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肩周炎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
一、概念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蜂蜜、姜汁等介质把药物调和成糊状,再直接贴敷到穴位上,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二、适应症
适应范围相当广泛,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疾病、顽固性疾病。
尤其对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疗效佳。
例如:慢性咳嗽、反复感冒、咳喘、过敏性鼻炎、颈腰痛、肩周炎、|支气管炎等。
可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的治疗。
还可用于预防保健。
三、禁忌症
1、贴敷处有创伤、破溃者禁用。
2、对贴敷药物、胶布过敏者禁用。
3、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及特殊体质者禁用。
4、孕妇、妇女经期及2岁以下幼儿慎用。
5、急性感染、发烧期间不能贴敷。
四、贴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够敷贴稳妥。
贴药前定准穴位,用酒精或碘伏消毒液消毒皮肤。
然后敷药,加以固定。
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
一般情况下4至6小时。
五、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
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的吸收。
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油腻、肥甘等食物。
忌烟酒、海味及牛羊肉等食物。
贴敷期间,局部会有发热现象,这是正常情况应告知病人。
如出现疼痛、发痒、红肿现象立即停止贴敷,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贴敷完后,用温开水擦净皮肤。
如有小水泡,可不处理,自行吸收。
如水泡大,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排进液体,覆盖无菌纱布包扎。
中医外治之穴位贴敷疗法

中医外治之穴位贴敷疗法中药外敷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的腧穴,并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通过中药对腧穴的刺激,发挥经络系统整体调节作用,从而发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平衡脏腑作用,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疗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在《内经中就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记载。
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的一行之有效的独特疗法,临床应用广泛,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患者喜爱。
不论西医还是中医,不论内治还是外治,其根本目的是在有效治疗或者预防疾病的同时,减少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穴位贴敷疗法和中医其他疗法一样,均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前提,通过药物的刺激,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恢复机体内部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本疗法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不仅在外科、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显出特色,而且对内科、妇科疾病也有显著疗效,尤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更有内服法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故穴位敷贴疗法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临床医家关注。
荣宸医用冷敷贴是由67种名贵中药材(文三七,新疆五彩阿魏,清水全虫,土元,全开广地龙,蜈蚣,辽细辛,龙血竭,何首乌,鸡血藤,红花,伸筋草,透骨草,路路通,灵霄花,乳香,明没药)等精制而成。
具有活血化瘀,壮骨续筋,祛风散寒,去湿除痹等功效。
荣宸医用冷敷贴古方黑膏的治疗范围:说的简单通俗点,就是治疗骨病。
其中包括(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刺,滑膜炎,半月板损伤,足跟痛,网球肘,肌肉酸痛等病症)中医常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只要瘀阻的经脉打通了,病自然就好了。
荣宸医用冷敷贴延续古法传承制作,以养血壮骨为基础,辅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去湿等功效,开创了以补为主,以治为辅的新思路。
中医护理之穴位敷贴你了解吗?陈怀英

中医护理之穴位敷贴你了解吗?陈怀英发布时间:2023-06-21T08:44:22.344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6期作者:陈怀英[导读] 在祖国文化中,中医是一种文化瑰宝,至今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
在祖国医学文化当中,有一种非常古老的外治方式被沿用至今,并且在治疗当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深受广大患者信任和推广,那就是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以我国的中医文化理论作为实践开展的基础,将整体治疗观念和辩证论证作为治疗的原则,将经络运用其中,根据患者病症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适当穴位的贴敷,药物能够渗透肌肤达到机体的精活和脏腑当中,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气血调和以及政府阴阳平衡的目的,使得疾病症状能够得到及时的改善和痊愈,进而提高患者的机体健康水平。
下文中主要对穴位敷贴的发展历史以及适用症、常见穴位贴敷方式进行分析,仪器能够帮助患者通过穴位敷贴的方式达到良好的效果。
泸州市纳溪区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300在祖国文化中,中医是一种文化瑰宝,至今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
