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需求预测相关方法

耕地需求预测相关方法
耕地需求预测相关方法

浅析耕地需求预测的相关方法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耕地需求预测为耕地保护提供了科学、合理、实用的预测数据。本文对趋势分析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马尔柯夫链预测法、灰色模型五种预测模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耕地需求预测模型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了土地用途,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别保护。对耕地进行保护,多大面积的耕地保有量是合理的,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针对我国人口、地形、社会发展等现实情况,我们将耕地控制在怎样一个范围内,既不阻碍经济发展又能保障粮食安全,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耕地数量的预测是建立在科学、合理、实用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引入了耕地需求预测模型。经济预测的方法多种多样,耕地需求量预测模型的选择,要根据耕地的特殊性,及相关数据的采集情况来选择适用的模型。

现在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模型:趋势分析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马尔柯夫链预测法、灰色模型法。

趋势分析法又称时间序列预测法,是将历史资料和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成一系列,根据时间时间顺序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的发展过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11等地、10等地 hm2、9等地;8等地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 B=B1+B2 C=C1+C2 Y= (A+B+C)/3 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 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 整治土地平整工程 (△X) 灌溉与排水工程(△X) 田间道路工程 (△X) 整治 后耕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 (一)背景分析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以汹涌之势席卷全球,对人类的未来产生着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在全世界的迅速推广和使用使人们在管理、获取、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化发展也为教育行业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有待组建一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信息平台。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校园网络的用户数量联网的计算机或服务器的数量是逐步增加的,网络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校园网建立在资金相对紧张的前提下,校园网的建设方面希望成本较底,因此尽量采用当前最新的网络技术,并且要分步实施,校园网络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选择具有良好可扩充性能的网络互联设备,这样才能充分保护现在的投资。 在校园网络中,视频、音频、数据集于一身,如果保证不了高带宽、又多种视频、音频、数据流混杂在一起进行传输,就没法对流做出最高优先级和次高优先级及底优先级的分类,这样就不能保证重要业务的畅通,造成网络延迟、服务不可用。所以要想真正改变网络的效率,更有效的保证应用服务的运营,需要通过端到端的QOS,智能到边缘的方式来保证。通过智能到边缘,端到端的应用方式,可以减少对网络核心设备的消耗,这样保证了网络的有效畅通。可以对园区网应用中的,多媒体视频点播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文献传递服务、E-mail服务、数据库服务器等服务。对不同服务流进行详细的分类,划分优先级,以及尽可能地避免发生拥塞。同时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充分利用现有的带宽。 (二)网络需求分析 在园区网络中,存在多样的网络设备及系统应用环境,并且要考虑在用户迅速增长的今天,考虑到网络设备的可扩展性。保证在多样网络设备,用户不断增加的环境中,仍能保证网络畅通。所以万兆骨干网络平台就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能与当前校园网络无缝衔接,同时预留空间符合当前和以后的信息建设需要和足够的升级空间。 在校园网络建设中存在多用户,多服务的现状。带来了对网络系统要求具有高效率等,以保证大数据量访问下有效的处理能力。针对需求设备要能对数据做到分布式处理,这样的分布式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应用 1 相关概念 1.1土壤质量(健康) 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具有不同等级的质量,这是与土壤的各种形成因素以及土壤耕作引起的动态变化有关的一种固有的土壤属性。它是土壤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简言之,即“土壤运行能力”。单一的土壤性质无法定量表达土壤质量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工作是根据已知的土壤外部性质对土壤的内在属性进行量化表达。常用评价方法是指数和评分法,简称指数法。 1.2 耕地地力 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2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2.1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用于一定生产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气

候要素相对一致,耕地地力评价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揭示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的高低。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一:指数法 IFI= b1X1+b2X2+……+bnXn 式中: IFI=耕地地力指数;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层次分析方法或专家直接评估求得)。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二:回归模型法 Y=b0+b1X1+b2X2+……+bnXn 式中:Y=单位面积产量;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解多元回归方程求得)。 2.2 评价内容 耕地地力评价实质是评价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障碍因素等要素对作物生长限制的强弱。由于影响耕地地力的因子间普遍存在着相关性,甚至信息彼此重叠,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时没有必要将所有因子都考虑进去。筛选能全面反映当地耕地地力的主导评价因子并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是着手耕地地力评价的关键环节。 2.3 评价因子确定原则

