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共5篇)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一、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6、展望未来,无限畅想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
开展单元主题教学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生本化、生活化等特性。
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关于主题单元的设计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些教师对主题单元的设计很不理解,他们只教主体课文,把“语文天地”或“语文园地”当成练习,对字词部分还做一做,对拓展阅读、语文活动,有时间就做,时间一紧就不做,考试内容也只限于主体课文所涉及的内容。
也就是说,他们仍然被以往的“课文”和“课后练习”的教材结构和习惯的教学模式束缚着。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否则就没有真正进入课改。
第一、要明确“语文天地”与主体课文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主题单元。
北师版在开放单元中,没有主体课文,主题单元就是由“语文天地”构成。
如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地名”。
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不是以往教材的“课文”与“课后练习”的关系。
主体课文提供两篇意义相关又不完全是一个角度的文质兼美的课文,两篇课文包含着这个年级的孩子可以感受的文化道德思想内容和应该学习的语言文字等工具性知识。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初中历史大单元为主题,旨在通过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的历史脉络,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任务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三个部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自觉性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此外,学生们的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还需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都能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如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时期划分等;(2)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演变规律,提高历史思维能力;(3)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增强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4)提高历史学科相关技能,如史料搜集、整理、分析、评价能力,以及历史叙述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通过历史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知能力;(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历史、敬畏历史;(3)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汲取正能量,树立人生目标;(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5)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初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一个单元,主题为“生命的多样性”。
该单元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威胁与保护措施。
教学任务包括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探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与爱护之情。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与探究能力,同时对生物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来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及其内涵,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2)了解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3)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法规;(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问题,如生物入侵、生态平衡等;(5)培养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3)组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增强实践能力;(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敬畏之心,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2)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实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形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态度;(4)通过学习生物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5)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优秀3篇】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优秀3篇】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研究背景统编教材全面推广使用以来,“语文要素”“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学关键词。
教学重心转向帮助学生掌握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
因此,教学设计也应该从具体的知识点走向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紧扣语文要素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以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语文素养。
在此背景下,白杨坡小学语文教研组积极进行“大单元教学”研究,自2019年4月起,依次完成了“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大单元教学实施建议”编写,两次大单元教学案例分享,一次市级大单元教学研究课例展示等研究工作,初步厘清了“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含义:“大单元教学”体现的是一种教学思路,主张用语文的方式学习和生活,主张“在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与技能”。
“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体现的是“学”的落地。
《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就是笔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积极尝试,试图以“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思路,整体建构单元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在充分、自主的学习实践中发展学生能力,并进一步探索“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二、研究过程“大单元教学”是一个大概念,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任务和活动的支持,才能具化为可操作性强的教与学的模式。
研究思考一如何创设真实的学习大情境在“大单元教学”中,贯穿整个单元学习的大情境尤为重要。
然而,最初的情境建构并不顺利。
《鸟的天堂》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篇精读课文。
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1。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2。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依据单元导语,将单元情境定为“感受四时景物之趣”,教学目标定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面看来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可是,进一步完成活动设计时就有问题了:问题一,指向不明,“感受四时景物之趣”具体指什么,重点学什么?很模糊;问题二,“学”的吸引力不足,情境的主体实质上还是教师,是“指导学生感受四时景物之趣”。
大单元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案例(2024春季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案例(2024春季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大主题统编四年级下册1单元人文主题是“田园生活”,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训练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教学训练要素是写某个喜爱的地方,表达自己的感受。
