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标签效应及其教育启示
贴标签效应的现实例子
贴标签效应的现实例子贴标签效应,也被称为标签附着效应或标签化效应,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个体的评价和认知会受到其所贴的标签或标签中所包含的信息的影响。
这种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列举了十个现实例子来说明贴标签效应的存在。
1. 商品贴标签的影响超市中的商品往往都会贴上各种标签,如“限时特惠”、“新品上市”、“热卖推荐”等。
这些标签会让消费者对商品有不同的评价,以致于影响购买决策。
2. 品牌标签的影响品牌标签在消费者心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消费者会因为某品牌的标签而认为其产品质量好、价格合理,从而选择购买该品牌的产品,而忽略了其他同类产品。
3. 人际关系中的标签效应人们常常会给他人贴上标签,如“聪明”、“懒惰”、“善良”等。
这些标签会影响他人对被标签者的评价和态度,进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4. 教育中的标签效应学生在学校中常被贴上“优等生”、“差生”等标签。
这些标签会影响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和学习动力的产生,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
5. 社会身份的标签效应社会上对不同职业的人常常有各种标签,如“白领”、“蓝领”、“高级职位”等。
这些标签会影响人们对这些职业的评价和社会地位的认知。
6. 媒体报道中的标签效应媒体报道中常常会使用标签来形容某一事件或个体。
这些标签会对公众产生影响,塑造了公众对事件或个体的认知和评价。
7. 政治标签的影响政治领域中,不同政治派别会对对方使用各种标签,如“保守派”、“进步派”等。
这些标签会影响公众对政治立场的认知和对政治人物的评价。
8. 种族和性别的标签效应种族和性别等因素也会被人们用来贴标签。
这些标签会导致对不同种族和性别的人产生偏见和歧视,影响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9. 年龄标签的影响年龄标签在社会中也很常见,如“老年人”、“青少年”等。
这些标签会影响人们对不同年龄群体的评价和对其行为的期待。
10. 文化标签的影响不同文化之间常常存在着各种标签,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
心理学效应——“贴标签效应”
心理学效应——“贴标签效应”李文慧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效应叫“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
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
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了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
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地接受教育,改过自新等。
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
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
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
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这一心理现象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你想要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你会选择用浆糊?胶水?双面贴?还是透明胶呢?不管你会选择用哪一种方式,有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就是:当你把纸撕下来要换新内容的时候,不管你多小心,不是墙上会留下印痕,就是纸上会撕下疤痕!而当你为孩子的性格、行为、处事的态度贴上小标签的时候,会给孩子的性格、行事的行为和处事的态度造成不好的影响。
为什么贴上标签会发生如此大的效应?一般认为如下因素在起主要作用:一是标签的以点概面作用。
一般来说,原来个体的许多特征都散落于整体之中,某一特征很难为人特别关注,只有当它成为知觉对象时,它才会被人注意,被人认知。
二是标签的类化作用。
一般来说,某一特征被标签后,人们就会按照所贴的标签去理解,去反映这一特征所代表的个体。
三是标签的暗示作用。
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一标签,即使没有标签所具有的某些特征,由于标签的使用,常常会暗示自己必须与标签内容相一致,否则自我认知就会失调,心理就会不一致,从而产生自我印象管理,产生积极的标签效应。
不被标签束缚的人生,才会拥有无限的可能
不被标签束缚的人生,才会拥有无限的可能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别人贴上标签,“乐观”“内向”“不善言辞”,甚至于我们也会给自己贴上标签,“我不善沟通”“我不适合做这项工作”等等。
而我们自己,也会表现得越来越符合这些评价。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为“标签效应”。
说的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限定时,他就会在潜意识里使自己的行为与所限定的内容相一致。