供应链需求分析文档

1 系统需求分析 1.1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被看做企业应对全球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从而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领域持续升温。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终端客户的满意度,塑造客户忠诚;同时,有效降低供应链层次的总交易成本,并在两者间寻求平衡。 如今,每一个管理者都清楚,没有哪个企业能够在所有业务领域中做到最优秀;企业管理者必须摒弃那种从设计、制造到销售全部由自己完成的经营模式,转而在区域乃至全球围寻求最佳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和销售商),并与其形成战略联盟。 1.2 编写目的 能够为系统分析师设计完成概要设计提供资料。 通过详细说明系统结构等描述让系统分析人员了解本项目的需求规格,以方便其完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通过详细说明各个功能模块的组成部分以及它的实现方式,以方便编码人员对各个部分有一个熟悉和了解。 通过详细说明项目的各个功能需求,让测试人员了解本项目测试需要完成和实现的各个功能。 1.3 可行性分析 1.3.1 技术可行性 在现在所学的java基础环境下完全可以做出该系统的操作页面并实现相关功能,数据库也能支持该系统的实际运行,所以现有技术可完全承担开发任务。 1.3.2 操作可行性 操作界面简单明了,方便操作,能被原有工作人员快速接受。 1.3.3 经济可行性 该软件的开发不需要金钱的投入,只需投入人力和时间,成本投入小,效益回报大。 1.4 系统描述分析 1.4.1 组织结构描述 为了对系统有一个全貌性的了解,首先要对系统部人员结构、组织及用户情况有所了解。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如图1-1所示。

农业部令 2016年第2号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 2016年第2号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6年6月21日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

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农业部负责发布全国耕地质量信息,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信息。 第二章调查 第八条耕地质量调查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和应急调查。 第九条耕地质量普查是以摸清耕地质量状况为目的,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对全国耕地自下而上逐级实施现状调查、采样测试、数据统计、资料汇总、图件编制和成果验收的全面调查。 第十条耕地质量普查由农业部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耕地质量专项调查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特定区域耕

四川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调查内容、区域划分、检测项目及方法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 图A.1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流程图。 图A.1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内容 表B.1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时需填写内容。 表A.1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内容 填表说明: 1.带*号数据项为区域补充性指标仅青藏区各县填报。 2.经纬度:根据GPS定位填写,以度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五位。 3.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土壤分类命名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修正稿(GB17296)进行填写,表格上记载的土壤名称应与土壤图一致。 4.地貌类型:填写大地貌类型,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 5.地形部位:指中小地貌单元,填写山间盆地、宽谷盆地、平原低阶、平原中阶、平原高阶、丘陵上部、丘陵中部、丘陵下部、山地坡上、山地坡中、山地坡下。 6.海拔高度:采用GPS定位仪现场测定填写,单位为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7.田面坡度:实际测定田块内田面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度数。 8.耕层质地:填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黏土。 9.质地构型:按1m土体内不同质地土层排列组合形式填写,分为薄层型、松散型、紧实型、夹层型、上紧下松型、上松下紧型、海绵型。 10.生物多样性:通过现场调查土壤动物或检测土壤微生物状况综合判断,分为丰富、一般、不丰富。 11.农田林网化程度:农田四周的林带保护面积与农田总面积之比,填高、中、低。 12.盐渍化程度:根据耕层含盐量与盐化类型统一测算,填轻度、中度、重度、无。 13.盐化类型:填氯化物盐、硫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盐、氯化物盐硫酸盐、氯化物盐碳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盐。 14.障碍因素:填盐碱、瘠薄、酸化、渍潜、障碍层次、无等。

