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心力衰竭临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临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fScn p o l o i lnYn a rv c Yna . umi , 5 0 1 hn ̄ eo d epe s t un n oi e f unn K n n 60 2 io ̄ h p a i p n o g C
【 bt c 】 be t e Da e i Pt nsi h nui u e nh at d cto i e m to s n l e nt ed pr m n n A s a t O j c i : பைடு நூலகம்b tc a i t nt e i l sd i e lhe ua intm ; e h d :i u di h e at e ti r v e s n c d
裕 丽
( 北京 医院急诊科
北京
东城
l0 8) 0 0 6
【 摘要 】 在我 国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 且此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也较高。 因此, 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一直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4 结 论
胰 岛素注 射治疗 对控 制血糖 、 糖化 血 红蛋 白的水平 、 防并 发症 的发 预 生 、 并发症 的发展 具有不可 替代 的作用 。 延缓 因胰 岛索 的使用 比较复 杂 , 难
度相对较大, 常导致这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未得到糖尿病患者的足够重视和 使用 。 因此 , 导患者 熟练 、 范地 掌握 胰 岛索注射 技 术 , 指 规 在糖 尿病 治疗 中
【 e rs i ptet i ib ts ot ahy u n l i ec osn Ky Wod 】 n ains t d aee ec o ri u i tm ho ig w h t s n 【 中图分类号 】 5 71 R 8.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 6 2 2 2 ( 0 ) 6 0 0 — 1 1 7 — 5 3 2 1 0 — 0 2 0 2

心力衰竭病因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病因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病因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是由于心脏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要而引发的。

虽然心力衰竭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致命,可是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因此,正确治疗心力衰竭是非常重要的。

病因心力衰竭的病因非常复杂,包括心肌缺血性病变、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多种因素。

除了疾病本身外,与患者自身相关的危险因素也可以导致心力衰竭,例如,吸烟、肥胖、高胆固醇和代谢异常等等。

此外,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与患者的年龄有关,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功能会逐渐下降。

治疗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大部分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手术和其他干预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

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以包括适当的运动、健康的饮食、控制体重、戒烟等等。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心脏的健康,并帮助降低体重和血压。

健康的饮食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这对于心脏健康非常重要。

此外,戒烟是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首选方法之一。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一些药物可以显著改善心脏的功能和减少心力衰竭的症状。

其中最常用的药物包括ACE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等。

此外,最新的研究发现,心肌钠离子通道抑制剂也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和预后。

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无法控制患者的症状时,手术治疗就成为了必要的选择。

目前,最常用的手术包括心脏起搏器、心脏转流手术和心脏移植。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刺激心脏来控制心律失常等症状。

心脏转流手术则可以通过提高心脏的供血量来改善心脏功能。

心脏移植对于一些病情危急的患者来说是唯一的选择。

其他干预措施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控制和预防心力衰竭。

例如,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心脏炎症导致的损伤,而气体治疗则可以通过提高氧气浓度来促进心脏的健康。

心力衰竭的机制及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的机制及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师 ,现 就职 于 济 南军
区 总 医 院 重 症 医 学
心力衰竭 ( 心衰) 是一 种复 杂的临床 综合征 ,是 各 心衰 病 因谱 显示 ,高血 压病 、 科 ,主 要 从 事 重 症 医 冠心 病 与风心 病 是心 衰的 主要 学工作。 种 心脏 结构或功 能疾病损伤心 室充盈或射血 的结果 ,
[ y wo ds Ke r 】He r al r ; r g e sMe h n s T e a y a tfi e P o r s ; c a im; h r p u
Ch n . i a
作者简介
冯 慧远 , ,(92 ) 女 17一 , 本 科 学 历 , 主 医 台 [ is-u h r d r s ]I U, n rl s i l f ia o F r t t o ’ a d e s C Ge ea pt n n C mma dJ a 5 0 a S Ho a o J n ,n n 2 0 3 , i 1
t e t e fh a tf i e FEN G ui u n / r a m nto e r l l / a ur H - a /Chi a M e c l ui m e t 2 1 , y n dia Eq p n , 0 0
7 9 : 74 . ( )4 — 9
[ s r c ]Th n i e c fh a tf i r n r a e n ual n r c n e r .a d Ab t a t e i cd n eo e r al e i c e s sa n l i e e ty a s n u y
巾 医 装 209 7第期 ci ec unn20ecb o7 O9 国 学 备叭午 茜 9 la maE i1L0 pmeV1 . 1 M 1qpe 1St r .N n

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国 中医药咨讯

21 0 0年 6月 下 第 2 卷 第 l期 2
Jn ue 2 0 01
V0 . 1 2 No 1 .2
l 0・ 9
Ju n l f iaTrdto a ieeMe iieIfr t n o r a n a i n l o Ch i Chn s dcn nomai o
5 临床 表现 及 实 验 室检 查 51 临 床 表现 . 左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所 致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左心力衰竭时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升 高, 肺静脉压上升 , 而导致肺 淤血 , 从 表现为不同程度 的呼 吸困难和肺水肿 。 最先为劳力性呼吸困难 , 以后 出现夜间阵
u e a c r ig t e r l ia n fsa in n b r tr ls i c t n, a i g a d t n y ei a s s c r i v s u a v ns a d S r, c odn t ici c l oh n ma i tto sa d l o ao yc a sf ai g d n , e a i o r n a a z sc u e , ad o a c lre e t n O o l t Ol t t d sUe t n t o s Re u t: h ig o i a d te t n e r f iu eh s b e na h e eb te e u t. n l i n Th i osu yi ' me t , t a me h d . s l T e d a n ssn r ame t h a t al r a e n I c iv et r s l Co cus : e s f o r s o d a n s s n e t n f e r fiu e me n a e n d v p dv r p d y ig o i a d t a me t a t a l r a s sb e e do e e r i l. r oh h y a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

9 ・ 8
右江 医学 2 1 0 2年 第 4 0卷 第 l 期 Yo j n dc l o r a 2 1 , 14 . ui gMe i u n l 0 2 Vo. 0No 1 a aJ
, ’’’ ’’’’’。’ ’、
文 献综述
~I‘‘l‘l‘t《 ‘‘l‘‘
心 力衰竭 药 物 治疗 研 究新 进 展
李彦 嵩( 综述) 马俊敏 ( , 审校 )
( 西平 乐 县 人 民 医 院 内 2 , 西 平 乐 5 2 0 ) 广 科 广 4 40 【 键 词】 心力 衰 竭 i 物 治 疗 ; 述 关 药 综
文 章 编 号 :0 3 33 2 1 ) 1 0 8 3 1 0 —1 8 ( 0 2 0 —0 9 —0
的 研 发 及 治 疗 策 略 也 随 之 发 展 和 转 变 , 疗 的 目 的 治
B NP, 长期 应用 于 慢 性 心力 衰 竭 患 者 能改 善心 衰 症 状 、 增加 心率 和诱 发 心 律 失 常 的作 用 , 已 列 入 无 虽 20 0 5年 欧洲 心脏病 学 会充 血 性 心力 衰竭 治 疗 指 南 , 但 目前 仍缺 乏其 可 降低 心 衰 患者 死 亡 率 的 证据 , 而
1 血 管紧 张 素 转化 酶 抑 制 剂 ( E ) 心 衰 时 . AC I 的心 肌 AC I 性 增 强 、 管 紧 张素 受 体 增 多 等 可 E活 血
引起心 室重 塑加 重 , 而心室 重塑 又是 心衰 发 生 、 展 发
体 液潴 留 、 肾功 能正 常的心 衰患者 , 明显体 液潴 留 有 或 肾功 能 异 常 者 宜 选 用 袢 利 尿 剂 ( 呋 塞 米 ) 对 如 , NYHA 心 功能 Ⅱ级 以下 无 症 状 或 症 状 轻 的患 者 一 般 无需 长期 服 用[ , 免 血 容 量 下 降后 引起 心 输 出 1避 ]

