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XX)
一季度中国银行调查报告[工作范文]
![一季度中国银行调查报告[工作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cf8744650e52ea551898ec.png)
一季度中国银行调查报告篇一:《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XX年》精选《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XX年》精选20XX-01-24华创宏观20XX年是全面实行深化改革第一年,中国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银行家对未来中国经济金融的洞察值得资本市场参与者思考。
在过去七年《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编制本专题报告,该银行家调查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博士主持并负责项目的执行与实施。
投资要点银行家对经济增长预期逐年下台阶,愈发担忧经济结构失衡的风险。
对于未来三年的经济增长,有%的银行家选择%-%同时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银行家对房地产市场预期的转向发生在20XX年,这年以后银行家对房地产市场开始谨慎。
不过和20XX年有所差异的是,银行家对于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分化预期愈加严重,对于一线城市,不论是销量还是价格,均有超过五成银行家认为未来一年会继续上升;但是对于二三线城市,银行家的预期普遍较为悲观。
息差收窄,唯有业务深耕细作。
中国银行业的盈利状况逐步恶化,在受访的银行家中,约六成预期未来三年收入及利润增速降至个位数,迎接银行利润个位数甚至是负增长时代。
1)业务深耕细作,近年来?深化经营特色,实施差异化竞争?(%三年内两次(20XX、20XX成为受访银行家们最为关注的战略调整重点。
2 )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是下一步银行业务拓展的重点区域。
继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之后,商业银行的下一步业务拓展重点逐步向中小城市靠拢。
3)国际化布局加速。
此次调查中,七成银行家认为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是中国银行业进行海外发展的首要关注点。
其次,?优化产品和业务模式,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和?国际化专业人才培育与建设?(%也广受关注。
不良的新趋势,银行经营环境持续严峻,不良进一步滞后显现,且和前两年相比还出现了新特征:1)向上下游和商贸领域蔓延。
在20XX年银行家认为预期不良率上升行业调查中,冶金业(含钢铁、有色金属)由20XX年%大幅上升至20XX年%超越房地产业,不良情况还出现通过产业链向上下游蔓延的趋势,如商贸业的预期不良占比已由20XX年的%上升至20XX年的%2)东北地区不良率凸显。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7年)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0年)》发布会暨首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文字实录)中国银行业协会杨再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0年)》发布会暨首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现在开始。
首先我们有请普华永道的代表,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容显文先生致词。
容显文:尊敬的王华庆书记,尊敬的杨再平专职副会长,银行界的各位代表、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参加《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0年)》发布会暨首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并在此发布我们与银行业协会共同出版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0年)》,我谨代表普华永道对本次高峰论坛的举办和《调查报告》的正式发布表示祝贺。
《调查报告》是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华永道的再次合作,历经一年的携手努力共同完成的,是对中国银行业全面深入调查后得出的报告。
中国经济在调结构、保增长的宏观调控背景下,保持着平稳运行的态势。
中国银行业作为核心金融产业对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强大的支撑。
2010年中国银行业经历着不同以往的精彩,宏观监管力度加大,基本监管力度增强,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让银行界倍感挑战和压力。
但这其中蕴藏着的机会更加难得,银行业配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支持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了相应的信贷结构的调整;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和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强化内部风控体系建设;实时推进新资本协议的实施,股改上市工作全面完成,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新起点。
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银行业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首先中国银行业的监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银行业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水平的专业化得到了银行家和国际金融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的赞同。
第二,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引入战略性投资者,中国银行业的实力大幅度提升,治理状况明显改善。
第三,培养了优秀的中国银行业队伍,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战略眼光让人敬佩。
普华永道愿与银行界各位携手紧密协作,为中国银行业长期稳健发展贡献我们的才智,分享我们的专业经验。
银行调研情况汇报

银行调研情况汇报
根据我们对多家银行进行的调研情况汇报,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和分析:首先,我们对各家银行的服务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通过调查问卷和客户反馈,我们发现大部分客户对于银行的服务质量普遍感到满意,但也有少部分客户对于某些银行的服务表示不满意。
其中,柜台服务、理财顾问服务和网上银行服务是客户最为关注的方面。
其次,我们对各家银行的产品和利率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
我们发现,不同银行的产品种类和利率差异较大,客户选择银行产品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利率、期限、风险等。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较强,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再次,我们对各家银行的风险管控和监管合规情况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大部分银行都能够严格遵守监管规定,加强风险管控,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但也有一些银行在风险管控和监管合规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最后,我们对各家银行的发展规划和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
我们发现,一些银行在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一些银行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规划。
