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比的认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一)比的基本概念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三)化简比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
全班:25+35=60人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练习题1、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0除外)所得的商叫做。
2、今天去我们班的学生出勤率是92%,到校的学生与没有到校的学生人数比是23:2,没有到校的学生与全班学生比:。
3、正方形的边长是5cm,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的最简比是:,这个正方形边长与周长的最简比是:。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认识知识点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比的相关知识。
一、比的定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如 6÷4 可以写成 6:4。
“:”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二、比的各部分名称在一个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8:5 = 8÷5 = 16,在这个比中,8 是前项,5 是后项,16 是比值。
需要注意的是,比值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三、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所不同。
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值。
例如:6:3 = 6÷3 = 2,6/3 = 2。
但它们也有一些区别,比如,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四、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例如:4:5 =(4×2):(5×2) = 8:10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将比化简为最简整数比。
五、化简比化简比就是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1、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18:12 =(18÷6):(12÷6) = 3:22、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
例如:2/3:3/4 =(2/3×12):(3/4×12) = 8:93、小数比的化简方法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比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比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
2.能够用“比”的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3.能够比较大小并做简单的数量比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理解并应用“比”的概念,掌握“比”的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难点:通过实际情境运用“比”的概念进行比较。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用具、实物比例模型等。
2.学生准备:准备好学习用具,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
比如展示两个苹果,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存在。
2.讲解: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及“比”的表示方法。
比如使用“:”符号表示“比”,比如1:2表示一个数与2个数的大小关系。
3.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比”的练习。
比如让学生用比例尺测量实物的大小,或通过比较不同长度的棍子,让学生体会“比”的概念。
4.巩固:让学生做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比”的概念。
比如给学生一些数字,让他们用“比”的符号来表示大小关系。
5.拓展:通过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比如让学生比较不同容量的容器中的液体多少,或比较不同面积的图形的大小等。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找一些实际情境,设计一些“比”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并解答。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初步运用“比”的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仍需继续巩固,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做练习,深化对“比”的理解。
《比的认识》教案
《比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第一课时。
具体内容有:了解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掌握比号、前项、后项的概念,以及比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比。
2. 学生能够掌握比号、前项、后项的概念,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难点:比号、前项、后项的概念,以及比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3个苹果和2个香蕉的比?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比的读写方法和比的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比的概念、比的读写方法、比号、前项、后项的概念,以及比与除法的关系。
4.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一个简单的例题,如: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求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目可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等。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题目可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的概念前项:后项:比号:比的意义比与除法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两个数的比是3:2,那么这两个数的前项是______,后项是______。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长与宽的比是______。
2. 选择题:A. :B. /C.D. +(2)一个数的比是4:3,那么这个数的前项是______,后项是______。
()A. 4B. 3C. 4/3D. 3/43. 应用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7个橙子,求苹果与橙子的比。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中,比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比是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工具,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数值的大小差距,帮助我们进行大小比较和相对关系的分析。
下面是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认识的具体知识点的详细讲解:一、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工具。
比是无量纲的,即两个数值相除得到的结果。
2.比的表示方法:用冒号“:”表示两个数的比,比如用“2:3”表示2和3的比。
二、比的大小比较:1.同类比的大小比较:当比较的两个数是同一类别的物体时,可以通过直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更大的数值表示较多,更小的数值表示较少。
2.异类比的大小比较:当比较的两个数是不同类别的物体时,需要通过等比例变换将两个数转化为同类比进行比较。