在祖国医学文化当中,有一种非常古老的外治方式被沿用至今,并且在治疗当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深受广大患者信任和推广,那就是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以我国的中医文化理论作为实践开展的基础,将整体治疗观念和辩证论证作为治疗的原则,将经络运用其中,根据患者病症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适当穴位的贴敷,药物能够渗透肌肤达到机体的精活和脏腑当中,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气血调和以及政府阴阳平衡的目的,使得疾病症状能够得到及时的改善和痊愈,进而提高患者的机体健康水平。
下文中主要对穴位敷贴的发展历史以及适用症、常见穴位贴敷方式进行分析,仪器能够帮助患者通过穴位敷贴的方式达到良好的效果。
1.穴位敷贴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穴位敷贴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初期,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在其中记载了使用芥子泥贴敷在百会穴中,能够治疗蛇毒咬伤,这也是目前位置能够发现的最早具有文字记载的资料。
穴位贴敷适应症及取穴完整版

穴位贴敷适应症及取穴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穴位贴敷适应症及取穴
一、适应症:颈椎病、背肌纤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纤维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肩周炎、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1、颈椎病:
(1)神经根型:大椎、C4、C5、C6夹脊(患侧患椎)、天宗、曲池(患侧)、外关(患侧)、脾俞、肾俞、足三里
椎动脉型:大椎、C4、C5、C6夹脊(患侧患椎)、天宗、脾俞、肾俞、足三里
2、背肌纤维炎:
T3、T5、T7夹脊(患侧)、至阳、天宗、脾俞、肾俞、足三里
3、腰椎间盘突出症:
脾俞、肾俞、大肠俞、次髎、承山、足三里
4、腰肌纤维炎
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患侧)、至阳、天宗、脾俞、肾俞、足三里5、膝骨关节炎:
内外膝眼、血海、梁丘、脾俞、肾俞、足三里
6、髌骨软化症
内外膝眼、血海、梁丘、脾俞、肾俞、足三里
7、肩周炎:
大椎、脾俞、肾俞、肩髃、阿是、天宗
8、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大椎、脾俞、肾俞、肩髃、阿是、天宗。
磁疗穴位贴的医疗功效

磁疗穴位贴的医疗功效
产品描述
磁疗穴位贴由永磁材料、透气胶布、基质防护层和防粘纸等四部分组成。
采用磁热疗法和贴敷疗法相结合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炎、消肿、止痛等辅助治疗作用。
适用于颈椎病、风湿关节炎、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扭挫伤等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病症的辅助治疗。
产品特点
1、本产品采用医用永磁钕铁硼作用于人体穴位、可促进和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消除炎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增强细胞活力,激发机体自身修复功能。
2、独有的强效透皮吸收物质,采用国际先进的脱敏无纺布制作工艺,渗透力更强,起效更快;储存简单,使用方便。
秉承中医内病外治的物理疗法,对脏器无损害,绝无毒副作用
3、国家二类医疗器械准字号,医保收费项目: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灸法等。
使用方法
清洁患部皮肤,将膏贴揭开,依据中医贴敷疗法和穴位贴敷原理直接贴于患处,轻压周边胶布贴实,每次贴敷20h,病情严重者每次贴敷2-4贴,5盒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过敏体质者慎用,在使用本品过程中出现不适或过敏者停止使用;急性软组织扭挫伤24h 内禁用。
包装规格
磁疗穴位贴
50mm*70mm5贴/袋*2袋/盒*300盒/件
磁疗穴位贴
100mm*70mm3贴/袋*2袋/盒*300盒/件
山东蓝欧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穴位调理缓解肩周炎

穴位调理缓解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
穴位调理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穴位调理方法,帮助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1. 风池穴(GB20)风池穴位于头颈交界处,肩膀外侧,约在耳后发际的凹陷处。
用手指按压或旋转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舒缓肩部疼痛和僵硬。
每天按摩5-10分钟,效果更佳。
2. 臂丛(肩井)穴(LI15)臂丛穴位于上臂前侧中部三角肌外缘凹陷处。
用手指按压或遥控按摩器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膀疼痛和增加肩关节的柔韧性。
按摩时要适度,并避免用力过猛。
3. 鱼际穴(TE16)鱼际穴位于肩关节外侧,手臂抬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用手指按压或旋转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每天按摩5-10分钟,效果更好。
4. 肩髃穴(GB21)肩髃穴位于肩关节中央,前缘和后缘之间。
用手指按压或旋转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膀的疼痛和舒缓肩部的紧张感。
按摩时可以配合深呼吸,放松身体。
5. 天宗穴(SI12)天宗穴位于肩胛骨的中央,内侧缘。
用手指按压或遥控按摩器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周炎引起的肩胛骨周围疼痛和僵硬。
每天按摩5-10分钟,效果更佳。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穴位调理方法,可以配合每日的饮食和锻炼来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同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以免加重肩部的负担。