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各家银行在服务质量、产品和利率、风险管控和监管合规、发展规划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优势和不足。
我们建议各家银行应该加强客户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控和监管合规,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希望我们的调研结果能够为各家银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中国银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目 录 第一部分:金融市场宏观情况分析 ....................... I 当前金融行业运行分析 ................................一、银行货币运行分析 ...................................二、价格指数、消费指数与利息分析 ........................ (一)8月份企业商品价格较上月小幅回升0.6% ......................................(二)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与利率分析 .......................................................三、中国外汇市场运行分析 ...............................四、保险市场运行分析 ...................................五、全国期市市场交易分析 ............................... II 当前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分析 ............................ 第二部分:银监会政策走势分析 .........................一、银监会将从四方面加强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工作 ........二、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 ..............三、银监会要求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宏观调控为契机 不断改善内控和风险管理 .......................................................四、银监会全面实施监管收费制度..........................五、央行银监会禁止商业银行限制助学贷款规模 .............. 第三部分:国内商业银行分析 ........................... I 银行上市专题分析 ....................................一、交通银行上市提速 ...................................二、中国银行股改战略分析 ............................... 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三、建行上市分析 .......................................(一)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历程.............................................................(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分析............................................II主要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动态分析........................一、中国银行 ...........................................(一)中国银行积极打造学习型银行.............................................................(二)中行“债券宝”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三)中国银行首期次级债券正式上市流通 ................................................(四)中国银行前6月实现营业利润328.55亿元......................................(五)中国银行股改工作按既定方针稳步推进............................................二、中国农业银行 .......................................(一)农行披露2003年年报信息.............................................................(二)农业银行上半年整肃行风出效益.........................................................三、中国工商银行 .......................................(一)工商银行酝酿建设新的内部管理机制 ................................................(二)工商银行基金代销额居同业首位.........................................................(三)中国工商银行大举进军现金管理业务 ................................................四、中国建设银行 .......................................(一)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二)建行个银业务呈现出稳健发展的态势 ................................................(三)中国建设银行全面展开资产业务和内控管理现场检查...................(四)建设银行成功发行150亿元次级债券 ................................................五、中国交通银行 .......................................(一)交通银行与汇丰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二)交通银行上半年改革取得新进展.........................................................(三)交通银行获准开办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III国内上市商业银行业务动态分析.......................一、招商银行 ...........................................(一)招商银行再获“中国上市公司十强”称号........................................(二)招商银行2004年半年报评析.........................................................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一)2004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二)浦发银行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三、中国民生银行 .......................................(一)中国民生银行喜获三项业务资格.........................................................(二)民生银行计划发行60亿元次级债.......................................................四、深圳发展银行 .......................................(一)新桥投资正式入主深发展将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二)深圳发展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深发展2004年半年度主要财务指标 ..................................................五、华夏银行 ...........................................