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最新版)
环境管理体系各要素审核要点、方法
![环境管理体系各要素审核要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49210aa45177232f60a2c0.png)
环境管理体系各要求审核要点、方法
1.说明
(1) 本审核要点是在文件审核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基本要求;
(2) 一阶段审核的深度和广度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标注“1”的问题应为一阶段至少审核的内容;标注“2”的为二阶段审核重点;标注“3”的为监督审核的重点,仅供参考。
(3) 这里的“审核方法”不涉及抽样的方法。
(4)本审核要点基本按照要素的要求展开,同时为体现审核思路的连贯性,有些要素出现链接的现象。
环境方针
培训意识与能力
应急准备与响应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最新审核要点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最新审核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b2472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0.png)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最新审核要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升级的要求,质量、环境和安全成为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各国政府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加强对企业的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下面是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最新审核要点的介绍。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要点管理态度一、企业高层管理对质量工作的态度高层管理必须完全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可能的质量隐患,明确质量管理的核心作用,在企业的决策中充分考虑质量问题,并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保证质量方案有效实施。
二、中层管理对质量工作的态度中层管理必须落实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目标,在管理过程中针对职责范围内的质量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推广和反馈企业质量体系,是企业落实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化活动要点一、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应确保质量管理活动与企业实际相符,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及产品特点,对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分析、评估和优化。
二、质量标准化的建立与应用企业应按照需求制定的质量标准,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对每一道工序和每个工作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的要点一、原材料质量保证原材料采购应加强审核,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采取可靠的选材方案,确保产品的稳定性。
二、生产过程质量保证生产过程中应开展质量控制措施,对于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记录整个质量控制过程。
三、产品质量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应对产品进行质量保证,不止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有质量标准化。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要点基础管理一、环境管理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应建立科学、有效、可靠的环境监测和预防控制体系,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部门颁布的环境保护标准和政策执行相关规定。
二、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环境资料和相关方案,全面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方案。
安全、环竟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安全、环竟管理体系审核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885d626ed630b1c59eeb57f.png)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1、管理者代表制定并批准环境方针;2、环境方针的内容是否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相适应;3、环境方针是否包含了一个框架三个承诺的内容;4、环境方针是否提供了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的框架;5、方针是否行成了文件;6、采取何种方法使全体员工理解环境方针;7、采取何种方式让公众获取环境方针;8、环境方针是否付诸实施。
要素的审核要点:4.3.1环境因素1、所编制的程序是否覆盖了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的内容是否实用;2、环境因素的识别是否具备充分性;3、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和确定是否合理;4、环境和重要环境因素是否登记;5、该组织的现场和周边是否有特殊的环境要求;6、识别的环境因素是否包括异常、紧急状态的环境因素7、识别环境因素时,是否考虑了过去及将来的情况下的环境因素;8、识别的环境因素是否包含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4.3.2法律与其他要求1、是否建立并保持了能够确定适用于本组织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程序;2、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获取渠道是否可以满足要求;3、如何使相关人员及时获取并取得新获取的法律法规;4、有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清单;5、有无适用的法规及标准。
