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讲义 第6单元-三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6单元《墨子
3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不要去破坏生态环境
当今社会的主题:和谐社会
小结:联系实际,我们知道,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 都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相反人与人之间的互损互害就会引发冲突和矛盾。两 千多年前的墨子认为损害别人就是不义,引发战争是一种犯罪,会对社会造成巨 大的灾难。于是墨子反对不正义的战争,倡导人们放下手中的武器,远离战争。 让我们朝着“和平”的方向迈进!
这篇文章条理极为清楚, 从窃人桃李不义说到窃人犬豕鸡豚不义, 再说到窃 人牛马不义, 再说到杀死清白无罪的人并抢劫其财物不义, 最后说到最大的不义 是攻国。之后,反复说明世人指责小的不义,却赞誉大的不义,可谓混乱荒谬到 极点。文章由小到大,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对于本文的逻辑严密性大家已经有所了解, 当然本文还有更深层的涵义。 孟子曾说过: “春秋无义战。”到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 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 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 但也不是义战。 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是赞成的, 他不反对。 那么,墨子的非攻思想又给予我们 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来谈谈。
二、解题
非:反对、责怪。
“非攻” 即反对进攻的战争,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而墨子对于防御性的 战争是赞成的。
三、诵读整体感知课文
1、全班齐声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园圃(pu)鸡豚(t印)栏厩(jiU)衣裘(qiU)兹(z1)
甚
2、同学们课前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们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来共 同归纳整理本课的文言词语及其用法。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归纳整理 出来。
而本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那么大家思考:本文从结构上来说是如何说明 “非 攻”这一观点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6+《墨子》选读
度也比儒家更为积极。墨家的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风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 的朴素本色。因而,墨子哲学被视为古代劳动者的哲学。
虽仍属记言性质,但其所记的是首尾完整、逻辑性 很强的论文,而且每篇都有标题,可以概括本篇的中心 思想。这在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可 以说,中国的论辩散文从《墨子》开始。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国学经典】 中国论辩散文鼻祖——《墨子》
(1)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 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
(2)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 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 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
《墨子》一书所蕴含的思想极其丰富,在中国思想 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墨子》思想代表了 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由于秦汉以来,封建统治者崇儒抑墨,墨学逐渐衰微,直 到清中叶以后才出现复苏之势。墨学倡导的“兼爱” 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的经世济民的态
【走近先贤】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1.生平简介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名翟,春 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者,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收弟子, 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
他在各地聚众讲学,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追 随墨子,他们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
但作为却一样。我认为有作为不在于服饰。”用事实 折服了公孟子。
【知识延伸】 墨子经典名言辑录
(1)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 害。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6单元第3课尚贤
B
No Image
【解析】 A组,动词,认为/介词,按照;B组,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 C组,动词,做、实行/介词,因为;D组,表顺承的连词/表转折的连词。
8.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墨子在本文所提出的“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观点,与孔子提出的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的主张是一致的。由此可知,墨子虽然反对儒家 学说,但他不是盲目的。 B.文中提出的“举公义,辟私怨”,言明了选拔官员的标准和原则,在当 时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挑战;而在现今,这种思想,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本文只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且所举事例的作用是完全一样的。 D.本文从现实入手,层层深入地进行剖析和论证,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9.本段为文章第1段,通过两个“子墨子言曰”一问一答。提出了什么观 点?