有时候,那些标签上的你,未必是真实的自己。
褪去身上的标签,人生会拥有更多的可能。
01古希腊著名雄辩家德摩斯梯尼,年轻时候有口吃、耸肩等问题。
在常人看来,他似乎没有一点当演说家的天赋。
在他进行演说的时候,台下经常一片哄笑,有好几次他甚至被人赶下台。
面对“你不行”的标签,德摩斯梯尼没有被吓退。
他在家里装了一面大镜子,每天起早贪黑地对着镜子练习演说。
为了改进发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读,迎着大风和波涛讲话;为了改掉说话耸肩的坏习惯,他在头顶上悬挂一柄剑,或悬挂一把铁权。
经过十多年的磨炼,他终于成为古希腊最出色的雄辩家之一。
尽管中间的过程十分曲折艰难,但德摩斯梯尼最终挣脱了标签,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力克·胡哲在《永不止步》中说:“你可能受过事业、感情或健康方面的挑战,也许你曾经被虐待、被辱骂或者被歧视。
如果你不能采取行动来自我定义,那么发生在你身上的这一切就会定义你这个人或者你的人生。
”在生活中,接受标签下的人生很容易,你很快就会被茫茫人海所淹没,难的是像德摩斯梯尼一样,用于改变现状,冲破标签,活出自己定义的人生。
勇于打破外界的定义,人生才会有更多的可能。
02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头小象被绑在一根柱子上。
它挣扎了好多次也无法挣脱着根柱子。
后来,他选择放弃,逐渐习惯了被绑在那里。
随着时间流逝,小象慢慢长成一头大象,柱子却还是原来那根柱子。
原来对于小象来说不可挣脱的枷锁现在已经不能困住它了,现在的它可以轻而易举的逃离。
然而此时的小象已经不再去试着离开那根柱子,因为它在自己的内心早已贴上“我挣脱不了”的标签,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逃离这根柱子。
标签效应的现实例子
标签效应的现实例子
1. 你看啊,学校里那些成绩好的同学,老师们经常夸他们聪明,这就给他们贴上了“好学生”的标签。
时间一长,他们真就觉得自己特别优秀,学习也更努力了,这不就是标签效应吗?比如咱们班的那个学霸,大家都觉得他厉害,他自己也越来越有自信呀!
2. 说起来我邻居家的小孩,从小就被说调皮捣蛋,慢慢地他真就变成了大家口中那样的调皮鬼。
这难道不像是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就顺着发展了吗!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呀!
3. 在职场中也有这种情况呀,有的人被贴上“工作能力强”的标签,领导就会把重要任务交给他,结果他真的表现越来越好。
就好像我们公司的那个同事,大家都觉得他行,他自己也争气呀!这不就是标签效应在起作用吗?
4. 你们想想那些明星,一旦被贴上某种人设的标签,是不是就会按照那个形象去表现呢?比如某个明星被说是温柔亲切的,他在公众面前就会一直展现出这样的一面。
这不就跟被标签影响了一样吗?
5. 还有运动场上,那个总是得冠军的选手,大家都觉得他肯定能赢,这种标签也会给他带来压力和动力呀!就像那个很有名的运动员,大家都看好他,他也不想让大家失望呀,这就是标签在起作用呢!
6.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对不同职业不也有标签吗?老师就是教书育人的,医生就是救死扶伤的。
可他们也是普通人呀!但这样的标签却让他们背负着特定的期待,这也是标签效应的体现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标签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无处不在,它可以对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我们要正确看待标签,不要被不好的标签束缚,同时也要利用好积极标签的作用。
在教学中巧用标签效应
在教学中巧用标签效应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标签效应”,说的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标签效应”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不免会对学生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就是我们给学生贴上的“标签”,“标签”贴得好,会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贴的不好,则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学生走上歧途。
作为教育者,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在其心目中最具有权威性,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也最具有影响力。
因此,在教学管理中,我始终要求自己不得随意给学生的性格和行为特点下结论、“贴标签”,特别是不能作出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评价。
实践证明,巧用“标签效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引导作用。
具体讲,应从五个方面努力。
1.对学生的教育、评价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
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灌输不能自相矛盾,今天讲这个理,明天讲那个理,那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也会使教育引导失去应有的权威性。
