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谷合唱案例
红河谷合唱教案
红河谷合唱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了解红河谷文化背景。
2.能够唱好《红河谷》这首歌曲,理解歌曲的内涵和表达。
3.培养学生的合唱技能,提高合唱的密度和和谐度。
教学重点:1.了解《红河谷》的歌词和歌曲的内涵。
2.培养学生的合唱技能,提高合唱的密度和和谐度。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合唱技能,提高合唱的密度和和谐度。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环节(10分钟)1.老师播放《红河谷》这首歌曲,让学生听一遍。
2.老师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介绍红河谷的情景。
第二步:学唱歌曲(30分钟)1.老师分发歌谱《红河谷》给学生,让学生阅读一遍歌词和旋律。
2.老师带领学生跟唱《红河谷》这首歌曲。
3.老师指导学生注意歌曲节奏和音高的掌握。
第三步:合唱练习(30分钟)1.老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
2.老师指导学生注意合唱的节奏和和谐度。
3.老师在合唱过程中,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
第四步:集体表演(20分钟)1.老师安排学生进行集体表演,体现团队合作。
2.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表演效果,表达歌曲的真实情感。
第五步:评价(10分钟)1.老师在表演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出表现突出的学生。
2.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次强调歌曲的内涵和背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合唱练习,使学生在感受和表达中感悟到了红河谷的美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唱技能。
在合唱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合唱密度和和谐度明显提高,但在音高掌握方面还有待加强。
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通过集体表演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音乐素养和合唱水平。
红河谷教案初中二声部
红河谷教案初中二声部课程名称:初中音乐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内容:1. 学唱歌曲《红河谷》2. 感受并体验二声部合唱的形式3. 了解并欣赏加拿大民歌教学目标:1. 能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红河谷》2. 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并恰当表达3. 体验二声部合唱的艺术魅力,提高合唱兴趣4. 了解加拿大民歌的特点及文化背景教学重点、难点:1. 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2. 体验并掌握二声部合唱的技巧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乐谱、钢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红河谷》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提问: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跟着音乐的情感,歌曲到底讲述了什么?二、新课教学(15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红河谷》的背景及文化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合唱,教师及时纠正发音不准确的部分。
三、练习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唱的歌曲《红河谷》。
2.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掌握了哪些合唱技巧?二、深入学习与练习(2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示范。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提高合唱水平。
三、课堂小结(1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二声部合唱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自己对合唱的热爱。
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歌曲《红河谷》的正确性、流畅性。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的积极性。
3. 学生对加拿大民歌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4. 学生对二声部合唱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红河谷合唱教案初中
红河谷合唱教案初中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音乐风格,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
2. 学会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尝试二部合唱形式,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 尝试合唱练习,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红河谷》歌曲片段,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歌曲的来源和背景。
2. 新课教学:(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2)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3)教授合唱技巧,让学生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方法。
3. 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选取优秀学生进行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合唱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音色和谐、节奏统一。
(2)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5. 课堂展示:(1)学生进行合唱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6. 拓展活动:(1)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创意合唱。
(2)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红河谷》这首歌曲,让学生体验到了加拿大民歌的风格,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合唱技巧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了二声部的演唱方法。
