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拔罐穴位图
(完整版)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
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这里指的是五十肩、冻结肩、凝结肩。
如果是颈肩综合征所选穴是不同的。
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抬不上的取肩髃穴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肩重不能举取肩髎穴按摩肩髃穴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肩臂疼、肩关节周围炎、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瘾疹等,肩髃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肩髃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肩髃穴】(Jianyuxue)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属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阳蹻之会。
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名解】“髃”,骨间凹陷的意思。
因为此穴位于间端关节的凹陷处,故名“肩髃穴”。
【主治病症】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手臂无力、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痛,上肢不遂等。
中医病症: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西医病症: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瘿气: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保健养生: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
【作用功效】肩髃穴,通利关节疏散风热、舒筋活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
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祛邪解热。
【保健原理】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坚持按压,可疏风活络、调和气血。
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肩周炎中医拔罐穴位图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可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和局部代谢机能,通过改善病灶周围组织营养,修复受损组织及神经根,促进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肌肉劳损症的康复。
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
穴位调理缓解肩周炎
穴位调理缓解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
穴位调理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穴位调理方法,帮助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1. 风池穴(GB20)风池穴位于头颈交界处,肩膀外侧,约在耳后发际的凹陷处。
用手指按压或旋转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舒缓肩部疼痛和僵硬。
每天按摩5-10分钟,效果更佳。
2. 臂丛(肩井)穴(LI15)臂丛穴位于上臂前侧中部三角肌外缘凹陷处。
用手指按压或遥控按摩器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膀疼痛和增加肩关节的柔韧性。
按摩时要适度,并避免用力过猛。
3. 鱼际穴(TE16)鱼际穴位于肩关节外侧,手臂抬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用手指按压或旋转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每天按摩5-10分钟,效果更好。
4. 肩髃穴(GB21)肩髃穴位于肩关节中央,前缘和后缘之间。
用手指按压或旋转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膀的疼痛和舒缓肩部的紧张感。
按摩时可以配合深呼吸,放松身体。
5. 天宗穴(SI12)天宗穴位于肩胛骨的中央,内侧缘。
用手指按压或遥控按摩器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周炎引起的肩胛骨周围疼痛和僵硬。
每天按摩5-10分钟,效果更佳。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穴位调理方法,可以配合每日的饮食和锻炼来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同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以免加重肩部的负担。
总之,穴位调理是一种有效的缓解肩周炎的方法。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建议在使用穴位调理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避免自行使用不当的方法带来不良后果。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肩周炎的调理,保持健康的肩部。
拔罐穴位与对应症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感冒的拔罐疗法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肩周炎火罐处方
处方一【取穴】曲垣、曲池、肩髃、肩髎。
【操作】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充分暴露拔罐处的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抽气法将大小合适的罐具吸拔于曲垣、曲池、肩髑、肩髎穴上。
通常每次每穴留罐5~10分钟,隔日拔罐1次,7~10次为1个疗程。
在起罐后注意缓慢活动颈肩部数分钟。
【适应证】肩周炎。
处方二【取穴】肩髃、大椎、压痛点。
【操作】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充分暴露拔罐处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上述穴位上点刺至微量出血,之后用闪火法将大小合适的罐具吸拔于点刺处。
