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子庸《粤讴》的语言特色及其意义-(1)..上课讲义
高三语文选修四第二单元(下)粤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选修四第二单元(下)粤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选修四第二单元(下)内容:学习选修四第一单元里的《捕蝶者》、《寒风吹彻》、《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这三篇课文。
[学习要点]一、学习《捕蝶者》(一)作者简介:筱敏,1955年生于广州,1969年初中肄业当工人,在一个小山坳里的通讯站中工作了十二年。
面对缄默的星空和呼啸的松涛,她开始在值班日志的背面写诗。
1983年筱敏调入广东作协文学院工作,主要从事诗歌与散文创作。
主要作品有:诗集《米色花》、《瓶中船》,散文集《喑哑群山》、《理想的荒凉》、《悠闲的意义》、《女神之名》、《风中行走》、《成人礼》等,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革命、自由、民主、知识分子、家庭和女性等各方面。
在实行了市场经济和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中,生活于其中的知识分子正逐鹿中原,凭其纵横肆意的才情在各大媒体上嬉笑怒骂,以博得一时的眼球效应。
相形之下,筱敏是孤独的,她离群独居,有那么一点不合时宜。
她安静地写作并坚守着精神散文的那么一块宁谧的净土。
说不定,一不小心就会被人看做矜持清高。
然而,是否合乎时宜不过是人为的划分,游离于喧闹之外,筱敏倔强地举着理想的烛光独行。
林贤治称筱敏为“精神贵族”。
在这个喧哗与骚动的社会中,“贵族”其实并不容易生存,也正因为如此,筱敏这些纯粹的文字才值得我们读一读。
(二)词语:镊(niè)子蛱(jiá)蝶喙(huì)昏厥凌虐虔(qián)诚孑(jié)然词解:凌虐:欺侮;侮辱。
孑然:形容孤独。
(三)课文研讨:1. 梳理课文的层次,写出段意。
——第一部分细腻描写了捕蝶者对专业的痴迷与热爱捕蝶者对于蝴蝶的美,具有惊人的鉴赏力和敏锐的发现美的触角。
在捕蝶的手段上,他也是一个高超的能手,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境界。
捕蝶者的出场,代表了一种追逐美与荣誉的价值的诞生。
第二部分,详细描绘了捕蝶者捕杀惊世之蝶的过程,并提出诘问。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歌词四首讲解与例题粤教版必修2
1.认识胡雄伟、叶佳修、晓光和李海鹰等词作者的平生及其词作风格。
2.频频朗读,领会歌词的语言特点;掌握歌词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掌握歌词的写法。
3.经过本课的学习,领会词作者在歌词中的深情,激发爱国思乡的感情。
1.连线作者胡雄伟胡雄伟,今世词作家,1953 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69 年 12 月入厂当工人。
1972 年12 月参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创作员,现为沈阳军区行进歌舞团副团长,大校军衔,国家一级编剧。
主要作品有歌曲《长江之歌》《中国共青团团歌》等。
叶佳修叶佳修,生于1955 年,台湾花莲人,有名的创作型歌手。
他的创作清爽朴素,充满田园情调且易学易唱。
1979 年由他作词、作曲并主唱的首张专辑《叶佳修》,在民歌时代首开了流行乐坛全能派歌手的先河。
近来几年来转战职场,曾任多媒体第一版制作人、专业编曲、电台主持人、媒体公司制作总监、音乐顾问等,活跃于外国华人音乐界。
主要作品有《赤足走在田埂上》《想念总在分手后》《乡下的小道》《外婆的澎湖湾》《踏着斜阳回去》等。
晓光晓光,生于1948 年,原名陈晓光,河北景县人,今世词作家。
有些作品被选入高等音乐院校专业教材及中小学音乐课本,并被译成英、日、法、朝等国文字介绍到外国。
此中《那就是我》和《在希望的野外上》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域音乐教材,并被选入“ 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主要作品有《在希望的野外上》《那就是我》《在中国的大地上》《把心交给祖国》等。
李海鹰李海鹰,词曲作家,1954 年生于广东。
他从小就喜爱音乐,很早便开始显现出音乐才华。
1970 年, 16 岁的李海鹰就进入广州粤剧团,当上了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5 年此后,他成为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这时期,他被送到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深造班学习了一年半。
1982 年末到1997 年3 月,他在广东音乐曲艺团当创作员,《弯弯的月亮》就是这时期写出来的。
从 1997 年 4 月起,他担当了广东电视台的音乐总监。
高三语文选修四第一单元 (上)粤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选修四第一单元(上)粤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选修四第一单元(上)内容:选修四第一单元里的《五猖会》、《想北平》这两篇课文。
[学习过程]要点:一、学习《五猖会》(一)作者简介:①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
②鲁迅散文的特点:鲁迅的回忆散文收于《朝花夕拾》集中。
散文较多地继承了传统散文的特点,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现状的某些不满之情。
(二)课文背景简介:“五猖”又称“五通”、“五圣”,是民间所信奉的财神。
据传,五圣庙是明太祖为安抚战役亡魂而立,后被奉为财神。
绍兴人把它们说成是马、猴、狗、鸡、蛇五种动物之精。
“五猖会”是迎神赛会的一种,就是把五猖庙里的“五通神”请出来巡游。
这些迎神赛会当然是迷信活动。
