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的保形性》PPT课件

合集下载

纺织材料学-第16章 织物的基本力学性质

 纺织材料学-第16章 织物的基本力学性质
• 非织造布顶破或胀破,主要是纤维的断裂和纤维网的 松散化,顶破口是一个隆起的松散纤维包;胀破是纤 维网扯松开裂状。
三、影响织物顶破性质的因素
• 织物拉伸断裂强力 • 机织物经、纬两向的结构和纱线性质差异程度 • 织物的伸长率和织缩率 • 因具有高伸长率的特点和各向同性的调整,针
织物顶破强度较高 • 非织造布的纤维强度,纤维间固着点的强度是
– 依据作用形式分为平磨、曲磨、折边磨、复 合磨多种。
• 实际穿着试验
• 平磨 flat abrasion
– 平磨是指织物试样表面在定压下与磨料摩擦所受到 的磨损。
– 模拟上衣肘部、裤子的臀膝部、袜底、床单、沙发 用织物、地毯等的磨损。
– 按对织物的摩擦方向又可分为往复式、回转式和马 丁代尔(Martindale)多向式三种。
• 1. 斜面法
刻度尺条
l
l0
织物
梯形木块
θ
梯形木块
织物
θ
• 织物样条 15cm×2cm
• 由刻度尺上推出的长度l0和斜面角度,可求出抗弯长
度bending length C(cm):
C
l0
cos( / 2) 8 tan()
1
3
l0
f
()
取 = 450 C 0.487 l0
• 2. 心形法
–织物试样为条形(长20cm×宽2cm),带有有效长度 的记号线。
200mm,毛织物为100mm;纱线为500mm,纤维一 般为20mm
第二节 织物的撕裂性质
• 织物边缘在一集中负荷作用下被撕开的现象称 为撕裂,或称撕破tearing property
• 撕裂强力的测试方法 • 撕裂破坏机理 • 织物的撕裂曲线及撕裂强力指标 • 影响织物撕裂强力的因素 • 织物的纰裂

第6讲 织物的耐用性能-2-概要

第6讲  织物的耐用性能-2-概要

2013-9-17
2013-9-17
4.4.2 纱线的捻度与紧度
纱线的捻度对织物抗皱性的影响,以纱线 捻度适中,织物抗皱性为好。因为捻度过小, 纱线中纤维松散,纤维间易产生不可恢复的位 移,使抗皱性能变差。 纱线捻度过大,纤维间变形大,且弯曲时 纤维间相对滑移小,纱线抗弯曲性能差,易使 织物起皱。
织物的紧度对织物的折痕回复性也有影响。 一般规律是: 纬向紧度接近情况时,随着纬向紧度 的提高,织物中纱线之间摩擦增加,折痕 3-9-17
5.4 影响悬垂性的材料学因素
(1)纤维本身的基本力学特性; (2)纤维形态、摩擦及耐磨性能; (3)纱线形态(包围角、接触压 力、挤压程度); (4)捻向及复捻的配合; (5)织物结构及交织点多少。 一般,刚性大的面料悬垂性较差。
2013-9-17
思考题
第十六章:1、2、6、12、14 ; 第十七章:1、2、3、4、5。
2013-9-17
抗皱性、免烫性(保形性、形状记忆性)主要 包括以下内容: 1. 织物的变形回复能力; 2. 织物的抗皱能力; 3. 织物的形状保持能力(包括折裥保持能力); 4. 织物水洗后的抗皱、保形能力; 5. 织物洗涤的快干性能。等 4.1.2 抗皱性表征方法 织物的折痕回复性能力可以直接用折痕回复角 的数值大小来表示。折痕回复角大即抗皱性好。 折痕回复率= 折痕回复角 100 %
4.抗皱性与免烫性(保形性)
4.1 折皱性能及其表征 4.1.1 折皱与抗皱 在搓揉织物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而 形成的折皱性能,称为折皱性。织物抵 抗由于搓揉而引起的弯曲变形能力,称 为抗皱性。有时,抗皱性也理解为卸去 引起织物折痕的外力后,由于织物的急 弹、缓弹性而使织物逐渐回复到起始状 态的能力。从这个含义上讲,抗皱性也 可称为折皱回复性。

