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元代的易图
元代绘画知识点总结
元代绘画知识点总结元代绘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笔墨的变化、题材的多样化、艺术价值的扩大。
首先,元代绘画在笔墨的运用上有很大的变化。
绘画家开始使用浓淡相宜的墨色来表现画面的氛围和情感,而不再追求宋代绘画那种淡而不显的笔墨境界。
元代绘画还大量使用潑墨、断墨、破墨等技法,以及勾勒、点缀等手法来表现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这种笔墨的运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而且为后世的绘画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其次,元代绘画的题材非常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外,元代绘画还大量绘制了历史题材、宗教题材、民间生活题材等。
这些题材的出现,丰富了中国绘画的题材内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中,历史题材的出现尤为重要,因为它反映了绘画家对历史的关注和理解,也为后世的历史绘画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范例。
最后,元代绘画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扩大。
在元代,绘画不再只是在宫廷和达官贵人中流行,而是逐渐走向普通百姓,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享受和追求。
这种扩大的艺术价值,使得绘画在元代社会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也为后世的绘画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元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保留了宋代绘画的传统,而且创新了许多新的艺术成果,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绘画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元代绘画的历史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绘画受到了蒙古、西亚、和阿拉伯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也赋予了元代绘画独特的特色。
另外,元代还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绘画家,他们通过自己的绘画实践,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内容和形式,也为后世的绘画艺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 元代绘画的艺术特点元代绘画在笔墨的运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价值方面有许多突出的艺术特点。
在笔墨的运用上,元代绘画开始运用浓淡相宜的墨色来表现画面的氛围和情感,而且还大量使用潑墨、断墨、破墨等技法,以及勾勒、点缀等手法来表现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欣赏有趣的周易图
趣味易图画欣赏图·文/郭彧历史上“盛世修典”整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般分经、史、子、集四大部分。
对于“经”来说,历代有“五经”、“六经”、“九经”或“十三经”的划分,于是到了清代就有了“十三经注疏”的大部头著作。
无论有多少部“经”,《周易》这部经典总是居于群经的首位。
清代纂修《四库全书》的馆臣对《周易》的评价是:“《易》则寓教于卜筮,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周易》是一部重要的原典书籍。
《周易》分《易经》与《易传》两大部分。
《易经》有六十四卦的符号图象、卦名、卦辞和爻辞(乾坤两卦还有“用”辞)。
《易传》里面有《彖传》、《象传》、《文言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七篇。
汉代以来(甚至说战国以来)的学者为着解说《周易》,陆续创作了一些“以图佐说”的图象,一般称之为“周易图”,后来又发展成为易学中的专门学问——易图学。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能见到的易图总数大约有四千多幅。
其中,用于解释《周易》中的概念或命题的易图居大多数。
例如,我们通常所谓的“太极图”,就是为着解说《周易·系辞传》里面“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一段文字而画出来的。
下面,是见于清代高雪君《易经来注图解》书中的《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图1)。
图1这样“黑白鱼”形的易图,最早见于明初赵撝谦的《六书本义》书中,图名称之为《天地自然河图》(图2)。
图2到了清代高雪君的《易经来注图解》书中,方改称之为《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
我们看图1与图2,“黑白鱼”形图画的外围都画有所谓的“先天八卦”。
这就告诉人们,这样的“太极图”与“先天八卦图”之间有着一定的连带关系。
那么,这幅图与“先天八卦图”之间究竟有什么连带关系呢?清代的易学家张惠言于《易图条辨》一书中说,这样“黑白鱼”形的易图是从“先天八卦图”演变过来的。
令人遗憾的是,张惠言并没有详细说明它们之间的演变过程。
易图讲座第07讲宋代的易图:《易数钩隐图》
易图讲座第07讲宋代的易图:《易数钩隐图》(一)北宋太常博士彭城刘牧著《易数钩隐图》。
自序曰:“夫卦者,圣人设之观于象也。
象者,形上之应。
原其本,则形由象生,象由数设。
舍其数,则无以见四象所由之宗矣。
……今采摭天地奇偶之数,自太极生两仪而下至于复卦,凡五十五位,点之成图,于逐图下各释其义。
庶览之者易晓耳。
”今见《道藏》三卷本《易数钩隐图》,自卷一“太极第一”至卷二“七日来复第四十六”,是“凡五十五位”之四十六幅图。
终二卷至“遯卦第四十八”。
卷三又出七幅图,其中方有“河图”、“洛书”之名。
依其自序所言,是以天地五十五之数“点之成图”,目的是为了阐述“象由数设”,特别是要由此见“四象”所由宗。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新注周易十一卷,皇朝刘牧长民撰。
仁宗时言数者皆宗之。
庆历初,吴秘献其书于朝,有诏奖之。
田况为之序。
又有钩隐图三卷,皆易之数也,凡四十八图”。
北宋仁宗,公元1023年至1063年在位,庆历为公元1041年至1048年。
时有宋咸,著《王刘易辨》二卷,维护王弼而驳斥刘牧。
自序有“业刘者实繁,谓刘可专门,王可焚窜”之语。
其序作于定康元年(公元1040年),可见当时“言数皆宗之”,似当在朝廷“有诏奖之”之前,就是已形成之态势。
(其太极至八卦四图见下)《易传·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以上四图,就是刘牧“以数明象”从太极画到八卦之图。
“太极第一”图是以五个白点与五个黑点代表十个天地奇偶之数。
以表示“两仪之气混而为一”之义。
“太极生两仪第二”图,上一,下二,左四,右三。
以表示“一气所判,是曰两仪”、“两仪乃天地之象,天地乃两仪之体”、“画天左旋者,取天一、天三之位也。
画地右动者,取地二、地四之位也。
”于“天地数十有五”、“天一生地六”、“地二上生天七”、“天三左生地八”、“地四右生天九”五图之后出“两仪生四象第九”图。
是图以六、七、八、九为“四象”,并于图说中针对先儒以金、木、水、火为四象,说“金木水火有形之物,安得为象哉”,亦不同意以实象、假象、义象、用象为四象之说,又特别指出“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亦不是四象,是“此四事,圣人易外别有其功,非专易内之物”。
中国元代山水画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庭,他的同父异母之兄是道教界得到元朝特赐“真人” 随时变化,使他的画面在朴厚沉穆的大背景下显得秀
的人物,因此他的家庭一度是浙西三大富豪之一。只 润灵动,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
是在倪瓒 28 岁时,他的兄长去世,嫡母不久也去世,