【答案】 王公大人是否能够“尚贤事能为政”,是国家能否治理好的关 键。
10.本段通过对比,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突出了贤能之士对国家的重要作用,进而 得出“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的结论。
学业质量标准测评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第三课 尚贤
1
学习目标
2
课前预习
3
进入课堂
4
学业质量标准测评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涉及的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 识。
2.分析作者在本文中所提出的用人原则。 3.体会作者在本文中体现的“尚贤事能”思想,并思考其在当代社会的现 实意义。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那些与君王有亲属关系的人就会思量道:“以前我所依靠的是自然亲情,如今 举贤士不分亲疏,因而我现在不能不行义”那些与君王关系密切、亲近的人也 会思量道:“以前我所依靠的是和君王关系密切,如今君王选举贤士不分远 近,因而我不能不去行义。”那些远离君王的人也会想到:“当初我与君王太 疏远无所依靠,如今君王举贤士不避远,因而我不能不为义。”这样,无论是 郊外的官僚,宫廷的宿卫,国都的民众,还是四野的农夫,都知道了天子推举 贤人的标准是“义”,于是全国上下都争先恐后行善为义,积极向上,这样天 下便人才济济,贤士所谓的“上”和“下”上,墨子和孔子的观点有何不同? 答:墨子主张官员队伍要有一定的流动性,要能上能下,做到择优汰劣。 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孔子则认为“上智下愚不移”。意思是说统治者是智慧的,百姓是愚昧 的,这种状况是雷打不动的,具有很浓的等级观念和愚民思想,应该批判。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三 尚贤教师用书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三、尚贤释文题“尚贤”是指治理国家政事者必须尊重、任用有才德的人。
在墨子看来,“尚贤事能”,国家就治理得好;相反,国家就治理得差.所以,“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尚贤”是治国的根本措施,也是墨子的一项基本政治主张,不仅在当时是有胆有识、难能可贵的,就是在今天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明主旨本课选文具体阐述了墨子的“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主张。
墨子在选文中采用层层推进说理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他从现实入手并以古代圣王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证明了“尚贤事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要“尚贤事能”.不仅如此,还从实践上加以指导,仍以古代圣王为例,具体阐述了“尚贤事能"的原则和方法。
其中,他大胆提出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的“尚贤事能”的原则,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形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高举起了以公义为标准选拔官员的大旗,向任人唯亲的弊政发起攻击。
这正是墨子尚贤思想的精华所在。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今上举义不辟.贫贱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四鄙之萌.人闻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谨.上为凿一门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莫不敬惧而施.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⑥美章.而恶不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避回避②氓民③仅只④网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用的器具⑤惕警惕⑥彰明显、显著⑦倘如果(2)一词多义①薄错误!②尚错误!③举错误!④逮错误!⑤下错误!⑥国错误!⑦上{今上.举义不辟贫贱:,谨上.为凿一门:答案①治理不好/迫近/减轻,减少②崇尚/超过,高出/主管,管理帝王之物③选用/兴起,发动/举出,提出④及,达到/比得上/逮捕⑤臣下/降去、去除,此指罢免⑥国家/国都⑦君王/上面(3)古今异义①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敬辞,称长辈(多用于书信);成人(对“小孩儿”而言).②国.中之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国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六单元 三、尚 贤 Word版含答案
三尚__贤对应学生用书P117[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社稷.(jì) 2.恃.(shì) 3.辟.(bì)4.庶.(shù) 5.阖.(hé) 6.闳.夭(hónɡ)7.罝罔..(jū wǎnɡ)二、通假字1.今上举义不辟.贫贱通避,躲避,避开2.四鄙之萌.人闻之通氓,百姓3.谨.上为凿一门通仅,仅仅4.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同网5.莫不敬惧而施.通惕,警惕6.美章.而恶不生通彰,明显,显著7.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通倘,如果三、古今异义1.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古义:指在高位者今义:成人2.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四、一词多义1.薄⎩⎪⎨⎪⎧①则国家之治薄治理不好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接近③薄其税敛 减少2.尚⎩⎪⎨⎪⎧①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崇尚②好仁者无以尚之 超过③襄平侯纪通尚符节 主管3.举⎩⎪⎨⎪⎧①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选用②举义兵以诛暴乱 兴起;发动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提出④戍卒叫,函谷举攻克⑤举国上下 全4.