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
小学生课堂问题冲突的应对策略问题行为一旦发生,教师在采取措施时应对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究竟是什么产生了问题行为;行为发生在正式上课之前,课程进行当中,还是临近下课之时。
这些问题行为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妨碍教学活动。
对这些因素的明确和了解有助于教师对问题行为进行正确的归因,同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和实施多样化的干预政策,以保证决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一)直接干预、纠正策略面对学生的课题问题行为继续升级,在对其行为惩罚以前,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正面指出什么才是正确行为。
教师直接干预学生的捣乱行为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行为要求。
这类要求应简洁、明快且语气坚决,并需要点出学生的名字,指明他们应该做什么,而不要去描述那些不好的行为。
如象“小明,看这儿”就比“,小明,别做小动作”要好的多。
第二种,提醒学生应遵守的规则以及教师有什么样的期望。
规则提醒和期望的陈述有助于学生接受自己对捣乱行为多应付的责任,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
当然教师的陈述同样应遵循简洁、坚定的原则。
(二)暗示策略课堂问题行为一旦超出一定限度,就需要教师采取措施迅速地予以解决,并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所有应对问题行为的策略都应该是发展性的,都应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为前提,同时尽量避免正常的课堂秩序受到干扰。
因此,暗示策略应当成为教师干预的首选。
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暗示是一种在师生不存在对抗的条件下,教师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巧妙地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
如在不良行为一旦被发现时,教师可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巧妙的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
暗示可分为单维暗示和混维暗示两种。
前者指教师的暗示只与行为者发生反应,临近控制和瞬间目光接触的信号都属于单维暗示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不断的教学活动的同时制止问题行为。
混维暗示是指教师做出的暗示不仅仅能被当事人所感知,部分或全班同学也能感知教师的态度倾向。
只要老师把单维暗示方法相对地延长行为的持续时间,就可以使之从单维暗示变为混维暗示。
学生行为问题及应对策略(共6篇)
学生行为问题及应对策略(共6篇)第一篇:课堂纪律问题问题描述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课堂纪律松散的现象,如迟到、早退、上课聊天、玩手机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应对策略1. 加强课堂管理:教师应提前制定课堂规则,并在上课第一天向学生明确传达。
2. 激励与惩罚并行: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适当惩罚。
3.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第二篇:学习动力不足问题描述一些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表现为学习态度消极、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成绩下滑等。
应对策略1. 激发兴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置目标:引导学生设定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并监督其进度。
3. 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第三篇:同伴关系问题问题描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同伴关系紧张的问题,如被孤立、欺凌等,这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应对策略1.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心理素质。
3. 关注特殊群体:对被欺凌或孤立的学生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
第四篇:学业压力过大问题描述学生可能因为课业负担过重而感到压力巨大,影响身心健康。
应对策略1. 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和任务。
2. 心理辅导: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
3. 家校沟通: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压力问题。
第五篇:电子设备滥用问题描述学生可能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导致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应对策略1. 制定使用规范: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制定合理的电子设备使用规范。
2. 提供替代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户外活动等,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
3. 教育引导:向学生宣传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
试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策略
试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策略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不仅在学习知识,更在养成各种行为习惯。
然而,一些小学生可能会出现不良行为习惯,如撒谎、打架、偷窃、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纪律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及时矫治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1、学习方面在学习上,一些小学生可能存在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不良行为习惯。
2、行为方面在行为方面,有的小学生可能会出现打架、骂人、偷窃、欺负同学、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
3、生活方面在生活中,部分小学生可能有不讲卫生、不按时作息、挑食、浪费食物、过度依赖家长等不良习惯。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或者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缺乏关爱和沟通,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2、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如果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3、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各种信息纷繁复杂,小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如网络暴力、不良影视作品等,从而产生不良行为习惯。
4、自身心理因素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从而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原则(一)因材施教原则每个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都有其独特的成因和表现,因此,在矫治时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矫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二)正面引导原则在矫治过程中,要多采用正面引导的方法,鼓励孩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增强他们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的信心和动力。
小学教学问题及其整改策略清单
小学教学问题及其整改策略清单问题一: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整改策略:- 定期进行学生水平评估,了解学生的研究状况。
-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
- 针对学生不同能力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问题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整改策略:-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包括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
-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 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
问题三:教学评价不全面、不准确整改策略:-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小组合作等形式。