4.3.3目标与指标1、环境目标和指标如何体现环境方针,是否考虑了该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2、制定的目标、指标是否分解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和岗位;3、目标、指标是否尽可能的量化;4、相关方的观点是否得到考虑;5、目标、指标是否体现环境方针对污染预防的承诺。
4.3.4环境管理方案1、有无文件化的环境管理方案;2、环境管理方案中是否明确规定了职责、方法和时间表;3、环境管理方案是否保证相应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4.4.1组织结构和职责1、最高管理者是否为环境管理体系配备了必要的资源;2、最高管理者是否明确了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采取何种方式传达,3、体系所覆盖的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是否明确;4、各相关层次的职责是否形成文件,是否已传达,是何种方式传达,相关层次是否已明确。
环境管理体系通用审核要点
![环境管理体系通用审核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1ea99e50e2524de5187e41.png)
环境管理体系通用审核要点4.3.1环境因素文件审核:a.程序是否有保持?描述了识别方法(过去、现在、将来;正常、异常、紧急;水、气、声、碴、原材料、自然资源的使用、土地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等)?是否规定了影响环境因素以什么方式记录?b.程序规定的评价方法是什么?是否可操作?重要环境因素存在方式是什么?核实用什么方式更新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第一阶段审核:关注主管部门,查相关记录,验证识别过程是否符合程序?抽一部分环境因素评定合理性、科学性;现场巡视中,简单验证环境因素是否有遗漏,评价是否合理?第二阶段审核:重点查环境因素是否有遗漏?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是否合理?现场是否及时更新重要环境因素?4.3.2法律及其他要求文件审核:程序是否明确获取渠道?运用法规的方法是否有及时获取?第一阶段审核:查主管部门收取法规是否完整?适用判断是否准确?现场验证其适用性。
第二阶段审核:关注法规的落实。
4.3.3目标和指标文件审核:是否规定了职责?谁规定的?规定目标、指标的原则、方法是什么?是否规定了目标、指标修改的方法、时间?第一阶段审核:是否按目标、指标做了?了解合理性。
第二阶段审核:看目标、指标完成情况、效果。
4.3.4环境管理方案文件审核:是否按目标、指标制定了方案?是否规定了每一项职责的具体方法、时间?第一阶段审核:是否按方案做了?是否适合企业?第二阶段审核: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的?4.5.1监测文件审核界定:a.重要环境因素检查;b.实施程序监控目标、指标完成如何?c.对各类设备校准如何做?d.法律符合如何规定?如何做?e.是否规定污染物监测内容?第一阶段审核:关注法规符合性评审是否按程序做?结果如何?收集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被审核方守法记录?第二阶段审核:关注目标、指标检查,执行情况?法规符合审核验证其有否违法?查设备校准记录。
4.5.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文件审核:针对各层不符合是否规定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程序规定纠正措施如何做?规定纠正措施、验证方法、手段?第二阶段审核:抽一部分记录,看是否按程序要求原因分析写出对策,看纠正措施是否合理?现场验证纠正预防的效果如何?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文件审核:是否有审核方案、程序?是否有计划?人员是否具备资格?审核方法如何?问题如何处理?审核报告是否符合要求?分发情况?第一阶段审核:内审有效性?查相关记录,计划是否相适应?纠正报告验证内审是否有效?第二阶段审核:查相关部门内审情况,整改问题关闭情况。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983e8dba1aa8114431d9cb.png)
3、监测与测量的审核监测与测量的工作对象是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它体现在: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及运行控制进行监控,对环境表现加以跟踪,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
在第一阶段审核时,通过文件审核,评价监测与测量程序是否覆盖了标准要求的内容,以达到对重大环境影响有关的运行及活动关键特性监控的目的;是否为环境因素控制要素提供监督作用,程序是否合理,与环境因素控制要素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收集有关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记录或证据,监察组织是否评价了自身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在第二阶段审核时,应借助查阅记录和现场观察等手段深入审核监测与测量实际运作是否严格按程序文件执行,是否实现相应监督保障作用,对于发现的不符合是否按不符合纠正与预防程序加以整改。
(三)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审核持续遵守相关环境法律法规使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功能之一,对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审核使体系审核的重要任务。
审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 对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符合情况;b) 法律和其它要求的程序文件与ISO14001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度和实施情况;c) 环境管理体系中与法律法规相关的要素与ISO14001标准的符合情况。
1、对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内容以下内容主要在第一阶段审核。
