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质量检测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0届九年级中考化学对点复习训练——物质的三态及变化 解析版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A. 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B. 水通电分解和水的蒸发都是化学变化C. 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D. 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2.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选项①②③④方案结论比较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说明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A. ①②④B. ①④C. ①②③④D. ②④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 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坏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B. 医疗方面可以用蒸馏水制取生理盐水C. 供暖系统使用水蒸气供暖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D. 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以考虑用过滤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4.中国古诗词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反映,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下列对划线部分的相关科学解释不合理的是()A.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B.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C.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秸秆的过程,是热能转化成了化学能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的B. 把金属制成合金,可以改善其金属特性C. 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都是中和反应D. 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可除去餐具上的油污6.下列物质的鉴别仅用加水的方法不能实现的是()A. 氯化钠和硝酸铵B.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C. 碳酸钙和硫酸钡D. 浓硫酸和稀硫酸7.厨房中存在许多物理和化学知识,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向切好的紫色卷心菜中倒入食醋,颜色发生变化−植物汁液与食醋发生了反应B. 打开香油瓶盖,香气扑鼻−分子在不断运动C. 菜刀钝了要磨一磨−为了减小压强D. 揭开正在烧水的锅盖,看到“白汽”−水蒸气液化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 课上是通过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C.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D. 活泼金属镁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9.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面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为物理变化B.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净化水为化学变化C. 用生石灰去除室内潮气为化学变化D. 水通直流电得到氧气、氢气为化学变化10.下列物质用途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 生石灰用于食品干燥剂B. 氦气用于充气球C. 铜用于制导线D. 浓硫酸用于干燥氧气11.经过近4个月的飞行,美国半人马座火箭、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于2009年10月9日相继撞击月球南极地区,最终发现月球存在水冰,此次发现,使人类移居月球成为可能.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气态形式存在B. 水对调节地球温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在生物体内起着运送营养物质的作用D. 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12.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答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答案)一、单选题1.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该物质的气体,这种变化属于()A.一定是化学变化B.一定是物理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3.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
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易挥发B.具有可燃性C.熔点−114℃、沸点78℃D.具有特殊香味4.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强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镁条减少D.有白色固体生成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降雨B.水分蒸发C.煤的分解D.药品研碎6.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
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制作石器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使用火药7.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还原性B.状态C.硬度D.导电性8.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容易分解而成为白色的硫酸铜,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制法D.用途9.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金刚石切玻璃B.氢气冶炼金属C.天然气作燃料D.稀硫酸除铁锈10.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金属铜能导电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11.太和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著名的汉族小吃,也是面食代表之一。
初中-化学-人教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测试卷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测试卷1基础过关一、选择题“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
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玻璃破裂B. 轮胎变瘪C. 燃油燃烧D. 座椅摇晃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水的沸腾B.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的异味C. 食物腐烂变质D.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A. 物理变化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 化学变化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B. 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C.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D. 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 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 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C.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铜丝做导线B. 干冰用作制冷剂C. 焦炭用于炼铁D. 石墨制铅笔芯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 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C. 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D. 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二、填空题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伴随______、发热、颜色变化、______、生成沉淀等现象。
通过化学变化,人们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______的相互转化。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______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下列各项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A、冰融化成水,B、石蜡受热会熔化,C、木材燃烧,D、硫磺可以燃烧请用“一定”“不一定”“一定不”填空。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新人教版
1.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冶炼金属
B.海水晒盐
C.葡萄酿酒
D.节日焰火
2.下列现象和应用中,所包含的主要变化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该项是()
A.苹果腐烂
B.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