总之,穴位调理是一种有效的缓解肩周炎的方法。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建议在使用穴位调理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避免自行使用不当的方法带来不良后果。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肩周炎的调理,保持健康的肩部。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引言穴位贴敷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式,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治疗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本文将对穴位贴敷治疗进行总结和探讨,包括其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穴位贴敷原理穴位贴敷治疗是基于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经络系统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
在经络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与具体的脏腑器官相连。
通过在这些穴位上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穴位贴敷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疼痛病:对于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等疼痛病,可以选择贴敷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如合谷穴、太冲穴等。
2.消化系统疾病:对于胃病、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梁门穴、中脘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3.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太渊穴、风府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4.睡眠障碍:对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可以选择贴敷神门穴、心脾两俞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穴位贴敷的操作步骤穴位贴敷治疗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进行,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步骤:1.确定治疗穴位: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常见的穴位可以参考中医书籍或请教专业医师。
2.准备贴敷材料:选择合适的贴敷材料,一般可使用透气性好的胶布,也可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
3.清洁穴位: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蘸取适量的酒精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
4.贴敷药物或贴敷方式:根据疾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贴敷方式进行贴敷。
可以将药物直接敷于穴位上,也可以将药物涂抹于贴敷材料上,然后将贴敷材料贴于穴位上。
5.固定贴敷材料:使用胶布或其他固定材料将贴敷材料固定在穴位上,以确保贴敷效果。
6.定期更换: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贴敷材料,一般每天更换一次。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贴敷一些具有药效的药物或贴敷物,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
下面将详细介绍穴位贴敷法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穴位贴敷法的原理穴位贴敷法是基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的经络是连接着内脏和外部组织的通道,贴敷在穴位上的药物或贴敷物可以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直接作用于相应的脏腑器官,起到调理作用。
二、穴位贴敷法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内关、太冲等。
可以根据具体的疾病和症状,咨询中医师或查阅相关的资料来确定合适的穴位。
2.准备好贴敷物:贴敷物可以是中药膏剂、贴敷药、草药煎剂、艾灸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贴敷物。
贴敷物应当具有药效,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3.清洁穴位:在贴敷前,应当先用温水清洁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干净卫生。
避免在伤口、破损的皮肤上贴敷,以免引起感染。
4.贴敷方法:将贴敷物直接贴在选定的穴位上,轻轻按压,使其紧贴皮肤。
贴敷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小时,具体时间可以根据情况调整。
贴敷后,应当保持穴位的温暖,避免受凉。
5.贴敷频率: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每天进行一次贴敷,连续贴敷7-10天为一个疗程。
如果需要连续治疗,可以间隔1-2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
三、穴位贴敷法的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应当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要随意选择穴位和贴敷物。
2.在贴敷过程中,应当注意贴敷物的温度和贴敷的力度,避免烫伤或刺激过度。
3.贴敷物应当保持清洁,避免受到污染。
一次性贴敷物应当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操作。
4.贴敷后,应当注意保持穴位的温暖,避免受凉。
避免在受凉或风寒的环境下进行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35例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35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贴敷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中药穴位贴敷。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7%。
