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2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心理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

引言概述:学前教育心理学(二)是对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

本文通过分析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创造力发展和学习困难等5个大点,从更加专业和详尽的角度来探究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一、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感知与知觉能力的提高2.记忆能力的发展3.思维方式的转变4.语言和沟通能力的提升5.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二、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1.家庭与情感发展的关系2.应对压力和情感调节的能力3.自尊心的形成4.同理心和人际关系的培养5.情绪表达和情绪认知的培养三、学前儿童的社会发展1.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2.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3.社会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建立4.角色扮演和社会问题解决的能力5.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四、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发展1.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2.创造性表达和艺术发展的重要性3.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培养4.自由思考和独立思考的鼓励5.解决问题和找出新方法的能力五、学前儿童的学习困难1.学习障碍的常见类型和特点2.学习困难对学前儿童的影响3.早期干预和特殊教育的重要性4.学习困难的评估和诊断5.学习困难的干预方法和策略总结:通过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创造力发展和学习困难等方面的详细阐述,我们深入了解到学前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期望本文能够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对学前教育心理学有兴趣的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学前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 第二章

学前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  第二章

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一、单项选择题1.幼儿教师的能力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下列叙述中,属于微观层面的是()A.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B.艺术表达能力C.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D.领域教育能力【解析】D 微观层面教师能力主要是领域教育能力,A、B、C选项都是宏观层面能力的内容。

2.教师人格修养的基本内容,主要涉及教师对儿童、对自己的工作,及对专业发展所应有的()A.知识涵养和人格修养B.职业品质和人格修养C.职业品质和行为能力D.知识涵养和行为能力【解析】B 教师人格修养的基本内容,主要涉及教师对儿童、对自己的工作,及对专业发展所应有的职业品质和人格修养。

3.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视角来重新审视幼儿教师角色,下列关于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由知识的传递者向学习的引导者转变B.由权威的统治者向平等的合作者转变C.由权威的统治者向活动的参与者转变D.由课程实施者向课程研究者转变【解析】C 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视角来重新审视幼儿教师角色,认为幼儿教师角色应该有所转变,具体地说,由知识的传递者向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课程实施者向课程研究者转变、由权威的统治者向平等的合作者转变。

4.教师只是尽可能地用最好的技能和技巧来使学生掌握某种学习,这种职业角色属于()A.执行者B.治疗者C.辅助者D.解放者【解析】A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执行者,即教师只是尽可能用最好的技能和技巧来使学生掌握某种学习。

5.格兰布斯将教师角色分为两大类,即()A.社会代表者和同事B.教学指导者和社会文化传播者C.执行者和治疗者D.教学指导者和执行者【解析】B 格兰布斯将教师角色分为两类:“教学指导者”角色、“社会文化传播者”角色。

6.教师的“身教”胜于“言传”体现的是幼儿教师角色结构中()A.教师是幼儿人格的塑造者B.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C.教师是幼儿的榜样D.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解析】C 教师是儿童心目中的亲近者与权威者,因而成为儿童心目中主要的学习榜样之一。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教材课后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教材课后题及答案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钱峰汪乃铭主编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客观环境遗传素质1无条件反射P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2条件反射P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3客观环境P8: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涵盖很广;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

4遗传素质P9: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二、.什么是心理的实质?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P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如低能儿、痴呆儿),另一面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狼孩玛卡)。

实例省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答:无意注意P13: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经意”,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

有意注意P14: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

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注意的范围P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P17:注意稳定性指有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二、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答:P17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极重要的生存意义;对人类来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了语言的参与,注意更具有了特殊意义。

概括说,注意有下列三种功用:其一,选择功用。

(听课)。

其二,保持功用。

(画画)。

其三,调节和监督功用。

(搭积木)由上可知,注意对于人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使人能随时察觉外界的变化,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真题 (2)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真题 (2)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 0088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学前教育心理研究中常用的调变方法主要有问卷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和()A.访谈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观察法【解析】A学期教育心理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及情境法等。

2.布朗、柯林斯和杜吉德首次提出并界定了以下哪种学习的概念()A.情境性学习B.直观学习C.实物学习D.模拟学习【解析】A布朗、柯林斯和杜吉德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情境性学习”的概念。

3.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么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的知识属于()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显性知识D.隐形知识【解析】B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如怎么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解决的是个体从不会做到会做到熟能生巧的过程。