C.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 .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 B.净化水 C.蒸发食盐水 D.蜡烛燃烧
4.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 B.大米霉变 C.灯泡发光 D.铁钉生锈
5.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6在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答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0分)1.下列传到国外的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黑火药爆炸B湿法炼铜 C. 高粱酿酒 D. 指南针指引航海2.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 液体喷出B. 污染试剂C. 酒精洒出D. 读数偏大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 酒精作燃料B. 铁锅作炊具C. 二氧化碳灭火D. 甲烷作燃料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葡萄风干成葡萄干B. 葡萄榨成葡萄汁C. 葡萄酿成葡萄酒D. 葡萄脱皮5.酒精是常用消毒剂,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酒精挥发B. 稀释酒精C. 碘溶于酒精D. 酒精消毒6.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白菜腐烂B. 煤气燃烧C. 轮胎爆炸D. 牛奶变酸7.如下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滴加液体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C. 取用药品D. 点燃酒精灯8.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皿 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⑧坩埚钳A. ① ③ ④B. ② ④ ⑦C. ② ④ ⑥ ⑦D. ④ ⑤ ⑧9.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 物理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B. 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 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0.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⑤加热时没3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A. ①③⑤⑥B. ②④C. ②③⑥D. ③④⑤11.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12.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
九年级化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测试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玉石“变"手镯B。
高粱“变"美酒 C. 树根“变”根雕 D. 玩具机器人“变”形2。
(2017•昆明)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密度B 。
可燃性C . 熔点D . 状态3。
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石油分馏 B. 火药爆炸C。
粮食酿酒D。
百炼成钢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钨丝做灯丝B。
氮气保护食品C。
金刚石裁玻璃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5。
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湿衣服晾干B. 海水晒盐C. 矿石粉碎 D. 食物腐烂6。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乙醇可作燃料B。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C。
氢气填充气球 D. 氮气做保护气7.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 电灯通电发出的光B. 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C。
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D. 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8。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干冰升化 B. 酒精挥发 C. 食物变质D。
石蜡熔化9。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石蜡熔化B。
纸张燃烧 C. 瓷碗破碎 D. 湿衣晒干10。
人教版新标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专题训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后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新标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专题训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下作业1.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A.铁器B.青铜器C.塑料器具D.石器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A.一定是物理变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3.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 CuSO4·5H2O,胆矾受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没有涉及到的是()A.制法B.物理性质C.化学性质D.用途4.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⑥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⑦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填代号),化学性质有_____(填代号)。
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填文字),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填文字)。
5.(2007·重庆)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6.(2007·南京市)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课下作业答案:1. D 解析:石器是磨制的,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而铁器和青铜器需要矿石进行冶炼制锝。
而塑料制品也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制取。
2. A 解析: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如果变为该物质的气态就是物理变化。
但是如果变为别的物质的气体则为化学变化。
如果只说变为气态,则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此题要抓住关键性词语。
3..A 解析:蓝色晶体是物理性质;受热容易失去结晶水是化学性质;用来炼铜和镀铜是用途4.①②③④⑤⑦酒精气化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5.B 解析:根据是否产生其它物质来判断6.B解析:根据是否产生其它物质来判断。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卷(附答案详解)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1年同步练习卷(5)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A. 葡萄酿酒B. 氢气爆炸C. 浓盐酸挥发D. 白磷自燃2.下列性质描述的是物理性质的是()A. 干冰易升华B.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C. 水是常见的溶剂D. 蛋白质受热会变性3.下列物质在实际应用中,只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二氧化碳做温室肥料B. 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C. 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D. 金刚石常用来切割玻璃4.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经久不衰的瑰宝,以下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铁杵成针B. 破釜沉舟C. 火上浇油D. 刻舟求剑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 酒精用于杀菌B. 汽油用于汽车燃料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 氮气用于填充电灯泡6.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7.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锅生锈B. 燃气燃烧C. 开水沸腾D. 生米做成熟饭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 液氮用于医疗手术C. 活性炭吸附色素D. 铝制成铝箔用于包装9.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出土的半张“黄金面具”被刷屏,同时出土的文物还有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
古人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捶打黄金B. 打磨象牙C. 雕刻玉石D. 湿法炼铜10.2021年5月29日,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成功发A. 火箭转运B. 总装调试C. 燃料注入D. 点火发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0分)11.下列物质用途只利用物理性质的是______ 。