三、元代山水画家的艺术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从此他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王蒙则出身于官宦加文
孟頫等其他元代画家的画就会发现,他们的笔墨,在
当时的画家,尤其是具有儒者之风的画家,作 由实入虚、“蹈虚揖影”这一点上是相通的,存在着
为士夫文人的一部分,不可避免也具有这种情感和价 明显的共性特征。无论是王蒙,还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值取向。“元四家”之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 《富春山居图》、吴镇的诸多“渔父图”,倪瓒的诸
于中国绘画发展阶段的规律性原因,在元代重要画家 历和个人性情密切相关,与任何时代的画家群体一样,
的创作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特征,看到 元代画家在反映着时代共性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
了当时作品中存在的共性。由于他们将中国传统文人 性,这也是绘画客观规律的必然。正因为如此,通观
的气节观作为自己的人格追求,因而他们在绘画中含 中国绘画史,各个时代的画家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特
2. 笔墨士气化。在艺术上,他们主张绘画要有
九儒、十丐。文人儒士的社会地位仅高于乞丐,甚至 士气,强调笔墨的逸趣。笔墨在此时的功能已不再仅
比娼妓还要低。同时,元朝统治者还在早期取消了科 仅是“图形”,而是它本身也要表现出文人的趣味性。
举考试制度,实际上也就是不在读书人中取仕,而读 王蒙绘画如《青卞隐居图》《葛稚川移居图》等,笔
理念。这种带有时代特征的共同的艺术理念,反映在 一点,恐怕不仅仅是元代山水画,而是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古代易图学中的图形信息设计
一、易图学与图形信息设计思想美国著名的信息设计、用户体验专家内森•谢卓夫(Nathan Shedroff)在文章《交互信息设计:设计的统一理论》(Information Interaction Design:A Unified Field Theory of Design)中指明所有的设计都可以分为信息设计、交互设计和知觉设计三个部分。
信息设计针对的是设计生产者所要表达的信息,交互设计针对的是产品对设计消费者的响应(以往理论中的功能设计可以纳入其中),知觉设计则是从审美、知觉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设计。
在这个框架内理解信息设计,可以得知,虽然信息设计是一个新的概念,其所指的内容却由来已久了:从古代皇室对特定信息的专权、官员按等级着装到现代城市的交通标识系统无不存在信息设计。
本文要讨论的易图学是中国古代图形信息设计成果的集中表现。
《周易》一书中的《易经》部分本来是周代的卜筮之书,目的是为占卜之用,本身包含的哲学内涵虽广博却隐于文本之后,并无有意识的进行系统的表述。
不过《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本经典,是先秦诸子百家共同的理论基础,加上在后世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和道家均把《周易》作为第一典籍,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从各种角度对《周易》进行解释和扩充,把《周易》的思想哲学化、体系化,形成了体系庞大的易学,中国古代思想中一切哲学思想都深深的存在着易学的烙印。
易图学是易学的一个分支,这一分支推崇用图形的方式表现易学思想。
目前保留下来的易图多是宋代以后创造的,宋、元、明三代是易图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到了清代,由于对明末浮燥的学风的痛恨和清廷的高压,整个易学界向训诂和考据的方向发展,对于探讨哲学问题的易图学失去了兴趣,易图学走向衰落。
在易图学中包含了现今图形信息设计的图表设计领域的大部分内容,有些表现方式(如《水火匡廓图》中的成分比例加逻辑关系的表现法)甚至比现今常用的图表设计方法有更强的表达能力。
易学中最早的图形当属与爻相关的图形了,在通行本的易经中使用“—”和“--”两种符号表示阳阴两种爻。
彩版图文天下·中国通史(元—近现代)-墨人
彩版图文天下·中国通史(元—近现代)墨人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王朝。
从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共历时97年。
在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如蒙古帝国的扩张、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繁荣与衰落等。
元朝的建立,标志着蒙古帝国在中国地区的统治正式开始。
忽必烈在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并定都大都(今北京)。
元朝的建立,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蒙古族、汉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
元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元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都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元朝的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元曲、元杂剧、元曲四大家等,都是元朝文化的重要代表。
元朝的衰落,主要是由于政治腐败、外患内忧等原因导致的。
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灭亡,结束了蒙古族在中国的统治。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朝代。
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644年明朝灭亡,明朝共历时276年。
在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繁荣与衰落、明朝的灭亡等。
明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朝代开始。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后迁都北京。
明朝的建立,使中国重新回到了汉族的统治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明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明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都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明朝的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明朝的文学、明朝的绘画、明朝的科技等,都是明朝文化的重要代表。
明朝的衰落,主要是由于政治腐败、外患内忧等原因导致的。
第八章 元代时期的美术PPT课件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4
永乐宫以三清殿及纯阳殿壁画最为精美壮观。《朝元仙仗图》分布于三清殿四壁,其中 八个主像皆作帝王装束,周围排列,所绘人物形象极富变化,服饰各不相同,其中 如帝王的庄严肃穆,真人的超凡脱俗,玉女的秀丽端庄,神将的威武剽悍,天蓬等 元帅之怪异凶猛等,都画得神完气足,真可谓千变万态,无有同者。线描作莼菜条, 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华美异常,也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
秋郊饮马图
4
中国美术史 |第八章 元代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元代绘画
元四家与元代山水画之变