但在当时,广大贫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根本无法享受正常的文化娱乐活动,赛会在这个意义上说,也算作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三)课文梳理1. 快速、大声地通读全文,在每段前面标号。
找出你不认识的字、词。
2. 划分段落,并说出每段的大意。
第一段(1-4)写儿时的迎神赛会的热闹、豪奢,表达了“我”的向往之情。
第二段(5-19)写去看五猖会的经过。
第三段(20-21)写“背书”这件事给“我”的内心造成的创伤和带来的痛苦。
3. 总结各部分的生僻字、解词A偏僻、寥寥、繁盛、豪奢、奇拔、美髯、臻臻至至、雅兴、妇孺、枷锁B罕逢、篡取、猖獗、谨严、河埠头、蹊跷、忐忑、蟋蟀C诧异D解词:臻臻至至:齐备的意思。
论“新粤讴”
邈如 星 汉” 李徽磊 : 同治续修 南 ( 《 情况报告给 明太祖朱元璋 , 乃召见孙 蒉 , 朱 要他 唱诗 , 后给 地无 之。求 能唱 粤讴 者 , 然
他 释罪 。这都 足以说明粤 调颇 有艺术吸引力。 广 州) 屈大均《 广东新 语》 粤 歌 ” 云 :其 歌 也 , “ 条 “ 辞不 必全 海县志) 卷二 十“ 子庸 传 ” 。仅仅 道 光年同 的二三 十年 , 招 ) 新 的时代赋予粤讴 以新 的生命 。近代 中国风起 云涌 , 瞬 那么. 粤讴歌掘大致是 怎样一 种情形 呢?清初 番 禺( 今 粤讴之式微一 至于此 ! 各种文艺体式也随之 裂变 , 变 风变雅” 焉 粤讴 “ 作 雅 , 仄不必全叶 , 平 以俚言土音衬贴之 。唱一句或延半刻 , 曼 息万变 ,
。 今夕何夕兮 ?宰 中洲流 。今 日 1 何3 兮?得与王子同舟。蒙 所 咏叹的 自然多是儿女情 仇 、 花蝶恩怨之章 。这似乎 已经戚
羞被好兮 . 不訾诟 耻。心几顽而 不绝兮 , 得知王 子。山有术 为了“ 讴”的常体 。所谓 常 体 即 意味着 这 种 体式 已趋 圆 粤 兮木有枝 , 心说君兮君不知。 这虽 为“ ” 楚说越歌 ” 料 用越 歌 熟 , , 已定型成一定 的艺术规 范 , 粤讴 即接其 固定 的演唱 环境 讴之 , 则情韵 节拍尤 佳 。这 类悠扬 悦 耳的 粤 调不止 民同风 ( 花艇珠娘 ) 固定的表现内容 ( 、 红颜薄命 ) 固定 的行 腔板式 、 行, 也一直被粤籍士大夫哼唱 , 至引起帝王 爱好 。又据《 甚 广 ( 曲柔曼 ) 委 衍生蔓延 , 则其势 必导致单 调冷 落 , 被其 它文艺 州人 物传> , 载 明初南 园诗 社 的前 五先生之 一顺 德人 孙蔷 , 样 式所掩 盖或淘汰。果然 , “自道 光束年 , 喜唱 弋阳腔 , 谓之 其言鄙秽 , 音侏儒 , 令人掩 耳而走 , 其 几 而嗜痂逐 臭 , 无 曾因获罪被 派去修筑 门墙 , 望都 门讴 吟为 粤声 , 工将 班 本 , 他“ 督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_《【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赏析2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赏析原文社长排门告示[二],但有的差使无推故[三],这差使不寻俗[四]。
一壁厢纳草也根[五],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六]。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七],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八],赵忙郎抱着酒胡芦[九]。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十],畅好是妆么大户[十一]。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十二],胡踢蹬吹笛擂鼓[十三]。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四],匹头里几面旗舒[十五]。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十六],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十七]。
一面旗鸡学舞[十八],一面旗狗生双翅[十九],一面旗蛇缠葫芦[二十]。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二一],甜瓜苦瓜黄金镀[二二],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二三],白雪雪鹅毛扇上铺[二四]。
这些个乔人物[二五],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二六],车前八个天曹判[二七],车后若干递送夫。
更几个多娇女[二八],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二九]。
猛可里抬头觑[三十],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三一],三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三二]: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三三],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三四]。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三五],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三六]。
明标着册历[三七],见放着文书[三八]。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三九],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四十]。
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四一],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四二]。
译文:(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社长挨家挨户地通知每个差使:“你们不能以任何借口来请假。