a.将氮气充入灯泡保护灯丝b.镁粉用于制作烟花c.用干冰营造仙境般的舞台效果d.氦气填充探空气球e.氮气制化肥f.氢气作高能燃料g.金属铁作炊具12.下列对氯气性质的描述:①黄绿色;②有刺激性气味;③能与水发生反应;④常温下是一种气体;⑤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⑥能与金属发生反应.用序号回答: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13.木炭是一种常见物质,根据下面的描述填空。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同步 练习及解析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燃料燃烧C.橙汁榨汁D.品红扩散2.常温下,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别的一组物质是()A.酒精和白醋B.铁粉和木炭粉C.食盐和蔗糖D.氧化铜粉末和二氧化锰粉末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5.生活中许多变化都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A.木炭燃烧放热B.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C.白炽灯泡通电发热D.苹果腐烂发热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 B.水的电解 C.瓷碗破碎 D.干冰升华7.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8.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石蜡受热熔化属于化学变化B.木炭燃烧属于物理变化C.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D.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化学性质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 B.粉碎废纸 C.切割玻璃 D.燃放烟花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气燃烧 B.菜刀生锈 C.牛奶变质 D.瓷碗破碎11.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这些自然灾害中常常伴随如下现象,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房屋倒塌B.山体滑坡C.森林失火D.树枝折断12.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实验室里发作的以下变化,与其它变化有实质区别的是〔〕A. 盐酸挥发B. 试管破碎C. 石蜡熄灭D. 胆矾研碎2.以下变化进程中,一定发作了化学变化的是〔〕A. 熔化B. 升华C. 爆炸D. 熄灭3.物质的性质决议物质的用途,你以为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 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 氧气用于炼钢C.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D. 小苏打用于做馒头4.以下物质的用途中,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 CO作燃料B. CO2作灭火剂C. CaCO3细粉作白色涂料D. 酒精作燃料5.以下我省的一些景点和特征中,其中发作变化的是〔〕A. 黄山云海B. 徽州石雕C. 广德太极洞溶洞D. 阜阳剪纸6.世界是不时变化运动的,以下变化进程中发作化学变化的是〔〕A. 海水晒盐B. 灯泡发光C. 雕琢玉石D. 葡萄酿酒7.以下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一氧化碳——作燃料B. 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C. 稀有气体——做电光源D. 干冰——用作人工降雨8.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时发作着变化.以下生活中的罕见变化中,只要物理变化的是〔〕A. 煤气熄灭B. 冰雪消融C. 西瓜腐朽D. 铁管生锈9.以下自然灾祸触及化学变化的是A. 火山迸发B. 房屋倒塌C. 山体雪崩D. 融雪洪水10.以下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氧气不易溶于水B. 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息的气体C. 镁带能在空气中熄灭D. 汽油易挥发11.以下的电能是经过化学变化而获取的是〔〕A. 风力发电B. 沼气发电C. 水力发电D. 太阳能发电12.以下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导电性B. 可燃性C. 氧气不易溶于水D. 挥发性13.以下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实质区别的是〔〕A. 活性炭吸附水中异味B. 用氢氧化钠除油污C. 海水晒盐D. 浓盐酸敞口放置发生白雾14.以下实验现象描画正确的选项是〔〕A. 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外表湿润并逐渐溶解B. 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构成紫色溶液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D. 涤纶和羊毛熄灭:都可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15.以下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火药爆炸B. 木头熄灭C. 面包发霉D. 湿衣服晾干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6.依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可以停止物质鉴别.将以下有关性质前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括号中,从而区分各组物质.A.气息B.滋味C.颜色D.形状〔1〕冰和水________ ;〔2〕铁和铜________ ;〔3〕食盐和蔗糖________ ;〔4〕酒精和汽油________ .17.以下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A.冰雪消融B.钢铁锈蚀C.玻璃破碎D.________18.鸡蛋腐朽时会发生很臭的硫化氢〔H2S〕气体,硫化氢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能熄灭,熄灭时会放出有抚慰气息的气体〔SO2〕和一种常温下的无色液体,假定空气中含有0.1%硫化氢,就能使人中毒苏醒,甚至死亡.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效果:〔1〕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 ;〔2〕写出硫化氢熄灭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3〕硫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响前的________ 价变为反响后的________ 价.19.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 ,在这个进程中经常发生________ 等现象.20.现有六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A.食盐 B.硬铝 C.甲烷 D.石油E.石灰石F.酒精(1)________可用作厨房调味品(2)________可用作制造飞机(3)________被誉为〝工业的血液〞(4)________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5)________是自然气的主要成分21.现有四种物质①二氧化碳②生石灰③酒精④稀盐酸.请依照以下要求选用物质的序号填空:〔1〕可用于灭火的是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是________ ;〔3〕可作为食品枯燥剂的是________ ;〔4〕用于除去钢筋外表上铁锈的是________ .22.玉米、高粱等经过发酵、蒸馏可制得酒精,其中发酵进程属于________ 变化.23.化学世界绚丽多彩,请选择适当的序号填空.A.绿色B.黑色C.紫黑色D.白色24.〔1〕________ 叫做物理变化,________ 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 ,〔2〕________ 叫做化学性质,________ 叫做物理性质〔3〕以下表达中,________ 是物理变化,________ 是化学变化;________ 是物理性质,________ 是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能使廓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钢铁生锈 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消融⑤煤气熄灭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熄灭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25.下述描画生活中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A、瓷碗易碎B、轮胎能炸C、饭菜会馊D、________三、解答题〔共2题;共10分〕26.美国迷信家卡尔•克里斯特成功地制d得盐粒大小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作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局部设备,因此,迷信家们以为,假设能让这种物质坚持动摇;它能够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氮5是由陈列成V形的5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性质极不动摇,需保管在﹣80℃的干冰中.依据以上表达,你以为N5在运用范围有哪些用途?〔写两条〕27.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因能添加食品的鲜味、促进食欲而成为家庭常用的调味品,请写出味精的三条性质.。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知识归纳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90322422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知识归纳练习题一、选择题1.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临界点(t=374.3℃,p=22.05MPa)以上时,水就处于超临界状态,该状态的水即称之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具有通常状态下水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它可以和空气、氧气及一些有机物质均匀混合.如果超临界水中同时溶有氧气和有机物,则有机物可迅速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氮气、水等.有关超临界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 超临界水可处理有机废物 B. 