黄公望,他在元四家中年岁最长,诗中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专工山水,多表 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的风景。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化,以水墨或 浅绛设色作画,苍润浑厚,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卷》, 《九峰雪霁图》 倪瓒,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近处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汪洋湖水,意 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他作画绝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 极为明清文人画家推崇。传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等。 吴镇,他作画吸取董源巨然皴法,笔墨雄秀清润,表现苍茫气象,喜作渔父图。话 清远江湖中一舟悠然,并题渔歌于其上,词语清新,诗中如“只钓鲈鱼不钓名”等 句,抒写其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所画墨竹用笔草草若不经意,而情态生动。 他的传世作品有《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竹谱册》等。 王蒙,他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郁
1 第一节 元代绘画
中国美术简史之元代 ppt课件
赵孟頫在总结前人实践经验 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书法人画的理 论。他作《秀石疏林图》,跋其后 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 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 画本来同。”
影响
作为一代宗师,不仅赵孟頫的友人 高克恭、李仲宾,妻子管道昇,儿子赵 雍受到他的画艺影响,而且弟子唐棣、 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 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 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 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在中国 绘画史上写下了绮丽奇特的篇章。
一、文人画形成的历史条件
a.士大夫以画自娱或为封建统 治服务,已成为一种风气和势力;
b.书画同源,长于书法的文人, 进入绘画领域,有其有利的条件;
c.文人士大夫能著书立说,使其 创作思想能得以广泛传播并对后世
产生持续的影响。
第七章 元代美术
第三节 “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
三、代表作
鞍马画:《秋郊饮马图》 山水画:《鹊华秋色图》平远小景式构图 花鸟画:《鸳鸯》
秋郊饮马图 元 赵孟頫
浴马图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元 赵孟頫
红衣罗汉图 元 赵孟頫
赵 孟 頫 书 法
道德经局部 元 赵孟頫
膽 巴 帝 师 碑
元 赵 孟 頫
秀石疏林图 元 赵孟頫
山 桥 探 海 图 轴
第一节 概述
工艺美术:青花瓷、釉里红、纳石失、 漆器、
建筑:元大都 书法:赵孟頫
彩瓷
元代出现了窑变、青花、釉里 红的技法。为釉下装饰和以后的釉 上装饰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的瓷 器创造出用毛笔在胎上绘画的方法。 这种用彩料画出花纹后,烧制的瓷 器,就叫作“彩瓷”。
“釉上彩”与“釉下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与“釉 下彩”两大类。在胎坯上画好花纹后,再 上釉入窑烧制,称为“釉下彩”在烧制好 了的瓷器上再加以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 成的,叫作“釉上彩”,这时期的青花、 釉里红瓷器,就是属于“釉下彩”。明代 以后出现的新彩、五彩、粉彩等,都属于 “轴上彩”的范畴。
元代绘画知识点总结归纳
元代绘画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元代绘画的历史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在技法、题材和风格上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元代的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仅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绘画的兴起与元初蒙古族的统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蒙古族成为中国的统治者后,其统治者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的绘画在技法、题材和风格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元代绘画的艺术特点1. 技法上的创新元代绘画在技法上有着独特的创新,主要表现在笔墨运用上有所变革。
元代绘画的画家们在传统的笔墨技法基础上,融合了蒙古族的绘画技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
元代绘画的笔墨处理更加粗犷豪放,运用笔墨的变幻多样,线条疏密有致,墨色浓淡分明,刀劲挥洒,体现出一种豪放风格,充分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2. 题材上的广泛在元代绘画中,题材更加广泛,不仅有传统的山水、花鸟等题材,同时还涌现出了大量以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元代绘画在题材上的开拓,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手法,为古代绘画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3. 风格上的变革元代绘画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变革,表现出了一种豪放豁达的绘画风格。
元代绘画作品的风格大多具有粗犷豪放的特点,画面的笔触刚劲有力,气势磅礴,展现出了一种豪迈、潇洒的气息,这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三、元代绘画的代表画家及代表作品1. 黄公望黄公望是元代著名的画家,他擅长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和泼墨山水。
他的代表作品有《胡僧图》、《远山图》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他浑厚豪放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赵孟頫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独具特色,被誉为“元代四大家”之一。
他的绘画作品中以行草、隶书为主,风格秀逸清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新中国美术史七元代美术课件ppt
这些文人画家特别注重主观意趣的抒发,作画“聊以自 娱”,“写胸中逸气”,不言“画”而名为“写”,以表现自 己的社会追求。
元 王蒙《青卞隐居图》
三、花鸟画 元代花鸟画前期以院体风格为主,多为工笔设色,后来
这种院体风格产生些许变异,表现主题与技法向前跨了一大 步,梅兰、竹石、枯木等题材的绘画大发展;借物抒情、画 风清雅的水墨写意花卉勃然而兴,显示了花鸟画领域的变化 。主要的画家有王渊、陈琳、王冕、管道升、柯九思等。
1、王渊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管仲姬 管道升,字仲姬,一字瑶姬,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南宋景定 三年(1262年)生。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手书《金刚经》数十 卷,赠名山寺。嫁元代吴兴书画名家赵孟頫为妻,封吴兴郡夫人, 世称管夫人。
《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 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 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qin,念二声),死同一个椁(guo,念三声)。
