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积淀
东阳木制构件在室内装饰中的运用及美学研究
东阳木制构件在室内装饰中的运用及美学研究中华民族有着极其辉煌的民间艺术。
那些遗存在偏远乡村的古老木雕制品,如窗棂、门楣等民间木雕纷纷流向都市,成了都市时尚装饰的新元素。
现在,不仅在茶艺馆等休闲场所开始运用这种装饰手法,越来越多的家庭装饰中也出现了这些古老的元素。
本文就如何在现代都市装饰中运用和推广东阳木雕工艺,使其发挥新的工艺特征和美学价值等问题作一探讨。
一、历史上的东阳木雕东阳木雕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出现木雕的雏形。
最早的东阳木制构件比较简单,雕刻工艺也是由木工兼做的,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雕刻的部位逐渐增多,从木工中分出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木制构件的雕刻。
到了明清两代,东阳木雕步入繁荣期,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艺术风格。
清代,是东阳木雕发展的鼎盛期。
作为家具的装饰,各种木制构件在民间也广泛传播,当时东阳民间流传着“千工床、万工厅”的俗语。
到了民国,浙派木雕渐呈衰落态势。
因社会动乱,经济衰退,受生活所迫,大量的工人不得不放弃追求作品尽善尽美的要求,导致了东阳木制构件在工艺上和技术上的停滞不前甚至衰退。
二、东阳木雕在都市装饰中的运用在上世纪,东阳木制构件的发展也不乐观。
建国初期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20世纪80年代的城镇建设,浙江古建筑在城镇已少有留存,依附于建筑的木制构件自然也不能幸免。
而东阳木制构件是以传统的口传身授、手工操作为生产方式的。
在工业化发展的时代,不管是速度还是工业化程度都难以溶入现代社会。
现代建筑构件、家具基本不需木制构件装饰,木制构件的出路也只能限制在文玩、插屏、屏风、挂匾等单件制作上,相较于其他室内装饰艺术品,如中国画、西画、壁画等,木雕因其色彩、材料、装饰手段及现代人欣赏口味的改变,其传承和发展势必受到影响。
为了让东阳木雕艺术更好地走向都市流行装饰市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抓住机遇不放东阳木制构件主要用于各类的装饰艺术中,如:建筑装饰中的各种花窗、门楣,家具用品装饰中的各种桌椅、宗教供品装饰中的人物动物雕塑和供艺术欣赏的各种摆件等。
东阳木雕与福州传统根雕技艺的比较与传承
艺术研究文 张丁华东阳木雕与福州传统根雕技艺的比较与传承浙江东阳有“中国木雕之都”的雅称,东阳木雕始于唐、盛于宋、繁荣于当今。
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因保留了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所以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
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2006年5月20日,东阳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
东阳木雕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都源于浙江,称为“浙江三雕”,覆盖全国,享誉世界各地。
东阳木雕多以人文历史和戏文故事、花鸟草虫为题材,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器皿。
东阳木雕以师徒单一传承为主,在东阳雕刻比赛中第一名被尊称为“木雕皇帝”,至今传到第六代。
中国根雕看福建,福建根雕看福州,福州是根艺的故乡,根雕是福州闻名遐迩的特艺之一,堪与木雕、寿山石雕、脱胎漆媲美。
福建地处亚热带,山高林密,木材、根材资源丰富,所以根雕与自古以来兴旺发达的木雕、竹雕伴随而生。
福州有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人才济济,创作实力雄厚,因此成为八闽根艺的龙头。
早在20世纪30年代,徐炳钦等人就尝试以根造型,到20世纪60年代,屠一道、林祥吾等人更潜心此艺,集其大成,成为本地根雕艺术的“开山祖”。
屠老的作品早就摆进了人民大会堂,成了国宝级的名作。
土生土产的“根疙瘩”登上大雅之堂,增强了福州根艺者们的精品意识。
老一代不仅留下了宝贵的作品,还热心传经带徒,让后辈“青出于蓝胜于蓝”。
改革开放以来,福州的根雕艺术空前繁荣,并成立了“逸仙艺苑”,组织指导根雕、盆景创作与交流,新人脱颖而出,佳作争奇斗艳,涌现出屠刚、屠羽、屠亮(“屠氏根雕世家三兄弟”)以及郑大木、李成荣、黄榕国、林兴坦、林《岁月留痕》46艺术研究学善、陈琰、潘发清等一大批根艺家。
其中不少人近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
东阳木雕的故事
东阳木雕的故事在浙江省,有一种古老的工艺美术形式,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瑰丽的图案闻名于世,那就是东阳木雕。
作为中国木雕艺术的代表之一,东阳木雕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起源于唐朝,发展于宋朝,繁荣于明清。
在古代,东阳木雕主要用于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装饰。
到了现代,它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工艺品和建筑装饰等领域。
东阳木雕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雕刻师们以刀代笔,将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民间故事等元素融入作品中。
他们用细腻的线条描绘出人物的形象,用精湛的技艺表现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
每一件作品都是雕刻师们心血的结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东阳木雕的创作过程中,雕刻师们非常注重材料的选取和利用。
他们善于根据材料的质地、纹理和颜色等特征进行设计,使作品与材料相得益彰。
此外,他们还非常注重作品的实用性。
在满足审美需求的同时,也考虑到作品的使用功能。
这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完美结合,使得东阳木雕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东阳木雕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现代的雕刻师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
他们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一批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国际上赢得了高度赞誉。
东阳木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浙江的一张名片。
2008年,东阳木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东阳木雕的肯定和认可,更是对所有从事木雕事业的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