(一)华夏银行拟增发8.4亿A股.................................................................(二)华夏银行经营业绩评析 .........................................................................第四部分:银行业发展热点分析 .........................一、2004年上半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降”明显.......二、商业银行有望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三、银监会全面实施监管收费制度..........................四、中国建行股份创立三大国企80亿入股建行股份...........五、浙商银行正式开业 ...................................第一部分:金融市场宏观情况分析I当前金融行业运行分析一、银行货币运行分析8月份货币供应增速减缓贷款同比明显少增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8月份我国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主要特点为: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速度减缓;主要品种贷款同比均明显少增,储蓄存款继续少增;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中国银行调查报告

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 Limited,简称BOC)简介(Introduction):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银行之一,总行(Head Office)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号。
标志(logo):采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
历史(History):中国银行于1912年经孙中山(Sun Yat-sen)先生批准在上海成立,在当时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能;1949年解放后,成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1985年发行了中国第一张银行卡;1994年和1995年分别成为香港、澳门的发钞行;2006年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上市;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唯一合作伙伴。
规模(Scale):在内地有一万多家中国内地分支机构,34家一级分行,3家直属分行;在港澳台和其他国家有机构599家,遍布港澳台及35个国家,覆盖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香港、新加坡等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与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近1500家机构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按核心资本计算,2008年中国银行在世界排名中列第10位。
发展战略(Development strategy):按照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不断推出差别性的产品与服务;调整与改进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使信贷决策更加科学与透明;按照审慎的会计原则处理业务,增加透明度;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以及服务于这一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教育和培训,培育中行文化。
董事长(Chairman):田国立,出生于1960年,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业务范围(Scope of business):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和航空租赁,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股权结构(Ownership structure):下属机构(Subsidiary body):中银国际、中银基金、中银投资、中银航空租赁、中银香港。
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2018年1季度(五篇模版)

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2018年1季度(五篇模版)第一篇: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2018年1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预测报告-----2018年1季度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整体上稳中向好,结构持续改善,总供求更加平衡,制造业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以及企业利润改善较为明显。
央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更好地平衡稳增长、调结构、去杠杆、抑泡沫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在促进杠杆稳定的同时,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在此政策环境下,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处于正常状态下。
随着农历新年后各行业企业正常运转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预计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整体逐渐偏热。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预计会双降。
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预计会下降,主要是受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等行业涨幅回落影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也会因冬季取暖期结束而由升转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会因大范围雨雪天气影响因素消除,以及春节过后天气回暖,鲜菜、水产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呈下降状态。
房地产价格主要受部分二三线城市楼市政策定向松绑影响,预计出现小幅上涨。
目前,央行货币政策适度且效果明显。
预计下季度,央行会继续密切监测流动性变化情况,并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常备借贷便利及逆回购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证流动性基本稳定。
近期存款市场利率水平偏高,尤其是结构性存款,主要是受存款偏离度考核和年末重要考核时点冲高双重因素影响。
预计二季度存款利率水平会先降后升,整体持平。
贷款利率水平适度,且暂未出现会导致二季度上升或下降的明显因素。
我行的整体息差水平跟随上述存贷款市场利率水平变化而呈下降趋势。
金融市场利率水平方面,1个月以内各shibor利率波动频繁,总体适度,1个月以上各shibor利率处于涨后的高位,水平偏高,中长期利率水平适度。
在目前同业业务政策条件下,shibor利率走势会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2014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

改革 中 ,最 受银 行 家 关注 的是 利率 市 场化 的稳 步 推进 .在 诸 多 因素 中 ,银行 家 普遍 认 为金 融基 础 设 施 的缺 失是 制 约 利率 市 场 化推 进 的掣 肘 之 处 ,要顺 利 推进 利 率市 场 化 ,当 务之 急 是做 好 基 准 利率体 系 、利率 传导 机 制等 金 融基 础 设
2 0 1 4年 .中国经 济进 入 了经济 增速趋 向潜 在增 长水平 、