通常每次每穴留罐5~10分钟,3日拔罐1次,5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肩周炎。
处方三【取穴】肩髃、秉风、压痛点。
【操作】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充分暴露拔罐处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用闪火法将大小合适的罐具吸拔于肩髑、秉风、压痛点上。
通常每次每穴留罐5~10分钟,每周拔罐2~3次,5~7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肩周炎。
处方四【取穴】病变局部,尤其是压痛点处。
【操作】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充分暴露拔罐处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投火法将大小合适的罐具吸拔于疼痛部位上。
通常每次留罐5~15分钟,隔日拔罐1次,10次为1个疗程。
在起罐后注意缓慢活动颈肩数分钟。
【适应证】肩周炎。
处方五【取穴】肩周压痛点。
【操作】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充分暴露拔罐处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根据治疗部位选取大小适宜的竹罐,经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桑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克,煎取药汁)煮沸后,用镊子夹出甩净擦干药液,迅速扣拔在压痛点上。
通常每次留罐5~10分钟,每周拔罐2~3次,5~7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肩周炎。
处方六【取穴】肩髑、肩髂、臂臑。
【操作】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充分暴露拔罐处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肩髃、肩髂、臂臑穴上点剌至微量出血,之后用闪火法将大小合适的罐具吸拔于点刺处。
通常每次每穴留罐5~10分钟,3日拔罐1次,5次为1个疗程。
在起罐后注意缓慢活动颈肩部数分钟。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人体穴位图 - 1 -- 2 -- 3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 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穴 - 5 - 印堂:两眉头联线的中点处凹陷处太阳:在眼外眦后约1寸凹陷处迎香:在鼻翼旁0.5寸,鼻凹陷沟中下关:闭口,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廉泉:前正中线,喉结上方舌根之下凹陷处人迎:结喉旁开1.5寸处天突:前进中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膻中:前进中线,两乳头中间天池:乳头外侧1寸,当四肋间乳根:乳直下第五肋间中庭,旁开4寸处期门:乳头两肋,当第六肋间上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5寸处中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4寸处天枢:脐旁开2寸处神阙:肚脐孔窝正中关元:前正中线,肚脐孔下3寸处中极:前正中线,肚脐孔下4寸处归来:肚脐孔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处曲骨:前正中线,脐下5寸,当耻骨联合上方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灵台:第六胸椎棘突下 - 6 -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胆俞: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小肠俞: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膀胱俞: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涌泉:在足底心当屈足卷趾时出现凹陷处神藏: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华盖:前正中线,平第一肋间隙。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拔罐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拔罐有些从事体力劳动的中老年人常常会觉得肩膀疼,略微干点重活或着凉了,痛苦还会加重,严峻的时候胳膊都抬不起来,这其实就是患上了肩周炎。
肩关节是活动最多的关节。
肩周炎的主要症状就是肩关节痛苦和活动受限,因好发于50岁左右,而又称为“五十肩”。
起初肩部是呈阵发性痛苦,以后痛苦渐渐加剧或钝痛,或者像刀割一样痛,而且是呈持续性的,并会向颈项及上肢集中,尤其是夜间痛苦加重,个别患者痛得睡不着觉或半夜痛醒,严峻时连端碗吃饭、穿衣伸袖都困难,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肩周炎拔罐实际不太好,会造成局部十字韧带和肌肉水肿,加剧表现。
建议局部敷热或推拿后开展功能熬炼,关键熬炼肩周肌肉,一般一年后能好。
训练方法很多,双上肢以肩关节脱位为支撑点划圈,或立在墙角20公分处,两手爬墙做到较大范畴。
每天熬炼3次,以能承受主导,由浅入深。
肩周炎早期时肩部呈阵发性痛苦,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痛苦加重,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殊敏感。
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怕冷:患肩怕冷,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肩周炎的症状都可以使用中药外扶的方法处理,如古顺敷堂肩周帖,也是目前大多数肩周炎患者的选则。
日常护理:1.订正不良姿态:对于常常伏案、双肩常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应留意调整姿态,避开长期的不良姿态造成慢性劳损和积累性损伤。
2.加强功能熬炼:如工作或看电视45分钟后,做“点点头”、“仰仰头”、“摇摇头”等运动。
3.留意防寒保暖:不能长时间的吹空调,避开肩膀受凉,中老年人更应留意4.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奇水果、牛奶、绿叶蔬菜或多用胚芽、玉米等;5.忌吃肥腻食品。
如肥肉、奶油、油炸食品等。
拔罐穴位图详解
附注:1.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3.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等病症。