逮⎩⎪⎨⎪⎧①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及,达到②群臣莫能逮比得上③诏狱逮徒系长安 逮捕5.肆⎩⎪⎨⎪⎧①虽在农与工肆之人作坊②曾不知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店铺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扩张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名词作状语1.则是本.失其所欲 本:从根本上 2.谨上.为凿一门 上:在上面 (二)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1)今上举义不辟贫贱..贫贱:贫穷的人,低贱的人 (2)今上举义不辟疏.疏:疏远的人 (3)今上举义不辟远.远:边远的人 (4)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贤:有才德的人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必将富.之贵.之 富:使……富 贵:使……贵(2)将在于众.贤而已 众:使……众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1.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者,……也”表示判断) 2.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也”表示判断) 3.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者,……也”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贤士不可不举(语意上的被动,“举”为“被提拔”) (三)状语后置禹举益于阴方之中(“于阴方之中”作状语,后置)[课文·译注]子墨子言曰:“今 者 王 公 大 人 为政于国家者,先生墨子说:“现在的为国家执掌政权的王公大人,错误!⎦⎥⎤语后置句。
高中语文 第6单元 《墨子》选读 三 尚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5)此若言之谓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答案:(1)判断句 这种人本来就是国家的宝物、社稷的好 帮手
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 选用有道义的士人,都争先恐后地行义。这是什么缘故呢?说:这
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 是因为君王所用来驱使臣下的,是一件事;臣下所用来侍奉君
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 王的,是一种方法。譬如富人有高大的墙,深邃的屋子,屋子
39
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 的宫墙已经筑好了,只在上面给它凿开一个门。有盗贼进
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 们、称赞他们,这之后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变得众
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 多了。何况还有那德才兼备的人道德品行纯厚、言谈方面很有
博乎道术者乎!此固 口才、在治理国家的方法方面知道得很多呢!这种人本来
34
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 就是国家的宝物、社稷的好帮手,也必定要使他们富有、使
(2)动词活用作名词,辅助的人,帮手 (3)①形容词作名词, 美好的事;丑恶的事 ②形容词作名词,贫穷低贱的人 ③形 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 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富有;使……尊贵
22
(1)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 以为跟君王疏远就无所依靠了,现在君王选用有道义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6-3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墨子论辩的特色:一是言
之有据,常从古圣先贤的事迹中找证据;二是立足现实, 正确分析当前国家和人民的情况;三是实用性强,“发
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其言行总是最
先考虑人民的利益。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葬过奢,率先拉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孔席不暖,墨突不
黔”,墨子四处奔走,以朴素的语言与生动形象的实例宣传 自己的思想主张,在逻辑谨严的层层说理之中与儒家学派辩 论着,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论辩风格。墨子的论辩艺术在 《兼爱》《非攻》《尚贤》三篇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 祖父 ③祖 吾祖死于是 .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 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
温馨晨读篇
效法
出行时祭路神
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治理不好 . 接近 ④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减轻,减少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主旨归纳
本课选文具体阐述了墨子的“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主
张。墨子在选文中采用层层推进说理的方法,从不同的方
面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他从现实入手并以古代圣王为 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证明了“尚贤事能”的必要性和 重要性,从而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要“尚贤事能”。不 仅如此,他还从实践上加以指导,他仍以古代圣王为例,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讲义 第6单元-一 Word版含答案.doc