4.守恒法是由以下哪位科学家的守恒实验演变过来的方法?()A.桑代克B.奥苏泊尔C.维果茨基D.皮亚杰【解析】D守恒法:守恒法是由皮亚杰的守恒实验而演变过来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了解幼儿是否获得了某些数学概念,或者所获得的概念是否具有稳定性。

5.幼儿在认识了兔子、乌龟、松鼠之后学习“动物”的概念这属于()A.概念同化B.初级概念C.上位学习D.下位学习【解析】C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

学习“兔子、乌龟、松鼠”对“动物”这一概念来说,是一个上位概念。

6.动作技能可也称()A.智力技能B.认知技能C.运动技能D.知觉搜能【解析】C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优秀2篇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优秀2篇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优秀2篇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5 篇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竞争日益激烈,幼儿教师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心理问题较多呈现。

关注幼儿教育应从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开始,要使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健康的心态,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的“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孩子。

可见,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将会直接、间接影响整个社会和民族心理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明天。

在全社会已普遍关注和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教师,为什么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社会压力这压力源自教师的社会地位。

尊师重教在我国已被提倡多年,但社会文化对幼儿教师的定位却难以令人喝彩,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普遍认识就是“每天哄哄孩子,和孩子玩玩游戏,照顾好孩子的每一顿饭,帮助孩子穿好衣服,睡好觉就已经很好了”提起幼儿教师很多人会产生一种“既简单又轻松”的感觉;而有子女正在接受幼儿教育的家长,又会对教师提出很多过高的要求;当代文化对幼儿教师形象的描述,又过重的倾向无私奉献的精神的塑造,忽视了现代幼儿教师作为现实中的人的多元特质的展现。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幼儿园的各种开放、考评、验收、创建以及各个部门的检查等经常使教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为这一系列的考核、活动与检查将与他们的前途与待遇相联系……目前不少幼儿园进行的改制使得很多教师不适应,整天忧心重重。

在社会、家长对幼儿教师的信任度降低的同时,许多家长又都希望选择名幼儿园和好教师,这一系列的`矛盾使得一些幼儿教师的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从而导致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

第二,工作压力在人们的眼里,幼儿教师是一群活泼美丽的姑娘,每天带着孩子唱歌跳舞自由自在,非常开心。

事实却不然,幼儿教师辛苦的程度,外人难以想象,她们面临的压力主要来源:1、班级人数多,《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小班每班人数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

学前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二

学前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二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00882)模拟考试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职前教育转型为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幼儿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的给予者。

A.幼儿学习态度B.幼儿学习内容C.幼儿学习方法D.幼儿学习品质【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职前教育转型为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幼儿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幼儿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2.个体通过对榜样的模仿和认同获得社会行为方式,也是儿童社会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常被称为()A.师幼互动B.同伴交往C.角色扮演D.观察学习【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对榜样的模仿和认同获得社会行为方式,也是儿童社会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

儿童通过观察,进而思考和模仿别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进而逐渐获取社会的规范和价值标准。

3.以下不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的是()A.目标的筛选与确定B.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C.符合幼儿年龄特征D.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4.德国著名教育家()创立了第一所现代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A.桑代克B.卢梭C.福禄培尔D.欧文【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学前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

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创立了第一所现代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5.我们所进行的教育内容必须适宜幼儿当时的发展水平,符合他们本年龄的思维水平,是他们易于接受的,这是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A.综合渗透性B.随机教育性C.实践参与性D.适宜发展性【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

江苏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参考问题详解

江苏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参考问题详解

江苏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第一章一、填空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 ,D、纪律维护者 ,E、家长代理人等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

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 ,C、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 =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 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 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情绪衰竭12 情境认知理论二、选择题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力与人格特征;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

A.识传授者;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A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

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A.、测量方法不可靠;B、.教师的知识与智力不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5、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A.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B.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及时帮助学生;C.他总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记录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广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教育心理学应当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科学体系.另一种是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

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p351879年,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一场“实验教育学运动”。

成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催化剂”。

“实验教育学运动”提倡对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3个途径1.留日学生翻译或编译教育心理学教材。

