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读文言文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1、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2、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3、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4、田忌赛马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5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6当机立断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路。
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
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
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
小学必背文言文60篇.

1.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小学生经典必背文言文大全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学⽣经典必背⽂⾔⽂⼤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学⽣经典必背⽂⾔⽂ 两⼩⼉辩⽇ 先秦:佚名 孔⼦东游,见两⼩⼉辩⽃,问其故。
(辩⽃⼀作:辩⽇) ⼀⼉⽈:“我以⽇始出时去⼈近,⽽⽇中时远也。
” ⼀⼉⽈:“我以⽇初出远,⽽⽇中时近也。
” ⼀⼉⽈:“⽇初出⼤如车盖,及⽇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近者⼤乎?” ⼀⼉⽈:“⽇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远者凉乎?” 孔⼦不能决也。
两⼩⼉笑⽈:“孰为汝多知乎?” 译⽂ 孔⼦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个⼩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近,⽽正午的时候距离⼈远。
” 另⼀个⼩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较远,⽽正午的时候距离⼈⽐较近。
⼀个⼩孩⼉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样⼤,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般⼩了,这不是远⼩近⼤的道理吗?” 另⼀个⼩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伸进热⽔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孩⼦笑着对孔⼦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篇⼆】⼩学⽣经典必背⽂⾔⽂ 学弈 先秦: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弈,其⼀⼈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以为有鸿鹄将⾄,思援⼸缴⽽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
让弈秋教导两个⼈下棋,其中⼀⼈专⼼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个⼈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以为有⼤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别⼈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篇三】⼩学⽣经典必背⽂⾔⽂ 王戎不取道旁李 宋代:佚名 王戎七岁,尝与诸⼩⼉游。
看道边李树多⼦折枝,诸⼉竞⾛取之,唯戎不动。
小学生必学文言文

小学生必学文言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文言文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对于提升汉语语言的认知能力、文学水平、阅读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小学生呈现出2000个小学生必学的文言文。
一、古文启蒙篇1.《论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行,诚之者,中立之始也。
4.《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5.《左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史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7.《尚书》:明德惟馨,光业所基。
8.《诗经》:悠悠我心,烦而不寐。
9.《楚辞》: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二、经史子集篇1.《易经》:君子升于阳,夫人归于阴。
2.《周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3.《书经》: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春秋》:三家者,天下之大贼也。
5.《春秋左传》:天生德于予,不能自完也。
6.《史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7.《淮南子》:忧人之忧,乐人之乐,与人为善,与人相亲。
8.《孔子家语》:学习不求意气,成败自负。
9.《新唐书》:诗渊已成,史地俱备。
三、诗词典籍篇1.《唐诗三百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宋词选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古诗十九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5.《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6.《庄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7.《红楼梦》: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8.《西游记》:此间山水郁郁,人烟稠稠,与须弥山相似。
9.《水浒传》:大刀向左,弯弓射右。
四、成语典故篇1.龙马精神:形容人物精神矍铄,意志坚强,精力充沛,气概非凡。
2.骑虎难下:比喻进退两难,处境十分为难。
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十篇

1、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朝代】宋【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赏析】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40篇

学
文
生
言
必
文
读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zhì)
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冲
曹 冲 称
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 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太祖悦,即施(shī) 行焉(yān)。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 “ 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 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
① 役:打仗 ②失:丧失,失掉,没 ③ 汲:水源 ④ 军:喻指全军 ⑤ 乃:就 ⑥饶:富足,多 ⑦ 饶子: 果实结得多 ⑧闻: 听说 ⑨ 乘:利用 ⑩及:到了 ⑾ 源: 水源 【译文】:
①假:假借,凭借。②求 :寻求,寻找。 ③子:你。 无:没有人。 ④长:同“掌”,掌管。⑤ 然:对的,正确的。 ⑥遂:于是。 ⑦走: 逃跑。⑧畏:害怕。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 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 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 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 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 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 们)是害怕狐狸。 【寓意明才智 ②致:送给 ③ 群下:部下,下属 ④ 咸:
都、全部 ⑤ 校:考察,衡量 ⑥太祖悦,即施行焉 :太祖(曹操)
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
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 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 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 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 做了。
小学生必读的10篇文言文