20十八章织物保形性资料

20十八章织物保形性资料

二、测试方法
1)斜面法(悬臂梁法):
指标:抗弯长度C
c-试样抗弯长度(cm)
l0-试样滑出长度(cm) θ -斜面的角度 为方便,一般固定θ= 45°
C = 0.487l0
试样:长×宽=15cm ×2cm
2)心形法:
测1min后因自重下垂悬垂高度 l(称为
柔软度)。
悬垂高度越大,试样越柔软。
适用于薄型织物、丝绸织物及有卷边现象 织物的刚柔性测试。
(3)织物几何结构
• 针织物柔软性一般>机织物 • 紧度↑ ,织物刚度↑。 • 交织点↑,浮长↓,织物刚硬。 平纹织物刚度>斜纹织物>缎纹织物 • 厚度↑,织物刚性明显↑ (例:毡制品)
(4)后整理
• • • • 棉、麻织物液氨处理,可改善织物的柔软性,效果显著。 松式染整加工弯曲刚度<紧式加工。 合成纤维染整处理温度↑,织物硬板。 改变织物刚柔性的方法:机械的、化学的: 硬挺整理——整理浆液粘附 柔软整理—— 机械整理——机械多次揉搓,使织物活络 柔软剂整理——利用柔软剂的润滑作用,减小织 物中纱线间或纤维间及织物与人手之间的摩擦阻力。
第十八章 织物的保形性
§18-1 织物的弯曲性能
一、织物的刚柔性与抗弯刚度定义:
刚柔性:织物的抗弯刚度和柔软程度统称为刚柔性。 抗弯刚度:织物抵抗其弯曲方向形状变化的能力。 ——柔软度 与服装的制作、造型—— 刚性过小,服装疲软,飘荡,缺乏身骨; 刚性过大,服装显得板结,呆滞。 与织物的皮肤触感有关—— 服装的衣领和被褥过硬时,触感不舒适,严重时甚至会擦 伤皮肤
垂 直

水平法
1-试样 2-试样夹 3-刻度盘 4-弹簧夹
2.影响织物抗皱性的主要因素:

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材料学课件第十八章 织物的保形性

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材料学课件第十八章  织物的保形性

(4)起球曲线。
h (毛羽量)
T (理想曲线)
b (断裂脱落 量)
P( 起 球 量)
• 4.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 • (1)、纤维品种, • (2)、纱线和织物的结构, • (3)、染整后加工,
(4)、服用条件。
• 二、动态悬垂性 • (1).定义
• 动态悬垂性是指织物(服装)在一定的 运动状态下的悬垂度、悬垂形态和漂动 频率。
• (2).测量方法和指标 • (3).影响织物动态悬垂性的主要因素 • (4).可能的发展
• 第三节 织物的起毛起球性
• 一、起毛起球机理
• 织物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摩擦、 揉搓等作用,织物表面会产生毛茸(起 毛),若这些毛茸不及时脱落,就会相互 纠缠成球(起球),织造外观变坏(恶 化)。
水平法
• 3.影响织物抗皱性的原因及主要因素 • (1)纤维性状 • (2)纱线结构 • (3)织物几何结构 • (4)环境条件
• 第二节 织物的悬垂性

织物因自重下垂的程度及形态称为
悬垂性。悬垂程度是指织物在自重作用
下下垂的程度。下垂程度越大,织物的
悬垂性越好。悬垂形态是指织物伸出部
分能形成均匀平滑和高频波动曲面的特 性。
• 1.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 (1)起毛:纤维被各种外界因素(抽拔磨 断等)干扰而浮出纱线主体开发毛茸。
(2)纠缠成球:绒毛达到一定长度数量后, 互相纠缠成球。
(3)脱落:织物表面的毛球在摩擦中有可 能脱落。
(a) 毛羽
(b) 起毛
(c) 纠缠
(d) 成团
(e) 收紧成球
(f) 脱落
• 2.起毛起球的测试 (1)、圆轨迹起毛起球仪:先用尼龙刷 把毛刷出,再用标准料揉搓成球。