总之,东阳木雕以其精湛的技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实用性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的瑰宝之一,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让我们一起期待东阳木雕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东阳木雕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东阳木雕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东阳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东阳木雕在技艺创新、产品设计和市场开拓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东阳木雕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东阳木雕的发展现状。
东阳木雕起源于中国浙江东阳,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工艺、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目前,东阳木雕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料采集、设计制作、加工雕刻、品质检测和市场销售等环节。
木雕作品涵盖了家居装饰、工艺礼品、建筑装饰等多个领域,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然而,尽管东阳木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东阳木雕传统的手工艺生产方式面临着工艺转移和技能传承的问题。
手工木雕需要经过长期的学徒和师傅的培训才能掌握,而现代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其他行业,导致手工技能传承的断层。
其次,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对东阳木雕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他们对于木雕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需要更加注重设计创新和艺术表现力,而传统的木雕工艺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然而,尽管面临挑战,东阳木雕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东阳木雕可以借助数字化设备和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利用数控雕刻机可以实现复杂木雕的精细雕刻,大大提高了工艺水平和产能。
其次,东阳木雕可以与其他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拓展木雕的应用领域。
比如,将木雕技术与建筑装饰结合,可以为建筑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此外,将木雕产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时尚感的作品,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购买。
未来,东阳木雕产业不仅可以在国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实现更大范围的发展。
传统东方文化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国际消费者的喜爱,东阳木雕作为其中一部分,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
浅析东阳木雕的历史和创新
浅析东阳木雕的历史和创新时代在变,建筑在变,环境在变,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变。
这无疑要求东阳木雕也要有一个变化,以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随着人们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也对东阳木雕建筑装饰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本文首先讲述了东阳木雕的历史,然后着重探讨了东阳木雕应该要注重创新和从传统到神奇的转变。
标签:东阳木雕;历史;创新一、东阳木雕的历史浙江东阳地区盛产樟木等适于雕刻的木材,其木雕行业的兴起可追溯至唐代。
到了宋代,东阳木雕技艺较之唐代有了很大发展。
从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南寺塔(位于东阳县城南郊西岘峰卜)倒塌后发现的菩萨像建筑残件和另一尊北宋时期的善财童子像看,均使用手法颇为成熟的圆雕刀法,线条洗练流畅,元代木雕版画不甚发达,但由于元曲兴起,东阳艺人还是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元曲木板插画作品。
明代的东阳建筑木雕遗存不到40处,主要有景泰年间的卢宅肃雍堂、永乐年问的郭宅永贞堂、万历年间的寿塔头村新厅第一院宅等。
其中,花工最多、雕刻工艺最好的是雀替(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柱)相交处,起支撑与加固作用)。
其他部位如粱架、撑拱、门窗等处也多有雕花。
雀替图案有奔马、荷鹤、人物等,多为雕式熟练而遒劲的深雕,所雕物象神态逼真,动感强烈。
明代建成的由9座厅堂、l2座牌坊组成的“肃雍堂”建筑群至今保存。
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东阳木雕的成就。
其建筑气势恢弘,装饰题材极为广泛,涉及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历史传说、吉祥图案等。
肃雍堂大宅正门堂正面的捷报门楣上雕刻的是寓意“一品当朝,加官进禄”的图案,琴枋上则雕刻有“渭河水”的故事,反映出历史题材在木雕画面内容中开始受到重视。
再看寿塔村的两幢宅院,门窗绦环板多为博古,或是凤穿牡丹之类吉祥图案。
其中一堂门的门绦环板雕刻有类似汉画中常见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灵”图,为深浮雕作品。
这类绦环板雕刻常见有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锯空雕、圆雕、透雕等技法,图案简洁明快,线条流畅,刀工圆熟锋利,就连青龙的两条腮形梁须也雕得简洁而有力。
东阳木雕城作文450字
东阳木雕城作文450字
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民族艺术中,有一朵绚丽奇葩--雕刻艺术,而其中的木器雕刻,又以浙江东阳为最佳。
北京故宫、明清皇陵、杭州灵隐寺及名庙豪门等处精美的木雕,大都出自东阳木雕艺人之手。
因此,东阳被誉为中国“木雕之乡”。
东阳木雕设计非凡,用料讲究,图案精美,技术高超,久荣不衰。
它是中华民族宝贵遗产的组成部分。
历经千年锤炼,东阳木雕历史积淀深厚,可谓化木为奇。
称得上:巧雕饰,鬼使神差;寓教育,内涵文明;聚艺术,雅俗共赏。
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具有鲜明的特色。
东阳木雕的用材大多采用樟木、桑木、花梨木、红木、水曲柳、柚木等,其工艺流程多采用设计、打坯、雕刻、修光、漆色等。
正如我现在看的一张照片,上面有一座具有官宅味的屋子,栓马舂、旗杆、高高的门槛……整座建筑集木雕、石雕、砖雕于一体,大厅屋檐上的九狮戏绣球是将一根原木上房后雕刻而成,这体现出了东阳木雕的特征和美.而且这座屋子人物、山水、花鸟虫鱼应有尽有。
