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识别、评估、定价、监控和控制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银行内部管理不规范、系统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
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对于借款人的信息掌握程度不同,导致借款人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确定,从而增加了信贷风险。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容易受到不良借款人的欺诈和误导,从而导致不良贷款增加。
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提高对借款人的真实性和信用评估水平,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
二、银行内部管理不规范银行内部管理不规范是导致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银行信贷业务中,由于内部管理不规范,往往导致风险控制不力,信贷业务产生不良贷款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提高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三、系统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系统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系统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技术设备不完善、信息系统不稳定、风险管理模型不完善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系统风险管理技术的投入,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和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完善风险管理模型和方法,提高系统风险管理能力。
四、对策建议针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进行解决:1.加强对借款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提高对借款人信用评估水平,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2.加强内部管理,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提高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3.加强对系统风险管理技术的投入,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和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完善风险管理模型和方法,提高系统风险管理能力;4.加强对信贷业务的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越来越发达。
然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浅析。
问题一:风险定位不准确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难免遭遇一些不良借款人,这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损失。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参与贷款之前没有对借款人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和定位,从而导致贷款后出现不良债务。
这就是风险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对策一: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商业银行应该在参与贷款之前进行风险评估,全面掌握借款人的背景、财务状况、信誉等方面的信息,制定合理的贷款计划,对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债务偿还能力进行详细评估,确保风险定位准确。
问题二:内部控制不到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到位是导致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信贷业务中,商业银行不能完全依靠借款人提供的信息来评估风险,还需要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措施来确保资产的安全性。
但是,一些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措施不到位,贷款审批流程不规范,贷款风险监控不及时,导致了信贷风险的增加。
对策二:强化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信贷业务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管控,加强信贷审批过程中对借款人信息的审核,重视贷后的风险监控,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风险定位。
问题三:风险管理技术不足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需要大量的风险管理技术支持。
但是,有些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不足,难以对大量的借款人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从而影响到银行对信贷风险的有效管理。
对策三: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升级,引入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银行对大量借款人信息的处理效率,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总之,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贷款风险控制的准确性,适时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才能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由于资产负债不匹配、经营不稳定、市场波动等因素而产生的一种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控制信贷风险来保障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稳定发展。
但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信贷业务中,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无法全面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银行出现信贷风险,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客户信息采集。
银行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客户的信息,建立客户信息库,形成客户信用档案。
二是加强对客户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
银行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及时防范风险。
其次,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缺乏弹性和灵活性。
银行信贷政策过于严格,不灵活,导致有些良好的项目无法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从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市场信息的了解。
银行应该加强市场调研力度,了解市场变化,定期评估信贷政策。
二是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
银行应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方案制定,为信贷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第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流程繁琐、时间过长。
企业金融需求的紧迫性和商业银行审批流程的繁琐性是造成信贷审批时间过长的主要原因。
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简化审批流程。
银行应该减少手续,精简程序、压缩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二是建立电子化审批系统。
银行应该建立电子化审批系统,加快信息处理速度,降低审批成本,同时也便于客户查询申请状态。