结论:中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肩周炎;穴位贴敷;中药【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066-02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囊、周围韧带、肌腱及滑囊的退行性变和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可引起肩关节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导致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和局部疼痛。
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中医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属中医“肩痹”,“肩凝”等范畴[1]。
其病机多因风寒湿邪侵入人的肩关节,使肩关节气血凝滞不通、经络痹阻所导致的。
笔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方法诊治肩周炎3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诊治的35例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5岁,平均60岁;病程短于1个月5例,1~6个月者 10例,7~12月者8例,超过1年者7例,平均约7个月。
本组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2 治疗方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根据肩关节压痛点明显处选为阿是穴。
中药外敷方剂:生川乌、生草乌、白芥子、片姜黄、桃仁,将以上药物打成粉末状,取适量用醋调和,放在水凝胶冷敷贴,贴于阿是穴;贴敷时间4~6小时。
贴敷后疼痛明显者提前揭处水凝胶冷敷贴,以免皮肤产生水泡。
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2.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即患肢前屈上举达160°,拇指摸脊达到第10胸椎,外展80°,内收45°。
显效:疼痛逐渐减轻,夜间疼痛基本消失,患肢前屈上举达160°,外展80°,内收45°。
有效:疼痛减轻,肩部活动有改善,但未达到显效标准,需继续治疗。
穴位贴的功能主治

穴位贴的功能主治1. 缓解疼痛•穴位贴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缓解病人身体各部位的疼痛。
穴位按摩能够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舒缓疼痛。
•适用于头痛、背痛、肩周炎、颈椎病等。
2. 改善睡眠•一些特定的穴位对人体的睡眠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穴位贴的使用可以通过刺激这些穴位,使人放松身心,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适用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
3. 舒缓压力与焦虑•穴位贴中含有草本成分,如薄荷、薰衣草等,这些成分具有舒缓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的症状。
•适用于压力大、焦虑不安的人群。
4. 促进血液循环•穴位贴在贴敷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温热的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减轻炎症,促进伤口愈合。
•适用于损伤恢复期的病人。
5. 缓解肌肉疲劳•长期使用电子设备、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等都会导致肌肉疲劳,穴位贴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疲劳。
•适用于经常使用电脑、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
6. 提升免疫力•穴位贴中的一些草本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提升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适用于抵抗力差、易感冒的人群。
7. 促进消化功能•穴位贴贴敷在腹部特定穴位,可以刺激消化系统,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痛、腹泻等问题。
•适用于胃痛、胃胀、腹泻等消化问题。
8. 辅助减肥•穴位贴中含有促进代谢的草本成分,可以帮助加速脂肪燃烧,辅助减肥。
•注意:减肥需要综合考虑饮食和生活习惯,穴位贴仅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9. 改善经络状况•穴位贴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适用于经络不通畅、气滞血瘀等问题。
10. 辅助戒烟戒酒•穴位贴中的成分对于戒烟和戒酒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减缓因戒断症状引起的不适,减轻烟酒欲望。
•注意:戒烟戒酒需要毅力和坚定的决心,穴位贴仅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总结:穴位贴具有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舒缓压力与焦虑、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提升免疫力、促进消化功能、辅助减肥、改善经络状况、辅助戒烟戒酒等功能主治。
中医护理:穴位贴敷,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中医护理:穴位贴敷,没你想的那么简单穴位贴敷是中草药以及中医外治、穴位外治相结合的产物。
该方法是使用姜汁、醋、蜂蜜、酒等制成特定中草药,贴敷在体表,通过经络腧穴传导,把中草药作用直接传达到病灶,产生防病治病的效果,起到治疗慢性病、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作用。
穴位贴敷常用于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从临床实践发现,对慢性支气管炎、风湿、骨关节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有很好效果。
有很多病情反复的患者通常今年夏天贴,明年冬天就不用打针了,效果确实非常好。
1、什么是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将中医、中药,还有经络腧穴理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治疗方法。
该疗法是将中药研磨成粉,用介质调和成膏状后,贴敷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上,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2、穴位贴敷有什么作用?能治什么病?穴位贴敷主要有两种作用,它们分别是:1、具有刺激穴位的作用,即将药物贴在穴位上,可以刺激经络,从而起到调理整个机体平衡的作用;2、具有药物作用,即药物贴在穴位上后可以被吸收,从而在患者体内发挥药物作用。