- 引入自评和互评机制,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
- 定期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评价准确、全面。
问题四:课堂秩序管理不善整改策略:- 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让学生清楚知道课堂行为的要求。
- 建立积极的奖惩机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违纪学生进行适当处罚。
- 增加课堂互动和活动,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问题五:家校沟通不畅整改策略:- 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
- 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工具与家长保持及时联系。
-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和成长。
问题六:教师教育水平不高整改策略:-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
- 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增加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
- 建立教师评估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能力。
以上是小学教学问题及其整改策略清单,通过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可以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及矫正措施
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及矫正措施小学生是语文课堂中应该被关注的重点群体之一。
然而,许多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存在一些问题行为,如不听讲、讲话打断、缺乏积极参与等,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对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了困扰。
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并提出一些矫正措施,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提高语文课堂管理效果。
首先,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短暂,很容易受到身边事物的干扰,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
他们往往会分心看窗外、看同学、聊天玩耍等,这导致他们无法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说话打断。
小学生往往在老师讲解过程中,很难克制自己的冲动,总是喜欢插话、提问或者打断教师的授课。
这种问题行为不仅打断了教师的思路,也破坏了课堂的秩序和气氛。
三、不积极参与。
小学生对于课堂活动缺乏主动参与的意愿。
他们常常表现出被动的学习态度,缺乏思考和探究的乐趣,只是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已。
针对以上问题行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矫正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积极、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用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入课堂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讲解时的语言幽默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聚焦于课堂教学。
二、设置规范的课堂秩序。
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明确告知学生课堂规则和要求,如不允许随意讲话、打闹等。
同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和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并坚持执行,以维护课堂的正常秩序。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通过小组活动、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参与积极性,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使语文课堂变得有趣和生动。
他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实物、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积极性。
小学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小学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在小学阶段,学习是孩子们的主要任务。
然而,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小学学习中常见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学生学习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
孩子们容易分散注意力,无法持续关注课堂内容,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学习环境安静、舒适,并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如电视、游戏等。
2. 分配合理的学习时间:定期安排休息时间,避免孩子过度疲劳,保证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3. 建立学习计划: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专注力。
二、拖延症拖延症是小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孩子们有时会拖延完成作业或学习任务,导致学习任务积压,增加压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解决拖延症:1. 制定优先级:帮助孩子分清任务的优先级,并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
2. 制定目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时间限制,鼓励孩子按时完成任务,避免拖延。
3. 分解任务:将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的子任务,让孩子感到任务更易完成,增加动力。
三、记忆困难记忆困难是小学生在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记忆力差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1. 利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视觉、听觉和触觉,以增强记忆效果。
2. 重复和巩固:复习和复述所学知识,帮助加深记忆。
3. 制定记忆策略:建立有效的记忆策略,如使用关键词、归纳总结等,有助于提高记忆能力。
四、理解困难理解困难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
孩子们可能无法理解教材内容或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孩子克服理解困难:1. 与老师沟通:鼓励孩子向老师寻求帮助,了解教材内容,解决困惑。
2. 使用辅助学习工具:使用图示、流程图、课外辅导书等辅助工具,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合作学习:鼓励孩子与同学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和解答问题,促进理解和学习效果。
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及矫正措施
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及矫正措施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起点,他们的语文课堂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特点,例如好动、不专心、不遵守纪律、缺乏自控能力等。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矫正措施。
本文将从问题行为的特点入手,探讨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以及相应的矫正措施。
首先,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
他们经常在课堂上不安分,坐不住,动来动去,难以集中注意力。
这种行为会干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也无法专心听课和完成作业。
针对这种问题行为,老师可以采取以下矫正措施:一是注重课堂活动的设计,增加互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适当安排一些活动或休息时间,让学生得到释放,以减轻他们的好动情绪;三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放松身心,增加学习的动力。
其次,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他们经常会情绪激动、冲动行为和意气用事等。
这种行为会影响到课堂的秩序和学习效果。
针对这种问题行为,老师可以采取以下矫正措施:一是加强情绪教育,通过课堂讨论、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控制情绪;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制力,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三是及时制止和纠正学生不当行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行为方式。