小学生必读的10篇文言文1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2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十篇

1、爱莲说【朝代】宋【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小学文言文大全

小学文言文大全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一。
在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篇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篇一:《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是《论语》中的一段经典文言文,描述了人们的天性本善,但如果不通过教育的引导和培养,人的性情便会发生变化。
文章通过孟母和窦燕山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要坚持专注、严格的原则。
篇二:《梁甫吟》百川东到浔,九州直使西。
冯唐易老邓攸贫,只有馀杭庐,偏忆青琐闱。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梁甫吟》中的一部分。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其中运用了不少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如“冯唐易老,邓攸贫”,“小扣柴扉久不开”,使整首诗展现出一种古朴、优美的氛围。
篇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以描写风景的方式表达了对中国优秀历史人物的赞美之情。
运用了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使整首诗显得雄壮而富有韵味。
篇四:《论语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表达了儒家思想中对学习、友谊和为人处世的看法。
其中运用了“不亦...乎”的表达方式,使整段话显得庄重而含蓄。
小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12篇文言文(含注解)

1、《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舍:家。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一类的事。
贾人:商贩。
炫卖:沿街叫卖。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2、《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师:学习。
【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
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君:对他的尊称。
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
徒,只是。
益:好处。
4、《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部编版小学生必诵文言文(最新版14篇)

部编版小学生必诵文言文(最新版14篇)1. 《木兰辞》木兰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其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英勇坚毅的形象。
2. 《孟子·告子上》《孟子·告子上》是孟子的一篇名篇,通过对研究和修身的讲述,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和修养的重要性。
3. 《论语·为政篇》《论语·为政篇》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涉及政治、教育、人际关系等方面,是中国古代思想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概括。
4. 《韩愈·师说》《韩愈·师说》是韩愈的一篇名篇,主要强调了对师长的尊重和教育的重要性,对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具有深远影响。
5. 《曹操·观沧海》《曹操·观沧海》是曹操的一首诗,通过观察大自然,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其中的意境深远,意味深长。
6. 《杜甫·月夜忆舍弟》《杜甫·月夜忆舍弟》是杜甫的一首诗,通过描写兄弟之情和人生的离别,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珍惜。
7.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一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谊和生命的感悟。
8.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是陆游的一首七绝诗,通过对秋夜的描述,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生活的深切体悟。
9. 《辛弃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辛弃疾的一首词,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和爱情的思念和追忆。
10. 《红楼梦·葬花吟》《红楼梦·葬花吟》是曹雪芹的一篇诗词,通过悼念已逝的花朵,表达了对生命的反思和对悲欢离合的感慨。
11. 《西游记·大闹天宫》《西游记·大闹天宫》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孙悟空与天神们的斗争,展现了勇气、智慧和正义的力量。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60篇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60篇一、任务背景小学生需要学习文言文,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字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必背的文言文60篇,以供学生参考和背诵。
二、演义1.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人之生也直,义也竞与礼,礼也尽礼,而听于诗,乐也,君子安而不忘,知而不忘,仁者不忘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2. 《庄子》•庄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庄子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庄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庄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庄子曰:“鳞爪之政,不足以为民也。
”•庄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庄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哀以友,小人甘以欺。
”•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庄子曰:“人之所以能,不由人之所不能。
”•庄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三、论述以上是小学生必背的文言文60篇,涵盖了《论语》和《庄子》的经典语句。
通过背诵这些文言文,小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智慧的理解。
同时,通过分析这些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小学生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
这些文言文包含了孔子的言行和庄子的哲思,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人格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他们的智慧和真知灼见,小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学习这些文言文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借助一些学习方法和辅助工具。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1. 小学生必背50篇古文江南敕勒歌咏鹅咏柳风凉州词登鹳雀楼春晓凉州词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古朗月行(节选)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别董大绝句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游子吟江雪寻隐者不遇枫桥夜泊渔歌子塞下曲望洞庭浪淘沙池上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悯农(一)悯农(二)山行清明江南春登乐游原蜂小儿垂钓江上渔者元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题西林壁夏日绝句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日题临安邸游园不值乡村四月墨梅石灰吟竹石所见己亥杂诗村居长歌行七步诗回乡偶书宿建德江从军行竹里馆独坐敬亭山秋浦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食滁州西涧竹枝词乌衣巷秋夕商山早行梅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朝天子·咏喇叭一共九十多篇,其实都是该背的,想要五十个,从里面挑就行了。
2. 小学生必背50篇古文江南敕勒歌咏鹅咏柳风凉州词登鹳雀楼春晓凉州词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古朗月行(节选)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别董大绝句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游子吟江雪寻隐者不遇枫桥夜泊渔歌子塞下曲望洞庭浪淘沙池上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悯农(一)悯农(二)山行清明登乐游原蜂小儿垂钓江上渔者元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题西林壁夏日绝句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日题临安邸游园不值乡村四月墨梅石灰吟竹石所见己亥杂诗村居长歌行回乡偶书宿建德江从军行竹里馆独坐敬亭山秋浦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食滁州西涧竹枝词乌衣巷秋夕商山早行梅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朝天子·咏喇叭一共九十多篇,其实都是该背的,想要五十个,从里面挑就行了。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适合小学生读的古文(推荐阅读)