一、赵孟頫
表现最突出的是文人士大夫绘画,影响最大的画家首推赵孟 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他的山水画代表作《鹊华 秋色图》写山东济南郊外鹊山和华不注山。画面设色浓重,水村 山舍清丽,用披麻皴间解索皴写鹊山和华不注山,秋林点染丹红 ,法度,笔路颇具书法意味。
赵孟頫书画有很深功夫,在绘画上,他主张“古意”和“书 画同法”,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这种 师法古人的主张,对匡正南宋以来绘画中流行的某些追求表面工 整艳丽效果的缺点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扩大绘画艺术风格的探 索也有所贡献。(追求笔墨的形式美感,借鉴书法用笔以丰富绘 画的表现方法,对加强塑造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具有重要作用。
易龙图序析解
《易龙图序》析解——陈抟著作及其学术思想研究方国强易龙图序——陈抟著且夫龙马始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
今存已合之序尚疑之,况更陈其未合之数耶!然则何以知之?答曰: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也。
况夫天之垂象,的如贯珠,少有差,则不成其次序矣。
故自一至于盈万,皆累累然,如系之于缕也。
且若龙图便合,则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
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
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
上二十五,天数也。
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位。
后形一六无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
兹所谓天垂象矣。
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
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焉。
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
在上则一不配,形二十四。
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
后既合也,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地之本,三干地二地四为之用。
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
大矣哉!龙图之变,歧分万途。
今略述其梗概焉。
第一章、《易龙图序》析解一、缘起:史载古传之易有三: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而其易之图式,至唐末宋初才由陈抟传于世,形成图解(图书)易学之潮流,风风雨雨迄今。
陈抟之《龙图序》是解析《易龙图》[1]之文字说明,而《易龙图》则是以图解易之书,惜已隐传于世(宋代道士雷思齐曾见是图,出于某种原因也未将其图流传于世)。
二、存疑:由于陈抟之《易龙图》一书的佚失,导致《易龙图》图式成为千古之谜。
今传世之易图,大致分为:先天图,中天图,后天图三图式;更有河图、洛书,无极图,先天太极图等,都与陈抟有关。
陈抟师承何门,在其作《易龙图》之前是否已有《龙图》之图?是否另外存有易之元始图?《龙图》为己之所悟?还是何人所传?因陈抟未说,已不得而之矣。
“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之八卦图,是否就是陈抟所书《易龙图》之八卦图?隐传之《龙图》能否重现于世?三、源头:据雷思齐之说[2],陈抟之《易龙图》一书中有图二十一幅,其中“龙图离合变通图”为本图。
易经卦义正解之图象
易经卦义正解之图象古人先认识到数的特性,有三极五独七复,事不过三,五脏,五指,五行,一串贝币五枚,两串为一朋等,一与五合六,二与五合七…五独立;月相有朔、上弦、望、下弦四个阶段,形成七日节律。
次后因农事需要又设天干计数十,先用文(纹)代表,后用字确定—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上古之人为了把握农业规律,观察天象地理,先后抽象概括出河图、洛书、卦图。
第一节洛书根据北斗星、阴阳五行和太阳运行规律,确定地球公转周期,并观季节变化规律,用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等分地球公转周期,如图1-1。
据中国中部地区观察的日行迹,如图1-2 ,5在交汇处。
图中数借洛书数。
“五”者,天之中数也,五行生数配以“五”谓之成数。
《尚书》洪范九畴篇:“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皆生数。
一五合六,二五合七…,六七八九十为成数。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一二三四五中,阳数合九,阴数合六,易经卦图中阴用“六”、阳用“九”表示。
生数总计十五,在河图洛书中均有体现。
洛书中的生成关系,九金生一水,合十;三木生七火,合十…五土居中央,土生万物。
这是建立十月太阳历的依据,也推知其为先天八卦之源,如图1-3(参考彝族保留的河图洛书)。
日行迹图如图1-2,一月始于冬至,夏至也是终始点,乾9代表夏至,5独立居轨迹中间交点,用坤1表示冬至一年始。
太阳视移动次序为顺,顺为→震木8→离木3→兑金4→乾金9;逆为→巽火2→坎火7→艮水6→坤水1,一个循环,其九宫图如图1-4。
这是平衡状态,每个边数的和均为15,对边及对角线数之和均为30;洛书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
再利用五行相生关系,将公转周期十等分,即十分法,建立十月太阳历,如图1-5。
第二节河图根据圭表记录太阳运行规律,以及北斗星斗柄旋指四宫方位,并观季节变化规律,八等分地球公转周期,建立了含四时八节的太阳十二月历。
每年的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总结出:天一生水居于北,地六成之,为玄武;地二生火居于南,天七成之,为朱雀;天三生木居于东,地八成之,为青龙;地四生金居于西,天九成之,为白虎;天五生土居中央,地十成之,为明堂。
《周易图说 四库本》全文-古籍
周易图说四库本周易图说是用图形解说周易易理的一种研究方法,自宋代起盛行.代表人物:陈抟.现代周易图说的代表著作lt;乾坤谱gt;.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一周易图説易类提要【臣】等谨案周易图説二卷元钱义方撰义方字子宜湖州人尝举进士其仕履则不可考矣是书成于至正六年上卷为图者七下卷为图者二十朱彞尊经义考作一卷疑传写误也其説谓河图为作易之本大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乃圣人即理推数二者可以相通故并言之非谓作易兼取洛书又引朱子之説谓圆图有造作且欲挈出方图在圆图之外又谓朱子易本义于先天后天卦位必归其説于邵子似歉然有所未足是以不揆其陋而有所述云云其书较他家为近理然犹据陈抟以来相传之图书言之其实河图洛书虽见经传而今之五十五防四十五防两图其为古之图书与否则经传絶无显证援左传有三坟而谓即毛渐之书援周礼有连山归藏而谓即刘之书考古者其疑之矣且系辞言洛书不言即九畴洪范言九畴不言即洛书卢辩注大戴礼记始云明堂九室法文其説起于后周阮逸伪作闗朗易传因而述之于是洛书之文始传为四十五防而九畴亦遂并于易义方知九畴之非易而不知洛书本非九畴其辨犹为未审至其谓自汉以来惟孟喜本易纬稽览图推易离坎震兑各主一方余六十卦每卦主六日七分为有图之始寥寥千载至陈抟始本易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因而重之及天地定位等説为横圆大小四图传穆李以及邵子又本帝出乎震之説为后天圆图因大横图之卦为否泰反类方图则于因易而作图非因图而作易本末源流粲然明白不似他家务神其説直以为古圣之制作可谓独识其真矣其所演二十七图亦即因旧图而变易之竒偶之数愈推愈有人自为説而其理皆通譬之自古至今奕无同局固亦不妨存备一家焉乾隆四十四年四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墀周易图説原序钱子既作易图説或问之曰易之有图尚矣今子之作不尽合先儒之説何也余应之曰求合于圣人之防则先儒之合乎圣人者取之异乎圣人者正之以圣人之説此所以不尽合也或又问曰昔之述河图者必并陈洛书子独不然何也余又应之曰河图者伏羲所取而用之洛书之出则在乎千有余年之后吾圣人兼而取之不过以龙负文以出河洛者其事同圣人则之以开物成务其用亦