再次,小学生在课堂上常常违反纪律,打破课堂规则。
他们可能会说话、走动、互相打闹等,这样会耽误课堂进程和其他同学的学习。
针对这种问题行为,老师可以采取以下矫正措施:一是明确课堂规则和纪律,让学生明白不规范行为的后果,并告诉他们良好行为的效果;二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三是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例如批评、罚站等,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当惩处,以警示其他学生。
最后,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经常缺乏专注力,无法集中注意力。
他们可能容易分心、走神,不集中精力听讲和思考。
小学生常见课堂问题行为分析与对策-精品文档
小学生常见课堂问题行为分析与对策学校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行为,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课堂管理结果的优劣,本文通过对实际课堂的观察和调查,找到小学课堂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对策,为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供帮助。
课堂问题行为课堂管理小学生一、当前小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在教育心理学上,把干扰课堂纪律、影响课堂教学,以与阻碍课堂管理正常进行的不当行为叫“课堂问题行为”。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以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都存在课堂问题行为,通常情况下,会导致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消极抵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行为冲突。
以下是笔者对成都市三所普通小学中3~5年级的288名小学生,就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调查和统计的结果。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与上课说话在课堂问题行为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是22.7%和35.4%,占百分比的一半以上。
结合笔者对课堂的观察来看,课堂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一个学生往往同时发生多种问题行为。
这些问题行为都是从行为、语言方面产生的,表现程度较轻,而且存在时间短、易变性强等特点。
二、分析课堂问题行为存在的主要原因(一)学生的原因1.自制力薄弱。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与成长的关键期,任何一股力量都可以是一个潜在的刺激物。
这一阶段,自制力薄弱是产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巨大诱因。
它主要反映在不能按规则约束自身行为,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例如学生会把在课外受到的误解、不被尊重等不公正待遇引向课堂,借机在课堂上发泄。
2.个性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个性因素同样会影响到课堂管理。
研究表明,学生普遍存在制止力薄弱这一问题,个性外向的学生,往往更缺乏忍耐力,容易产生逆反行为;内向的学生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
怎样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是每一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
(二)教师的原因就课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行为,以下(表2、表3)是特别就课堂管理的方式分别对成都市3所普通小学中3~5年级的288名小学生和30教师的调查。
如何应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问题
如何应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问题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问题经常困扰着教师和家长。
他们可能会出现打闹、讲话、走神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
因此,针对这些行为问题,教师和家长需要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应对。
本文将从建立积极的行为管理策略、增强学生动机、加强互动与交流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建立积极的行为管理策略首先,教师应该建立积极的行为规范和管理策略。
这些规范和策略应该明确、简洁,并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和强调。
教师可以制定一个行为奖励系统,例如奖励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同时,教师也应该明确不良行为的后果,例如迟到、走神等情况的惩罚措施。
这种正面激励和负面惩罚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行为表现。
2. 增强学生动机其次,教师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减少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加课堂上的互动和趣味性,例如利用游戏、互动讨论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参与。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设置一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 加强互动与交流此外,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行为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问答、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同时,教师还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鼓励他们分享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最后,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教导学生一些行为规范和技巧,例如如何保持安静、专注等。
并鼓励学生自主反思和评估自己的行为,帮助他们认识到良好行为的重要性。
家长也需要配合学校的工作,与教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
结语综上所述,应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问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小学生不良学习行为及其对策
小学生不良学习行为及其对策在小学生群体中,不良的学习行为经常会出现。
一般来说,这些不良学习行为包括了不专心听课、不按时完成作业以及不遵守纪律等等。
这些不良学习行为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帮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学习行为。
首先,让我们看看为什么小学生会表现出不良的学习行为。
有些小学生可能对学习缺乏兴趣,因为他们可能觉得学习太枯燥乏味了。
另外,一些小学生可能有学习障碍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让他们无法专心听课或完成作业。
此外,一些家庭环境可能对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比如缺乏家人的关注和支持。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帮助小学生改掉不良学习行为:1.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学习应该是有趣的,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老师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针对学习障碍提供帮助:对于那些有学习障碍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
例如,可以安排专门的教师或心理学家来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3.建立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行为有重要影响。
家长应该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学习,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4.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和家长应该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可行的,并且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5.奖惩制度的建立:学校可以建立奖惩制度来激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
例如,对于认真完成作业和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可以给予奖励,而对于违纪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惩罚。