2.日籍教员来华讲授教育心理学课程,并把教材翻译或编译成中文。

3.日本学者直接在我国出版教育心理学著作。

2.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我国最早而且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4.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取得成果,四个方面: p38(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p38—39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3.关注实际教育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第二节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1.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2.现代学期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 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裴斯泰洛齐2.学前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1)欧文与“幼儿学校”……被誉为“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的萌芽”(2)福禄贝尔与“幼儿园”,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创立了第一所现代幼儿园(1840)。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48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48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1.【问答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父母工作都十分繁忙,或经常外出工作,所以,有的父母就把孩子长期托付给家中老人或其他亲属抚养; 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

其中,第一种现象在当前我国农村尤为突出。

这样使得很多学前儿童不能经常与其父母见面,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越淡漠⋯⋯请您结合案例,分析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并谈谈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依恋。

正确答案:一、早期依恋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

研究表明,早期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在2岁时产生更多复杂的探索行为,儿童对事物产生积极的兴趣,主动去活动、探索。

随着儿童年龄的发展,这种好奇心则直接影响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孩子表现出更高的持久性和愉快感,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但在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身上却没有这种表现。

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研究证明,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比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更容易接触,情绪比较愉快,牢骚少,玫击性低,具有更强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社会性技能,他们的朋友多。

还有研究发现,至少对男孩,1岁时的不安全型依恋是与6岁时的适应不良和行为问题相联系的。

二、要使孩子养成较好的依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

有研究认为,最佳依恋的发展需要在“母性敏感期”孩子与母亲的接触。

他们把正常医院条件下的母子接触和理想条件下的接触作比较。

医院的标准做法是:出生时让妈妈看一下孩子,10个小时后孩子再在妈妈身边稍留一会儿。

然后每隔4小时喂奶一次。

理想条件是:出生后3小时起便有定时的母子(女)接触,在开始3天里,每天另有5小时让妈妈搂抱孩子。

结果发现,理想条件下的孩子与妈妈更密切,面对面注视的次数更多,而且,后期依恋关系好。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2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2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2一、课程名称:幼儿教育心理学二、课程简介: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专注于幼儿心理发展和教育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掌握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提高在幼儿教育中的教育技巧和效果。

三、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2. 掌握幼儿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3. 了解幼儿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其处理方法。

4. 培养教师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应变能力,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语言发展理论- 情感发展理论- 社会发展理论- 近年来的研究和发展动态2. 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感知认知的培养方法-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3.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言语表达教育方法- 语音语调的培养方法- 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方法4. 幼儿情感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的培养方法 - 父母和教师的情感引导方法- 同伴关系的培养方法5. 幼儿社会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 规则和道德观念的培养方法-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角色与影响6. 幼儿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处理方法 - 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障碍- 学习障碍- 情绪障碍- 结语言障碍7. 提高教育实践效果的策略- 观察力的培养方法- 分析能力的培养方法- 应变能力的培养方法六、教学评价方式:1. 参与度(10%)2. 学术表达(20%)3. 小组讨论(20%)4. 作业和实践(30%)5. 期末考试(20%)七、参考教材:1. 《幼儿心理学导论》 - 作者:张三2.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实施指南》 - 作者:李四八、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将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以下为初步安排:- 第一周: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第二周: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第三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第四周:幼儿情感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第五周:幼儿社会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第六周:幼儿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处理方法- 第七周:提高教育实践效果的策略- 第八周:复习与期末考试九、教学参考资源:1. 幼儿教育心理学相关期刊论文2. 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资料敬请同学们提前阅读教材,准备课前讨论并完成作业。

《学前心理学》练习

《学前心理学》练习

《学前心理学》练习第二章练习一、选择题1.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A.幼儿期B.婴儿期C.先学前期D.学龄期2.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

A.以思维的成熟为标志B.以心理成熟为标志C.以年龄为标志D.以言语的出现为标志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4.儿童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关系是()。

A.两者完全对应B.两者常有所出入C.心理年龄发展比实际年龄发展快D.心理年龄发展落后于实际年龄5.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

A.不同的生理原因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B.不同的个性特征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C.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D.儿童从掌握知识到心理机能都会发生变化6.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容易出现()。

A.对父母的依恋情绪B.对父母的反抗行为C.对自己身体的探索行为D.对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感7.儿童心理发展中出现“危机”是由于()。

A.儿童无法理解成人的要求B.成人对儿童提出过多的要求C.成人没有正确引导儿童D.儿童心理发展迅速导致的心理不适应8.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A.转折期和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B.转折期必然出现,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C.危机期必然出现,转折期不一定出现D.转折期和危机期都不一定出现9.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