4.曲池:当肘关节成直角时,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曲池穴。
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等病症。
5.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6.外关:位于腕背横纹上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疾等病症。
8.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9.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丰隆:位于外踝高点上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等病症。
11.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病症。
12.中脘:位于脐上4寸。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等病症。
13.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病症。
14.天枢:位于脐旁2寸处。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等病症。
15.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ráo)骨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等病症。
16.心俞: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盗汗等病症。
17.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耳鸣、耳聋、腰痛、遗尿、遗精、阳痿等病症。
18.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发布时间:2014-05-26 来源:养生围观:4292次字号:T|T【导读】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有哪些?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怎么看?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
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
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
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吃姜的四大好处1.排汗降温。
几种常见病的拔罐疗法
常见病的拔罐疗法一、感冒病因:六淫外袭,以风邪为主。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袭,每多兼夹,尤以夹寒、夹热之邪为多,或夹时疫之气。
尤以身体虚弱,卫气不固,每遇气候变化,寒热失常时尤易罹患。
配穴方一大椎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
用三棱针点刺局部2-3下,立即在针刺部位拔罐,以微出血为度,留罐5-10分钟起罐。
根据患者自觉症状消除程度决定拔罐次数。
如病情不减,可在原部位连续拔罐1-2次,至症状消失为止。
主治:风寒感冒。
配穴方二风门、列缺、外关。
头痛配风池、印堂;声哑配天突、鱼际,并可用照海。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
每日1次。
主治:流行性感冒。
配穴方三主穴:风池、大椎、风门;配穴:膏肓俞、心俞、胆俞、委中。
方法:风寒感冒,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或用走罐法、闪罐法,至皮肤潮红充血为度。
风热感冒,采用刺络拔罐法或针罐法,留罐15-20分钟。
均为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各型感冒。
配穴方四主穴:大椎、大杼、肺俞、膏肓俞、膈俞;配穴:气海、百会、印堂、太阳、神庭、头维。
方法:每次选主穴2-3个,配穴1-2个。
留罐15-20分钟,每日施术1-2次。
主治:风寒、风热型感冒。
配穴方五大椎至胆俞止的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两侧循行线。
方法:采用走罐法(涂刮痧油润滑患部),推至皮肤紫红色为度,然后将罐留在大椎穴、肺俞穴上15-20分钟。
也可用排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待症状改善后,改用3-5日1次。
主治:各型感冒。
配穴方六背部膀胱经的循行线上(共4条)。
方法:令患者俯卧或座位上伏案,光露背部,沿着膀胱经的循行线抹上刮痧油。
然后取中号罐1只,把罐吸在患者背部,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上下来回走罐多次,直到循行线上的皮肤出现潮红为度。
四条循行线均应走罐。
接着可把罐停在大椎穴上,留罐5分钟,最后用纱布把油擦尽。
每日1次。
主治:感冒。
二、头痛头痛一证,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发其他疾病。
中医认为,头痛一证,急性为“头痛”,慢性为“头风”。
拔罐结合新灸法治疗肩周炎效果观察
法治疗肩硒炎 5 O例 , 果 较 佳 。现 介 绍 如 一 效
本组 5 O例均 为 门诊 病 人 , 巾男 1 其 3例 . 3 女 7倒 . 龄 最 大 年
6 驳小 者 % 岁 , 5岁 十均 年 龄 4 7岁 。左 肩 l 8例 , 宿 3 行 2例 ; 无
3 结 果
d i 1 . 9 9 jis 0 9 4 3 2 0 . 8 0 6 o : 0 3 6 /.s n 1 0 —6 9 . 0 9 0 . 2
文章 编 号 :0 9 6 9 (0 9 3 0 0 — 1 10 — 4 32 0 )B一 7 2 0
崩炎 病 为感 受 风 寒 湿 邪 、 肉缺 少 气 m 添 养 、 劳 过 度 筋 操
髑 、 膈 、 = 里 穴 和 手少 阳 三 焦 经 的 天鼹 、 髂 、 会 c p l u at t t s a u oh mer e i t rts 感 传 至 肩 膀 关 节 , 至 感 传 消 失 。而 手 阳 明大 肠 经 的 巨 骨 穴 、 e h aIp rarh ii 灸 肩
施雪 红
S e o g( hiXu h n TCM o p t Li ho Ciy Gua gx H s ialOf uz u t n i
手 法 将 患 肩进 行 悬 灸 以 激 发 灸 性 感 传 , 至 感 传 消 失 。 每 周 2 灸
次. 为 1 程。 2周 疗
便 自 2 0 C-  ̄
1 临 床 资 料
一0 8年 3 l医 科 采用 _ 统 火罐 结 合 新 灸 20 川 『 1 r传