”这些差使真不寻常,在缴纳草料时他们必须把草根除掉,又要差夫,还要应付公差,这事儿得认真对待。
梳理对“粤讴”的认识
粤讴 ,又名越讴 ,是一种广 东民间音 乐 曲艺 ,与木鱼 、龙舟 、南音 、板眼被称为粤调 。它创 始于清朝嘉 庆末年 ,时约 公元 1 8 2 0 年左右 。粤 讴的创 始人是招子庸 。招字铭 山,别号明珊居士,广 东南海县横沙 乡人 。 粤讴这种形式 ,是招子庸集合 多种 民间说唱文学创造出来的 。招子庸平时爱好研究 民间曲艺和 民歌 ,发觉 当 时流行在广州 的广 ‘ 东 民歌咸水歌和 叹情 ,是用广 州方言吟唱的 ,它不受章法的限制,能即兴成歌 ,抒发个人
神州民俗 2 0 1 3 年第 2 l 4 期
艺术研究
梳理 对 “ 粤讴" 的 认 识
吴 燕华 ( 广州市文化馆 广 广州 5 1 0 3 1 0 )
[ 摘 要 ]粤讴是 一种 古老的民间艺术 ,是产生于粤 曲之 前 、有 唱腔特 色及独特 艺术魅 力的本土文化 。随着时代 的发展 ,粤讴逐渐 淡出人们视 线。为保护和抢救 民间艺术 ,作者经
于老 百姓来说 ,在现代越 来越 多音乐 曲艺可以娱乐身心 的时候 ,粤讴 已经不是可 以作为优选 的音乐 了。
目前粤讴在粤剧、粤 曲中演 唱比较难合得来 ,市场机会有 限,所 以直到现在较难有单独演唱的 曲目。5 0 年代 罗品超先生主演的粤剧 《 荆轲》 ,在 “ 送别 ”一折里,就 用到 了 “ 新粤讴 ”,是陈卓莹先 生简化 的新
粤讴是一种古老 的艺 术门类 ,发源 于 民间,根植于大众 ,是产生于粤 曲之前 ,有 自己的唱腔特色及独特 的艺术魅力 的一种 曲艺 。木鱼 、龙舟、南音和粤讴是产生于粤 曲之前 的明清时期 ,而粤 曲产生于1 9 世纪中晚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汉乐府诗两首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
18.汉乐府诗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优化全解一览众山小1.整体感知《上邪》是汉乐府《铙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
《饮马长城窟行》抒写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
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联珠等修辞手法,兼以第一人称的自叙口吻,把妇人深切哀婉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尾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2.学法指导进一步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了解汉乐府诗歌的特点。
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理解正话反说的艺术构思和比兴的艺术手法。
在反复的诵读中体味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庖丁巧解牛1.文题解读《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
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
全诗共9句,分为两层。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
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
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
2.走近作者“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含义。
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
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
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的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
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
但还是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
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孔雀东南飞》。
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许地山与粤讴
作家作品研究许地山与粤讴朱水涌 曹小娟内容提要:粤讴是广州民间说唱艺术,清代文人招子庸改造、雅化的《粤讴》,保留了民间艺术的笃情特征,清末民初的新粤讴运动将粤讴作为“开启民智”的工具。
从小流徙闽粤一带的许地山,与粤讴结有不解之缘,他对粤讴的研究以及创作上的借鉴延续了招子庸强调粤讴“其意悲以柔,其词婉而挚”的传“情”特征,体现出五四文学中一种特殊的笃情基调和一咏三叹的艺术表达。
这种别具一格的创作,实际上与周作人、林语堂的散文,废名、沈从文的小说一起,体现了新文学发展中的另一类倾向,即新文学中的文人化重美感品韵味的美学倾向。
关键词:粤讴 许地山 新文学资源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与展开,“引车买浆之徒”的话语和艺术成为新语言新文化创造的重要资源。
1918年《北京大学日刊》第61号上刊登了刘半农的《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和蔡元培的《校长启事》,1921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研究会,五四民间歌谣运动由此开始。
当时的知识分子大体遵循着周作人所说的“学术”与“文艺”两种思路, 1对歌谣、乡曲、方言、谜语等民间文学文艺作出现代意义上的整理和研究,在这一运动的影响下,产生、发展于中国南方的粤讴进入了现代作家的视野。