综上,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需要加强信息采集和风险识别能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灵活调整信贷政策。
同时也需要简化审批流程,建立电子化审批系统,缩短审批时间,提高信贷效率。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管理信贷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分析及对策,不少于1000字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也迅猛发展,商业银行成为了社会上不可或缺的金融机构。
随着商业银行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信贷风险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原因1.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放缓以及国际经济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多家企业逐渐陷入了困境,导致其能力出现了下降,信用风险逐渐加大,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信贷风险。
2.行业风险的加大由于我国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同行业的风险也会逐步加大。
行业风险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另一个大因素。
在中国,商业银行对于某一行业的信贷倾向较重,导致存在着行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风险,当行业内部发生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会显著加大。
3.管理不当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银行内部管理不当。
有些商业银行在审批贷款时,可能会将资质不好的企业作为放贷对象,或是在贷款过程中对借款人进行不当监管,缺乏有效的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从而导致信贷风险加大。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信贷风险的对策1.加强风险管控,强化风险意识商业银行应对信贷风险问题的核心措施是要加强风险管控,强化风险意识。
银行需要制定严格的信贷管理规定,严格遵守统一的信贷流程和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要加强对借款人的资信调查和授信审核,防止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同时,加强风险投资和维稳能力,对信贷风险随时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调整和落实风险管理策略。
2.合理控制贷款的规模和结构商业银行应该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和结构,避免出现过度信贷,过度信贷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差异化的信贷策略,将贷款集中于有实力的客户和优质行业,同时避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降低行业集中度风险。
3.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商业银行还需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不断优化员工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减少内部矛盾和利益冲突,从而减轻风险和资产质量的压力。
浅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
浅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论文摘要】信贷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
尽管国家采取了相关办法来化解信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实行经营转制后应对防范信贷风险加以重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但银行的不良资产仍居高不下,这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
为此,深刻认识和分析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防范工作是必要的。
【论文关键词】信贷风险;商业银行;管理与防范信贷风险是指银行贷款损益的不确定性,它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担负着转轨与发展的双重使命。
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薄弱,伴随银行业自身的高速发展,信贷风险不断积累扩大,进入2005年以来,国内银行大案频频曝光,如山西“”特大金融诈骗案,中国银行哈尔滨高山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6亿元骗贷款案等,又主要集中于信贷领域,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的风险因素大量存在,直接威胁我国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银行信贷状况堪忧。
针对这种情况只有深入了解信贷风险的成因。
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加以管理,这对银行的风险管理颇为重要。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当前,我国有不良资产量多面广、积累加速。
就其原因,主要是产权制度的残缺、市场机制扭曲、管理体制不顺、信用基础薄弱所造成的。
具体表现为:历史沉积性、政府干预性、管理失误性、法律缺陷性。
历史沉积性风险。
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和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下,产权制度不完善、利益约束机制不对称,使得银行在信贷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信贷配给、投资饥渴症、企业行为短期化等问题接踵而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阶段,企业自有资金过少,支撑企业营运的资金大部分由银行铺垫,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体系不健全,金融体制不完善,社会信用混乱,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都造成了银行不良贷款。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
合/ 1 7 8
浅 析我国 业银行信贷 商 风险管理 及对策
颜
摘
亮
饶 河 清
制; 三是 改变 信贷审计监督 的实施 主体 , 增加风险管理部 门的工 作职责 , 加强风险管理部 门的职能建设 ; 四是要加强 同业之间 的 沟通 , 同防 范信贷风 险 ; 共 五是严格 程序管理 , 制定严 格的信贷 业务基本 操作规程 , 每~笔贷 款都要严 格按照评级 、 对 授信 、 授
3 关键 岗位制约制度执行 乏力是信贷业务操作风险产生 的 .
又一个重要原 因。尽管商业 银行的制度 中对一些关键 岗位有 明
能部 门对企业监督检查 中获 得的信息和资料 , 进行分析 和判 断 ,
确界定 , 但这些制度执行起来并不顺 畅 , 在许多情况下这些 制度
的执行会 因为 这样 或那 样 的原 因 和借 口而 大打折程序和 隔程序 的现象 。 第二 , 培育新型的信贷文化 。商业银行也 是企 业 , 也应 当具
有 自身 的企业 文化 和管理 , 使银行 全体 员工形成 共 同的理念 和
、
商 业银 行信 贷风 险 的原 因剖 析
1 内部风 险控制机 制不 健全是银行信贷业务操作风 险的主 . 要成 因。由于地域 经济发展 不平衡 , 以及历史 上商业 银行按 行 政 区划设置带来 的地域性政 府管理 , 政府 色彩浓厚 , 导致一些 信
其次要发挥银行 同业信 息共 享功能 , 时互通信息 , 及 共同防范企 业利用银行之 间 的竞争 而 采取 的欺 骗行 为 。再 次是 加强 与财 政、 务、 税 审计等政府 职能部 门的联 系 , 时了解和 掌握 政府职 及
了信贷风 险隐患 。 2 监督不力 、 . 责任认定不 到位 是信贷操 作风 险严重 的另 一 个原 因。为加大各项 规章制度执行力度 。商业银行 内部 及外部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贷款和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时,所面临的各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经济损失,目的是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保障商业银行的资产和稳定性。
然而,在现实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问题一:风险规避不充分商业银行在面临潜在风险时,应当积极采取风险规避措施。
但是,在实际中,由于银行追求业务规模和利润,有时候会忽略风险规避,放贷决策不够谨慎,将钱贷给了高风险客户,从而出现了不良贷款、违约等风险问题。