二 、调整 内部组织架构 ,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
随 着 部 门 银 行 局 限 性 的 日益 显 现 越 来 越 多 的 银 行 已 在
物 价 涨 幅 趋 于 适 度 、 新 增 就 业 趋 于 稳 定 、经 济 结 构 趋 于 优 化 的 “ 新常态 ” 。 七 成 银 行 家 认 为 未 来 三 年 中 国 GD P增 长 率 将
告 通 过 全 面反映 中国银行 家对 市 场 发展和 监 管体 系的意 见和 建议 ,以期 进一 步促 进 海 内外金 融 界 、金 融机 构 与监 管 当局、金 融 机构 与公众 之 间的 相互 沟通 与 了解 ,共 同推 动 中国银行 业 的 改革 与 发展 。本 文选取 了
该报告 的 重点部 分 ,供 读者 参考 。
调 整组织 架构方面付 诸 实践 这一调 整源于利 率市场化 和互
联 网 金 融 所 带 来 的 业 务 发 展 重 点 的 转 向 .体 现 了 政 策 改 革 和
低于 7 5 % .而 经济 增长 的动 力将主 要依赖 于 内需消 费和技
术创 新。 2 0 1 4年 也 是 中 国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的 第 一 年 .银 行 家 认 为
研 究中心金 融研 究所 巴曙松 副所 长主 持 实施 的 《 中国银行 家调查报 告 2 O 1 4 》在 京正 式发布 ,作 为年度 系列 报告 ,该报 告 至今 已发布 六期 。 本期 报 告 重 点 关注世 界 经 济增速放 缓 , 中国处 于增 长速度 换 挡期 、 结构 调 整 阵 痛期 、 前期刺 激政 策消 化期 “ 三期 叠加 ” 背景 下 , 中国银行 业 转型 和 发展 的机 遇 、挑 战和 前 景。 该报
中国银行调查报告范文

中国银行调查报告范文中国银行调查报告范文标题:中国银行调查报告日期:[日期]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中国银行的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升中国银行的服务水平。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了50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中国银行的个人客户。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银行柜台服务、网上银行服务、手机银行服务以及客服热线服务的评价和反馈。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根据对500份问卷的统计和分析,以下是我们对中国银行服务质量的调查结果:1. 柜台服务在对柜台服务的评价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服务态度良好,30%的受访者认为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主要问题包括服务速度不够快、柜员沟通能力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中国银行可以提升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效率及素质。
2. 网上银行服务在对网上银行服务的评价中,有80%的受访者表示用户界面友好且功能齐全,20%的受访者反映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或功能不稳定。
为了提升网上银行的服务质量,建议中国银行加强用户教育和培训,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网上银行系统。
3. 手机银行服务在对手机银行服务的评价中,有9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银行应用方便实用,10%的受访者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如完善功能、提升性能等。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手机银行用户需求,建议中国银行继续改进移动端应用,提供更多便捷的功能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4. 客服热线服务在对客服热线服务的评价中,有60%的受访者表示对客服的服务态度满意,40%的受访者认为客服处理问题的速度有待提升。
建议中国银行增加客服人员数量,并提供更加高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四、改进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向中国银行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柜台服务:提升员工培训力度,加强服务效率和素质。
2. 网上银行服务:加强用户教育和培训,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网上银行系统。
3. 手机银行服务:不断改进移动端应用,提供更多便捷的功能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

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对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一、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中国银行业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承担着资金流通、风险管理和金融服务等重要职能。
目前,中国银行业总体发展稳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金融科技的应用也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的服务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中国银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金融去杠杆化政策的推进,银行业面临着不良资产增加和利润下降的压力。
其次,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兴科技公司的涌入,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竞争压力。
此外,金融监管的不断加强也对银行业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中国银行业的挑战1. 不良资产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放缓,一些行业和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不良资产问题逐渐凸显。
银行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不良资产处置能力,避免不良资产对银行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2. 金融科技的冲击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新兴科技公司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运营方式和服务模式。
银行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以应对竞争挑战。
3. 金融监管的加强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
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监管政策的频繁调整,给银行业带来了一定的经营压力。
银行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能力,确保良好的运营环境。
三、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尽管中国银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有许多机遇和潜力。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将为银行业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
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为银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为了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中国银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银行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不良资产处置能力,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定。
