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课程总结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地理学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城市可以看做是一个“面”。

2.城市地理学的定义: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3.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个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4.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1)城市化研究(2)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3)城市分类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如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市场空间、社会空间、感应空间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5.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地理科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

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

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侧重点和研究方向不同。

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

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实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的等,工程性较强。

6.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四个阶段:1920年以前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

1920-1950 第一,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城成市命运的决定因素第二,对城市做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

1950-1970 宏观城市空间;微观城市空间。

1970年以来城市地理学中出现了人文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7.帕克、沃思和伯吉斯创立了城市结构的同心环模式被称为“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学派”8.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9.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1.产业构成上2.人口规模上3.景观上4.物质构成上5.职能上10.城市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三种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和功能地域概念11.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12.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13.大都市带的特点:1.多核心2.交通走廊3.密集的交互作用4.规模特别庞大5.国家的核心区域14.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的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15.都市连绵区五个必要条件: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2.有对外口岸 3.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 4.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5.经济发达,城乡间有紧密的经济联系16.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17.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18.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19.我国城市暗器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1.滨海城市2.三角洲平原城市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6.平原中腹的城市7.高平原上的城市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9.中山谷地城市10.高山谷地城市.20.城市的地理位置定义: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21.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22.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1.大、中、小位置依据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区分23.规模经济:是指某一生产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会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至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总结城市地理学

总结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城市地理学的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的探究4.城市问题的研究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是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在谢客性质和研究方向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两者都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但是侧重点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

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

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使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等,工程型较强。

两者的联系还是密切的。

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的进展中吸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低于运动规律。

而城市规划学则西药以城市地理学的只是来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并具体运用到规划实践中去。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城市的概念:(1)城市的狭义理解:只含市不含镇。

•(2)城市的广义理解:含市又含建制镇。

•(3)城镇的狭义理解:含市和建制镇。

•(4)城镇的广义理解:含市、建制镇且含集镇。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2)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3)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4)城镇具有上下水、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5)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城市地域的三种类型:实体地域、行政地域、功能地域•城市的实体地域(physical area),即城市的建成区,在美国为urbanized area。

这是反映城市基本特征并区别于乡村的地域概念;•城市的行政地域(administrative area),即城市政府行政管辖的地域,在西方即city proper;•城市的功能地域(functional area),即城市人口日常•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地域.国际上通称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地球的城市地理学

地球的城市地理学

地球的城市地理学地球上的城市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及其与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城市地理学中,地理学家通过研究城市的形态、城市内部的功能区划、城市的扩展和密度以及城市内外的相互联系等方面来揭示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一、城市的定义和分类城市是一个人口聚集、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密集的地区。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城市的定义方式有所差异,但通常都包括人口、经济和社会功能集中的地区。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功能,可以将城市分为大城市、中城市和小城市。

大城市一般具有较大的人口规模、经济活动丰富、交通发达和社会服务设施完备等特点。

中城市相对较小,但也具备一定的人口和经济规模。

小城市则规模较小,经济活动相对较少。

二、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城市的形态包括城市的形状、布局和空间组织模式等方面。

常见的城市形态有环状、线状、星状和网状等不同的形状类型。

城市的布局和空间组织模式受到地理、历史、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常见的城市布局模式有放射状、环状、线状和碎片化等各种类型。

城市的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内部的功能区划和空间分布特征。

城市内部常见的功能区划有市中心、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交通枢纽等。

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会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发展。

例如,市中心一般是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业区则是人们购物和娱乐的重要场所,住宅区为人们提供居住和生活的空间。

三、城市的发展与扩展城市的发展与扩展是城市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的人口、经济和功能不断增长和变化的过程。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常见的城市发展模式有扩张型发展、聚集型发展和集聚型发展等。

扩张型发展是指城市向外扩展,不断吞噬农田和郊区;聚集型发展是指城市向内聚集,形成高密度的城市中心;集聚型发展是指城市通过发展特定产业或功能区实现城市发展。

城市地理学重点总结

城市地理学重点总结

3、规模经济:某一生产企业,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致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4、积聚经济: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

5.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即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具体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和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外围边缘地区迁移的过程。

逆城市化: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

再城市化:在逆城市化发展到某一程度后,由于城市更新等措施,城市中心再次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中央区域人口数量回升。