动 。 恩效 : 部 疼 痛 基 本 消 失 . 关 节 功 能 活 动 明 显改 善 。 好 肩 肩 转 : 部 疼痛 明 碌 减轻 , 关 节 活 动 有 所 改 善 , 参 加 较 轻 工 作 肩 肩 能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教案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附注:1 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 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3 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等病症。
4 曲池:当肘关节成直角时,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曲池穴。
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等病症。
5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6 外关: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疾等病症。
8 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9 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 丰隆:位于外踝高点上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等病症。
11 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病症。
12 中脘:位于脐上4寸。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等病症。
13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病症。
14 天枢:位于脐旁2寸处。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等病症。
15 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等病症。
16 心俞: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盗汗等病症。
17 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耳鸣、耳聋、腰痛、遗尿、遗精、阳痿等病症。
18 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肩周炎治疗方法大全
如肩周炎。
常在肩三针、天宗穴处用大三棱针刺血,然后拔火罐。
每次出血量达半罐左右。
疼痛多立即大减,有粘连者活动度也可增加,辅之推拿效果更佳。
具体方法和普通刺血无大致区别,穴位分别是肩井天宗肩髃臑会肩前(肩前腋纹尽头上一寸)肩后(肩后腋纹尽头上一寸)由于肩前肩后两个穴位皮肤比较薄,拔罐时要多看几次防止起泡(主要是怕有的患者找麻烦)下面我再说一下操作要领,1:穴位要找准(正常情况下穴位大约是指甲盖大小,也就是一平方厘米,定位不准的,请刺一平方寸大小,)2:刺血手法要快,要准(要快,我目前是一秒刺7针,快的手法可以降低疼痛感,要准,是针针见血,不要深浅不一,当然了这个是要临床练的)3:保证出血量每个穴位2-5毫升(我一般都是不足2毫升的,起下罐再刺,出血多少因个体差异和血液粘稠度有关,也与针刺手法有关,但最少保证2毫升以上,)4:一罐一刺(传统方法是刺完所有穴位,再拔罐,我的方法是,刺一个穴位马上拔罐,再刺下一个穴位再拔罐,记住后拔肩前和肩后两个穴位,一起起罐时这两个穴位时间短不起泡)5:每5天治疗一刺,双侧肩周炎患者不可双侧同时刺血(同时刺血效果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都是治好一侧再治另一侧),刺血后24小时刺血部位不要沾水。
6:注意事项:孕妇,年老体弱,有出血倾向的,禁止刺血,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刺血。
阿是穴位置:肩部压痛点(下同)。
(二)治法首先在患肩上进行按压,找到压痛点,在最明显的一处用三棱针或铍针迅速刺入,深1~2分左右,即出针。
如此上、下、左、右,进行点刺,共5针,呈梅花状,范围以稍大于罐具口径为宜,点刺处则应血出如珠。
如痛点较分散,每次刺络2~3个痛点。
用闪火法或真空拔罐器拔罐10~15分钟,拔出1~3毫升血为度。
去罐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并行被动活动5~10分钟,每隔2~4日一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患者平时加强功能锻炼。
刺血(一)取穴主穴:尺泽、曲池、曲泽。
配穴:肩贞、肩髎、肩内陵、阿是穴。
针刺配合刺血拔罐治疗肩周炎50例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a n d me c h ni a s m o f b l o o d l e t t i n g nd a v e n t o u s e o n t r e a t i n g s c a p u l o h u me ml
防 止 缺 血 半 暗 带 血 管痉 挛和 血 管 内凝 血 ,避 免 梗 死 范 围扩 大 。
学 意义 ( P < O . 0 1 ) ,说 明治 疗组在 改善上肢 功能方面 明显优于
对 照组 。 见 表 2 。
表 2 两 组 患者 治疗 前后 F MA 评 分 比较
经C T检查证 明,针刺头部相应刺 激区,能促进病变早期脑水
孙 超 赵 军
( 1 . 黑龙江 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中图分类号 :1 1 3 2 3 . 4 2 【 摘
哈 尔滨 ,1 5 0 0 4 0 ;2 . 黑龙 江中 医药 大学附属 第一 医院,黑龙江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0( 2 0 1 3 )0 3 . 0 0 3 6 . 0 2
中风 多为肝 火夹痰,血瘀 上扰 清窍,致 脑络阻遏 ,窍闭神
匿 ,神 不 导 气 ,古 代 文 献 就 有 “ 头 者 ,精 明 之府 ” , “ 精 气 皆 上 升 于 头 ” ,“ 手 足 三 阳经 皆循 于 头 ”之 论 。根 据 中医 学 理 论 ,
针 刺 配 合 刺 血 拔 罐 治 疗 肩 周 炎 5 O例
肩周炎最快的治疗方法 治疗肩周炎的药方推荐
肩周炎最快的治疗方法治疗肩周炎的药方推荐1、中药可服用养血荣筋丸、活血止痛散等中成药,也可选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的中药热熨、热敷。
2、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
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
每周可刮1~2次。
4、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
选用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
每日1次。
两周为1疗程。
肩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祛湿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拔罐12个位置⽰意图祛湿拔罐拔哪个位置图拔罐是经典的中医保健⽅法,拔罐的过程中,拔不同的⽳位也会有不同的养⽣功效。