同时,通过课堂展示和拓展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掌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河谷》歌曲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如音准、节奏、音色和谐等方面。
3. 学生对合唱技巧的掌握,如呼吸、共鸣、音域等。
4. 学生在课堂展示和拓展活动中的表现。
初中音乐《红河谷(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红河谷(运行课件、PPT)一、导入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上课,今天我准备了一个音乐游戏!一起来看这个游戏,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咱们一起唱一下:1. 54 32 1 -32 1 6 -步骤:第一遍视唱曲谱第二遍要求声音、坐姿以及气息等问题第三遍老师加入,演唱第二声部,同学们初步感受二声部的魅力第四遍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自己完成二声部(本环节中强调两个聆听:一是聆听本声部的声音让自己的声音融入,二是聆听另外一个声部的声音,注意和谐共融,一个坚持:用正确的方式发声,坚持自己的声音,注意不要过于高亢、兴奋,也不要过分消沉、萎靡。
)(方法设计:本节课一开始设计了轻松的游戏环节引入三度音程下行音阶,并在互动中让学生体会三度音程的和声效果,也为下一步学习二声部的学习做好铺垫。
目的:本节课的第三乐句即为二声部三度下行音阶,在课前提前进行二声部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二声部时更好的接受从而使课堂更加顺利的推进)(学情分析:三度音程的感受和体验环节,是考验学生二声部能力的试金石,如果学生们能较为顺利的构唱三度音程,并且二声部能顺利进行的话,那游戏环节设计为直接构唱三度音程并进行下行音阶。
如果学生不能构唱三度音程或下行音阶的合唱情况不理想,那接下来的二声部学唱就适当简化难度并加长学时。
在遇到不同的学情时,教师必须做出准确的判断,尽可能的完成二声部歌曲)师:大家刚刚表现的特别好,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唱一首歌,大家轻松一下播放《红河谷》伴奏(教师范唱,引入第一声部的学唱)这首歌是我们第四单元的《红河谷》咱们接下来一起学习一下点击课件二、进行新课1.下面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歌曲的情绪以及速度是怎样的?(初听歌曲)点击课件2.柔美、中速。
让同学们复习四四拍的定义以及强弱规律,总结弱起小节的定义。
再次播放音乐,请学生小声跟唱歌曲,体会歌曲的弱起。
(提示坐姿提示轻声的演唱。
)(方法设计:在初步感受歌曲的同时,复习四四拍的定义以及强弱规律,做到温故而知新,并且为接下来的学唱打下坚实的节奏基础,也为情绪的加入提供保障。
《红河谷》六年级音乐教案一等奖
《红河谷》六年级音乐教案一等奖教案:《红河谷》六年级音乐教学教学内容:第一章:红河谷的传说第二章:红河谷的歌声第三章:红河谷的舞蹈第四章:红河谷的故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演唱《红河谷》这首歌曲;2. 学生能够了解红河谷的传说、歌声、舞蹈和故事,感受红河谷的民间文化;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红河谷的音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生对红河谷的传说、歌声、舞蹈和故事的了解和理解;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演唱《红河谷》这首歌曲,并感受红河谷的民间文化。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乐教材《红河谷》;录音机和音响设备;钢琴;学具:学生用书《红河谷》;乐谱;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红河谷》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红河谷的音乐魅力。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红河谷的传说、歌声、舞蹈和故事,让学生对红河谷的民间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 教师讲解《红河谷》这首歌曲的背景、旋律和歌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这首歌曲。
三、练习(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红河谷》,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2. 教师选取一些红河谷的歌声、舞蹈和故事,让学生进行模仿和表演,增强学生对红河谷民间文化的体验。
四、巩固(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分享自己对红河谷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红河谷民间文化的认识。
板书设计:板书《红河谷》板书内容:第一章:红河谷的传说第二章:红河谷的歌声第三章:红河谷的舞蹈第四章:红河谷的故事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书《红河谷》进行自主学习,深入了解红河谷的传说、歌声、舞蹈和故事;2. 请学生练习演唱《红河谷》,并尝试进行模仿和表演;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红河谷的感悟,分享自己对红河谷的理解和感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红河谷的民间文化,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
七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红色之旅》中的《红河谷》。
本课详细内容包括:歌曲背景介绍、歌词学习、旋律学唱、节奏练习、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河谷》这首歌的背景,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红色精神。
2. 通过学唱《红河谷》,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学唱《红河谷》,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协调与统一,对歌曲背景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材、歌词单、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红河谷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场景。
2. 歌曲背景介绍:讲解《红河谷》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所传达的红色精神。