结合本单元的单元页、单元课文内容、口语交际、习作,本单元的学习就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在单元课文学习中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走进生活乐园,表达美好情感大主题大目标“本单元以“田园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
《古诗三首》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恬淡自然、宁静清新、意趣横生的乡村风景及和谐的乡村田园生活;《乡下人家》以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以及春夏秋三季和白天与傍晚交替的时间顺序描写了“乡下人家”的样子,展现了朴实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乡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天窗》描写了乡村里一个小方洞般的玻璃天窗神奇的样子,孩子们可以依托“天窗”,在不同的天气和时间里,享受欢乐和慰藉;《三月桃花水》以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
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纯朴、独特与美好的和谐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总体要求,将本单元的目标拟定为:【识字与写字】1.认识2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会写26个词语。
2.走进生活乐园,联系生活中事物或行为认识常用汉字,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和默写指定的课文2.能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本单元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能想象体会句中的画面和情境。
【表达与交流】1.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要点,根据对象进行准确转述。
2.回忆自己的生活乐园,借助表格提示,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和在乐园中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习作,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围绕初中数学的核心单元进行整体设计,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熟练运用等式性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本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代数初步知识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掌握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
(2)掌握等式性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4)学会通过分析问题、建立方程模型,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5)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2)运用类比、归纳、推理等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3)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4)通过变式练习、拓展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题技巧和应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3)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数学素养。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沟通、协作。
(5)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熟悉大单元所涉及的主题和相关概念;
2.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帮助学生发展其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题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大单元中,我们将探讨环保的重要性、气候变化、绿色能源、可持续城市等方面的话题。
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
1. 介绍环保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探讨气候变化的根源和影响;
3. 分析绿色能源的优缺点以及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4. 研究如何建设可持续城市;
5. 进行相关案例分析,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法:
1. 讲座式教学:教师将介绍主题和相关概念,并提供相关案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就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研究报告:学生将被要求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分析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并在班级中展示。
评估方法:学生将被评估其对主题和相关概念的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方法将采用以下方式:
1. 口头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将被要求在小组讨论和班级展示中发言,以评估其口头表达能力。
2. 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将被评估其研究报告的质量和内容。
3. 团队合作评估:学生将被评估其在小组讨论和班级展示中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课本、案例研究、PPT、视频和在线资源等。
幼儿园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幼儿园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一、背景介绍。
本单元的主题为"我们去野餐",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通过实际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使孩子们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懂得尊重大自然。
二、教学内容。
1.从生活中了解野餐。
(1)让学生准备野餐所需的食物,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准备工作。
(2)以游戏的形式分析野餐所需要的准备工作,比如选择野餐地点,准备野餐所需要的物品等。
2.领略大自然的美。
(1)在野餐地点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美景。
(2)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大自然的意识。
3.拓展学生的视野。
(1)让学生借助科技的领域,学习野外需要的设备,用游戏的形式学习野外的技巧。
(2)让学生通过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野外的生存能力。
4.爱护大自然。
(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珍贵,学会为大自然而热爱大自然。
(2)介绍大自然破坏的后果,教会保护大自然的道理,让学生学会尊重大自然。
三、教学方法。
1.以实际活动为主:采用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动起来,亲身体验大自然美景,学会尊重大自然。
2.以游戏为辅:采用小组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在互助中实现快乐的学习,培养。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一、指导思想贯彻“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形式、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的”的新课程标准根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探究的过程”。
二、活动目的〔1〕反省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
〔2〕积累语文根底知识、训练阅读联想才能、培养深化考虑才能。
〔3〕培养合作精神、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活动流程第一课时1.教学目的学习阅读漫画的根本方法;培养阅读考虑的习惯;训练阅读联想才能;培养深化考虑才能。
2.活动内容(1)阅读联想与考虑:阅读漫画《决心》、《不合作》,考虑、讨论以下问题〔亦可二选一。
活动时间:5~6分钟〕:①复述漫画的意思〔要求抓住主题、表达准确简练〕。
②你有类似的经历吗?你身边有类似的人或事吗?③为何会发生这种现象?④怎样克制这种现象?〔②~④题是联想、考虑题,是以①为根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联想和考虑习惯,并在长期的训练中形成思维才能。
〕(2)课堂交流: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陈述本小组的考虑与讨论结果,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每小组发言时间不超过3分钟。
〔约20分〕〔3〕表达与交流训练:将同学们的发言和自己的考虑写成一篇短文。
〔15分钟〕〔4〕根据活动情况小结。
以奥运会为背景布置课外阅读考虑练习。
3.考虑链接“刘翔奇迹”与“女网黑马”的背后。
〔奇迹的创造和黑马的产生既需要外部环境,也需要内在质素。
课文上的漫画《决心》是从哪个角度给我们这方面的启示的?〕4.拓展阅读刘翔、李婷赛后承受记者采访时都说过大意一样的话,且和《决心》的寓意相吻合,请同学们查找新闻报道,找出他们说过的话,记在笔记本上。
5.启示常立志不如立常志。
战胜自我就能战胜一切。
立业始于立志。
扔掉人生中的“烟斗”。
