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希望_想_的语义语法对比外国人说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语言学习中,比较难的是在语义和语法两方面都能正确地区分近义词。能愿动词的区分是难中之难。由于语义相近而产生的偏误在总偏误中占比例最大,达到46.15%。本文采用的偏误实例,均源自第一手资料。笔者先后两次,对外国学生说汉语进行了不同对象不同形式的调查,第二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初次调查所得到的偏误形式及偏误语例为问卷基础,目的在于考察初次调查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并考察犯同类错误的可能概率。文中在有关偏误例句后,附加第二次调查中被试人数和偏误比率。为了行文的方便,

用S.代表被试人数,K.代表犯同类错误的可能概率,L.代表错误判断的可能概率,A 代表平均数。1.“希望”、“想”偏误实例下面的一些例句就是混淆了愿望动词“希望”、“想”的用法的实例:(1)我想老师教再慢点。

S.16人,K.81.25%(2)我希望请您说慢一点儿。S.16人,K.75%(3)但是我想孩子在外边玩儿。S.16人,K.81.25%(4)我想自己的孩子随便。我不想孩子们进外国的学

校。

S.16人,K.75%

(5)我想自己的孩子交很多朋友。

S.16人,K.87.5%(6)我想孩子们了解世界。我想孩子们去很多外国。

S.16人,K.75%

2.“希望”和“想”的语义倾向不同

“希望”和“想”都表示话语主体对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

某种情况的主观意愿。

“希望”语义停留在愿望主体的主观意愿上,并且只强调愿望主体的主观意愿,不一定有也不关

注实现的可能性,与“想”比较,这种意愿具有更深程度的模

糊性和不确定性。如:⑴真希望永远也不刮风。⑵我希望从来没有过你这样的朋友。⑶他开始渴望过精神生活,希望提高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于是总想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⑷老一套大家都腻烦了,都希望起一点变化。高晓声《陈奂生包产》:⑸姚祖荣心里非常希望事态有一个特殊的发展,但这

种发展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却朦朦胧胧不清楚。高晓声《陈奂生包产》⑹他有点后悔今天的孟浪,他希望那个人快些把话说

出来。高晓声《陈奂生包产》“永远不刮风”的可能是非常微小的;“从来没有过你这样的朋友”也完全是伪设,愿望主体在了解现实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表明这种愿望,显然是对主观愿望和态度的不肯放弃;“提高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

愿望,对于怎么提高、何时提高却不能“运筹帷幄”;至于例⑷的“起一点变化”,更是不知是什么样的一种变化了。例⑹中“那个人”能否“快些把话说出来”,“他”根本无从把握。“希望”倾向于对未来某事物能够实现的主观愿望,意愿主体未必一定是动作行为的主体,即,不一定是实现某事物的主体。上述只有例⑵意愿主体也是行为动作的主体。而

调查发现,多数情况下,“希望”直指的对象是另有其人或另有其事,也就是说,多数情况下话语主体希望的是别人实现某事或某事得以实现。“希望”、“想”的语义语法对比外国人说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

鲁晓雁(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内容摘要】由于不能区分语义相近的能愿动词而产生的偏误,在能愿动词的偏误中占比例最大。“希望”、“想”都是表示愿望的能愿动词,语义都停留在愿望主体的主观意愿阶段,但“希望”更关注是否表达了话语主体主观意愿,“想”更关注把意愿变为现实,“希望”的干预性缺失,而“想”则较强。二者在语法功能方面的不同是:“想”常后续使令结构小句,“希望”通常后续主谓结构小句。

【关键词】

意愿主体行为主体干预2008年12月总第23卷社科纵横

新理论版

SOCIAL SCIENCES REVIEW

*

299

“想”倾向于实现某事物的主观愿望,该事物与意愿主体存在直接的施受关系,愿望主体也是动作主体,话语主体希望由自己来实现某事物。如:

⑺他想为自己、也为全体中国人,圆一个“中药国际梦”。新民晚报(2007-06-28)

⑻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巴金《家》

⑼他觉得一阵心酸,他只想倒在床上痛哭。巴金《寒夜》另一方面,二者在主观性上,语义程度也有很大不同,“希望”主观性更强,它更关注是否表达了话语主体的主观愿望,“想”相对倾向于客观性,虽然也许无行动的可能性,但是“想”更关注于把意愿变为现实。如:

⑽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没有钱,有了钱我又没时间。

⑾方涛想把柳霞的注意力从小屋上引开,但又找不到话。

⑿我想去中国留学,可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

对比还发现,当主体的意愿和对话另一方发生关系时,用“希望”还是用“想”也有明显不同。如:

⒀我希望你参加今天的会议。

⒁我想请你参加今天的会议。

前者语气比较坚决,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有明显的身份区别特征。表面上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实际上目的在于强调说话人一方的主观意愿,而非征询对方意见,没有多少商量的余地。后者是比较委婉的请求,意在征得对方的同意。在表述自己的愿望的同时,充分尊重对方的意见。又如:

⒂他妈把与永继订了亲的娘家侄女接来住过一阵,想让永继喜欢她。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他妈把与永继订了亲的娘家侄女接来住过一阵,希望永继喜欢她。

⒃这也算为了我爱人,为我自己吧,我也希望他早点睁开眼。”海岩《永不瞑目》

→这也算为了我爱人,为我自己吧,我也想让他早点睁开眼

例⒂“想”的干预义更强,既表明了母亲的迫切的愿望也充分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影响力。改为“希望”后,则不能再后接使令动词,因而也失去了意愿主体的干预力。同样的道理,例⒃改用“想”后则要加上使令动词,从而也突出了话语主体即意愿主体的干预力和干预可能性。

“希望”的干预性控制性缺失,有很明显的非自主性,而“想”的意愿主体有着很强的操控能力和干预力,有充分的自主性。如:

(⒄他希望这尴尬的局面赶快结束。(控制性缺失或弱)高晓声《钱包》

→他想赶快结束这尴尬的局面,(很强的操控能力。)

⒅我倒希望走在你们两位前头,免得为老朋友伤心掉泪。”(非自主)高晓声《我的两位邻居》

⒆谁都知道现在考大学有多紧张,认准了好老师,个个都希望多受点指导。(非自主、受动)高晓声《我的两位邻居》

3.“希望”和“想”的语法对比

由于上述语义的差异,

“希望”和“想”在语法上也不同。

“想”做能愿动词,其后续结构是小句时,如果小句的主语不是全句的主语,要与使令动词结合构成含祈使义的能愿动词结构,即,

“想+使令动词+小句”,而“希望”则不同,“希望”可以后续主谓结构的小句成分,无论小句的主语是否是全句的主语,都可以与行为动作动词结合,作为“希望”的后续成分,但“希望”不与使令动词连用。请比较下面的几组句子,带*的是学生的误句。

*我想老师教慢点。

我想请老师教慢点。

我希望老师教慢点。

*我想孩子在外边玩儿。

我想让孩子在外边玩儿。

我希望孩子在外边玩儿。

*我想自己的孩子随便。我不想孩子们进日本的学校。

我想让自己的孩子随便。我不想让孩子们进日本的学校。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随便。我不希望孩子们进日本的学校。

“希望”后续主谓小句者居多,如果后续成分只是一个谓词性成分,则可以补足小句主语,“想”在同样情况下不便补足小句主语。如:

⒇我倒希望走在你们两位前头,免得为老朋友伤心掉泪。

→我倒希望自己走在你们两位前头,免得为老朋友伤心掉泪。

只希望在麦收以前,把包产任务落实到户,就可以了。高晓声《陈奂生包产》

→只希望在麦收以前,生产队把包产任务落实到户,就可以了。

4.教学对策

外国学生没有了解到“希望”与“想”的上述差异,造成了“想”与“希望”的误代,而且,在对外汉语教材中,“想”的能愿动词义出现得比较早,使用频率高,学生较早熟悉使用该词,相对而言,“希望”出现较晚,使用频率较少,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很多该用“希望”时误用了“想”。为了避免出现这种误代现象,将偏误消灭在萌芽出现之前,教师可以尝试在教授“想”的能愿动词用法的同时,用对比的方法把“希望”的语义和用法讲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2]胡明杨.词类问题考察[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3]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