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1
中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教学设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2、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教学重难点: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目标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放歌曲〈〈好日子〉〉后,请学生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想?教师:对家乡的发展,同学们都感到很振奋,但其实我们这儿的变化只是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小小缩影。
今天我们将一起共同去了解我人伟大祖国近几十年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辉煌成就,了解我们家乡在国家的宏伟目标的带动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二、讲解新课(一)小康目标的提出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并讨论三个问题:(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2)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明确:邓小平在1979年首先提出,把2000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小康社会,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根据中国国情,这个小康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
(二)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明确: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我国现代化第一步、第二步的历史性跨越,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体现了全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同时,这一事实也向全世界有力地证明:发展中国家只要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人善于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有关方针政策,并举国一致地加以执行,就一定能在不长的历史时期中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面貌。
(三)、品味小康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浙江省人民生活水平的内容,并按要求对照“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浙江省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需求情况进行简要评价,可分组合作进行评价。
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一、引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庄严宣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经济目标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深入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为学生们提供对其含义和实现路径的全面了解,并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定义和内涵;2.理解经济目标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性;3.掌握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基本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4.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内容3.1 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定义与内涵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目标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方面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3.加强经济体制改革,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4.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5.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3.2 经济目标的重要性经济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对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不仅代表了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感。
通过经济目标的实现,可以进一步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3.3 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施路径和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创新发展;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4.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乡村、幸福农民;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
3.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本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节《共筑中国梦》,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内涵与特征;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原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内涵与特征,认识到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原因,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感。
3. 培养学生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认识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发学生对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注。
2. 新课内容:(1)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内涵与特征。
(2)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
(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原因。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小康社会建设成果,增强他们的实际体验。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后的练习题,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内涵与特征2. 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3.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2)谈谈你对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
2. 答案:(1)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特征:全面、均衡、可持续。
(2)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是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第 chapter 2,主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详细内容包括:1. 小康社会的定义与内涵;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定义与内涵,理解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2. 使学生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认识到其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3.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责任意识,激发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主要任务及其在我国发展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小康社会的定义与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如经济快速发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等,引发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小康社会的定义与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
3. 讲解: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分析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路线图。
4.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某地区为例,介绍该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康社会的定义与内涵;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定义与内涵。
(2)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
(3)谈谈你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的认识。
2. 答案:(1)小康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水平的社会。
2024年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2024年第五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概念、意义及其历程。
2.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历程及其意义。
2.难点:如何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小康社会吗?(3)教师引导:那么,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新课教学(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①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该具备哪些特点?(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①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吗?(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①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我国有什么重要意义吗?3.课堂讨论(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做?4.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历程及其意义。
(2)希望大家能够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5.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结合教材,梳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历程及其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内容未能深入展开,需要在课后进行补充。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康社会有哪些具体表现吗?学生:经济条件好,大家都有工作,生活幸福。
教师:很好,那我们的小康社会还包括哪些方面呢?学生:可能还有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吧。
教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还包括民主、法治、文化、教育、医疗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进步和提升。
202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202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九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体内容为第一、二节。
第一节详细阐述202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意义和目标;第二节探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措施和路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202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意义和目标,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使学生掌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措施和路径,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措施和路径。
教学重点:202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意义和目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如GDP、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2024年我们将实现什么目标吗?2. 讲解新课(1)讲解第一节:202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意义和目标。
(2)讲解第二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措施和路径。
3. 实践情景引入(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和期待。
(2)分组讨论:如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4. 例题讲解(1)例题1:简述202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意义和目标。
(2)例题2:列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措施和路径。
5. 随堂练习(2)简答题:谈谈你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做的努力。
(1)强调202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意义和目标。
(2)提醒同学们关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措施和路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 板书内容:(1)背景、意义和目标(2)具体措施和路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202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意义和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习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思想品德》第九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小康社会的提出”,第二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第三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感,激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及其实现路径。
教学重点: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 讲解教学内容(1)小康社会的提出1) 概念解释:小康社会是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社会。
2) 发展历程:从“三步走”战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1) 经济建设: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 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健全。