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9-04-29T09:01:27.6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李新纪[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管理现状进行相关论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自然资源局黄堽镇自然资源所 274000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管理现状进行相关论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对策 土地资源是城市建设的主要载体,能够为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提供场所和空间,因此,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城市在突飞猛进建设的同时,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是政府部门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曾经分析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超过30%后,那么这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早在2000年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就已经超过30%,在这十几年期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始终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寻求发展,城市土地资源不断的在向周边地区扩展。从这些进程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尚不完善,各地政府在管理土地资源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性,缺乏从长远的眼光来规划和使用城市土地现有资源,从而导致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出土地资源的作用,造成土地资源严重的浪费,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城市经济水平的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定位不准确,缺乏合理的科学规划如今我国城市正处于飞速建设发展阶段,由于经济体制问题,土地资源在短期内还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原有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又根据城市发展制定出了一套适应经济体制的城市规划内容,与市场经济体制自身内在要求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由于城市实际发展的速度与城市规划内容严重不符,造成了城市定位不准确,并出现了城市重复建设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土地资源浪费。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部门没有充分交流,因此在建设管理上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城市规划缺乏科学合理性,再加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无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作用。 (2)城市用地紧张与土地浪费并存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城市政府加大了对土地利用开发的力度,导致城市土地资源被过度利用,从而破坏了土地资源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如今,尽管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长速度较快,经济发展也位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城市人均地面积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种加速发展的情况使人地矛盾十分严重,大部分城市都具有地皮紧缺、住宅拥挤、道路堵塞、公共设施不齐全的情况。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居然还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由于经济体制的关系和影响,长期以来土地资源无偿使用的现象极为严重,导致很多城市出现了多征少用、早征迟用、甚至征而不用的情况,这与城市土地日益紧缺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地方政府的目标和城市长期发展的目标不一致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权利就相当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保障。但也有一些城市出现了政府将地方经济发展当做自己的成绩,一味的追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迅速达到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过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有的城市甚至在短期内迅速的建立开发区、高新产业区,甚至度假区,虽然提升城市建设速度在短期内能够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这种损失是无法统计的。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使开发商将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张,一些城市已明显出现了地皮紧张的现象。而土地资源使用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7月,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1.29亿平方米,由此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浪费的严重情况。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过度开发土地资源,没有考虑整个城市的合理发展和综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4)城市土地市场不健全,欠缺规范管理的依据目前,我国土地市场主要分为三级市场结构模式,其中,一级市场是由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通过批租将土地的使用权投放到市场中运行。国家可以通过协议、招标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按一定年限让予土地使用者。土地二级市场指的是由获取土地使用权的经营者,直接通过建商品房等方式间接的将土地出售,具有经营性质。土地三级市场指的是由土地使用者通过房产交易而将土地投入市场流通,具有消费性质。在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市场模式下,始终出现不稳定的情况,首先,我国的一、二级市场结构并不协调,其中含有很多隐形交易,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土地市场结构还并不成熟,通过国家拍卖的土地资源相对数量很少。而二级土地市场结构相对来说比较活跃,购买者很多,交易率极高,竞争激烈。在这种市场之间不协调的关系和隐形交易的影响下,导致我国土地资源大量的浪费。 2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城市建设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土地供应状况将影响到每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因此,要想将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必须完善土地资源管理,用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2.1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确立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必须运用科学的发展观,首先指导城市开发管理土地的作用,使土地使用者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起到城市土地的规范化作用,保证开发管理土地在城市规划的约束下进行。对于一些地区政府利用自己的权利肆意扩建城市的行为一定要彻底改变,增强城市管理规划的严肃性才能将城市规划贯彻实施。而政府方面也应该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并依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内容对城市进行合理建设,同时,城市土地规划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 2.2充分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首先,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将城区内闲置土地数量调查清楚后,筹集资金开发利用存量土地。其次,通过科学合理化的方式来进行城市布局,做到优地优用,将土地使用率发挥到最大化。最后,综合开发城市土地,提高土地容积率。例如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来分析土地潜力,以便更好地规划城市。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利用度,并确保城市土地资源不会遭受到新的破坏。 2.3转变地区政府观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GIS支持下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研究