2024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

2024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一、本文概述1、背景介绍a. 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金融自由化的推进,中国银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国内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多层次银行体系日益完善。
同时,随着金融创新的加速和监管政策的放开,银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新产品、新业务层出不穷。
b. 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与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银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银行业的服务方式和客户体验,更提高了银行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些技术的应用也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保障客户信息和资金安全成为银行业的重要课题。
其次,如何在保证合规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提高决策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也是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银行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大纲概述a. 报告目的与结构《2024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对未来中国银行业的趋势和挑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供一个全面的市场分析和战略建议。
报告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引言:报告的背景和目的,以及总体结构概述。
2、行业概述:对中国银行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深入介绍,包括市场规模、主要参与者、行业的主要产品和服务以及市场特点。
3、市场趋势:对未来几年中国银行业的市场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包括数字化、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新兴领域的发展。
4、竞争格局:对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5、战略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提出针对未来中国银行业的战略建议,包括市场进入、产品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

The real tenacity should be thorough when we cry, openness when we laugh, fullness when we speak, and don'thesitate when we do.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一.未来银行业人才引进大于流出,经营管理人才多引进,基层管理人员多流出从银行业近年来整体人员流动来看,人才引进的比例大于流出(75.5%:24.5%)。
从具体引进人才对象看,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对经营管理者(84.2%)、高级管理人员(83.3%)、以及专业技术人员(80.4%)这三类人才的需求更大,对于基层管理者以及操作技能人员这两类人才的引进需求相对偏弱。
图5-1 中国银行业各类人才引进与流出对比二.个人晋升空间的大小是银行业能否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中国银行业吸引并留住人才和人员辞职的主要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个人晋升空间的大小均排在第一位,占比均约为半数。
这一调查结果看似前后矛盾,却揭示了中国银行业人才流动的症结所在。
职位的晋升对于员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银行家自然也把它当做招揽人才的主要因素。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对职位晋升的诉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恰恰成为了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在中国银行业吸引并留住人才的主要因素中,排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职业能力提升快和工作稳定性高,占比分别为45.5%和40.7%。
相应地,职业能力提升慢和工作稳定性差也并不是员工辞职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29.0%和6.4%,排第四位和第六位。
可见,中国银行业工作的稳定性和对员工职业能力的培养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
在中国银行业员工辞职的主要原因中,排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工作压力大和薪酬待遇差,占比分别为44.9%和42.8%。
对应地,工作压力小和薪酬待遇丰厚也并不是中国银行业吸引并留住人才的主要因素,占比分别是7.6%和23.7%,排末两位。
2021关于中国银行家的调查报告

进入2021年,全球经济仍处在缓慢复苏阶段,增长动能不足。
进入新阶段,中国银行家对于经济增长也呈现了同往年不同的观点。
2021年2月24日,《中国银行家(2021)》发布,《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华永道共同发起、巴曙松教授作为项目主持人负责实施,已经持续发布了八年。
本年度的报告系统反映了当前银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体现了银行家最真实的判断与思考,有效提供了监管机构制定政策的决策依据,积极引导了行业改革发展与管控潜在风险。
本文系《报告》部分内容摘编,敬请阅读。
一银行家预期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未来三年中国GDP增长率区间的调查结果显示,78.7%的银行家认为经济增长率区间为6.0%-7.0%,其中41.2%的银行家认为增长率区间应该为6.5%-7.0%,37.5%的银行家认为该区间为6.0%-6.5%;17.2%的银行家认为增长率将低于6.0% ;仅4.0%的银行家认为增速将达到7.0%以上。
对比往年调查结果(2015年85.1%的银行家选择6.5%-7.5%,2014年72.6%的银行家选择7.0%-8.0%),2016年银行家下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全球经济增长找不到新的增长引擎,国内正处于主动化解过剩产能、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阶段,这使得银行家认为未来三年中国GDP将难以实现7.0%以上的增长。
图1 银行家对未来三年中国GDP增长率区间的看法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经济结构失衡、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手段。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60.7%的银行家认为是经济增速放缓,58.6%的银行家认为是经济结构失衡,51.3%的银行家认为是产能过剩风险,34.7%的银行家认为是地方性债务风险,还分别有25.5%和24.4%的银行家认为是全球市场波动和房地产市场调整。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XX)