6城市职能,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或承担的分工。

7、城市性质: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8、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例。

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大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全国人口的大部分,且在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9、位序-规模法: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的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城市金字塔:把全国或者区域内的城市按照城市规模进行等级划分,则会发现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呈负相关关系,即城市等级越高,城市规模越大,城市数量越少,反之,越多。

把这种关系用图表表示出来,就形成了城市金字塔。

10、生长极理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地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以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点就是具有成长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

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把增长极同极化空间,城镇联系起来,使得增长极有了具体的地理位置,增长极的极一般位于城镇或其附近的中心区域。

初中地理城市发展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城市发展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城市发展知识点总结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城市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

初中地理教育中,对于城市发展的知识点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城市发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指人口集聚、产业繁荣、交通便利、功能齐全的人居聚集地,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2. 城市的形成条件:通常是在交通便利、地理环境良好、资源丰富的地区形成。

3. 城市的发展阶段:城市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聚居点、城堡、城镇、城市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4. 城市规模的衡量:常用的指标有人口、面积、人口密度等,人口是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最常用指标。

二、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区划1. 城市的布局形式:可以是径向型布局,即以市中心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状布局;也可以是环形型布局,即城市呈环形分布。

2. 城市的功能区划:城市通常会分为中心城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交通区等不同的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都有相应的特点和发展重点。

三、城市化进程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的过程。

2. 城市化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人口因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3. 城市化的优势和问题:城市化可以带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等优势,但也会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等挑战。

四、城市的发展问题和可持续发展1. 城市的发展问题:城市的发展往往会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

2.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五、城市的规划和建设1. 城市规划的目的: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系统性布局和设计,旨在使城市具有合理的空间结构和良好的环境质量。

2. 城市建设的重点:城市建设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聚集地区的合理利用等方面。

城市地理学重点归纳

城市地理学重点归纳

城市地理学重点归纳城市地理学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a.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b.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是一个“点”;c.城市本身是一个“面”。

2.城市地理学的四个研究领域: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城市外部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和城市问题。

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等;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分类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区域的特点、城市的兴衰更新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城市问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口、自然、环境关系;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4.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城市现象的各种类型和过程;城市地理学虽然更多的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但是却具有很强的介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边缘学科的特点,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并在与其他学科进一步交叉渗透过程中,朝着一门综合的社会科学的目标发展。

5.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城市规划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特点: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研究、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与应用7.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1、理论研究将进一步加强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8.“城”:最初是指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

“市”:最初是商品交易的场所,现代:一级行政建制单元。

“镇”:最初:“镇”和“市”有着严格的区别,“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现代:镇也表示较低级的城镇居民点。

城市地理学总结

城市地理学总结

城市地理学总结概述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等问题的学科领域。

它综合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深入了解城市的形态、功能、特征以及城市发展的规律。

本文将对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城市地理学的意义进行总结和介绍。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城市城市是人类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居住和生活的聚集地,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较多的人工建筑。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中心,具有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结构。

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差异和空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现象和规律,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影响。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城市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规律、空间组织和演化过程。

它关注城市的地理特征、结构和城市发展的动态变化,以及城市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地理学综合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城市形态与结构城市形态与结构是城市地理学的基础研究内容之一。

它研究城市在地理空间中的形态特征、空间组织和空间结构。

包括城市的尺度、形状、分布、布局等方面,以及城市内不同功能区的划分和空间关系。

城市发展与演化城市发展与演化是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

它研究城市的发展历程、演化过程和发展规律。

包括城市的起源、发展、扩张、衰退和再生等方面,以及城市发展与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它研究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包括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资源利用、垃圾处理、能源消耗等方面,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城市地理学的意义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地理学整理

城市地理学整理

城市地理学整理城市地理学乾乾乾er哥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答: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研究对象)其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五点: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③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④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⑤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主要内容)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即认识世界的任务和改造世界的任务。

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与其它相邻学科的学科关系?答:学科性质: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学科,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综述)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①与城市经济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把经济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来分析,吸收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反之,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城市经济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②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二者相互取长补短,在研究内容上相互融洽,例如:研究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社会组织。

?③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中吸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地域运动规律,而城市规划学以城市地理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二者联系十分紧密。