许地山是五四时期小说界最具创作个性的作家,传奇性的故事,异域的情调,南国的风光和“哀”“爱”兼有、忧虑而·11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彻悟的情怀,构成了他在五四文坛独树一帜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人们时常提及的宗教、地域、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渗透的因素外,他的小说、散文风格的独特情调,还与他爱好粤讴、学习借鉴粤讴有着不容忽视的关联。
五四新文学和艺术的迅速成长,与民间文艺的滋养和对民间文艺的提升是分不开的。
然而,现代作家、艺术家在借鉴、改造民间文艺时,如何保持民间文艺自身在民众中的生命力,则是20世纪中国文学、文艺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一粤讴是华南一带民间说唱艺术,在广东,它与木鱼、龙舟、南音、板眼一起被称为粤调,一般认为它产生于清代,发源于珠江花艇,是花艇女妓演唱的情歌,情绪缠绵、情调柔美。
广府文化的奇葩——粤讴
广府文化的奇葩——粤讴粤讴,也有人称越讴,别称解心,是清中晚期到民国中期盛行于广府民系地区的一种曲艺、通俗文学。
粤讴是中国通俗文学历史上曾经璀璨一时的奇葩。
从它各个时期的作品及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广府文化的一些特性。
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参见拙着《广府文化源流》,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具备着岭南文化的各种特性,如创新性、大众性、远儒性、重商性、兼容性、实用性等。
这些特性,我们在粤讴中也可体现到一部分。
一、从民间中来,到民间中去粤俗好歌,古已扬名。
粤歌载于古籍有“越讴”一种。
记载最早的越讴作者是西汉孝惠帝时的张买。
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也在《广东新语·诗语》中记及:“而孝惠时,南海人张买侍游苑池,鼓棹为越讴,时切讽谏。
”张买唱的越讴是怎样的曲调?古籍中未记载。
不过,张买的越讴能上达皇帝,大概在广东文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文人创制独特的曲种便想到以粤讴为名(古代“粤”“越”相通,故也有人写为越讴)。
一般说粤讴起源于民间,扬名则起自仿作的文人。
最早创作出粤讴作品的是冯询、招子庸,邱梦旗、温汝适、李长荣等文士亦有参详。
嘉庆道光年间,这一班文士常游于珠江,在花艇上听曲饮酒、谈诗论文。
偶听得珠娘(艇上歌女)将旧曲变调演唱,颇有新意,但词多俚鄙。
冯询、招子庸遂在民间演唱变调的基础上加以点正,并创作新曲词,命歌女演唱,果然令听众赞赏,于是定名为粤讴。
以后,粤讴越作越多,逐渐在粤方言区流行起来。
此情大概与粤语流行歌于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流行的情况差不多。
这些粤讴,从其音调看,是从明末清初盛行的咸水歌、木鱼歌、龙舟歌、南音等说唱曲艺基础上,融合了北方民间说唱“子弟歌”和“南词”之长,创制出的新曲艺品种;从其文辞看,是在韵文的基础上,大量使用粤方言,加上感叹衬字、音韵押尾,形成地方特色浓郁、通俗易懂的民间方言文学新品种。
起初艺人演唱粤讴,用琵琶和音,后来以扬琴或二胡伴奏。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全文,翻译赏析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全文,翻译赏析朱鹭【原文】朱鹭,鱼以乌①。
路訾邪②鹭何食?食茄下③。
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诛者④。
【注释】①鱼以乌:指鹭鸟吃鱼,但吃掉鱼后又想吐。
②路訾邪:表声音,无义。
③食茄下:这句说的是鹭鸟在荷茎下进食。
茄,荷茎。
④问诛者:诛,一作“谏”。
意思是问进谏者。
【译文】鹭鸟吃鱼,吃掉后又想吐。
鹭鸟以什么为食呢?它在荷茎下进食。
是要咽下去呢,还是要吐出来?这得去问击鹭鸟鼓的进谏者,他们究竟是要对皇帝吐露真情,直言进谏呢,还是把有些言语自己咽下去,不说给皇帝听呢?【赏析】古代朝廷上树立一面大鼓,上面装饰有一只红色的鹭鸟。
这面鼓,就是面谏皇帝时用的。
朝臣向皇帝进谏时,就要先击鼓。
此诗假借咏鼓,以勉励进谏者要敢于向皇帝尽情吐露忠言。
战城南【原文】战城南,死郭①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②谓乌:“且为客③豪④,野死谅⑤不葬,腐肉安能去子⑥逃?”水深激激⑦,蒲苇冥冥⑧。
枭⑨骑战斗死,驽马⑩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注释】①郭:城郭,外城。
②我:作诗者自称。
③客:战死的士兵都来自他乡,所以称“客”。
④豪:与“嚎”相通。
号哭吊唁的意思。
⑤谅:当然。
⑥子:指乌鸦。
⑦激激:清澈的样子。
⑧冥冥:茂盛繁密,显得晦暗。
⑨枭:勇敢的人。
⑩驽(nú)马:比喻怯懦者。
梁筑室:是指在桥上盖屋,表示社会秩序不正常,也有说是在桥上筑营。
良臣:指忠心为国的战士。
【译文】城南和外城以北都有战事,阵亡的人死在野外,尸体被乌鸦啄食。
诗人见阵亡者弃尸原野,只能用乌鸦啼叫来代替亲人的号哭招魂。
那些阵亡的人死于野外,自然无人收葬,他们的尸体逃不开乌鸦啄食。
城外水深清澈,蒲苇茂密繁盛,野外一片晦暗的景象。
勇敢的人为战争而献出生命,怯懦者面临战争则徘徊不前。
在桥上盖屋,分不清哪是南哪是北,社会秩序极不正常。
无人收获庄稼,你们统治者吃什么?即使愿为忠臣,但怎能做得到呢?思念那些忠心为国的战士,那些忠臣真的是值得人纪念,天刚亮他们就得忙着去进攻敌人,晚上很晚了还没回来。
梳理对“粤讴”的认识
梳理对“粤讴”的认识作者:吴燕华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3年第10期[摘要]粤讴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产生于粤曲之前、有唱腔特色及独特艺术魅力的本土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粤讴逐渐淡出人们视线。
为保护和抢救民间艺术,作者经过细致的调查走访,梳理出对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认识及建议。