A.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B.容易发生某种情绪危机的时期C.容易学习某种知识的时期D.儿童心理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10.整体来说,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是()。

A.学前期B.先学前期C.学龄期D.婴儿期11.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

A.儿童智力的发展B.儿童心理最近发展区的大小C.儿童生理的成熟D.儿童语言的掌握12.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方向是()。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
等方面进行指导。 • 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
导。”
3、从教材的执行者到课程的开发者 • 传统教育:以本为本,以课堂为中心 • 新时期:开放的课程。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 4、从仅注重学科教学到教学与科研并重 • 传统教育:培养教书匠 • 新时期:“促进发展” 5、从学生的管理者到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 传统教育:整齐划一,批量生产。 • 新时期:坚信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给学生同等的机会。
• 从内部来看,情绪劳动是在对个人情绪有充分认知的基础 上进行的;
• 从外部来看,组织的情绪规则、岗位角色要求的情绪规则 或特定文化传统下隐形的情绪规则是为人所知的;
• 在情绪管理的过程中是否付出了心智努力是区别情绪劳动 与非情绪劳动的标志。
二、教师的情绪劳动
1.教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的;
2.在教学中,教师情绪是负载着特定功能的; ——保证教学活动的顺畅进行
情绪ABC理论则指出:事件只是情绪的间接原因,而对事件的解 释和评价才是情绪的更直接的原因,即不是A引起C,而是B引起 C。
心理咨询名言
问题不是问题 如何面对才是问题
• 马斯洛说过:
•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 • 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 • 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 • 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从一校园童谣看现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 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 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 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
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
A指导致个体情绪困扰的外在事件(activating event) B是指对事件解释、评价的观念体系(不合理的信念会产生情绪 困扰) C是指由个体的观念体系导致的情绪结果(消极的情绪和行为)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成长与发展及教育行为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2-6岁的儿童。

以下是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知识点:
1.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五个阶段。

每个阶段具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能力。

2. 儿童社会性发展:儿童从早期的亲子关系到幼儿园中的同伴互动,其社会性发展具有渐进性和可塑性。

3. 儿童语言发展:儿童在学前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取决于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交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4. 儿童情感发展:教育者要早期培养孩子坚韧、独立、自信等积极情感。

5. 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学前儿童主要通过游戏来发展其身体、认知、情感、社交等各方面能力,游戏是儿童认知和学习的主要形式。

6. 学前儿童教育方法:在学前教育中,家长和教育机构应该采用灵活、多样、富有创意的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幼儿启蒙教育、教育游戏等。

7. 学前儿童教育评估:学前教育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测量和评估儿童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可持续性。

同时,评估还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提高学前教育品质的重要学科,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和培养其全面素质。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A.对B.错参考答案:A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9±2B.8±2C.7±2D.6±2参考答案:C3.态度与行为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A.对B.错参考答案:B4.友谊和爱情是亲密关系的两个典型范例。

()A.对B.错参考答案:A5.A.对B.错参考答案:A6.()是克服自卑的良好手段。

A.排除忧郁B.自信C.积极的认知方式D.积极的心理暗示参考答案:D7.正在上课,一位迟到学生推门而入引起大家注意是()。

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参考答案:A8.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尊重B.生理C.安全D.自我实现参考答案:D9.多元智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斯皮尔曼B.吉尔福特C.加德纳参考答案:C10.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A.对B.错参考答案:A11.看见一面红旗,我们能认出它属于再现。

()A.对B.错参考答案:B12.根据创造水平和新颖程度的不同,有意想象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A.对B.错参考答案:A13.记忆的过程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

()A.对B.错参考答案:A14.意识没有局限性。

()A.对B.错15.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

A.调查法B.个案法C.观察法D.测量法参考答案:C16.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是()。

A.班杜拉B.德韦克C.德西D.韦纳参考答案:A17.根据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A.对B.错参考答案:A18.人的能力发展早晚没有差异。

()A.对B.错参考答案:B19.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学考)2、学习的概述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学考)2、学习的概述

第二章学习的概述第一节学习的概念了解:心理学界对学习本质的研究过程41桑代克(试误说)动物学习实验——猫的迷笼实验,描述了动物学习的“尝试错误”过程,认为学习就是神经系统中情境刺激(S)与反应(R)之间联结的形成或改变,并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和若干副律。