?④与城市生态学的关系:二者研究内容相互交叉,城市生态学的“系统”和“平衡”的思想为城市地理所吸收。

?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答:①1920年以前(萌芽时期):城市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期间地理学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聚落。

城市研究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尤其强调地理位置决定城市的命运。

尚未形成有系统的研究②1920-1950年(初创时期):尚未形成独立的分支科学,但城市地理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在该阶段得以确立。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和城市环境等方面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生活、城市环境和城市社会等各个方面。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历史、地理环境、人口、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和探讨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城市环境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城市的特征和类型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区域,具有人口密度高、经济活动集中、交通便利和文化多样等特征。

城市不同于农村,规模较大,居住密度高,政治和经济中心地位明显,人口流动性大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城市的特征和类型,城市地理学可以将城市分为商业城市、工业城市、政治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和大学城等不同种类。

商业城市是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商业中心、商业街、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

工业城市是以工业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工业园区、工厂、高科技企业等工业设施。

政治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行政中心,通常具有议会、政府机关、大使馆等政治机构。

文化城市是以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旅游城市是以旅游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著名的旅游景点、酒店、餐饮等旅游设施。

大学城是以高等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大学、学院、研究机构等教育设施。

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二、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城市是人类活动和生产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自然地理因素到人文地理因素,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到文化和环境因素等,都会对城市的发展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可以从历史上不同阶段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古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到现代城市的发展和演变,都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古代中东地区的伊拉克河谷文明和中国的黄河文明等都有着早期的城市,这些城市多是自然环境条件好的区域,有灌溉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城市地理学 复习总结

城市地理学 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1.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2.研究的任务:揭示合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创新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特点:(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研究本文来源;(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5.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6),对转型时期城市地理学发展的研究将加强。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①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②城镇一般聚集较多的人口,规模上区别于乡村;③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④城镇具有上下水点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⑤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的不同。

2、城市地域: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功能地域城市功能地域: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都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

3、MSA即都市统计区,是一个定量表示都市区的方法,一个MSA由中心县和外围县两部分组成。

4、大都市带: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5、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多核心,交通走廊,密集的交互作用,规模特别庞大;国家的核心区域6. 戈特曼认为世界上有6个都市带,(1)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美国简称波士华( 2 )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3)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城市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重中之重

城市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重中之重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城市: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活动等非农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

各要素有机结合的系统2.都市区: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

3.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它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4.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特点P25(多核心;交通走廊;密集的交互作用;规模特别庞大;国家的核心区域。

)5.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特点P26((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2)有对外口岸;(3)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4)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5)经济发达,城乡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

)6.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就称为7.都市圈8.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也就说城市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9.中心位置: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则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这种有利的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汇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促进城市发展10.重心位置:当一个地理区内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假想按不均匀性进行加权,就会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域重心的位置,在这里形成的中心城市也具有和中心位置一样的总联系距离最短的效果。

城市地理学复习总结

城市地理学复习总结

城市地理学复习总结城市地理学复习总结我本学期担任高三__班和高三__班地理课教学这学期以来,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_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_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本人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洋思经验,确定较为适宜的教法,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认真研讨考纲认真学习地理教学新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分析对比考纲的变动情况,研究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在教学中就可以着重强调最基础的知识要求,尤其对于一些后进生来说,更可以帮助他们明确基础知识。

立足课本,夯实双基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

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要稳扎稳打,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听写,并及时批改,在下一节课给学生反馈。

这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也知道了什么知识是基础的、必会的。

复习中,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图表的判读、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学科语言的运用,力求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第一轮的复习花费了很长世间,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复习的时间很长,主要是本身知识就比较难于理解,再者所教的学生是文科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的学习心存畏惧。

对于区域地理部分,虽然高考说明中没有出现要求,但是也不敢不复习,因为区域性是地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还是花了一些时间把区域地理过了一遍,时间比高二上课时少很多。

此阶段的练习以阶段性的习题为主,没有进行特别的客观题或主观题训练,反映在考试的结果中,学生阶段性习题做起来感觉还不错,但是综合性习题一做起来,水_就上不来了。

城市地理学复习整理总结

城市地理学复习整理总结

城市地理学复习整理第一章绪论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城市;城市是自然分工的结果!城市是新的社会结构1、最简单的城市起源史树栖——穴居——逐水草而居——分散聚落(乡村)——集中聚居(城市)树栖:躲避野兽;树多的地方资源丰富,食物充足!逐水草而居:采摘和渔业乡村:之所以分散是为了留有大片农田养活人口2、城市基本特征城市最基本的定义: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居民点●●占据地球表面小,但是高度聚集大量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