3. 歌词学习:分句教唱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4. 旋律学唱:引导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学唱旋律,注意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5. 节奏练习:进行集体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6.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7.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歌曲的演唱,体验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
8. 随堂练习:挑选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红河谷》2. 歌曲背景:红河谷的地理位置、歌曲创作背景。
3. 歌词:歌词全文。
4. 旋律:旋律简谱。
5. 节奏:重点节奏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红河谷》,并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2. 答案:完成课后作业,提交歌曲演唱录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其他红色歌曲,了解我国红色音乐文化。
组织红色歌曲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音乐课《红河谷》教案
音乐课《红河谷》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唱歌曲,启发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提高其正确理解歌曲内容及恰当表达歌曲情感的能力。
2、通过演奏乐曲,提高学生在演奏歌曲中表达情感的能力,并启发注意做到声部间的均衡和统一,教育学生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3、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同伴分享活动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歌曲的演唱和演奏,引导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播放《红河谷》音乐,让学生听着音乐走进课堂,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2、师生问好。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这一环节为学生创设一种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二、导入新课:1、初听乐曲:师:同学们,我们的音乐快乐40分钟又要开始了,首先请你们来听听这首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乐曲)师:你感觉这段曲调是怎么样的?速度是怎么样的?2、再听乐曲:师:请你们来听听,边听边用手拍一拍、哼一哼,看看它会是什么节拍的?(播放乐曲)师:是几拍子的曲调?(四拍子)四拍子的指挥图式怎么打?3、再听歌曲:师:请你们再听听,边听边唱边做图式,看看歌曲的旋律是从第几拍进入的?(播放歌曲)师:是第几拍?师:这种不是在强拍上进入的歌曲,我们把它称为什么?【音乐是情感和听觉的艺术,音乐的情感体验是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标,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的听觉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现音乐的美感。
学生经过几次的聆听,对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将音乐知识技能的培养融入到其中。
】4、学生用自制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师:老师上节课布置要大家带能发出声响的东西都带来了吗?想一想你手中的这些物品能为这节课做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物品来为歌曲伴奏。
(播放乐曲,学生用打击乐伴奏)师:刚才,老师听到你们的伴奏只是用节拍的形式,你们能不能想出它的伴奏谱呢?(再次播放乐曲,学生用打击乐按节奏谱伴奏)【音乐来自于生活,要突显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音乐七年级下人音版第4单元演唱《红河谷》教案3人
《红河谷》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歌曲《红河谷》的速度、力度、节拍特点,从而体会歌曲的深情,感受歌曲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
2、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且背唱歌曲《红河谷》。
3、对比聆听《红河谷》合唱版,启发学生初步感受多种演唱形式的音乐魅力。
教学重、难点:选用恰当方法,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红河谷》是一首有百余年流传历史的歌曲。
由于歌中红河谷地理位置存在争议,加拿大人和美国人都视之为自己国家的民歌。
该歌曲以朴实的曲调和歌词所表现出来的朴实的情感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本歌曲为F大调,四四拍,歌曲的节奏稳健,富有动感,旋律朴实、舒展。
音域适中,易学易记。
结构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起、承、转、合的单乐段结构,歌曲一、三句开始的三个音为连续的跳进,表现了留恋的深情,二、四句与前面的衔接处也是跳进式的起伏,在句法上采用一问一答、前呼后应的手法,第二乐句为半终止收束,第四乐句为完全终止收束。
这四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显示出歌曲旋律既统一又有变化的特点。
这些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
这首歌曲还被改编成了合唱等多种音乐表演形式。
《红河谷》歌词表现了移居于北美红河一带人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
它回顾了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并展望美好幸福的生活前景。
歌词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音乐风光片视频,教室里挂上北美地图,营造教室气氛,学生听着歌曲《红河谷》的音乐进教室,教师采用提问方式导入课题。
2、师:根据课前播放的音乐及现在你们看到的图片,同学们猜猜看,今天咱们要去哪个洲或者国家了解它的音乐呢?生:北美洲。
师:有谁知道刚才你们听到的音乐叫什么名字?生:《红河谷》。
师:听到《红河谷》还能联想到什么信息?有谁能帮我们介绍一下?生:是一首加拿大民歌、有一个美国电影也叫《红河谷》。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红河谷》。
《红河谷》六年级音乐教案一等奖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国外民族音乐的了解和欣赏能力,拓宽音乐视野。
3. 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合唱部分。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了解歌曲的民族特色。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逐一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5. 欣赏与分析(15分钟):欣赏歌曲的不同演唱版本,分析各自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