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供应给全身组织和器官的能力下降。

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是一类蛋白质分子,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可以调节和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本文将探讨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炎症反应在心力衰竭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与多种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细胞因子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展。

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在心力衰竭中被过度激活。

研究发现,TNF-α可以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因此,抑制TNF-α的活性可能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策略。

除了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也在心力衰竭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IL-6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IL-6的过度激活可以增加心脏肌肉纤维的凋亡和纤维化,同时导致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等症状。

因此,针对IL-6的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除了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氧化应激是指体内产生的活性氧化物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的水平升高,导致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以及DNA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

细胞因子在氧化应激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4(TNFRSF4)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等细胞因子在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

抑制这些细胞因子的活性可能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对心肌的损害。

另外,细胞因子还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和释放来影响心肌收缩力和舒张功能。

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和白细胞介素-1(IL-1)等细胞因子可以降低心肌收缩力,并导致心肌舒张功能的损害。

因此,通过干预细胞因子对钙离子的调控,可能有助于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和舒张功能。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干扰素-γ(IFN-γ)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慢性心力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导 致进 行 性 左 心 室 扩 张 和 泵 功 能 衰 竭 。 MMP一3通 过 对
种代偿 机制 , 其作用通常经 鸟苜酸环化酶实现 , 促进血 管扩
张 ( P B P、N ) 尿 钠 排 泄 ( N 、 N ) 对抗 N AN 、 N C P 和 A PB P , E释 放 和
胶原的降解及激活其他 的 MMP 而直接参 与心肌 重构 。C F s H 时 MMP一 、 2 MMP一 、 P一 3 MM 9等表达增 加 , TMP 表 达降 而 I s 低, MMP/ I s sTMP 的平衡 被打破 , 使心肌胶 原的降船 加速 , 心肌 胶 原结构遭到破 坏 , 致左室 扩大 , 室几何 形状改 变 、 导 左 泵功 能衰竭 。因而 , 心衰前期 或心 衰时调 节 MMP 的表 达 及活 在 s 性对预 防、 控制心室重构的发生 、 展和改善 心功能有重要 的 发
发现 , H C F患者 MMP s增高 与左室舒 张末 径 、 心脏 指数相 关 ; 其 中明胶酶( P一 , MP一 ) MM 2 M 9 通过改 变血 管和心叽 束问基
底 膜 通 透 性 而 导 致 心 室 重 塑 。 血 浆 中 MMP一2超 过 3 2g 5 n/
( N ’: C i 心力衰竭时血 浆 中的 A P、N ) N B P均升 高 , 升高 程度 其
临床 意 义 。
R A A S作用 , 因而被称为反 向调节激素 。
3 2 内 皮 源性 激 素 : 皮 素 ( T 是 一 类 多 功 能 的 生 物 活 性 . 内 E)
多肽 , 目前 已知的最强烈 的血 管收缩因子 , 是 包括 3种异 构体
作 用。A gI n l促使心肌交 感神 经末梢 释放 N , 促进 心室肥 E并 厚及血 管平 滑肌生 长 , 最终导 致进 行性 的心室 功能 障碍 。现 在认 为心脏局 部 R A A S激 活在心肌肥 大和心力衰竭 病程进展 中较循 环 R A A S更为 重要 。神经 内分 泌细胞 因子 长期 、 慢性 激活促进心 室重塑 , 加重心肌损 伤和心功能恶 化, 后者又 激活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郭梦阳1,王守富2,邢冬梅3摘要 从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㊁病因病机㊁证候类型㊁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㊂中医药在心力衰竭的防治中取得较大进展,可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与西药合用可协同增效㊂关键词 心力衰竭;中医药;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4.01.016 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以呼吸困难㊁运动耐量下降和体液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1],其发病率高㊁病死率高,2021版‘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指出:我国现有心力衰竭患病人数890万人㊂一项涉及31个省份22158名参与者的数据显示,年龄ȡ35岁的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3%[3],较前升高0.4%[4],其病死率可达15%~50%[5],已成为我国重大慢性疾病之一㊂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与神经体液调控异常㊁炎性介质释放㊁细胞凋亡自噬㊁氧化应激反应㊁能量代谢障碍等因素导致的心肌重构有关,临床治疗以改善病人症状㊁提高生活质量㊁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为主,西医多采用强心㊁利尿㊁扩血管药物,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㊁β受体阻滞剂㊁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近年来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 -2)抑制剂㊁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 )等新型药物相继出现,ARNI 可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室重构,改善临床症状,已成为指南推荐的治疗心力衰竭一线用药[6]㊂SGLT -2抑制剂在降糖的同时,还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抑制心室重构,具有明显的抗心力衰竭作用[7]㊂目前心力衰竭相关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病人预后明显改善,心血管病死率降低,但疗效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治疗需求,而中医药与西药合用可协同增效,减少毒副作用,在改善病人临床症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703889);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项目(科技攻关)(No.182102311155);河南省中医药专项研究课题(No.2017ZY2038,2018JDZX008,2022JDZX077);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编号:豫卫中医函 2020 63号作者单位 1.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46);2.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郑州450003);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讯作者 王守富,E -mail :******************引用信息 郭梦阳,王守富,邢冬梅.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1):92-95.状㊁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方面有独特优势㊂现就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进行综述㊂1 中医病名中医学理论中,关于心力衰竭的认识最早源于‘黄帝内经“: 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 ,描述了与现代心力衰竭相似的临床症状,后在‘金匮要略㊃水气病脉证并治“中首见 心水 的论述: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随后晋㊃王叔和所著的‘脉经㊃脾胃论“: 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 中又见 心衰 一词㊂心力衰竭出现的胸闷㊁心悸㊁呼吸困难㊁不能平卧㊁肢体水肿等症状也可归于 心痹支饮 心悸 喘证 水肿 等范畴㊂当代医家甚至用 悸-喘-肿-脱 四联征来命名㊂ 心衰病 最终在1997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8]中成为标准中医病名,后在‘中医临床诊疗术语“[9]2020版中修改为 心水㊂2 病因病机目前,中医认为心力衰竭病位在心,涉及肺㊁脾㊁肾等脏,以心气不足,心阳㊁心阴亏虚为本,以痰浊㊁水饮㊁血瘀为标,为本虚标实㊁虚实夹杂之证㊂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各医家对心力衰竭病机有了新的认识,虽大体一致,但略有不同㊂邓铁涛教授认为 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 ,在心力衰竭的病机演变中,心脾关系最为密切,脾为心之子,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易子盗母气,累及于心,心脾失调,则痰瘀互生,共同致病[10-11]㊂黄永生教授提出心力衰竭的病机为 心肾阳虚㊁肺肝血瘀 ,心阳是病机演变关键,心阳根于肾阳,心阳亏虚可温肾阳补心阳[12]㊂张军芳等[13]基于脉络学说提出 由络以通㊁交会生化 