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的书名
•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论者,纶也,轮也,理也, 次也,撰也。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 转无穷,故曰轮也;蕴含万理,故曰理也;篇章有 序,故曰次也;群贤集定,故曰撰也。” “答述 曰‘语’。以此书所载皆仲尼应答弟子及时人之辞, 故曰‘语’。” • 我们认为郑玄之说为穿凿附会之论。其实《论 语》的“论”字显然与“讨论”、“讲论”很有关 系;至于“语” ,应该是指那些先经过口、耳传 授,继而被书之于简牍的书籍。
• 孔子要求统治者“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这是西周以来“敬天保 民”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也是孔子思想 的进步,值得肯定的一面。到孟子时将“仁” 发展为“仁政”。 • “仁”的另一层意思是修身,是对道德准则 的遵从。《颜渊》:“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 这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修养,“厚 德载物”的基础。
• ຫໍສະໝຸດ Baidu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
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 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 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 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 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 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 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 者,寿。
•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
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 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 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 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 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 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 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 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 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 足矣。
孔子与《论语》
孔子的身世 孔子的家世 微子启--(祖先)--孔父嘉 (六代祖)--叔梁纥(父亲) “而丘也,殷人也”《礼记檀弓上》
教育思想
• 1、创办私学,开辟了平民教育的新时代。 • 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能接受 教育,孔子“有教无类”(教育部分种族、 等级贵贱), “自行束修以上,无未尝 无诲也”;其“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 十二人”。 • 2、在教育方法上,因材施教,启发教育, “循循善诱”,等等。
《论语》
• 《论语》的作者: •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 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 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 论篡,故谓之《论语》。” 即孔子的 学生们在孔子死后将他的论述编辑起来 而成书的。--《汉书· 经籍志》
孔子的生平、年谱
•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 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 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 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 孔子世家》所记为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 记。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 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 “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 (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 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 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 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 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 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 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 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 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 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 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 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 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 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 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其时鲁政权操在季 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 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 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老子与《老子》
• 老子,姓李名 耳字伯阳,谥 曰聃。 • 约生活在春秋 末年公元前580 年~500年之间
• 《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 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 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 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 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 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 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 所终”(《史记》)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 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 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 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 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 学”。
周游列国
• 卫国--陈--晋--卫--曹- -宋--郑--陈--楚--卫 •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归鲁, 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 人尊以“国老”,但终不被重用。
以“爱人”、修身为核心的“仁” 的学说
• 仁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 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在《论语》中仁字 出现109次,礼字出现75次,可见仁在孔子学 说中的重要。 • 仁有多层意义,最通常的意思仍然是爱人, 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是把人当人看。 《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仁者人也”。(仁的理解,即以人为人, 把人当人看。)
•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 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 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 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 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 • 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提出“堕三都” 的计划,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离开 “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 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