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穴位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该疗法源远流长,较口服药物简便、实用。
穴位贴敷疗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人体表里、上下,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病邪传播的途径。
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神气所游行出入之处”,穴位贴敷中的药物作用于穴位可以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穴位贴敷可以改善气血的运行状态,调节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达到祛除病邪、防病保健和调理体质的目的。
腧穴贴敷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穴位贴敷法的特点在于具有双重治疗作用——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可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
药物经皮肤吸收,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贴敷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穴位贴敷的操作方法:
1. 清洁穴位:用温水和肥皂清洗贴敷部位,然后用干净毛巾擦干。
2. 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需要贴敷的目的选择适当的穴位。
若不确定可以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
3. 准备贴敷材料:准备好贴敷材料,如膏药、贴敷粉、贴敷布等。
4. 贴敷方法:
(1)膏药贴敷:将膏药剪成适当大小,贴在穴位上,用手指压实。
(2)贴敷粉贴敷:将贴敷粉均匀撒在穴位上,用气垫布或胶布将其覆盖固定。
(3)贴敷布贴敷:将贴敷布剪成适当大小,用凡士林或透明胶布粘贴在穴位上。
5. 固定贴敷:用胶布或绷带将贴敷材料固定在穴位上,确保贴敷材料不会松动。
6. 保持时间:根据需要,贴敷时间可以长短不等,一般可保持数小时至整夜。
7. 贴敷后护理:在取下贴敷材料后,用温水擦拭贴敷部位,保持干燥。
如有不
适或皮肤敏感,应及时停止贴敷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穴位贴敷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正确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方法。
此外,穴位贴敷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特定的疾病和情况可能需要特殊处理,如妊娠期、孕妇、儿童等,应慎重进行。
穴位敷贴的名词解释

穴位敷贴的名词解释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利用一定的贴敷技巧将药物或贴片贴在特定穴位上,以达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这些穴位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功能密切相连。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穴位敷贴早在古代就有记载,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中。
穴位敷贴的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连接各个组织器官的通道,经络内流动着人体的气血。
当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或疾病。
而穴位作为经络上的特定点位,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
贴敷药物或贴片于穴位上,可以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穴位敷贴常用的药物有中药、中成药、贴剂等。
中药是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原料,经研制、加工而成的药品。
中成药是指通过中药炮制,常见剂型有丸剂、散剂、颗粒剂等。
贴剂是一种贴敷类型的中药剂型,常见形式有膏剂、贴膏、贴药等。
这些药物往往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养生。
在穴位敷贴中,常用的穴位包括大椎、足三里、合谷、曲池等。
大椎位于颈部脊柱最高凸点处,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缓解颈肩痛、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对于调理脾胃、助消化、增强免疫力等有显著效果。
合谷位于手背虎口中央,可用于缓解手腕疼痛、手指麻木等问题。
曲池位于肘部外侧凹陷处,适用于治疗肩周炎和关节炎等疾病。
穴位敷贴的使用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直贴法、刺激法、点按法等。
直贴法即将药物或贴片直接贴于穴位上,并用绷带或胶布固定。
刺激法是通过轻柔按摩或按压穴位,增强刺激效果。
点按法则是用手指轻轻按压、磨擦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贴敷方法和穴位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穴位敷贴作为一种非药物侵入性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喜爱。
然而,作为一种传统医疗方法,穴位敷贴也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有哪些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康复。
穴位敷贴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症状和需要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贴敷。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1.前天柱穴贴敷:前天柱穴位于手臂内侧,肘尖延长线与掌心相交的位置。
用温水将手臂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前天柱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2.足三里穴贴敷: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3寸的位置。