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扩散的中心,文明的象征城市是最集约利用土地的一种组织形式!●●城市是人类对自然活动干预最为严重的地方,以人文要素为主的地理环境接近和回归自然是城市人的基本需求!●●城市是一种不完全、脆弱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受自然环境反馈作用最为敏感的地方。

人口/与外界保持联系/自然灾害城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协调发展!●●城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巨系统城市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测!3、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律性研究核心内容有两种尺度:城市体系(国家或者区域中的城镇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结构(城镇区域内部的空间组织)城市地理研究应当从区域出发,注意研究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揭示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研究内容:◆◆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历史条件影响?◆◆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镇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分类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功能区域和城乡边缘区域:商业、仓储、工业、住宅等相互关系、土地使用、市场、社会空间……◆◆城市问题研究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内城问题城市地理是偏重于人文性质的特殊区域地理。

4、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描述性的地名词典阶段(20 世纪以前)描述为主!特斯拉菩《地理学》(同时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15 世纪地理大发现后,记述内容更广●●自然位置论阶段(20 世纪前20 年)20 世纪早期人文地理繁荣,城市地理开始形成基本思想:用城市所在位置的自然条件作用揭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大学三年地理课程的知识点总结与反思

大学三年地理课程的知识点总结与反思

大学三年地理课程的知识点总结与反思在大学三年的地理课程中,我经历了从地球的宏观视角到微观的细节探索,仿佛与地球亲密对话。

初入地理学的世界,我被地球表面的各类现象所吸引。

从地质构造的基本原理到复杂的板块运动,这些知识像是揭开了地球的神秘面纱,使我认识到地球的形成和演变是多么复杂且美妙。

了解了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如何塑造地球表面,地理的基石逐渐清晰。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开始接触到气候与气候变化的课题。

气候带的划分、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让我认识到气候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

从温带到热带,从湿润到干旱,每种气候条件下的植被分布、土壤特征和人类活动都得到了详细的探讨。

气候的变化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与发展。

人文地理学部分的学习,则让我关注到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人口迁移和区域发展,不仅改变了地球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社会结构。

从城乡差距的扩大到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融合,人文地理学使我看到了人类行为在地理空间上的深远影响。

每一座城市的兴起与衰落,每一个区域的发展与变迁,都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互动的结果。

环境地理学是另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

在学习了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等问题后,我认识到,地理学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应对自然灾害,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这些问题都在我的学习中得到了深刻的探讨。

环境地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也让我看到了通过科学管理和政策制定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我参与了实践项目,这些实践活动使理论知识得到了应用。

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让我体会到地理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通过实践,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堂上学到的概念,也看到了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回顾这三年的学习,地理课程不仅扩展了我的知识面,也深刻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

地理城市与环境小结课

地理城市与环境小结课

地理城市与环境小结课件ppt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地理城市与环境基本概念及关系•城市地理特征与分类•城市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地理城市与环境的未来发展•小结与展望01地理城市与环境基本概念及关系1地理、城市与环境的定义23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城市是指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社会生活相对集中的地区。

城市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地理是研究城市与环境的基础城市是在地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制约条件地理与城市和环境的关系地理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地形地貌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地理位置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地理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自然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制约地理气候对城市特色的影响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地理区位对城市发展的作用02城市地理特征与分类包括所在经纬度、相邻城市和重要地理单元的连通性等。

城市地理位置城市所处的地形地貌对城市形态、功能布局和交通规划等产生重要影响。

地形地貌气温、降水、风向等气候因素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不可忽视。

气候条件城市地理特征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不同规模的城市在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按人口规模分类分为平原城市、山地城市、沿海城市和河谷城市等,不同地理形态的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方式有所区别。

按地理形态分类城市地理分类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分布特点受益于海洋运输和对外贸易,多分布于沿海地带,集中了大量港口和工业园区。

沿海城市受地形限制,多利用自然环境和山体特征进行城市规划,形成别具特色的山地建筑风格。

山区城市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城市发展迅速,多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平原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或峡谷地带,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丰富的水资源。