2.不轻易对学生下“好”或“坏”的结论。
调皮、好动甚至做出“出格”的举动,学生的这些表现多为天性使然,无所谓好、坏,即使有一些不良行为,也可以通过引导而加以改变。
所以,切忌动不动就对学生的行为贴上“好”、“坏”的“标签”,人为地划分“好学生”、“坏学生”之类的类别,那样,很容易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趋同于划定的类别,限制了他们的心理自然地成长。
3.少批评指责,多表扬肯定。
在教学育人过程中,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比批评惩罚更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心理学家忠告说:“学生听了鼓励的言词,会精神焕发;受了惩罚或听了贬斥的评语,则会垂头丧气。
”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应从多方面去观察,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不要简单训斥,而应找到他们的优长,用一个“好”的“标签”来激励他们不断发扬,这样强化了“好”的行为,也就淡化了“坏”的行为,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
什么是贴标签效应
二、不要随便处罚后进生 善于转化后进生的教师,是不会轻易地处罚学生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 写道:“最善于激发学生的教师往往是使用惩罚最少的人, 而使用惩罚最多的教师不论用什么标准衡量,都是最没有 成效的人。”教师如果对后进生动辄公开检讨、警告、 记过、留校察看,那无异于在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身上贴上“坏孩子”的 标签,最终会把孩子推向可怕的深渊。后进生最需要的是 温暖和帮助,对他们只能用真情融化,使他们感受到爱的 存在。诚如美国心理学家卢格在《生活心理学》一书中 所说:“一个感受到温暖和爱的孩子才能自由地探索与发 展积极的自我概念。”
• 三、给后进生写评语应以鼓励为主 • 班主任给后进生写评语,应在实事求是的基 础上,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切忌使用伤害性的言 辞。鼓励性的语言能让学生产生美好的遐想,看到 光明的未来,这犹如给他们贴上“我的未来有希望” 的标签,后进生会用这张标签的内容来约束和规范 自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近朱者赤”的效应;相 反,如果班主任过多地写出后进生丑陋的一面,有意 在后进生面前绘出一幅不光彩的画面,无异于在后 进生身上贴上一张坏的标签,久而久之,就会产生 “近墨者黑”的效应。
•
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也不乏这种体会:给 学生贴上好的标签时,就会产生好的效应;反 之,给学生贴上坏的标签时,则会产生坏的效 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应?
• 一是标签内容的暗示作用。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 是集体中的“好角色”时,就会按“好角色”的标 准来约束和规范自己。二是教师的语言权威作用。 在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看来,教师的语言具 有很高的权威性,当教师在某个学生身上贴上某种 标签时,这个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按标签上的内容 行事。三是导致交际行为的调整。物以类聚,人以 群分。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好的学生喜欢在一起活 动,而那些不守纪律、贪玩好耍的学生也往往形影 相随。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慧眼看世界,理性“贴标签”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慧眼看世界,理性“贴标签”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时候,我们常给剧中人物贴上“好人”“坏人”的标签;长大后,我们也常给生活中的人或事贴上各种标签。
“贴标签”可以提高认识复杂世界的效率,但也会忽略许多细节。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关键词是“贴标签”。
材料列举了从小到大我们对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贴标签的现象,指出贴标签的好处是“可以提高认识复杂世界的效率”,坏处是“会忽略许多细节”。
心理学上有一种“贴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之所以会出现“贴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积极的“标签”,会催人奋进,消极的“标签”,会促人降格。
所以“贴标签”应该谨慎。
那么该如何看待“贴标签”?根据材料,考生可以从正面谈“贴标签”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谈“贴标签”的坏处,还可以从辩证的角度谈如何理性地看待“贴标签”。
行文构思上,可以列举生活中的贴标签现象,引出贴标签这一话题;接着分析贴标签的利弊,阐述该如何“贴标签”,如需要慧眼辨细节,如需要把握全局;最后结合当下,联系自身,明确青年人面对这一现
第1页共4页。
管理学中的标签效应是什么?
