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霍克思汉译英《红楼梦》好了歌与好了歌注

合集下载

《红楼梦》经典诗词好了歌赏析

《红楼梦》经典诗词好了歌赏析

三一文库()〔《红楼梦》经典诗词好了歌赏析〕好了歌,中国著名古典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经典诗词,小说中为跛足道人所做,甄士隐彻悟后进行进一步注解,表现了作者现实主义和宗教思想。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红楼梦》经典诗词好了歌赏析,欢迎阅读。

《好了歌》甄士隐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甚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

”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就请解。

”士隐乃说道: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释1.陋室——简陋的屋子。

笏满床——形容家里人做大官的多。

《红楼梦》中《好了歌解》的翻译特色-2019年文档

《红楼梦》中《好了歌解》的翻译特色-2019年文档

《红楼梦》中《好了歌解》的翻译特色著名汉学家霍克思及闵福德先生翻译的《红楼梦》从问世以来,获得了翻译界的一致好评。

与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强调异化,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翻译方法相比,霍克斯为了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性,考虑到《红楼梦》中的许多文化涵义很容易引起西方读者的误会,在这种原文文化和译文文化发生矛盾和冲突时,选择前者服从后者,大胆的将国外的东西移入本族文化中来,在文意的传达上有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曹雪芹在书中处处都流露出对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崇尚。

书中第一章的《好了歌》堪称一绝,共有十六行,四大节,每节的第一句“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忘不了”重复出现,是一首独具特色的民谣体的诗歌,作者的这种佛教和道教思想也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为全书设下了伏笔,奠定了基调。

《好了歌注》作为《好了歌》的注解.更是整部小说文眼的文眼。

因此.《红楼梦》的英译研究.不能不重视《好了歌注》的研究。

下面,笔者就《好了歌注》的霍译本中押韵的保留,特色文化词以及修辞手法的转化,句序的调整、形象化与抽象化译法的表现等方面作一粗浅的评述,进而探讨有关翻译的技巧问题。

《好了歌解》通篇只押一个韵,韵脚押在ang上:“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霍译本尽可能以诗译诗,将原《好了歌解》中的13句诗行处理为了14句。

译文简洁,句子长度都控制得比较好。

译文不分小节,形成14句28行个整体。

每两行押韵,韵脚多变、自然而严格。

例如在前三句句尾halls对应calls,thrive对应alive,beams对应gleams.使得原文中的押韵得以保留,更加朗朗上口。

基本上采用了4音步抑扬格的句式,体现了英诗的特征,表现出霍克斯强烈的文化敏感性。

对首节““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的翻译。

霍克斯以abandoned halls译“空室”,courtiers once paid daily calls译“笏满床”,were once with mirth and revelry alive译”曾为歌舞场”,基本采用意译,贾府一败涂地的境况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好了歌解注》赏析

《好了歌解注》赏析

《好了歌解注》赏析《红楼梦》第一回读红品诗词-9《好了歌解注》赏析文/墨吟筱蕊甄士隐听跛足道人唱《好了歌》,一时没有听懂,便迎上前来道:“你满口里说些什么?只听见'好了’,'好了’。

”那道人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

可知世人万状,了便是好,好便是了,若不了,便不好。

若要好,须是了。

”士隐一闻此言,心中顿时大彻大悟,因笑道:“且住。

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出了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

”士隐乃说道: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窗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冷,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个解注可分为六段来赏析。

第一段是起首语:如今简陋的卧室和空荡荡的厅堂,当年曾有层层叠叠的笏板摆满了牙床。

如今杨枯柳败、衰草遍地的庭院,当年曾是笙歌燕舞的欢乐场所。

一面是昔日权贵破败没落,蜘蛛走椽攀檐,将丝儿结满画栋雕梁;一面是新贵暴发,蓬窗之上又蒙上了绿纱。

“笏满床”,形容家中做官的人数之多。

语出《旧唐书·崔义玄传》,说唐朝大臣崔义玄一人做官,鸡犬升天,他的儿子都当了大官,每逢家宴,笏板放满牙床。

笏,一名“手板”,是封建时代臣僚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象牙或木板、竹片制成,可作临时记事之用。

这是预示宁荣二府先荣后败,大观园人去楼空,而贾雨村等人则成了暴发户。

故脂批曰:“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

”第二段是对《好了歌》中“姣妻”一节的解注:说什么胭脂涂抹正浓艳,脸上粉儿香气扑鼻,可为什么转眼两鬓斑白成霜?昨日刚掩埋逝去的所爱之人,今晚却又张灯结彩,红绡帐里鸳梦重温。

好了歌原文及注解

好了歌原文及注解

好了歌原文及注解《好了歌》原文及注解《好了歌》是中国现代作家毕淑敏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以下是《好了歌》的原文及注解:好了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好了歌,常把酒独自尝,旅店无踪旧亭外,更深月色半窗间。