理论,认为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为气阳虚乏㊁络瘀水停㊁络息成积㊂刘建和教授从三焦理论出发,提出在心力衰竭的演变过程中,三焦壅塞不利是基本病机之一,心(阳)气虚是发病基础,血瘀为中心环节,水饮即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14]㊂张军平教授在 血-脉-心-神 一体观指导下,认为气虚血瘀兼阴虚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15]㊂也有学者从脾主运化水湿出发,脾气虚弱可导致气血匮乏㊁痰湿内停㊁水饮上犯㊁血瘀于脉,发为心力衰竭[16]㊂3中医证型关于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内科学“[17]将其分为气虚血瘀证㊁气阴两虚证㊁阳虚水泛证和喘脱危证4个证型㊂‘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18]将心力衰竭概括为3种基本证型即气虚血瘀型㊁气阴两虚血瘀型㊁阳气亏虚血瘀型,3种基本证型均可兼见痰饮证㊂‘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则将心力衰竭分为心肺气虚㊁气虚血瘀㊁阳虚水泛㊁气阴两虚㊁痰饮阻肺㊁心肾阳虚㊁阴竭阳脱7种证型㊂临床研究中,有学者对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气阴两虚和气虚血瘀型临床多见[20]㊂目前在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不同证型与心功能分级㊁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㊁B型利钠肽(BNP)㊁血清miR-130a㊁血清胱抑素C水平等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㊂彭菊琴等[21]研究发现,气虚血瘀㊁水湿泛溢证病人心功能分级以Ⅱ级㊁Ⅲ级为主,心功能Ⅳ级则多见心肾阳虚㊁痰阻心脉证㊂研究表明,辨证为气阴两虚㊁心血瘀阻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较高,血瘀水停和心肾阳虚型左室射血分数较低[22]㊂石刚等[23]研究中,822例心力衰竭病人B型利钠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水饮凌心型㊁心肾阳虚型㊁气虚血瘀型㊁气阴两虚型㊁心肺气虚型㊂卢晨君等[24]研究发现,心力衰竭病人血清miR-130a水平按心气虚证㊁气阴两虚证㊁气虚血瘀证㊁心肾阳虚证顺序呈上升趋势㊂由此可见,心功能分级㊁左室射血分数㊁B型利钠肽等可作为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参考的客观化指标,有利于减少主观差异,提高临床诊疗水平㊂4治疗方法根据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演变,目前临床中医治疗大法多以益气活血法㊁益气养阴法㊁温阳利水法为主,同时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辅以中成药㊁中药注射剂或中医外治疗法,使病人临床受益㊂4.1中药复方4.1.1益气活血类‘景岳全书㊃胁痛“有云: 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 ,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脉运行无力壅塞脉道而致病㊂心力衰竭病位在心,心主血脉,心气亏虚则血脉运行不利,久则内生血瘀㊁痰饮之邪,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㊁神疲乏力㊁自汗㊁胸部闷痛,舌质淡暗有瘀斑等,治疗时应补益心肺㊁活血化瘀㊂刘湘杰等[25]自拟益气活血方(黄芪㊁白参㊁丹参㊁赤芍㊁川芎㊁当归㊁桃仁㊁红花㊁地龙㊁牛膝㊁柴胡㊁枳壳㊁甘草),方中黄芪㊁白参补益心气,赤芍㊁川芎㊁桃仁㊁红花等活血通络,柴胡㊁牛膝等行气活血,引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止痛㊁祛瘀通脉之功,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左室射血分数㊁左室收缩末期内径㊁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㊂马爱玲等[26]常用舒心活血方(黄芪㊁丹参㊁当归㊁西洋参㊁红花㊁水蛭)治疗心力衰竭,此方由补阳还五汤化裁,功专益气活血,以黄芪补气为君药,以丹参㊁西洋参为臣,佐以当归㊁水蛭㊁红花,药味精简,临床疗效确切㊂管通汤(人参㊁黄芪㊁丹参㊁三七㊁葛根㊁天麻㊁山楂㊁决明子)临床运用亦可补气活血㊁化瘀通络,改善病人中医证候㊁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27]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益气活血类方剂治疗心力衰竭,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㊁调节神经内分泌㊁改善血流动力学㊁提高心肌能量代谢㊁抑制心室重构,如补阳还五汤可提高舒张性心力衰竭大鼠肌浆网上的钙泵和受磷蛋白的mRNA 转录表达量,从而改善大鼠的左室舒张功能[28]㊂暖心康(主要成分为红参㊁毛冬青等)可能通过调控兰尼碱受体2,纠正钙通道减少钙泄露,降低钙蛋白酶1㊁钙蛋白酶2的表达,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从而改善心力衰竭小鼠的心肌纤维化水平[29]㊂参草通脉复方(黄芪㊁丹参㊁益母草㊁人参㊁红花㊁三七粉㊁葶苈子)可降低心力衰竭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㊁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水平,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大鼠心功能[30]㊂4.1.2益气养阴类心力衰竭病人病程日久,气虚不复,心气虚则气血生化乏源,阴血生成不足,损及心阴,五脏六腑失于荣养而呈气阴两虚之证[31]㊂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㊁乏力㊁潮热㊁盗汗㊁口干,舌暗红少苔,脉细数等,治疗应益气养阴㊁活血化瘀㊂由生脉散㊁血府逐瘀汤衍生的生脉逐瘀汤(黄芪15g,麦冬20g,五味子10g,当归15g,赤芍10g,川芎8g,红花6g,柴胡8g,枳壳8g)具有益气养阴㊁祛瘀利水之功效,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的Lee氏心力衰竭积分㊁中医证候积分㊁6min步行距离,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32]㊂李东军等[33]自拟益气养阴通脉汤(黄芪㊁人参㊁麦冬㊁五味子㊁生地㊁川芎㊁葛根㊁丹参㊁当归㊁白术㊁茯苓㊁泽泻㊁葶苈子㊁降香㊁甘草)以黄芪㊁人参补益中气为君,加以麦冬㊁五味子敛阴止汗,当归㊁川芎等活血通脉,佐以利水渗湿之品,可治疗气阴两虚兼饮瘀内停之心力衰竭,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㊁抗炎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延缓左室心肌重塑,改善病人预后㊂有研究表明,益气养阴活血补心汤(由黄芪㊁人参㊁麦冬㊁五味子㊁白芍㊁丹参㊁生地㊁肉桂㊁阿胶㊁茯苓㊁麻子仁㊁炙甘草组成)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与调节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㊁半乳糖凝集素-3㊁层粘蛋白㊁Ⅲ型胶原前肽水平,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㊁白细胞介素-1β㊁MMP-9等炎性因子水平有关[34]㊂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益气养阴类中药的抗心力衰竭作用,如黄芪含有的黄芪甲苷Ⅳ可调控细胞自噬㊁调节心肌能量代谢㊁降低细胞miRNA-1表达,从而保护心脏等[35];五味子中的有效成分可舒张血管㊁改善微循环㊁降低氧化应激损伤㊁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36]㊂4.1.3温阳利水类心力衰竭后期,气虚日甚,运血无力而成瘀,瘀阻脉道,水津外泄,水饮生成㊂瘀血㊁水饮之邪日久损伤心阳,阳虚失于温煦,水湿泛滥,发为水肿㊂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㊁喘息不得卧㊁肢肿㊁尿少㊁畏寒㊁乏力,舌淡胖有齿痕㊁脉沉细等,治疗以益气温阳㊁活血利水为主㊂韩红[37]善用益气温阳㊁活血化瘀之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选温阳利水补血汤(黄芪㊁丹参㊁党参㊁桃仁㊁葶苈子㊁红花㊁桑白皮㊁猪苓㊁泽兰),此方通补兼施,标本兼顾,可降低病人心肌酶谱,保护心肌细胞,抑制心室重构,改善预后㊂聂颖颖等[38]认为心力衰竭后期气虚日久及阳,阳气亏虚水液不化,气阳两虚,水瘀互结,出现阳虚水泛之症,可用心宝丸合五苓散治疗,心宝丸温补心肾㊁补气助阳,五苓散温阳利水㊁健脾助运,两药合用协同增效,可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㊁提高心功能㊂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温阳利水类方剂的抗心力衰竭作用,如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的生物机制与降低多种细胞因子水平,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㊁调节心肌细胞凋亡有关[39-40];真武汤合用桂枝茯苓丸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㊁肿瘤坏死因子-α㊁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减少心肌重塑,改善心功能[41];芪苈强心胶囊可能通过调节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1信号通路,提高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大鼠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㊁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降低心肌内B型利钠肽㊁β-肌球蛋白重链的mRNA表达,多靶点-多环节发挥对HFpEF的疗效[42]㊂4.1.4其他临床多数医者认为心力衰竭病位在心,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从心出发,以 益气㊁养阴㊁温阳㊁活血㊁利水 为主,也有医家注重其他脏腑的功能,以他脏论治心力衰竭,亦疗效显著㊂邓铁涛教授认为心力衰竭病位在心,但不局限于心,根据 天人相应 学说,岭南气候多湿,人与之相应则易脾胃虚弱,心属火,脾属土,母子相生,临床需注重心脾关系,提出心力衰竭治疗重在调补心脾之气血阴阳,代表方剂暖心方和养心方,暖心方(红参10g,炮附子10g,薏苡仁30g,橘红6g,三七粉3g)可补气温阳,养心方(人参10g,麦冬15g,法半夏12g,茯苓30g,三七粉3g)则滋阴养血[10]㊂张艳教授基于 心-脑-肾轴 理论,提出 心脑肾同调 治疗心力衰竭,认为心力衰竭以心脑肾本虚为主,以瘀血㊁痰浊㊁水饮内停为标,临床需补心㊁温肾㊁健脑,常用方由黄芪㊁人参㊁桂枝㊁附子㊁茯苓㊁白芍㊁葶苈子㊁酸枣仁㊁远志㊁丹参等组成[43-44]㊂丁邦晗教授认为 脾生痰,肺储痰 ,在心力衰竭的病机演变中,肺脾两脏居于主导地位㊂肺脾之气可助心生血,助心行血㊁助心调血,肺脾气虚导致痰浊水饮内停,上泛于心,瘀阻脉络,发为心力衰竭㊂临床用药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以补气行血㊁泻肺平喘[45]㊂4.2中医外治法除了中药复方㊁中成药㊁中药注射剂,中医外治法在心力衰竭防治中也取得一定疗效㊂中医外治法是基于中医学原理,运用不同的方式刺激体表经络,肌肉骨骼,起到调整脏腑气血㊁平衡阴阳㊁防病治病的作用[46]㊂心力衰竭病人临床常用毫针针刺㊁穴位贴敷㊁耳穴压豆㊁中医特色康复运动(太极拳㊁八段锦)等疗法,中药足浴㊁艾灸㊁穴位注射等应用较少㊂临床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联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较单纯应用西药,疗效显著[47-48]㊂5小结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与西药合用协同增效,使病人受益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临床研究多以随机对照为原则,忽视盲法,样本量小,对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少,随访时间短,缺乏对远期终点事件的观察,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2)关于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缺乏统一的标准,临床辨证也受医者阅历影响存在一定主观性和模糊性,不利于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发展;3)临床疗效评价中缺乏核心结局指标,影响同类数据的再利用,不利于提高循证医学支持;4)中医药干预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类研究较多,作用机制类研究较少,缺乏对中医药作用靶点及相关机制的系统阐述㊂总体来说,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心力衰竭防治的新方向㊂参考文献:[1]王华,梁延春.