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散文:论语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韩非子》
• 韩非子生平。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 韩非子生平。 成者, 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达成的 思想家。 思想家。 • 《韩非子》:针对现实问题而发,对战国 韩非子》 针对现实问题而发, 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 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主张君主 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 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其文峻 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秦诸 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 子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子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先秦诸子散文-《孟子》
• 语录体,篇题仍是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每篇 语录体,篇题仍是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 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论点来论述。 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论点来论述。全书不仅记 录了孟子的只言片语, 录了孟子的只言片语,更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 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 《孟子》艺术成就: 孟子》艺术成就: • 巧妙的论辩艺术 。逻辑推理的方法,运用类比推 逻辑推理的方法, 往往欲擒故纵, 引人入彀。 理,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 ,引人入彀。 • 宏放、豪迈的文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宏放、豪迈的文风。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以善用比喻见长 。 • 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 精练简约、
先秦诸子散文
张亚宁
先秦诸子散文
• 诸子散文兴起的历史背景 • 诸子散文的内容特色 :关注现实生活,表 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内容广泛,几乎无 所不包。但理论热点则是现实的社会与人 生。 • 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鲜明地体现了士的 独立人格。自主精神和人格力量。富于形 象性与抒情性。寓形于理、情理兼备,极 大地增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力。

【知识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复习资料(语文版)

【知识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复习资料(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复习资料(语文版)第25课《论语》十则(背诵、默写)一、文学常识1、《论语》:先秦诸子散文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它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核心思想“仁”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著有《尚书》《春秋》等。

二、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回答)1、吾日“三省”指: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达观点相似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提倡做人要将心比心,宽以待人的句子: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对读书人的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屈原实践了这个观点,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如何辨别“君子”和“小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6、如何才能成为“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相同观点的句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8、孔子的为官之道: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体现孔子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句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体现孔子安贫乐道的句子: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三、解释成语1、见贤思齐: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

3、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4、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

5、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

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

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四、读准字音三省(xǐnɡ)吾身不成人之恶(è)贫与贱是人之所恶(wù)从吾所好(hào)沂(yí)雩(yú)喟(kuì)恕(shù)五、通假字莫“通“暮“,傍晚。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

先秦诸子的共同特点:

立足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面对社会和人 生,作富有理性特色的思考,力图对自然 和社会的存在,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道德形式,伦理关系,人生价值以及人的 主体思维、感情欲求的发展,做超出感性 经验范围以上的、具有理论性原则性规律 性的说明、阐释和总结,以求从中寻找出 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设计出社会发展的 蓝图。
例三:论为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 也。(俸禄)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诸子著作

百家争鸣:由于先秦诸子代表的阶级和阶
层接触的实践范围、接受的思想文化影响 均不相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 和理论体系,发展成不同的派别系统。 诸子散文:诸子的著作在内容性质上属于 思想学术范畴,但从其形式表达和语言文 字运用的角度看,则属于散文作品。



诸子散文都是理论性著作,在散文发展史上的贡献主 要体现在论说水平的提高上。奠定了古代论说散文的 基本形式。 提高了论说散文的孔子世家》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 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 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 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 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 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 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例九:人物形象


子见南子(卫灵公的宠妃) 。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 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原壤(孔子旧友)夷(双腿分开)俟。子曰:幼而不孙弟 (逊悌),长而无述(说)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 叩其胫。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 而往拜之。遇诸涂。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 使之闻之。 师(乐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 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先秦诸子散文思想内容综述

先秦诸子散文思想内容综述

先秦诸子主要思想内容小结一、《论语》主要思想内容:关键词:仁义礼孝悌忠恕中庸之道《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言行的典籍,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的、反映儒家思想的一部散文集.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所谓“克己复礼为仁”,(《颜渊》)即克制自己的欲望,一切以礼为先,天下就可以归仁了。

所谓的“礼”,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尊卑贵贱有着严格等级制度的规定。

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仁”,指两个人,由二人延伸至各种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这种关系中首要的是五伦之首的父子关系。