[关键词]民间艺术现状保护措施粤讴,又名越讴,是一种广东民间音乐曲艺,与木鱼、龙舟、南音、板眼被称为粤调。
它创始于清朝嘉庆末年,时约公元1820年左右。
粤讴的创始人是招子庸。
招字铭山,别号明珊居士,广东南海县横沙乡人。
粤讴这种形式,是招子庸集合多种民间说唱文学创造出来的。
招子庸平时爱好研究民间曲艺和民歌,发觉当时流行在广州的广东民歌咸水歌和叹情,是用广州方言吟唱的,它不受章法的限制,能即兴成歌,抒发个人心中的感情,这是它们的长处。
可惜词句较为俚俗,音乐性不够强,不够感人。
而早在乾隆年间已传入广东、在广州亦颇流行的北方民间说唱文学南词和子弟书,则词较高雅,音乐性亦够强,婉转动人,刚好能弥补咸水歌和叹情的不足。
不过南词和子弟书句法结构受到一定局限,使人不能充分表达心中的感情;同时用词往往过于高雅,不易被群众接受,这就会成为它们的短处,但是这些短处恰恰是咸水歌和叹情所没有的。
于是,招子庸便融合这几种民间说唱文学的所长,淘汰它们的不足,适当地把诗词中美丽的词藻注入其中,从而创作出运用粤语方言、篇幅句法长短随意、有韵而不限格律的新民歌——粤讴。
所以现在粤乐曲艺的前辈,每谈及粤讴,都会以招子庸为粤讴之宗师。
南海中学校长暨香港官立汉文师范学院院长李景康耽嗜粤讴,据其考证所得,招子庸生前所撰粤讴备受后人称誉之作品,包括有《吊秋喜》、《解心事》、《薄命多情》、《心点岔》、《扇》、《桃花扇》、《分别泪》、《嗟怨薄命》等组曲及《真正扌罗命》组曲。
他的作品除了大部分是对妓女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深刻揭露旧制度的丑恶外,描写男女之间离情别恨的也不少,亦有反映当时现实生活一角的作品。
六年级粤教版必备语文掌握讲义
六年级粤教版必备语文掌握讲义第一章:戏曲修养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学习戏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六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戏曲艺术,提升他们的戏曲修养。
第一节:戏曲基本知识戏曲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根据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分为京剧、豫剧、粤剧等多种类型。
其中,六年级粤教版语文课程将重点介绍粤剧的基本知识。
粤剧起源于广东地区,以粤语为基础语言,强调音乐和表演的配合。
学生们应该了解粤剧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唱腔、念白和表演动作等。
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会欣赏和理解粤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第二节:经典剧目赏析在学习粤剧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剧目,例如《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通过观看和欣赏这些剧目,学生们可以感受到粤剧的魅力,同时也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在赏析经典剧目时,学生们需要注意角色的塑造、情节的发展以及背景的描绘等方面。
通过对剧情的理解和分析,他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第三节:舞台表演实践学习戏曲并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实践的参与。
在六年级的粤教版语文课程中,我们将安排一些舞台表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粤剧的表演过程。
学生们将通过学习基本的表演动作和唱腔,参与到小剧场的排练和演出中。
通过实践活动,他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演技巧,同时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诗歌鉴赏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六年级的粤教版语文课程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诗歌的鉴赏与创作。
第一节:古代诗词欣赏学生们将学习古代诗人的代表作品,包括杜甫、李白等。
通过欣赏这些古代诗词,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欣赏古代诗词时,学生们需要注意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和韵律等方面。
通过分析诗句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情感。
从粤讴的“千日”和“舍得”看曲艺作品用词的限制和消失
从粤讴的“千日”和“舍得”看曲艺作品用词的限制和消失本文考察了清末以来在其他粤方言文献中较少出现,但在粤讴作品中大量出现的两个复句关联词语“千日”和“舍得”,并分析了它们的语言属性。
通过分析发现,这两个词带有女性语体色彩,使用环境有限,这也是它们在日常用语中消失的原因。
标签:千日舍得粤讴语体民间曲艺作品采用的语言形式往往是非常接近口语又在细微之处稍高于口语的。
“非常接近口语”是指这些作品的语言严格遵循方言本位的创作起点,使用方言口语词和方言语法,而“细微之处稍高于口语”则是指作品在表达细微情感时,使用了一些口语不常用的有个性的文艺词汇,但这些词语往往只是昙花一现。
粤讴中出现的“千日”和“舍得”,正是这种特色词语的典型。
广东民间曲艺形式“粤讴”用粤语口语创作,自然晓畅、通俗易懂,又有民间文艺的雅致追求,其语言风格在19世纪早期招子庸创作的首部粤讴作品集《粤讴》(1828年发行)中就已基本确立,并且在以后的模仿创作如珠海梦余生的《新粤讴解心》(民国13年刻本)中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扬。
“千日”和“舍得”两个词,在同时期的清末民初粤语文献中很少看到,学话课本中没有出现过,粤语圣经文本中也没有,只是在同为曲艺作品的木鱼书中见到过一两例,数量也比较少。