适合小学生读的古文(推荐阅读)第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古文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2.掩耳盗钟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选自《吕氏春秋》)3.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选自《初潭集》)4.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5.蛇衔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
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选自《太平广记》)6.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弘明集》)7.秦武王偏听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群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末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选自《战国策》)8.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驼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9.司马光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选自《宋史》)10.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小孩必备的文言文

小孩必备的文言文
1. 《守株待兔》-韩非子(先秦)- 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 《杨氏之子》-刘义庆(南北朝)-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3. 《铁杵成针》-祝穆(宋代)
- 原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
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 《智子疑邻》-韩非(春秋战国)-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5. 《愚人食盐》-僧伽斯那(南北朝)
- 原文: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6. 《司马光》
- 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小学生必读小古文30篇(原文+拼音+注释+译文)

小学生必读小古文30篇(原文+拼音+注释+译文)01揠(yà)苗助长宋人有闵(mǐn)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④,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⑤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⑥矣。
字词解释①闵:同"悯",忧虑。
②揠:拔。
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
④归:回家。
⑤趋:急行。
⑥槁:枯槁,枯死。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人担心它的禾苗长不高,就自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他感到十分疲劳,回到家就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发现禾苗都枯萎了。
02守株①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②触③株,折颈而死,因释④其耒(lěi)而守株,冀(jì)⑤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⑥为宋国笑。
字词解释①株:树桩。
②走:跑。
③触:撞到。
④释:放下。
⑤冀:希望。
⑥身:自己。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兔子始终没有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03刻舟求剑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②契(qì)③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④。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⑤剑若此,不亦惑乎?字词解释①涉:过,渡。
②遽:立即。
③契:用刀雕刻。
④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⑤求:寻找。
古文今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剑掉下去的位置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04鹬(yù)蚌(bàng) 相争蚌方①出曝(pù)②,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③其喙。
小学生必学文言文精选四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学⽣必学⽂⾔⽂精选四篇。
欢迎阅读参考!⼩学⽣必学⽂⾔⽂精选【篇⼀】 《学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弈,其⼀⼈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以为有鸿鹄将⾄,思援⼸缴⽽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解读 弈秋是第⼀个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也是第⼀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
关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学者焦循《孟⼦正义》⾥作有说明: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和、⼘徒⽗是也。
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
弈秋是幸运的,春秋战国延续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的⼀位围棋⼿,也是我们所知的第⼀位棋⼿。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今已有⼆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位棋⼿,⽽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
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
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同时代的⼈,也可能稍早⼀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约⽣活在战国初期。
出现弈秋这样的⾼⼿,说明当时围棋已相当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不只⼀⼈。
孟⼦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
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并成为象征性名词。
后世称某⾼⼿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平与国⼿相当。
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棋艺⾼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祖”。
由于弈秋棋术⾼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想拜他⼒师。
弈秋收下了两个学⽣。
⼀个学⽣诚⼼学艺,听先⽣讲课从不敢怠慢,⼗分专⼼。
另⼀个学⽣⼤概只图弈秋的名⽓,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
弈秋讲棋时,他⼼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天鹅)什么时候才能飞来。
飞来了,好张⼸搭箭射两下试试。
两个学⽣同在学棋,同拜⼀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
学棋要专⼼,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师,偶然分⼼也不⾏。
文言文小学生必背40篇