管理学中的标签效应是什么?标签效应,指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管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什么是标签效应心理学家克劳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一群参加实验者对慈善事业做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分别说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
相对应地,还有一些参加实验者则没有被下这样的结论。
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再次要求这些人做捐献时,发现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说成是“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钱要多,而那些第一次被说成是“不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献得要少。
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
上面这个实验说明,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自己就会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而引起的,所以称之为“标签效应”。
标签效应对企业管理的启示由此推之,当一个孩子老被家长说成笨孩子,他肯定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当一位员工被老板认为是某些方面能力不行,他也肯定会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有这方面的能力也不会再表现出来了,员工会认为“老板已经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自己还表现什么呀”。
员工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管理者并不会像父母那样表现出太多的言语不满。
但事实上,对一个人的态度并不一定完全通过言语表现出来,当你对一个人的态度很消极时,即使你不说一句话,对这个人的态度也在你的行为中表露无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体现出那种不认可,而这些非言语的信号就足以给员工贴上标签了。
有些管理者会说:“员工又不是孩子,又不傻,骂他笨他真的就以为自己笨,我骂他没前途他真的就觉得自己没前途。
我这样骂他,只是‘激将法’,是想让他变得好一点而已。
”这样的观点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就有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标签效应”中,如果贴的标签不是正面的、积极的,那么被贴标签的人也可能由于觉得不公平而产生与所贴标签内容方向相反的行动,也就是说这种“激将法”有时是可行的。
老师,你会给学生贴标签吗?——浅谈如何让“坏孩子”有所作为
关 键 词 :贴 标 签 ;理 解 与 指 导 ;尊 重 与 信 任 ;宽 容 与 关 怀
一 、主 题 背 景 过去总会听到有些老师不大注意自 己 的 言 行,在 批 评 学
生的时候经常使用诸如“你怎么这么蠢”“你 死 脑 子 啊”“你 就 是个破环之王”“你就个土匪”“他哪天 要 是 能 不 捣 蛋,那 就 是 不正常了”等标签式的用语批评学生。 甚 至 还 有 那 些 层 出 不 穷侮辱学生 的 “创 新 ”教 育。 如:江 西 某 学 校 的 “不 听 话 押 金”,该学校班主任收 取 学 生 费 用 中,有 一 项 名 为 “不 听 话 押 金”,如果小孩在学校违反纪律,押金 将 会 被 逐 一 扣 罚。 深 圳 某学校的“蓝印章”,该校有老师在表现 不 好 的 学 生 脸 上 盖 章 以表示批评。西安某学校一年级中出现 的“绿 领 巾”,该 年 级 一部分学生戴着红 领 巾,另 一 部 分 学 生 则 戴 着 绿 领 巾,据 了 解 ,学习不好的才戴绿领巾。殊不知,红、绿 领 巾 不 仅 给 小 学 生 带 来 困 扰 ,也 引 发 许 多 家 长 不 满 ,认 为 此 举 有 伤 孩 子 自 尊 。
贴标签的启示
28 内蒙古教育 2000. 8
湖北 / 杨荣华
子。 这种求上进的动力就来自角色 行为的导向作用。因此, 学生入学 时 , 老师 应花一 定的时 间教育 宣讲历届学生的姓名及去 向, 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成功的信 念。 再次是社会行为的偏离。 物以 类聚, 人以群分。 在交往活动中, 学 生往往是: 成绩好的、 常受到老师 表扬的在一起玩; 成绩差的, 表现
短章集粹
贴标签 的启示
短章 集粹
给
N E I M E N G G U J I A O Y U
某人贴上某种 标签 , 易使人产生与标签相一 致的行为现象, 在心理学上, 称为 贴标签 效应。 首先, 标签的暗示作用可以影 响人的 个体意识 的自我认同。 如: 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 以致 学生的行为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 , 经常打折扣, 逐渐地, 老师由期望 变成失望, 就认为他们 不争气 , 是 扶不起的阿斗 , 是 笨脑瓜 , 并经常当众训斥他们为 大笨蛋 不是读书的料 等。 这就无形中给 他们贴上了 我不行 的标签。 加上 经常性地被斥责、 被贬低, 学生就 会产生 我确实不行 的感受。 从而 对自己缺乏信心, 无心去寻求获得 成功的努力。 天长日久就形成了自 卑、 信心不足、 主动性缺乏等不良 个性, 以致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 最终, 标签的预言便成了现实。 其实这是标签的 角色行为 的导向作用。 当一个意识到自己的 社会角色是 好的 时, 就会按 好 的 标准要求自己, 约束自己的言 行, 尽一切努力向标签上所喻示的 一切发展。 略为熟悉幼教的人都知 道, 幼师是用 好孩子 、 乖孩子 等词来诱导孩子们的。 孩子们为了 当 好孩子 、 乖孩子 就会按老师 的要 求去做 , 并 最终会 成为 好孩