苛勒(顿悟说)以黑猩猩解决问题实验为基础。

他认为学习时个体对整个问题情境的知觉,并凭借先有知识经验的组织作用填补缺口,出现顿悟的过程,这个学说通常称为“顿悟说”。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把学习解释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S——R”,所以称为“刺激——反应联结说”,或称为“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不足:这些理论要么重视了研究的客观性,却忽略了心理在学习中的中介作用;要么看到了心理在学习中的能动的那个作用,却又将心理说成是先验的并赋予神秘主义色彩。

因此都不能彻底解释学习的实质。

识记: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之间的区别43人的学习乃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过程——掌握过程,跟动物的学习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人类的学习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2、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3、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习的自觉性、意识性才是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

广义的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它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识记)学生学习的定义44: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作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理解)学生学习的特殊性: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是为参与未来的生活实践作准备的第二节学习的过程关于人类学习过程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共同探讨的问题之一。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心理学》2.课程代码:052325073.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程4.适用专业: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5.学时:3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

6.建议开课学期:2020级,三年制大专第3学期二、课程标注基本结构(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教育问题。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别讨论,强调幼儿园的活动设计、游戏更多地是为促使其心智健康发育服务,本着更好地突出教材的时代性、职业性、专业性,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学生能力培养的思想,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

根据本门课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有针对性的列举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来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找出某些心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采用小组教学模式,针对问题学生共同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引导。

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教育方法、策略的运用。

教师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幼儿游戏教学的新路子,为学生提供发展广阔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的设置以培养幼儿教师为目的,使学生获得幼儿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知识。

教学使学生具有主动迁移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基本技能。

2.课程性质和定位:《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幼儿学习效率的因素,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

依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开设该门课程。

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包括一日生活管理、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等,这些任务都属于幼儿教育范畴,要完成这些任务,掌握幼儿教育心理的原理是必须的。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心理学主编李小融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名词术语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187-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以所从事的医学心理学背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并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3、直接教学方案:1960S,贝雷特和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原则,创建了贝-英学前教育学校,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直接教学模式。

4、观察法:是学前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了解。

5、调查法:调查法与观察法不同,她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表现,而是通过其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6、实验法:学前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假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7、个案法:临床个案法是对教与学的个案做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问答1、谈谈学前教育心理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答: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你是如何理解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的?答:萌芽阶段:18世纪至20世纪40、50年代,该时期学前教育心理学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贝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

(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各种学前教育方案层出不穷。

(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前教育心理学由一个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学前教育(复试)--F20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学前教育(复试)--F20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知识要点: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婴儿条件反射建立方式;婴儿动作发展规律;手的协调动作的发展;亲子关系与婴儿心理的发展;婴儿的心理发展Leabharlann 教育。四、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知识要点: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先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手的灵活动作;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十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知识要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参考书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帼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
编制人:培养单位负责人:
年月日
知识要点: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学前儿童脑机能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游戏的特点、心理结构、意义及作用;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幼儿初期、中期和晚期的心理特点。
六、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知识要点: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学前儿童空间知觉、物体知觉、时间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与培养;影响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知识要点: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的重要性、亲子交往的作用机制、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同伴交往的重要性;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发生发展;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类型;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十四、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知识要点:个性的含义、基本特征;学前儿童的气质发展;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学前儿童性格的年龄特点;学前儿童的能力结构;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学前儿童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发展。
七、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知识要点: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意义;早期注意的发生与发展;学前儿童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发展;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变化;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与防止。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36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36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1.【问答题】名词解释:观察和观察力正确答案: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人在观察过程中便车稳定的品质和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观察力。

2.【问答题】名词解释:无意想象正确答案:指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的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3.【问答题】名词解释:思维正确答案: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地反映,是以词为中介,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4.【填空题】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 )、( )、( )。

正确答案: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问答题】为什么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正确答案:(1)因为这时期个性的各种心理结构成分开始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地发展起来。

(2)同时,各种心理活动不仅已经结合成为整体,而且表现出明显的稳定的倾向性,形成了各人的独特性。

6.【填空题】儿童通过_______和_______获得概念。

正确答案:实例、语言理解7.【问答题】幼儿口与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正确答案: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及言语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8.【问答题】怎样培养幼儿想象力?正确答案:①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是他们都获得一些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②启发、鼓励儿童大胆想9.【问答题】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意志品质?正确答案:(1)培养儿童良好的兴趣。