a) 在审核文件时,首先应确认该程序文件中所规定的法律法规的收集范围符合标准要求,即应包括与该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需注意不应只收集有关活动方面的法规而忽略了产品和服务中与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b) 程序中应规定收集、登录、保持法规的责任单位或人员,这是有效执行该程序文件的基本条件;c) 程序中应规定收集频次、途径、登录和更新的方法,这是保证组织持续获得最新法律的需要;d) 程序应规定识别方法、以及传达和执行的方法。
组织在收集法规之后,一定要对法规进行识别。
e) 组织识别法规的结果,应在体系文件附件中列出相关法律、法规的清单,并做到正确、充分、无遗漏;f) 组织应列出相关活动、服务、产品与所应遵守的法规的关系,以使收集的法规能切实指导相关的活动;g) 组织的文件中应规定对组织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情况进行定期评审,以判断体系是否能够实现环境方针的要求,实现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
审核要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审核要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https://img.taocdn.com/s3/m/01235abca32d7375a4178088.png)
1、厂房建设期间环保资料: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有资质的评估机构提供的评估报告2)环境影响报告批复——环保局批复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环保局验收4)消防验收报告——消防部门验收以上四份资料为厂房建设期间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但有些企业缺少以上各项资料,而缺少的最大原因是厂房属于违章建筑物(不具备相关建设手续的建筑)。
比如在许多地区乡镇、村委自己开拓的工业区、开发区,在这些地方盖的房子没有任何报建的手续,所以对于上述提到的资料肯定没有。
另外还有种情况是,厂房属于1988年以前建的,在那以前我国尚未推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那以前建的厂房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但从1988年以后建的房子均必须执行该制度。
当然,也存在一些建筑私自改变用途的,如:原来是住宅,现在改为厂房使用,未向有关部门报批的。
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1)环境因素识别不齐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a、未能充分按生产经营过程的范围来识别,比如:生产经营范围包括有销售,但对销售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未识别;b、未能按生产工艺流程的顺序进行识别,识别环境因素没有顺序,最易导致缺漏;c、未考虑到过去发生过的、将来计划的因素,如:公司拟扩建新厂房,对于扩建厂房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因素未加以识别;d、未充分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来识别,如:产品设计过程中材料的选用,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置。
2)环境因素评价不合理,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存在偏差。
3)环境因素未及时更新,如:a、产品的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但未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b、产品的材料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c、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d、厂房迁移到新址,未及时地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
3、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策划:1)未能对所有的重要环境因素确定其控制方法/程序;2)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要求未能形成相应规定,如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或其他方式。
环境审核要点
![环境审核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c0c39e90975f46527d3e19a.png)
1、查有无文件化的管理方案及方案清单,查其是否与重要环境因素相一致
2、查管理方案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落实到职责、资源和时间表
3、查管理方案的实施渠道及实践效果(发放、细化)
4、对方案的实施是否进行了检查,或必要时进行了修改
重点查扬尘、噪声、生产及生活污水、原材料、资源的浪费情况
4、查应急物资是否适宜
5、查预案演习等检查证据
6、验证应急的反应能力
7、应急发生或演练后,是否对相关文件进行了评审和修订,特别是职责、信息交流和相关记录
4.5.1监视和测量
1、对EMS有规律地进行监测和测量,建立一套程序保证监测活动的正常进行
2、测内容通常包括:环境表现(防污染效果、资源能源利用、重因控制效果)、运行控制(检查运行,执行程序情况及运行是否偏离目标)、目标指标实现程度及管理方案实施效果。
⑵向管理层报告审核结果
审核方案编制依据和内容应立3、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结果
4、审核的程序应明确:审核范围(地理区域、部门或体系要素)、频次(据EMS的状况及相关方要求确定)、审核方法(查阅文件、记录、现场查验、面谈等)、对审核组的要求(如何实施审核)、审核报告的职责与要求等。
4.5.3记录
1、应有标识、保持、处理记录的程序
2、程序应规定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保存、维护、查阅、处置及记录的种类、保存期等。
3、记录的保管要求:
——容易检索、阅读
——可以识别
——可以追踪
——防止损坏、丢失
4、明确保管期限并记录
5、记录自身要求:填写正确、字迹清晰、标识明确、可追溯
6、记录的主要种类有:
2、组织应知道可能会有的突发事故、紧急情况及预防措施、处置方案等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各要求审核要点方法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各要求审核要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7bb78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0.png)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各要求审核要点方法1.了解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审核员需要全面了解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政策、目标、计划和程序。
他们应该检查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措施来识别和评估环境影响,并根据这些影响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检查环境管理体系的文件和记录。
审核员需要仔细检查组织的文件和记录,这包括环境政策、目标和目标的文件,以及培训记录和监控数据。
他们应该确保这些文件和记录是准确、及时和可靠的。
3.评估环境风险管理措施。
审核员需要评估组织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包括环境方面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
他们应该检查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措施来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包括废物管理、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等方面。
4.检查合规性。
审核员需要检查组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如环境许可证、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规定等。
他们应该评估组织是否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程序来确保合规,并进行必要的纠正措施。
5.评估监控和测量措施。
审核员需要评估组织的监控和测量措施,以确保组织能够准确地监测和测量其环境绩效。
他们应该检查组织是否有有效的监测和测量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维护。
6.了解持续改进措施。
审核员需要了解组织的持续改进措施,包括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他们应该评估组织是否有一套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监督组织在实施这些措施方面的进展。
1.采用风险导向的方法。
审核员应该采用风险导向的方法,着重关注那些与组织环境绩效和环境风险相关的关键过程和活动。
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2.进行采样和检查。
审核员可以通过采样和检查来评估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采样和检查可以帮助审核员了解组织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合规性。
3.进行文件审查。
审核员可以通过文件审查来评估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文件审查可以帮助审核员了解组织的政策、程序和记录,并评估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4.进行现场检查。
审核员可以通过现场检查来评估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现场检查可以帮助审核员了解组织的实际运作情况,并评估其符合性和有效性。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077d180b4e767f5acfce5c.png)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相关资料审核的方法:坚持问、查、看原则(问受审核方是如何做的?查体系文件和相关要求是如何规定的?看实际情况是否像受审核所说的和文件规定的要求所做,看所作的相关记录能否证明受审核方确实是这么做的)。
4.1 总要求(一般不作具体审核,只作总体评价)评价内容要点:①实现方针、目标和指标的能力?(询问:方针、目标和指标的制定情况及完成的考核记录)②重要环境因素控制能力?(询问和查阅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和测量的控制结果情况)③通过体系的有效测量与监测、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内审和管理评审等要素的实施,组织的体系是否形成了一套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机制;(查:体系的日常检查、测量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落实和完成的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的计划、实施情况的记录,体系改进情况的记录等)④员工环保意识和遵守的法规自觉性?(询问或抽查关健岗位员工:应遵守哪些环保规定?有哪些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这些文件对环境因素的控制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⑤在改进EMS绩效,降低或消除环境影响方面(如:预防和控制重大环境事故的发生方面绩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的绩效、改进产品性能,降低产品在使用中对环境影响的绩效等)取得的实际效果?(提供在预防和控制重大环境事故、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进产品性能,降低产品在使用中对环境影响的证据)⑥污染预防绩效?(查: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效果的记录或证据)4.2 环境方针审核内容要点:①方针是否是最高管理者制定?(查看方针内容,询问制定过程和方针内涵)②是否适合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询问方针制定的依据)③是否体现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查看方针内容是否包括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④是否体现组织遵守有关环境法规和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诺?(查看方针内容是否体现组织遵守有关环境法规和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诺)⑤是否能够为环境目标指标的建立和评审提供框架?⑥是否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查看文件和方针传达到全体员工的证据)⑦是否可为公众所获取?(查为公众所获取的证据)⑧是否评审了方针的适宜性?(查方针评审的相关记录)4.3.1环境因素审核内容要点:①是否建立并保持程序(查程序文件)?②是否确定识别的范围和内容(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七种表现形式”1、大气排放;2、水体排放;3、废弃物排放;4、土地污染;5、对社区影响:噪声、振动、景观等;6、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7、其他地方性环境问题。