一、兼 爱[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相篡.(cuàn) 牂.(zānɡ)羊 胁.(xié)息 敦.(dūn)厚 黧.(lí)黑 练帛.(bó)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贵必敖贱(“敖”,通“傲”)(2)既以非之(“以”,通“已”,已经)(3)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4)辩其故(“辩”,通“辨”,分别,辨别)(5)苟君说之(“说”,通“悦”)(6)教驯其臣(“驯”,通“训”)(7)破碎乱行(“碎”,通“萃”,聚集)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独⎩⎪⎨⎪⎧今诸侯独.知爱其国(唯独,副词)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副词)独.畏廉将军哉(难道,副词) (2)用⎩⎪⎨⎪⎧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因,因为,介词)用.之所趋异也(运用,动词)秦用.李斯谋(采用,动词)木兰不用.尚书郎(需要,动词) (3)故⎩⎪⎨⎪⎧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事、事情,名词)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缘故,名词) (4)以⎩⎪⎨⎪⎧以.不相爱生(因为,介词)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用,介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古义:表原因今义:表结果(2)特上弗以为..政古义:“以之为”的省略今义:认为(3)人必从而..爱之古义:从,跟随;而,而且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君臣不惠忠..(名词用作动词,施惠;尽忠)(2)是以仁者非.之(意动用法,认为不对,反对)(3)是以仁者誉.之(名词用作动词,称赞)(4)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名词用作动词,给利益)(5)越王击金而退.之(使动用法,使……退却)(6)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名词作状语,在郊野)(7)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名词用作动词,穿母羊皮做的袄)(8)练帛之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用熟绢做的帽子)(9)胁息然后带.(名词用作动词,束腰带)(10)必兴.天下之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兴)(11)是以仁者非.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非)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宾语前置)译文:既然如此,那么就考察一下,这些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究竟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2)何以易之?(宾语前置)译文:用什么事改变它呢?(3)此何难之有?(宾语前置)译文:做到这些有什么困难呢?(4)出以践于朝。
高中语文第6单元《墨子》选读二非攻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6单元《墨子》选读二非攻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二、非攻[知识分类]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园圃.(pǔ)鸡豚.(tún)犬豕.(shǐ)栏厩.(Jiù)衣服和毛皮(qiú)不辜.(包括)第二步:记住魔方(1)冷漠(“子”,“子”)(2)其衣裘(“”,同“拖”,强夺或费力取得)(3)不知白黑之辩(“辩”,通“辨”,分别)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不,不???如果公众听到了,那就错了。
它(责备、反对、动词)??今天的小错误.(错了,名词)?今天,攻击国家是非常不公平的?邓思楼也要去乡下。
怀旧(国家首都,名词)?等死,死国可乎(国事,名词)?.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名词)?是何故也(原因、缘故,名词)(3)故?.?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形容词)? 六国毁灭的故事(旧的,过去的,形容词)君安和向波有老朋友吗?失去个人利益也是(因为,连词)(4)?故书其言以?.后人(来,动词)?(1)这个词用作动词,这与这个词的意思一致。
)古代和现代同义词——单词的昨天和今天1为了赞美它古义:“从”即跟从;“而”为表顺承的连词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省略句)他的不公正不仅仅是把桃子和李子偷到人们种植水果、树木和蔬菜的田地里。
(2)赔钱也是为了自身利益。
损害他人利益。
[整体感知]在这节课的选文中,墨子用层层近似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反复证明了“世上君子”不知道义与非的区别。
由此得出“君子知天下,理与非之乱”的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世界上的君子在对待攻击他人国家时,表现出价值判断的混乱。
他们根本不知道正义和不正义的区别。
墨子在谴责“世上君子”的同时,明确表示战争是最大的不公,并表达了“不攻”的思想主张。
[文脉梳理][文本断层扫描]1.作者认为最大的不义是攻国,可为什么要说窃人桃李、盗人犬豕鸡豚、取人牛马和杀人越货?这不是多余之词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从偷桃李的不公,到偷狗、猪的不公,鸡和海豚,偷窃人们的牛和马的不公,杀害无辜的人和抢劫他们的财产的不公,最后攻击国家的不公。
第六单元《墨子》之三《尚贤》-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件(共38张PPT)
齐桓公不计前嫌 重用德才兼备的 管仲成就了春秋 霸业......
刘备三顾茅庐任 人唯贤请出诸葛 亮成就了三分天 下的大业......
唐太宗唯才是举 重用直言敢谏的 魏征开创了开元 盛世的伟业.....
而2000多年前的墨 子就以卓绝的智慧 认识到人才对于家 国治理的重要意义, 发出了“尚贤”的呐 喊!
墨家的文章:质朴、易懂
“秦伯嫁女、买椟还珠”这两 个故事是墨家门徒说出来的,记载 在《韩非子》一书中,是为了说明 墨家写文章为什么不讲文采,文采 相当于外包装,外包装漂亮人们反 而忽视核心内容,所以墨家就是凸 显核心内容,才不注重文采的。
墨子“对如何 选用人才,如何 使用人才?”都 有哪些独到的见 解呢?