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2,37(6):553-578.[3]HAO G,WANG X,CHEN Z,et al.Prevalence of heart failure and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China:the China HypertensionSurvey,2012-2015[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2019,21(11):1329-1337.[4]顾东风,黄广勇,吴锡桂,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5]黄峻.慢性心力衰竭的现状和中药治疗前景[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1-2.[6]庞志华,赵伟,田留洋,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保护机制探讨[J].天津医药,2022,50(11):1171-1176.[7]陈宜锋,林璐,张厚静,等.达格列净联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2,39(16):2151-2155.[8]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1):62-63.[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㊃第1部分:疾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1-5. [10]罗川晋,李先隆,吴伟.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经验[J].中医杂志,2018,59(4):285-288.[11]葛鸿庆,赵梁,郝李敏.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4):9-10.[12]靳宏光,柳春辉,张天时.黄永生教授运用救心汤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验案举隅[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2):267-269. [13]张军芳,魏聪,王宏涛,等.从脉络学说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机[J].中医杂志,2014,55(13):1086-1089.[14]唐银,龚培培,刘建和.刘建和从三焦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3):23-25.[15]王丽蓉,谢盈彧,陈馨浓,等.基于 血-脉-心-神 一体观辨治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8):3957-3961.[16]陈莹,刘悦,张艳.基于脾主运化水湿理论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20):229-234. [17]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5.[18]毛静远,朱明军.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14,55(14):1258-1260.[19]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20]张松,廖宪勇,李白雪.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证候分析[J].四川中医,2020,38(2):208-211.[21]彭菊琴,任钧国,彭娴,等.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10):26-31.[22]樊亚东,白立鼎,常军,等.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10):172-176.[23]石刚,朱琳,张瑶,等.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与脑钠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6):161-163. [24]卢晨君,罗清菊,王建忠.循环miR-130a表达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J].光明中医,2022,37(2):189-192.[25]刘湘杰,刘思弘.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应用益气活血方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4):99-101. [26]马爱玲,黄庆松,黄雪元,等.舒心活血方对气虚血瘀型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患者中医证候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J].山西中医,2020,36(8):8-10.[27]杨林,谢钢,吴超,等.管通汤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4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5):5-8.[28]李洁白,沈晓旭.补阳还五汤对舒张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钙转运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8):2974-2977.[29]康锦花,宁怡乐,龙文杰,等.基于单细胞数据挖掘㊁转录组学及网络药理学探讨暖心康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5):108-112.[30]礼海,刘晓蕾,王懿,等.参草通脉复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肌重构及心肾功能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6):55-60.[31]张高钰,王子涵,樊佳溶,等.中医中药中医药干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2,28(13):2679-2683. [32]王远飞,李新春.生脉逐瘀汤加减对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血瘀证运动耐量㊁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7):102-105.[33]李东军,黄明,周敏.益气养阴通脉汤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衰患者左室重塑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药材,2021,44(11):2702-2706.[34]张洪磊,韦彩雯.益气养阴活血补心汤辅助西药对老年慢性心衰心室重构及血清sST2㊁Galectin-3㊁LN㊁PⅢP的影响[J].中药材,2021,44(3):715-719.[35]陈锦华,魏域杰,顾文娇,等.黄芪甲苷Ⅳ防治心力衰竭作用[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8(7):82-86.[36]邢楠楠,屈怀东,任伟超,等.五味子主要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15):210-218. [37]韩红.自拟温阳利水补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标记物㊁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1,39(7):85-87. [38]聂颖颖,宋业琳,卢英红,等.心宝丸合五苓散对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血清AngⅡ㊁Gal-3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12):222-225.[39]李小茜,何建成.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的理论与应用思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12):74-78.[40]洪莉丽,张盛,汪倩,等.基于RAAS/NF-κB/炎症因子级联反应探究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治疗作用[J].中草药,2020,51(5):1279-1286.[41]胡黎文,杜怡雯,王皓霖,等.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㊁TNF-α㊁IL-6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5):830-833.[42]郝佳梦,常丽萍,王璐,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作用机制[J].中草药,2022,53(14):4365-4375.[43]迟楠,张艳.基于 心-脑-肾轴 理论的慢性心力衰竭防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6):2953-2955.[44]胡佳骅,张艳.张艳 心-脑-肾 同调辨治慢性心力衰竭[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7):1-2.[45]黄满花,刘荃乐,陈百坚,等.丁邦晗教授从肺脾论治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2):2004-2005. [46]陆娜,焦晓民.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12):63-66.[47]张慧.强心活血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衰(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0):172-173.[48]张小燕,江玲,区嘉欣.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0,41(6):1517-1518.(收稿日期:2022-10-22)(本文编辑郭怀印)。