最要紧的风险:房价下调有%的银行家以为,“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带来的风险”是其面临的最要紧风险。另外,“地址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集中凸显”也受到近六成银行家的关注。银行家们以为,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房地产市场的不确信性增加。加上其关联的上下游行业较多,涉及面广,倘假设以后房地产市场显现大幅调整,会给中国银行业带来较大的风险。由于忧虑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风险,银行关于房地产贷款的态度也日趋谨慎。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在对待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态度上,有超过%的银行家偏向于紧缩规模,其中有%的银行家选择“严格操纵规模”,相较XX年的调查结果,今年银行家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态度加倍谨慎。关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近八成的银行家表示可不能收缩。其中,%的银行家选择继续扩大规模,%的银行家选择维持现 有规模。但与XX年相较,表示可不能收缩规模的银行家占比下降了个百分点。这说明商业银行关于进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踊跃性有所下降,但收缩力度相对有限。另外,关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接近七成的银行家以为其核准标准会加倍严格。最大的压力:信贷受限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银行家是以银行业为主业的企业家,别称为:资本家,投资家。
银行家也指善于把孕育中的商业眼光变成商业现实的人。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2015年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供大家浏览参考。
2016年1月24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发布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下简称“《报告》”)。
2015年是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公开发布的第七年,该报告由巴曙松教授主持并负责报告的执行和实施,“七年坚持,专注研究”。
《报告》显示,中国银行家对2015年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监管手段及其监管效果评价总体维持较高水平,但在监管弹性与灵活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面对新的经营环境,银行家还进一步对资本监管、银监会架构改革、存贷比监管约束取消、民营银行设立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不少建议与看法。
《报告》指出,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及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形下,中国银行业规模高速扩张、盈利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
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控制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报告》显示,在资产端,中国银行业配置的重点仍然是贷款类(77.3%)和类信贷资产(55.4%)。
但不同类型银行偏好有所差异,政策性银行大部分资产配置为贷款(96.2%),股份制银行对类信贷资产的偏好(68.1%)超过贷款(66.6%)。
在负债端,中国银行业资金主要来自存款(88.0%)、同业往来(58.5%)、金融债(28.7%)等。
2013年,同业存单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银行业的资金来源。
存款流失是中国银行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报告》显示,仅少数(6.3%)银行家认为所在银行没有此类现象。
究其根源,银行间激烈的竞争(74.2%)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今年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也起到了分流作用(55.0%);理财产品也逐渐成为存款的重要去处(54.7%)。
中国银行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组合结构(58.1%)和管理工具的单一(50.9%),长期利率管制导致的定价能力不足也是一大难题(45.9%)。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大。
在中间业务创新方面,作为低资本占用的创新型业务——跨境人民币业务虽面临挑战,但整体发展迅速。
银行家希望能解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一些制约因素,包括“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完善”(71.5%)、“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有限”(47.2%),以及“兑换限制”(38.4%)。
发展财务顾问、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等中间业务,也是银行家着力降低业务资本消耗、改善客户服务水平的主要举措。
渐进推进利率市场化调查显示,银行家对利率市场化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
逾八成的银行家认为,利率市场化能够“促使银行加快转型,优化业务结构”。
他们认为,利率市场化可进一步活跃金融创新,有利于更有效地配置资金,同时促进银行的差异化经营。
但是,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也显而易见:实行之后利差将收窄,银行盈利将受到影响,加大银行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竞争加剧、价格战等可能会出现。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调查报告认为,利率市场化推进需循序渐进。
从基准利率方面看,可将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作为市场化基准利率;从业务种类看,可进一步放宽贷款利率下限,发展存款替代产品;从配套机制看,需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监管机制。
关于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时间窗口,55%的银行家认为是未来3至5年,16.9%认为是今年或明后年。
内控建设受到银行家的高度重视伴随着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进程,特别是有关国际监管指引在中国的落地实施,内部控制建设始终得到持续推进,但受到中国银行家的如此重视还尚属首次。
以流程再造为代表的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内部管理改革创新的方向。
68.5%的中国银行家认为,流程再造后银行内部运营效率得到提升,60.9%认为提高了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56.7%认为更好地满足了客户多元化需求。
调查显示,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适当的IT治理架构是中国银行家主动创新内部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1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

2021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
应该是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或银行家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那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宏观经济信心指数.
