有了哪些认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读书收效。
(重点指导苏格拉底的三次讲话)(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抉择年老摇晃茅塞顿开麦垄讽刺追求错失良机(2)选一段来读给同学们听。
议论读的情况。
(3)你能说出你对这篇课文有了哪些认识吗 ?提示: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理解或文章的部分内容。
指名说,师酌情指点、也可思疑。
(4)结合板书给课文分段。
(1 节)要求摘 ;(2~6 节)经过中受开导 ;(7 节)悟出道理三、再读课文,感悟文本第一段:1、自由读苏格拉底的话想一想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说话语气?可以填上什么词 ?(严肃、不容思疑 )2、假如你是苏格拉底你会怎样要求你的弟子们?谁来试一试 !第二段:1、自由读一读,他们摘到了吗?从哪里知道的 ?出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茅塞顿开,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忧如在讽刺他们。
(点拨:“这时”指什么时候 ?该怎么读苏格拉底的话?(老而高 ))2、从这里可以想象出弟子们的心情怎样呢?(该怎样来读 ?)3、他们为什么没有摘到 ?前后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番:能否将弟子摘麦穗的过程演得给大家看一看 ?4、一人读一人表演。
6下16《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课堂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动机师:同学们,在公元前四五百年的时候,也就是离现在约2400多年的时候,在古希腊,则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
他被誉为是“人类的导师”。
多媒体出示:苏格拉底图片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说他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生1:很苍老。
生2:好像很有学问的样子。
师(笑):真不简单,有学问都看得出来。
生3:他与我国的孔子差不多,都是大学问家。
师: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的创始人,他既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
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教育思想流传至今,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将走近西方的孔子——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一起走进《最大的麦穗》(板书:最大的麦穗),与这位哲学大师对话,触摸他的灵魂,感受他的心灵,聆听他的教诲,领悟他的思想。
(板书:苏格拉底)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轻松愉快的谈话导入,既融洽的师生间的气氛,又激发学生了解苏格拉底这位大师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要求:自由朗读文章,力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生自由读课文,(大声地,投入地朗读)师行间巡视。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现在有一个展示你自己的机会,想读的就站起来读。
师指名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学生争先恐后站起来读书,指导学生从正确、语速等方面去评价)【为了扎实有效,分小节读是很必要的,但要注意形式的多样。
可以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
对于老是读不好的地方,或重点的地方。
可抽出来反复地读。
同时也可让学生简要谈一下读懂了什么。
总之,读就像是大江大河,在里面可以融入许多的智慧。
在读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有价值的东西。
】师:同学们读得真流利,这些词语一定难不住你们,谁来读读?出示:①沉甸甸颗粒饱满②挑挑拣拣两手空空③如梦初醒不失时机生1:大声朗读。
师:如果能把你的理解带进去读,就更不简单了。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施教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16.最大的麦穗共几课时 2 课型新授第几课时 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大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教学资源●教材开发: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
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相关材料: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关于苏格拉底的一则故事: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当时人们都以为苏格拉底是最聪明的人,于是就有人问他:天与地之间有多高?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三尺”,人们都以为他胡说,人都有四尺,这样不是要把天都顶破了吗?他说:“是啊,凡是超过三尺的人都要立足于天地之间,必须低头,做人要懂得谦虚。
”平谈的话语中折射着智慧,因此许多人都想成为他的学生。
●学生经验:本课是感悟人生的哲理故事。
小事中见大道理。
这道理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难一下子就理解透彻的。
教学中,让学生先分析小事,再多读,结合生活实际对哲理有所感悟,不能过细地分析。
预习设计1.自学生字新词,完成《习字册》的字部分,《练习与测试》一、二、三2.通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3.阅读资料卡,了解苏格拉底。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进课文(5分钟)1.交流对苏格拉底的了解。
从小故事中感受苏格拉底的智慧、哲思。
2.读课题。
最大的麦穗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8分钟)1.正确朗读词语:预设▲“甸”单独读第四声,在“沉甸甸”这个ABB式的叠词中读第一声。
▲“不失时机”和“错失良机”是一对反义词。
2.理解词语垄:就是在田里用土堆起的一趟土线,宽30公分左右,萝卜、地瓜等这些作物就必须种植在这样的地垄上。
《最大的麦穗》PPT课件
• 苏格拉底(严肃、带着命令的口吻) 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 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 地的尽头等你们。”
“你们已经到头了。”
• 时间到头了,生命到头了,机遇没有 了……
• 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 来说这七个字? • (惋惜、气愤、微笑……)
• 苏格拉底
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 苏格拉底 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 音 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 弟子们此时心情如何? • (羞愧难当、难为情)
• 从哪儿看出来?
• 弟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他们很失落,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 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难道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 从哪些地方看出弟子们是很认 真地对待的?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笑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1)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 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 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 的。 (2)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 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 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 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 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 在的。
体会到弟子们摘麦穗时的态度是很认真 的,在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 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 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 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 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 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 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 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这些问题大家肯定想弄明白,是不是?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笑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3.指名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分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七、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2-6):弟子们在麦地里挑 挑拣拣,一再错失良机,结果两手空空,苏 格拉底谆谆教导弟子们。 第三部分(§7):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 话中悟出了抓住眼前机遇,不要错失良机的 人生道理。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天,他带领几 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 边。那正是收获的季 节,地里满是沉甸甸 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 们说:“你们去麦地 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只许进不许退,我在 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 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笑 人。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 的机会。 如梦初醒:比喻过去一直糊涂, 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才突然明 白过来。近义词:恍然大悟
麦垄 惋惜 沉甸甸 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东张西望 错失时机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分 为哪几部分?每段讲了什么?
最大的麦穗
“麦穗”是我们常见的事 物,可是文章的题目却用“最 大的”来限制、修饰。读了题 目,你有什么样的疑问?
苏格拉底是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 学的奠基者。他长期靠教育 为业,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 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的 方式来进行教育。
最优秀的人 就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
麦垄 惋惜 沉甸甸 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沉甸甸(diān)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东张西望 错失时机
金灿灿 白茫茫 喜洋洋 眼睁睁 绿油油 黄澄澄 慢腾腾 孤零零
甸(diàn):郊外,多用于地名,如 《春江花月夜》中“江流宛转绕芳甸”。
lǒng
垄:在田里用土堆起的一趟土线,宽 30公分左右,萝卜、地瓜等这些作物就种 植在这样的地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