本文将首先分析它们的用法,然后再探讨其特色所在。
一、“千日”粤讴中的“千日”出现在复句分句的句首,有时只出现在前分句句首,有时同时出现在前后分句句首形成照应。
在《粤讴》中只出现了“千一个”,而且是成对出现的。
如:(1)千一个唔係住埋,千一个唔得到底。
(留客)到了《新粤讴解心》中,“千”系列关联词语的使用多了起来,包括“千日”和“千个”。
这三个词在词的构成形式上非常相近,用法也一致,可以将它们看作系列词语,是同一个用法在不同时代的变化形式。
其中“千日”使用次数最多,所以本文取“千日”为代表形式。
“千日”可以出现在不同关系复句的前分句中,包括假设复句和因果复句。
粤之讴
粤之讴作者:赖文熙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探究粤讴生成与流传的地理因素、粤讴作为民歌的创作来源、粤讴的文学表现空间以及空间移动中的粤讴来凸显它的文学特质和地域风格。
关键词:粤讴;女性文学;民歌;地理;空间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2-0134-03一、前言岭南,素有“蛮夷”之称,因其被五岭阻绝,不沐中原风化,遂蛮化未开,见鄙于中原。
粤讴成也于此,败也于此。
粤之讴如野之花草,自由生长,自然死亡。
它不登大雅之堂,却游街窜巷、漂泊江湖。
它不是英雄的独角戏,而是卑贱者的大合唱。
它自是不能比肩于唐诗、宋词、元曲。
但其在近代诗歌中的地位却不容忽略。
它曾是广东本土文学创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如今已无人坚持创作了。
或许在今天的粤语歌曲里,我们找得到一些粤讴的影子,但作为一种文学形态的粤讴已被边缘化。
由于音乐和文学的艺术领域不同,粤语歌曲和粤讴的创作最终还是分道扬镳。
文学是重思想的,而音乐会更重旋律和感觉。
脱离旋律的歌词是没有灵魂的,但文学却能以独立的姿态行走。
笔者认为这是粤语文学,乃至方言文学值得提倡的很重要的原因。
任何一种语言丧失了思想都是很危险的,因为思想是言语诉说的动力和源泉。
语言可以被同化,但思想是不能被同化的。
语言消失之前,先消失的是它的思想。
二、粤讴生成与流传的地理因素粤讴产生于广东、广西一带,主要流传于西江和珠江三角洲流域。
粤讴的生成与流传与粤语的形成和分布的密不可分。
粤语是中原雅言与古越语融合而形成的方言,它是伴随着中原与南越的交往而产生的。
在中国古代,政治的统一为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条件。
粤语最早形成于秦汉时期,从那时起便开始有中原移民进入南越。
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广信(今广西梧州和广东封开一带)设刺史监察地方。
刺史均为汉人政权,雅言成为了官方语言,这是最早的中原雅言在南越的传播。
由于唐代海外贸易的繁荣,广州成了第一大港口,商品经济的发达促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粤语也随之走向成熟。
一、招子庸《粤讴》的语言特色及其意义 (1)
这段的引用化用在《粤讴》中很典型: 满怀愁绪,对住蒹葭。人话秋风萧瑟堪 人怕。我爱盈盈秋水浸住红霞。莫话因风 憔悴,敢就比黄花。我想悲秋宋玉,都是 成虚话。边一个对秋唔想去泛仙槎。唉! 你妹喉带咽哑,采菊东篱下。你睇浔阳江 上,泪滴琵琶。(《春花秋月》之三)
《诗经》,曹丕《燕歌行》,《古诗十九 首》,李清照《醉花阴》,宋玉《九辩》, 《博物志》中汉代张骞八月乘槎直至天河 事,陶渊明《归园田居》,白居易邀琵琶 女弹奏事。
喻体极多,双关的运用不少,这是《粤讴》词语构成 的另一个特点。让讴歌带有古典民歌风格。 ⑴开口就话我系败柳残花,有乜正果归。(《思想起》) ⑵呢喃相对,细语花前。(《离筵》) ⑶嗟怨薄命,对住梧桐,飘零一叶怨秋风。嫩绿新枝情 万种,曾经疏雨分外唔同。(《嗟怨薄命》之四) ⑷愁怀写不尽,好似未断荷丝。(《难忍泪》) “败柳残花” ;“呢喃” 。“梧桐”,比喻,谐 音双关。秋风一叶飘零,“唔同”(不同)
溯源考流:“耐”的本意是一种剃去胡须的刑罚。 春,令郎中有罪耐以上,请之。(《汉书· 高帝 纪》) 侯禄嗣,七年,孝景四年,坐出界,耐为司寇。 (《汉书· 功臣表》) 耏,罪不至髡也。耐或从寸,诸法度字从寸。 (《说文》) 能耐任之,则慎行此道也。(《荀子· 仲尼》) 受得住、禁得起:“耐劳”、“耐热”、“耐烦” 不急躁、不厌烦:“耐心” 时间长:“耐久” 几耐者谓时候多少,时候多要忍耐,故谓之耐; 时候久曰好耐。(孔仲南《广东俗语考》) 现在的口语: ⑴我等着你好耐啦。 ⑵读书唔好读咁耐,透一阵啦。
清代南海招子庸的《粤讴》是一本奇书。它 的遣词造句很有特色: 一是大量引用化用古典诗词和古书中的典故;喻 体、双关的普遍使用,使之带上古典民歌的风格。 二是善于将俗语和流行民间的佛教词语入歌,使 讴歌语言通俗化。 三是方言口语俯拾皆是,地方性特色鲜明。 郑振铎所说,“好语如珠,即不懂粤语者读 之,也为之神移。” 《粤讴》的词汇构成,开创了晚清以后粤港 两地“三及第”语。在普通话里动词 的用法只保留在熟语中如:话别,话家常。 ⑴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 (《书· 盘庚中》) 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谈论,说,讲) ⑶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 雨寄北》) ⑷看君话王室,感动几销忧。(杜甫《西阁口号呈元 二十一》) “话”在《粤讴》成了街谈巷语的字眼:“佢话”、 “你话”、“又想话”、“开口就话”: ⑴人话路头花柳,最惹得人怜恨。(《无情语》) ⑵听见你话死,实在见思疑。(《吊秋喜》)
招子庸《粤讴》的语言特色及其意义
招子庸《粤讴》的语言特色及其意义
谭赤子
【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4
【摘要】清代南海招子庸的《粤讴》是一本奇书.它的遣词造句很有特色,一是大量引用化用古典诗词和古书中的典故;喻体、双关的普遍使用,使之带上古典民歌的风格;二是善于将俗语和流行民间的佛教词语入歌,使讴歌语言通俗化;三是方言口语俯拾皆是,地方性特色鲜明.它以粤地方言和通俗口语为引线,将引用化用的古典诗词曲语和典故有机地串联起来,构成“好语如珠”的全新语体,为雅俗所共赏.而《粤讴》唱词中的方言口语,不少跟古语词都有关系;追溯起来既可看到方言和古语的联系和融合,又可看到词语引申变化的地方性特点.《粤讴》的词汇构成,开创了晚清以后粤港两地“三及第”语体的先河.