超临界水是一种新物质C. 超临界水是水的一种状态 D.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不形成二次污染2.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B. “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C. 水结成“热冰”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 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3.关于水的天然循环,根据分子的观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②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③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④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A. ①③B. 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④4.如图中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箭头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向箭头方向一步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若X是SO2,则Z可能是O2 B. 若X是H2O,则Z可能是O2C. 若X是O2,则Z可能是CO2 D. 若X是CO2,则Z可能是H2CO35.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 水的化学性质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 水的物理性质 D.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6.很多物质的名称中含有水,“水”通常有三种含义: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水溶液;③表示物质处于液态.下列物质的名称中“水”不属于以上三种含义的是()A. 蒸馏水B. 糖水 C. 铁水 D. 水晶7.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 也熔化一部分B. 全部熔化C. 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D. 一点儿都没熔化8.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状态有()A. 1种B. 2种 C. 3种 D. 4种9.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③它们由不同微粒构成④它们为相同的物质.()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0.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城乡家庭,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在常温下使用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的主要物质是()A. 乙烷、丙烷和丁烷B. 乙烷和丙烷 C. 只有己烷 D. 戊烷和己烷1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冰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B.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固而成C. 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铜罐内D. 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CO2气体12.甲、乙、丙三种物质能够实现如下图所示转化的是()A. AB. BC. CD. D13.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A. 气态B. 液态 C. 固态 D. 三态均有14.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B. 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C. 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D. 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15.每年的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常出现墙壁“出汗”,地面湿漉漉的现象,这是因为水蒸气发生了()A. 凝固B. 熔化 C. 液化 D. 汽化16.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A. 地球B. 太阳C. 雨D. 海洋二、填空题17.水的三态变化是由温度引起的.通过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________,又完成了________,为自然界中的生物提供了淡水资源.。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变化常陪伴放热、发光等现象B.化学变化必定有其余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必定比物理变化强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以下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的种类不一样,这类变化是()A、汽油挥发B、粉碎矿石C、水变为冰D、木材焚烧3、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品腐败B、钢铁生锈C、瓦斯爆炸D、锅炉爆炸4、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发光B、空气液化C、光合作用D、海水晒盐5、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焚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照是()A、产生红光B、放出大批的热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D、木炭消逝8、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以下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D.液化石油气焚烧放出的能量9、以下相关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①酒精挥发②白糖溶于水③食品腐化④铁矿石炼铁⑤汽车胎爆炸⑥电灯发光(A)①③(B)③④(C)③⑥(D)④⑤10、以下方法能够用来鉴识 O2和 CO2的是()A.闻气味B.看颜色C.澄清石灰水D.燃着的木条12、(梅州)平时生产生活中接触到的以下变化,此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B、用活性炭净化水C、灯泡通电发光D、牛奶变酸13、(达州)生活中发生的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锅生锈B、冰雪消融C、粮食酿酒D、蜡烛焚烧14、古诗词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可贵精神财产。
以下诗句中只波及物理变化的是()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只需功夫深,铁杆磨成针D.鞭炮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16、以下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活性炭除掉冰箱中的异味B、酒精能够用作燃料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D、盐酸能够除铁锈17、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11、以下描绘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带在空气中焚烧后变为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E、木棒受力折断。
梁子湖区七中九年级化学“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质量检测练习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质量检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B.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C.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 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异味物质2.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 水的物理性质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 水的化学性质 D.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5.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A. 气态B. 液态 C. 固态 D. 三态均有6.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B.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C.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D.它们含有不同的分子数目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8.工业上利用液态空气中氧气、氮气和氩气的沸点不同,使其在不同的温度下气化,从而将各种气体分离出来(如图所示)。