黄元芳
【议论文】论标签效应 优秀议论文1000字
【议论文】论标签效应优秀议论文1000字标签效应,指的是人们对标签的评价和判断会影响他们对被标签对象的看法和行为选择。
标签效应是一种通过标志或符号所带来的心理影响。
在社会生活中,标签效应常常导致人们偏见,不公平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标签效应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标签效应的负面影响。
首先,标签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我们经常根据标签的贴在人们身上来评价他们的能力和价值。
例如,从学生的成绩单上,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对学生进行分类:好学生、中等学生、差学生。
而这些分类只是基于标签,而并不完全反映学生们的实际能力。
同样的,我们也会因为工作、种族、性别等标签而对他人做出无意识的评价。
标签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产生了各种不公平现象。
其次,标签效应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它限制了我们推荐和鼓励可能做得更好的人。
一个人因贫穷或种族而被贴上标签的话,可能就很难获得发展机会。
而这些标签可能是基于不正确的偏见,而不是实际的能力和潜力。
其次,标签也会导致人们自我实现。
如果被贴上品德不佳的标签,每个人都会陷入失落和绝望中,并失去改变的动力。
而这可能阻止我们自我提升,让我们无法实现潜力。
最终,标签效应也可能加剧了社会不公平和歧视。
种族、性别、年龄歧视是标签效应的副产品,它们通常导致不当排除和限制,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的分裂。
那么,如何减少标签效应的负面影响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降低标签效应:第一,我们应该尽可能减少标签的使用。
我们应该做到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观察和评价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和潜力。
标签只是一种便捷的分类方式,但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必需的。
第二,我们应该努力克服偏见和刻板印象。
仔细思考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并意识到特定标签的评价可能是错误的。
我们应该根据事实来评价他人,而不是根据偏见来判定。
第三,我们应该做到公平和开放。
我们应该给予每个人机会和平等对待,不论其社会地位、种族、性别、年龄等标签。
学校教育中“标签”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学校教育中“标签”现象及其对策研究一、标签理论研究标签理论是以社会学家莱默特和贝克尔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其主要探究越轨行为产生的过程而非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越轨者,往往是因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组织在处理个人的越轨行为时,被贴上诸如坏孩子、不良少年的“标签”,而这些标签是一种社会耻辱性“烙印”,它将越轨者同“社会的正常人”区分开来。
而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的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确认自己是坏人,进而被迫与其它的“坏人”为伍,进行更加恶劣的越轨行为。
久而久之,越轨行为者愈陷愈深,最终无法自拔。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标签”,并带来不良效应,学生标签的负效应究竟是“标签理论”自身存在着问题,还是教育者对待学生标签的态度有问题。
对于此,本文将把社会学中研究越轨行为的标签理论应用于教育研究中,指出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学生“贴标签”,并以不同方式区别对待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影响学生受到不平等对待的原因(一)社会大众的界定是外因。
社会大众对“差生”标签的印象已远远超出原有的身份和角色,“差生”最终被众人宣布从合法的社会中剔除,他们只能承受别人的负面批评、控制监视及警惕怀疑,人际关系也会因此遭受极大挫折。
(二)学校教育失误是内因。
学校教育失误反映的是教育过程中学生受到不平等对待的问题。
学校教育失误是差生形成的直接的原因。
学校教育失误主要表现为领导和教师工作上的失误。
首先,领导方面的失误表现为办学思想上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其次,老师工作的失误既表现为教学存在缺陷,也表现为对学生的期望上。
领导和教师工作上的失误导致“差生”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没有归属感、安全感,不能产生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伴关系,没有得到应有的权利,被排斥为班级学习生活中的“局外人”。
罗森塔尔效应给教师的启发
罗森塔尔效应给教师的启发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罗森塔尔效应给教师的启发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得结论,也叫期待效应。