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规定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教育他们如何管理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等。
7.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学生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发言权,他们应该被鼓励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不仅能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了解这些问题,并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一、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课堂上,他们可能会被窗外的声音、同学的小动作等因素所干扰,导致无法专心听讲。
做作业时,也容易被电视、玩具等吸引,无法全身心投入。
2、学习兴趣缺乏有些学科的内容可能较为枯燥,或者教学方法不够生动,使得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他们可能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
3、学习方法不当很多小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不知道如何预习、复习,不会做笔记,不善于总结归纳等。
这导致他们学习效率低下,花费了大量时间却收获甚微。
4、学习压力过大家长和老师对成绩的过高期望,以及大量的作业和课外辅导,给小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积极性。
5、基础知识薄弱部分小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打好基础,导致后续的学习中遇到困难。
例如,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不熟练,语文中的字词掌握不扎实等。
6、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不规范,不注意保护学习用品等。
这些不良习惯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还会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二、应对之策1、培养注意力(1)创造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
(2)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时间限制,帮助孩子逐步提高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3)通过一些注意力训练游戏,如拼图、找不同等,锻炼孩子的注意力。
2、激发学习兴趣(1)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导入、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2)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书籍、玩具等,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3)给予孩子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及矫正措施
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及矫正措施一、引言语文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和认知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出现各种问题行为,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矫正措施。
二、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1.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常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他们容易分心或者走神,无法持续关注老师的讲解内容,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不积极回答问题许多小学生习惯性地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回答问题时态度消极,缺乏自信心,这种行为使得他们无法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
3.缺乏思考训练在语文课堂上,许多小学生总是倾向于依赖老师给出的答案,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利于他们的语文能力的提高。
4.缺乏合作意识很多小学生对于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或团队活动缺少积极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导致团队讨论的效果不佳。
5.学习压力过大由于学业竞争激烈,不少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到压力过大,学习成绩不佳时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措施1.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包括理性科学的课堂布置和教具使用,以及提供大量有趣的语文教学资源,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游戏、实践、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3.鼓励思考与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简单的铺垫式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反馈与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4.鼓励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奖励机制、课堂活动和小组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参与和自信心。
5.疏导学习压力教师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适时进行疏导和激励。
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及矫正措施
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及矫正措施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及矫正措施引言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起点,他们的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直接关系到学习质量和成绩。
因此,了解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矫正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矫正措施。
一、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1.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容易分心,注意力难以集中。
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他们更容易产生厌倦和不耐烦的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增多。
2.学习动力不足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学习的内在动力相对较弱。
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往往表现为敷衍完成作业、听课时心不在焉等问题行为。
3.竞争压力引发的焦虑在当前社会,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竞争压力,尤其是在语文这门学科上。
小学生在考试中得不到理想成绩,往往会面临来自家长和同学的压力,从而导致他们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出现问题行为。
4.与同学交往问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与老师交流,还要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然而,由于年龄和个性差异,小学生之间存在着交往问题,比如互相打闹、互相干扰等,这些问题行为不仅影响了老师的教学,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
二、矫正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措施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积极的语文课堂氛围。
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热身活动、教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增加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与度,从而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率。