6.考虑链接“梦六队”覆灭的启示。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
合作精神已成为人的重要素质。
〕7.拓展阅读曾有记者问姚明:“谁最有可能获得奥运会男篮冠军?”姚明毫不犹豫地说:“阿根廷,因为他们打的是艺术篮球。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单元主题。
奇妙的动物世界。
二、学情分析。
咱班的小宝贝们呀,对动物那可是有着满满的好奇呢!每次提到小动物,眼睛都放光。
不过呢,他们对动物的了解还比较零散,大多停留在可爱、好玩儿的表面印象。
而且在观察动物、探究动物习性等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好好培养一下。
就像有的小朋友看到小蚂蚁,只知道它在地上爬,却不晓得它为啥这么忙忙碌碌的。
三、单元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认识不同种类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像大熊猫的黑白相间的毛,长长的爪子,还有那特别的“黑眼圈”,得让孩子们能准确描述出来。
2. 学会用简单的语句表达动物的生活习性,例如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吐个泡泡,它们喜欢吃水草和小虫子之类的。
#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动物图片、视频,还有实地去动物园观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就好比看长颈鹿的时候,要能注意到它长长的脖子是怎么动的,腿有多高,走路的姿势啥样的。
2.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锻炼他们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让孩子们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像有的小朋友知道兔子耳朵长长的可以散热,就可以分享给其他小伙伴。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孩子们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让他们知道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不能伤害它们,要是把小动物都弄没了,这个世界就少了好多乐趣呢。
2. 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动物们都生活在大自然里,了解动物就能让孩子们更想去探索大自然这个超级大宝藏。
四、单元教学内容。
1. 动物的外形。
从常见的小动物开始,像小猫、小狗、小兔子。
让孩子们摸摸小猫柔软的毛,看看小狗弯弯的尾巴,感受小兔子长长的耳朵。
然后画下这些小动物的样子,把它们最明显的外形特征画出来。
再拓展到一些奇特的动物,比如树懒,那慢吞吞的样子,身上还长着绿藻呢。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动画展示,让孩子们对动物外形的多样性感到惊讶。
2. 动物的生活习性。
先讲一讲动物的居住环境,像小鸟住在鸟巢里,蜜蜂住在蜂巢里。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为任务,围绕特定主题或文学作品展开,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本单元主题为“古典诗词的魅力”,选取了唐宋两代著名诗人的作品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诗歌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仍需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象等,能够分析诗词的艺术特点;(2)通过学习唐宋诗词,掌握不同时期诗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3)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写作技巧;(4)能够对所学诗词进行背诵、默写,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升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提高文学鉴赏水平;(3)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实践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表达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2)通过学习诗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情操;(3)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情趣,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提升生活品质;(4)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5)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针对高中英语课程中的一个单元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该单元主题为“Cultural Diversity”,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际方面也相对薄弱,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短语,如:diversity、ethnicity、custom、heritage等,并能正确运用到日常交流中;(2)掌握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区别与用法,能运用这两种时态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及其对现在的影响;(3)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获取关于不同文化特色的英文信息;(4)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5)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快速阅读并理解关于文化差异的文章,提取关键信息;(6)提高写作能力,能够撰写关于文化特色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3)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2)培养学生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消除文化偏见;(3)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关注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增进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4)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培养他们的国际素养;(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交流、了解世界、提升自我。
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教案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课题内容本教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围绕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环保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环保实践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高环保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讲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从日常生活做起,践行环保行动。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2)环保知识竞赛组织环保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3)环保创意设计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环保创意作品,如环保海报、环保服装等。
展示优秀作品,评选最佳创意奖。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环保知识,反思自己在环保方面的不足,制定今后的环保行动计划。
五、课后作业2. 参与一次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记录活动过程和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度。
3. 环保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环保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01大单元大主题统编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以我爱上学的入学准备篇,主要分为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三个板块内容;一部分是五个识字课,主要从天圆地方、人物的言行、自然现象等整体感知中国渊源的汉字文化。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实用性的阅读与交流,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
可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的内容,以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为主题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
02大主题大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总体要求及课文内容的学习要求,将本单元的目标拟定为:【识字与写字】1.认识3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扫”,会写一、二、三、上等18个生字。