文章编号:1000-1573(2004)03-0084-05 GIS 支持下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研究 牛彦斌1 , 许 1 , 秦双月2 , 周亚鹏 1 (1.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保定071001;2.河北省土壤肥料总站,河北石家庄050021) 摘要:如何利用GIS 技术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在GIS 技术系统的支持下,以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本设施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AHP )和模糊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河北曲周县耕地进行了快速准确定量化评价,评价中充分利用GIS 强大功能,在GIS 环境下建立图形库、划分评价单元、建立数学模型和输出成果图,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关 键 词:GIS;耕地评价;层次分析;模糊评价中图分类号:S 158 文献标识码:A R 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farmland supported by GIS NI U Y an 2bin 1 ,XU Hao 1 ,QI N Shuang 2yue 2 ,ZHOU Y a 2peng 1 (1.C 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 ources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1,China ; 2.G eneral S tation of S oil and Fertilizer of Hebei ,Shijiazhuang 050021,China ) Abstract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study how to use the technology of GIS to develop farmland evaluation.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of farmland evaluation in Quzhou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GIS was made ,Mathematical m odels ,such as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fuzzy evaluation ,were applied in this study.The productivity of farmland is evaluated rapidly and exactly ,with the powerful functions of GIS s oftware.The results of evaluation are in accorded with the real circumstances.K ey w ord :GIS ;farmland evaluatio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fuzzy evaluation 我国人口众多,但人均土地少,特别是耕地更少,而且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这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近几十年来我国虽然做过几次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壤普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农 业用地(特别是耕地)的质量、数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资料已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利用GIS 技术开展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一方面为我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和精准农业体系的建立提供信息储备,实现全球土壤信息交流与共享;另一方面对于摸清我国的土壤资源的家底,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资源,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 1 研究区域概况 曲周县位干河北省南端,邯郸地区的东北部,全县总面积6766915hm 2 ,占河北省总土地面积的0136%。曲周县属干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程4514~3217m 。曲周县2000年耕地面积51091171hm 2 ,其中水浇地39769hm 2 ,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面积为27204hm 2 ,水浇地和高产 收稿日期:2004-01-14 作者简介:牛彦斌(1977-),男,河北怀安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土地资源评价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第27卷第3期2004年5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 L OF AG RICU LT URA L UNIVERSITY OF HE BEI V ol.27N o.3May .2004

我国水利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水利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治水史,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必将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下面,我从我国的基本水情及水利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等方面,作一简要汇报。 一、我国的基本水情及水利建设现状 (一)我国的基本水情 我国南北跨度大、地势西高东低,大多地处季风气候区,加之人口众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水情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根据最新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我国水资源总量2.84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14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从水资源时间分布来看,降水年内和年际变化大,60%~80%主要集中在汛期,地表径流年际间丰枯变化一般相差2~6倍,最大达10倍以上;而欧洲的一些国家降水年内分布比较均匀,比如英国秋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30%,春季降水最少,也占全年的20%,丰枯变化不大。从水资源空间分布来看,北方地区国土面积、耕地、人口分别占全国的64%、60%和46%,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其中黄河、淮河、海河流域GDP约占全国的1/3,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资源情势发生明显变化,北方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13%,其中海河流域减少25%。从总体看,我国水资源禀赋条件并不优越,尤其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任务重。 二是河流水系复杂,南北差异大。我国地势从西到东呈三级阶梯分布,山丘高原占国土面积的69%,地形复杂。我国江河众多、水系复杂,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按照河流水系划分,分为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珠江等七大江河干流及其支流,以及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内陆河流、东南沿海地区的独流入海河流和分布在边境地区的跨国界河流,构成了我国河流水系的基本框架。河流水系南北方差异大,南方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水量相对丰沛,一般常年有水;北方地区河流水量较少,许多为季节性河流,含沙量高。河流上游地区河道较窄、比降大,冲刷严重;中下游地区河道较为平缓,一些河段淤积严重,有的甚至成为地上河,比如黄河中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最高达13米。这些特点,加之人口众多、人水关系复杂,决定了我国江河治理难度大。 三是地处季风气候区,暴雨洪水频发。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湿热多雨、雨热同期,不仅短历时、高强度的局地暴雨频繁发生,而且长历时、大范围的全流域降雨也时有发生,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比如,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梅雨期内连续出现9次和11次大面积暴雨,形成全流域大洪水;1975年8月,受台风影响,河南驻马店林庄6小时降雨量高达830毫米,超过当时的世界纪录,造成特大洪水,导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我国的重要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江河沿岸,仅七大江河防洪保护区内就居住着全国1/3的人口,拥有22%的耕地,约一半的经济总量。随着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技术手册新版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 技术手册 (2015年11月版)

目录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 为确保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一、工作背景 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历时十年,形成了基于一次详查及其变更调查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2011年底,以该成果为基础,又部署开展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历时两年,形成了基于二次调查及其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由于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土地整治等活动,耕地的数量、质量、权属状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通过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只能掌握耕地数量、权属的变化状况。为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规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部署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服务于土地管理的日常工作,并为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三、工作任务 在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规定的技术方法,依据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整治项目评价,对年度内耕地增减变化(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及耕地质量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包,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依据下列标准和文件开展: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以下简称“数据库标准”)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

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土地是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总体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日益显著,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全国耕地总面积仅剩18.27亿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1.39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每年还有1亿亩左右的耕地不能得到灌溉,有近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害。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是一条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加强耕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国耕地的现状 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1996年底我国耕地统计数为14.32亿亩,人均耕地为117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3 75亩的1/3,而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低。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2.耕地退化严重。我国许多耕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耕地资源贫乏。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开展耕地保护 1.我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农业仍然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人口与耕地、