所以“孝”是孔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儒家认为父子关系纯以天合,与生俱来,本于自然,所以孝乃是儒家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学而》篇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学问之道在做人,建立自己的人生,完善内心的修养,“本立而道生”。

孝是爱的根本,也是爱的最初形式,所以孔子强调“孝”当然对其它关系孔子也非常重视。

如孔子讲为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卫灵公》)所以,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当然,无论是“礼”“仁”,要实现最终的要求都是以提高自我为始点的,要做到自省、自重、自立、有诚信。

如曾子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主要参考书目:⑴、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⑵、南宋朱熹·《論語集注》⑶、清刘宝楠《论语正义》⑷、钱穆《论语新解》,⑸、杨伯峻《论语译注》二、《孟子》主要思想内容:关键词:仁政王道人性善养气穷独达兼舍生取义1、仁政思想孟子“仁政思想”来源于孔子的“仁”。

但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文言整理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生活在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具有志道据德、传承文明、振兴华夏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他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论的言谈,主要涉及家庭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国家责任论三个方面。

两千多年来,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激励、鼓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繁衍和国家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和精神原则带有普世性和永恒性,当今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及其当代意义》【记音】①木铎.( ) ②桀.溺( ) ③长沮.( ) ④执舆.( )⑤荷.蓧( ) ⑥黍. ( ) ⑦怃.然( ) ⑧殆. ( )⑨八佾.( ) ⑩见.其二子( ) ⑪耦.而耕( ) ⑫耰.而不辍.( )【解释实词】①二三子何患于丧.乎:②使子路问津.焉: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④往者不可谏.:⑤今之从政者殆.而:⑥不仕.无义:【通假举要】①长沮、桀溺耦而耕:②是鲁孔丘与: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④植其杖而芸:【一词多义】(一)实词——见悠然见南山项伯即入见沛公吾未尝不得见也于是见公输盘汝真女子之见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其二子焉才美不外见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二)虚词——而①蟹六跪而二螯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植其杖而芸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吾恂恂而起⑦表恶其能而不用也⑧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⑨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⑩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词类活用】①耰而不辍:②子路从而后: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④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古今异义】①遇丈人古义:今义:②子见夫子乎古义:今义:【文言句式判断及翻译】①隐者也②而谁以易之?③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④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名言名句】①,来者犹可追。

②,,孰为夫子?二、当仁,不让与师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

儒 家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的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是可忍,孰不可 忍也?),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 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 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

4【注释】
(1)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指岳父。 (2)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不, 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 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 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我们以为,子路与丈 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同意第 一种说法。 (4)黍:音shǔ,黏小米。 (5)食:音sì ,拿东西给人吃。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 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 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 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 认为“法治、术治、势治”都是帝 王之具。 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 策、残酷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 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 益的。
《论语》二十篇:
《学而》《为政》《八佾》
《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
语门 也 人 “ 书 》人 。 及 《 艺关 。相 当 弟 论 文于 ”与 时 子 语 志书 论辑 弟 相 》 》名 而 子 与 者 中的 论 各 言 , 有来 :纂 有 而 孔 编, 所 接 子 这源 纂故 记 闻 应 样, 。谓 , 于 答 的班 语之 夫 夫 弟 解固 :《 子 子 子 释《 言论 既 之 、 :汉 论 卒语时 ·

【知识梳理】——先秦诸子散文

【知识梳理】——先秦诸子散文

【知识梳理】——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语录体—《论语》。

【考点1】【次要考点】【名词解释】(一)体制。

1、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

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各篇无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

语录体,短小简约,未构成完整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

3、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性格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二)文学性体现在: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表现人物形象。

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委婉。

二、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老子》。

(一)老子自撰。

(二)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探讨形而上学问题,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哲学理论基础是“道”,但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表现出作者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情感。