a.比的等价性:两个等量的比是相等的,可以互相转化,称为比的等价性;b.比的倍数关系:如果两个比相等,那么它们的倍数比也相等;c.比的大小关系:对于足够好的数x和y(即x>0且y>0),当且仅当x>y时,有x/y>1三、比的简便表示:1.百分数表示法:将比的右项设为100,左项按比例换算成的数值就是百分数;a.求百分数:将左项除以右项,再乘以100;b.求原数量:将百分数除以100,再乘以右项。
2.小数表示法:将比的右项设为10,左项按比例换算成的数值就是小数;a.求小数:将左项除以右项,得到的结果即为小数。
3.比的形成:可以通过将顺序、比例和倍数三个因素结合来得到相应的比。
四、求解问题:1.求已知比的倍数比:已知比和倍数比的关系,可以通过已知比和已知倍数中的两个数来求解未知数;2.求已知比的其他未知数:已知比和未知数中的两个数,可以通过已知比和已知未知数中的一个数来求解另一个未知数;3.求已知倍数比的其他未知数:已知倍数比和未知数中的一个数,可以通过已知倍数比和已知未知数中的两个数来求解另一个未知数;4.求两个已知比的两个未知数:已知两个比和未知数中的一个数,可以通过两个比和已知未知数中的一个数来求解另一个未知数。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5篇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涉及比的章节为第三单元“比的认识”,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大小比较、比的运算、比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能正确表达比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数学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的概念的理解,比的应用。
教学重点:比的含义、比的大小比较、比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小明和小华的身高、体重比,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的意义。
2. 教学比的概念(1)讲解比的意义,用PPT展示比的定义。
(2)举例说明比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3. 比的大小比较(1)讲解比的大小比较方法,通过PPT展示例题。
(2)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4. 比的运算(1)讲解比的运算规则,用PPT展示例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比的运算方法。
5. 比的应用(1)讲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实际案例。
(2)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比的定义2. 比的大小比较方法3. 比的运算规则4. 比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填写“>”、“<”或“=”。
(3)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5:3 > 4:3,7:6 < 8:6,9:9 = 5:5。
(2)3:4 = 0.75,5:2 = 2.5,7:7 = 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比的概念、大小比较和运算。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家庭作业设计,如比较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比,计算家庭成员的年龄比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知识。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5篇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比的认识”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比的表示方法;3. 比的大小比较;4. 比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2. 学会使用比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进行比较;3. 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大小比较。
难点:比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尺子、水果模型等;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比较两个苹果和三个橘子的数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
2. 新课导入:a. 讲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b. 引导学生用“:”或“/”表示比;c. 举例说明比的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a. 比的大小比较:比较3:4和5:6的大小;b. 比的应用:班级里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男生和女生的比是多少?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回顾比的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b.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比的意义、表示方法、大小比较;2. 例题解答过程;3. 随堂练习题目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掌握较好,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身边的比,尝试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比的应用能力。
附录:作业答案1. a. 8:12,15:20;b. 4:9<12:27,5:7=10:14。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与应用;2. 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掌握;3. 比的大小比较的技巧;4. 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与应用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环节。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比的认识是小学六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通过学习比的认识,可以对数量的大小进行比较和形成比例关系,进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学六年级数学中与比的认识相关的知识点。
一、比的概念比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的大小关系,以冒号“:”表示,例如5:3表示5和3的比,可以读作“5比3”。
二、比的表示比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示:1.线段比:用线段表示比的数量大小关系,线段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大小。
2.分数比:用分数表示比的大小关系,被除数表示较大的数量,除数表示较小的数量,比值用分号表示。
三、比的种类比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同类比较:比较同一种类的量,例如比较两个长度、两个重量的大小关系,这种比较叫做同类比较。
2.异类比较:比较不同种类的量,例如比较一个长度和一个重量的大小关系,这种比较叫做异类比较。
3.混合比较:同一种类和不同种类的量混合在一起进行比较,例如比较两个长度和一个重量的大小关系,这种比较叫做混合比较。
四、比的性质1.比的单位相同:进行比较的两个量必须拥有相同的单位。
2.比的特殊位置:比的两个量中,较大的在前,较小的在后。
3.比的相等:如果两个比中的两个量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是相等的。
五、比的应用1.比的扩大和缩小:当比中的较大数乘以(或除以)相同的因数时,比的结果不变。
例如,5:3是一个比,如果将5和3同时乘以2,得到的新比是10:6,它们是等价的。
2.比的分解与合并:一个比可以通过分解和合并得到不同的比。
例如,10:5可以分解为5:5和5:5,可以合并为20:10。
3.比的比较:比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直接比较两个比的大小关系,或者将两个比转化为分数比进行比较。
4.比的应用问题:比的认识可以应用于很多实际生活问题中,例如在购物中比较商品价格、在做菜中调配食材的比例等。
总结起来,小学六年级数学中的比的认识知识点包括比的概念、表示方法、种类、性质以及比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数量的比较和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六 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