同而即理推数二者又可以相通故并言之耳非谓作易兼取洛书也余为明易而本之河图其不及洛书宜矣呜呼六经之道如日行天万古一日秦火之变易独以卜筮得全传之者虽众知之者盖寡自汉孟喜本易纬稽览图推易离坎震兑各主一方余六十卦每卦主六日七分此易有图之始也寥寥千载易学絶响宋之陈抟心领神悟始本吾圣人易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因而重之及天地定位等説为横圆大小四图传之穆李以及邵子而又本帝出乎震之説为后天圆图因大横图之卦为否泰反类方图于是易之有图始大明于天下而朱子尚有圆图有造作不依他元初画底之説且欲挈出方图在圆图之外而释天地定位帝出乎震者必曰邵子曰此伏羲八卦之位此卦位乃文王所定似犹有歉然未满之意然其释河图之则犹未免惑于孔安国之説此愚所以不揆其陋而有所述也扬子云曰众言淆乱折诸圣苟无圣人之书而臆度为之顾余何人而敢与先儒立异同哉且愚伏读易之经传而学之三十年矣苟非反覆潜玩而有所自得亦岂敢遽为此书观者幸恕其僣而嘉其用心可也至正六年龙集丙戌夏四月甲子前进士吴兴钱义方子宜父序钦定四库全书周易图説卷上元钱义方撰本防图凡七【谓圣人作易其本防如此】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又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逺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则伏羲所以画八卦乃得之仰观俯察近取逺取盖在天地在人物莫不有理莫不有隂阳莫不有生生不穷之妙其所以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者的确详明晓然易见包牺模写于书以示人非假纎毫私智穿凿成之者周子所谓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隂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邵子所谓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程子所谓加一倍法者是也自汉孔安国刘歆以为伏羲则河图画八卦传袭既久世以为信贤如朱子亦谓虚五与十者太极竒偶数各二十者两仪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四象析四方之合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为兑震巽艮者八卦言两仪四象通矣而言八卦则析四方之合补四隅之空所以为乾坤离坎兑震巽艮者皆未见灼然之法象而能使人释然无疑者然朱子本义尝谓伏羲仰观俯察见隂阳有竒偶之数故画一竒以象阳画一偶以象隂见一隂一阳有各生一隂一阳之象故有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原象篇又谓惟皇昊羲仰观俯察竒偶既陈两仪斯设既干乃支一各生两隂阳交错以立四象两一既分一复生两三才在目八卦指掌感兴诗又谓皇羲古神圣妙契一俯仰不待窥马图人文已宣朗附録又谓仰观俯察逺求近取安知河图非其中之一事得非启蒙之书已行而晚年始悟其失遂不及改欤圣人之则河图盖谓揲蓍非谓画卦也详见下河图説或问朱子曰伊川先生见兔曰察此可以画卦便是此义曰就这一端上亦可以见凡草木禽兽无不有隂阳鲤鱼脊上三十六鳞隂数龙脊上八十一鳞阳数又背上文中间一簇成五段五行也两边各插四段共成八段八卦也两边周围共有二十四段二十四气也个个如此又如草木之有雌雄银杏桐楮牝牡麻竹之类亦然愚按天阳也而有日月则日阳月隂也地隂也而有山川则山隂川阳也人物之男者为阳然交于隂则可以生男可以生女女者为隂然交于阳则可以生女可以生男朱子所谓隂阳各生一隂一阳之谓而此图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谓也此圣人仰观俯察近取逺取画卦之最亲切而明白者又何待于傅防牵合而后成之邪其不主于则河图也亦明矣lt;经部,易类,周易图说,卷上gt;lt;经部,易类,周易图说,卷上gt;系辞传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朱子曰下三画即前图之八卦上三画则各以序重之而下卦因亦各衍而为八也若逐爻渐生则邵子所谓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者也又曰两仪未分浑然太极而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之理已粲然于其中太极分而两仪则太极固太极两仪固两仪也两仪分而四象则两仪又为太极四象又为两仪矣自是而推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以至于百千万亿之无穷其已定之形已成之势不容毫发思虑作为其间也又曰第四画者以八卦为太极而复生之两仪也第五画者八卦之四象也第六画者八卦之八卦也邵子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上交于隂隂下交于阳而四象生矣阳交于隂隂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八卦相错而后万物生焉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犹根之有榦榦之有枝愈大则愈小愈细则愈繁以上二图专论画卦乃伏羲作易之本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竒于扐以象闰五嵗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愚尝攷之吾圣人所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者言圣人则之而已未尝指言则为何事也自汉孔安国刘歆皆谓伏羲则河圗以画八卦后世遂信其説相承而不悟贤如朱子亦未免曲説求之而卒不可通夫伏羲所自画卦与夫则河图之用愚己论之于前矣且系辞既明有天一至地十之数大衍五十之説而朱子易图説亦以天一地二章继圣人则之之后则圣人则河图以揲蓍者至甚明白而无可疑也故天一地二章之本义曰此言天地之数阳竒隂偶即所谓河图者也其位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就此章而言则中五为衍母次十为衍子次一二三四为四象之位六七八九为四象之数也若夫洛书则蔡元定之论详矣故不复赘朱子曰其所以为数者不过一隂一阳一竒一偶以两其五行而已所谓天者阳之轻清位乎上者也所谓地者隂之重浊位乎下者也阳数竒故一三五七九皆属乎天所谓天数五也隂数偶故二四六八十皆属乎地所谓地数五也天数地数各以类而相求所谓五位之相得者然也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而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木而地以八成之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天以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又其所谓有合者也积五竒而为二十五积五偶而为三十合是二者而为五十五此河圗之全数夫子之意而诸儒之説也窃谓孔安国于易舛误不一如系辞论尚象制器凡十三卦网罟一事是包牺耒耜交易二事是神农垂衣至书契九事是黄帝尧舜极其分明而安国序书乃以黄帝尧舜之书契归之于包牺亦犹吾圣人言包牺仰观俯察作八卦而安国以为则河图作八卦也刘歆不过信安国之説而踵为之论耳然安国误于前歆误于后人之信之千古一律安国诚易之罪人矣善乎扬子之言曰众言淆乱折诸圣愚之説一以圣人十翼之言折之耳系辞传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竒于扐以象闰五嵗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説卦传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朱子曰大衍之数五十而蓍一根百茎可当大衍之数者二故揲蓍之法取五十茎为一握置其一不用以象太极而当用之防凡四十有九盖两仪体具未分之象也又曰大衍之数五十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乗地十而得之至用以筮则又止用四十有九盖皆出于理势之自然而非人之智力所能损益也两谓天地也挂悬其一于左手小指之间也三三才也揲间而数之也竒所揲四数之余也扐勒于左手中三指之两间也闰积月之余日而成月者也五嵗之间再积日而再成月故五嵗之中凡有再闰然后别起积分如一挂之后左右各一揲而一扐故五者之中凡有再扐然后别起一挂也又曰一变所余之防左一则右必三左二则右亦二左三则右必一左四则右亦四通挂一之防不五则九除挂一则为四为八四以四约之为一故为竒八以四约之为二故为偶二变三变所余之防左一则右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三则右必四左四则右必三通挂一之防不四则八又曰四五为少八九为多又曰天圆地方圎者一而围三三各一竒故参天而为三方者一而围四四合二偶故两地而为二数皆倚此而起故揲蓍三变之余三竒则三三而九三偶则三二而六两二一三则为七两三一二则为八愚按揲蓍所余凡四为竒凡八为偶少者为竒多者为偶盖蓍以四茎而揲故所余之防亦必以四约之而