(三)艺术性。

采用大量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

和《论语》相似都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先秦说理文基本特征。

三、语录体—《孟子》。

(一)成书于战国中期,篇题撷取首章首句二三字,每篇非围绕着一个主题。

(二)记录孟子只言片语,一些章节就一个论点反复论述,形成对话体论辨文。

四、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特点—孟子之前的《墨子》、同时代的《庄子》。

(一)《墨子》。

1、反映主要思想和代表说理风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论。

2、标题概括中心思想。

3、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4、未完全摆脱语录体影响,大量“子墨子曰”,表明是后学对墨子讲学辞的记录;5、段与段之间有密切联系,围绕同一个论题论述,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

(二)《庄子》。

许多篇章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辩结合,可算抒情性说理文。

诸子散文 《论语》选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诸子散文 《论语》选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⑤闻过则喜,可以兴盛一个王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 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 流,对于魏征直截了当的批评,他没有以皇帝的威严震慑他,而是欣然 接受。正是唐太宗这种闻过则喜的品质,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局面,才有了仓廪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空前盛况。
2、处世-----责己严,待人宽
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治国处事----“民无信而不立”
5、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 向且要惜时奋干
明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 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 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 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 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都闪耀着理 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I'm the type of person,if you ask me a question,and I don't know the answer,I'm gonna to tell you that I don't know.But I bet you what:I know how to find the answer,and I'll find the answer.
知文明理
释文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懂了就是
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生存智慧,他告诉我们 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要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 到更多的知识。 从孔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存的大智慧。 庄子也是先秦时期的一位文化巨人。他曾经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 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对所有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事实。不管 是古代还是现代,每一个人都注定要用有限的生命,来面对广阔无垠的 知识海洋;相对于自己的无知而言,每一个人的知识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先秦诸子散文名摘录含翻译

先秦诸子散文名摘录含翻译

先秦诸子散文名摘录含翻译————————————————————————————————作者:————————————————————————————————日期: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散文》名句摘录集锦《论语>>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翻译: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翻译:天冷了,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衰落的。

6、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翻译: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翻译: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远;赵用劲钻研,越觉得深邃。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翻译:君子取义,而小人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魏灵公》翻译: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论语·述而》翻译: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翻译: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第五章诸子散文之《论语》

第五章诸子散文之《论语》

示例
•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 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 下矣。”(《论语 季氏》) • “好仁不好学,其蔽以愚;好知不好学, 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 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 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示例
• “不学诗,无以言”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子谓《韶》,尽美也,又尽善也,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 • 子曰:“辞达而已矣。”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过分),哀而不伤 (哀之过而害于和也)”
• 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 • 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 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 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这三 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地一境界也。‘衣带渐 宽终不悔,为伊
第五章诸子散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一节《论语》
参考书目
•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 •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馆1935 年); • 李泽厚《美的历程·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 (文物出版社1981年); • 李泽厚《论语今读》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 一书名 :是孔子后学整理的孔子及其门人 言语记事的纪录汇编。 •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 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 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 (《汉书艺文志》) • 二孔子(前551——479年) • 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是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 家、思想家、教育家。
•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 巧言令色, 矣仁。 • 孔子谓季氏:“八佾(yi)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孔子谓季氏: 八佾( )舞于庭,是可忍也, 也。” • “子谓《韶》,尽美也,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 子谓《 尽美也,又尽善也, 尽美矣, 未尽善也。 ——尽善尽美 未尽善也。”——尽善尽美 •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不成。 不成。”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考点梳理】——先秦诸子散文

【考点梳理】——先秦诸子散文

【考点梳理】——先秦诸子散文【考点1】【次要考点】【名词解释】语录体—《论语》。

【考点2】【次要考点】【填空】战国末,《荀子》、《韩非子》中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考点3】【重要考点】【简答】《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考点4】【重要考点】【论述题】《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考点5】【重要考点】【填空】“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考点6】【次要考点】【名词解释】《韩非子》【考点7】【重要考点】【简答】寓言故事最具文学意味,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

【考点8】【次要考点】【简答】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1、试述先秦诸子文章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色。