近年来,东阳艺人曾为1999年昆明世博园精心制作木雕作品;为香港、澳门回归雕制《航归》、《博爱》;为国庆50周年精刻《盛典茅台纪念酒木雕工艺包装盒》等等,这些不朽之作连同东阳木雕艺人们的奋斗、勤劳和智慧一并载入史册。
东阳木雕含义研究报告
东阳木雕含义研究报告
东阳木雕是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东阳木雕的含义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东阳木雕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崇尚自然:东阳木雕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追求自然的美感和真实的表现。
作品中常见的花草、鸟兽、山水等元素,以及栩栩如生的雕刻细节,展现了东阳木雕艺术家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深厚理解。
这种崇尚自然的含义使得作品更具有生气和灵性。
2. 弘扬民间文化:东阳木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一种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民间文化。
通过雕刻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人物等题材,东阳木雕向人们传递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弘扬了民间艺术的精神和特色。
3. 寓意吉祥:东阳木雕作为一种传统的装饰艺术形式,常常被用来作为吉祥的象征。
例如,许多东阳木雕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如龙、麒麟、凤等,都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带来好运和祝福。
同时,一些具有寓意的建筑造型、花纹图案等也常常出现在东阳木雕作品中,以此传达祝福和美好的寓意。
4. 传递人文关怀:东阳木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可以传递一种人文关怀和情感关怀。
通过雕刻人物形象,表达人性的善良、真情、美好等价值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爱和友好。
东阳木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启发人们对人性真善美的思考和追求。
综上所述,东阳木雕的含义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的崇尚和描绘,又有对民间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同时也具有寓意吉祥和传递人文关怀的作用。
通过对其含义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东阳木雕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工艺形式。
浙江东阳文化调研报告
浙江东阳文化调研报告浙江东阳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浙江东阳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以东阳文化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民俗风情等方面的情况。
本报告将对所获得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东阳历史概述东阳地处中国古代交通要冲,历史上是吴越两国争夺的重要战略地点。
东阳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在隋唐时期,东阳发展为中心城市,并享有“中国竹木之乡”的美誉。
明清时期,东阳的木雕工艺逐渐发展成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为东阳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三、东阳文化传承木雕艺术是东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东阳木雕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民间艺术品。
东阳木雕注重造型的逼真与细节的处理,在雕刻技巧上独具匠心。
研究发现,在东阳地区,有许多传统的木雕工坊和家族,在这些工坊中的雕刻师傅,代代相传,将东阳木雕的技艺保持了下来,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东阳民俗风情东阳的民俗风情历史悠久,丰富多样。
传统的民俗活动如龙船竞渡、赶山会、庙会等,是东阳人民重要的娱乐方式,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东阳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风俗习惯。
五、东阳的文化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东阳文化,东阳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为木雕艺术家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发展机会,组织展览和交流活动,以提高木雕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东阳政府还加大对民间文化保护的力度,设立专门的机构和基金进行文化活动的组织和资助。
此外,东阳还鼓励通过教育、旅游等方式来推广东阳文化。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浙江东阳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东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东阳文化也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挑战。
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加大保护力度,传承东阳文化,并且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欣赏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东阳木雕雕刻技法的大盘点(一)
东阳木雕雕刻技法的大盘点(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冯文土大师的论文《论东阳木雕的风格和技艺》(见《东阳木雕工艺论文集》)和华德韩先生的著作《东阳木雕》一书里对东阳木雕雕刻技法有过专门的总结归类。
近年来,东阳木雕艺术水平日新月异,雕刻技法推陈出新,出现了诸多创新雕刻技法。
按照不同的雕刻技法、雕刻深度或应用范围,当代的东阳木雕常用的雕刻技法可归纳为:平面浮雕(包括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高浮雕、多层叠雕)、圆雕、半圆雕、透空雕(包括双面透空雕、异型双面透空雕)、贴片雕、圆木浮雕、阴雕、彩木镶嵌雕、自形木雕(树皮雕)和火烧板拼雕等。
其中平面浮雕和立体圆雕是最基本的两种雕刻技法,其他技法多是其变异、扩展或组合。
第一节平面浮雕平面浮雕是一种适当保留平面,以线面结合的方式雕刻出凹凸起伏图像的雕刻技法,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浮雕相对圆雕的基本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也即平面特性。