纺织物保温性演示文稿2

纺织物保温性演示文稿2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讨论

棉袄会给我们温暖吗?
· 一、保温性的概念
是指织物在有温差存在的情况下,防止高温
方向向低温方向传递热量的性能。 前提条件:温差 织物功能:防止、阻止热量的传递 常用相反的指标——导热系数来表示 导热系数越小织物的保温性越好 所谓保暖性好的衣物就是导热系数越小的衣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纺 织物保温性的概 念。 2、掌握纺织物保 温性的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
初步具有运用纺 织物保温性能解 释生活现象的能 力
教学难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概念、影响因素
教学途径:1、联系学生生活体验教学。
2、制作ppt,准备实物样本,加 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应用和创新能力。
答案
棉袄不是热源,不会产生热量, 只是一种不良导热体(热绝缘体、导热系 数相对较小的物体),所以不会给人温暖, 但它能阻止我们身体的热量跑到外面去, 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温暖。
正:棉袄会使我们感到温暖!
思维拓展:你知道生活中 那些应用了保温性的原理?
1、夏天用小棉被盖冰棒,冰棒就不容易融化 2、颜语:“瑞雪兆丰年” 冬天下雪,雪花不仅不会冻死农作物,反 而像棉被一样能保持大地的温暖,使地下 的麦根不受冻伤的道理是一样的。
四、课堂小结
纺织物的保温性能与其它性能一样也决定于
纤维的性能、纱线的结构、织物的组织结构 和染整后加工等因素。 认识和掌握纺织物的保温性对于正确选择材 料、合理地设计和制作、使用服装会有很大 的帮助。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第二题(48页)
练习册
六、课下能力拓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否能联想或想象宇航 员在宇宙中穿的宇航服吗? 2、在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你是否在某一点或某一方面有所启迪, 有没创新灵感呢?

第十八章 织物的保形性

第十八章  织物的保形性

4.评定方法 (1)与标准样照对比来评定 分5级: 5级最好,不起球; 1级最差,严重起球。 (2)起球曲线 (3)单位面积毛球数或起球重量
5.影响织物起球的主要因素 (1)纤维性状 几何特征(长度、线密度、截面形态)、力学 性质 (2)纱线性状 捻度、纱线的结构、混纺纱中纤维径向分布 (3)织物结构 织物组织、经纬密或未充满系数 (4)后整理 烧毛、剪毛、刷毛、热定型、树脂整理 6.改善织物起毛起球现象的措施
(b)表示第一阶段,织物表面的纤维因不断经受摩 擦从织物中抽出产生毛茸。 (c)表示第二阶段,未脱落的纤维相互纠缠,并加 剧纤维的抽拔。 (d)表示第三阶段,纤维纠缠越来越紧,最后形成 小球粒。 (e)表示第四阶段,连接球粒的纤维断裂或抽拔。 (f)表示第五状态,部分球粒脱落。
• •
• (a) 毛羽 • •
(1)垂直法
(2)水平法
图17-2
3.影响织物折痕回复性的主要因素
主要考虑:纤维本身的弹性;外力释去后,纤维、纱 线间的切向滑动阻力大小(要适中)。
(1)纤维性状 a.几何形态 线密度:纤维越粗,回复越好; 纤维形态:圆形、光滑纤维织物,回复好。
b.纤维弹性 弹性↑(特别是急弹性),回复↑。 c.纤维表面摩擦 表面摩擦系数适中,回复较好。 (2)纱线结构 捻度适中,回复较好。
一、静态悬垂性
• (1)悬垂度或悬垂系数 • 织物悬垂性的测定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伞式法(或圆盘 法)。 • 将试样AR放在小圆盘架上,并使试样中心与小圆盘Ar中 心同心。试样因自重沿小圆盘架边沿下垂,一定时间后 构成伞形,然后测出试样的水平投影面积AF。求悬垂度U
U
• 悬垂系数F,
F
AR AF AR Ar