(2013年南京大学)2、试述先秦诸子散文的文献情况及体裁变迁。

(2007年南京大学)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表现在那些方面?(2008年上海师范大学)4、《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5、简述《老子》的语言特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6、简述《论语》的语言特色。

(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7、简述荀子的文学成就。

(2007年湖南师范大学)8、简述《庄子》寓言的文学价值(2012年湖南师范大学)9、庄子寓言的艺术特征(2012年山东大学)10、《韩非子·外储说》中宋人酤酒的梗概和意义。

(2013年山东大学)11、举例说明《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12、《战国策》的寓言特色(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共有二十篇492章,其较为通行的注本有宋代朱熹的《__论语集注_》。

【重要考点】《论语·____阳货____》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对《诗经》价值的认识和诗歌创作的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考点】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_孟子___》那里已经成熟了。

《庄子》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二个部分,一般认为_内篇_______是庄子所作。

先秦诸子散文名句摘录(含翻译)

先秦诸子散文名句摘录(含翻译)

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散文》名句摘录集锦《论语>>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翻译: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翻译:天冷了,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衰落的。

6、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翻译: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翻译: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远;赵用劲钻研,越觉得深邃。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翻译:君子取义,而小人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魏灵公》翻译: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论语·述而》翻译: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翻译: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9、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翻译: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大学语文 先秦诸子散文_论语

大学语文 先秦诸子散文_论语

• • • • •
• • • • • •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 • • • • • • • • • • • • • •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 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 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en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 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雩yu,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 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
到孔子出现以后,因其弟子众多,影 响扩大,“儒”就成了孔门弟子的专称, 由孔子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
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继承和发展,成为 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到汉 武帝时代,儒学被推上独尊地位,指导社 会生活达两千多年。
孔子的政治思想:恢复周礼,纳仁入
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
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 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 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 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居鲁讲学
•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 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之言而已矣。 •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 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 大事不成。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先秦诸子散文名句摘录(含翻译)

先秦诸子散文名句摘录(含翻译)

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散‎文》名句摘录集‎锦《论语>>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翻译: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翻译:天冷了,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衰落的‎。

6、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翻译: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翻译: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远‎;赵用劲钻研‎,越觉得深邃‎。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翻译:君子取义,而小人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魏灵公》翻译: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论语·述而》翻译: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翻译: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先秦诸子散文 (2)

先秦诸子散文 (2)

第二节 孟子 庄子(1)
一、《孟子》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对孔子学 说的发展。其艺术特色表现为:
1、长于论辩。巧妙灵活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 法,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 的结论中。
2、长于比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 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
3、气势浩然。这种风格,主要源于孟子人格 修养的力量。其次,《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 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 礴,若决江河。
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一个 高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孔 孟的文章,在封建时代是读书人必修的课程, 思想和文风影响深远这,旧时文人无不受到 《论语》、《孟子》的熏陶。
汉初的政治家贾谊、晁错深受孔、孟、荀、 韩以及纵横家的影响;魏晋以后,老庄思想盛 行,阮籍、嵇康的散文深受庄子文章的影响。 唐宋古文大家,以恢复古道为旗帜,以先秦诸 子文章为典范:韩愈推崇孟子,苏轼博采众长, 尤其倾心于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因此可以说, 先秦诸子散文的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现在。
二、《墨子》
《墨子》记录墨子言论的篇章仍为语录体,但它记 录的不是片言只语,而是理论性的言谈及概括的论辨之 词,不光有结论,还很重视论证,有演绎,有归纳,开 了论辨文的先河。
论语 墨子 老子(2)
在先秦诸子之文中,《墨子》影响不及《论 语》,但《墨子》文章独具一格。其特点为:
1、尚实尚质,讲究实用,不重文采。墨家 唯恐“以文害用”。
荀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5)
三、《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一部杂家著作,文章沉博宏 丽,语言整齐精练。
《吕氏春秋》体制宏大、新颖。现实针对性 强,敢于诋訾时君,指责时政,颇富批判精神。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论语每课必背句子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论语每课必背句子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鸟兽不可与同群,无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论。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5、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二.当仁,不让于师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2、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4、当仁不让于师5、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克己复礼为仁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7、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3、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5、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6、见义不为,无勇也。