一其四者为奇二其四者为偶然倚为七八九六之数则四之竒者以三计之取天圎径一围三参其天圎之径而得三之象八之偶者以二计之取地方径一围四两其地方之径而得二之象方其挂扐则四为竒八为偶及其倚数则四为三八为二又按以防计数犹歴家之以度测天也易本无是法后人不得已而为是以别白之耳下放此lt;经部,易类,周易图说,卷上gt;系辞传曰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朱子曰易变也三变成爻十有八变则成六爻此图所谓三变成爻之象也夫隂阳竒偶生生谓易而成卦六十有四蓍扐竒偶三变成爻而成形亦六十有四其数之自相符合盖造化巧妙有如此者以上三图専论揲蓍乃伏羲教人用易之法爻辞经所谓初二三四五上之九六是也圣人则圗揲蓍以一二三四为四象之位六七八九为四象之数阳主进七进未极而九进已极极则退而后变为少隂之八隂主退八退未极而六退已极极则进而复变为少阳之七易用其变所以应天下万事之变此所以老变少不变用九六而不用七八也愚按古者揲蓍得卦其六爻之中虽有老阳少隂少阳老隂六七八九之殊然其爻象只是竒偶二画而人自辨其为老为少变与不变而已后世又创为□【重】【拆】【单】乂【交】之象以别隂阳老少之四象则又名竒以单名偶以拆而属之二少复立重交二象而名其二者似略易见然非古法矣lt;经部,易类,周易图说,卷上gt;爻辞经曰用九见羣龙无首吉又曰用六利永贞欧阳子曰乾坤之用九用六何谓也曰干爻七九坤爻六八九六变而七八无为易道占其变故以其所占者名爻不谓六爻皆九六也及其筮也七八常多而九六常少有无九六者焉此不可以不释也六十四卦皆然特于乾坤见之则余可知耳愚谓揲蓍得卦有六爻皆不变者有六爻皆变者有一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变者故一卦可变为六十三卦通本卦为六十四卦总六十四本卦于各卦所变六十三卦计四千九十六卦然其实依旧只是六十四卦今特以干一卦发例余六十三卦自可以类而推之盖变之在图者虽以次第整齐之如此而其得于蓍者乃是从本卦径得所变之卦实不拘此先后次第也愚按一卦变六十四卦自汉儒焦贡始发其义然焦贡所作易林之书每卦之变为六十四辞以断之如神庙籖语相似是每卦真有六十四卦而实为四千九十六卦于圣人卦变分合往复之妙懵然不识也可笑甚矣以上二图専论因蓍得卦之用右七图皆伏羲先天之学易之本防而周公发明之于经吾圣人发明之于传有象而未有辞也吾圣人所谓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所谓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所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周子所谓圣人之精画卦以示者是也盖上古鸿荒之世人心天理未尝相离事至物来吉防自判下迨结绳以记事作易以示象则世道一变之始人心天理相离之一初圣人盖有不得已焉者而后作易也易之体用虽可具见而当时占决之断不可复攷矣至于文王周公之系辞孔子之十翼则又世道人心之再变而即象以示人者明白于辞以告人而后世复有不悟其理者噫周易图説卷上钦定四库全书周易图説卷下元钱义方撰后天演义图凡二十【谓后之圣人因已成之易推演出其义颇有改动作为者】 lt;经部,易类,周易图说,卷下gt;序卦传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頥頥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右上篇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説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説也説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右下篇愚按系辞言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而继以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之九卦皆循序卦原列之次此又文王之易之一证也以上一图乃文王推演之义右一图正文王之易所以为后天之学开卷第一义者邵子不知本此而乃以意主张説卦所谓帝出乎震至成言乎艮者属之文王过矣lt;经部,易类,周易图说,卷下gt;lt;经部,易类,周易图说,卷下gt;lt;经部,易类,周易图说,卷下gt;lt;经部,易类,周易图说,卷下gt;此见于文王周公卦爻之经孔子彖象文言之传其所谓象或就八卦取或就六画成卦全体取或就爻之刚柔位之隂阳取或以内外乗承应与互体取初无有一定之则而或者乃槩以分属八卦谬矣以上一图乃文王周公孔子相继推演之义右所谓象已非伏羲之所谓象矣伏羲之象全无文字未有假借比并只本卦中竒偶之画便是系辞所谓象者像是也今此之象又是向下一节説话也是有注脚了后八卦性情图象图放此系辞传曰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徳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朱子曰先儒解此多以为互体如屯卦震下坎上就中间四爻观之自二至四为坤自三至五为艮故曰非其中爻不备互体汉儒多用之左传中一处説占得观卦处亦举得分明防来此説亦不可废愚按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筮遇观之否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杜氏注谓此互体正卦三四五为艮变卦二三四为艮窃谓全易六十四卦唯乾坤二卦不可互体余六十二卦皆可互体此古占法今人少用故今特以观之否正变二卦发例而余可以类推云以上一图之用不详自何时始夫包羲之时易虽有占象示而已辞且未有恶有互体互体之用日复趋巧此必周公系爻以后孔子十翼以前之事故今以附卦爻象图之后云説卦传曰干徤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説也朱子曰此言八卦之性情又曰谓之性者言其性如此又谓之情者言其发用处亦如此又曰阳在下为震震动也在上为艮艮止也阳在下自动在上自止又曰阳是动底物事隂是静底物事凡阳在下便是震动意思在中便是陷在二隂之中在上则没去处了只得止隂是柔顺底物事在下则巽顺隂柔不能自立须附于阳在中则是附丽之象在上则説盖柔媚之物在上则欢悦右虽伏羲本图然伏羲之易卦画之外别无文字但有文字注释即是后天推演之説故着于此下象图放此lt;经部,易类,周易图说,卷下gt;lt;经部,易类,周易图说,卷下gt;説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邵子曰干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干为顺自巽至坤为逆于是八卦相交而成六十四卦又曰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也朱子曰以横图观之有干一而后有兑二有兑二而后有离三有离三而后有震四有震四而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亦以次而生焉此易之所以成也而圎圗之左方自震而厯离兑以至于干之末皆进而得其已生之卦犹自今日而追数昨日也故曰数往者顺其右方自巽而厯坎艮以至于坤之末皆进而得其未生之卦犹自今日而逆计来日也故曰知来者逆然本易之所以成则其先后始终如横图及圎图右方之序而已故曰易逆数也又曰横图据见在底画较自然圎图便是就中间拗做两截恁地转。
《元风烈 元代瓷器鉴赏》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第二章 文化贸易
第三章 造型独特
第四章 工艺考究
第五章 艺术精湛
第六章 价值不菲
第七章 疵伪辨识
结语
感谢观看
读
书
笔
记
目录
07 第六章 价值不菲
09 结 语
08 第七章 疵伪辨识
《元风烈》是以研究元代瓷器为主,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一本书。瓷器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的一 大发明,本书通过对元代瓷器的独特造型、色彩及纹饰做了较为系统的探究,以便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使得世人 对它有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编委会
第一章 概 论
《元风烈 元代瓷器鉴赏》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世人
信息
文化
概论探究ຫໍສະໝຸດ 版权鉴赏造型
艺术
贸易 色彩
工艺
瓷器
认识
风烈
面纱
传统
纹饰
宗旨
01 编委会
目录
02 第一章 概 论
03 第二章 文化贸易
04 第三章 造型独特
05 第四章 工艺考究
06 第五章 艺术精湛
【原创】易图与《内经》有关系吗?
【原创】易图与《内经》有关系吗?易图与《内经》有关系吗?金栋河间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图0-1太极图图0-2古太极图(天地自然河图)金栋按:《汉书·五行志第七上》说“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正是传说中伏羲先天太极八卦图,又名古太极图、天地自然河图。