《墨子》选读三
尚贤
吉林省白山市第七中学赵淑华
形声字。从八,从向,向
亦声。“八”义为“分
开”;“向”义为“面
对”。“八”与“向”联
合起来表示“朝面对者摊
开、展平”。本义:摊开、
展平。引申为
、
荐举、选拔等义。
形声字:从贝,从臤(qiān), 臤亦声。“ 臤”本义为“驾驭 臣属”,引申为“牢牢掌握”。 左边的“臣”,是竖立的眼睛, 意为“奴隶的眼睛”;右边的 “又”,是手;下面的“贝”, 是钱。眼睛和手,控制钱。“臤” 与“贝”联合起来表示“牢牢掌 握财富”。 本义:量入为出的人。善于理财 的人。 引申义为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
常贵,而民无终贱。
。
举公义,辟(通避)私怨,此若言之谓也(宾语前置)。
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任务,给他权力。
功劳而分予禄位,
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功劳定赏。衡量各人
5.2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 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 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ju罔(通网)之中,授之政,西土服。 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通惕,警惕);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德。故士者,所以为辅相(辅 佐)承嗣(继承)也。故得士则谋不困(困乏),体不劳,名立而功 成,美章(通彰,显著)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2020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六单元 三 尚贤
天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明主旨
本课选文具体阐述了墨子的 “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 的主张。墨
子在选文中采用层层推进说理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充分证明了自己 的观点。他从现实入手并以古代圣王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证明 了 “ 尚贤事能 ”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要 “ 尚贤事能 ” 。不仅如此,还从实践上加以指导,仍以古代圣王为例,
时,吴老先生用老庄的道家晕染这首描写墨家思想的曲子,用道家勘
探墨家的风情,令人别开生面地窥见古琴之中的琴道哲学。
但,现在雨果这张CD之中,是由这对夫妻来演奏,他们恩爱之情 塑造的是一种空灵洁净的感受,这种空灵洁净的背后隐含的是什么呢? 少了吴景略先生的飘逸淡远,多了柔情万千,是夫妻二人抱守古琴文 化的遗世独立,还是抒发他们洁身自好的心怀? 曲,在房间里CD上回旋;音,在演奏者和听曲人心中荡漾;是什 么让我们从两千年之前开始感慨社会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如此深刻? 是什么让那曾经是启蒙的故事消失在而今的教育之中呢? 前几天与一位从事高中教育的教师朋友交流,谈到如今的所谓素 质教育,说到大部分孩子连辛亥革命的常识都不知道,他们所知道的 是什么呢?恐怕连这个“墨子悲丝”四个字都从来没见过吧。
形容词作名词,跟君王关系疏远的人 (8)今上举义不辟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作名词,关系疏远、不在君王身边的人 (9)今上举义不辟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1)是其故何也?__________ (2)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定语后置句 __________
绝:“亡羊惧歧路,染丝悲墨子。我亦厌淡红,恶其乱朱紫。”很显然,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选读三尚贤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尚贤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重点:1.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2.理解“尚贤事能”的思想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德育目标:1.注重对“尚贤”现实意义的探究。
2.树立争做人才、尊重人才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引导法2.探究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上午好!请大家欣赏一个3分钟的电影片段(电影《墨子》)。
哪位同学看过完整版本的,请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感受,谈谈你对墨子的印象?今天,我们来一起分享课文《尚贤》,再一次走近墨子,领略墨子的智慧。
(二)一学文言,做高考人。
(检查预习)教师:今天学习《尚贤》,我想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聊聊,也就是“三学三做”。
“三学”即“学习文言、学习文化、学习做人”。
“三做”即“做高考人、做文明人、做健全人”。
学习文言文,首先就是要疏通文字,学习基本的文言知识。
下面通过几个题目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
师生互动环节: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国家之治厚大B.然则我不可不为义既然这样……那么C.谨上为凿一门通“仅”,只D.阖其自入而求之全部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四鄙之萌人闻之B.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C.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D.下之所以事上者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2)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
(三)二学文化,做文明人。
教师:本文所谓“尚贤”,那么何为尚贤?为何尚贤?如何尚贤?我们可以带着这几个问题入手再读一读文章,请同学们思考后,积极研讨回答。
师生互动环节:教师资料补充1.墨子简介:墨子姓墨名翟。
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
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一兼爱教案4含解析
一、教材分析本文出自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第六单元《墨子》选读,本单元节选三篇。
单元教学目标分为三点:讲授选文,积累文言文词汇及文章写作等方面;了解墨子及墨子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从中得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针对选修课,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
2、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3、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针对课标的要求,在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墨子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积累。
二、学情分析1、高二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文言阅读能力,能够结合课文的注释阅读文章。
但是要深入一步,理解墨子在本文中表达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从小学就接触了儒家文化的仁爱思想,比较儒墨关于“爱“的思想,深刻了解并体会墨子”兼爱“思想的独特之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积累相关文言实词,读懂选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梳理文脉,探究主旨,体会墨子的基本思想,并比较儒墨关于“爱“的思想,深刻了解并体会墨子”兼爱“思想的独特之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拓展延伸,联系现实,思考“兼爱“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体会“兼爱”的内涵,深入了解墨子文化思想的独特之处。
2 墨子思想在现代社会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1 通过比较,深入了解墨子“兼爱“思想的独特之处。
2 探究墨子“兼爱“思想在历史中没落的原因。
五、教法学法作为经典名篇,本文拟从“文言”(词汇和语法)“文章”(文本内容)“文化”(“兼爱”思想)三个角度入手,使用阅读法、启发法展开教学。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选修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的学法主要是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培养习惯,课堂上合作探究,活跃思维。
六、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话题:课件呈现诸子百家图片,由先秦两大显学引出墨子,进入文本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提到中国文化主流的时候,往往“儒道”并称,但是在战国时期,却没有这样的并称,而当时最显著的两个学派是“儒墨”或“孔墨”,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这说明在先秦时期,墨家是非常显赫的。
[优]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三尚贤
三、一词多义 之萌人闻之______ . ①四鄙 ,未能远谋______ ②肉食者鄙 . 1.鄙 我也_______ ③过我而不假道,鄙 . 臣不敢以死为戏_________ ④鄙 . ①贤士不可不举 _____ . 百钧______ 2.举②吾力足以举 . 不信群臣_____ ③君举 .
