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宋苏轼

合集下载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区级课)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区级课)
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父 亲苏洵、弟弟苏辙都 是著名文学家,三人 世称“三苏”。
写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在1084年和朋友游庐山时所作,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 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 了五首庐山游记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也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缘”书写时左上边 撇折和横撇相接。
侧庐缘
测一测:
1.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句“ 不识庐 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客
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你还知道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客观全 面去了解事物的?
盲人摸象
画杨桃
背诵古诗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庐山在苏轼眼中是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庐山在李白眼中是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在朱元璋眼中是——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庐山在毛泽东眼中是——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拓展延伸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岭:相连的山。特点是:坡度和缓,连绵。 峰:高而尖的山。特点是: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
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高耸烽(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古诗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古诗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古诗《题西林壁》 - 诗题:《题西林壁》 - 作者:苏轼(宋) - 完整诗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 诗题:《游山西村》 - 作者:陆游(宋) - 完整诗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作者:李白(唐) - 完整诗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 诗题:《送元二使安西》 - 作者:王维(唐) - 完整诗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过故人庄》 - 诗题:《过故人庄》 - 作者:孟浩然(唐) - 完整诗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独坐敬亭山》 - 诗题:《独坐敬亭山》 - 作者:李白(唐) - 完整诗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 诗题:《望洞庭》 - 作者:刘禹锡(唐) - 完整诗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 诗题:《忆江南》 - 作者:白居易(唐) - 完整诗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乡村四月》 - 诗题:《乡村四月》 - 作者:翁卷(宋) - 完整诗文: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 诗题:《四时田园杂兴》 - 作者:范成大(宋) - 完整诗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年级上册语文九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九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九《古诗三首》涉及到的三首古诗分别是《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

以下是这三首诗的介绍和内容:
1.《暮江吟》: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2.《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

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常被眼前的景象说迷惑的原因。

3.《雪梅》:
《雪梅》是南宋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写的是梅雪争春,告诉人们任何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二首诗写雪月梅花的清秀景色,道出了三者的难分难解之妙处,第三首诗写梅雪争春的困惑与结果。

以上就是四年级上册语文九《古诗三首》的内容。

这三首古诗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

四年级古诗大全

四年级古诗大全

四年级古诗大全四年级上册1、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文: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4、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谓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5、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作客。

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座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圃,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告别时就又盼望着快到重阳佳节,那时我还要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四年级下册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2、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题西林壁》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全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同时,诗中的哲理也值得我们去品味和领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韵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所提高。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的哲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这首诗时,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景象和哲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景象和哲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哲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景象。

2.难点:领悟诗中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景象和哲理的理解。

3.写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自己在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的全文、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庐山的景色,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呈现(5分钟)1.展示课件,呈现诗的全文。

2.引导学生跟读古诗,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景象的理解。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巩固(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哲理是什么意思?2.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3.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领悟诗中的哲理。

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自己在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全解、知识点、导学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全解、知识点、导学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全解、知识点、导学导读这首诗是作者借看庐山风景对人生经历所包含的哲理作了精深的小结。

题西林壁①〔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②,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③,只缘身在此山中④。

注释:①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江西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

②岭:顶端平长有路可行的山。

峰:顶端尖峭难以攀登的山。

③不识:不能认识,辨别不清。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与形状。

④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

这里指庐山。

古诗今读: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各山峰高耸,从远近高低看庐山又各不相同。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处在庐山之中。

读背韵律: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读背技巧:借景议论法前一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句描写景象为主,为下面议论奠定基础。

先“横看”后“侧(看)”,这是人们观看的习惯;对句讲述道理为主,因为“横看”视野开阔辽远,所以“远”字在前,这样理解记忆,前四字就不会错背为“高低远近”了。

如果有一点平仄的常识,还可从“平平(横看)”对“仄仄(远近)”的韵律着手记住。

后一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句先说“不识……”这一结果,对句解释“不识……”的原因。

这样的倒置因果句式,也是为了押韵的关系。

此外,这一联写的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对一件事情的判断,往往局外人更加客观正确。

这两句诗还可理解为作者身在官场,往往看不清官场的黑暗无道,常常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受到莫名其妙的处罚。

本联写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普遍道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暮mù〔暮色、暮年、暮气〕吟yín〔吟唱、吟诵、呻吟〕题tí〔题字、题诗、问题〕侧cè〔侧影、侧门、侧重〕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庐lú〔庐山、庐舍、草庐〕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阁gé〔阁下、阁子、阁楼〕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须xū〔必须、须知、须要〕逊xùn〔逊色、逊位、谦逊〕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二、我会认组词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三、多音字似sì〔好似〕shì〔似的〕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四、古诗大意《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五、问题归纳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阔而均匀。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题西林壁》说课稿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题西林壁》说课稿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题西林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题西林壁》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游历庐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庐山壮丽景色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帮助他们理解诗中的哲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题西林壁》;理解诗中的字词和意义;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2.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重点讲解诗中的生僻字词,并通过上下文和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

对于诗中的深层含义,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来领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写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庐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景观,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诗人苏轼的背景和创作风格,引入古诗《题西林壁》。