比的认识一、什么是比。
师:周末的时候,向老师请孩子们去生活中找一找哪里能看到比,用相机拍下来;生活中哪里能用到比,记录下来,对吧?看来孩子们的心中已经对“比”有了直观上的一个印象。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比。
师:孩子们,你们用奶粉兑过牛奶吗?真正兑过的孩子举下手。
师:你觉得兑牛奶要用到比吗?生:要。
师:你能说一说兑牛奶都需要用到哪些东西?生:奶粉和水。
师:你准备怎么兑牛奶呢?生:先放一些水,再放一些奶粉。
师:一些水,一些奶粉,我也没有看到比呀。
生:奶粉放100g,水放600g。
师:老师帮忙记录在黑板上:100 500,中间像这样直接隔开,是吗?生:用两个点。
师:你们周末的调查中,都是这样写的对吧?100:500师:好,这100g表示的是:奶粉。
这600g表示的是:水。
师:假如我们把100g奶粉看作1份的话?生:水就是6份。
师:板书:奶粉:水1 :6 100 :600 口味还不错,我想再兑一点来喝。
200g的粉,1200g的水。
300g的粉,1800g的水。
特别好喝,兑一点儿。
500g的粉,3000g的水。
师:孩子们,在我们刚才配牛奶的这个过程中,你发现水和奶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生:倍数关系。
师: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吗?生:100g的奶粉,600g的水。
水的质量就是奶粉质量的6倍。
师:谁还想再来说一说?生:比如300g的奶粉,就要兑1800g的水,水的质量是牛奶质量的6倍。
师:看来孩子们都发现了:如果我们把奶粉看作一份,那么水就有这样的6份。
如果我们把奶粉看作一倍,那么水就有这样的6倍。
孩子们的发现真的是太重要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比,就是在研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师:有了这样的倍数关系,如果让你也来兑一次牛奶,你会吗?生:800g的粉,4800g的水。
师:谁还可以在来配一次?生:1000g的粉,6000g的水。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配的牛奶和我们刚才配的牛奶,口味儿是一样的吗?生:是。
师:是什么使得他们的口味儿保持不变呢?生:他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标题:比的认识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学过程中,说课是教师展示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比的认识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比的认识的概念、特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比的认识的概念1.1 比的概念:比是一种数量关系,是用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概念。
1.2 比的表示方法:比可以用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形式表示,例如1:2、1/2、0.5、50%等。
1.3 比的运用范围:比的认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数学领域,如比较大小、比例关系等。
二、比的认识的特点2.1 相对性:比是一种相对大小关系,需要通过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来确定比的大小。
2.2 可比性:比的认识要求比较的两个数量具有相同的单位或可以转换为相同的单位。
2.3 可比性:比的认识要求比较的两个数量具有相同的单位或可以转换为相同的单位。
三、比的认识的教学方法3.1 视觉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比的概念和大小关系。
3.2 比例尺教学法:通过比例尺的使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的比的认识能力。
3.3 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比的认识的教学目标4.1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通过比的认识教学,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4.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比的认识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4.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比的认识教学,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比的认识的评价方式5.1 定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比的认识和应用情况,进行定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2 定量评价:通过作业、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比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
《比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比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比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比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比的认识》这一节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内容,其在小学数学中是重点,它对小学数学内容中除法和分数的概念联系起来,对小学数学内容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对教学目标分析:1、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概念引出比的概念的探索过程。
2、感受比的概念与除法及分数之间的关系,会化简比及求比值。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其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中及合作交流中理解比的概念及意义。
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雨台小学六年级,因为各种原因,学生的.基础知识太差,缺乏动手操作能力,针对以上情况,我采取了联系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特点来教学。
四、对教学重、合作难点分析:重点:第一课时为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第二课时为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难点:第一课时为理解比的意义,第二课时为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五、说教法: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用幻灯片结合生活中具体的内容将教学内容放映出来,其主要采用质疑法和讲授法。
六、说学法结合生活中具体的内容以小组合作、相互交流、探究性学习。
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具体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
小组合作学习先说出图意,然后小组内交流写出算式,小组汇报。
师出示正确的算式,并得出结论:2、出示几组生活场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除法算式,得出得数。
3、学以致用,师幻灯片出示一个除法算式,讲述比的概念及比的各部分名称4、举例生活中遇到的比。
第二课时:回忆上节课内容。
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具体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并探讨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并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及求比值。
介绍“黄金比”的概念及生活中的“黄金比”。
2、《比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5篇
2024年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四年级下册内容,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比的认识”。
详细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性质、比的大小比较、比例尺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性质,能够进行比的大小比较,并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的概念、性质和大小比较。