企业家信心指数:也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它是根据企业家对企业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与宏观政策的认识、看法、判断与预期(通常为对“乐观”、“一般”、“不乐观”的选择)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感受与信心。
景气指数以100为临界值,范围在0-200之间,即景气指数高于100,表明经济状态趋于上升或改善,处于景气状态;景气指数低于100,表明经济状态趋于下降或恶化,处于不景气状态。
那么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就是根据银行家对企业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与宏观政策的认识、看法、判断与预期(通常为对“乐观”、“一般”、“不乐观”的选择)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银行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感受与信心。
追问: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第一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40%。
我想知道的就是这个指数,谢谢。
追答:
一样,都是对银行家的调研,只是调研采用的方法不一样而已,问卷问银行家对经济热度的看法,“偏热”“偏冷”“正常”可供选择,然后综合得出一个指数,40%就是偏冷了,中间值应该是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XX) 篇一: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普华永道26日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XX年)》,集中了50家银行的800多份银行高管书面调查和70多位银行高管访谈,部分地揭示了银行家们的所思所想,以及践行金融创新的探索。
最大的挑战:吸收存款超过八成的中国银行家认为XX年银行经营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为“吸收存款压力加大”,其中中小商业银行管理人员普遍反映压力更大。
调查报告称,在存款紧张时期,银行纷纷采取各种方法吸收和维持存款,其中不乏部分非常规揽存手段。
流动性持续收紧,派生存款规模受限,存贷比考核加强,负利率加剧存款流失,银行不合理的业绩考核机制,是“揽储大战”硝烟四起的原因。
调查显示,%的银行家表示会通过“创新存款及理财产品”来提高其存款业务竞争力,还有相同比例的银行家表示会通过公私联动实现公司业务与个人业务在资源、信息、产品客户等方面的共享,以更高效的方式拓展存款客户。
此外,选择“提供增值服务”和“投入专项经费支出,加大客户营销力度”的银行家也分别达到%和%。
报告指出,银行的这些做法导致了XX上半年理财产品规模的爆发式增长。
最主要的风险:房价下调有%的银行家认为,“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带来的风险”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集中凸显”也受到近六成银行家的关注。
银行家们认为,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
加之其关联的上下游行业较多,涉及面广,倘若未来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会给中国银行业带来较大的风险。
由于担忧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风险,银行对于房地产贷款的态度也日趋谨慎。
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在对待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态度上,有超过%的银行家倾向于压缩规模,其中有%的银行家选择“严格控制规模”,相比XX年的调查结果,今年银行家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态度更加谨慎。
对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近八成的银行家表示不会收缩。
其中,%的银行家选择继续扩大规模,%的银行家选择维持现有规模。
但与XX年相比,表示不会收缩规模的银行家占比下降了个百分点。
这表明商业银行对于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但收缩力度相对有限。
此外,对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接近七成的银行家认为其核准标准会更加严格。
最大的压力:信贷受限调查显示,有六成以上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信贷规模发展受限”和“经济增长和通胀形势的不确定性”是当前经营管理中压力最大的因素;超过五成的银行家认为,未来宏观调控政策的不可预期性(%)和监管政策的变化(%),也给银行经营带来较大压力。
相比之下,只有%的银行家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效应未明朗”给银行经营带来了压力,表明短期内银行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的担忧并不强烈。
最关注的外部环境因素调查显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居民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是当前银行家们最关注的外部环境因素。
其中,对全球经济走势和本地企业经营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
银行家们认为,金融生态环境仍需改善的方面依次为:社会信用环境(%),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法制环境(%),经济基础(%),监管环境(%)和中介机构发展状况(%)。
银行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创新业务品种、调整服务模式、优化资本配置随着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在中国落地实施,银行家普遍表示会通过发展新型业务、调整业务结构以降低资本消耗。
调查显示,%和%的银行家,分别选择了“调整客户结构,发展资本占用较低的小企业业务”和“关注资本消耗,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作为XX年战略调整的重点。
他们同时表示,银行发放小企业贷款的存款派生能力较弱,在严格执行贷存比等指标的背景下,对流动性较为紧张的中小银行来说支持小企业的难度增大。
在中间业务创新方面,作为低资本占用的创新型业务——跨境人民币业务虽面临挑战,但整体发展迅速。
银行家希望能解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一些制约因素,包括“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完善”(%)、“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有限”(%),以及“兑换限制”(%)。
发展财务顾问、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等中间业务,也是银行家着力降低业务资本消耗、改善客户服务水平的主要举措。
渐进推进利率市场化调查显示,银行家对利率市场化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
逾八成的银行家认为,利率市场化能够“促使银行加快转型,优化业务结构”。
他们认为,利率市场化可进一步活跃金融创新,有利于更有效地配置资金,同时促进银行的差异化经营。
但是,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也显而易见:实行之后利差将收窄,银行盈利将受到影响,加大银行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竞争加剧、价格战等可能会出现。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调查报告认为,利率市场化推进需循序渐进。
从基准利率方面看,可将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作为市场化基准利率;从业务种类看,可进一步放宽贷款利率下限,发展存款替代产品;从配套机制看,需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监管机制。