用温水将小腿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足三里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3.内关穴贴敷: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的正中线上,掌侧突骨的一横指之上。
用温水将手腕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内关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4.后蒸腾穴贴敷:后蒸腾穴位于足背外翻腰窝中央。
用温水将足背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后蒸腾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5.天柱穴贴敷:天柱穴位于颈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一横指的位置。
用温水将颈部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天柱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6.翳风穴贴敷:翳风穴位于肩胛骨下缘与脊柱外侧缘的中间,第三胸椎棘突下一横指的凹陷处。
用温水将肩胛骨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翳风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常用的穴位敷贴方法,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穴位可以选择。
贴敷穴位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疾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要注意贴敷的时间和频率,一般来说可以每天贴敷1-2次,每次持续10-30分钟。
在贴敷的过程中要保持坐姿放松,不要过度活动,以免贴敷部位受到影响。
此外,为了增加穴位敷贴的效果,有时还可以在贴敷的过程中使用一些辅助疗法,比如在贴敷前先用温水泡脚、热敷或按摩贴敷部位等。
穴位贴敷疗法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穴位贴敷疗法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钟坚娥;林慧敏;冯雯雯【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16(8)21【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疗法结合肩三针温针灸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只用穴位贴敷治疗。
治疗组30例用穴位贴敷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0.0%、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36.6%、总有效率83.3%(P<0.01)。
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治疗后,两组的疼痛积分相比较P<0.01。
说明两组疗效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也可以得知治疗组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止痛作用远远强于对照组。
治疗组平均恢复时间(9.4±0.4)d与患手负重时间(11.7±0.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穴位贴敷疗法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能显著减轻疼痛,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
【总页数】3页(P95-96)【关键词】穴位贴敷疗法;肩三针;肩周炎【作者】钟坚娥;林慧敏;冯雯雯【作者单位】日照市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9【相关文献】1.温针灸肩三针与传统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对比 [J], 战永亮2.温针灸肩三针联合寒痹散穴位贴敷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效果观察 [J], 黄小珊;罗和平3.温针灸肩三针联合寒痹散穴位贴敷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效果观察 [J], 魏昭4.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J], 胡文琪5.肩三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老年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鹍;孙钰;王春婷;王姬良;肖红波;赵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痛膏穴位贴敷结合针刀治疗肩周炎32例

[ 2 ] 江 苏新 医学院 .中药大 辞典 .上海 : 上 海科学 技术 出版社 ,
1 9 9 6 : 2 9 1 . ( 收稿 : 2 0 1 3—0 1— 0 5 )
况 而定 , 如发痒 、 灼痛感不 甚者 , 则 可贴 敷较 长时 间, 但最 长 不 超过 8小 时 ; 若感发 痒 、 灼痛 难忍 者 , 则应及 时去 除 , 涂上
6 3例均 为本 院 2 0 1 1—1 2~ 2 0 1 2—1 2门诊
1 . 1 诊 断标 准 1 . 2 纳入 标准
观察 。
筋脉, 经 络阻滞 、 气血运行不 畅 , 引起肩部 疼 痛及活 动障 碍 , 属“ 痹证 ” 范畴 , 故治疗 当以“ 温” 、 “ 通” 为主, 从 而使 肩周气 血通畅 , 粘连得以松解 。而骨痛 膏 中川 乌 、 草 乌、 川 1 椒、 桂枝 温经散寒止痛 ; 白芥 子辛 散 温通 而利 气 , 能 通经 络 , 化 寒逐 饮; 马钱 子具 有消肿止痛作 用 , 能治疗风痹疼痛 , 具有松弛肌 肉作用 ; 延胡 过活血散瘀行气止 痛 ; 细辛辛温散寒祛风 , 并 以麝香为 引药 , 制成软膏后 贴于肩 周及相 关诸 穴上 , 则既 有 针灸刺激 穴位 的作用 , 又有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 的 吸收 , 从而充分发挥 了药 物与穴位 的双重 作用 , 共 春天活 血 通络 、 温经散寒 、 消肿 止痛之 功。同时根 据肩 周炎 的发病 特 点, 肩部软组织有广泛粘连的现象 , 故而采 用针 刀疗 法 , 选 择 压痛 明显之滑囊 、 腱鞘及 肌筋膜粘 连 、 肌 肉紧张等 处予 以进 针, 以疏通经络 、 剥离粘连 , 达到通 则不痛 之效 , 从 而缓解 患 处肌 肉痉挛 、 僵硬 、 粘连等 , 故可收到较快 的治疗效果 。
中药贴敷配合刮痧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护理研究