河谷城市自然环境制约地理环境中的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对城市发展产生限制和挑战。

重庆初中地理期末总结范文

重庆初中地理期末总结范文

重庆初中地理期末总结范文本学期的地理学习内容丰富多样,从地球的构造与地貌、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与交通等各个方面,我们深入了解了重庆这个城市的特点和地理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我这个城市的家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我国和世界的地理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下面是我对本学期地理学习内容的总结:一、地球的构造与地貌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由固态地壳、流动的地幔和固态的地核组成。

地震、火山、地壳运动等现象的发生与地球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也了解到了地壳的三种运动方式:构造抬升、地壳下沉和地壳变动。

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

在重庆,最有名的地貌是峡谷。

重庆是峡江重要河流之一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点,这里地势复杂,地貌多样,形成了壮丽的峡谷和陡峭的山脉。

二、自然资源与环境重庆是中国的山城,因此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这里拥有许多矿产资源,如煤矿、铁矿、锰矿等。

此外,重庆还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林业资源。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于重庆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我们的家园。

三、经济与交通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也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重庆的经济以制造业、冶金工业、化工工业、电力工业等为主。

同时,随着重庆成为中国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定位,服务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除此之外,重庆还是长江三峡旅游的起点,旅游业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重庆建设了先进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

交通的便利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本学期的地理学习主要围绕着重庆的地理特点展开,通过学习地球的构造与地貌、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与交通等方面,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我们的家园。

高一地理知识点城市总结

高一地理知识点城市总结

2021高一地理知识点城市总结查字典地理网高中频道为各位学生同学整理了高一地理知识点城市总结,供大家参考学习。

更多内容请关注查字典地理网高中频道。

1、城市的根本特征: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产业构造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兴旺。

2、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构造:由里至外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3、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①离市中心的间隔远近、②交通的便捷程度4、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构造的主要因素:①地价②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产生的效益和地租支付才能5、城市功能区:(综合应用评价的合理性)布局原那么(或分布规律)商业区位于城市或各个区域的中心、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居住区交通方便、环境适宜、污染程度轻工业区城市外围远离居民区、交通便捷、土地资源充足文教区环境优美、有良好的交通和通讯条件风景区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的郊区或沿海沿江地区6、导致各个城市存在空间构造差异的原因:城市规模(小、中、大、特大、超大)、城市职能(综合性城市、专业性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河流、海陆位置)7、形成城市群的条件: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②社会经济兴旺(工农业消费兴旺),人口密集③(水、陆、空)交统统讯兴旺,对外联络便捷8、世界六大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中心城市纽约)、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中心城市芝加哥)、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中心城市巴黎)、英国城市群(伦中心城市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中心城市东京)、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上海)9、城市化程度的衡量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0、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②城市规模不断扩大;③出现城市群;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兴旺国家转移到开展中国家。

11、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郊区化逆城市化人口迁移方向中心城区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中小城市或乡村迁移首先发生地区欧洲南部、英国英国结果市区人口减少,郊区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扩大。

高一地理知识点城市总结

高一地理知识点城市总结

2021高一地理知识点城市总结查字典地理网高中频道为各位学生同学整理了高一地理知识点城市总结,供大家参考学习。

更多内容请关注查字典地理网高中频道。

1、城市的基本特征: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2、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由里至外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3、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①离市中心的距离远近、②交通的便捷程度4、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的主要因素:①地价②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产生的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5、城市功能区:(综合应用评价的合理性)布局原则(或分布规律)商业区位于城市或各个区域的中心、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居住区交通方便、环境适宜、污染程度轻工业区城市外围远离居民区、交通便捷、土地资源充足文教区环境优美、有良好的交通和通讯条件风景区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的郊区或沿海沿江地区6、导致各个城市存在空间结构差异的原因:城市规模(小、中、大、特大、超大)、城市职能(综合性城市、专业性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河流、海陆位置)7、形成城市群的条件: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②社会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密集③(水、陆、空)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8、世界六大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中心城市纽约)、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中心城市芝加哥)、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中心城市巴黎)、英国城市群(伦中心城市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中心城市东京)、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上海)9、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0、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②城市规模不断扩大;③出现城市群;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1、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郊区化逆城市化人口迁移方向中心城区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中小城市或乡村迁移首先发生地区欧洲南部、英国英国结果市区人口减少,郊区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类课程)课程论文报告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课程论文题目:地理区位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姓名:李柄爵院系:规划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年级: 2010级学号: 2010026145地理区位对楚雄市发展的影响地理区位与地理位臵有着密切联系但存在差别。