难点:比例尺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尺子。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内容为小明和小华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比较,那么如何进行比较呢?”2. 教学新课(1)比的概念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定义。
(2)比的性质通过PPT演示和讲解,使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两项可互换、比的大小关系等。
(3)比的大小比较利用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会比较两个比的大小。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详细讲解比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比的概念2. 比的性质3. 比的大小比较4. 比例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已知比例尺为1:1000,实际距离为5000米,求图上距离。
2. 答案(1)3:4 > 5:8(2)图上距离为5厘米(3)(2a):(2b)=4: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较好,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比,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习比例尺在地图、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完整word版)五升六数学暑假衔接讲义-比的认识和应用
第七课时比的认识与应用(一)、比的意义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例如15 ∶10 = 15÷10=2∶∶∶∶前项比号后项比值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
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
例: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6、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得分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比:①两个整数的比: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②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③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2)用求比值的方法。
注意: 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如: 15∶10 = 15÷10 =23= 3∶2 5、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教案主题: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比的符号表示两个数的比值关系。
3.学生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1.比的概念2.比的表示方法3.比的性质和应用教学步骤:引入活动:老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如“小明比小红高出一头”,“小丽的书包比小明的书包轻一些”,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
第一步:比的概念1.引导学生回答,“谁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比?”2.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比的定义:“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
”3. 出示一个图形,比如两条线段,分别表示长度为3cm和4cm的情况,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线段的长度关系,并将其表示为“3比4”或“3:4”。
第二步:比的表示方法1.引导学生回答,比的表示方法有哪些?2.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解释比的符号表示法:“比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冒号(:)表示,如3:4,另一种是用分数表示,如3/4、”3.分别给出一些示例,引导学生用冒号和分数表示这些比的关系。
第三步:比的性质和应用1.引导学生回答,比有哪些性质?2.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解释比的性质:“比有三个重要的性质:等比关系、交换律和单位乘法。
”3.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运用比的性质解决问题。
比如:“小明和小红的年龄比是3:4,小红今年12岁,那么小明今年多大?”活动训练: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比赛,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
2.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小比赛问题,并与其他小组进行竞赛。
结尾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并与学生一起总结要点。
2.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比的其他应用情景。
板书设计: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
比的表示方法:冒号表示法:a:b或分数表示法:a/b比的性质:等比关系、交换律和单位乘法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活动和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表示方法和运用比的性质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5篇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5篇《比的认识》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
3、教学目标的确定:(1)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过程,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4、教学重点和难点:其中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会求比值是本节课的重点,而难点是联系分数与除法,正确理解比的意义。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预设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教法学法如何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竭力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
而教师只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
基于这样的思考本课我主要采用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具体来说就是:课前给学生提供学案进行预习,课堂上先小组交流梳理出一致的答案,把还存在的疑问整理出来,老师把这些问题归纳汇总后,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这些问题先后呈现出来,在全班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给予恰当的点拨,在给学生解疑的同时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层次,另外,在练习中应用联系生活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数学意识,和数感。
小学数学比和比例
第1章比的认识一、课前检测1、小汽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大客车3小时行驶210千米,写出下列各比。
(1)大客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比(2)小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比(3)小汽车与大客车的速度比2、学校举行数学竞赛,男女生参赛人数分别是160人和140人(1)写出参赛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2)写出参赛的男生人数和总人数的比(3)写出参赛的女生人数和总人数的比(4)写出参赛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二、知识要点1、比的含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例如长方形的长是7,宽是5,长和宽的比是7比5,宽和长的比是5比7.2、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