1. 歌曲名:《红河谷》
2. 歌曲特点:加拿大民歌,民族特色浓郁
3. 乐理知识:音程、节奏
《红河谷》六年级音乐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材《音乐之旅》第四章《多彩的民族音乐》中的《红河谷》一课。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歌曲学唱、音乐欣赏和简单的乐理知识学习。歌曲《红河谷》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加拿大民歌,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国外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四、教学效果方面
1. 学生对歌曲《红河谷》的掌握程度较好,音准、节奏等方面有明显提高。
2.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
五、改进措施
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2. 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音乐的乐趣。
3. 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成长,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歌曲结构:AABA
七、作业设计
《红河谷》优秀教案
《红河谷》优秀教案《红河谷》优秀教案《红河谷》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1、歌曲和合唱曲《红河谷》。
2、手风琴曲《列布朗底》。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欣赏合唱曲《红河谷》,通过与齐唱曲的比较,启发学生初步理解合唱的特点。
3、欣赏手风琴曲《列布朗底》,结合歌曲、合唱曲《红河谷》,让学生初步了解北美洲的欧洲移民后裔音乐与欧洲音乐的血缘关系及其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唱、背唱《红河谷》。
理解欧洲移民后裔的音乐特点。
难点:(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和切分音。
(2)启发学生理解该旋律与欧洲音乐风格特点的联系。
(3)应启发学生从调式、音阶、旋法、节奏等方面来分析音乐艺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播放《红河谷》音乐片段(设计意图:营造一种音乐气氛,让学生听着音乐走进课堂,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是哪个国家的景色?(1播放)生:加拿大师:为什么?生:枫叶国旗、多伦多电视塔等。
(设计意图:从多媒体播放的音乐风光片中可以看到,辽阔的草原汹涌的江河、枫叶国旗以及多伦多电视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此时背景配乐为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为下面的欣赏及学唱作铺垫。
采用情景教学法导入)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
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设计意图:一系列问答,使各学科间的知识融会贯通。
)三、学习、感受与探索1.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练习的第一行节奏和第二行节奏有什么特点?(相同)2.让学生读节奏,找出难点(切分节奏),并讲授。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演唱:☆红河谷》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演唱:☆红河谷》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一、能够准确视唱一、二声部的旋律。
二、能够基本掌握双声部并进行演唱。
三、体会合唱的美,从而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意识
2新设计
教材分析:《红河谷》是一首加拿大民歌。
反映了17世纪,来自英国的移民开发北美的情景。
表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
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
歌曲为G大调,4/4拍,弱拍起的节奏性贯穿全曲。
单乐段结构,歌曲旋律优美,具有舒展、述说的特色。
歌曲简单易学,特别是全曲只有八度音域,曲调又多在中音区进行。
学起来叫容易,但是歌曲分两声部,低声部旋律有四五跳进,教师在两声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训练,使学生掌握二声部旋律,并注意在合唱中的演唱方法。
3学情分析
学生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学生对音乐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有了小学的音乐学习,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但学生们对于合唱训练培训的少,所以这个合唱《红河谷》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合唱歌曲《红河谷》
教学难点:歌唱中进行二声部合作,能够基本掌握双声部旋律并进行演唱。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听音乐分辩哪个作品是合唱。
红河谷教案及反思
音乐歌唱(合唱)课《红河谷》教案川大附小姚品平一、教学设计理念:1、在《红河谷》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情感体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学生有切身感受的情景想象引导学生感受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而牵引到歌曲学习中,突出“付出与回报”这一主题。
2、合唱教学一直是小学课堂歌唱教学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在二声部的学习上,单纯反复地唱和听都会令学生出现审美疲劳,怎样达到既能充分感受并学唱旋律以使合唱能达到和谐统一又不让学生出现审美疲劳是一大问题,在本课中,教师力求通过多样的手段去尽量化解这一问题。
3、“学生自己能做的一定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利用识谱与使用学具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歌曲旋律的方法,“授之以渔”。
二、学生情况分析:1、六年级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识谱能力,但大部分仅限于认识唱名而没有建立固定音高概念,所以,在旋律学习中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谱经验又要适当地有效引导。
2、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竖笛C调和F调的吹奏指法,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学具去强化学生的旋律学习能力。
3、学生对用轻柔唱歌的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关注别人的演唱并注意齐唱合唱声音的柔和统一。