对策:加强风险管理团队的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严格审查贷款项目,对高风险项目应增加贷款利率或要求担保,确保银行风险得到充分规避。
问题二:贷款信用评估不足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时,主要依据客户的信用评估结果来判断该客户是否具有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然而,现实中很多贷款发放之前并未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或者评估标准不够科学,导致贷款发放给了不具备还款能力和意愿的客户,增加了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对策:建立科学规范的信用评估体系,加强对客户的信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估,确定准确的信用评级标准,提高贷款审批的严谨性和审查质量,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问题三:缺乏引导客户合理借贷的机制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贷款时应该积极引导客户合理借贷,即遵循风险可控、财务稳健、合规经营的原则,在客户的需求与公司业务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但是,在现实中,由于金融市场存在长期无序和缺乏监管,客户借款行为过于频繁、贷款用途不明确,导致了不良贷款的增加。
对策:建立客户风险管理机制,对客户进行定期跟踪和监管,提供专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咨询服务,引导客户合理借贷,并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严格控制贷款用途和期限,降低贷款违约率,确保银行风险可控。
问题四:未能实现信息技术化管理与其他行业一样,信息技术现在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工具。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不履行债务义务而给银行产生的潜在损失风险。
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降低风险。
本文将从风险源头、风险评估与监控以及风险应对三个方面进行浅析,以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源头问题是信贷政策制定不合理。
有些商业银行在信贷过程中过于追求高收益,放宽了信贷条件,对客户的信誉度要求降低,因而增加了信贷风险。
对此,商业银行应制定合理的信贷政策,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制定严格的信贷条件,避免盲目扩大信贷规模。
商业银行在风险评估与监控过程中存在不足。
在风险评估中,商业银行的评估手段单一,主要依靠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进行静态评估,而忽视了对借款人经营能力的动态评估。
这种静态评估的方法无法及时反映出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偿还能力的变化,增加了风险。
在风险监控方面,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动态监控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借款人的风险信号。
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借款人的动态评估,采取多种手段收集借款人的经营数据,及时发现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商业银行在风险应对方面亦存在问题。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应对主要有风险转移和风险规避两种方式。
一些商业银行在风险转移方面过于依赖担保、再担保等手段,而未对借款人的真实还款能力进行充分评估。
当担保物价值下降或借款人失去还款能力时,商业银行仍面临风险暴露。
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规避意识,注重借款人的真实还款能力,根据不同的风险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高利率、严格执行抵押要求等,以规避潜在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信贷政策制定不合理、风险评估与监控不足以及风险应对方式不当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应制定合理的信贷政策,加强对借款人的动态评估和监控,并注重借款人的真实还款能力,在风险应对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只有全面改善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融通的重要职能。
而信贷风险管理则是商业银行经营中关键的一环,它关乎着银行的资产质量、经营风险和盈利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制度上的漏洞和不完善之处,比如信贷审批流程不严谨、风险管理政策不够健全等。
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信贷过程中的管理混乱,进而增加了信贷风险的发生概率。
2. 信贷审查不够细致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可能存在着审查不够细致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贷款用途、还款来源等方面未能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审核。
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的情况。
3. 风险定价与资产负债匹配不足在信贷业务中,商业银行往往存在着风险定价不足和资产负债匹配不足的情况,导致了信贷资产收益率不高、风险承受能力不足的问题。
4. 对风险变动的不及时应对在信贷过程中,商业银行未能及时捕捉到市场变动和风险变动的情况,进而未能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和风险防控措施,导致了信贷风险的不断积累。
二、对策建议1.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信贷审批流程和风险管理政策,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框架和风险监控系统。
2. 加强信贷审查与监控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信贷业务的审查与监控,提高审查的细致度和深度,严格把关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贷款用途、还款来源等,杜绝不良贷款的发生。
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审查不够细致、风险定价与资产负债匹配不足、对风险变动的不及时应对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应当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加强信贷审查与监控,强化风险定价和资产负债匹配工作,并提高对风险的预警能力,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风险损失,确保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经营。
试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
试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商业银行是不同于国有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一个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它的目的和企业一样为了盈利,也为缺少资金的投资者们提供方便。
由于商业银行风险种类较多,通常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而商业银行最大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简单地说,就是借款人违约,银行不能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又由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批放款和贷后检查等操作不到位因素导致商业银行本身的风险产生,同时也是产生金融信用风险的最常见因素。
所以要搞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况(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贷款一直是商业银行的重点服务项目,同时也是其主要收益的来源。
银行信贷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部分,利用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