中药贴敷配合刮痧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护理研究发布时间:2022-11-21T07:30:32.955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6期作者:徐佳静[导读] 有效研究中药贴敷+刮痧治疗肩周炎病患的疗效,并在具体治疗中,对有效的护理方式进行总结。
徐佳静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摘要:目的有效研究中药贴敷+刮痧治疗肩周炎病患的疗效,并在具体治疗中,对有效的护理方式进行总结。
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21年02月-2022年04月间收治的98例肩周炎病患,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全部应用中药敷贴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使用联合刮痧治疗方式,剩下的48例放入对照组,只应用了中药敷贴进行治疗,对二组质量效果进行比较,对病患有效的护理方式进行总结。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是83.67%、93.88%,经检验x2= -4.418,组间有明显显著(P<0.05) ;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V AS评分间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相应的治疗,观察组的V AS评分是(3.50+0.98)分,生活质量评分(89.62+10.20) 分,相比于对照组的(6.35+2.10)分、(62.86+11.51)分,差异明显(P<0.05)。
结论将中药敷贴+刮痧治疗方式应用在肩周炎病患中,再辅以针对性的护理举措,可使病患疼痛减少,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升,临床中可以被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中药贴敷;刮痧;肩周炎;治疗效果;护理前言:肩部关节周围炎简称为肩周炎,开始表现在肩部性疼痛,夜晚更痛,肩关节正常活动受阻,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病情发展,病患关节央及肩关节周围滑囊、肌腱及韧带等部位将产生慢性特异性的炎症,使肩关节活动更吃力。
这个病广泛存在老年女性,发病时疼痛将向肘部及颈部放射,情况严重还会出现三角肌萎缩,严重影响着病患的生活质量。
所以,文章把98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中药贴敷与刮痧结合应用在病患中,开展有针对性护理,对疗效进行观察,详细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此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02月-2022年04月收治的98例肩周炎病患,通过平均分组方式,将98人均分两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9人,对照组应用中药贴敷+刮痧,辅以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只使用中药敷贴。
穴位贴敷的护理注意事项

03
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 起皮肤过敏
04
贴敷时间不宜过短,以免影 响疗效
贴敷位置
01
穴位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
02
贴敷时间: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确定贴敷时间
03
贴敷方法:按照说明书进行贴敷,注意贴敷方式
04
贴敷部位: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选择贴敷部位
贴敷过程中的反应
皮肤发红:贴敷过程中,皮肤可能出现发红现象,这 是正常反应,无需担心。
_
目录
01. 贴敷前的准备 02. 贴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3. 贴敷后的护理 04. 其他注意事项
1
贴敷前的准备
了解穴位贴敷原理
穴位贴敷的原 理:通过刺激 穴位,达到疏 通经络、调和 气血、平衡阴
阳的作用。
穴位贴敷的作 用:缓解疼痛、 改善睡眠、调 节内分泌、增 强免疫力等。
穴位贴敷的适 应症:颈椎病、 肩周炎、腰腿 痛、风湿病、
皮肤瘙痒:部分患者在贴敷过程中可能出现皮肤瘙痒, 此时应避免抓挠,以免引起皮肤破损。
皮肤起泡:如果贴敷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皮肤起泡, 此时应立即停止贴敷,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护理。
皮肤过敏:部分患者在贴敷过程中可能出现皮肤过敏, 此时应立即停止贴敷,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护理。
3
贴敷后的护理
观察皮肤反应
观察症状改善:贴敷后症状是否有 所缓解或消失
观察药物吸收:贴敷后药物是否被 皮肤吸收,是否有效成分进入体内
观察不良反应:贴敷后是否出现头晕、 恶心等不良反应,如有应及时停止使 用并就医
谢谢
汇报人姓名
贴敷期间不宜剧烈运动、过度劳 累
贴敷期间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使用,并及时就医。
贴敷频率
中药熏洗配合穴位贴敷及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0例

反流改 善 , 原异常值减 少 2 / 3以上 。有效 : ① 主要症状 明显
减轻 ; ② 胃镜检查黏膜 病变 范 围缩小 1 / 2以上 , 炎症有所 减 轻; ③活检组织病理证实 胃镜所 见 : 急、 慢性炎症减轻 1个级 度以上 , 腺体萎缩 、 肠化和异 型增生 减轻 ; ④ 胃酸分泌功能 和 胆 汁反流改善 , 原异 常值 减少 1 / 2以上 。无效 : 达不 到有效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0 1 3年 7月第 2 0卷第 4期 J u l y 2 0 1 3 V o 1 . 2 0 N o . 4 取汁 3 0 0 ml , 分两次 口服 。3个月为 1 疗程 , 连续应用两个 疗 程 。治疗期 间停 用其 他 有关 药 物 , 且 忌食 酸 、 甜、 辛辣 等 食 物, 戒烟酒等。对 照 组 : 摩罗丹( 邯郸 制 药厂 生产 ) , 每次 1
疗 。均治疗 2周为 l 疗程 , 1 疗程后评定疗效 。
2 . 1 . 1 中药熏洗
检验; 与对照组比 较△ P < 0 . 0 5
活1 0 g 、 川椒 1 0 g 、 桂枝 1 0 g 、 乳香 1 0 g 、 川乌 1 0 g 、 艾叶 1 属 于中医学 “ 胃痞 ” 、 “ 痞 满” 、 “ 胃
丸, 每 日3次 口服。疗 程及生活调理 同治疗组 。
・4 l 5・
[ 3 ] 沈洪 , 单兆伟, 陆为民, 等. 胃舒胶囊治疗萎缩 性 胃炎癌 前病变 气虚血瘀证临床与实验研究. 中医杂志 , 2 0 0 1 , 4 2 ( 9 ) : 5 3 9 . [ 4 ] 张琳 , 杨连文 , 郑 晓光. 幽门螺旋 菌与萎缩性 胃炎防治 研究.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