织物——第三章织物的外观保持性

织物——第三章织物的外观保持性
褶裥保持性实质上是大多数合成纤维织物热塑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由 于大多数合成纤维是热塑性高聚物,因此,一般都可通过热定型处理,使 这类纤维或以这类纤维为主的混纺织物,获得使用上所需的各种褶裥、轧 纹或折痕·。
织物裙裥保持性的测试采用目光评定法。试验时,先将织物试样正面 在外对折缝牢,覆上衬布在定温、定压、定时下熨烫,冷却后在定温、定 浓度的洗涤液中按规定方法洗涤处理,干燥后在一定照明条件下与标准样 照对比。通常分为5级,5级最好,1级最差。
一、测试及指标
1.垂直法 试样为凸形,
通常将在较短时间 (如15s)后的回复角称为急弹性折痕回复角,将经较 长时间(如 5min)后的回复角称为缓弹性折痕回复角。
2.水平法 试样为条形。
第二节 织物的悬垂性
织物因自重下垂的程度及形态称为悬垂性。裙子、窗帘、桌 布、帷幕等要求具有良好的悬垂性,以构成匀称下垂的曲面。西 服等外套用织物的悬垂性,对服装的曲面造型性有着直接影响, 悬垂性好的织物面料能充分显示服装的轮廓美。
洗衣机洗涤法:按规定条件在洗衣机内洗涤,干燥后,对比 样照评定。 对评定服装用织物的“洗可穿”特性来说,洗衣机洗涤法较接近实际穿着。
第四节 织物的褶裥保持性
织物经熨烫形成的褶裥(含轧纹、折痕),在洗涤后经久保形的程度称 为褶裥保持性。褶裥保持性与裤、裙及装饰用织物的折痕、褶裥、轧纹在 服用中的持久性直接相关。
2、马丁台尔型磨损仪法 此种方法也是目前国际羊毛局规 定的用来评定精纺或粗纺毛织物起球的标准方法。
3.起球箱法 该方法适用于毛织物及其他较易起球的织物。
四、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
l。纤维性质
纤维性质是织物起毛起球的主要原因。纤维的机械性质,几何性质以 及卷曲多少都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性。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棉、麻、粘胶 纤维织物几乎不产生起球现象,毛织物有起毛起球现象。特别是锦纶、涤 纶织物最易起毛起球,而且起球快、数量多、脱落慢。其次是丙纶、腈纶、 维纶织物。由此看出,纤维强力高、伸长率大、耐磨性好,特别是耐疲劳 的纤维易起毛起球。纤维长、粗时织物不易起毛起球,长纤维纺成的纱, 纤维少、且纤维间抱合力大。所以织物不易起毛起球。粗纤维较硬挺,起 毛后不易纠缠成球。纤维截面形状对织物起毛起球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 说圆形截面的纤维比异形截面的纤维易起毛起球。因为圆形截面的纤维抱 合力较小而且不硬挺,因此易起毛起球。为此,生产异形纤维可减少织物 起球性。另外,卷曲多的纤维也易起球。细羊毛比粗羊毛易起球原因之一 是细羊毛卷曲较粗羊毛多。