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研究新进展

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研究新进展

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研究新进展【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药物;研究进展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以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过度激活和心室重构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其病情复杂,发病率高。

心力衰竭病人5年内死亡率高达40%~60%。

据我国50家医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复。

心力衰竭治疗目标是增加心排血量,减低心脏负荷,改善或消除淤血,缓解症状,防止心脏重构,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为了科学,合理治疗心力衰竭,本文将综述心力衰竭药物的研究进展,对目前心力衰竭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进行评价,以供该类药物的合理选用,联用提供参考。

1 目前临床常用心力衰竭药物目前肯定标准治疗的药物有:acei、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强心剂、醛固酮受体阻滞剂。

1.1 血管紧张素转随换酶抑制剂(acei)acei抑制阻断ang ⅱ,抑制缓激肽降解,具有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效益。

39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均证实acei具有显著的血液动力学和左室功能改善作用、缓解或消除chf的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并可明显降低chf患者的病死率[1]。

1.2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chf ,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左室功能、心室重塑,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提高存活率34 %~35 % ,而且是唯一有效降低猝死率(41 %~45 %)的药物,降低全因死亡危险达34 %以上[2]。

2005 年acc/ a ha 对chf 诊断和治疗指南修订指出:所有左室收缩功能不全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均需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目前只推荐卡维地洛、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用于chf 的治疗,而卡维地洛扩张血管、清除自由基、抑制平滑肌增生和抗氧化作用优于美托洛尔。

1.3利尿药利尿药是通过促进钠离子和水排出,消除水肿,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房室舒张压,从而降低室壁舒张期压力,改善心内膜下灌流,阻止心衰进展。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8 3 4 8 . 2 0 1 3 . 2 4 . 0 3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8 3 4 8 ( 2 0 1 3 ) 2 4 — 2 9 1 8 — 0 3
心力衰竭 (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 又称 为 心功 能不全 , 是 指 心 脏 泵
临床实践及实验研 究证 实 , 通 过 阻 滞 神 经 激 素一 细 胞 因 子 的激 活来 阻 断 心 肌 重 构 与 慢 性 心 力 衰 竭 的恶 性 循 环 是 治 疗 心 力 衰 竭 的 关键 , 即应 从 短 期 的血 流动 力 学 药 理 措施 转 变 为 长 期 的修 复性 策 略 , 目的 是 修 复 衰 竭 心 肌 的 生 物 学 性 质 _ 2 ] 。 目前 , 心 力 衰 竭 的药 物 治 疗 已 经 从 使 用 传 统 药 物 包 括 拮 抗 R AAS 、 8 受 体 阻 滞 剂 及 强 心 苷 类 等 在 内的 药 物 治 疗 , 发 展 到 新 出现 的心 肌能量代谢治疗 、 新 型 扩 张 血 管 药 物 等 。另 外 , 中 药 在 心 力 衰
29 1 8
重 庆 医学 2 0 1 3年 8月 第 4 2卷 第 2 4期


述 ・
心 力衰 竭 的药 物 治疗 研 究 进展
高 妍 综述 , 高建 平△审校
( 上 海 中医药 大学 中药 学院 , 上海 2 0 1 2 0 3 )
关键词 : 心 力 衰竭 ; 药物治疗 ; 研 究进 展
衰 竭 。
前, 临 床 使 用 较 多 的有 比索 洛 尔 、 美托洛尔 、 卡 维 地 洛 尔 以及 布

心力衰竭领域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心力衰竭领域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3 心脏肌肉损伤
心脏肌肉损伤,如心肌梗 死,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力, 导致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1 疲劳与无力
心力衰竭患者常感到疲劳 无力,缺乏精力。
2 呼吸困难
患者在活动时会出现呼吸 困难和气促。
3 水肿
心力衰竭导致液体在身体 中潴留,造成水肿,尤其 是脚踝和腿部。
心力衰竭的分类
左心衰竭
指心脏左侧无法将血 液从肺部引回体循环。
右心衰竭
指心脏右侧无法将血 液从体循环送入肺部。
收缩性衰竭
指心脏无力收缩,不 能将足够的血液泵出。
舒张性衰竭
指心脏无法充分舒张, 血液不能充分进入心 脏。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心功能分级
根据心功能分级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常 用的有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类。
心脏超声心动图
心脏超声心动图可帮助评估心脏结构和功 能,确认心力衰竭的诊断。
心电图
心电图可检测心脏的电活动,评估心脏的节律和传导情况。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来控制症状、ຫໍສະໝຸດ 轻心脏负担,并改善心脏的功能。2
手术治疗
如心脏搭桥手术,心脏移植等手术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
3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包括体力锻炼、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利尿剂
2 常见症状
疲劳、呼吸困难、水肿和心律不齐是 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症状。
3 全球范围
心力衰竭在全球范围内非常常见,影响着大量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
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冠心病
冠心病是心力衰竭最常见 的病因之一,它导致心脏 动脉狭窄,限制了心脏供 血。