答案:1.使动用法,使……众多 2.使动用法,使……富, 使……贵 3.使动用法,使……下 4.形容词作名词,有 才德的人 5.形容词作名词,贫贱的人 6.动词作名词, 辅助的人、帮手
五、古今异义 1.今者王公大人 为政于国家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 .. 今义:敬辞,称长辈。 2.远者 闻之,亦退而谋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远方的。 3.上之所以 使下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答案:1.在高位者。 2.关系疏远、不在君王身边的人。 3.用来……的。
8.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墨子· 尚贤上》 9.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尚贤上》 10.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墨子· 尚贤中》 11.入国而不亲其士,则亡国矣。 ——《墨子· 亲士》 12.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暗,远臣则吟,怨结于 民心。 ——《墨子· 亲士》
六、特殊句式 1.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夫尚贤者,政之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状语后置句 2.状语后置句 3.状语后置句 4.判断句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课件 第6单元 《墨子》选读 第6单元-三
这种人本来就是国家的宝贝,社会的好帮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定语后置)
现在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等人,都想要使国家富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假如,连词) 譬若 . (5)若 言之谓也(这,代词) 此若 .
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则是本 失其所欲(名词作状语,从根本上) . (2)不能以尚贤 事能为政也(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 (3)将在于众 贤而已(使动用法,使„„众多) . (4)必将富 之贵 之(使动用法,使„„富,使„„贵) . . (5)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 也(动词用作名词,辅助的人) . (6)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 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多) .
[文脉· 梳理]
[文本· 层析] 1.结合文章,谈谈墨子评判“贤才”的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他大胆提出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的“尚贤事能”的原则,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 富的政治形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高举 起了以公义为标准选拔官员的大旗,向任人唯亲的弊政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 些思想具有突破性的意义,至今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尚 贤[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尚.(shàn ɡ)贤 社稷.(jì) 庖.(páo)厨远鄙.(bǐ) 阖.(hé)闭 罝.(jū)罔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今上举义不辟贫贱(“辟”,通“避”)(2)四鄙之萌人闻之(“萌”,通“氓”,民)(3)谨上为凿一门(“谨”,通“仅”)(4)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罔”,同“网”)(5)莫不敬惧而施(“施”,通“惕”)(6)美章而恶不生(“章”,通“彰”,明显,显著)(7)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尚”,通“倘”)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就⎩⎪⎨⎪⎧以德就.列,以官服事(走向,动词)金就.砺则利(接近,动词)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成就,动词)(2)务⎩⎪⎨⎪⎧故大人之务.(要务,紧要的事情,名词)陈言务.去(务必,副词)(3)尚⎩⎪⎨⎪⎧好仁者无以尚.之(超过,动词)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崇尚,动词)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尚”通“倘”, 假如,连词)(4)所以⎩⎪⎨⎪⎧上之所以..使下者(表凭借,用来……的)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表凭借,用来……的,介词)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表原因,连词)(5)若⎩⎪⎨⎪⎧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假如,连词)此若.言之谓也(这,代词)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则是本.失其所欲(名词作状语,从根本上) (2)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3)将在于众.贤而已(使动用法,使……众多) (4)必将富.之贵.之(使动用法,使……富,使……贵) (5)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动词用作名词,辅助的人) (6)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多) (7)不义不富.(使动用法,使……富) (8)谨上.为凿一门(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9)则上得要.也(动词用作名词,要领) (10)无能则下.之(使动用法,使……下) (11)美.章而恶.不生(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事,丑恶的事)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判断句) 译文:这种人本来就是国家的宝贝,社会的好帮手。
(2)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
(定语后置) 译文:现在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等人,都想要使国家富有。