《织物的保形性》课件

《织物的保形性》课件

织物的保形性定义和重要性
织物的保形性是指织物在使用、洗涤和保养过程中,能够保持原有形状和外 观的能力。保形性是衡量织物品质和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织物保形性问题
1 缩水
2 变形
在洗涤过程中,织物可能受热或受力,导 致缩水现象。
织物可能因为拉伸或受力不均匀,导致形 状变形。
提高织物的保形性的方法
正确的洗涤方法
遵循织物标签上的洗涤指导,选择适当的洗涤剂 和洗涤方式。
适当的熨烫
掌握适当的熨烫温度和技巧,避免织物烫伤和形 状变形。Leabharlann 纺织品保养和维修1
维修补缀
2
对于有损坏的织物,可以进行维修补
缀来延长使用寿命。
3
日常保养
定期清洗和翻晒织物,避免长时间暴 晒和摩擦。
专业清洗
某些特殊织物需要专业清洗来确保保 形性和耐久性。
织物保形性的未来趋势
新材料研发
新型纤维材料的研发将带来更好的弹性和形 状保持能力。
智能织物技术
智能织物技术的发展将使织物具备自我修复 和自动保养的能力。
结论和总结
织物的保形性对于织物的外观、品质和寿命至关重要。正确的保养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织 物的保形性。
《织物的保形性》PPT课 件
织物的保形性是指材料和结构对织物形状的保持能力,影响着织物的外观和 品质。本课件将介绍织物的保形性相关内容。
材料和结构对织物的保形性的影响
材料的选择
不同的纤维材料具有不同的弹性和耐磨性,影响织物的形状保持能力。
织物的结构
不同的织物结构决定了其形变和回弹的能力,影响织物的保形性。

织物的保形性

织物的保形性

织物的保形性保形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原料的选择、产品设计、织造工艺、成品加工等。

首先,选择优质的纤维原料对织物的保形性至关重要。

具有较高弹性和抗拉性的纤维,如尼龙、聚酯、弹性纤维等,能够提高织物的收缩性和抗拉性,使其更不易变形。

其次,合理的产品设计和织造工艺也能够增强织物的保形性。

通过合理的织造结构和织造工艺,可以使织物保持较好的弹性和稳定性,减少变形的可能性。

此外,成品加工也对织物的保形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热定型、缩水处理、整烫等工艺都能够改善织物的保形性,使其更加稳定耐用。

在日常使用和清洗织物时,也需要一定的注意和维护,以保持织物的形状和结构。

比如,在洗涤时应按照标签上的清洗说明进行,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和水温,不要过度捏挤或搓揉织物,避免引起织物变形。

在晾晒和熨烫时也需要注意温度和方式,尽量避免热力对织物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织物的保形性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需要生产、设计、加工和使用等多个环节的合理把控和注意。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使得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形状和结构,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好的外观效果。

织物的保形性是指织物在制作、使用和清洗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原有的形状和结构,不易变形、变松或变形。

保形性是评价织物品质的关键特征之一,直接影响着织物的舒适性、耐用性和外观美观度。

在制作过程中,首先选用质量优良的原料对织物的保形性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具有较高拉伸强度和耐磨损性的纤维,如尼龙、聚酯、弹性纤维等,能够提高织物的抗拉性和耐磨损性,使其更不易变形。

其次,设计合理的产品结构和进行精良的织造工艺也可以增强织物的保形性。

在织造过程中,采用适当的织造结构和工艺可以提升织物的稳定性和弹性,减少变形的可能性。

加之,成品加工也是织物保形性的关键环节。

通过热定型、缩水处理、整烫等工艺可以改善织物的保形性,使其更加稳定耐用。

在日常使用和清洗织物时,维护织物的保形性也很重要。

在清洗时要遵循标签上的清洗说明进行,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和水温,不过度捏挤或搓揉织物,避免引起织物变形。

第十一章 织物的其他物理性质

第十一章 织物的其他物理性质

3、织物透湿性
➢ 定义:织物透过水汽的程度 ➢ 指标:透气量 ➢ 因素:1. 纤维的性质(吸湿性)
2. 纱线结构(捻度、径向分布) 2. 织物结构 (紧度) 3. 后整理(树脂整理、涂吸湿层等)
4、织物拒水性
➢ 定义:织物抗渗水、抗淋湿的程度 ➢ 指标:水柱高度、沾水量、吸水率 ➢ 因素:1. 纤维的性质(吸湿性)
➢ 定义:织物经熨烫形成的褶裥(含轧纹、折痕),在洗 涤后经久保形的程度
➢ 因素:1. 纤维的热塑性和弹性
2. 纱线结构 (捻度适中) 3. 织物结构 (厚度) 4. 热定型处理时的温度、压强
5. 织物的含水率
5、织物起球性
➢ 定义:织物经摩擦后起毛球的程度 ➢ 指标:通常分5级,5级最好,1级最差 ➢ 因素:1. 纤维的性质(长度、线密度、卷曲度、截面形状)
第十一章
织物的其他物理性质
(Other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第一部分 织物的其他物理性质(基础知识)
(Basic knowlege)
主要内容
❖ 织物外观保持性 ❖ 织物的尺寸稳定性 ❖ 织物的透通性
一、织物外观保持性(Appearance ability)
2. 纱线结构 (捻系数) 3. 织物结构 (厚度、机织物组织、密度、针织物密度) 4. 后整理(树脂整理、起毛、涂胶处理)
2、织物保温性
➢ 定义:织物保持被包覆热的程度 ➢ 指标:传热系数、克罗值、保温率 ➢ 因素:1. 纤维的性质(直径、回潮率、弹性)
2. 织物结构 (厚度、表观密度、紧度) 3. 后整理(真空镀层技术)
2. 纱线结构 (捻度) 3. 织物结构 (紧度、密度) 4. 针织物线圈结构