2.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比如,运用故事、改编小品、制作绘本等方式,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变成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3.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不同的学习困难和问题。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方面,是教师经常面对的课堂问题行为,也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产生不良的后果。
因此,能否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恰当的处理,取决于教师对应对策略的有效运用。
(一)行为矫正策略[1]行为矫正策略是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为理论基础的。
它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取代或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
行为矫正策略的主要实施方法:1.强化目标行为。
教师课堂上首先明确必须具有的目标行为,一旦学生达成教师所期望的行为就奖赏他。
例如,教师要求同学们拿出课本,许多同学立刻拿出课本,但也有一些同学磨磨蹭蹭、交头接耳,教师可以点名指出遵照教师要求的学生,给与口头语言的奖励来强化正确行为的学生,并为不良行为学生塑造了榜样。
这一方法在小学中低年级使用非常有效。
2.常规—忽视—奖赏。
课堂常规建立以后,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行为表现,观察哪些学生遵守规则。
例如,学生按照规定去做,就给与学生奖励,并且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经常得到奖励,而对于违规的学生不予注意,有意忽视使这些学生无法从教师那儿得到强化。
3.常规—奖赏—处罚。
这一方法有别于常规—忽视—奖赏的方法,增加了一些对学生的限制和行为结果的控制因素。
学生只要遵守常规,表现出符合要求的行为教师就表扬他们。
教师表扬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发证书)、物质奖励等。
这个方法对于高年级行为问题的学生特别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课堂常规时,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制定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的知道违反常规的结果是什么。
4.代币制。
这是一种常用的行为矫正技术,常用“代币”来激发学生达成教师所期望的行为。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教师就给学生一些代币,如星星贴纸、塑料筹码、扑克牌等,这些代币累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换取奖品或特权,如笔记本、徽章、奖状等。
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及矫正措施
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及矫正措施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不爱听讲、讲话打扰他人、无视纪律等。
这些问题行为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会详细讨论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并提出一些矫正措施。
一、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1.不爱听讲小学生语文课程中,很多内容偏重于文字理解、积累词汇和理解文章的能力等。
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充分集中注意力来学习、理解和记忆。
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年幼的生理条件,他们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和集中,容易出现分心、玩弄文具等问题。
2.讲话打扰他人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与同伴交流,容易受外界环境刺激,这就使得他们往往忍不住会在语文课堂上讲话,并且容易打扰到他人的学习。
讲话问题不仅干扰了课堂秩序,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3.忽视纪律小学生正处于对纪律的认知和理解的阶段,他们对纪律的理解不够深入,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视纪律。
比如迟到、随意走动、不按时完成作业以及无视课堂秩序等。
二、矫正措施1.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是矫正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1)设计有趣且互动的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创设有序的课堂环境,包括整洁的课桌椅、清晰的课堂规则和安静的学习氛围等。
(3)赞扬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建立规范的课堂纪律小学生对纪律的理解和遵守有限,因此,教师需要制定一套规范的课堂纪律,并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和说明。
以下是一些建议:(1)明确纪律要求,比如准时到课、不随意走动、安静听讲等,并定期复习和强化。
(2)建立奖励机制,为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表彰,并提供适当的激励措施。
(3)处理违反纪律的行为,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口头警告或适当的体罚等。
3.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小学生的特点是喜欢活动、喜欢与同伴互动,喜欢创造和探索。
小学教学问题及其整改策略清单
小学教学问题及其整改策略清单一、教学问题1.1 课堂教学问题- 问题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
- 问题二: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 问题三: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不足。
1.2 学生学习问题- 问题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
- 问题二: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 问题三: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进度。
1.3 教师问题- 问题一: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当。
- 问题二:教师工作压力大,影响教学质量。
- 问题三:教师与学生沟通不足,无法及时了解学生需求。
二、整改策略2.1 课堂教学整改- 策略一: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应用。
- 策略二: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
- 策略三: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保证学生课堂练习时间。
2.2 学生学习整改- 策略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 策略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注意力。
- 策略三:针对学生基础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2.3 教师整改- 策略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训新的教学方法。
- 策略二:合理安排教师工作,减轻工作压力。
- 策略三: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需求。
三、实施与监督- 实施步骤: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明确责任人和实施时间。
- 监督机制:定期检查整改进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
- 反馈与改进:建立反馈机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整改策略。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我们可以有效解决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应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问题
如何应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问题导言: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问题是教师们经常面临的挑战之一。
这些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打闹、缺乏积极参与等。
这些行为问题不仅会干扰课堂秩序,还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这些问题,以确保课堂的有序进行。
一、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为了应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问题,教师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增强他们的参与度。
2. 赞扬和奖励: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和赞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例如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讨论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实验等,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减少他们产生行为问题的可能性。