三、教学目标:1、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并尝试用歌声去表现这样的情感;2、通过对合唱歌曲《红河谷》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演唱的时候聆听别人声音的习惯并用柔和统一的声音演唱合唱。
3、通过已有的识谱经验及学具(竖笛)使用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加强对音乐旋律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合唱教学中声音音色的统一与音准的把握。
教学难点:找寻反复听唱相同旋律所带来的审美疲劳的方法。
教具准备:钢琴、竖笛、课本。
板书:红河谷疲惫、辛劳骄傲、自豪稍弱、稍慢稍强、稍快教学预设:一、情感引入今天,我要和同学们做一个表情秀的游戏,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描绘的情景做出相应的表情,看看谁做得最到位。
第一个情景: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真多啊,我从回家就开始做,做到12点才做完,我真。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演唱红河谷教案3人音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演唱红河谷教案3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的教学内容中,有一份演唱红河谷的教案,其中包括了3人音版的曲目。
这份教案既让学生们学会了这首经典歌曲的演唱技巧,又让他们增加了对红河谷的了解和认知。
这三位人声的演唱版本的演唱,不同于其他的演唱方法,是一种独具个性的演唱方式。
这里的“三人音版”,并不是用三个人分别唱整首歌曲不同部分的意思。
而是指三个人一起合唱一首歌曲。
在演唱过程中,有一个人担任主唱,另外两个人在背景中配合。
这种演唱方式,对于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演唱版本的音乐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如主唱的唱腔、伴唱的和声、板式的转换等等。
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它美丽的旋律和动听的歌词,也能够借鉴演唱版本的演唱技巧,并在听觉上增强音乐感知。
此外,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的演唱,感受到唱歌的愉悦和快乐。
这也是音乐教育的一大目的。
音乐可以增加学生的幸福感,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因为只有当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时,才能真正地喜欢上音乐、喜欢上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在演唱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声音技巧和表现力。
不同于其他的演唱方式,三人音版的演唱需要注意更多的和声转换和前后呼应。
这需要学生把握好节拍和音高,并且听从音乐的节奏和节拍。
同时,在声音的表达上,无论是主唱还是伴唱,在力度、音准和情感表达上都要有突出的表现力。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和演唱演唱红河谷教案中的3人音版,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多音乐方面的体验和知识。
同时,通过演唱这首歌曲,也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愉悦和积极向上。
《红河谷》合唱课教学设计【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红河谷》合唱课教学设计
美妙的乐声
——《红河谷》合唱课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以“感受合唱美妙的乐声,领悟合唱的艺术魅力,激发学
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
”为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
《红河谷》是一首加拿大民歌。
反映了17世纪,来自英国的移民开发
北美的情景。
表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
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
歌曲为G大调,4/4拍,弱拍起的节奏性贯穿全曲。
单乐段结构,歌曲旋律优美,具有舒展、述说的特色。
歌曲简单易学,特别是全曲只有八度音域,曲调又多在中音区进行。
学
起来叫容易,但是歌曲分两声部,低声部旋律有四五跳进,教师在两声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训练,使学生掌握二声部旋律,并注意在合唱中的演唱方法。
教学目标:
1、以积极的态度感受、体验美洲音乐。
2、能以二部合唱形式,用中等的速度、平缓的呼吸、整体统一的声音,深情地背唱《红河谷》
3、感受合唱中音乐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培养学生集体
协作的精神。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推荐K12学习七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演唱红河谷教案4人音版
《红河谷》教案教学内容分析《红河谷》是一首加拿大民歌。
反映了17世纪,来自英国的移民开发北美的情景。
表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
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
歌曲为G大调,4/4拍,弱拍起的节奏性贯穿全曲。
单乐段结构,歌曲旋律优美,具有舒展、述说的特色。
《红河谷》歌曲简单易学,特别是全曲只有八度音域,曲调又多在中音区进行。
学起来叫容易,但是歌曲分两声部,低声部旋律有四五跳进,学生不容易掌握。
教师在两声部教学中会有一些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训练,使学生掌握二声部旋律,并注意在合唱中的演唱方法。
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1、起始环节——聆听感受法课件聆听两首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让学生能分辨歌曲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初步体验合唱,为下面的合唱教学做好铺垫。
2、新授环节——聆听,学唱、表现法聆听歌曲,对歌曲的优美旋律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激情的学唱歌曲,并愿意用圆润的歌声表现自己。
3、拓展环节——欣赏、讨论法欣赏优秀的合唱音乐作品,通过对其音乐的表现方式及艺术效果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合唱的艺术,并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合唱中音乐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
2、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聆听感悟等方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并结合所学提高自己演唱水平。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歌唱中认识音程。