文言文小学生必背40篇
1、《山谷》(楚辞)
2、《望洞庭》(宋)
3、《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4、《锦瑟》(李商隐)
5、《春晓》(孟浩然)
6、《竹枝词》(王之涣)
7、《望庐山瀑布》(李白)
8、《渔家傲》(苏轼)
9、《江雪》(柳宗元) 10、《赤壁赋》(杜甫) 11、《江南春》(李商隐) 12、《忆江南》(苏轼)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4、《静夜思》(李白) 15、《出塞》(李白) 16、《关山月》(李白) 17、《登鹳雀楼》(王之涣) 18、《早发白帝城》(李白) 19、《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0、《终南别业》(苏轼) 21、《青玉案·元夕》(元稹) 22、《行路难》(元稹)23、《蝶恋花》(晏殊) 24、《少年游》(李白) 25、《鹿柴》(王维) 26、《菩萨蛮·蓦山溪》(李白)27、《锦瑟》(李商隐) 28、《定风波》(苏轼) 29、《望天门山》(辛弃疾) 3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王安石) 3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2、《高阳台》(白居易) 33、《石灰吟》(秦观)34、《渔家傲·雪梅》(苏轼) 35、《子夜四时歌》(辛弃疾) 36、《乌衣巷》(黄庭坚) 37、《清平乐·杨柳青青》(辛弃疾) 38、《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9、《水龙吟》(白居易) 40、《卜算子·秋思》(苏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孟子 《学弈》原文与译文原文 译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有人)让弈秋教两个人学习下棋,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一直认为天鹅会从头顶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
虽然他同前一个人在一起学习,学习的成果却不如前面的人。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刘禹锡 《陋室铭》原文与译文原文 译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⑧。
南阳⑨诸葛庐,西蜀子云⑩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⑾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罢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名:出名(3)灵:灵验(4)惟、馨: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德。
吾,我。
(5)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6)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7)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素:不加装饰的(8)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这里泛指佛经。
(9)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10)案牍,劳形: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1)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2)子云: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3)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与译文原文 译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旧时的规模,在楼上雕刻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词歌赋。
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看那岳阳的好景色,全在一座洞庭湖上。
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晨湖面上撒满日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象的变化无穷无尽。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的时候,一整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游人不能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只听得见老虎的怒吼、猿猴的悲啼。
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的心情,满眼看去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感伤到了极点,悲伤极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树林茂密阴蔽,到处的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着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吾谁与归?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注释:1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超过,过了。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通:顺利。
和:和乐。
具:通“俱”,全,皆。
乃:于是。
增:扩大。
制:规模。
属:通“嘱”,嘱托。
作文:写文章。
记:记叙。
2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包含。
吞:吞吐。
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远。
际涯:边。
( 际涯的区别: 际专指陆地边界; 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气象:景象。
万千:千变万化。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极:尽。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会:聚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览:看。
异:不同3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同此。
“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阴:阴冷。
浊:浑浊。
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曜:光辉岳:高大的山。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潜:隐没。
行:通行。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樯:桅杆。
楫:桨。
倾:倒下。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斯:这。
则:就。
有:产生。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去:离开。
国:国都。
忧谗畏讥: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畏:害怕。
谗:说坏话。
讥:批评指责。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感:感慨。
4春和:春风和煦。
景:日光。
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美丽的鱼。
芷:一种香草。
汀:小洲。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有时。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
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璧:圆形的玉。
何极:哪有穷尽。
旷:开阔。
怡:愉快。
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
偕:一起。
临:迎着。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5尝:曾经。
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心:思想感情。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
异:不同于。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以: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庙:宗庙。
堂:殿堂。
庙堂:指在朝廷。
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是:这样。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其必:一定。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
斯人:这样的人。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欧阳修 《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原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并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同时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