六.有教无类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诸子散文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

《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

《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1)第一阶段为春秋战国之交,代表作品为《论语》与《老子》,该阶段的特点是以语录体为主。

《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老子》还缺乏充分展开的论述,还不是结构完整的说理文,但它和《论语》都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2)第二阶段为战国时期,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该阶段的特点是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

《孟子》长于论辩,其巧妙灵活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尤其是类比推理和_二难推理的方法。

使文章具有雄辩的力量。

《庄子》的说理则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庄子》中的许多篇章虽然围绕论题仍有不少对话,但许多篇章不是整篇采用问答式的对话结构,而是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并且在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辨结合在一起,就文体形式来说。

别具一格,可算是抒情性说理文。

(3)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其特点是形成了典型的说理散文。

荀、韩之文,往往是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一体,表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

从此以后,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

大学语文(第三版)散文-《论语》五则-20页精选文档

大学语文(第三版)散文-《论语》五则-20页精选文档
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 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论语·述 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 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 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 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二十六、《论语》五则
3、《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目的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这些思想概括 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 学好它。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论语·述而》)。即学习要 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 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 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 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 底的缘故。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 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论语·述而》)。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 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 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二十六、《论来自》五则二、课文的思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节选)【解题】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但学说不为诸国采用,回来专心于教育事业和文献的整理。

作为一位古文献整理家的孔子,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门徒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一本书,共20篇。

采用了口语记述体的语言,行文流畅自然,让人觉得非常亲切。

《论语》篇目的编排好像没有什么规律,每篇的题目一般取除子曰外的前两字为题,如下面的《学而》篇。

本文所选第一部分是集中反应孔子的教学思想,第二部分则是论语里最美的一篇,很能体现孔子门下的整体氛围和精神品质。

【正文·论学习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述而》)【正文·其它三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为政》)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正文·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注音】愠:yùn 俟:sì莫:mù甫:fǔ哂:shěn 相:xiàng 铿:kēng 沂:yí雩:yú冠:guàn喟:kuì【难句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常常。

习:复习。

说:通“悦”,喜悦,高兴。

愠:怨愤,责怪。

乎:句末语气助词,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温习。

故:已经学了的知识。

新:新的知识。

可以:还是由“可”“以”组成的词组,“可以为师”就是“可以之为师”,可以把他当作老师、可以让他做老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从书本里学习。

思:思索。

罔:迷惑,迷惘。

殆:懈怠,停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学习、获知。

好:爱好,喜好。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起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焉:在那里,指在那三个人中。

善者:可以是优秀、高尚的那个人,也可以是指每个人优秀、高尚的地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志于学:立志要学习(社会、人生的大道理)。

立:指安身立命,有了一定的修养和社会地位。

知天命:对人生和社会等问题有了比较彻底的认知。

耳顺:能够明辨各种是非,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心所欲、不踰矩:达到了心灵的自由,能够在崇高道德的指引下实现自己的各种理想。

后来人们一般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等代替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鲁国大夫,可能是孔子的学生。

无违:不要违背(礼法)。

樊迟:孔子的学生,专门为孔子驾车。

事之以礼:按礼法侍奉他们(指父母)。

君子不器。

器:与道相对的一个概念。

《老子》:“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器,就是器物,工具,而不是本质的精神和道理。

现代社会人类被工具化,就是器。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通“智”。

乐:以……为乐,喜欢。

寿:长寿。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名季由,孔子弟子里以用武见长的仁。

曾皙,名点,他的儿子曾参是孔门著名的弟子,后世称曾子,是儒家学派主要继承人。

冉有,名求,孔门里著名的政治家。

公西华,名赤,四人中最年轻的学生,擅长礼法方面的事。

四人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侍坐:古代礼仪,长辈坐着的时候晚辈坐在周围,伺候或者接受长辈的教导,称为侍坐。