一、罗塔森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一个小学,说来进行一项“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向校长要了一份全校学生的名单,然后每班挑出三个,共18个学生,对校长说,这些学生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
8个月后,他再回到学生时,这些学生在各方面都进步巨大,表现非常优秀。
跟踪调查,这些学生成年后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实这18个学生是他随机挑选出来的。
这是一个“权威性谎言”。
二、心理学的解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每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都需要自信、自尊。
而这些在实验中,都满足了。
1期待、鼓励的作用(鼓励关爱是学习的动力)因为罗森塔尔是全国有名的心理学家,就是一个权威。
他说的话,教师就非常相信。
老师们就认为那18个学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是发自内心的进行鼓励,从眼神、言语、行为各个方面,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关爱。
2情绪的交互作用(你热爱学生,学生就尊重你)这其实就是一个情绪的交互作用。
当你很喜欢一个学生的时候,你看学生的眼神是友好的、赞许的、鼓励的、关爱的,你的肢体语言也是发射这样的信息,你的语言也会如此…学生可以接受到你友好的信息,进而就会表现的如你所愿,或者说会越来越可爱,学生也会比较的尊重你,向你也发射这样的信息。
你就会继续发射这种友好的信息,于是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其实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交往的。
打个比方,你表现出来的情绪,其实就是向周围发射的一种电磁波,一种能量。
其实情绪就是一种能量。
当你对学生发射的厌恶、鄙视、歧视、愤怒的电磁波时,学生就会准确的接受到,于是学生就会有一种挫败感、受侮辱的感觉,有的学生没有反抗,很自卑;有的就会故意和老师捣乱,与老师作对。
教育心得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教育心得-不要随意给孩子贴
标签
教育心得: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丁丁是个嘴巴很甜、很会说话的孩子,无论在外面还是在幼儿园里总是笑嘻嘻的,待人都很
有礼貌。
但除此以外丁丁也是个很调皮的小男孩,没事就喜欢去拉拉女孩子的小辫子或是突
然伸出脚来绊倒别人;区域游戏常常把别的孩子搭好的玩具推倒或是抢走;户外活动时故意
用身体去碰撞别人。
他总是频繁的与同伴发生冲突,产生矛盾,常常听到孩子们对他的控诉
,因此在自主游戏时很少有孩子选择他为自己的玩伴。
并且集体教育活动中,常常会乱说话
,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
我一直对他感到头疼。
直到有一次区域游戏结束后,小朋友都玩得很兴奋,到了收玩具的时间了满地都是区域游戏
的材料却没有人愿意去捡。
就在这时丁丁默默的开始收拾整理自己拿的游戏材料,并大声的
对同伴说“老师不是说收玩具了吗?我们得快点,要不然就来不及了!”虽然我并不知道他
所说的来不及了是什么意思,但丁丁确认认真真的在整理着游戏材料,嘴里还时不时的碎碎
念叨着什么。
我发现他在收拾玩具时还很会将游戏材料进行分类摆放。
活动结束后在组织幼
儿的餐前活动时,我表扬了他并奖励了一个爱心宝宝给他,我注意到丁丁把我奖励给他的爱
心宝宝小心地放到了兜里,这大概是他得到的第一个爱心宝宝,觉得十分珍贵,生怕被别人
抢走。
活动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其实每个幼儿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于每个孩子,特别
是我们眼中的调皮孩子,更应该带着一颗敏锐的心,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什么是贴标签效应
•
正因为贴标签对学生能产生较大的影 响,所以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班主任及科任教 师要充分运用它有利的一面,对后进生进行 教育。
• 一、尽量给后进生打及格分 • 无论是平时回答问题、单元测验,还是期中、期 末考试,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应对后进生放低标准,尽 量给予他们及格分数,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一 些难度较大的题,可作为附加题,只供成绩好的学生 做。放低标准给后进生打及格分,就等于在他们身 上贴上“我能及格” “我能学好”的标签,这样的 标签能催人上进,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苏霍姆林 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他对学生 “从不给予不及格的分数”,他认为,对于学生,“没 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认为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儿 童受到压抑”。给学生不及格的分数,就是无形中 在他身上贴上“不行” “学不好”的标签,这种标 签越多,学习后进生的成这种体会:给 学生贴上好的标签时,就会产生好的效应;反 之,给学生贴上坏的标签时,则会产生坏的效 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应?