此图(图0-2)是标准的太极图,乃明初赵撝谦《六书本义》首次公布之阴阳鱼图,由蔡元定从四川青城山一位隐士那里所得。
清胡渭《易图明辨》认为,此图乃由东汉末年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月体纳甲推演而来。
此天地自然河图,即《易·系辞传》所谓“河出图”与《汉书》所谓“河图”,非朱熹《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之一的河图。
今流行之传统的河图、洛书,乃朱熹《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之二图,数字为图十、书九,与首创易图之刘牧《易数钩隐图》所载河图、洛书之数字正相反,即图九、书十。
当代学者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说,传统的河图与洛书只能被认为是彼此相同的同一类图形,不论朱熹的门徒蔡季通,还是陈抟的传人刘牧,对河图与洛书的认识从一开始可能就是一种误解;宋人指定的河图、洛书其实表现的只是两个不同的布数过程,实际是洛书互异的两个布数结果图,河图体现生成数体系的五位图,洛书体现天地数体系的九宫图,此河图与洛书,亦即《易·系辞传》所谓“洛出书”。
目前,许多中医著作封面或有中华(世界)第一图——太极图之标识。
太极图乃易图图像之首,可谓“援易入医”以易学附会推演中医理论,欲神其阴阳说矣!何谓易图?即以推演解释《周易》八卦等起源之图像。
据文献记载,易图的首创者是宋·刘牧《易数钩隐图》(如河图洛书),稍后是邵雍《皇极经世书》(如伏羲先天图)与周敦颐《太极图说》(如太极图)。
传说三者皆与宋初道士陈抟传授有关。
是否如此,前人有持怀疑或否定者。
或为取信于世人,而假托陈抟和麻衣道者。
当代著名易学大家、中国易医学创始人、中医学家杨力《周易与中医学》说:易图为易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易图包括符号及图像二个内容。
元朝形势图解说词尹稿
元朝形势图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一步步向外扩张。
1218年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 1234年灭金; 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1271年定国号“大元”。
1276年灭南宋,结束了中国五百余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
从1219年至1260年,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还先后进行了三次西征:
第一次西征: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重兵,攻灭了中亚大国花剌子模,势力扩展到中亚地区及南俄。
第二次西征(也称长子西征):1236年,窝阔台合汗派遣成吉思汗长孙拔都,统帅15万大军西征伏尔加河以西诸国,兵锋直抵亚得里亚海东岸。
第三次西征:1252年,蒙哥汗派遣其弟旭烈兀统军10万进军伊斯兰世界,灭阿拔斯王朝,势力扩展到亚洲的西南端。
经过三次西征,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在各自封地的基础上发展建立了四大汗国,即:术赤汗国(又叫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后併入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
元王朝及四大汗国势力范围横跨亚欧,西到多瑙河、小亚细亚和两河流域,东到朝鲜半岛,南到西藏地区和南中国海,北面包有西伯利亚。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于漠南的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即大汗位,1263年升开平为上都;
1264年改燕京(今北京城)为中都,1267年改筑中都新城于旧城东北,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并定都于此;
1307年,元武宗海山于旺兀察都(今张北境)增建新都——中都。
《易》学宇宙图
《易》学宇宙图震惊世界的《易》学宇宙图我原以为易学八卦就是应用原始而简单的卦爻符号和自然物象进行预测,并不会象现代科学那样对宇宙有着全面而系统的整体认识。
然而研究发现:《易》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整体的、全面的哲理体系,被孔子总结为“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这样一个庞大的东方文化体系。
中间玄字圆代表宇宙混沌未开近现代西方科学以哥白尼的宇宙图为启明星,那么,东方的《易》有没有一个宇宙图呢?在历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天文、天象图,没有像西方的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太阳系宇宙图。
作者在易学研究的归纳、综合过程中,意外发现古老的易数本原体系描绘出了一个太阳系宇宙图,是由这个图的演化产生的《易》。
于是,我创绘出了这个与西方(包括现代)既相同、又不相同的《易学宇宙图》。
用简单的概括说明就是:西方及其现代宇宙图是平面的,东方古老的宇宙图是立体的。
见图。
400多年来,人们一直公认哥白尼的“地动”宇宙说的科学性,而批评托勒密“地静”(地心)说的错误,称:“地动说”是近现代科学诞生的启明星。
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甚至相信)七千多年前的东方祖先不但已有托勒密的宇宙图,还有哥白尼的宇宙图——这就是《伏羲先天八卦图》。
见图(三图均系摘图)伏羲先天八卦宇宙图它既解释了“地动说”,又包含了“地心说”。
伏羲巧妙地把这两个学说用一个简单的卦图完整的表现了出来,以动、静结合的理论综合解释了太阳系的宇宙运动模式。
它的出现证明了为什么说哥白尼(包括现代)宇宙图是平面的,在宇宙运动的整体认识上是片面的。
托勒密宇宙图虽然是立体的,但它的确又把地球解释为不是运动的。
伏羲八卦宇宙图解释地球不但是运动的,同时又是(相对)静止的,它符合“阳动阴静”的易学哲理。
因而,笔者曾断言现代科学宇宙图(也是哥白尼宇宙图)存在片面性,完全踢开托勒密的“地动说”,致使现代科学进步到困惑的窘境。
如果说哥白尼宇宙图是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启明星,那么东方的易学宇宙图既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又是未来人类文明的启明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元代的易图元代的易图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发展,只是在宋人的基础上变换花样而已。
就其内涵方面来说,因为衍图之本有问题,所以衍出之图不但问题依旧,而且还存在新的问题。
吴澄的“河图”与“洛书”就是一例。
上图是吴澄变换朱熹黑白点《河图》、《洛书》所出的“马背旋毛河图”与“神龟甲坼洛书”。
吴澄的“马背旋毛河图”与“神龟甲坼洛书”传至明代即更名为“古河图”与“古洛书”。
清初高雪君《易经来注图解》所采之《古河图》与《古洛书》原载章潢《图书编》卷一。
章潢曰:“龙马出于河,马身旋文具五十五数,一六下,二七上,三八左,四九右,五十中。
圣人则马身旋文画为河图,然各点皆圈而旋转者,亦取其象之圆而圈之,故名为图也。
如分开生成之数以补四隅,则其象方而非图之义矣。
此图与世所传之图异,故名古河图云。
”由此可知,是章潢将此图命曰“古河图’’,又渭朱熹黑白点数'’河图’’是圣人则此旋毛图而画。
如此所谓“圣人则之”,就不是直接则龙马之图而画卦,而是先则马图画成黑白点数“河图”,然后再则黑白点数图去画卦。
其说“古洛书”曰:“灵龟出于洛,龟身甲坼具四十五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而五居中。
圣人则龟身之坼文画为洛书,然各点皆直如字画者,亦取其象而画之,故名为书也。
其点数亦圈而圆,则非书之义矣。
此书与世所传之书异,故名为古洛书。
’’由此可知,是章潢将此图命曰“古洛书”。
又谓朱熹黑白点数“洛书”是圣人则此龟坼图而画。
如此所谓“圣人则之”,就不是直接则神龟之图而列卦,而是先则龟图画成黑白点数“洛书”,然后再则黑白点数图去列卦。
此种荒唐之说皆因有“旋毛河图”与黑白点“河图”、“龟坼洛书”与黑白点“洛书”同时存在而发,章氏试图于二者之间弄出一个“圆满”之说。
其实,所谓“古”者并不古,而是元吴澄为解决黑白点“河图”与“洛书”载体问题而臆造出来之图。