3) 文化建设: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4) 社会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5) 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2)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3)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
5)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果,让学生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行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2)使学生理解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和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但是,我们目前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为此,我党提出,抓住这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的小康,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
结合本地及学生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历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越性。
(2)我们目前的小康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我党审时度势,提出抓住未来这二十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憧憬美好的未来,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可以使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3)这一代高中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讲述这些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出一份力。
教学重点总体小康的特点;全面小康的美好前景教学难点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前调查、成果交流、分组合作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走进新时代》烘托出一种祖国欣欣向荣的气氛。
202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202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八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内容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意义,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2. 让学生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3.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教学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如GDP增长、农村扶贫成果等,引发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意义a.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背景。
b. 引导学生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a. 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b. 分析总体目标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a.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b.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重点任务的实施。
3. 例题讲解:选择一道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关的题目,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 内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意义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2. 答案:学生需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背景、意义、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大事,通过阅读书籍、报纸、网络等途径,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新动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024年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2024年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思想政治》必修1,对应章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详细内容包括:小康社会的概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联系。
3.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小康社会的概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思想政治》学习指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
2. 教学新课:(1)讲解小康社会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内涵。
(2)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3)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联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探讨如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康社会的概念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小康社会的概念。
(2)谈谈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的理解。
(3)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四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内容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战略部署、主要目标和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2. 使学生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了解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3. 培养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积极参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战略部署。
教学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和重大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指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如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返回、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等,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2)提问:同学们,我们国家取得了这么多辉煌成就,那么我们现阶段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讲解新课(1)讲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2)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介绍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3)讲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如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等。
(4)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强调它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果,如高铁、5G等。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和体会。
4. 例题讲解(1)列举一道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题,分析题目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2)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回答问题。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九年级第二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涉及第三章“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第四章“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具体内容包括: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与任务,提高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与任务。
教学重点: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如扶贫攻坚、科技创新等,引发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关注,提出问题:“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2. 讲解新课:(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讲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含义,分析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与任务:讲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等;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障民生等。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成果与不足。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课后习题,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2.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与任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2)解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含义及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习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五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二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第三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感情,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与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
教学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思想政治》学习指导、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如高铁、航空航天、脱贫攻坚等,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 讲解新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讲解教材第一节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和路径。
(2)全面深化改革讲解教材第二节内容,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讲解教材第三节内容,让学生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涵,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4)全面从严治党讲解教材第四节内容,让学生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掌握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讨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表现,以及自己在实现小康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
4.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剖析,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精选3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精选3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篇1【课标要求】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进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知道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分,以及xx大、xx大对全面小康的阐述。
2.力量目标增加阅读理解力量,分析、争论、探究问题的力量;提高运用所学学问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推断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进展很不平衡的,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要求同学保持高度的爱国热忱和仆人翁意识,增加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进展不平衡的小康2.难点: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别;三、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
四、活动预备:1、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我国社会变迁的证据材料,比如向自己的家人、前辈等询问。
最好有照片或视频材料。
2、调查现今社会中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3、制作课件。
五、教学思路及过程:(一)导入新课:观赏赵本山闻名小品《昨天—今日—明天》片段,导入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活动展现活动一:昨天——感悟过去1.通过同学搜集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现过去的人民的生活状态。
大部分同学会通过和人民联系最亲密的衣、食、住、用、行等方面来说明。
2、引导同学感受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多媒体展现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图片:①服装对比②买东西排队和当今的超市购物③村里面放电影和当今的电视、电脑小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进展发生了巨大变化。
活动二:今日——沟通现在1、选择几幅你在学习生活中最引以骄傲的照片,并向同学们展现你引以为豪的缘由。
目的是让同学们来展现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情境和满足度。
2、在畅谈骄傲的同时,请同学谈谈自己生活环境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大多数同学反映的是民生、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的问题,极少数同学谈到了国际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走进社会》的第四章“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体内容为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详细内容如下: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意义;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4. 人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意义,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2. 使学生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使命感;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教学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人民群众在其中的主体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内容。