• 一是标签内容的暗示作用。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 是集体中的“好角色”时,就会按“好角色”的标 准来约束和规范自己。二是教师的语言权威作用。 在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看来,教师的语言具 有很高的权威性,当教师在某个学生身上贴上某种 标签时,这个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按标签上的内容 行事。三是导致交际行为的调整。物以类聚,人以 群分。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好的学生喜欢在一起活 动,而那些不守纪律、贪玩好耍的学生也往往形影 相随。
• 三、给后进生写评语应以鼓励为主 • 班主任给后进生写评语,应在实事求是的基 础上,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切忌使用伤害性的言 辞。鼓励性的语言能让学生产生美好的遐想,看到 光明的未来,这犹如给他们贴上“我的未来有希望” 的标签,后进生会用这张标签的内容来约束和规范 自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近朱者赤”的效应;相 反,如果班主任过多地写出后进生丑陋的一面,有意 在后进生面前绘出一幅不光彩的画面,无异于在后 进生身上贴上一张坏的标签,久而久之,就会产生 “近墨者黑”的效应。
言论不可轻视“学霸、学渣”的“贴标签效应”
凶 杀 案 之 后 ,在 多 地 加 大 警 力 和 安 保 资 金 投 入 ; 在 正 宁校 车 事 故 五个 月 之 后 出台 《 校 车 安全 管 理 条 例 》, 虽 属 事 后 补 救 , 却 的 的 确 确 强 化 了 制 度
建 设 。此 次办 法 的 出台 ,让 制度 之环 越 来越 有 力 了。 制 度 建 设 加 强 之 后 , 落 实 制 度 就 成 了 当 务 之 急 。 在 教 育 部 门 这 个 环 节 , 以 专 项 督 导 为 例 , 需
全 问 题 的 方 式 也 在 转 变 。 在 这 样 的 大 环 境 下 .教 育等 相 关部 门在 落 实上 是 否也 能做 到 环 环 相 扣 、 积极 主动 .才是更 重要且 能体现政 策 实效的 。
: 2 0 1 4 3辐 止教
5
值 得 提 醒 的 是 ,在 构 建 平 安 校 园 的 过 程 中 我
们 都 应该 少 一 些 被 动 等 待 ,多一 些积极 作 为。犹
记 得 ,汶 川 地 震 之 后 , 桑 枣 中 学 创 造 了 学 生 无 一 伤
亡的 “ 奇迹” 。这样 的 “ 奇 迹 ” 背 后 ,是 校 长 带 领 下 数 十 年 如 一 日地 对 教 学 楼 进 行 加 固 ,并 持 续 组 织 紧 急 疏 散 演 习 。 国 家 有 关 部 门 、 地 方 政 府 和 教 育 部 门 、众 多 学 校 ,若 都 以 此 为 标 材 ,众 多 学 生 的 生 命 安全也就远离 了 “ 步步 1 京心 ” ,越 来 越 有 保 障 了 。 【 推 荐 理 由 】制 度 在 不 断 地 完善 ,解 决 校 园安
发 热 议 。 办 法 的 出 台 反 证 了教 育 部 门 督 导 工 作 存 在 “ 软肋 ”却 又 是一 种 制 度强 化 ,为构 建 平 安校 园补 上 了重要 一环 。
标签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
四、教育工作中如何利用标签效应
• 既然教育工作中存在标签效应,且具有很 大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很好地利用 这种效应的正作用。
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一些孩子 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
三、标签的作用
• 心理学认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 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 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 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使其向“标签” 所喻示的方向发展。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虽 是短时的,但具有很强的定性性和持久性, 这种评价对以后一个人的行为影响巨大,
• 以一种养育自己孩子的心态去教育学生的 老师,是有着强烈天赋爱心的老师。老师 爱学生,学生才可能 “亲其师”,而“信 其道”。这样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正如冰心所言:情在左,爱在右, 走在生命的两边,随时栽种,随时开花。
• 三、爱的产生 • 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条件的。父母之所以爱孩子, 是因为他(她)是自己的儿女,彼此有血缘关系, 是自己家族香火的延续,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 是种长久生情的结果,是种社会惯例或风俗,间 或是种投资(一种防老投资)。因此,父母的爱 是原始的,自然的,是写进人类基因里的。男女 之间之所以产生爱,是因为对方的外表或才华或 家境或人品或……。正所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 的爱,就如恨一样。
2、贴发展标签
•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学 生,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显然要比以 其当前行为方式盖棺定论地评价要好。给 学生贴一个发展签,揭示或(暗示)其未来的 发展前途,能鼓舞其学习信心,激发其学 习动力,使其学习进步。如设置“进步 生”、“潜力生”“助人为乐生”、“好 市民”等奖项。
标签理论案例