侍,服侍。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因为。

一日长乎尔:即“长乎尔一日”。

长,年长。

乎,比。

尔:你们。

直接翻译是“比你们年长一天”,但“一日”这儿不是指确切的一天,而是指不是很长的一段时间。

孔子谦虚地说自己比学生们只年长一点点。

(实际上孔子的弟子中有比他年纪大的,有与他年纪相近的,也有比他小很多的。

)毋吾以:宾语前置句。

“毋吾以”就是“毋以吾”,不要因为我。

汉语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比如我说话;我看见你。

但在古文里,有种宾语提前到谓语之前的句式,这被称为宾语前置句(或者叫提宾结构)。

这种句式出现的条件有二:1.句子是否定句、疑问句或者祈使句。

2.宾语是人称代词。

另外借助某些虚词也可以产生提宾结构:如:何陋之有?(有何陋)。

维利是图(维图利)这句话省略了一些内容,完整的理解可以是: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就不敢说实话。

居则曰:“不吾知也!’居:平时。

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

省略了“的志向,志愿”。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或:有的人。

何以:怎么样。

哉:疑问语气词。

子路率尔而对率尔:毫不犹豫,不假思索。

这里显出子路的性格。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千乘:一千两战车。

战国时候一般大国有战车万乘,小国千乘,所以雍万乘之国指大国,以千乘之国指小国。

摄:夹,受威胁。

加之以师旅:以师旅加之,拿军队加给他们,就是(大国)拿军队侵略他们。

因之以饥馑:以饥馑因之,用饥荒降给他们,就是(上天)使他们遭受饥荒。

这两句表面上是主动句,实际上应该翻译成被动式:受到大国的侵略,遭受饥荒。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为之:治理它。

比:接近,等到。

知方:懂得道理。

尔何如?即“尔如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如何就是“像什么”,翻译成“怎么样。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方:方园,面积。

如:或者。

可使足民:可使之足民,可以让它满足老百姓(的需要),也就是让百姓富足。

如其礼乐:至于它的礼乐问题。

俟:等待。

以俟君子:以之俟君子,拿它来等待君子。

这儿冉有说得很谦虚,说自己只能让老百姓富足,而更高一层次的精神教育,就要等别的君子来做了。

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宗庙之事:宗庙里的事宜。

中国古代很重视宗庙祭祀,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和军事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如:或者。

会同:国与国之间的会盟。

端:端正。

章甫:礼服礼帽。

小相:小的辅佐人员,古时候叫参赞。

这里公西华回答得更谦虚,先说自己需要学习,最后又说愿意做个“小相”,非常谦逊。

这即反应了他的性格,也是孔子所提倡的品质。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鼓瑟:鼓琴,弹琴。

古时候弹琴叫鼓琴,瑟是一种类似古琴的弦乐器。

铿尔:铿得一声,是弹琴结束时结尾的那个音。

舍瑟而作:放下瑟,直起身子(这是表示尊敬的礼节)。

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于。

撰:可以翻译成选择或者才能。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何伤乎:伤何乎,伤害到什么了呢?就是“有什么关系呢“。

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莫:通“暮“,莫春即暮春,晚春。

者:……的时候。

既:已经(甲骨文字形,与即的区别)。

冠者:带着冠的,指成年的有身份的人。

浴乎沂:在沂水里洗澡。

风乎舞雩: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舞雩:鲁国的高台。

咏而归:唱着歌回来。

这句话说出了无数仁人君子所憧憬理想社会和理想生活。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夫子:对孔子的尊称。

喟然:长叹的样子,表示自己的赞许。

与:赞同,与……意见一致。

【语言点】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要。

毋,不要。

以,认为。

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

”,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要前置,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句,即以师旅加之,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以”,介词,用。

【译文】(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认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就不敢在我面前随便说话,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夸口)说能够做到(怎样怎样),只是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工作中,或者在同别国的会盟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慢了,接着铿地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上身了。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练习】1.背诵论学习六则和其它三则2.讨论为什么“哂”子路,而“与“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