政府金融工作会议时指出,必须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虽然说中国的各个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地变革与深化,但是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信贷案例发生,信贷风险一直存在,如何能有效地控制信贷风险极为重要。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信贷的影响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发达,网贷是一个新兴的信用方式,给借款人带来了便利,拓宽了信用对象范围,为一些中小企业或个人提供了必要的融资保障。
和传统的信用方法比较,网贷因其快捷,效率高,覆盖面广的优点被普遍采用。
但是相对应的网络信贷信用风险也随之加大,需要配套的防范措施来遏制信用风险的发生。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信贷风险管理未能与时俱进,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商业银行都在注重信贷投放而忽略了信贷风险管理,贷款调查不仔细、不深入,贷中审批和放款不严谨,贷后管理不到位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一经发放,对借款人的资金运用状况和他们的重大业务管理决策等未做出必要的审核和监管,有些业务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所做的贷后检查也是流于形式,应付上级行的检查,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及经济状况变化不太关心,这也势必造成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可能处于失控状态,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正文)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我国加入 W TO ,银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但首当其冲,最为严峻的就是资产风险管理问题 . 我国国有专业银行在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过程中,承担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义务以及市场经济初期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造成的企业风险的成本,同时,由于银行内部管理的原因 , 形成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沉淀 , 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效益。
信贷风险管理是随着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并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而引入的一项重要管理模式。
自1 9 9 7 年引入了风险管理观念以来 , 各国有商业银行于1 9 9 8 年起相继成立了资产风险管理部门,作为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和改善经营状况的主要途径 , 力求通过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化解资产风险,以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风险监管体系和监测指标体系 , 风险管理也已经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但是 , 作为一项起步工作,特别是对照目前不良资产占比高的形势,对照当前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要求 , 有许多工作还亟待改善。
笔者拟从存在问题入手 , 就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强风险管理谈点滴看法,以供商榷 .一、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及信贷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至 2 0 0 1 年 9 月末,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本外币贷款为 6. 8 万亿元人民币 , 不良贷款为 1. 8 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 2 6 。
6 2 % 。
其中,实际已形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贷款的7 % 左右。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在世界无疑是较高的 , 尽管通过了多种手法抓清收盘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良资产占比仍然高居不下,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这其中除了经济环境、历史遗留等因素外,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 认识不到位。
由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一项新工作,加上目前其主要任务是管理、清收、保全不良资产,因而在基层中普遍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主要表现为: 1 、有些银行领导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1. 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在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很多机构只注重信贷的扩张和利润追求,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和管理。
这导致了信贷风险的积累和爆发。
2. 信贷审批流程不规范一些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流程不够规范,缺乏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盲目扩大信贷规模,导致借款人信用状况不佳的贷款得以通过审批,增加了信贷风险的发生概率。
3. 风险防控措施不完善在信贷风险防控方面,一些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同时,对于已存在的不良贷款,一些商业银行的处置手段和方法也相对滞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
二、应对策略1. 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认识,将信贷风险管理置于重要位置。
要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信贷风险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建立起完善的内部风控体系,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2. 规范信贷审批流程商业银行应对信贷审批流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确保所有贷款申请都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分析。
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际上一些成功的经验,建立起科学的信贷审批模型,全面了解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合理控制信贷风险。
3.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建立起全面、及时的风险防控机制。
可以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对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合力。
4. 加强不良贷款处置对于已存在的不良贷款,商业银行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转让、拍卖等,尽快变现不良资产,减少资产损失。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关乎着银行的安全稳健经营和资产负债的平衡。
在实际的信贷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依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信贷政策不规范、风险管理手段不够完善等。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信贷政策不规范商业银行信贷政策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一些商业银行在制定信贷政策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对客户的准入标准不够严格,未能充分考虑客户的偿还能力和借款用途。