《易纂言外翼》曰:“'河图者,羲皇画卦之前,有龙马出,而马背之旋毛有此数也……以背毛之旋文如图星者之圆圈,故名曰图”、“洛书者,大禹治水之时,有神龟出,而龟甲之坼文有此数也……以背甲之坼文如书字者之横画,故名之曰书。
”《易纂言》注“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曰:“河图者,羲皇时河出龙马,背之旋毛后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
以象旋毛如星点而谓之图。
羲皇则其阴阳奇偶之数以画卦生蓍。
洛书者,禹治水时洛出神龟,背之坼文前九后一,左三右七,中五,前之右二,前之左四,后之右六,后之左八。
以其坼文如字画而谓之书。
”对宋代以来所传“河图”、“洛书”为什么“皆作圆圈”之事,吴澄则巧言辩解曰:“三代以后,图书隐晦千有余年,幸而方技家藏之,得不泯绝,至宋复出,亦天之不爱道也。
然方技家之所取用,不过以其数之多寡而巳,故传写洛书与河图通作圆圈,取其省易也。
”此则近于瞽者说象,一味臆说。
《易数钩隐图》卷下“河图第四十九”,是以黑白点九数之图为“河出龙图”,其“洛书”有“洛书五行生数第五十三”与“洛书五行成数第五十四”二幅图。
又曰“或问曰:洛书云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则与龙图五行之数之位不偶者,何也?答曰:此谓陈其生数也,且虽则陈其生数,乃是已交之数也,下篇分土王四季,则备其成数矣。
且夫洛书九畴惟出于五行之数,故先陈其已交之生数,然后以土数足之,乃可见其成数也。
”由此分析,这里所谓之“河出龙图”并非《易纂言外翼》所列十簇旋毛“河图”,而其所谓之“洛书曰”之“洛书”却是指《洪范》而言,并明确指出“洛书九畴”是“先陈其已交之生数’’,其后以土数五“足”之,方有成数图。
显然,即不同于朱熹十数“河图”,又不同于其九数“洛书”。
至谓“与龙图五行之数之位不偶”之“龙图’’,则又是指有五行数之位图而言。
自其“河图天地数第五十”与“河图四象第五十一”二图看,其所谓之河图(或龙图)是无十数之图,而其位则可六居下、七居上、八居左、九居右,又与朱熹“河图”六、七、八、九之位同。
由此可见,但谓刘牧臆见而“易置图书”,却是蔡元定之偏见。
而吴澄本《易学启蒙》十图九书之说,又独出心裁要解决黑白点图书载体之问题:一片之图、一卷之书,如何能从黄河、洛水里浮出?于是因郑礁《通志序》“河出图有自然之象,洛出书有自然之理”之说,而杜撰出“龙马旋毛河图”与“神龟坼甲洛书”。
明初朱升《周易旁注前图》录之,至杨时乔《周易全书》亦录之,并曰“窃意据《通志》,则此图自古而有’’,又衍出十多幅“旋毛”与“甲坼”小图。
至章潢则命之曰“古河图’’、“古洛书’’,高雪君《易经来注图解》卷末“周易采图’则采其图与说。
清胡煦《周易函书约存》亦列此“古河图”与“古洛书”,图右注:“旋毛龟坼志古也”、“此郑氏通志所定”。
胡氏谓二图为郑樵所定,是源于明末方孔炤《周易时论合编.图象几表》:“潜老夫曰:图、书一理,皆《易》道也……马毛、甲坼,郑渔仲载之,蔡元定言之。
”为此,笔者曾反复遍查《通志》,结果并不见“通志载之”,而是发现郑氏以“河出图”、“洛出书”为祥瑞,并斥以“洛书”明《洪范》五行之说,为“欺天之学’’。
如此,郑氏怎会以“洛书”为龟甲坼文?郑氏于书中多引汉代纬书《河图》之文,足见其十分明白汉代所言之“河图”是什么货色。
吴澄望风扑影之说,似乎要从《通志.昆虫草木略》中去找“根据”:郑樵释《尔雅》“五曰文龟”曰:“文龟,甲有文彩者”;释马名“騴駺馰”曰:“音晏郎的,又曰回毛……回毛,旋毛也。
”郑礁曰:“隋家藏书富于古今,然图谱无所系,自此以来,荡然无纪。
”如此,其书岂能载有“古河图”与“古洛书”?吴澄的“马背旋毛河图”与“神龟甲坼洛书”是朱熹列于《易学启蒙》之《河图》与《洛书》的衍图。
朱熹之二图则是易置了北宋李觏《删定易图论序》中的二图。
李觏二图则是“删定”刘牧《易数钩隐图》而来(合刘牧二幅“洛书”图为一)。
刘牧以黑白点臆造“河出图”与“洛出书”,朱熹宗之而不过互易二图之名而已。
至元吴澄则进一步充“妄人中之妄人”,把黑白点数改造成“旋毛”与“甲坼”的图画。
这似乎可称得上“真正”的图,然而因其初既是刘牧妄造,则无论如何“改造”,终究还是“伪易图”。
——胡一桂的《文王十二月卦气图》胡一桂(1247一?),字庭芳,元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幼承父教,颖悟好学,尤精于《易》,得朱熹学派之正,学者称双湖先生。
《元史》入儒林传。
易学著作今存《周易本义附录纂疏》十五卷、《易学启蒙翼传》四卷。
上图即《易学启蒙翼传》所列《文王十二月卦气图》。
此图本孟喜十二月卦说而来,只是其图采用朱熹以黑白块替代卦爻原本符号的方法而作,所以视其阴阳消变化颇为直观。
明人韩邦奇准之衍出“维天之命”、“圣人之心”二图;来知德准之衍出“梁山来知德圆图”等许多图。
胡-桂以十二辟卦说卦气,其父则以《先天图》六十四卦圆图说卦气.其图其说自然与父说不同。
韩邦奇《易学启蒙意见》之图来知德《易经集注》之图朱熹以黑白块替代卦爻原本符号的方法作大小二横图,是受到杨时的启发。
《朱子语类》卷六十五有这样的记载:“龟山过黄亭詹季鲁家,季鲁问《易》。
龟山取一张纸画箇圈子,用墨涂其半。
云这便是《易》。
此说极好,《易》只是一阴一阳,做出许多般样。
”杨时是二程的弟子,而二程又曾师事周敦颐。
周敦颐《太极图》的第二层图式就以黑白弧形块表示阴阳。
阳白阴黑,似受到白昼与黑夜的启发。
然而,用黑白块替代卦爻原本符号“—”、“——”作易卦图,则是自朱熹始。
朱熹主“理一分殊”之理学思想,他所谓的“仪”、“象”、“卦”全是阴阳的“加一倍法”。
胡一桂此图以黑白块替代卦爻原本符号而为之,阳生于子,阴生于午,《复》卦一阳生,至《临》卦二阳,至《泰》卦三阳,至《大壮》四阳,至《夬》五阳,至《乾》六阳,至《姤》一阴生,至《遯》二阴,至《否》三阴,至《观》四阴,至《剥》五阴,至《坤》六阴,周而复始,阴阳消息,与我国地处北温带年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循环往返相符。
这便是“卦气”图。
有了胡氏此图的启发,后人以之衍出诸多“黑白块”易图,这就不足为奇了。
《梁山来知德圆图》并非自所谓“古太极图”中间挖空而出,把韩邦奇之图的内圈缩小即得之。
宋后多有新奇易图出现,然而易图的演变必有其源流。
胡一桂此图就是韩邦奇、来知德、胡煦、黄元炳等人所衍易图之源,而究其本则皆因朱熹以黑白块替代卦爻元本符号作易卦图而来。
林至的《太极三变图》、俞琰的《先天图》等皆以黑白块为之,其本皆出于朱熹黑白块大小二横图。
以十二辟卦衍出空心无“鱼眼”之图,以黑白块八卦圆图衍出有“鱼眼”之“古太极图”、“龙马真象图”等。
——雷思齐的《河图》雷思齐(1231一1302),字齐贤,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宋亡弃儒服为道上,居乌石观,遍览云笈,深究玄学。
晚年应道教三十六代天师礼请为玄学讲师,布道于广信山中,学者尊称为空山先生。
易学著作今存《易图通变》五卷、《易筮通变》三卷。
《易图通变》作于元大德庚子(1300年)。
卷首列《河图四十徵误之图》(见下图),还有《参天两地倚数之图》、《参伍以变错综数图》和《参两错综会变总图》等图。
雷氏主“河图”为四十数说,曰:“河图本数兼四方四维共四十,圆布为体,以天五地十虚用,以行其四十,故合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谓此四十数《河图》出于伏羲之前,为圣入则之画卦之具。
雷氏以数配卦,用九宫数虚中之八宫数配《说卦》八卦方位:天一配坎、地八配艮、天三配震、地四配巽、天九配离、地二配坤、天七配兑、地六配乾。
雷思齐的《河图》其“河图辨徵”谓亲见陈抟《龙图》一书,内有形九宫的“本图”和五十五数的“形洛书”二图,至刘牧宗之衍出五十五图,而李觏“元不识此之三本之则一,妄析以为三”。
曰:“至其甚者,以五十五数之图乃妄谓之河图,而以图南所传之河图反谓之洛书。
颠倒迷谬,靡所底止。
”斥刘牧、李觏以《洪范》九畴五行之数为“洛书”,“盖其之妄也”,斥朱熹、蔡元定“以书为图,以图为书者,又妄人中之妄人也”。
雷氏主“洛书”不可画作点数图,曰:“余特谓图则有数可通,而书则有畴类可数,而不可布之以为图也。
”实际上,雷氏的四十数黑白点配八卦之图,是归纳刘歆‘‘河图”即为八卦说和刘牧黑白点九数《河图》及朱熹虚中为“太极”说,重新演绎所出之图,是“河图”发展史上一幅花样翻新的图而已。
以所谓“河之出图羲前,既得以则而画卦,因及于洛之出书禹后,复得以则而叙畴尔”的“比类而互言之”之说,释《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义,在当时看来似乎近正,然而今天以《易传》并非全为孔子作的共识来分祈,无论如何解释都是没有意义的。
此已足见封建社会里文人受“圣入”言语羁绊的无可奈何心态。
雷氏既不认为《系辞》此说是“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又不主刘牧的九数《河图》说和朱熹的十数《河图》说,如果仍要图释《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入则之”,也只有归纳诸说,从而演绎出新图和新说的一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