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雕所具有的二三维实体空间之间的所谓压缩空间——即雕刻深度。
雕刻深度的不同,形成浮雕的两种基本形态——深浮雕和浅浮雕。
深浮雕雕刻深度大,其空间构造和造型更接近于圆雕。
浅浮雕雕刻深度小,平面感强,其空间构造和造型更接近于绘画。
平面浮雕是东阳木雕应用最广泛和最擅长的技法,按照雕刻的深浅和技法的不同,又可将其细分为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高浮雕、多层叠雕等。
浅浮雕和深浮雕作品在设计和雕刻技法上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浅浮雕作品主要通过相对较多的留“地”(空白处,相当于中国画的“留白”)来衬托出主体图像,即通过剔地雕刻使纹饰图案凸显轮廓,形成一个大的层次,然后根据透视原理通过严谨的线条刻画来呈现立体感,讲究刀功,对艺人绘画线描功底,特别是线条表现和投影处理能力要求尤高。
深浮雕作品以块面的半立体造型为主来表现图像,雕刻深度较深,其设计图稿稠密,以小面积留“地”为主。
深‘浮雕作品特别讲究层次,通过不同深浅的层次凸显作品的纵深立体感,要求艺人具备造型和结构把握能力,镂空深雕,既要前后远近有序有据,又要上下左右穿插有致,保持牢同。
东阳木雕简介
东阳木雕简介雕刻类型传统的东阳木雕属于装饰性雕刻,以平面浮雕为主,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层叠雕,透空双面雕、锯空雕、满地雕、彩木镶嵌雕、圆木浮雕等类型,层次丰富而又不失平面装饰的基本特点,且色泽清淡,不施深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被称为“白木雕” 。
木雕材质东阳木雕选料严格,多用椴木、白桃木、香樟木、银杏木等材质。
其工艺类型有无画雕刻与图稿设计雕刻两类,均注重创意和“绘画性”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著名艺人东阳木雕的著名艺人有杜云松、黄紫金、楼水明,他们被分别称作“雕花皇帝” 、“雕花宰相”、“雕花状元” ,人称“三杰” ,是东阳木雕老一代艺人中的佼佼者。
东阳木雕的传统风格主要有“雕花体” 、“古老体”,以后又产生了戏文化的“微体” 、“画谱化的” “画工体”。
东阳木雕流派众多,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而今主要传承者有陆光正等人。
陆光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从艺40 载,陆光正在木雕艺术领域孜孜以求,有贯穿多种雕刻技法、涉及各种题材的艺术珍品400 多件问世,曾多次参加全国、国际性大展并获大奖,赢得国内外赞誉,不少佳作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台湾南园及知名人士收藏,被工艺美术行家们称之为“国之瑰宝” 。
1974 年他创作的木雕挂屏《松鹤同春》、《百鸟朝凤》被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1979 年他创作的木雕台屏《三英战吕布》被评为国家珍品,现陈列于中国美术馆珍宝苑;1981 年,在由国务院轻工业主持的全国木雕技术大赛上,陆光正创作的木雕壁挂《三战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一举夺冠,获得全国第一名,陆光正从此名满天下;1988 年他创作的大型木雕落地屏风《锦绣中华》,是当今木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现收藏于台湾南园;1997 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赠给香港特区政府的香港回归礼品巨大的落地屏风《航归》也是出自陆光正之手;2003 年他为杭州雷峰塔的重建而创作的大型木雕壁画《白蛇传》,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盛赞,李长春点名要他全权负责整个修建工作。
东阳木雕小镇的介绍
东阳木雕小镇的介绍
东阳木雕小镇位于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东南部,是中国木雕之乡,也是中国文化旅游名镇。
该镇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东阳木雕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
在东阳木雕小镇,你可以欣赏到精湛的木雕技艺,包括家具、摆件、刻板画等各种艺术品。
这里有大大小小的木雕作坊和展示厅,可以亲眼看到工匠们手工雕刻的过程。
除了木雕艺术,东阳木雕小镇还融合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这里有清代的传统建筑和街道,还有古色古香的庙宇和园林,让你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底蕴。
此外,小镇还设有餐饮、娱乐、购物等设施,让游客畅享美食、休闲和购物快乐。
如果你喜欢文化旅游和手工艺术,东阳木雕小镇一定是你不容错过的旅游胜地。
东阳木雕小镇研学感悟
东阳木雕小镇研学感悟
此次研学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以及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系。
每一件木雕作品都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将人物、山水、花鸟等元素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我了解到,这些木雕作品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工匠们心手相连,以刀代笔,把不起眼的木头雕刻成一件件艺术品的过程。
我了解到东阳木雕起源于唐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融合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
在研学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木雕博物馆和工匠工作室,亲眼看到了木雕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了工匠们的辛勤付出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这次研学活动让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只有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才能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为我们的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阳木雕 赏析
东阳木雕赏析摘要:一、东阳木雕的概述二、东阳木雕的特点与鉴赏三、东阳木雕的传承与发展四、如何欣赏东阳木雕作品五、结语正文:东阳木雕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起源于浙江东阳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东阳木雕的特点、鉴赏方法以及传承与发展。