导致一些风险较大的项目和客户通过了审批,给银行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2.风险管理手段不完善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手段主要包括风险定价模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不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手段并不够完善,风险定价模型的建立和使用并不普遍,一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着数据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内控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控机制不健全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监控措施不够严密,导致了信贷风险管理的不足。
二、对策建议1.规范信贷政策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信贷政策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合理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和偿还能力,确保审批的项目和客户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银行内部规定,最大限度地降低信贷风险。
2.完善风险管理手段商业银行应当加大对风险管理手段的投入和建设,建立和完善风险定价模型,有效利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风险信息,提高对信贷风险的感知能力,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风险管理手段的有效性。
3.健全内控机制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内控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对信贷风险的监控和控制,规范内部流程,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从源头上减少信贷风险的发生。
4.加强人员培训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认识和管理能力,增强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能力,确保在实际操作中做到风险可控可预期。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金融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压力也越来越重。
商业银行的稳固开展关系整个社会经济开展的稳定与否。
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已经日趋成熟,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遇到许多问题。
本文从现行的银行预防风险的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缺乏,给出了完善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随着美国新世纪金融在2007 年4 月申请破产,美国信贷危机迅速涉及了整个美国以及整个金融界。
这次信贷危机让金融机构意识到,银行生存与开展的关键是要努力加强银行业风险识别与管理。
笔者主要针对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作出分析,指出现存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以此来完善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1.风险管理特征风险是伴随银行的出现而来的,银行假设想长久生存就必须知道如何管理风险。
信贷风险管理的实质是解决银行资源有限与业务开展无限之间的矛盾,并且能科学合里的进行资源配置。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由于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导致贷款无法按时追回,不能保值的可能性。
具有以下特征:①信贷风险管理具体操作中无法躲避风险集中化;②风险管理方法不断增加;③信贷风险管理从静态管理开展到动态管理;④信用评级机构的起到的作用逐年增长。
2.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意义如今商业银行开展的业务类型繁多,任务数量也逐年递增,但仍改变不了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中心业务的事实。
也正因为这样,信贷风险才是金融机构遇到的主要风险,假设想降低这些风险银行就必须加大信贷风险管理力度。
宏观方面讲,提高银行对风险的预防及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减少金融机构整体风险的发生概率,防止金融风暴的发生,还能在日趋竞争剧烈的金融业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微观方面讲,商业银行是金融业的主体,必须提高其管理及应对风险能力。
3.目前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变现出来的问题随着国内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其防范及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取得了不小进步,但和国外先进的管理水平还存在很到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乏:3.1缺乏相关的管理理念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受到相关理念的直接影响,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由于缺乏相关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发很多风险方面的问题。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对策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对策第一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对策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对策内容提要在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各种风险中,信贷风险仍是主要风险。
信贷市场份额的多少,管理水平的高低,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各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这些都使得信贷风险防范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首要的战略问题。
作为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风险,其风险管理存在不足会导致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下降,同时给银行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本文就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和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两方面提出一些信贷风险的解决方案及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对策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对策信贷风险是指银行信贷资金发放出去后,不能按期收回,造成资金损失或支付危机的可能性,他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贯穿于贷款从发放到回收的全过程,受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影响。
银行信贷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据主要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但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信贷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信贷风险仍是商业银行最大、最突出的风险,尽管商业银行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对信贷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扔居高不下,这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较大困难,解决这个风险,不仅能缓解银行超负荷经营的矛盾,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改善负债经营的状况。