心力衰竭实验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实验研究进展

副. 心衰 的病理生 理
学 变 化 极 其 复杂 , 仅 包 括 神 经一 液 固 索 的 代 偿 性 变 化 , 涉 技 到 心 肌 结 构 性 变 化 、 稳 志 的 紊 乱 、 体 密 度 的 改 不 体 还 钙 受 本 文简 述 了心 衰 病 理 生 理 学 研 究 的 新 进 展 , 用 的 . 衰 动 物 模 型 , 衰 的 实 验 性 常 心
・ 代 谢 环 节 都 I 现 了 个 j f 病 理事 件 中 , 几 细 胞 的 每
1 1 交感. . 肾上腺 素 系统 的改变 心 衰时交感 神 经活 动代 偿性 加 强 . 交感 一 肾上腺 素 系统 的激 活 在 急 性 心 衰 时 有 一定 程 度 的代 偿 作 用 . 在 慢性 心衰 时交感 一 但 肾上腺 素 系统 持续 激 活 则 激活 肾素 一 管 紧 张 素一 固 酮 系统 、 起 外 周 阻力 血 醛 引 增高 、 心室 后 负荷增 加 . 牢加快和 心肌 能量 消耗增 心
系统 . 肾素一 管紧 张素. 固酮 系统 、 丘脑一 血 醛 下 神经 垂 体系统 激 活 。局 部 性 因 素 如 血 管 床 内皮 素 释 放 增
多 . 肌 局 部 肾 素 一 管 紧 张 素 一 固 酮 系 统 改 变 心 血 醛
等 。这 系统 的激 活在 心哀早期 有维 持动脉 血压 的 作用 , 以保 证心 、 脑循 环 的正常灌 注压 。在低 血 容量 时这些 因素可使 血 容 量 得 以恢 复 和保 持 , 心 衰 时 在 则使 血容 量增加 。在 心衰 急 陆期内皮 素 可使 心 室肌 收缩加 强 , 使 心 室 [ 心 到 s dn 作 ti a g曲 线 范 围 内。 上述 系统 的激 活在 急性 心衰 早期 以及低血 容量性 休 克时有 代偿 作用 , 持 续 激 活对 慢 性 心 衰 有严 重 的 但 良作用 。下面分 别叙述 不同因素 在心 衰 时的变化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慢性心力衰竭(CHF)通常指临床所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CHF是一种心室泵血能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肌体代谢需要的疾病[1]。

其发病率、死亡率、病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

现已明确心室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发病机制,目前中西医药物治疗CHF 研究的热点是心室重构。

如何逆转、延缓心室重构是目前CHF治疗的主要目标,但仅处于初始阶段。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迅猛进展,大量生物信息的不断涌现,确定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一种迫切需求,目前正在不断地从定义到方法学上进行规范化。

[2]寻求相应的疗效佳、副作用少的防治药物,指导心衰治疗,一直是新药研究的方向。

1 中医古代文献整理古老的中医文献对心衰的描述早有记载。

《素问·逆调论》云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指出了阳气虚衰,水气射肺的征象。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指出脉诊提示心衰以气虚、瘀血为病因。

汉代张仲景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支饮与心水两个疾病的概念,如《金匮要略·痰饮篇》云膈间之饮,其人喘闷、心下痞坚,面色黎黑,《金匮要略·水气篇》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悸,其人阴肿,指出阳虚水泛之征,并在伤寒论中创造性的提出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是治疗心衰的主要方剂。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云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指出心衰病因是气虚痰饮。

《伤寒明理论》指出心悸之由,一者气虚,二者痰饮。

宋代赵佶《圣济总录·心脏门》中首提心衰病名,心衰则健忘,心热则多汗,不足则胸腹协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体强,《医参》中记载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以及《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则喘,指出了心衰的临床表现甚至病情猝然加重的可能。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外 ,还 可 阻止 心 肌 和 血 管 周 围 的纤 维 化 ,但 不影 响心 肌 组 织 的修 复 与瘢 痕形成,从 而改善舒 张与收缩 功能,改善心脏重构 ” 1。其副作 用小 ,顺 应 性 强 ,在 心力 衰 竭 治 疗 中 有 重 要 作 用 。在 随 机 螺 内酯 评
heart failure),指左室 已有功能障碍 ,左室射血分数 (LVEF)降低 (小 于 50% ),而 临 床 无 “充 血 ”症 状 ;2)充 血 性 心力 衰 竭 ,指临 床 已出现 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3)难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 tf ailure),这是 心 力 衰竭 的终 末 期 ,对 一 般 常 规 治 疗 无 效 。按 心 力 衰 竭 时 的 血 流 动 力 学方 向可 分 为 :1)后 向性 心 力 衰 竭 ,心体 循 环 淤 血 ;2)前 向性 心 力 衰 竭 ,心 室排 血 能 力 减 弱 ,动 脉 系 统 灌 注 不 足 ;3)双 向性 心 力 衰 竭 ,同 时具 有 后 向性 和 前 向性 心 力 衰竭 的特 点 。 3 药 物 治 疗
2)B一受 体 阻 滞 剂 :包 括 美 托 洛 尔 (metoprolo1)、比 索 洛 尔 (bisoprolo1)、卡 维 地 洛 (carvedilo1)等 药 物 。B一受体 阻滞 剂 可 增 加 心 肌 B一受体密度 ,恢复 p一受体对 正性 肌力药的敏感性 ,增强心肌 收 缩 力 ,改 善 心 脏 功 能 D 31;可 通 过 阻 滞 B一受 体 抑 制 快 速 心 律 失 常 ,并 减 少 交 感 神 经 过 度 兴奋 引发 的心 肌 耗 氧 量 增 加 等 损 害 ;还 可 减 慢 心率 ,延 长 舒 张期 ,改 善左 室 充 盈 ,从 而 改 善 左 心 舒 张 功能 。 8一受 体 阻 滞 剂 应 在 常 规 利 尿 、强 心 和 扩 血 管 的 基 础 上 应 用 ,使 用 时 从 小 剂 量 开 始 ,缓 慢 加 大 到耐 受 剂 量 ,并 注 意 用 量 个 体 化 ,严 密 观 察 药 物 不 良反 应 ,及 时 调 整 用 药 。B一受 体 阻 滞 剂 个 体 敏 感 性 和 耐 受性 差异 较 大 ,可 能 出 现低 血压 、体 液潴 留 、心 力 衰 竭 恶 化 、心 动 过速和心脏传导 阻滞 等不 良反应 ,故不能用于重度 心力衰竭患者 的治疗 。B一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有支气管痉挛 、心动过缓 (心率小 于 60次 /min)、II度 以上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等 ,有 明 显 体液 潴 留需 大 量 利 尿 者 暂时 也 不 能应 用 。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是指通过针对心力衰竭患者体液异常积聚的特点和机制,采取一系列的治疗措施,维持患者机体的液体平衡,减轻水肿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容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液状态,以达到液体平衡、预防和减轻水肿症状为目标。