养⽣知识⽹为⼤家整理了拔罐12个位置⽰意图,⼀起来看看吧~拔罐12个位置⽰意图神阙⽳:⽣命之根蒂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肾俞⽳:益肾助阳要⽳位置:在第⼆腰椎棘突旁开1.5⼨处。
取定⽳位时,通常采⽤俯卧姿势,肾俞⽳位于⼈体的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左右⼆指宽处。
功效:此⽳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压、低⾎压、⽿鸣、精⼒减退等。
⼤椎⽳:统领⼀⾝阳⽓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定⽳位时正坐低头,该⽳位于⼈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节为第⼀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益⽓壮阳。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反张,⼩⼉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合⾕⽳:镇惊安神、调⽓镇痛位置:在⼿背,第1、2掌⾻间,当第⼆掌⾻桡侧的中点处。
或以⼀⼿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拇、⾷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
功效:主治发热,头痛,⽬⾚肿痛,⿐衄,⾎渊,咽喉肿痛,齿痛,⽿聋,⾯肿,⼝眼斜,中风⼝噤,热病⽆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涌泉⽳:引⽕下⾏好养⽣位置:在⾜底部,蜷⾜时⾜前部凹陷处,约当⾜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散热⽣⽓。
主治肺系病证,⼤便难,⼩便不利,奔豚⽓。
⾜三⾥:滋补⾝体胜吃⽼母鸡位置:位于⼩腿外侧,犊⿐下3⼨,犊⿐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神经。
功效:燥化脾湿,⽣发胃⽓。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三阴交:赶⾛妇科疾病位置:三阴交在⼩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胫⾻内侧缘后⽅。
功效:在⼩腿内侧,内踝尖上3⼨,胫⾻内侧缘后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周炎拔罐穴位图
拔罐可以治疗肩周炎,您如果治肩周炎,就要沿着肩胛骨内侧缘,顺着骨缝走罐,走完罐儿以后再把四个小罐密排上,拔10分钟。
您如果不会走罐,就直接密排上四个罐,只是留罐
的时间要稍微长一些,大概15分钟后取下。
一般一周拔3~5次,这样能把骨缝里的寒拔出来,同时也消解了肩胛骨肌肉里面的粘连,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已有上千年的经验积累。
中医疗法以安全无副作用著称;另一方面,中医疗法不仅仅针对具体患处用药,更强调全身机理的调养,以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和抗病能力。
肩周.骨方.世医贴是有老中医熬制而成,对于治疗各类肩周炎都有疗效,可直接透入皮肤产生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
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
既避免口服药物对脏腑器官引起的副作用,又无手术治疗痛苦及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确保患者可安全、经济、快速解除肩周炎。
拔罐疗法是适宜家庭应用的治疗肩周炎的中医疗法,是利用各种罐子,使其内部形成负压后吸附于体表后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疗法。
中医认为,它具有驱风散寒、除湿祛毒、温经通络、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的功效。
拔罐疗法对肩周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通过拔罐疗法可有效的活血止痛,舒筋活络,从而达到疼痛性痉挛、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
好轻松拔罐的原理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知,沟通仙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
它通过罐体过缘的按压及负压的吸吮,刮熨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循经传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达到通其经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祛病健身的目的。
(二)双向调节异病同治
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和独特的功效,在取穴、操作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如:大椎穴刺血拔罐法,既可治疗风寒感冒,又可治疗风热感冒,还可用于内伤发热;既可治疗高血压、头痛等内科疾病,又可用来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科疾病。
许多临床研究都证明,拔罐的双向调节与疾病的好转是一致的。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使用拔罐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1、平衡阴阳。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
2、调和脏腑。
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3、疏通经络。
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
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4、协助诊断。
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5、祛除病邪。
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公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6、双向调节。
在临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变的情况下,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