【总页数】7页(P170-176)
【作者】谭赤子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8
【相关文献】
1.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看《粤讴》
2.《粤讴》与广府文化
3.论招子庸对粤讴体裁的贡献
4.《时事画报》中新粤讴的风格特征
5.粤讴竹枝唱珠娘——清末民初广州娼妓生活情思管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粤语童谣的语言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论文
浅析粤语童谣的语言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论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粤语童谣的语言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引言粤语童谣主要是在儿童之间或者是母亲等女性亲人唱给儿童的歌谣,用粤语传唱,极富粤语语言特色,是研究粤语和广府文化的重要资料。
由于粤语童谣传唱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内容简单,贴近生活,方言词汇多。
童谣是一种文学艺术,融合了文学艺术和歌曲的特色,给单调的语言加上形象的色彩,我们还能从粤语童谣中探析到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粤语童谣的语言特色粤语是一种复杂的方言。
早期广东与中原相距甚远,交流很少,因此语言保留的古汉语成分很多。
加上有百越语的遗存以及含有许多其它方言没有的特色语言成分,因此用粤语传唱的童谣会更加精彩、生动,研究意义很大。
(一)通俗易懂粤语童谣的首要特点是通俗易懂。
儿童生活阅历简单,童谣的内容浅显,单纯地描绘一件事情,描画孩子眼中没有金钱诱惑、权利纷争、只有色彩缤纷的单纯的世界,表达了孩子们最纯真的.童真。
1例如《点虫虫》: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田),荔枝熟,摘满屋,屋满红,陪住(陪着)个细蚊公(小孩子)。
这首童谣主要描绘的是荔枝时节,孩子眼中红彤彤的荔枝世界。
体现了孩子关注更多的是眼中看到的简单的虫子和缤纷的色彩,以及荔枝时节丰收给他们带来的喜悦,而没有世俗的眼光。
(二)方言词、重叠词多粤语的方言词特别多,有许多有音无字的词汇,粤语童谣中的方言词汇丰富生动,例如《氹氹转》:氹氹转(团团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
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吾睇,睇鸡仔,鸡仔大,摞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这首童谣的“睇、鸡仔、摞、仙”等方言词非常丰富。
“睇”是指看,是古汉语词汇;“鸡仔”体现出了粤语常加一个词尾“仔”的构词特点;“摞”是拿;“仙”是粤语借用英语的外来词,其它方言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⑹ 点得鸟呀你替我讲句真言,言过个薄幸;又怕你言 唔关切,佢又当作唔闻。(《听春莺》)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 怀》)
⑺探花人紧记,总系百花头上,莫折错蔷薇。(《花本 一样》之二) 绿攒伤手刺,红堕断肠英(唐·朱庆余《题蔷薇花 诗》)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渔父) (啜)
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楚国的《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 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 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冯小刚的电影《夜宴》有这首“越人歌”)
几:多么;相当→几烦,几好,几靓,几难 询问数目→几多,几高,几长
《粤讴》的这种引用和化用:《诗经》开 始,汉魏六朝以下的作品。
从频率上说,几乎在《粤讴》的每一首都 有,有的更达到句句不离。
从文化底蕴。
引用化用《诗经》:
⑴你估人难如鸟,定是鸟不如人?(《听春莺》)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诗经·小雅·绵蛮》)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礼记·大学》) ⑵世间多少相思症,但有怀春不敢露形。(《辩痴》)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诗经·召南·野有死麇》)
⑶无情眼,送不得君车。泪花如雨,懒倚门闾。(《无 情眼》)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经·邶风·燕燕》)
⑷今日秋水蒹葭,劳妹盼望。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真正命》之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汉魏六朝以下的引用: ⑸ 送君南浦上,呢回有书难写,可惜纸短情长。
《粤讴》的词汇构成,开创了晚清以后粤港 两地“三及第”语体的先河。
招子庸(1786—1847),字铭山,别号明珊 居士,广东南海县横沙乡人。嘉庆二十一年 (1816)举人。“知潍县,有政声,寻坐事 落职。工画兰竹,又以新意画蟹,风味为画 家所未有。精晓音律,曾辑《粤讴》一卷, 一时乐籍中人谱入声歌。”
清水灯心煲白果,果然青白,怕乜你心多。 白纸共薄荷,包俾过我。薄情如纸,你话奈 乜谁何。圆眼沙梨包几个,眼底共你离开, 暂且放疏。丝线共花针,你话点穿得眼过。 真正系错。总要同针合线,正结得丝萝。 (《结丝萝》) 句句不离谐音双关,言在此意在彼。
一、招子庸《粤讴》的语言特色 及其意义-(1)..