(2)鼓励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3)启发自我锻炼。

(4)鼓励孩子做好每一件事。

(5)通过实践锻炼孩子的意志。

(6)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帮助孩子实现目标。

10.【填空题】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

正确答案:色盲11.【单选题】()一般指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幼儿学习概述幼儿学习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学做人的过程,包括适应集体生活、适应环境的过程。

学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进行,学习更多的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去进行。

第一节幼儿学习的发展与种类(一)学习的发展1. 人类个体在胎儿期已能进行颇有成效的学习,学习活动最早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

2. 婴儿学习层次:习惯化;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等各种复杂的学习。

(二)幼儿学习的种类1. 按学习内容划分为:技能学习、概念学习、社会性学习、创造性学习2. 按学习方式划分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言语学习与操作学习和关系中的学习发现学习是由学习中通过亲自参与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去发现知识。

接受学习是由教师按预定的目标和步骤,以教材为中心,向学习者传授有系统的知识。

言语学习主要借助语言交流通过意义理解获取知识。

操作学习主要借助实物操作通过动作内化获取知识。

3.关系中的学习:同伴游戏中的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冲突中的学习第二节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模式及特点(一) 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模式:操作学习1.简答操作学习的特点(首先,在学习方式上,操作学习是以内外部动作来获取经验的学习即动作——经验,学习动作是学习的载体,其次,在学习内容上操作学习的知识技能是言语学习所无法获得的,最后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上操作学习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结果是获得主体的经验。

)2. 操作学习的类型(根据学习的主要目的分为:探究性操作学习,形成性操作学习,强化性操作学习,模仿性操作学习,创作性操作学习。

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关系分为: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导性操作学习,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群体协助性操作学习)3. 操作学习的指导(操作学习与言语学习的统一、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的统一、操作的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统一、操作材料的量与质的统一)(二)简答幼儿学习的特点1.游戏是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2. 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3.幼儿的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4.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与促进第三节认知发展与幼儿学习简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从开始到成熟,要经过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5)在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发展具有的特征:1. 自我中心2. 只能片面看事物3. 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4. 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5. 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6. 能做出延迟模仿7. 能进行象征游戏(二)布鲁纳三种表征1. 动作表征2. 肖像表征3. 符号表征(三)认知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第三节动机发展与幼儿学习(一)学习动机及其种类1.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机制。

2. 内部动机(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外部动机(在学习活动以外的有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3. 辅助性动机与主导性动机(二)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1.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各种活动中适中的动机水平有最高的工作效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这种适中的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三)简答幼儿学习动机的发展1. 外部打击起主导作用,内部动机逐渐发展2. 动机主从关系开始形成(四)幼儿学习动机的培养马斯洛人的需要(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求知和理解-美-自我实现)1. 动机与需要的关系人低层次的需要得以满足后,会产生动机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的满足.幼儿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1. 奖励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2 及时反馈以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3. 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4. 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诱发幼儿学习的需要。

第五节迁移与幼儿学习(一)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 迁移的性质(正迁移<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与零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迁移的时间)、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迁移的内容)3.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或定势(二)知识系统化与幼儿学习迁移中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若从迁移的实质来看,他是新旧知识经验的整合。

1. 整合的三种方式:同化、顺应、重组2.同化是把新的材料经验或概念吸收入原本已有的知识里使原有的知识丰富起来。

顺应就是由于学习者接受到新的资料,使他改变原有的想法,对事物有了新的概念。

重组指重新组合原有的经验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关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三)问题解决与幼儿学习迁移1.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所引起的按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识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阶段,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活动过程。

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四)为迁移而教1. 教给幼儿基本的原理、概念,鼓励幼儿概括活动经验在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幼儿形成一些简单的初级的概念,将知识分类归纳比较,使之系统化。

在教给幼儿基本的原理概念时要提供有关原理概念的各种实例,如果使用的实例不充分,则所学的概念的概括性就可能收到限制。

2. 使幼儿在问题情境中找到学习情境和真实生活问题中的共同要素迁移至少有一部分决定于已学东西和将学东西之间的相同要素,所学教材应当具有已学东西和希望迁移于其中的情境之间的最大的相似性,为了实现迁移即使有了相同要素,这个同一性还必须被学生所感知,对他有清楚的认识。