耕地质量评价制度

规范权力运行相关制度—— 耕地质量评定制度 一、责任单位 宁乡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宁乡县耕地质量评价验收监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责任人 土壤肥料工作站实行站长负责下的岗位分工责任制,站长主持站内全面工作,并对站内工作负全面责任,站内其他同志按照岗位分工,分别承担各自的工作任务。耕地质量评定组织者为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兼宁乡县耕地质量评价验收监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评定由宁乡县耕地质量评价验收监定委员会统一评定。 三、权力行使依据 1、《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 2、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耕地质量评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四、评定范围 1、依法占用耕地后开垦补充的耕地; 2、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涉及耕地质量建设内容的耕地; 3、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的等级鉴定 4、其他需要进行质量评定的耕地; 五、办理条件

耕地质量建设单位(或项目承担单位)向被评定耕地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耕地质量评定申请。 六、申报材料 1、耕地质量评定申请表(附件1) 2、项目立项批准文件 3、土地权属报告 4、项目实施前的耕地质量状况的图纸、照片等资料或耕地质量评定报告 5、项目自查报告 七、办理程序和时限 (一)受理 1、岗位责任人:县政务中心农业窗口受理工作人员 2、岗位职责及权限: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⑴按照受理条件和标准查验申请材料,填写耕地质量评定申请表; ⑵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进行受理登记,转入初审程序; ⑶对申请材料不全或手续不完善的,必须及时将需要补充材料、补办手续等全部内容、要求填写《补正申请有关材料告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 ⑷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不予受理,及时告知理由、相关权利、投诉渠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现场评定或延期进行:申请单位

湖南省耕地地力评价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湖南省耕地地力评价案例分析 ——以醴陵市市区土壤肥力指标分级项目为例 一、目的意义 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全面、准确地摸清耕地地力状况,既是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共同确定的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和粮食安全保障政策,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认真组织抓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科学施肥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任务 根据农业部《2006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农办农[2006]21号)、《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农办财[2006]11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农农发[2006]5号)、《2007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和农业部办公厅农办农[2007]66号文件精神,我省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市、区)的耕地地力评价目标任务是: (一)基础工作。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软件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数据库、农户调查数据库、土壤采样数据库、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库、肥料配方数据库、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评价数据库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 (二)成果图件。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数字化的土壤土壤容重、耕层厚度、土壤有机质、pH和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以及有效铜锌铁锰钼硼等养分分布图、耕地地力等级图、六大类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图。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1 项目概述 1.1 工作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增加、全球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等原因,而引起的土地利用、耕地减少和人地矛盾等问题将更加突出。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土地管理工作,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战略举措。中共中央【1997】11号又件明确指出:“各地要大力总结和推广土地整理的经验,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将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到议事日程。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01 年至2006 年.中央30%分成累计近300 亿元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已全部用于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收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整理广泛开展,土地整理后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地质量重估工作也不断加强。土地整理项目决策是否正确、规划设计是否合理、预期目的和收益能否实现,都需要通过土地整理后土地质量重估进行评价。

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本项目的工作对象主要为因实施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三个方面)新增加和质量提升的耕地。实施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目的为:量化土地整治项目的 实施对提高农用地粮食生产能力方面的贡献,确定新增耕地和质量提升耕地的等别;调整经过优化设计、工程施工后、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原有耕地的等别,为耕地占补平衡等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1.2 项目所在县域概况 1.3 工作任务和目标 (1)项目任务 ①制定项目区基本农田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落实基本农田整理指标;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 2016年6月21日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农业部负责发布全国耕地质量信息,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信息。 第二章调查 第八条耕地质量调查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和应急调查。 第九条耕地质量普查是以摸清耕地质量状况为目的,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对全国耕地自下而上逐级实施现状调查、采样测试、数据统计、资料汇总、图件编制和成果验收的全面调查。 第十条耕地质量普查由农业部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耕地质量专项调查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特定区域耕地质量调查、耕地质量特定指标调查和新增耕地质量调查。 第十二条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是为评价耕地质量等级情况而实施的调查。