地理位臵对城市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交通影响和区位影响。

对于我国城市发展的状况可看出,沿海一带的城市相比较内地的城市而言经济更为发达,例如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又是一个很好的海港,水运的便利对其交通运输提供很好的有利条件,使整个长江流域成为其经济流通的经济链,使其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很大促进。

楚雄州地处康滇地轴南段的偏西一方,跨东经100°43′~102°30′,北纬24°13′~26°30′之间,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

东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连思茅地区和玉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地区相望。

州境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最大横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7.5公里。

境内多山,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其间山峦叠嶂,诸峰环拱,谷地错落,溪河纵横,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坝”之称。

乌蒙山虎踞东部,哀牢山盘亘西南,百草岭雄峙西北,构成三山鼎立之势;金沙江、元江两大水系以州境中部为分水岭各奔南北,形成二水分流之态。

州境最高点为大姚县白草岭主峰帽台山,海拔3657米;最低点在双柏县南端的三江口,海拔556米。

州府所在地鹿城海拔1773米,大致为全州坝区的一般海拔高度。

在群山环抱之间,有104个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坝子)星罗棋布,形成州内一个个规模不同、独具特色的经济、文化区域。

区位因子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区位论从空间或地域方面定量地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主要是其中的经济现象。

区位因子对在地理空间上以不同的结构影响或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六方面:(一)自然因子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对产业区位的影响具体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遍性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如大气、土地和在地表上各处都能找到的那部分原料,这类因子对产业区位的影响不大。

另一类是局地性自然条件和资源,这是由于地域差异而造成的。

如由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而形成的特定气候区、土壤区和生物区及相应的自然资源;同地球内外营力组合有关的矿产分布;受河流与地貌结合制约的水力资源等。

某些局地性资源,在分布范围和数量上还是相当有限的,如我国热带橡胶的生产环境,某些矿种的分布和储量等。

局地性自然因子对于产业区位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及工厂的增加,楚雄市的气候特征日益明显。

通过楚雄市气象站资料和南华气象站的对比分析可看出,楚雄市城市热岛效应的变化情况。

1986年以前楚雄城郊年平均温差在1一下,自1986年以后楚雄城郊年平均温差增加到1以上,从1992年开始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楚雄市城市进程加快。

城市规模的增长及环境的改变,使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从1996年之后年平均温差增加到两度以上。

到21世纪初期出现了波动起伏的变化趋势。

012319801982198519871990199219951997200020022005楚雄市1985-2005热岛强度年际变化年份热岛强度温差楚雄市属北亚热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区,地处高原,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具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

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冬春降水偏少;2002年度年平均气温16.7oC 。

土地以紫色土、水稻土、红壤和黄棕壤为主,紫色土主要分布于海拔1900~2300米的东部坝区,占土地面积的32.4%;水稻土占耕地面积的62%;红壤占26.1%;黄棕壤分布于海拔2300米以上的冷凉地带,土层较厚,占8%。

境内矿产资源储量较多的有煤、油页岩、金、铜、铅、锌、石灰石。

褐煤储量8870万吨,无烟煤储量1993万吨。

油页岩储量122.4万吨,铅锌矿石储量87万吨。

石灰石分布广,此外还有楚石(大理石)、石棉等。

楚雄境内常见木本植物有40多种,草本植物20多种,牛肝菌、松茸等食用菌30多种,野生中草药64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野生三七、天麻、茯苓、五味子、小棕包等56种。

已发现的野生动物有519种,其中两栖类29种,爬行类56种,鸟类329种,兽类105种,属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蜂猴、白鹇等64种。

位于市境西南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森林茂密,人迹罕至,有名贵植物1480多种,鸟兽460种,两栖爬行动物4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26种,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位观察站,是森林生态研究基地之一。

(二)运输因子区位论在分析区域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联系时,十分注重运输因子,因为居于不同位臵的自然和经济要素间的组合要通过运输来实现。