2、在合唱中准确把握音准、节奏、并做到声音的和谐。
3、能用自然圆润的歌声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红河谷》能够用圆润的声音正确的演唱。
(二)教学难点在歌唱中进行尝试合唱练习,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们欣赏两首歌曲的片段合唱《东方之珠》、独唱《东方之珠》。
提问: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的效果?2、老师介绍什么是合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河谷》合唱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提高学生合作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合唱教学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歌唱,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做出正确地反映。
但是由于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合唱教学本身又具有一定难度,加之音乐课时的限制,使得现阶段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开展得很不理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合唱歌曲,只是简单的学唱旋律声部。
学生的合唱能力的不到任何提高,至于感受音乐的和声,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我校从2006开始,开设了以合唱教学为主的校本课程,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同时也得到了许多良好的启示。
教学情景(一)
1.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红河谷》旋律声部
2.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红河谷》二声部
表现:学生对二声部的学习不感兴趣,觉得难听。
3.教师指导合唱训练
表现:分声部时学生大多不愿意唱二声部,合唱训练是两个声部不平衡,旋律声不流畅自然音量很大,和声声部因良宵。
4.教师告诉学生,合唱讲求的是和谐与平衡,要求演唱旋律声部的学生在自己演唱时有耳朵听二声部,当你听不到他们声部时,证明你的音量过大,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演唱力度。
5.教师指导学生再次进行合唱训练
表现:在反复演唱过程中,旋律声部的同学自觉地调整了自己的音量,两个声部渐趋平衡,有了合唱的效果。
教学情景(二)
1.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红河谷》二声部
表现:学生对于旋律没有过多地反映,没有了原来的反感。
2.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红河谷》旋律声部
3.教师指导合唱训练。
教师告诉学生,合唱讲求的是和谐与平衡,两个声部的关系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要求演唱旋律声部的学生在自己演唱时有耳朵听二声部,当你听不到他们声部时,证明你的音量过大,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演唱力度。
表现:学生自觉的相互配合,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听另一个声部,主动地调整自己的音量与支配和,两个声部和谐平衡,合唱的效果十分明显。
教学反思:
从上面两个教学情重中可以看出,虽说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提高学生合作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困难,比如学生识谱能力,歌唱基础较差缺乏合作意识;在合唱歌曲中旋律声部通常较流畅,音区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学、易记。
而其他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学生就出现了畏难情绪;学生对于合唱的概念十分淡薄,甚至误以为合唱就是齐唱,或者出现一、二声部相互喊唱。
缺乏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因而兴趣不高等。
针对这些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加以引导与训练,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方法,推进合唱教学的开展。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
合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歌唱,它是一门强调合作的艺术,各声部不是搞比赛,不是看谁唱得响、唱得突出,而是相互烘托,追求音乐整体的和谐。
引导学生明确的判断:个人演唱是否干扰了整体;个人演唱是否衬托了整体,即个人演唱的方式与情绪是否与音乐整体相符合。
2. “先难后易”教学。
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往往是先入为主。
特别是对其所熟悉歌曲的第一声部易给他们以较深的印象,对此,可在教学之初可以暂时把旋律声部放在一旁,先教二声部,待学生对二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教旋律声部。
如合唱歌曲《红河谷》这首歌曲,在教唱前学生很可能早已熟悉它的第一声部,但对于第二声部却相当陌生,此时可教第二声部,待他们完全唱准后,这两个声部能直接结合起来。
3.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与动力,歌唱的呼吸不同于人的自然呼吸,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安排呼吸量的大小,做到有意识地控制。
曾有专家论述“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歌唱”,由此可见歌唱呼
吸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吸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采用他们能完全理解并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
4. 音准和节奏的训练。
合唱的音准问题较为复杂,大多数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副旋律的音准和音程。
克服这一困难首先应保持良好的姿势。
同时利用钢琴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音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和声听觉。
同时辅以必要的节奏训练。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
统一、和谐是合唱的要求。
合唱中还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我相信在合唱教学领域会有广阔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