织物的外观保持性:织物的收缩性

织物的外观保持性:织物的收缩性

谢谢大家!
Thank You
自然回缩 遇水收缩 (缩水) 受热收缩(热收缩)
造成织物收缩的原因: 纤维吸水后的膨胀收缩(即缩水); 热作用下大分子卷曲收缩,羊毛的毡化收 缩等。
缩水性
织物缩水性:织物在常温的水中浸渍或洗涤干燥后,长度和宽 度发生的尺寸收缩程度称为缩水性。
2. 测试方法
测试: A. 浸渍法(静态收缩法) B. 机械处理法(动态收缩法,洗衣机法)
织物的外观保持性
织物的收缩性
织物的外观保持性
织物在穿着、洗涤、储存、使用中能保持原有外观特征
,便于使用,易于保养的性能。
抗皱性
勾丝性
织物耐 用性
免烫性
收缩性
学习内容
一 织物的抗皱性 二 织物的免烫性 三 织物的收缩性 四 织物的勾丝性
一一、织物的收缩性
1.概念
织物在湿、热、洗涤等情况尺寸变小的性能,称为收缩性。 包括:
指标: 收缩率: 处理后的尺寸占未处理前尺寸的百分率。
3. 影响因素
(1)纤维性质——主要因素 纤维的吸湿性好,吸湿膨胀大,织物的缩水性就大。 天然纤维及再生纤维,吸湿性好,因此形成织物的缩水性大。
合成纤维吸湿性差,有的几乎不吸湿,因此,合成纤维形成的织物 的缩水性较小。
3. 影响因素
(2)纱线结构 纱线的捻度越大,织物的缩水性较大。
(3)织物结构 一般机织物比针织物的缩水率小。
(4)后整理 经过整理以,织物的缩水性较小。
热收缩性
合成纤维及以合成纤维为主的混纺织物,在受到较高的温度作 用时发生的尺寸收缩程度称为热收缩性。 评价指标——热收缩率
织物的热收缩性可用热水、沸水、干热空气或饱和蒸汽中的收 缩率来表示。

培训资料:服装面料的特点以及保养知识31页PPT

培训资料:服装面料的特点以及保养知识31页PPT
培训资料:服装面料的特点以及保养知 识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第5讲 织物的耐用性能-1-概要