关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要求与审核重点
![关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要求与审核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b991a910661ed9ac51f332.png)
关于环境体系审核的注意事项一、环境管理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是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另一方面是预防污染、控制污染。
各部门在环境审核中,针对部门的工作特点,从上述两个方面阐述自己部门在环境管理方面开展的工作。
二、在环境体系审核过程中,对各部门的基本要求。
1、对所有员工的基本要求:◆各部门员工必须清楚环境方针和环境管理者代表;◆所有人员必须清楚和自己相关的岗位的环境因素,必须了解公司的重要环因素;◆公司所有人员必须了解公司04年公司环境管理方案的内容;◆公司所有人员必须清楚消防应急控制程序,必须清楚消防设备的使用;2、对所有部门主管的基本要求:◆各部门必须掌握部门有关环境方面的职责;◆各部门必须清楚与本部门有关的环境因素;◆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收集、识别与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须掌握信息传递程序,保存相关的信息传递单;◆建立文件与资料清单;◆各部门在动态检查、内审、外审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及不合格项的改进情况记录。
◆各部门在与外合作过程中对相关方在环境管理方面施加的影响情况,对于代理商、供应商、运输商、维修商、施工方等合作单位须有相关的环保协议;(合同文本中有关于的环保方面的条款)◆须对本部门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环境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它文件和环节要求的与本部门有关的内容,相关培训须有培训记录;3、审核重点部门◆行政管理中心、品质总监室、水环保实验室、生管室、制造部、物管部、加工部等部门是重点审核部门;◆在去年体系外审中出现不合格项的部门,必须有相应的不合格及改进措施记录;不合格部门有:胶制造部、水制造部。
三、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1、职能部门审核要点:◆品质总监室1、主要记录(见附表)2、其它资料:文件和资料清单;环境信息反馈单;环境体系审核相关的资料(环境体系内审及管理评审的资料:内审记录、内审报告、首末次会议签到表、会议纪要,体系管理评审报告,包括相应的通知和会议纪要)3、环境因素的调查、识别与评价,做好相关记录。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e4be0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e.png)
3、监测与测量的审核监测与测量的工作对象是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它体现在: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及运行控制进行监控,对环境表现加以跟踪,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
在第一阶段审核时,通过文件审核,评价监测与测量程序是否覆盖了标准要求的内容,以达到对重大环境影响有关的运行及活动关键特性监控的目的;是否为环境因素控制要素提供监督作用,程序是否合理,与环境因素控制要素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收集有关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记录或证据,监察组织是否评价了自身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在第二阶段审核时,应借助查阅记录和现场观察等手段深入审核监测与测量实际运作是否严格按程序文件执行,是否实现相应监督保障作用,对于发现的不符合是否按不符合纠正与预防程序加以整改。
(三)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审核持续遵守相关环境法律法规使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功能之一,对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审核使体系审核的重要任务。
审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 对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符合情况;b) 法律和其它要求的程序文件与ISO14001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度和实施情况;c) 环境管理体系中与法律法规相关的要素与ISO14001标准的符合情况。
1、对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内容以下内容主要在第一阶段审核。
a) 在审核文件时,首先应确认该程序文件中所规定的法律法规的收集范围符合标准要求,即应包括与该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需注意不应只收集有关活动方面的法规而忽略了产品和服务中与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b) 程序中应规定收集、登录、保持法规的责任单位或人员,这是有效执行该程序文件的基本条件;c) 程序中应规定收集频次、途径、登录和更新的方法,这是保证组织持续获得最新法律的需要;d) 程序应规定识别方法、以及传达和执行的方法。
组织在收集法规之后,一定要对法规进行识别。