2. 讲解:详细介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意义、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小康社会建设成果,增强他们的实际体验。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载体,讲解如何分析、解答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话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 内容:提出及其意义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2)列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
(3)谈谈你对人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主体地位的理解。
2. 答案:(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大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2. 大学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作用?二、讲授新课1. 讲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旨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
2. 讲解大学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
- 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 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福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目标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2. 提问: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二、讲授新课1. 讲解如何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
-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 在学习和工作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 讲解如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五单元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详细内容为第一节“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路径,深入理解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概念、目标和任务。
2. 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认识,增强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任务和路径。
教学重点:全面小康社会的意义、目标、任务及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举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如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引发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关注。
2. 讲解新课(1)讲解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目标和任务。
(2)分析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3)讲解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我国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4. 例题讲解选择一道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全面小康社会的意义和任务。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 内容:(1)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目标和任务(2)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及成果(3)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和目标。
(2)分析我国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1. 小康社会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小康社会的定义、特征,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内涵、意义,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
教学重点:小康社会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引发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新课导入:介绍小康社会的内涵、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3. 内容讲解:(1)小康社会的内涵与意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和体会。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小康社会的内涵与意义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需从个人角度出发,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的责任与使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国家政策,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新动态,提高他们的时政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康社会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品教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七单元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详细内容包括: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背景,理解其内涵与特征,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提高他们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
教学重点: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进而引入本课内容。
2. 讲解:(1)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介绍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及其提出背景。
(2)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详细讲解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阐述其特征。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从国家、民族、人民三个方面讲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分析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扶贫工作为例,让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内涵与特征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背景内涵与特征意义路径选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2)谈谈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2. 答案:(1)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特征:全面发展、共同富裕、文明进步、社会公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_1
第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
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讨论、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生活、保持清醒头脑。
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为什么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2.难点: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别;现在生活条好了,为什么还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教学方法:情境启发式、讨论式、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等四、型:新授五、时:1时六、教学思路及过程:(一)导入新:欣赏flash歌曲《越来越好》片段,导入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学习新.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学生阅读并思考材料一、二、三,学生分析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小康水平。
材料一: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按照世界银行1999年提出的标准,人均GDP 在76至299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国家。
我国XX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材料二: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还比较好,但教育、文化等生活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还比较落后,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还没有普遍得到满足。
材料三:按上世纪中叶国家计委会同统计局和农业部制定的小康基本标准衡量,目前小康的实现程度到XX年虽已达到96%,但从地域看,除去市辖区外的XX多个县级单位中未达温饱线的还有22个,居于温饱和小康的占63.2%,居于小康和比较富裕的占13.7%,比较富裕的仅占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政问答——扩大视野:
1、党的十七大全称叫什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党的十七大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召开的?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3、党的十七大由谁做的报告,报告的题目是什么?
胡锦涛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4、大会的主题是什么?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5、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的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知识回顾——再现基础: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8.14.1)
2、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8.14.1)
3、社会主义的本质、原则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活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14.2)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目标。
注意: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国家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繁荣的文明成果。
(8.15.2)
5、“三个代表”的内容(8.14.1)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三个代表”的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7、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8、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基本路线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8.14.2)
9、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且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0、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将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必须坚持党的基本不动摇。
(8.14.2)
11、认识初级阶段的小康
改革开放后,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仍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与全面小康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9.10.2)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12、认识全面小康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在内的全面发展的小康,而不是一个单一性指标。
(9.10.1)
三、指点迷津——破解秘方
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十七大又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请你简要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时,我们国家和社会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还面临哪些困难和风险?
四、各显神通——我能行
(一)选择题:每个备选答案有且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番号填入括号内。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了紧迫而关键的时期。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基础,这是时代赋予十七大的庄严使命。
据此回答下列1——2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面临的迫切的任务之一,下列关于小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的最终奋斗目标
B、全面小康是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C、全面小康就是指全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实现同步发展与富裕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作为我国的立国之本
2、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最根本的是()
A、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B、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C、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必须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要求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07中考第7题)
全面小康是一个物质意义上的标准,就是指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和宽裕。
(6分)
(三)能力与创新
十七大报告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部分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
⑴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应怎样解决这一矛盾?
⑵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⑶构建和谐社会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了“三个代表”的什么思想?
⑷请你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撰写两条宣传标语。
⑸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面做许多工作,目前你作为中学生应努力做好哪些工作,以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少两点或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