2.正确书写汉字【阅读与鉴赏】1.借助图片、生活实际认识常用汉字2.诵读儿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表达与交流】学说普通话,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梳理与探究】1.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
2.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3.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积累活动体验。
4.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
03大情境大活动本单元围绕我爱学语文,要落实的目标:一方面是我是中国人,我爱学语文,我能用规范地语言自信地表达我们多彩和睦的民族,我喜欢自信地表达每一个民族的名字;我爱学语文,我能用规范的语言自豪地表达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
另一面则是,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从我自己从头到脚开始我就是一个自信的小学生,我爱学语文,我要从能规范地用汉语信息表达我是小学生。
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设置两个大活动项目:单元主题化情境活动项目一:我是中国人,我爱学语文。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综合素养。
以下是一个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优秀案例,以“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为主题。
一、单元主题“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明交流与碰撞的主要方式,如贸易往来、战争征服、文化传播等。
掌握古代文明交流与碰撞的典型事例,如丝绸之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等。
分析古代文明交流与碰撞对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地图、图片等资料,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文明交流与碰撞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包容精神。
引导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战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三、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古代文明的兴起介绍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的地理位置、文明成就和特点。
分析文明兴起的条件和影响。
2、文明的交流方式贸易往来:讲解丝绸之路的开辟、路线、贸易物品以及对沿线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战争征服:以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为例,分析战争对文明传播的作用和影响。
文化传播:探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以及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
3、文明交流与碰撞的影响经济方面:促进了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各地经济的繁荣。
文化方面:丰富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社会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四、单元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事件和人物,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资料分析法提供历史文献、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和解读,培养他们的史料实证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主题:形容词的学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形容词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形容词的用法,并能正确运用形容词进行简单的描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游戏、歌曲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形容词的基本概念及用法。
2.教学难点:形容词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形容词卡片、图片、歌曲《我的一天》等。
2.教学环境:教室、黑板、PPT。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打开PPT,播放一段有关季节变化的视频,并带领学生讨论季节的不同特点。
引出“形容词”的概念,培养学生对形容词的初步认识。
2.学习形容词(15分钟)a.准备形容词卡片,包括几种常见的形容词,如“大、小、长、短、高、低”等。
教师出示一种形容词卡片,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猜测出这个形容词。
b.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物,如“这个苹果是红色的”、“这个桌子是长长的”等。
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形容词进行描述,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形容词。
3.比一比(10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组形容词卡片,同时准备一些图片。
每个小组挑选一名学生拿出一张图片,其他小组成员使用形容词卡片描述这张图片。
b.赛制:每次比赛两个小组进行比赛,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观察和评分。
每个小组根据描述的准确性、语言的生动性和表达的连贯性进行评分,最后统计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4.歌曲学习(15分钟)a.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歌曲《我的一天》。
在唱歌的过程中,特别强调歌曲中存在的形容词,如“阳光明媚、灿烂多彩、忙忙碌碌”等。
b.引导学生听歌时观察歌词中的形容词,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中的画面和情感。
5.创意绘画(15分钟)a.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彩色铅笔。
b.老师播放另一首歌曲《美丽的花儿》,让学生根据听到的歌曲,自由发挥想象力,用彩色铅笔画出心中美丽的花儿。
初二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初二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一、单元主题。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民俗文化这种较为抽象、内涵丰富的主题,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来深入理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地方特色的文章,但对于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学习还比较陌生。
在口语表达方面,学生们有表达的欲望,但可能缺乏条理和深度。
写作方面,能够描写事物,但在如何通过描写民俗文化来表达情感和主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三、单元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理解文中描写民俗文化的语句含义。
掌握描写民俗文化场景的写作手法,如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深入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学习比较不同地区民俗文化的异同,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民俗文化场景的描写及其作用。
学习并运用描写民俗文化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
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内涵。
引导学生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
五、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2. 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如比较不同课文中的民俗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读写结合法。
阅读课文中的优秀描写段落,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2课时)1. 趣味导入。
老师穿着一件带有传统中国刺绣图案的衣服走进教室,问学生:“同学们,今天老师的衣服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引导学生关注到传统刺绣这一民俗文化元素。
然后播放一段各地民俗活动的视频集锦,像热闹非凡的春节庙会、激情澎湃的火把节、神秘的傩戏等,问学生:“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引出“民俗文化”的主题。
2. 单元整体感知。
让学生浏览本单元的课文标题、插图和导语,猜猜这个单元可能会讲些什么内容。
二年级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二年级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走进童话世界》一、设计思路本单元以“走进童话世界”为主题,选取了《去年的树》、《格林童话》和《一只贝》三篇课文,以及语文天地中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文章,了解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激发阅读和创作童话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感受童话的丰富多彩和动人情节,认识和理解童话中的形象。