反之银行在经营中一旦疏于防范,出现大量不良信贷资产,当不良资产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出现支付困难,信用发生危机,就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演变成挤兑风潮,导致银行破产。
为此,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防范工作一、信贷风险的成因信贷风险是由多方面原因相互作用而形成,本文由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信贷风险的成因。
(一)银行自身的原因1、贷款制度执行不严。
商业银行贷款审查不严,未能严格执行贷款制度,尤其对“知名企业”有所倾斜。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更加注重信用贷款。
因为信用贷款的风险比较低,而且可以满足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2. 严格风险控制。
在贷款过程中,银行更加注重贷款人的还款能力、抵押物的价值以及担保物的质量等,全面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
3. 加强场景化风险管理。
银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识别风险,并利用移动端提高客户接触频率,在风险爆发前及时介入,有效控制风险。
为了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能力,应采取以下对策:
1. 推行差别化信贷政策。
根据客户类型、行业背景、实践能力等因素,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优化银行的信贷业务结构。
2. 强化内控管理。
加强对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能力,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规范数据共享和交流,降低风险损失。
3. 开展创新业务。
积极推进金融科技与信贷业务的深度融合,在保证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创新贷款产品,提高银行的经营水平。
4. 加强行业合作。
加强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更好地发挥行业优势,降低集中化风险。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并且根据风险的特点和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通过建立风险评估、监控和防范机制来规避、控制和化解风险。
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稳健经营的重要保障,而信贷风险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信用评估不准确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时,往往会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等因素进行信用评估,以确定信贷风险。
由于信用评估模式的局限性以及信息不对称和不完整等原因,导致信用评估不够准确,存在较大的风险。
2. 风险监控不到位在信贷业务的全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对信贷风险进行及时监控和预警,以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由于监控手段和方法的不够成熟,风险监控不到位,致使风险暴露后难以及时处理。
3. 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风险管理时,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等。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和管理不到位,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风险防范的效果不佳。
4. 基础数据不够完善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风险管理时,需要收集大量的客户信息、市场信息和行业信息等作为基础数据,以支撑风险管理决策。
由于基础数据不够完善和及时,导致风险管理决策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二、对策建议1. 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信用评估模型的研究和改进,引入新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信用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要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档案和评估数据库,为信用评估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2. 加强风险监控手段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信贷业务的风险监控手段,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对风险的全程监控和实时预警。
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流程和机制,确保风险监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商业银行应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风险的监测和管理,建立科学的信贷审批流程和风险定价模型,制定合理的信贷政策和管理规范,加强对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目录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涵义及其特征 (3)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5)三、中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之差异比较 (10)四、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14容摘要本文选择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讨论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风险,并试图针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众所周知,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而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心和棘手的问题。
因为,信贷风险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还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手段、体制、控制制度等诸方面与外资银行有较大差异,管理权限过度集中,没有明确的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致使国商业银行尚未有效建立以风险防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存在的不良贷款还没有完全化解,新增风险不断出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以解决银行和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现象;必须坚持贷款的“三性”原则,合理安排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必须建立健全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考核机制和综合信用评级制度;进一步改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完善信贷风险防机制,培养健康正确的信贷文化,努力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信贷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最主要的盈利业务。
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而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心和棘手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及对策目前,我国正处于政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担负着“转型与发展”的双重使命。
新旧体制的交错使我国的宏观管理出现了真空地带,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薄弱,伴随着银行业自身的高速发展,信贷风险不断积累扩大。
