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
张景岳《新方八略引》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字面上的意思是:善于扶阳的,必然懂得酌情加入滋阴的药,那么,阳气得到阴液的帮助就可以生化无穷;而善于滋阴的,必然懂得酌情加入扶阳的药,那么,阴液得到阳气的帮助就可以源源不竭。这是《中医基础理论》的解释。但我对照原著,觉得这样解释不妥。
张景岳还有一句话:“凡阳虚多寒者,宜补以甘温,而清润之品非所宜;阴虚多热者,宜补以甘凉,而辛燥之类不可用。”补阳的用甘温,补阴的用甘凉,是不能混淆的。所以他说:“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既然不可混,扶阳药(甘温)加入滋阴的药(甘凉)不是违背了药物配伍不宜相恶(一种药物的功效被一种具有相反功效的药物所减弱或抵消)的原则了吗?后面我又注意到他还有一句:“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我才豁然开朗。既是不可离,那么彼此之间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的。益气有助于补精,因为气可化精;补精有助于益气,因为精可化气。
我在《生命的状态》中提到过,因为阴阳具有极其丰富同时也是很不确定的含义,所以在具体的语境应当要专门明确出来。否则,你说你的阴阳,我说我的阴阳,所指并不统一,真理就无从辨明。我们说,人是由无形之气(以下简称气)与有形之质(以下简称质)组成的。如果
气属阳,那么质就是相对应的阴。因为阴阳中亦能分阴阳——就象把一物上下两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仍然可以分上下一样——气可分阳气与阴气,质可分阴质(即是“阴液”或“津液”)与阳质(即是“精”或通称的“阴精”)。大家也许有些眉目了,同时也开始晕了。且跟着我的思路往下走。
现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4个新的概念:阳气,阳质,阴气,阴质。正如上面所说的,气和质是人体的组成部分,是我们要考察对象(物),而这里的阴和阳是指考察对象的属性。接下来我们就用这4个概念去说明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前半句这样解读:
第一个阳字是指阳气;
第一个阴字是指阳质;(因为质相对于气来说属阴)
第二、三个阳字同第一个;
第二个阴字同第一个。
后半句这样解读:
第一个阴字是指阴质;
第一个阳字是指阴气(清热)
第二、三个阴字同第一个;
第二个阳字同第一个;
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善于扶阳气的,如果单纯用姜桂附等辛热药效果不显著的,就要考虑辅以填精(即补阳质)的药如熟地,枸杞,巴戟天,补骨脂等温润之品,而善于滋阴生津的,如果单纯用生地,麦冬,花粉而效果不显著的,就要考虑加用清热的药如石膏,竹叶等[热去则阴气(即后半句的第二个阳字)生]。
如此看来,我对阴阳的理解是和其它书有不同之处。虽然不敢说尽合著者原意,但读书贵在觉悟,高明者自能谅之。
附原文: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凡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是也。阳虚者,宜补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而兼清,门冬、芍药、生地之属是也。此固阴阳之治辩也。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又有阳失阴而离者,不补阴何以收散亡之气?水失火而败者,不补火何以苏垂寂之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余故曰∶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此又阴阳邪正之离合也。故凡阳虚多寒者,宜补以甘温,而清润之品非所宜;阴虚多热者,宜补
以甘凉,而辛燥之类不可用。知宜知避,则不惟用补,而八方之制,皆可得而贯通矣。
(续)
我在上篇中尝试解读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结果少人问津,好象只有作者才看得懂。,自己检讨一下,结论是我讲得很不透彻,弄得读者雾里看花。忽悠大家的眼睛是我的错,现在来改正。
上篇我提出了4个名词:阳气,阳质,阴气,阴质。把这4个名词替换入句中,就成了:善补阳气者,必于阳质中求阳气,则阳气得阳质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气者,必于阴气中求阴质,则阴质得阴气升,而源泉不竭。
再接着打个比方,阳气=阳光,阳质=煤炭,阴气=冷气,阴质=冰块。那么,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想补充热能,单靠阳光的照射还不行的话,就要加上煤炭的燃烧:如果你想降温,单靠冰块的冷却还不够的话,那就再吹冷气。
经过这么转换,道理就很浅显了,但是对于用药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假设病人证属阳虚,当须补阳,但是用了附子,干姜,桂枝出现这样的情况:吃药时症状很快改善,但一停药又很快回到老样子。这时候你就要考虑了,附子,干姜,桂枝侧重补阳气,病人还有阳质虚的情况。这阳质就是专门储备阳气的,象骆驼的驼蜂。人呼吸天气,饮食地味,化成阳气,一部分用作即时之需,另一部分要收藏起来,而阳气要收藏需要一个载体,就是阳质。身体的阳质少了,即是收藏的能力下降,就算有再多的阳气补充,也无法完全吸纳。小电池能充多少电呢?这姜桂附是有很大的阳能的,可病人的电池容量小啊,一充就满,其余的吸纳不了就发散出去了。等到停药的时候,储存的阳能很快用完,所以病情反复。这时候怎么办呢?要加用熟地,枸杞,紫河车之类,这些是侧重于补阳质的,也就是扩大你体内的电池容量的。
同理,假设病人证属阴虚,你用了天冬麦冬,芍药,生地,效果不是很理想,你可以考虑用清热的药如石膏,栀子之类的。好比一个人热的厉害,你只是在他旁边放很多冰块,却没看到他还在烈日在暴晒,多少冰块都很快融掉的了。怎么办?当然是把太阳去掉了——把人移到阴凉的地方,不让阳光照到。石膏栀子就起到类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