在蒸发液态空气时,首先被气化的是()A. 氧气B. 氩气 C. 氮气 D. 无法确定9.物质的三态从分子角度看实质就是()A. 分子运动速度的改变B. 分子间的间隔变化C. 分子的大小改变D. 分子的种类改变10.下列对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的三态变化,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B. 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的体积改变C. 过滤和吸附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D.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11.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B.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C.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 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12.“纳米管水”是水的一种新状态,即使在零下273.15℃也不会结冰.下面有关“纳米管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B. 它是混合物C. 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D. 它的分子不再运动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1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B.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C. 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健康 D. 河水经过吸附、沉淀和过滤处理后的水是混合物二、填空题16.深冷分离法又称低温蒸馏法.该法能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出来,深冷分离法原理:以空气为原料,经压缩等处理使空气成为液态空气(液空).再进入干燥净化器,除去其他成分,最后分离出氮气和氧气.(1)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深冷分离法属于________变化.(2)空气经压缩等处理成液空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17.雨后路边的水渍一会就消失了,是由于________获得________,运动________,挣脱________离开________,变成________逃逸到空气中.这叫水的________.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________在锅盖上________的结果.18.水的三态变化是由温度引起的.通过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________,又完成了________,为自然界中的生物提供了淡水资源.19.深冷分离法又称低温蒸馏法.该法能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出来,深冷分离法原理:以空气为原料,经压缩等处理使空气成为液态空气(液空).再进入干燥净化器,除去其他成分,最后分离出氮气和氧气.(1)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深冷分离法属于________ 变化.(2)空气经压缩等处理成液空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三、综合题20.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填标号即可):①分解;②溶解;③蒸发;④结晶;⑤化合;⑥挥发.(1)蔗糖放入水中逐渐消失________;(2)铜绿受热后质量减轻________;(3)敞口放置的酒精逐渐减少________;(4)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________;(5)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________;(6)加热食盐水有食盐析出________.2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图示及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2)图乙是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操作示意图.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填化学式),检验b 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 .使用该方法进行检验,依据是:________ .22.“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构成的.(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组成的.(3)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________,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就是指________.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取学号班级姓名1. 如图所示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1)自然界中CO2的来源途径有__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__(任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质量检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C.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异味物质
2.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水的物理性质
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 水的化学性质
D.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5.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
A. 气态
B. 液
态 C. 固
态 D. 三态均有
6.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的物理性质相
同
B.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
成
D. 它们含有不同的分子数目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8.工业上利用液态空气中氧气、氮气和氩气的沸点不同,使其在不同的温度下气化,从而将各种气体分离出来(如图所示)。
在蒸发液态空气时,首先被气化的是()
A. 氧气
B. 氩
气 C. 氮
气 D. 无法确定
9.物质的三态从分子角度看实质就是()
A. 分子运动速度的改变
B. 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C. 分子的大小改变
D. 分子的种类改变
10.下列对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的三态变化,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B. 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的体积改变
C. 过滤和吸附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11.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 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12.“纳米管水”是水的一种新状态,即使在零下273.15℃也不会结冰.下面有关“纳米管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B. 它是混合物
C. 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1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B.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C. 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健
康 D. 河水经过吸附、沉淀和过滤处理后的水是混合物
二、填空题
16.深冷分离法又称低温蒸馏法.该法能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出来,深冷分离法原理:以空气为原料,经压缩等处理使空气成为液态空气(液空).再进入干燥净化器,除去其他成分,最后分离出氮气和氧气.
(1)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深冷分离法属于________变化.
(2)空气经压缩等处理成液空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17.雨后路边的水渍一会就消失了,是由于________获得________,运动________,挣脱________离开
________,变成________逃逸到空气中.这叫水的________.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________在锅盖上________的结果.
18.水的三态变化是由温度引起的.通过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________,又完成了________,为自然界中的生物提供了淡水资源.
19.深冷分离法又称低温蒸馏法.该法能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出来,深冷分离法原理:以空气为原料,经压缩等处理使空气成为液态空气(液空).再进入干燥净化器,除去其他成分,最后分离出氮气和氧气.
(1)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深冷分离法属于________ 变化.
(2)空气经压缩等处理成液空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
三、综合题
20.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填标号即可):①分解;②溶解;③蒸发;④结晶;⑤化合;⑥挥发.
(1)蔗糖放入水中逐渐消失________;
(2)铜绿受热后质量减轻________;
(3)敞口放置的酒精逐渐减少________;
(4)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________;
(5)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________;
(6)加热食盐水有食盐析出________.
2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图示及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
(2)图乙是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操作示意图.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填化学式),检验b
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 .使用该方法进行检验,依据是:________ .
22.“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组成的.
(3)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________,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就是指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