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多年积累的大量的不良信贷资产,直接威胁着我国银行体系的安全。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一)借款企业的原因1.借款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
贷款发放后,借款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无法按期还款。
另外,有的借款企业虽然具备还款能力,但故意迟迟拖延还款,使银行信贷风险大大增加。
2.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导致信贷风险上升。
由于一些银行管理不规范,部门之间缺乏整体协调和互通机制。
一些借款人抓住这一可乘之机,报送不完整的个人信息资料,在同一银行各个部门里头借款或进行透支,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
3.一些借款企业蓄意诈骗银行贷款。
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虚假的证明文件和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贷款。
他们得手后大多携款潜逃、挥霍或改变贷款用途,将贷款用于高风险的经济活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贷款无法偿还。
4.一些借款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悬空银行债权。
近几年来,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期,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不少涉临危机、无力还贷的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悬空银行债权。
即使有还款能力的企业,也主观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给银行信贷资金造成巨大损失,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另外,对于申请正常破产的企业,银行的第一索赔权也难得到应有的保护。
(二)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1.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信贷操作不规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刚刚建立,仍存在责权利不明晰的问题。
基础工作薄弱,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存在漏洞,这给贷款的风险分析和以后的依法收贷造成了困难。
同时各行信贷管理上都强调“三查”,但往往重贷轻管,由于贷前调查不细致,贷中执行不到位,贷后监督不得力而最终流于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涵义及其特征 (3)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5)三、中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之差异比较 (10)四、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14)容摘要本文选择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讨论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风险,并试图针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众所周知,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而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心和棘手的问题。
因为,信贷风险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还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手段、体制、控制制度等诸方面与外资银行有较大差异,管理权限过度集中,没有明确的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致使国商业银行尚未有效建立以风险防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存在的不良贷款还没有完全化解,新增风险不断出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以解决银行和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现象;必须坚持贷款的“三性”原则,合理安排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必须建立健全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考核机制和综合信用评级制度;进一步改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完善信贷风险防机制,培养健康正确的信贷文化,努力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信贷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最主要的盈利业务。
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而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心和棘手的问题。
信贷业务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还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本文选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讨论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风险,并试图针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涵义及其特征(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涵义目前在风险管理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定义是:风险是指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
它包含了损失与不确定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也有盈利的一面,狭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只有损失的一面,这正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本文所研究的也正是这种狭义的信贷风险。
即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指银行贷款到期而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使银行信贷资产和收益受到损失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具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客观性。
只要有银行业务活动存在,银行风险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存在,这一特性是由于市场信息非对称性和主体对客观认识有限性,客观上可能导致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风险产生,诸如人的机会主义天性和道德风险以及趋利动机等。
二是扩散性。
银行风险不同于其他经济风险的一个最显著的的特征是,银行风险损失或失败发生,不仅影响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突出的是导致众多的储蓄者和投资者的损失或失败,就会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这就是银行风险的传染性(扩散性)。
金融机构作为储蓄和投资的信用中介机构,它联结的众多的储蓄者、投资者。
银行经营管理的失败,必然连锁造成众多储蓄者和投资蒙受损失;同时,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信用,如保证存款支取兑付的信用等。
因而,银行风险不仅具有原生存款和初始投资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具有数量倍数扩散的效应。
三是可控性。
银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银行风险不是洪水猛兽,人们是可以控制的。
所谓银行风险可控性,是指金融主体依一定方法、制度对风险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和事后的化解。
可控性的依据是:首先,风险可度量为可控性提供了基础;其次,技术手段的支撑;最后,银行制度的有效约束。
正因为银行风险是可控的,才使人们不断探寻研究银行风险管理。