7÷5写作7:5,“:”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7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
3、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一个数,这个数就是比值。
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4、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比跟除法、分数的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分母,比值相当于商、分数值,比号相当于除号、分数线。
因为除数和分母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用字母表示为a:b=a÷b=ab(b≠0)5、求比值时单位要一致三、典型例题例1、(1)如果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25,那么乙数:甲数=5:2 ()(2)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110,盐和水的比是1:9 ( )(3)7与5的比可以记作75()(4)3与4的比可以记作4:3。
()(5)比号就是冒号()配套练习:甲正方体棱长为4厘米,乙正方体棱长为5厘米。
(1)甲正方体与乙正方体棱长总和的比是():(),比值为();(2)甲正方体与乙正方体表面积的比是():(),比值为():(3)甲正方体与乙正方体体积的比是():(),比值为()例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4厘米,另一个三角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6厘米,它们的面积的比是多少?配套练习:有两块花布,一块是正方形,边长是8分米,另一块是长方形,长是10分米,宽是6分米。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比的认识(六年级小学数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和含义;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比的使用方法;3.练习比的写法以及判断数的大小。
二、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和含义的理解;2.比的使用方法的理解;3.比的写法以及判断数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图片、卡片。
2.学生准备: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什么是比?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解释。
2.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添加一些例子。
3.引出新的概念:比的含义是用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来表示这个关系。
4.教师可用黑板书写“比”字的含义,并解释。
步骤二:理解比的使用方法(15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例如:一捧花里,红花的数量是黄花的3倍。
请写出这个比的形式。
2.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并写出比的形式:"红花:黄花=3:1"。
3.教师出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练习并写出比的形式。
步骤三:练习写法以及判断数的大小(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练习册,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展示他们的答案,并解释正确的答案。
3.引导学生讨论比的大小,并解释判断数字大小的方法(例如,比较两个数的个位数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则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步骤四:巩固练习(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每组给出两个或多个数,让学生互相组成比,并写出比的形式。
2.学生可以互相检查答案,并修改错误的部分。
3.选择一些小组展示他们的答案。
步骤五:小结(5分钟)1.教师可以用一个彩色笔在黑板上写出关键知识点,例如:比的含义和比的写法。
2.学生可以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比的含义和比的写法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比的概念和含义、掌握比的使用方法以及判断数的大小方法。
同时,通过练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数学思维方式。
那什么是比呢?比如说,我们班男生有 20 人,女生有 15 人,要表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关系,除了可以用 20 比 15 这种形式,还可以写成 20∶15 的形式,这就是“比”。
比有自己独特的写法和读法。
比如 3∶2,就读作“三比二”。
在这个比中,“∶”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就像前面提到的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 20∶15,它就相当于 20÷15。
不过,比和除法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更侧重于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比的基本性质也非常重要。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比如说,6∶8 的比值是 075,把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 2,变成 12∶16,比值还是 075。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比呢?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比。
比如调制糖水的时候,糖和水的比例会影响糖水的甜度;建筑工人在调配混凝土时,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例会决定混凝土的质量;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关系,方便我们测量和计算。
再来说说比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比如有一道题:小明和小红的零花钱之比是 5∶3,小明有 25 元,小红有多少元?我们可以先根据比的意义,设小红的零花钱是 x 元,那么 5∶3 = 25∶x,通过交叉相乘 5x = 75,解得 x = 15,所以小红有 15 元。
还有一种常见的题型是关于化简比。
比如 12∶18,我们可以找出12 和 18 的最大公因数 6,然后同时除以 6,得到 2∶3,这就是最简比。
在学习比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
比如,把比和比值混淆,比值是一个数,而比是一种关系。
还有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时,忘记 0 要除外。
六上数学第6单元-比的认识课件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
第一排
→
笑笑
淘气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第五组 第六组
自学提示:
以淘气所在的位置第2组第4排为例, 你觉得如何能快速地记录位置呢?
要求:1、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 2、把你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3、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记录呢?
(2 ,4)
↑
↑
组排
淘气班级座位图
第6 排 第5 排 第4排 第3排 第2排
第 6 单元 比 的 认 识
第 1 课时 生 活 中 的 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6÷4 写作 6∶4
读作 6比4
…
比 号
6∶4=6÷4=
4 6
=1.5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1.看图回答问题。 ⑴你发现这些图
形的长、宽有 什么关系? ⑵写出几个比。
2.你能说一个用“3∶4”表示的情境吗?