e) 组织识别法规的结果,应在体系文件附件中列出相关法律、法规的清单,并做到正确、充分、无遗漏;f) 组织应列出相关活动、服务、产品与所应遵守的法规的关系,以使收集的法规能切实指导相关的活动;g) 组织的文件中应规定对组织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情况进行定期评审,以判断体系是否能够实现环境方针的要求,实现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重点(一)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重点(一)](https://img.taocdn.com/s3/m/a13e20d47c1cfad6195fa7fc.png)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重点(一)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EMS)监督审核(以下简称监审)实施中,如何确保贯彻CNAB对认证机构的通用要求和认证机构审核方案的相关规定,把握EMS监审证据的获取重点,形成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促进组织的环境绩效持续改进,是监审有效的关键。
现就审核实施中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一、对高层领导的审核对高层领导的监督审核,通过交谈、沟通等方式主要需获得以下证据:1、环境意识的提高是否有具体的体现,如“新、扩、改”项目领导抓了哪些“三同时”工作;2、守法意识的提高是否有具体的体现,如是否了解新的适用法律法规对组织的要求,组织采取哪些守法对策;3、对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控制在领导的日常工作中有哪些具体安排和关注;4、在污染预防、持续改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成效如何,在资源优化、环保费用方面有哪些投入;5、政府或相关方关注的重点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6、自我完善机制如内审、管理评审的实施及有效性;7、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二、守法证据EMS监督审核仍然要获取守法的证据,特别是二监、三监审核以体现EMS的有效性。
1、对于属于一类风险的组织不但要审核水、气、声排放的日常监测结果,而且要审核地方环境监测部门的例行监测和年度监测报告,是否达标排放;2、对于属于二、三类风险的组织酌情而定,对初审时提供的水气声监测报告中已接近排放标准的项目,应要求提供新的年度监测报告,以审核其改进的有效性;3、组织当年的排污许可证与实际实施情况,有无超标、超量排放,有无罚款或其他行政处罚;4、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或转移的证据;5、国家或行业节电节水有明确指标要求,组织是否达到了相应的能耗标准;6、组织的特种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等是否按时由监察机构定期检验,定期检验中提出来的整改要求,是否经过了整改和复验合格后投入运行;7、其他对照适用法律法规必须强制执行的证据。
三、审核准则变化及其审核要关注EMS审核准则的变化如新的法律法规、标准等的发布实施,特别是地方法规和顾客、第二方审核提出的其他要求,要依据这些新准则要求进行审核取证,如纺织、服装行业2006年1月1日全面强制执行“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在审核产品中环境因素控制时,应依据上述标准要求,关注相应的PH值、甲醛含量、色泽度等指标是否达标的证据。
环境管理体系重点要素的审核
![环境管理体系重点要素的审核](https://img.taocdn.com/s3/m/7e4770f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48.png)
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审核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针对体系17个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审核,审核员应在切实理解体系17个要素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组织的实际情况,确定审核的内容,明确审核的方式方法,本文将从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审核的角度,介绍对于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特别是针对重点要素审核的一些基本思路,并根据要素审核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要素审核的技巧。
一、体系要求的审核内容1、环境因素、环境方针、法律及其他要求组织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宗旨是为了改善环境绩效,而它是通过环境因素控制这一手段来实现的,所以环境因素是全部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和着眼点,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使得体系具备了这一工作基础,并且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针对环境因素的审核应是、是紧紧围绕着ISO14001标准4.3.1条款规定要求来进行,即:环境因素识别是否具备充分性,环境因素评价是否科学合理,环境因素的更新是否使得识别和评价工作动态适应,以上三方面是否以程序化保证其实施。
环境方针是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依据该组织特点,针对其全部环境管理工作提出的原则和纲领,其纲领作用体现在两个承诺和一个框架之中,即承诺遵守法律法规,承诺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
为建立目标、指标提供框架,针对环境方针的审核重点应突出:即方针的内容是否具备对组织的适用性,是否体现了两个承诺一个框架,管理上是否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能达到全体员工以及可为公众所获取。
法律及其它要求是判别组织环境行为的准则,是组织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遵守法律与其它要求,不仅应体现在环境方针的承诺中,还应体现在环境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标准中法律法规这一要求正是为体系中这一需求提供输入,它要求获取和识别适用于组织的法律及其它要求,并随着组织的发展变化和外部法规的变化使其动态更新,因此在进行此要求审核时,应从程序上把握其是否建立获取和识别法律法规的渠道,并持续保证其动态更新和适用,评审法规内容是否具备适用性及时效性。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应关注组织的环境责任(最新版)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应关注组织的环境责任(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41859aaf45b307e87197e0.png)