二、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在课堂上,教师需要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以引导学生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设定规则和期望的建议:1. 明确课堂规则: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些明确的课堂规则,例如不打闹、不说脏话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行为。
2. 说明期望:教师可以向学生明确说明他们对于学生行为的期望。
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他们希望学生专心听讲、积极参与等。
通过明确期望,可以引导学生改变他们的行为。
3. 提前预防问题:教师可以提前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例如,在一堂课开始前,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关注课堂内容,不要打闹,以避免出现行为问题。
三、采用积极的行为管理策略当学生出现行为问题时,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积极的行为管理策略来应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策略:1. 个别指导:当学生出现行为问题时,教师可以采取个别指导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改变行为。
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及矫正措施
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及矫正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行为。
这些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
因此,深入了解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对于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1.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导致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
例如,他们可能会看窗外的风景、玩桌上的物品,或者和同学交谈等。
2.反应迟缓。
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速度往往较慢。
当教师提问时,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和组织语言,导致回答问题的速度比较慢。
3.缺乏主动性。
小学生缺乏主动性,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才能完成课堂任务。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passively,并且对待学习缺乏积极的态度。
4.缺乏自控能力。
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他们可能会频繁打扰其他同学,讲话声音较大,时不时地走动等,导致课堂秩序混乱。
二、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措施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创设积极、秩序井然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
例如,准备足够的课堂教具,调整好教室的解决、温度等,使学生舒适情况下学习。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或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自控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团体活动或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自我控制的经验。
4.培养合作意识。
小学生常常表现出对合作的热衷。
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共同讨论、互相配合,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并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5.积极肯定和激励鼓励。
教师要及时发现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激励鼓励。
例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奖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崔口中心小学:霍晓燕摘要课堂问题行为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也是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最具普遍意义的的教育问题。
在这里从理论视角概述了问题行为的涵义、判断标准,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涵义、分类、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正策略。
小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从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
矫正的策略主要有:教师应正确认识课堂问题行为,学生要参与制定有效的课堂规则,提高教师的素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等,旨在让学生处于一个健康有序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小学生;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判断标准(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界定通过本人对课堂的观察,对教师和学生访谈,我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影响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行为。
其基本性质是与课堂目标不一致的消极课堂行为。
基本特点是:经常发生,影响自己或他人的学习。
(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什么样的行为属于课堂问题行为?研究者的观点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大都从“质”与“量”两个层面来衡量。
从“质”的层面来看,要以是否破坏课堂秩序、是否违反班规校纪作为判断标准。
课堂问题行为的代表性定义就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
从“量”的层面来看,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频率——此种行为是否经常发生;(2)维度——此种行为是否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影响面有多大;(3)强度——该种行为对个体及他人的干扰到了何种程度;(4)时间——该种行为持续多长时间。
1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要受时间、空间、事件性质、环境气氛、教师好恶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判断学生的行为是否属于课堂问题行为并非易事。
况且,上述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界定带有明显的规范—控制倾向,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
崔口中心小学:霍晓燕
摘要
课堂问题行为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也是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最具普遍意义的的教育问题。
在这里从理论视角概述了问题行为的涵义、判断标准,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涵义、分类、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正策略。
小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从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
矫正的策略主要有:教师应正确认识课堂问题行为,学生要参与制定有效的课堂规则,提高教师的素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等,旨在让学生处于一个健康有序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小学生;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
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判断标准
(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界定
通过本人对课堂的观察,对教师和学生访谈,我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影响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行为。
其基本性质是与课堂目标不一致的消极课堂行为。
基本特点是:经常发生,影响自己或他人的学习。
(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
什么样的行为属于课堂问题行为?研究者的观点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大都从“质”与“量”两个层面来衡量。