2. 阅读《格林童话》,了解更多童话故事,扩大阅读量。
3. 尝试创作简单的童话故事。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朗读课文,感受童话的丰富多彩和动人情节,认识和理解童话中的形象。
难点:尝试创作简单的童话故事。
四、教学准备教师:《去年的树》、《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书籍;多媒体课件。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书,准备创作简单的童话故事。
五、教学时数本单元共11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格林童话》1课时,语文天地5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谁能说说你听过哪些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本单元——走进童话世界。
(二)精读课文教学(4课时)《去年的树》2课时学习目标:通过阅读课文,练习抓关键词句,体会鸟儿坚定的承诺,感受童话所蕴含的道理。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演读课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信守诺言的美好。
《格林童话》2课时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格林童话》,了解更多的童话故事,拓宽阅读视野,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成果,积累词汇。
通过朗读课文和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略读课文教学(2课时)《一只贝》1课时学习目标: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从中体会贝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成果。
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寓言两则》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阅读《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练习抓关键词句,了解人物的想法,懂得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大概念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大概念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一、大概念。
植物具有多种适应环境的方式,这些适应方式反映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单元主题。
“奇妙的植物世界”三、单元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植物的形态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并描述它们的功能。
2. 举例说明不同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殊结构和生理特征,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储水结构、水中荷花的通气组织等。
3. 绘制简单的植物与环境关系的概念图,展示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地位,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与其他生物的联系。
#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如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对比分析(不同环境下植物形态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小组合作进行植物标本制作或植物种植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植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植物的意识。
2. 让学生体会到植物的生存智慧,从而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四、单元教学内容。
# (一)植物的结构与功能(3课时)1. 第一课时:植物的根和茎。
导入:给学生展示一棵大树的图片,问学生:“这么高大的树是怎么稳稳地站在地上的呢?它又是怎么把水分和养分运输到全身的呢?”引出植物的根和茎的学习。
讲解根的类型(直根系、须根系)、根的功能(固定、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可以拿一些植物的根系标本让学生观察。
讲解茎的结构(木质茎、草质茎)和功能(输导、支持),通过展示茎的横切面图,让学生直观了解茎的内部结构。
课堂小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发一根芹菜,把芹菜的茎放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芹菜茎的变化,思考这说明了茎的什么功能。
2. 第二课时:植物的叶和花。
导入:展示一片秋天的枫叶,问学生:“叶子除了有好看的颜色,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讲解叶的结构(叶片、叶柄、托叶),重点讲解叶片的结构(表皮、叶肉、叶脉)和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如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案例
如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以初中英语教材为例
一、背景与目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
本文以初中英语教材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次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整体性、关联性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内的知识点,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以初中英语教材的一个单元为例,该单元主题为“旅行与交通”,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学习内容。
2.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旅行与交通”相关的英文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 呈现新知识:教师介绍本单元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等新知识,通过讲解、示范和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3. 实践练习:设计多个与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
扮演、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新知识。
4. 归纳小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记忆和理解效果。
四、评价与反思
1. 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等方面。
2. 反思: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案例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自读课——《猫》十、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建议(上册)第一组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
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第二组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本组的导读提示了学习内容,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第三组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
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为什么在这里还要专门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教材在导读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
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教师要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特别要注意的是,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另外,相关知识的了解也要同一篇篇生动的童话故事紧密联系,不要过于抽象。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第四组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配合本组专题,语文园地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作家语言的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
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第五组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9~10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
第六组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
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第七组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2课时。
第八组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