一、东阳木雕的概述东阳木雕起源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繁荣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以木雕为主要表现手法,注重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寓意深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东阳木雕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宗教、戏曲等领域,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东阳木雕的特点与鉴赏1.线条流畅:东阳木雕的线条注重流畅,富有韵律感。
艺术家们运用娴熟的刀法,刻画出细腻入微的纹理,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美感。
2.造型优美:东阳木雕的造型富有变化,既有写实风格,也有抽象表现。
艺术家们善于抓住题材的本质特征,巧妙地运用夸张、简化等手法,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寓意深刻:东阳木雕作品通常富含丰富的寓意,如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
艺术家们通过巧妙地构思,将寓意融入作品之中,使人们在欣赏美感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
4.地域特色:东阳木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体现在题材、技法、风格等方面。
它融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成为展现东阳地区独特文化风貌的载体。
三、东阳木雕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东阳木雕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技艺,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顺应时代潮流,创新和发展东阳木雕的表现形式和题材,使这一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四、如何欣赏东阳木雕作品欣赏东阳木雕作品,首先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其次,要学会观察作品的线条、造型、寓意等方面,领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最后,要用心去感受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产生共鸣。
东阳的木雕城作文
东阳的木雕城作文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东阳木雕”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瓯塑”并称“浙江三雕一塑”。
相传早在一千多年前,东阳人就开始其木雕的历史,他们世代相传,创造了众多的千古佳作,造就了上千的木雕艺人,从而成为著名的“雕花之乡”。
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
据东阳《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
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可见唐代太和年以前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
现存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观音菩萨像造型古雅端庄,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
东阳木雕的题材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画面设计与传统的中国画白描画一脉相通,图案装饰丰富而有变化,“满花”中还穿插着内容丰富的雕饰,加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
在艺术手法上,东阳木雕以层次高、远、平面分散来处理透视关系,并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或鸟瞰式透视为构图特点,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平面和空间范围内,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可以比西洋浮雕更为丰富,它可以不受“近大远小”“景清”“远景虚”等西洋雕刻与绘画规律的束缚,充分展示画面内容。
中国是一个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长雕刻的国度,在品种繁多,流派纷呈的数以百余种民间雕刻工艺中,历经千年锤炼的浙江东阳木雕,是各流派中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
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生动的神韵,精美的雕饰,精湛的技艺和广泛的表现内容而蜚声海内外。
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东方文明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汇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它在世界民间雕刻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东阳木雕文化传承与发展著作
东阳木雕文化传承与发展著作一、引言东阳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阳木雕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著作旨在探讨东阳木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东阳木雕的繁荣和传承。
二、东阳木雕的历史与特点东阳木雕起源于中国浙江省东阳市,历史可追溯到宋代。
它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东阳木雕的特点包括:精细的雕刻工艺、丰富的题材内容、独特的造型风格、细腻的表达技巧等。
这些特点使东阳木雕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三、东阳木雕的传承与发展现状1. 传承现状东阳木雕的传承近年来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困扰。
传统的手工雕刻技艺逐渐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传统的木雕工匠队伍面临着老龄化和人才断层的问题。
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加剧,传统的东阳木雕在一些地方的传承形势较为严峻。
2. 发展现状尽管面临一些困境,东阳木雕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一些发展。
一方面,东阳木雕通过创新设计和技术改进,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东阳市政府加大了对木雕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等方式,促进了东阳木雕的发展。
四、东阳木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 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东阳木雕的传统技艺,需要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传授。