( 管理体系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应关注组织的环境责任(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应关注组织的环境责任(最新版)许多认证机构把实现增值审核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目的是通过审核,诊断和发现组织的风险隐患和问题,并引导组织规避风险、解决问题,以产生增值效应。
笔者认为,认证机构在对申请认证或已认证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中,主要应关注组织的环境责任,可能时帮助提升组织的环境责任感。
从长远来看,这是对社会履行环境责任,实际是实现企业的增值和社会的增值。
下面,笔者谈几点看法。
重视对最高管理层的审核了解受审核方为实现环境方针的承诺、组织宗旨和组织战略的过程和内容,帮助最高管理层摒弃只求体系文件符合ISO14001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只求一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只求审核人员满意的错误观念。
鼓励受审核方超越与ISO14001标准的符合性,在本组织经营活动创造利益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社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责任。
关于环境责任,外资连锁超市麦德龙作出了很好的诠释:这家超市顶住顾客不理解的压力,冒着客源流失的风险,在我国14个城市的25家商场坚持不向顾客免费提供塑料包装袋,以收费塑料袋或免费纸箱、环保布袋来代替,目的是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向顾客推广环保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最新版)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various safety produc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safety produ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37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最新版)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EMS)监督审核(以下简称监审)实施中,如何确保贯彻CNAB对认证机构的通用要求和认证机构审核方案的相关规定,把握EMS监审证据的获取重点,形成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促进组织的环境绩效持续改进,是监审有效的关键。
现就审核实施中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一、对高层领导的审核对高层领导的监督审核,通过交谈、沟通等方式主要需获得以下证据:1、环境意识的提高是否有具体的体现,如“新、扩、改”项目领导抓了哪些“三同时”工作;2、守法意识的提高是否有具体的体现,如是否了解新的适用法律法规对组织的要求,组织采取哪些守法对策;3、对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控制在领导的日常工作中有哪些具体安排和关注;4、在污染预防、持续改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成效如何,在资源优化、环保费用方面有哪些投入;5、政府或相关方关注的重点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6、自我完善机制如内审、管理评审的实施及有效性;7、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二、守法证据EMS监督审核仍然要获取守法的证据,特别是二监、三监审核以体现EMS的有效性。
1、对于属于一类风险的组织不但要审核水、气、声排放的日常监测结果,而且要审核地方环境监测部门的例行监测和年度监测报告,是否达标排放;2、对于属于二、三类风险的组织酌情而定,对初审时提供的水气声监测报告中已接近排放标准的项目,应要求提供新的年度监测报告,以审核其改进的有效性;3、组织当年的排污许可证与实际实施情况,有无超标、超量排放,有无罚款或其他行政处罚;4、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或转移的证据;5、国家或行业节电节水有明确指标要求,组织是否达到了相应的能耗标准;6、组织的特种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等是否按时由监察机构定期检验,定期检验中提出来的整改要求,是否经过了整改和复验合格后投入运行;7、其他对照适用法律法规必须强制执行的证据。
三、审核准则变化及其审核要关注EMS审核准则的变化如新的法律法规、标准等的发布实施,特别是地方法规和顾客、第二方审核提出的其他要求,要依据这些新准则要求进行审核取证,如纺织、服装行业2006年1月1日全面强制执行“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在审核产品中环境因素控制时,应依据上述标准要求,关注相应的PH 值、甲醛含量、色泽度等指标是否达标的证据。
四、体系的变化及其审核首先要关注EMS范围有无变化?对于这些变化组织的体系有哪些变更以及变更后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
如有的组织在取得证书后在厂区内新建了员工食堂、宿舍;有的工厂在取证书后将厂区中多余厂房租赁给另一厂商,形成了“厂中厂”的环境影响,这些审核范围的变化是否在EMS中有所体现?是否有恰当的控制?其次要重点关注组织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投入,其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是否更新,新的重要环境因素控制及其效果如何。
如在组织的厂区内扩建新的厂房,其建筑施工涉及的环境因素是否已识别评价,是否纳入EMS控制范围进行管理?五、对文件的审核无论审核有无安排监督审核4.4.5要素,在监督审核中均要结合现场,审核文件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文件变更的有效性,特别是对重要环境影响岗位的审核。