3.朗读理解: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然后逐句解释诗中的意义和意境。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诗中的哲理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写一段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更深层次地理解诗中的意义。

四年级上册古诗必背20首

四年级上册古诗必背20首

4年级古诗必背20首诗1、《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

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

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3、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箫鼓追随春社近⑤,衣冠简朴古风存⑥。

从今若许闲乘月⑦,拄杖无时夜叩门⑧。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都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注释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

叩(kòu)门:敲门。

4、《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1.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释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释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释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4.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释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释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6.竹枝词·其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解释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1,题西林壁[1](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2],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3],只缘身在此山中[4]。

注释[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西麓。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

[3]不识:不能识别。

[4]缘:由于,因为。

今译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险峻的高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又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不能辨别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我)自身就处在庐山之中啊。

诗境在同友人畅游庐山的日子里,我见识了庐山的峰谲云诡,气象万千!横着看去,庐山就是一条起伏的山脉,一岭绵延,重峦不绝;侧面看去,庐山又是千峰叠嶂,怪石嶙峋。

不仅如此,从近处细看,从远处遥望,从低处仰视,从高处俯瞰,角度不同,庐山就有不同的姿态。

庐山啊庐山,你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山呢?我越来越看不明白你了。

这大概是因为我身在其中吧!就像无常的世事,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啊!真是风光无限的庐山,谜一样的庐山!2,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5],丰年留客足鸡豚[6]。

山重水复疑无路[7],柳暗花明又一村[8]。

注释[5]腊酒:腊月所酿制的酒。

浑:浑浊,酒以清醇为贵。

[6]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与鸡一起代指肉食类。

[7]山重水复:即“山水重复”,意思是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8]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而“暗”,花色红艳而“明”,意即绿柳繁茂阴浓,鲜花娇艳明丽。

今译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里自酿的酒浑浊不淳,在这丰收的年景里,有着接待客人的丰盛菜肴。

(这番出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当我翻过)一座座山,(蹚过)一道道水,百转千回,正疑心没有路可走的时候,(猛然间,抬头望去,只见不远处)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出现一个山村!诗境今年可是个丰收年呢!场圃上的粮仓堆得真高啊,金灿灿的,像一个个胖胖的金娃娃,咧着嘴笑哩!这些粮食不知能酿出多少美酒,让我这个老头儿喝个够呢!你可别瞧不上农家酿出的酒,虽然成色浑浊了些,可那是只在丰收年的腊月才能喝到的酒。

古诗 题西林壁 PPT课件

古诗 题西林壁  PPT课件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七言绝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省庐山脚下。 壁:墙,墙壁。 题西林壁: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岭:山脉。
横看成岭侧成峰, 峰:高而尖的山头。
横、侧、远、近、高、低:
说明作者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
远近高低各不同。 都仔细地观察、欣赏,地点、角度 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
诗意: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
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这两句写的是庐山的景色。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识:知道,认得,能辨别。 真面目:真实面目。 缘:因为。
课后作业
说一说你对诗句“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解。
古诗《题西林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
为“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
主要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等。
诗意:我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
在庐山之中。
这两句写的是蕴含的深刻哲理。
课文结构
写景 题西林壁
明理
横看 成岭 侧看 成峰 远近高低 不同
不识 真面目 只缘 此山中诗紧紧扣住游山写出自 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美景,用通俗的 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出了哲理,通过借景说 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 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语文4~6年级人教版古诗词

语文4~6年级人教版古诗词

语文4~6年级人教版古诗词【四年级上册】1、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年级下册】5、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7、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8、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0、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五年级上册】11、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2、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3、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五年级下册】14、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5、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6、清平乐(yuè)·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1.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释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释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释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4.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释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释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6.竹枝词·其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解释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大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大全

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1.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释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释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释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4.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释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释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6.竹枝词·其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解释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之一: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庐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学习古诗的步骤:
一、解诗题、知作者 二、抓字眼、明大意 三、多诵读、悟诗情
要想对某个事物 有全面的、符合实际 的认识,就必须站在 客观的立场上。 正如俗语所说的: “当局者迷,旁观 者清”
象棋
刘老师
孤相单士护王宫, 炮马车卒狭路逢。 不识棋局真面目, 只缘身在棋局中。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多诵读、悟诗情
题西林壁
[宋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诗人已经从横侧 远近高低去看庐山 了,为什么诗人会 说“不识庐山真面 目呢”?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明 理
近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高 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低 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庐山之景
庐山,山岭连绵起 伏 、从侧面看庐山,山峰高耸入 云,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解诗题、知作者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 寺墙壁上的 诗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 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 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谪。
宋元丰七年,苏轼由黄州贬赴汝 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 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 是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 林壁》是最后一首。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抓字眼、明大意
题西林壁
[宋 ] 苏轼
横(héng)看成岭(lǐng)侧成 峰(fēng) ,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 (yuán)身在此山中。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抓字眼,明大意
横:正面 各不同: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缘:同“原”,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山 岭
山 峰
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高耸入云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侧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远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