可以通过设立专业的培训机构,招募有潜力的年轻人进行系统的传统木雕技艺培训。
同时,可以组织木雕工艺比赛和展览等活动,激发年轻人对东阳木雕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推动创新设计与技术改进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东阳木雕需要不断进行创新设计和技术改进。
可以通过与设计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引入新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制作工艺,提升东阳木雕的艺术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可以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开发多元化的产品,拓宽东阳木雕的市场空间。
3. 加强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东阳木雕需要通过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来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东阳木雕小镇研学感悟
东阳木雕小镇研学感悟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旅行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旅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机会,还能让我们学习和了解不同的文化与传统。
近年来,研学旅行(study tour)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它在旅行的还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我最近参观了中国浙江省东阳市的木雕小镇,通过这次研学经历,我对于东阳木雕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感悟。
2. 东阳木雕的历史与背景东阳木雕起源于明代,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古代,它是一种高度艺术性的木工雕刻技术。
这种技术独具匠心,注重细节和造型,使得东阳木雕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东阳市因为这种独特的木雕技艺而成为了著名的木雕小镇,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一睹其风采。
3. 深入了解东阳木雕艺术参观东阳木雕小镇后,我对于这一传统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东阳木雕注重细腻的雕刻技巧,通过精细的刀法和雕琢,使木材变得生动而栩栩如生。
东阳木雕以其独特的题材和形式吸引了我的眼球,从传统的文化符号到现代的艺术表现,每一个作品都融入了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创造力。
东阳木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观赏这些作品,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4. 东阳木雕小镇的学习机会除了欣赏东阳木雕的艺术品,我还有机会亲身参与到木雕的制作过程中。
在东阳木雕小镇,我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木雕师傅一起学习了基本的木雕技巧。
通过亲手雕刻一件简单的木雕作品,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木雕的细致和耐心。
这种亲身经历不仅让我更加尊重东阳木雕的艺术价值,还让我明白了背后传承的艰辛和付出。
5. 个人感悟与收获通过这次研学之旅,我对东阳木雕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极大提高。
我意识到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是我们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阳木雕的艺术独特性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与历史,让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浅析东阳木雕的历史和创新
浅析东阳木雕的历史和创新东阳木雕是中国传统的木艺品,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东阳位于浙江省南部,素有“中国木雕之乡”的美誉。
下面本文将从历史和创新两方面来分析东阳木雕。
一、东阳木雕的历史东阳木雕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宋代时,木雕工艺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木雕作品,例如《南厅春》、《北游记》等。
明代时,东阳木雕开始进入了繁荣时期,成为宫廷和寺庙建筑的重要装饰品。
清代时,东阳木雕继续得到发展,形成了以屏风、挂屏、匾额、椅子、桌子、屏条、花盆、屏蔽、盘盒、摆件、好字牌等为主要制作品类的木雕工艺。
二、东阳木雕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东阳木雕也不断创新,结合了现代艺术的元素,使得东阳木雕的艺术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材料的创新传统的东阳木雕采用的是榉木、黄杨木等天然木材。
现在,东阳木雕已经开始使用新材料,例如碳化竹、玻璃钢、陶瓷等,这些材料的运用,不仅具有保护环境的意义,同时也有更好的美观效果。
2. 造型的创新原来东阳木雕以瑰丽华贵的风格为主流,现在既有传统的修长、华贵的风格,也有大胆、雕刻毒瘤的现代风格。
雕刻的内容也从传统的传说神话、名山大川、文人雅士、动植物等拓展到现在的城市景观、文化名人、动漫形象等,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多彩。
3. 技艺的创新传统的东阳木雕技艺是手工雕刻,现在除了手工雕刻,还有机器雕刻,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有更好的精度。
另外,通过数字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使得东阳木雕技艺更加高端化、科技化。
四、总结东阳木雕几经沧桑,历经千年,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精华,并不断融合现代艺术的元素,推陈出新,脱胎换骨,使东阳木雕逐渐走向世界。
在未来的发展中,东阳木雕还会有更多的创新,带来更加美好的视觉盛宴,向世人展示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
浅析东阳木雕的价值
浅析东阳木雕的价值作者:郭贤彬来源:《艺术时尚》2014年第08期摘要:东阳木雕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生动的神韵、精美的雕饰、精湛的技艺和广泛的题材内容而蜚声海内外。
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汇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在世界民间雕刻史上独树一帜。