总之,将来的学习依赖于过去的学习,迁移不是自动发生的,学习新东西时,我们要尽可能地把他与先前学习的东西联系起来。

第五章幼儿游戏心理与教育第一节游戏心理概述(一)游戏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即使最简单的游戏,也包含了多种心理成分,就一般的心理结构而言,具有两种成分:认知和情感,其表达方式不外两种,语言和动作。

1.游戏的认知特性——心理主动性维度(1)自我导向(2)心理主动性(3)灵活性2.游戏的情感特性——活动强度维度(1)内在动机(2)内部控制能力(3)假装3.游戏所共有的基本心理成分(1)想象(2)动机或需要(3)情绪体验(4)自我调控(5)语言与动作(二)游戏的心理特征游戏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生物进化现象,就个体的游戏活动而言游戏是一种实践活动。

简答游戏的基本特征1.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1)活动动机的内源性(2)活动目的的隐蔽性(3)活动过程的松散性(4)活动内容的虚构性(5)活动规则的变通性(6)活动主体的积极性2. 游戏是可观察的行为(1)认知行为(2)交往行为(3)宣泄行为3. 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现代有关研究表明,富有游戏性的活动情境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批熟悉的同伴玩具或者可引发儿童兴趣的操作材料;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协定;最低限度的指导行为或介入行为;创设友好的氛围使儿童感到舒适和安全;制定计划降低儿童疲倦饥饿患病或紧张经历的可能性。

第二节儿童游戏动机(一)游戏动机理论1. 剩余精力说(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19世纪英国哲学心理学家斯宾塞)高等动物尤其是人类因征服了自然环境,只需要较少时间去维持生存的活动,于是还剩余更多的可释放的能量,这些后生的多余的能量一无目的的活动方式爆发出来。

2. 松弛性19世纪德国拉扎鲁斯。

游戏是一种松弛的娱乐活动,个体在游戏总放松,使消耗的能量得到补充或恢复。

3. 生活预备说19世纪末,德国格罗斯儿童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未来生活的准备。

4. 生长说,20世纪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

游戏是儿童发展的一种内驱力是一种生长模式,而非一种单纯的本能练习。

5. 补偿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游戏为儿童提供一条满足愿望和应付挫折的途径。

6. 同化说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游戏是认识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

当同化大于顺应时产生游戏。

7. 觉醒说,美国心理学家柏莱恩。

游戏的动机源于儿童在活动中保持觉醒的最佳水平。

8. “权能—效果论”美国怀特(二)儿童游戏动机系统任何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所激发和推动的,而动机的形成又是在一定外在诱因作用下需要转化而来的;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具有方向性,而目标的达成一方面直接满足需要,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反馈,降低诱因的激发作用,进而降低动机水平。

1. 儿童的需要与游戏动机刘焱把幼儿需要划分为三个层次九种需要,进一步认为在九种需要中驱使幼儿去游戏的需要主要有身体活动的需要,与环境保持平衡的需要以及社会性交往和自身实现的需要。

2.儿童游戏动机系统(1)活动性动机(运动性游戏)(2)探究性动机(重复性游戏和智力性游戏)(3)成就性动机(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造型性游戏)(4)亲和性动机(合作性游戏)第三节儿童游戏的发展(一)儿童游戏的发展过程其一儿童游戏的发展是一个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连续过程,其二,儿童游戏的发展与儿童的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化)的发展是同步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及年龄特征1.简答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1)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2)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3)游戏所有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减少(4) 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6)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2.儿童游戏发展的年龄特征(1)婴儿游戏(0岁—三岁)(2)幼儿游戏(三岁—六七岁)象征性游戏(3)童年游戏(六七岁—十二三岁)活动性游戏、智力游戏、教学游戏、角色游戏第四节幼儿学习类型与指导(一)幼儿园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角色、结构、表演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体育、智力、音乐游戏)(二)幼儿游戏的重大策略1. 游戏指导模式第一儿童游戏指导包括两方面的任务:准备工作和介入游戏;第二游戏准备和游戏指导(介入)均以观察为前提;第三游戏指导是一个连续的师生活动过程,必须尽量保证游戏中儿童的主体地位;第四,教师通过任何方式去干预和影响儿童的游戏直接决定与教师对儿童游戏活动的不同控制程度。

2. 游戏准备(1)游戏时间(30-50分)(2)游戏地点(3)游戏材料(4)经验准备4. 多选简答指导策略是游戏过程中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1)平行游戏法是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与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

(2)合作游戏法是一种常用的游戏指导策略,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有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

(3)指导游戏法有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