关于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时间窗口,55%的银行家认为是未来3至5年,%认为是今年或明后年。
内控建设受到银行家的高度重视伴随着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进程,特别是有关国际监管指引在中国的落地实施,内部控制建设始终得到持续推进,但受到中国银行家的如此重视还尚属首次。
以流程再造为代表的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内部管理改革创新的方向。
%的中国银行家认为,流程再造后银行内部运营效率得到提升,%认为提高了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认为更好地满足了客户多元化需求。
调查显示,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适当的IT治理架构是中国银行家主动创新内部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因此,增加IT建设投入获得更多认同,相应的银行家占比由XX年的%上升至今年的%。
其中,中小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进展更为迅速。
紧密围绕业务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信息系统架构、健全IT治理架构等则成为他们的普遍做法。
篇二:XX中国银行家调查XX中国银行家调查《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XX)》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普华永道推出,邀请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曙松副所长主持实施。
报告从银行家视角反映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动向,今年是第六年发布。
提出这一调查项目,旨在了解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中国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转型和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前景;反映中国银行家对市场发展和监管体系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海内外金融界、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金融机构与公众之间的相互沟通了解;展现中国银行家的智慧和思考;共同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
调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以全国各级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高管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问卷返回数据的处理,从“面”上形成对银行业发展状况的基本判断,并为整个调查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选择有代表性的金融机构,由项目组成员通过“点对点”访谈直接听取银行业高管的呼声。
本年度共收集了来自6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181份调查样本,完成了针对6个专题共计7位银行高管的访谈工作,包括银行组织架构调整、大型银行国际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及城商行上市后再起步等专题,历时近9个月完成。
报告共涵盖十二个部分,包括宏观环境、发展战略、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社会责任、监管评价、银行家群体、发展前瞻和同行评议等方面,并针对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银行组织架构调整和银行业国际化等进行专题调查。
报告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关注宏观经济变化,适应利率市场化推进节奏XX年,中国经济进入了经济增速趋向潜在增长水平、物价涨幅趋于适度、新增就业趋于稳定、经济结构趋于优化的“新常态”。
七成银行家认为未来三年中国GDP增长率将低于%,而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主要依赖于内需消费和技术创新。
XX年也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银行家认为对中国未来3-5年的宏观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是金融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
而在金融体制改革中,最受银行家关注的是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在诸多因素中,银行家普遍认为金融基础设施的缺失是制约利率市场化推进的掣肘之处,要顺利推进利率市场化,当务之急是做好基准利率体系、利率传导机制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XX年,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这在本次银行家调查中也得以体现。
在对未来一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判断上,超过3/4的银行家预期房地产市场价格和销量不再上升。
总体来看,银行家对XX年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评价依然较高,有%的银行家认为二季度实行的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支持实体经济增长有一定积极作用。
二、调整内部组织架构,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XX年,多家主要商业银行都对自身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并将其作为促进银行转型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
调查显示,%的银行家表示其所在银行正在进行组织架构改革工作,%的银行家所在银行已完成组织架构改革,两者合计超过80%。
组织架构改革最主要的方向是明确划分前中后台,最主要的目标是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
而组织架构改革的难点主要在于新旧管理架构的衔接不畅和部门、层级之间的利益分配。
超过八成的银行家对改革效果持肯定态度,但其中%的银行家认为结果与预定目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组织架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朝夕之功。
XX年,面对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金融全球化战略也在相应调整,在货币政策、外汇管理和国际金融等方面表达新诉求。
未来相当长时间里,我国将处在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和民族金融崛起的关键期,需要国家金融决策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参与建设,实现国家经济金融全球化战略的利益最大化。
近六成银行家认为应稳步推进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战略,其主要出发点是跟随客户走出去,向国际市场学习并扩大盈利来源。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布局的主要方式首选自主新设机构,其次是与海外机构联营。
未来2-3年,半数左右银行家仍将港澳台地区作为国际化布局的首选区域,逾八成银行家选择通过支付结算业务推动国际化发展。
三、调整业务发展结构,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XX年,中国银行业延续了XX年的业务发展思路,多数调查结果与XX年相同。
在银行信贷重点支持的行业中,农林牧渔业依然位列首位,房地产也仍是最受限制的行业。
小微企业贷款连续三年居于公司金融发展重点首位,供应链融资受到广泛重视,半数银行家将其作为发展重点。
个人金融业务中,个人消费贷款受到多数银行家的重视,财富管理则排在第二位,而私人银行业务的受重视程度略有下降。
这表明进入XX年后,银行家对个人金融业务重点的看法发生了一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