历经了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东阳木雕蕴涵着丰富的价值。
文章从东阳木雕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方面探析东阳木雕的价值。
关键词:东阳木雕;价值探析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192-2一、前言东阳木雕,产于被誉为我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因浙江东阳而得名。
东阳木雕,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浙江省重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品种,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
东阳木雕属于装饰性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层叠雕、镂空雕、透空双面雕、锯空雕、满地雕、彩木镶嵌雕、圆木浮雕等类型,层次丰富而又不失平面装饰的基本特点,且色泽清淡,不施深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被称为“白木雕”。
东阳木雕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生动的神韵、精美的雕饰、精湛的技艺和广泛的题材内容而蜚声海内外。
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东方文明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汇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在世界民间雕刻史上独树一帜。
历经了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东阳木雕蕴涵着丰富的价值。
文章从东阳木雕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方面探析东阳木雕的价值。
二、东阳木雕的历史价值东阳木雕,滋长于秦汉,形成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
东阳木雕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优秀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堪称“典范”。
东阳木雕艺术充分展现了勤劳智慧、善良朴实的东阳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穷的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生动概括了金华的重要位置和雄伟气势。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的中部,为省辖地级市,界于东经119゜14′ -120゜46′30″ ,北纬28゜32′-29゜41′,南北跨度129公里,东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积10918平方公里,2008年末人口461.41万人,其中市区92.38万人。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东阳木雕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积淀孙华东(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081 08280147)摘要:历史时期中华名族的文化发展具有阶段性。
东阳木雕的历史文化变迁同样受到了阶段性文化主题的影响,相继呈现出汉文化的合一性、宋文化的本然性和宋以后文化的大众性。
东阳木雕作为一门传统工艺,在历史时期的文化转型中亦发生了文化积淀,以至于东阳木雕在清代全盛期,继承并发展了三大文化主题合一性、本然性、大众性的风格。
关键词:东阳木雕;文化;积淀;变迁1 背景东阳木雕,历史悠久,师宗鲁班,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滋长于秦汉,形成于唐,经宋至明,技艺臻于纯熟境界,至清代,进入全盛时期。
史载,自清朝嘉庆年间始,营造皇家宫殿,雕刻一技,多征自东阳木雕之翘楚。
由此奠定了东阳木雕在国内工艺美术界的重要地位。
东阳木雕,欣逢盛世。
1995年,东阳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东阳木雕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2002年10月,东阳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为“中国木雕之乡”;200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2006]18号文件,东阳木雕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东阳木雕的历史变迁文化随时间的变迁主要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环境变化所导致的文化模式的变化。
一般来说,“每一个民族、国家在文化发展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其他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主题【】。
张立文先生(1987)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汉文化、宋文化、近代文化等三层次结构”【】。
可见,历史时期中华名族的文化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汉文化、宋文化、近代文化等三层次结构的文化主题随时间变迁,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
在国家政治格局和文化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东阳木雕这门千年古艺,在历史时期的文化变迁中,同样受到了阶段性文化主题的熏陶与洗礼,其文化意蕴随时间的变迁亦刻上了阶段性文化风格和时代的烙印。
2.1 东阳木雕的汉文化风格先秦之时,国家林立,诸侯异政。
从先秦到汉,完成了中原华夏多种文化与四夷(包括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百越等)文化的交融,最终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即汉文化。
其最典型、最一般、最普遍的思维特征是统一协调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格局和中庸、和谐、合一的思维模式的确立【】。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东阳木雕起源于秦汉,形成于唐,经宋至明,技艺渐臻纯熟,清代至民国,进入鼎盛时期。
而从西周古墓出土的印纹陶罐等物品的装饰花纹上看,当时东阳已出现雕刻技术。
由此可知,东阳木雕可溯源到商周时期。
虽然有关汉代东阳木雕的实物尚未可考证,但以圆木雕刻为主的汉代雕刻的艺术之风亦落东阳。
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格局和中庸、和谐、合一的思维模式下,东阳木雕体现地是线与面、粗与细、简与繁的合一。
整体艺术造型庄重威严,雄浑大度,体现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所特有的气魄。