对话→联系
人口迁移,带来了中原语言。
地处一隅,与政治文化中心联系松 散,保留了古语成分。
学习古代汉语中联系方言: 引起兴趣,提高效率。 系联、比较的方法。 找到写论文的目标、方向。
今也,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许行) (形容词→名词) 鴂舌ěi
招子庸《粤讴》的语言特色及其意义
清代南海招子庸的《粤讴》是一本奇书。它 的遣词造句很有特色: 一是大量引用化用古典诗词和古书中的典故;喻 体、双关的普遍使用,使之带上古典民歌的风格。 二是善于将俗语和流行民间的佛教词语入歌,使 讴歌语言通俗化。 三是方言口语俯拾皆是,地方性特色鲜明。
郑振铎所说,“好语如珠,即不懂粤语者读 之,也为之神移。”
万种,曾经疏雨分外唔同。(《嗟怨薄命》之四) ⑷愁怀写不尽,好似未断荷丝。(《难忍泪》)
“败柳残花” ;“呢喃” 。“梧桐”,比喻,谐 音双关。秋风一叶飘零,“唔同”(不同)
六朝民歌的特点,“最常用的是‘芙蓉莲藕’ 和‘蚕丝布匹’两类,以芙蓉为夫容,莲为 怜,藕为偶,丝为思,布为夫,匹为匹配。” (朱自清)
具体到《粤讴》中人称招子庸的代表作的《吊秋喜》, 不但为当时人所传诵,
珠江月上海初潮,酒侣诗朋次第邀。
唱到招郎《吊秋喜》,桃花间竹最魂销。
(黄遵宪《岁暮怀人诗》)
有人把它写进《新聊斋》故事
编成粤剧传统剧目《夜吊秋喜》。
2009年,《秋喜》的现代谍战片,秋喜在其中是 一个疍家女的名字。
粤讴也很深奥,是夹着一些广东话的古典诗 词。(阮章竞《漫忆咿呀学语时》)
⑻黄泉无客店,问你向乜谁栖。(《吊秋喜》)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明·孙蕡《绝命诗》)
这段的引用化用在《粤讴》中很典型:
满怀愁绪,对住蒹葭。人话秋风萧瑟堪 人怕。我爱盈盈秋水浸住红霞。莫话因风 憔悴,敢就比黄花。我想悲秋宋玉,都是 成虚话。边一个对秋唔想去泛仙槎。唉! 你妹喉带咽哑,采菊东篱下。你睇浔阳江 上,泪滴琵琶。(《春花秋月》之三)
突破了市井说唱文学因俚语方音而显低俗的局限, 增加明丽典雅之风。又由于这些古典诗词、典故的 文化内涵,让粤地以外的读者能突破方言的障碍。
喻体极多,双关的运用不少,这是《粤讴》词语构成 的另一个特点。让讴歌带有古典民歌风格。
⑴开口就话我系败柳残花,有乜正果归。(《思想起》) ⑵呢喃相对,细语花前。(《离筵》) ⑶嗟怨薄命,对住梧桐,飘零一叶怨秋风。嫩绿新枝情
《诗经》,曹丕《燕歌行》,《古诗十九 首》,李清照《醉花阴》,宋玉《九辩》, 《博物志》中汉代张骞八月乘槎直至天河 事,陶渊明《归园田居》,白居易邀琵琶 女弹奏事。
融入的典故: ⑴温柔乡里,总要自出奇兵。……长迷花柳,就会堕
落愁城。(《解心事》之二) ⑵你睇杨妃玉骨埋山径,昭君留墓草青青。沦落小青
创造出全新的语体,吸引了当时广大的读者 和听者唱者。他因此被后人称誉为“粤讴笔 祖”。
清末以来广州、香港等地流行的“三及第”语体,即 由文言、白话(口语)和粤方言组合而成的小说、媒 介语体,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粤讴》。
《粤讴》→晚清社会的粤讴现象→小说和说书类的创 作→香港的粤语书面语的形成和广泛使用
愁吊影,十娘饮恨,一水盈盈。(《嗟怨薄命》之 一)
“温柔乡”句指的是历史上汉成帝迷恋宠爱赵飞 燕而不理朝政事;“长迷”句汇合了李白“昔在长 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句和范成大“想得秫 田来岁好,瓦盆加酿灌愁城”句。
“你睇”的用典,融合了唐代杨贵妃、汉代王昭 君、明代冯小青和杜十娘四个典故,用来形象地说 明“红颜多半是薄命”,“青楼花粉更累在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