早期的农业区位论和工业区位论,主要考虑原料和运费的问题。

现代地理学区位研究中,依然注重交通因素的影响。

楚雄东连昆明,西临大理、丽江,南毗玉溪、普洱,北接攀枝花,是省会昆明通往滇西7个州市的必经要道和北上四川的重要通道。

不仅是滇中城市群与滇西城市群的连接点,也是中国通往缅甸和澜沧江流域和南下东南亚的门户。

但楚雄作为滇中整体实力较弱的州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三)集聚因子区位论中的集聚因子,包括产业在区域空间布臵中的集中和分散两个方面。

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具有降低运输成本,成组布局、便于协作,加强信息交流,利用已有市场区位扩大市场服务范围,利用原有城镇市政设施减少社会总费用等益处。

与此相反,分散则可以避开诸如地价上升、场地拥挤、劳力供应紧张、污染严重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集聚问题,是区域结构合理性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楚雄市在发展中立足于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天然药业、绿色食品业、特色旅游业等),与滇中城市群其他城市形成良好的产业互补,实现产业互动,加快产业聚集,增强辐射能力,努力打造云南省重要的特色产业城市。

(四)劳力因子劳力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保证,但也具有区域差异性,不同地区劳动力的素质和价格往往存在很大差别。

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的地理分布是确定产业区位的重要因子。

劳动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的人力资源是否充足会影响城市是否有足够的人口去发展。

2009年末,楚雄州常住人口270.1万人,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州总人口2619619人,比上年末增加15920人。

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221140人,非农业人口398479人。

人口数量的充足,促进了楚雄市的经济的大力发展。

(五)市场因子市场因子对区位的影响包括:①市场与产业的相对位臵与距离,②市场的规模,即其商品或服务的容量,③市场的结构,即其商品或服务的种类。

后二方面往往构成市场和城市的等级序列。

在滇中城市群建立以后根据每个城市的特点,将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哪个城市适合发展金融、工业、农业、旅游业、居住等都将进行合理的布局,各得其所,使得城市群形成一个体系。

”他认为,只有通过四城的整合,使滇中各城市形成一个整体,未来才具备与省外其他城市竞争的实力。

(六)其它因子其它因子包括行为、技术进步、文化、时间等因子。

其中技术进步因子对于区位的影响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显示出来的。

楚雄市2010年的各项数据综合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4273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780万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937198万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541759万元,增长13.6%(详见附表1)。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9年的10.1:56.6:33.3调整为2010年的10:57.1:32.9,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59.5%和34.2%。

非烟产业实现增加值1177057万元,增长17.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7%。

就业:就业人员不断增加。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8万人,比上年增加1.37万人,增长4%,其中:乡村从业人员22.6万人,增长0.9%;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5.46万人,增长3.4%;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3.89万人,增长18.2%;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85万人,增长14.9%。

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市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105人,比上年末增加1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农业: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6011万元(现价),增长4%(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其中:农业产值130021万元,下降 2%;林业产值32635万元,增长15.3%;畜牧业产值88059万元,增长10%;渔业产值5296万元,下降4.9%。

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34.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

据快报数,辖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747881万元,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52829万元,增长30.3%,其中:轻工业产值795223万元,增长17%,重工业产值657606万元,增长51%。

辖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90930万元,增长15.3%(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48.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9221万元,增长17.7%,其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465680万元,增长13.8%;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56261万元,增长 17.6%;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增加值60148万元,增长77%;医药制造业增加值11815万元,增长18.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15403万元,增长30.7%。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据快报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235万元,增长29.6%,拉动全市GDP增长3.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475601万元,增长24.1%;房地产投资260819万元,增长27.5%;农村非农户投资34922万元,增长3.2倍;农村私人投资30893万元,增长33.9%。

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交通运输、邮电、电力事业快速发展。

年末辖区公路通车里程达9244.3公里(包括村组公路),市乡公路油路里程254.56公里,弹石路99.34公里,市乡公路等级率92.45%,硬化率60.91%。

拥有营运车辆7013辆,增长13.4%。

邮电业务总收入38151万元,增长22.1%。

年末拥有固定电话11.26万部,下降1.5%,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0.18部/百人,比上年每百人减少2.26部;年末移动电话拥有47.79万部,增长41.3%,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4.96部/百人,比上年每百人提高18.57部;年末互联网注册用户达127018户,增长4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