标签理论案例标签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都是通过标签来进行的。
这些标签可以是关于自己的,也可以是关于他人的。
标签理论认为,这些标签会影响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标签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学校教育中的标签效应。
在学校中,老师和同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会成为他们的标签。
比如,一个学生可能被标记为“聪明”、“调皮”、“用功”等等。
这些标签会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如果一个学生被贴上“不用功”的标签,他可能会觉得自己确实不用功,从而放弃努力。
相反,如果一个学生被贴上“聪明”的标签,他可能会更加努力地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工作场所中的标签效应。
在工作场所中,领导和同事对员工的评价也会成为他们的标签。
比如,一个员工可能被标记为“优秀”、“懒惰”、“有创造力”等等。
这些标签会影响员工对自己的认知,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
如果一个员工被贴上“懒惰”的标签,他可能会觉得自己确实懒惰,从而减少工作效率。
相反,如果一个员工被贴上“优秀”的标签,他可能会更加努力地展现自己的优秀能力。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家庭中的标签效应。
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也会成为他们的标签。
比如,一个孩子可能被标记为“乖巧”、“叛逆”、“懂事”等等。
这些标签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知,也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如果一个孩子被贴上“叛逆”的标签,他可能会觉得自己确实叛逆,从而更加叛逆。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被贴上“乖巧”的标签,他可能会更加努力地表现出自己的乖巧一面。
通过以上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标签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都是通过标签来进行的,这些标签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对他人的评价,尽量避免给他们贴上不利的标签,也要注意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尽量避免被负面标签影响自己的行为。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评价也会成为他们的标签,所以要尽量给予正面的评价,促进他人的积极行为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时,他往往就 会根据标签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 标签内容保持一致。
(退回)
贴标签效应的教育启示 请关注公众号:赵赵的教育沉思 (电影《哪吒》中的“贴标签效应”)
你将获得更多内容
这种现象就是“贴标签效应”。
退回
1973年,心里学家克劳特做了一个实 验,它要求人们进行慈善捐款,然后 给其中一部分人贴标签。
如果捐了款就贴上“慈善的”标签
如果没有捐,就贴上“不慈善的”标签 另外一些人则没有贴标签。
然后,心理学家又再次要求他们捐款。
那些贴了慈善的标签的人,捐款的数额比第一次捐款的人更多 那些贴了“不慈善”标签的人,则更不愿意捐款。 另外那些没有贴标签的人,没有那么明显的表现。
被贴标签的人会根据标签上的内容,对 自己的行为做出改变,以使自己的行为 更符合那个标签的内容。
二战期间,斗。
上前线之前,美国特别委派了几个心理 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训练和动员,并 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没有对犯人进行 过多的说教
而是强调犯人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 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
主要叙述犯人在监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 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 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
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 是如何服从指挥,如何勇敢等。
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 在战斗中的表现就如信中所说,服从指挥,勇敢拼斗。
贴标签效应及其教育启示
什么是贴标签效应? 贴标签效应的心理学实验
贴标签效应的教育启示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 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 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 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时,他 就会根据标签作出自我印象管理, 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 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