从而使得健全现代金融制度具有现实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既受到宏观经济形势、行业与产业变化及调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信贷活动的部操作环节包括信贷政策及客户自身因素的影响,因此,信贷风险的成因较为复杂,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分述如下:(一)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1、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国有企业的所需资金长期由银行信贷提供,其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流动资金等投入都需要商业银行提供。
这种情况造成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过高,长此以往使得企业经营困难,直接造成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放贷与收贷等行为的干预依然存在,从而产生信贷风险。
2、信用文化淡薄。
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和完善时期,但是人们的市场信用观念还比较薄弱,这也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大量产生。
由于人们在信贷活动中的信用观念淡薄,使得客户对银行提供的信息不实,客户信贷活动不履行相应义务等情况不可避免地发生。
社会诚信文化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因素。
3、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和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
一方面银行体系部信息共享不足,虽然人民银行设立了信贷查询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商业银行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现象屡见不鲜,有些银行甚至为恶性竞争相互封锁信息,或提供假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
另一方面,工商、税务、海关、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评审报告可信度差,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了健康社会诚信体系的形成。
信息不对称,助长了企业和个人造假欺骗银行的行为,增大了银行防控风险的难度,带来巨大道德风险。
4、立法监管不足。
由于我国的金融立法目前尚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金融活动的充分进行。
目前还未有对恶意逃废银行贷款的刑法,所以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
在商业银行信贷活动中,由于客户的道德及信用问题,通过恶意逃废债务使得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发生损失,从而产生严重的信贷风险。
因此说,由于没有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的保障约束,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加大。
(二)来自银行自身的原因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仍存在“重贷轻管”的现象。
信贷营销和风险防是一对矛盾,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收益是在贷款发放时确认的,而贷款损失则要到实际发生后才确认,客观上造成了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贷款扩冲动和“重贷轻管”的倾向。
由于贷后管理成“事后管理”,出现实际风险,被动接受。
有些信贷人员甚至过度依赖贷前调查,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落实了第二还款来源,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认为贷后管理是搞形式。
对于上级行开发的集团性大客户,由于缺乏对等关系,怕得罪客户,不敢管,不会管,管理难落实。
如此种种“重贷轻管”的观念成为贷后管理薄弱的思想根源,观念不转变,也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埋下隐患。
2、信贷管理权限、贷款对象过度集中,基层行业务拓展受到限制,带来的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为了从总体上控制信贷风险,信贷资金向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项目集中。
在信贷资金管理上,贷款的审批权限逐步上收,基层行的贷款权被剥夺,基本上无贷款权。
这在一定程度将加剧基层需要信贷资金的却没有审批权,而有审批权的却对实际需求情况不了解的矛盾,贷款权限的过度集中,与信贷资金需求的广泛性不相适应,造成基层行无权对有地方特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及时作出信贷决策,上报上级行进行信用评级、授信,审批环节多、周期长、效率低,甚至要求一些不切实际的条件。
此外,目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存在贷款对象过多地集中在少数几个大企业的现象较为普遍。
认为企业越大风险越小。
企业规模越大、贷款银行越多、越是众多银行争“抢”的对象,即使这些企业不能提供完整全面的财务资料,许多商业银行也会因为其他银行的“抢贷”行为而打消这一疑虑,从而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盲目跟进状态,而忽略了对整体市场特性和风险的客观判断。
这种做法不仅可能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也不一定能降低贷款风险。
因为“大”不一定等于“好”,大有的大的弊端,大企业易得“大企业综合征”,国的大宇、美国的安然等庞然大物的倒闭,就是明显的实例。
贷款过度投向大企业,显然不利于分散贷款风险,何况我国的大企业,目前尚是国有成分占主导地位,由于产权虚设,易得“国企病”,一旦发生贷款风险,对银行所造成的冲击也会不少,(过去国有企业曾给我们银行带来了不少的不良资产包袱)。
由于贷款牵扯到的社会问题较多,当贷款出现不良以后也会出现“执行难”的问题,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的困难。
3、银行信贷人员素质不高和信贷分析的局限性所致。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商业银行具有了相对独立的经营权限与信贷策略,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才逐渐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地进行经营管理。
但是,面对这一变革,缺乏健康正确的信贷文化引导,导致信贷人员开拓信贷市场的能力及对外服务和营销策略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还是停留在较低层次,通过依靠送礼请客维系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争揽优质客户,而不在信贷风险管理和服务上下功夫,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此外,商业银行在信贷分析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商业银行对于贷款发放的主要依据是对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结果。
通过财务分析使商业银行了解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发展趋势和还款保障。
但是财务分析也有其局限性:第一,财务报表中反映的是企业在过去的经营成果,过去的财务成果并不能一定代表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会产生逆转的可能性;第二,财务报告的分析并不能反映企业所处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当行业环境产生变动时,企业也不能幸免,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便会产生。
(三)来自客户的原因1、客户的个人品质。
客户的个人品质是决定银行信贷风险的关键因素,其品质是指客户不仅应该有偿还其贷款的意愿,而且其在偿还债务期间要有主动承担相关义务的责任感。
这就要求贷款客户必须诚实可靠,对企业努力经营。
但是,客户的个人品质难以用分析方法加以计量和确定,这与客户的责任感,学历、经验和年龄密切相关,还与其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否具有现代管理理念,以往与银行的行为记录紧密相关。
客户的个人品质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而其个人品质是银行难以全面了解的。
2、偿还贷款实力。
贷款企业的实力是到期偿还贷款的保证,但是如果贷款企业经营出现巨大问题,导致资不抵债,那么相应的会产生信贷风险。
即使是抵押和保证贷款,如果对抵押资产的价值判断出现失误,对保证人的实力判断出现问题,这都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