如一个采用投入石灰石脱硫的发电锅炉,其作业文件中规定了石灰石投入量与锅炉运行中SO2达标具体控制要求,对经过初审后的持续运行,在监审时要结合现场4.4.6要素的审核,进一步审核其运行准则是否适宜,是否适宜现场操作,是否行之有效等等,都要重点加以关注。
六、对重要信息进行追踪审核要重点关注并疏理自上次审核以来组织的环境表现和环境影响,有无值得关注追踪审核的重要信息,当发现有重要信息时要加以判断,是否调整审核安排或调整审核思路,进行追踪取证,必要时审核组要研究调整审核计划,增加审核的标准要素,以便取得重要证据。
上述重要信息如工业企业产品产量与污染物排放量发生重大不匹配;周围居民或单位有投诉意见;重要环保设施曾发生过停用或重大故障;重要环保设施运行控制参数异常;仓库中危化品贮量异常增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连续接近排放标准值或控制图排列异常;地方环保部门对组织所在地区环境质量功能区作出调整(如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由于城市的发展由二类上升为一类)等内外信息均可以作为重要信息进行进一步追踪审核。
综上所述,在EMS监审中要注意把握获取证据的重点,为正确判断组织控制重要环境因素、改进环境绩效,确保EMS的持续有效性打下基础。
EMS审核中关键问题如何把握审核尺度为了降低审核工作风险,达到审核的充分、有效和一致性,就审核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何把握审核尺度谈谈个人体会,供大家参考和釜正。
一、审核范围的界定大家熟知EMS的现场审核范围往往大于企业的认证范围,尤其在一阶段现场审核工作中,对范围的判定是否准确更为重要,应全面考虑企业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其认证申请范围、中心受理范围及现场环境关联性的情况。
目前,大部分老师对固定现场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范围把握比较充分。
但对多现场企业,如旅游服务业审核,审核范围不仅要包括旅行社或服务中心等办公现场,同时还要包括旅游线路上涉及的场所;对开发区管委会的审核,其审核范围不仅要包括管委会办公区,还要兼顾区域内企业、社会服务机构,尤其是对那些重污染企业,如餐饮业、医疗机构、制药厂、有一类污染物企业均应纳入到审核范围内进行审核,同时需要适当抽查,了解管委会对所管辖区域内的环境因素控制、治理情况及环境法规在所辖区域内贯彻情况。
二、环境因素识别需注重全面性环境因素的识别应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周期进行通盘考虑及控制。
2004版新标准更加明确和强调了污染预防三级控制的(预防、减少和控制)重要性。
加之目前国内相关的环保产业还不发达,尤其是对危险废物的处置能力比较弱的大环境下,企业对污染物进行源头识别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在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应适当地引导企业在产品设计、工艺选取、项目开发、设备、原材料的选购等活动中,给予合理策划、改良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有计划替代产品等方式进行节能降耗、减少和降低污染;应引导企业将污染预防的改进工作纳入其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宜、符合性评价工作在标准中何处展开,概念不统一。
有关企业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适用性确定工作在标准4.3.2中已明确给出,而相关的符合性评价工作在标准4.5.1或新标准4.5.2要求中实施。
其不符合的判标工作也应对准相应的条款号。
四、对年监审核企业所制订的环境目标、指标及方案的审核工作存在以下几个误区:A.对目标指标的制定不关注其内容的策划是否能够体现方针的持续改进要求,有的企业两年的目标指标内容完全一致,审核员仍对此事认可;B.只关注当年的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不审核上次年监目标的最终完成能力及结果。
五、信息交流的审核范围具有局限性审核老师的大多数精力放在企业内部的交流,外部信息交流只是询问有无发生环保污染、投诉事故事件,不注意深入收集现有的信息材料是否充分,审核信息交流是否具有双向性,是否建立了合理、可行的沟通平台,从而证实结论的真实性。
六、监测与测量的范围覆盖不全除生产设备、影响质量的监测设备外,大多数企业的体系文件与运行活动,缺少对环保设备、设施、环境监测设备进行管理的规定和控制。
如水表、电表、灭火器材的压力指针、声级计等设备是否准确、有效;隔油池、除尘设施是否良好运转,能否达到环保效果等,而以上设备、设施的校准与维护工作经常被忽视。
七、运行控制及应急程序不能全面体现和支撑行业主要污染物的控制。
现有的企业文件多数只关注通用的水、气、声、渣、油品、化学品、能源(只含水、电、纸)和火灾的控制,与企业本身的实际规模和行业没有很好的结合,其实不同的行业还有其不同的重要污染物需文件进行指导控制,如那些大量的消耗稀有金属的资源类行业,如何控制其的消耗量;还有一些生产产品较单一,但属危险化学品的行业,需视其情况而考虑制定相应的运行控制程序。
应急工作也是如此,通常只关注消防火灾,其它主要污染物紧急排放、能源资源的大量浪费与异常情况下所发生的重大环保事故未能通盘考虑应急措施,如市政管网中三水(给水、排水、雨水)的突发爆裂、损坏;污水处理站中紧急停电;危险、化学品的紧急大量泄露、挥发与倾倒;国家森林公园中珍奇树种与野生保护动物突发病变;在古都地基开发过程中发现古文物等环节也要给予有效的控制及应急措施。
同时还发现很多企业的应急演习不是针对其所编制的预案进行的,如火灾应急演习只是培训消防知识及如何使用灭火器材,并没有针对《火灾应急与响应的控制程序》进行相应的演习及对其程序给予有效性的评价,当然演习方式是采取实地演练还是纸上谈兵由企业量力而行。
八、内审范围是否充分覆盖全要素全部门,审核深度不够。
EMS的内审工作,标准要求两个覆盖:全要素与全部门。
如果大家把全部门理解为全现场的审核更为合理,因为除了审核主要的生产与行政办公部门,EMS审核还要关注其他辅助现场的实施与控制效果,在咨询老师的帮助下从计划安排上一般没什么问题,但查其内审记录通常未能找到辅助现场的重要环境因素的审核,如食堂、宿舍、垃圾存储站、旱厕和配电室等辅助场所。
九、年度监督审核要素是否也可抽样?认证机构对企业年度监督审核,主要的审核目的是查企业所建立的EMS在上次审核至当次审核期间是否持续有效运行。
通过近一年的运转,企业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上难免会有些变化。
我们只是抽取部分要素进行考查,而却要对全面的工作进行综述,显然所获取的证据不充分,不能真实、全面的评价企业运行管理现状。
鉴于现在审核任务紧,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妨把要素分散到抽查的部门中去。
既然是抽样,主控要素不必年年在主控部门查,例如:4.3.1/4.3.2/4.3.3/4.3.4/4.5.1/4.5.2/4.4.5/4.5.3等要素,也可通过对其他执行部门审核看其实施效果,同样能给企业带来不同的效果和增值信息。
XXX图文设计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