(3)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
(状语后置) 译文:所以古时候尧从服泽的北岸举用了舜。
(4)是其故何也?(宾语前置) 译文:这是什么缘故呢?(5)贤士不可不举。
(被动句) 译文:贤能的人不能不被举荐。
[整体·感知]本课选文具体阐述了墨子的“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主张。
墨子在选文中采用层层推进说理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他从现实入手并以古代圣王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证明了“尚贤事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要“尚贤事能”。
不仅如此,他还从实践上加以指导,他仍以古代圣王为例,具体阐述了“尚贤事能”的原则和方法。
其中,他大胆提出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的“尚贤事能”的原则,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形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高举起了以公义为标准选拔官员的大旗,向任人唯亲的弊政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些思想具有突破性的意义,至今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文脉·梳理][文本·层析]1.结合文章,谈谈墨子评判“贤才”的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墨子吸收了孔子关于“德才兼备”、尤重其德的思想,并提出了选贤的三个具体标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即德行高、口才好、学识广博的人才可称为贤者,强调贤才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丰厚的学识。
他还认为贤才最根本的标准有两条:一是“义”,二是“能”。
所谓“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就是说不义之人绝不可能成为贤才,只有讲“义”的“兼士”才有可能成为贤才。
“兼士”就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的兼爱之人。
“义”指道德品质和志向,是一个道德范畴,墨子将其放在首位,主张为政要“列德而尚贤”“以德就列”。
“能”则指才能,“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贤者必备才能,故曰“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2.作者写想让“贤良之士”增多就要让他们“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而为什么提到“善射御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写为使“贤良之士”增多,写到了“善射御之士”,采用了类比的方式,国家要想使善射御之士增多就必须“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同样,国家要想使“国之良士”增多,也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3.墨子指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体现了墨子什么样的思想?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古代,统治者对农与工肆之人是看不起的,那些出身社会下层的人士即使才德兼备,也往往受到压制。
墨子的尚贤思想有突破性的意义。
他大胆地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种思想,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形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突破了任人唯亲的弊政,正是墨子尚贤思想的精华所在。
4.请赏析“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个国家拥有的贤良之士众多,治理国家的力量就雄厚;贤良之士少,治理国家的力量就薄弱。
崇尚和重用人才是治国的根本。
墨子把国家中人才的多少与统治的安危联系在一起,从中告诫统治者,要想国泰民安,就得广泛招纳人才。
这一尚贤思想为后来人才概念内涵的演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5.墨子“尚贤”的思想有何进步意义?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春秋以前,基本上依据宗法血缘的“世卿世禄”制度规定进行任官和封赏,所谓“周道亲亲”“立嫡以长不以贤”。
春秋中后期,政治、军事斗争日趋激烈,贤能人才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国统治者开始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如晋文公虽仍“昭旧族,爱亲戚”,但更重视“明贤良”“赏功劳”,以致“左右皆卿才”。
吴公子季札甚至说:“君子务在择人。
”但真正系统地提出尚贤思想的是孔子。
孔子不仅论述了尚贤的重要作用、贤能的标准,而且也提出了识贤的原则和用贤的策略。
而孔子的“尚贤”还局限在贵族阶级内部,与一般平民无涉。
墨子在继承孔子尚贤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又发展了这种尚贤思想,在选贤、用贤、众贤等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观点和具体方案,含有平等选拔人才的民主因素和合理使用人才的思想,这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体现了其思想的进步性。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先生墨子说:“现在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等人,都想要使国家富有、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人民众多、刑罚政治治理得好,然而国家没有得到富有却得到了得贫,不 得众 而 得 寡,不得 治贫穷,人民没有得到增多却得到了减少,刑罚政治没有得到治理而 得 乱,则 是本 失其 所 欲,得却得到了混乱,那么这是从根本上失去了他们想要的,而得其所 恶。
是其 故 何 也?”子墨子言曰:“是到了他们讨厌的。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先生墨子说:“这在王公大人为 政于国 家者, 不能 以 尚 贤原因在于王公大人等治理国家的人,不能通过崇尚、任用有才德的事能 为政也。
是故 国有贤良之士 众,则国 家的人来治理政事。
因此国家才德兼备的士众多,那么国家就会之 治厚;贤良之 士寡,则国家之 治薄。
故 大人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士少,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