2.2 汉文化时期东阳木雕兴起的社会性需求作为一门传统工艺,东阳木雕得以兴起并发展,离不开社会性的需求。
殷商时期用活人殉葬,该习俗随历史发展逐渐发生了异化,取而代之的有削木成人的木俑。
木俑以圆木雕刻为主要手法,整体风格饱满坚实。
木俑殉葬而形成的社会性需求对东阳木雕早期的形成起着拉动性的作用。
2.3 宋文化下的东阳木雕汉以后,中华民族本土第一次迎来了外来印度佛教文化的撞击,由秦汉至宋,一千余年中外文化的融合发展,创造了世界上最辉煌的中世纪文化——宋文化、其思维特征包括从本然之全体上,构造了自然、社会、人生一体化的系统思维模式以及群体意识的强化等【】。
发现于东阳南寺塔的一尊北宋善财童子像是现存最早的东阳木雕实物。
此像身贴金色长袍,衣纹皱褶,显得质地轻薄。
佛座和佛龛均有云纹雕饰。
人物神态生动,眉须毕现,双手合十,神态慈祥,是一尊用枫木镂空雕成的圆雕作品。
以线为主,线面结合,刀法应用熟练;风格朴实,古典端庄,具有早期东阳木雕的艺术风格。
从善财童子面部刻画形式、衣纹线条及刀法、用材来看,都具有东阳木雕的独特风格,有别于粗犷、以透雕为主的潮州金漆木雕,也相异于以块面、立体雕为主的黄杨木雕。
宋文化思维模式影响下的东阳木雕,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从现存寺庙的梁架、斗拱、门窗、香案、佛像等的雕刻装饰上看,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东阳木雕的艺术手法在圆木雕、圆木浮雕、平面浮雕上的发展。
在艺术造型上,东阳木雕继承并发展汉文化下东阳木雕线面合一的一体化风格。
宋文化中的佛学推崇返璞归真,遵循事物的本然,在佛文化熏陶下的东阳木雕风格多朴实素雅。
于此同时,东阳木雕取材于天然的木材,在漆色上多保留材质本色,追寻木质和工艺上的本然。
2.4 宋文化时期东阳木雕变迁的社会性需求文化随时间的变迁主要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环境变化所导致的。
东阳木雕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其随时间的变迁离不开社会性文化需求的变化。
相对于汉文化时期东阳木雕由木俑殉葬形成的社会性需求,佛教的兴盛及雕板印刷术的发展为宋文化时期的东阳木雕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性需求。
据《东阳县志》载,境内130所寺庵多为唐宋时期所建,寺庵的建筑装饰,以及佛像、供桌等宗教用品的普及,促进了宋东阳木雕艺术的发展【】。
至宋代,东阳木雕技术应用了刻书行业,形成了一支雕板队伍,且技术十分娴熟,专事刻板印书。
南宋金华人唐仲友曾雇佣东阳木雕匠人,用公使库的钱雕刻印刷《荀子》等书600余部。
此批书雕刻得十分精细,也异常明晰,比一般木刻版的书要好得多,是中国出版史上的精品,为世人所重,视为珍版,人称“宋椠上驷”【】。
2.5 宋以后东阳木雕的文化变迁经过了近千年的发展,宋以后东阳木雕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准到了很高的程度。
雕刻技术精湛,构思立意娴熟,每一个部位都处理的恰到好处。
建筑雕刻技艺的形式、手法基本固定,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
家具装饰雕刻也包罗万象,都做到造型与装饰、实用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宋以后东阳木雕的内容和风格更加注重人性的刻画。
那些构图完整、刻工精致的人物场景木雕,以人物为主,注意人物相互间的呼应和联系,把不同人物的衣着、体态、神情刻画得生动传神,再衬以亭台楼榭与山水林木、花鸟走兽,人景相融,烘托出一派和谐完美的生活场景。
即使是一人一事的作品,也会使内容与形式丰富而又和谐。
作品的立意多与民众的心理相符合,作品设计更加贴近民居的装饰。
山水多取材于文人画品,结合东阳民居木雕装饰艺术的特点加以取得充实。
花卉、鸟兽往往带有吉祥喜庆的含义。
例如凤穿牡丹、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等。
图案讲究“满花”,画面设计丰富而有变化。
2.6 宋以后东阳木雕变迁的社会性需求东阳木雕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其意蕴的表达需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类似于宋文化时期依托雕板印刷而得以表达的东阳木雕艺术,元曲的繁荣为元代东阳木雕的艺术表现提供了新的物质载体,同时形成了新的需求。
元代木雕刻画虽不甚发达,但以关汉卿、王实甫为代表的韵文学——元曲新兴,诸多优秀作品刊印出版,其中也少不了木刻插画。
当年,东阳木雕艺人从事这项工作的甚多,不少元曲的珍贵版本就出自他们之手。
宋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粮食产量的增加,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人口显著增加。
人口的增加形成了一定的购买力,从而促进木雕制品的内容和风格更加贴近民众的需求。
东阳木雕艺人流传着“刻花要吉利,才能合人意;画中要有戏,百看才有味”的口诀,宋以后东阳木雕艺术的内容和形成的审美本质逐渐趋向于大众化。
明朝中后期,中国萌发了以简单雇佣关系为基础的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虽然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一直处于萌芽状态,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本的聚集,一部分雇佣主逐渐富裕起来。
他们和官僚阶层一样都非常注重宅邸的建设,将大量的资金用来建造豪宅。
这便为宋以后东阳木雕的变迁形成了新的社会性需求。
明朝东阳木雕日臻成熟,并广泛用于建筑和家具的装饰上。
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大型院落式建筑“肃雍堂”就是这时期建筑的代表之一。
3 东阳木雕文化的历史积淀我国历史时期阶段性文化主题的联系性,构成强大的文化传统,使得每一种文化模式得以在历史中延续。
所谓文化积淀是指文化在历史上累积和传播出去的总量。
它主要由两种因素,即对旧文化的保存和新文化的增加而造成。
文化有一种惰性,它一经制造后,就保存下来,而不轻易消失,正因为这样,文化才得以愈积愈多【】。
历史时期东阳木雕至汉代兴起,至清代繁盛,发展并完善了形成于汉文化下的的圆雕,浮雕等艺术手法;继承并发扬了佛文化熏陶下遵循事物本然的艺术风格,注重以天然木材为原料,一般很少大面积设色贴金,多用木色透明漆涂罩,以保持木料的清淡本色及原木材的天然纹理色泽;保持了东阳木雕艺术在内容和形成的审美本质上的大众化。
东阳木雕积淀的历史文化中饱含着社会政治伦理、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下的造物观和吉祥观,同时东阳木雕这门传统工艺,在历史文化的积淀中造就了东阳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的个性。
后阶段的文化主题相对前一阶段的文化主题来说是一种新文化。
历史时期我国阶段性文化主题之间本来是对立的,但新文化出现之后,欲要取得立足之地,必须同某种固有文化结合,加入其内,使固有文化在其总量上得到增加【】。
因此,后阶段文化主题的出现,非但不能削弱固有文化主题的发展,相反地,在它借助于固有文化主题保存自己、发展自己时,反而会使固有文化的累积和传播有所增加和扩大。
东阳木雕的发展相继经历了汉文化、宋文化、近代文化等三大文化主题的影响,其历史文化的积淀亦是三大文化主题保存自己,发展自己的放映。
宋文化时期的东阳木雕继承了汉文化合一性、整体性的艺术风格,同时在汉代圆木雕的手法和造型上融入佛教文化的本然思想;宋以后的东阳木雕将木雕艺术与大众化的社会性需求紧密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并了颇具大众性且立意丰富、风格多样的东阳木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