第5讲 织物的耐用性能-1-概要
第5讲
(第十六章、第十七章 第十六章、 织物的耐用性能--1 织物的耐用性能--1)
2012-3-26
• 1.织物的拉伸性能 . • 1.1 织物的破坏形式 • 1.2 织物的破坏机理 • 1.3 影响抗破坏能力的因素 • 2、反复机械力的作用下磨损破坏 、 • 2.1 织物的破坏形式 • 2.2 织物的磨损破坏机理 • 2. 3 织物抗磨损能力的表征 • 2. 4 影响抗磨损能力的因素 • 3.反复机械力作用下的起毛起球 . • 3.1 起毛起球的形成 • 3.2 起毛起球程度的表征 2012-3-26 • 3.3 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及解决措施
织物抵抗因外力引起损坏的性质称为 织物的耐久性 坚牢度, 耐久性或 织物的 耐久性 或 坚牢度 , 其使用性能也称 耐用性能, 为 耐用性能 , 大多是通过测试织物的拉伸 断裂、 顶裂( 断裂 、 顶裂 ( 破 ) 、 撕裂以及耐磨性等来 反映这一性能的。 反映这一性能的。 因此, 因此 , 耐用性能较多地体现了力学性 同时也包含了其他一些有关的材料性 能 , 同时也包含了其他一些有关的 材料性 如抗钩丝性、 能(如抗钩丝性、抗脱圈性、刺破性能、抗 如抗钩丝性 抗脱圈性、刺破性能、 劣化性、起毛起球性等) 牢度性能( 劣化性、起毛起球性等 、牢度性能(如染 色牢度等)及舒适性能(如缩水率)。 色牢度等) 舒适性能(如缩水率)
2012-3-26
3.反复机械力作用下的起毛起球 .
3.1 起毛起球的形成 .
起毛起球, 起毛起球,是磨损破坏前发生的一种对织物 外观(形貌风格)的破坏。 外观(形貌风格)的破坏。
在棉、毛、丝等天然纤维的织物以及
粘胶等再生纤维的织物上, 粘胶等再生纤维的织物上,起毛起球现象 相较少,而在纤维强力大、 相较少,而在纤维强力大、静电现象严重 的合成纤维(如涤、锦纶以及腈纶等) 的合成纤维(如涤、锦纶以及腈纶等)的 织物上,起毛球现象比较普遍。 织物上,起毛球现象比较普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 织物的保形性
a
1
第一节 抗皱性与褶裥保持性
一、织物的抗皱性
1.折皱与抗皱性 2.抗皱性的测量及指标
图18—1 垂直法
a
θ
2
170180
θ
1 )
(a)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试样夹
弹簧夹
试样
刻度盘 80 90 100110120130140150160
(b)
图18—2 水平法
a
3
3.影响织物抗皱性的原因及主要因素 4.改善抗皱性的方法
二、织物的褶裥保持性
1.织物褶裥保持性的一般概念 2.褶裥保持性的测量及指标 3.影响褶裥保持性的主要因素 4.改善织物褶裥保持性的方法
a
4
三、抗皱性与褶裥保持性的相互关系
1.抗皱与褶裥保持机制的差异 2.两者的相互关系
a
5
第二节 织物的悬垂性
一、静态悬垂性
1.定义 2.测量方法及指标
Ad
AD
AF
Ad
抛物面 反光镜
光敏元件
织物 支柱
透明 玻璃板
点光源
抛物面 反光镜
18-3 织物悬垂性测量示意图
a
6
LT LW
图18-4 悬垂比计示意图
a
7
3.影响织物静态悬垂性的主要因素
二、动态悬垂性
1.定义 2.测量方法和指标 3.影响织物动态悬垂性的主要因素 4.可能的发展
重锤
刷子架 前后移动
试样
试样架 左右移动
刷子
图18—8 圆轨迹式起球仪
a
11
2.马丁台尔法
3.起球箱法
图18-8 马丁台尔型磨损仪
图18-9 箱式起毛起球仪
a
12
4.基本评定方法 三、起毛起球影响因素及消除方法
1.主要影响因素 2.消除起毛起球的方法
a
13
第四节 织物的尺寸稳定性
一、织物的缩水性
1.缩水机理及测量指标 2.影响织物缩水性的主要因素
二、织物的收缩不匀与畸变
1.织物收缩的非均匀性 2.织物收缩不匀与畸变的消除
a
14
a
8
第三节 织物的起毛起球性
一、起毛起球机理 1.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a) 毛羽
(b) 起毛
(c) 纠缠
图18-5 织物起毛起球过程
a
9
单位面积起毛起球量
2.起毛起球的机理
h (毛羽量) T (理想曲线) b (断裂脱落量) P( 起 球 量)
图 18-6 起毛起球与摩擦作用时间的关系
a
10
二、测量与评定方法 1.圆轨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