从“质”的层面来看,要以是否破坏课堂秩序、是否违反班规校纪作为判断标准。
课堂问题行为的代表性定义就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
从“量”的层面来看,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频率——此种行为是否经常发生;(2)维度——此种行为是否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影响面有多大;(3)强度——该种行为对个体及他人的干扰到了何种程度;(4)时间——该种行为持续多长时间。
1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要受时间、空间、事件性质、环境气氛、教师好恶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判断学生的行为是否属于课堂问题行为并非易事。
况且,上述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界定带有明显的规范—控制倾向,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如何确立一个新的判断标准,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课程因素
包括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认为课程内容“无用”(有些学生认为课程对高考、中考“无用”,有些学生认为课程不实用)。
另外,课程编排的不合理也是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
有些学校将同一位教师的课安排在一起,造成学生思维的疲倦。
有些学校没有活动课,或者活动课安排的时间不符合教育规律。
(2)教师因素
①教师教学水平欠缺
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方法落后,讲课缺乏激情,枯燥乏味;教师表达能力差,语言和要求含糊不清;教师教学效率低,常采用拖堂或补课的方法……这些教学
水平上的不足,使学生感到不愉快、烦闷、挫折和疲惫,也会诱发问题行为。
②教学过程不流畅
库宁的研究表明,一个教师讲授教材进度不当或缺乏从一个活动跳跃到另一个活动的过渡能力,不能进行交叉活动或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很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起乱来。
③师生关系紧张
绝大多数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反映在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中。
因此,如果师生关系不良,学生会对教师的言行举止反感,不听其教导,有的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重要性就会淡化或忘记,就会缺乏学习上的积极和主动性,在课堂上表现出难以投入学习,课堂问题行为随之产生,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一旦下学习成绩下降,学生就会对教师更加反感,对课堂充满厌恶感。
长期下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成绩越差,对学习和老师的教育就越反感,课堂问题行为难以消除。
四、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策略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课堂问题行为
正确认识课堂问题行为是进行有效矫治的前提条件,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矫正。
教师要明确问题行为对课堂秩序和教学活动的消极影响,但又不要过分夸大问题行为的严重性,不宜把有问题行为的学生与品德败坏的学生等同起来。
实际上,课堂问题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优秀学生也仍然会产生问题行为。
因此,作为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不宜持消极态度,更不能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的未来做出草率的结论和悲观的预言。
教师的正确态度是:对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要热爱、尊重、信任、宽容、体谅和帮助,而不是忙于责难、批评和歧视,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永远是希望。
(二)学生应参与制定有效课堂规则
明确的课堂规则,是一种有效的先入为主法,可以事先确定起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期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明确是非标准,知道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哪些行为是大家认同的,哪些行为是大家不认同的。
教师通常在学期或学年初期阶段,通过与学生讨论的方式,对课堂行为提出明确的而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并以此作为共同遵守的准绳。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
一个素质较高的教师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一般地,他教的班级也较少产生问题行为。
教师的素质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
教师要有一颗热爱、
尊重学生的心,要有为人师表的责任感,还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教育教学技能
技巧。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作用,这种权威作用的基础不仅仅是教师的地位,还包括他们的学识、品行与才能。
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电”,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优化教学技能。
试想,一个具有广博知识而又专业的教师,一个语言表达流畅、幽默风趣的教师,一个很会管理组织课堂的教师,一个讲课深入浅出的教师,一个洞察学生心灵、解开学生心理疙瘩的教师,学生会产生对立或不满厌烦的情绪吗?因此,教师的高素质可以减少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四)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马斯洛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个人问题行为往往起因于外界因素对自我实现的阻挠以及个人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
因此,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首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其次,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改变自己的不适应行为,确立合适可行的目标;第三,应帮助学生发挥个人潜能,排除阻碍个人实现自我潜能的障碍。
心理辅导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念来改变学生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诚恳地与学生交流意见,对学生充满信心。
(五)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在预防和纠正课堂问题行为这一重要任务面前,家庭也负有重要责任。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不良人格的起源在于不良的亲子关系,我们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咨询时,来咨询最多的问题是家长和孩子的矛盾。
家长认为,我是为孩子好,孩子却说爱不能强加,要给我们做普通人的权利。
这就要求学校应和家庭相互配合,才能取得预期教育效果。
中国很多教育机构开设“家长学校”,聘请专门人士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效果比较良好。
教师经常与家长联系,还可以全面了解学生,防止学生保持“单面人”的形象或借说谎来欺骗成人。
调查中发现,有很多学生请别人代替自己的家长签名,冒用家长的名义写假条,旷课到校外玩闹。
如果教师和家长能经常打个电话、写封信、见见面,就可杜绝此类问题行为的发
生。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都会出现不同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对课堂的应付能力。
将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根据本人对小学教师、学生的访谈和对课堂的观察,我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影响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行为。
基本性质是与课堂目标不一致的消极课堂行为。
基本特点是经常发生,影响自己或他人的学习。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既有内向性问题行为,也有外向性问题行为。
产生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小学生的性格类型、认知水平、基本需要、情绪情感等内在因素,也有来自教师授课、师生关系、课堂环境、课堂规则和父母教养方式等外在因素。
处理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应根据不同问题类型、学生个性特点等灵活实施,根据本人的观点,提出了几点引导和矫治策略:教师的正确认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建良好课堂环境、学生参与制定有效的课堂规则、进行心理辅导等,才能真正使一个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转变成积极有效的学习者,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