实验十一 耕地地力评价

实验十一:耕地地力评价 一、实验目的: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有机质、有效磷、基础设施、灌溉能力、高程、坡向为因子对研究区内的耕地进行综合地力评价 二、实验过程: 1、对“土壤.shp”和“土地利用.shp”和“村界1”和“村界2”进行联合; 2、把村界1和村界2合并,再以两张村界图层为裁剪要素裁剪上步结果; 3、对上一步结果选择,表达式为“Landuse3=旱地”,得到“评价单元”; 4、把“评价单元”导出再添加进来,对评价单元进行爆破处理; 5、为操作方便将“评价单元.shp”的属性表中的多余字段删除,仅保留新村名、 土壤类型、Landuse3、Area; 6、利用“计算几何”重新计算Area(面积)字段,并将Area<20的记录删除 7、加载“测试点.shp”,以“有机质”为Z字段进行反距离权重处理,输出像元 大小设为5,在环境中设置输出范围为“评价单元”; 8、对上步结果和“评价单元”执行以表格显示分区统计操作,统计类型为mean, 得到统计表1; 9、连接统计表1和“评价单元”的属性表,并将有机质的均值字段复制到“评 价单元”的属性表中,再增加字段“youjizhi”,在字段计算器中执行“youjizhi=0.8843*Ln(有机质_mean)-1.4180”,后断开连接; 10、重复6—8步操作,操作字段为“有效磷”,字段计算器中的算式为“0.5530*Ln (有效磷_mean)-0.9080”

11、打开“测试点”属性表,利用选择工具将“农田基设施”字段属性值“不配 套”、“基本配套”、“无农田建设”依次赋值为1,2,3;将“灌溉能力”字段属性值“可灌”、“能灌”、“无灌”依次赋值为1,2,3; 12、以“测试点”为输入要素创建泰森多边形; 13、选择连接操作中的“基于空间位置的另一图层的数据”,连接泰森多边形和” 测试点”属性表; 14、将上步结果分别以“农田基设施”和“灌溉能力”字段为值字段,输出像元 大小为5,转为栅格图; 15、分别对“农田基设施”和“灌溉能力”的栅格图与“评价单元”进行“以表 格显示分区统计”操作,统计类型为Majority,得到“分区统计灌溉”和“分区统计设施”两张统计表; 16、分别连接“分区统计灌溉”和“分区统计设施”与“评价单元”属性表,将 “灌溉_Majority”和“设施_Majority”字段复制到“评价单元”属性表; 17、再增加字段“灌溉”和“设施”,利用选择工具依次将“灌溉_Majority” 的1、2、3分别赋值为0.59、0.81、0.39,将“设施_Majority”的2、3分别赋值为0.36、0.8; 18、加载四张等高线图层,创建TIN,坐标系保持与“评价单元”相同—— beijing-1954-GK-Zone19;再转为栅格图——DEM;

探讨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方法

探讨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方法 广西泰诚土地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28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阐述了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深入分析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对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提供相关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土地管理 1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 1.1要考虑耕地条件的稳定性 判断耕地条件是否稳定,需要结合是否对进行土地整治、农田有无被综合开发过、农田水利的建设是否完善等农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依据长期耕种的土地条件来对土地质量进行评级鉴定,理论结合实际保证土地质量等级评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比性。 1.2要适当开展补充调查 要结合新增耕地和耕地质量建设项目情况,对分等因素指标值、耕地利用水平、投入产出水平等进行补充调查,当耕地利用水平、投入水平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应重新测算分等因素分值和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使评价结果反映实际。 1.3与现行的标准保持一致 在进行补充完善数据时,要保持前后口径的一致,应该选择指定参考物,比如耕地制度标准或某一特定的农作物。参考物在更新完善耕地质量数据时各项因素都要保持前后口径一致。 1.4要与既有成果相衔接 要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等技术标准,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确定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步骤,进行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 1.5要与土地变更调查相衔接 每年都会调查一次土地,而耕地的增减面积、总面积、地类面积、图版面积、作物分布等数据都应该和调查得出的数据保持一致。如果出现数据有误差而且误差较大的情况,那么就很有可能是变更的数据未作记载,而如果误差并不大,尚且在可接受范围的话,就不必浪费人力再进行一次核查。 2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2.1收集资料 (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以及土地年度更新数据库 查阅以及收集上一年度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验收的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报告、数据库、表册等资料,以及成册的县级耕地质量补充结果。与此同时,还要收集年度更新形成的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以及往年对更新数据的评价成果。土地变更数据库对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有一定借鉴作用,所以要收集变更评价年度的土地数据资料,例如2019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收集2018度土地利用数据库。 (2)土地整治项目资料、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