近年来,容量管理方法的研究逐渐深入,以下是一些研究进展的总结:1. 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具有扩张静脉和动脉的作用,能够改善心脏功能,减轻水肿症状。

研究表明,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和单硝酸异山梨酯,能够显著减少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发生率,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利尿剂:利尿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之一,可以通过增加尿量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液体,缓解水肿症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利尿剂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密切相关,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应慎用利尿剂,以免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3.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重要一环。

患者应避免高盐和高脂饮食,限制水分摄入,避免摄入过多的液体。

患者还应遵循低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饮食原则,以维持营养平衡。

4. 抗凝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有心房颤动等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抗凝治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新的研究还表明,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阿哌沙班,能够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恶性血栓栓塞的风险。

5. 患者教育: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关键在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教育包括对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程、治疗和预后的了解,以及饮食、药物、运动等方面的指导。

通过患者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对心力衰竭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治疗方法的不断创新,容量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完善。

通过合理应用药物治疗、饮食控制、抗凝治疗和患者教育等手段,可以使患者体液平衡,减轻水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

[ 摘 要 ]心 力衰竭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HF ) 是各 种器 质性 心脏 病 的终 末期 表现 , 以高致 残率 和病死 率 为特 点 。 严 重危 害患 者 身体健 康 , 占用大量 医疗 资源 , 发 病率 呈逐 年 上 升趋 势 , 控 制 其发 生 发展 已成 为 世 界 范 围 内的
心衰 患者 多 伴 体 内液 体 的潴 留 , 国 内外 心 衰 指 南 均建 议 所有 伴 有或 曾有 液体 潴 留的 患者均 使用 利 尿 药 J 。较 新 的 利 尿 剂 有 利 钠 肽 系统 和 精 氨 酸 加 压素 受 体 拮 抗 剂 [ 3 , 。其 长 期 使 用 的疗 效 、 安 全 性 及联 合 用 药的 效果 有 待进 一 步 的 大 规 模 、 长 周 期 临 床 试验 观 察 。
2 . 5 肾素抑 制 剂
2 . 2 血 管 紧张 素受 体拮抗 剂( AR B ) AR B的 药 理 作 用 与 A C EI 相似 , 当 患者 因不 良 反 应 不 能 耐 受 AC EI 时, A R B 作 为: 二线 药 物 替 代 。
美 国 食品 药 品管 理 局 ( F D A) 承 认 了缬 沙 坦 的新 用 途: 降 低心 脏病 发 作后 高危 患者 的心 血管 病死 率 ; 同
2 神经 内分 泌 激素 拮抗 剂
2 . 1 血 管 紧张 素 转换 酶抑 制 剂( AC EI ) A HA ( 美国心脏协会 ) 治 疗 指 南 和 国 内 的 治 疗
比索洛 尔 、 美托 洛 尔和 非 选 择 性 8一受 体 拮 抗 剂 卡 维地洛 等 。
2. 4 醛 固酮 拮 抗 剂
[ 中 图 分 类 号 ]R 5 1 4 . 6 4 [ 文献 标 识 码 ]A [ 论 文 编 号 ]1 0 0 4 — 0 9 5 1 ( 2 0 1 3 ) 0 5 — 0 5 6 3 — 0 4

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情况

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情况

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情况一、实验研究1.单味中药研究 关于单味中药抗心衰的药理研究和实验研究报道较多,基于对心衰的强心作用,大体可分为拟强心甙类与非强心甙类2部分。

(1)拟强心甙类药物:传统中药含强心甙的药物较多,如北五加皮甙、苦葶苈子、黄夹甙、万年青、福寿草甙、铃兰甙、蟾酥、羊角拗等,这类药选择性作用于心脏,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搏出量作用。

近年的研究发现葶苈子、五加皮含有强心甙,其强心作用与毒毛旋花子素G相似,且作用时间较快,留存时间较长;尤其是葶苈子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减慢传导等作用,且副作用小,是一味治疗心衰有前途的药物。

北京、天津10个医院组成的黄夹甙临床试用协作组报道从黄夹竹桃果仁中提取的一种效价高而成本低的亲脂性混合强心甙——黄夹甙,实验证明其与毒毛旋花子甙K的作用相似。

临床观察表明,该药强心作用确切,药效迅速,蓄积和副作用小,对抗左心衰竭疗效尤显著;负性频率,负性传导作用较毒毛旋花子甙K为强。

苏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等报道福寿草具有强心利尿作用,经临床观察用本品治疗后尿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50%,静脉压下降超过4kPa,心率减慢超过10次/min,占55%。

实验证明:本品可增加dp/dt(等容收缩期心室内最大增长速率),使PEP (血前前期)缩,,使心肌收缩速加加快,能提提高,其作用不为β阻滞剂阻断。

田嘉泰报道:铃兰毒甙与洋地黄类治疗心衰334例临床疗效观察,认为本品的强心作用较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 为优,而毒性作用及副作用比后二者为低。

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报道,经药理和药化实验证明,北五加皮粗甙具有强心作用,即正性肌力及负性频率作用,并提出其作用机理与对ATP酶的抑制作用有关。

万年青总甙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前量,扩张肾前管,增加肾前流量,有利尿作用及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的供前供氧,兴奋迷走神经,抑制传导,减慢心率等作用。

西苑医院报道:对蟾酥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蟾酥具有强心、升压和呼吸兴奋作用,其强心作用与毒毛旋花子甙K相似;其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前量,但不影响心率,此外尚有利尿作用。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1. 引言1.1 疾病背景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从而引起机体对心排血量减少的代偿反应,最终导致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心力衰竭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严重威胁。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心肌肥大、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多种因素。

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但疗效有限,容易出现药物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为了更好地管理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减少症状发作和减轻病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对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字数:250】1.2 患者容量管理的重要性患者容量管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受限所致的疾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容易发生体液潴留和容量超负荷的情况。

过多的体液潴留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失代偿,对患者带来极大的生命危险。

及时有效地管理患者的容量是维持心力衰竭患者稳定病情、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患者容量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通过监测和调节患者的液体平衡,保持心脏负荷的稳定,减轻心脏负担,提高心脏功能。

合理管理患者的容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容量管理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容量管理不仅是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更是关乎患者生命安全和康复的重中之重。

对患者容量管理的重视和有效实施,对于减少患者病情恶化、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系统总结和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解决方法,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

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心力衰竭的管理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容量管理。

容量管理是指通过调节体液量,维持循环稳定,缓解水肿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本文综述了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研究进展。

容量管理方法包括限制液体摄入、利尿剂治疗和血液滤过。

限制液体摄入是指限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避免体液过多积聚。

目前研究表明,适度限制液体摄入对心力衰竭患者是有效的,可以减轻水肿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一些研究也指出,过度限制液体摄入可能导致脱水和维生素、电解质等物质的摄入不足,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