墨盘乡中心小学 姜诗淼
预习检测
淘气班级座位图
淘气
笑笑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淘气班级座位图
第四个 淘气
第三个 第二个
笑笑 第一个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淘气班级座位图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 淘气
笑笑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淘气班级座位图
淘气
第一个 笑笑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淘气班级座位图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
淘气
第四个 第五个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章“比的认识”,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68页至第70页。
主要讲解比的概念、比的表示方法、比例尺的应用以及比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表示两个量的大小关系。
2. 使学生掌握比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书写比例式。
3.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的表示方法,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简单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比例尺模型。
学具:直尺,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如身高、体重、年龄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两个量的大小关系,引出比的概念。
2. 知识讲解:a. 比的概念:介绍比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比的应用。
b. 比的表示方法:讲解比例式的书写方法,举例演示。
c. 比例尺的应用:介绍比例尺的概念,展示比例尺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
d. 比的简单计算:讲解比的性质,进行比的计算练习。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给出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比的计算和应用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比的概念2. 比的表示方法3. 比例尺的应用4. 比的简单计算5. 实践情景引入6. 典型例题7.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教材第70页练习题1、2,完成比的表示方法。
b. 根据教材第70页练习题3,完成比例尺的应用。
c. 根据教材第70页练习题4,完成比的计算。
2. 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思考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提高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比,如身高、体重、价格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置一道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测试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20分)
(1)一本书,看了35 ,看了的与没看的比是( )。
(2)把2吨:7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3)某班有学生50人,病假2人,缺席人数与出席人数的比是( )。
(4)一件工程,甲做需要6天完成,乙做需要10天完成。
甲与乙所用工作时间的比是( ),甲与乙工作效率的比是( )。
(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6)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5:4:3,已知乙、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56,则甲数是( )。
(7)一种药水,药液和水的比是1:200,现在有药液75克,应加水( )克。
(8)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5,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
(9)看一本书,已看的是未看的49 ,未看的与已看的比是( )。
(10)( )÷8=0.25=4( ) =20:( )。
二、判断。
对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10分)
(1)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1:3,它侧面积的比也是1:3。
( )
(2)甲、乙两队各修一段路,甲队10天修完,乙队8天完成,甲队与乙队的工作时间比是10:8,工作效率比也是10:8。
( )
(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7:4,甲数比乙数多34 。
( )
(4)把一根木料锯成10段,每段所用时间是锯完整根木料所用时间的110 。
( )
(5)正方形周长与它的边长的比是4:1。
( )
三、选择。
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0分)
(1)甲数比乙数少5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A.2:5
B.5:3
C.1:2
D.3:5
(2)从甲桶中取出15 的油倒入乙桶,这时两桶油的重量相等,原来甲、乙两桶中油的重量比是( )
A.6:5
B.5:3
C.4:5
D.7:5
(3)把150分成甲、乙、丙三份,甲是30,乙和丙的比是3:5,则丙是( )。
A.75
B.35
C.45
(4)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110 ,盐和水的比是( )。
A.110
B.19
C.910
D.109
(5)两个正方体棱长的比是3:5,它们体积的比是( )
A.27:125
B.9:25
C.3:5
四、化简下列各比。
(12分)
(1)56 :1524 (2)30分钟:1.5小时
(3)15 吨:400千克(4)0.875:74
五、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分)
(1)9.6:315 (2)360千克:0.45吨
(3)25厘米:12 米(4)45分:23 时
六、解答下列各题。
(36分)
(1)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是21:78,660立方米的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各多少立方米?
(2)学校把360棵树苗按2:3:4分配给四、五、六年级学生去种,每个年级各种多少棵?
(3)甲、乙、丙三袋粮食重量比是3:4:5,已知甲乙共重700克,求丙袋的重量是多少?
(4)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96厘米,长、宽、高的比是5:4:3,它的体积有多大?
(5)师徒加工一种零件的工作效率比是5:3,早上同时开工,收工时共加工了480个,师傅比徒弟多加工多少个?
(6)学校图书馆买来294本课外书,决定借给六年级3个班,一班45人,二班50人,三班52人,如果按人数分配,每个班各借到多少本?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20分,每小题2分。
(1)3:2 (2)8:3 83 (3)1:24 (4)3:5 5:3 (5)等腰直角三角形
(6)80 (7)15000 (8)20% (9)9:4 (10)2 16 80
二、共10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5)√
三、共10分,每小题2分。
(1)C (2)B (3)A (4)B (5)A
四、共12分,每小题3分。
(1)4:3 (2)1:3 (3)1:2 (4)1:2
五、共12分,每小题3分。
(1)3 (2)45 (或0.8) (3)12 (或0.5) (4)98 或118
六、共36分,每小题6分。
(1)21+78=99 660×21/99=140(立方米) 660×78/99=520(立方米)
(2)2+3+4=9 360×2/9=80(棵) 360×3/9=120(棵) 360×4/9=160(棵)
(3)500克
(4)96÷4=24 24×5/12=10(厘米) 24×4/12=8(厘米) 24×3/12=6(厘米)
10×8×6=480(立方厘米)
(5)5+3=8 480÷8=60(个) 60×(5-3)=120(个)
(6)9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