利尿剂治疗是常用的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之一。

利尿剂通过促进尿液生成,减少体液潴留,起到排除体液的作用。

常用的利尿剂包括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和咖啡因利尿剂等。

袢利尿剂是最常用的利尿剂,通过抑制肾小管中的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液排出量。

噻嗪类利尿剂主要是通过阻断肾小管中的钠和氯离子的重吸收,增加尿液排出。

咖啡因利尿剂主要是通过刺激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增加尿液排出。

利尿剂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水肿、呼吸困难症状,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低血钾、低血钠、低血压等。

血液滤过是一种新型的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

血液滤过是利用滤过装置将患者的血液过滤,去除体液中过多的液体和废物。

血液滤过可以迅速缓解水肿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

与传统的利尿剂治疗相比,血液滤过无需依赖患者的尿液生成能力,因此适用于尿液生成能力减退的患者。

血液滤过还可以减少利尿剂的使用,减轻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血液滤过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

容量管理是心力衰竭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适当限制液体摄入、合理使用利尿剂和血液滤过等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组应用 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10省市(南北各5个 )抽取35~74岁之间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城乡各半,男 女人数均衡,统计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和不同地 区人群的心衰患病率,样本量共15518人。结果:
GXJ. 2004.11.12
8
1.14.4
1.12.2
心心 1 1
衰衰 发发
0.08.8
病病 率率 %%
0.06.6 0.4
0.4
0.2
0.2
0
0
性别 地区 城乡 不同性不别同、年地龄区分分组类
35-44
45-54
男,5南5-方64,城 女,6北5-方74,乡
总患病率
资料来源: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组,顾中风等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G及X其J. 2患00病4.1率1.1>2[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9):13.
数据源自《中华心血管杂志》,2000,30(1):24-27
GXJ. 2004.11.12
6
心衰病因类型构成比
14% 冠心病
高血压
56%
9% 瓣膜病
心肌病
7%
其他
14%
GXJ. 2004.11.12
7
3、心力衰竭的发病率
心衰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危害大/发病率不断↑/关 注多。心衰问题严重,是一“沉默杀手!
GXJ. 2004.11.12
3
2、心力衰竭发生的原因、诱因
1)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心肌结构功能受损)
★ 心肌病变:如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 ★ 心肌代谢障碍:病毒/硒、VitB1缺乏/ 锑、阿霉素中毒/ 缺血↑(见于冠心病等)
GXJ. 2004.11.12
4
2、心力衰竭发生的原因、诱因
15
二、心力衰竭发生的根本机制
(二)心肌收缩性减弱!
1、心肌结构破坏:(坏死/凋亡\35.5%) 2、心肌能量代谢紊乱:
(生成/利用) 3、钙离子运转失衡:
兴奋-收缩偶联↓
GXJ. 2004.11.12
16
二、心力衰竭发生的根本机制
(三)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1、钙离子复位延缓 ( EDP 2、肌球蛋白-肌动蛋白
(2)按AHA2001标准将HF分为四期:
① A期:有HF高危因素,但无心包膜、心肌和心瓣膜结构功能异常, 但无HF症状体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脏毒药/酗酒/风湿热既 往史/心肌病家族史等)
② B期:有与HF相关器质病变,但无HF症状体征。(左室肥大/纤维化 /扩张/低收缩性/无症状心瓣膜病/陈旧心梗等)
LN H
mmHg
复合体解离障碍
) 30
3、心室舒张势能减少 18 13
4、心室顺应性降低 10
0
EDV
100 110(ml)
P-V curve
GXJ. 2004.11.12
17
三、心衰发生机制的现代认识
心衰特征是心功能进行性降低,有两种解释:
★ 一种观点认为在病理条件下,心肌发生代偿性 反应,同时诱发了某种“恶性循环”(“钙漏”),从 而使心功能从增强转向逐渐衰退。
2)继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脏负荷过度)
★ 容量负荷过度:
如主动脉瓣、二尖瓣漏/肺动脉瓣、三尖瓣漏/ 贫血、甲亢、VB1缺乏、A-V瘘
★ 压力负荷过度:
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肺动脉 高压/肺动脉瓣狭窄,血液粘稠度增加
◆ 诱因:
感染/水电酸碱紊乱/心律失常/妊娠分娩等
GXJ. 2004.11.12
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GXJ. 2004.11.12
1
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概述 心力衰竭发生的根本机制 关于心衰发生机制的现代认识 心力衰竭治疗观念的转变 心力2
2
一、心力衰竭概述
1、何谓心力衰竭? 2、心力衰竭发生的原因诱因? 3、心力衰竭的发病率? 4、心力衰竭的分类分期?
英、美国家心力衰竭的发病率
心力衰竭发病率 估计的患者人数
(在总人口中存在的病历数)
估计的发病率
(每年新诊断的病历数)
每年的医疗费用
英国 0.5%~2% >600 000
17万 约3.6亿英镑
GXJ. 2004.11.12
美国 1.5%~2% >4 800 000
40-70万 约200亿美元
10
4、心力衰竭的分类分期
5
我国1980、1990、2000年2178例心力衰竭患者病因分布
病因
风湿性瓣膜病 冠心病 高血压 扩张性心肌病 其他
不同病因在3个年度住院患者中的构成比(%)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46.8
24.2
8.9
31.1
40.6
55.7
8.5
10.3
13.9
6.0
6.9
7.5
7.6
18.0
14.0
★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心肌梗塞和代偿性肥厚心 脏,其心肌细胞不断丧失,并被胶原纤维替代,由 于收缩单元不断减少,使心功能逐步降低。
GXJ. 2004.11.12
18
(一)从心脏代偿过程导致 心肌重构角度认识心衰
1、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1)心脏的代偿反应(CO=SV*HR) ① 心率加快 ② 心脏扩张(紧张源性扩张/肌源性扩张) ③ 心肌肥大(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
GXJ. 2004.11.12
13
二、心力衰竭发生的根本机制
(一)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
• 收缩蛋白:
肌球蛋白/肌动蛋白 • 调节蛋白: 向肌球蛋白/肌钙蛋 白(TnT/TnC/TnI) • 钙离子运转
• ATP
GXJ. 2004.11.12
14
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
GXJ. 2004.11.12
➢ 分类:
① 按HF严重程度:轻、中、重三度(NYHA) ② 按HF发病速度:急、慢性 ③ 按HF时CO高低:低CO、高CO ④ 按HF发病部位:左心、右心、全心 ⑤ 按HF时收缩/舒张障碍:收缩性/舒张性
GXJ. 2004.11.12
11
4、心力衰竭的分类分期
➢ 分期(分级): (1)按NYHA心功能分级将HF分为四级:
③ C期:有器质性心脏病,曾经或目前存在HF症状体征或经过治疗。
④ D期:存在严重心脏病,积极治疗后,静息时仍有明显HF症状, 需要特殊干预治疗。
GXJ. 2004.11.12
12
二、心力衰竭发生的根本机制
➢ 后向性衰竭学说(James Hope 1832) ➢ 前向性衰竭学说(Mackenzie 1912) ➢ 血流动力学学说( 1970’ 占主导地位) ➢ 神经内分泌学说( 1980’末) ➢ 炎症免疫细胞学说( 1990’ ) ➢ 心肌细胞凋亡学说 ( 1990’ ) ➢ 心室重构学说(1990’中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