碧水东流至此回,只应是,金樽清酒论英才。

1.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这句诗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跌宕起伏。

比喻中的“飞鸿”象征着追求个人理想和成功,而“踏雪泥”则代表着人生中的艰辛和困难。

人生就像飞鸿在雪泥中踏行,既坚定又艰难。

2.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这两句表达了人生中的偶然和必然。

比喻中的“偶然留指爪”和“飞行不计东西”都象征着人生中的“偶然”和“必然”两种境遇。

人们常常会因为偶然的因素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而追求理想和成功的人则始终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计较其他因素。

3.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事物的变迁。

比喻中的“老僧已死成新塔”和“坏壁无由见旧题”都说明了时间会让一切事物都发生变化。

人们的生命往往只是千百万中的一个瞬间,在时间的洪流中,一切皆为过往。

4.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两句表达了过去的记忆和人生的坎坷。

比喻中的“崎岖”和“蹇驴”都代表着人生中的困难和曲折。

对过去的回忆让人纪念,而人生中的坎坷则使人感到困顿和疲惫。

5. 好了歌,常把酒独自尝,这句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态。

诗人通过“好了歌”和“把酒独自尝”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即使面对困境和艰难,诗人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6. 旅店无踪旧亭外,这句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

诗人通过“旅店无踪”和“旧亭外”来表达自己身处异地时的孤独和无助。

生活的起伏和变化使人时常离开家乡,而这个时候的孤独感更加强烈。

_红楼梦_诗词曲赋两种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折

_红楼梦_诗词曲赋两种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折

《红楼梦》诗词曲赋两种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折朱 晓 茜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传世之作,曹雪芹把复杂的生活现象成功地描绘下来,组成了一幅广阔的时代画卷。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在我国广为流传,在世界文坛上也颇受瞩目。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四种文字的53种不同译文在世界各地发行。

仅英文就有两种全译本,一种是英国大卫・霍克思(译前八十回)和其婿明菲尔德(译后四十回)的T he Sto ry of the Stone;另一种是我国杨宪益及夫人戴乃迭合译的A D ream of R ed M an si on s。

霍克思在译《红楼梦》之前曾译有屈原、杜甫等人的作品。

他的中文修养相当好,不但能用中文写文章,而且还能写中国旧体诗。

为了潜心翻译《红楼梦》,他辞去了牛津大学讲座教授的职务,并且仔细研读过许多红学专家如俞平伯、吴世昌和赵冈等的著述。

杨宪益夫妇是我们所熟悉的老翻译家,他们学贯中西,几十年如一日,密切合作,辛勤劳动。

除《红楼梦》外,还翻译过《阿Q正传》、《老残游记》等著作,共有上千万字的译著。

因此,霍克思、杨宪益这两个译坛高手的《红楼梦》英译本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兴趣和重视,并且受到一致称赞。

他们的译文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本文拟从两位译者对《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翻译处理,具体地加以比较和赏析,以期总结其中的红楼梦学刊・一九九七年第三辑经验与教训,供翻译工作者参考。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他小说也有把诗词组织在故事情节中的,比如小说中某人物所写的与某事件有关的诗等等,但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

这些无关紧要的附加文字,删去后并不影响内容的表达,有时倒反而使小说文字更加紧凑、干净。

有些夹入小说的诗词曲赋,虽然在形容人物、景象、事件和渲染环境气氛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总不如正文重要,有些读者不耐烦看,碰到就跳过去,似乎也没有多大影响。

《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两种英译本之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两种英译本之对比分析

社 会 视 野文 |张 国 颖《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两种英译本之对比分析摘要:《好了歌》是文学巨著《红楼梦》一书中的文眼,它深刻地揭示了全书创作主旨和作者的价值取向。

这一首诗的不同译本体现了不同译者的翻译原则和文学审美标准,更深入影响了读者对原作的理解。

本文从格律音韵、文本内涵、诗歌意蕴三个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戴维・霍克斯译本进行评述,以期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

关键词:红楼梦;好了歌;英译本对比一、引言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是第一回中的点睛之笔,更是全文主旨的重要线索。

它由一僧一道的出场而引出,充满了佛家“色空观”和道家的虚无主义,体现了作者的出世思想。

然而《好了歌》的多个英版本,除了都依照原作,采用四小节十六行以外,在用字、押韵等方面,几乎无一类同[1]。

各个译者对于原文理解不尽相同,译作在文字处理上、表达上和语义阐释上却存在很大分歧。

可见,翻译的确是一种再创作的艺术,诗歌的翻译尤为如此。

篇幅所限,在此仅对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戴维・霍克斯译本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

二、译本对比分析1、格律音韵对比格律是指一首诗的音步类型和数目。

而音步则是指诗行中按一定规律出现的轻音节和重音节的不同组合形成的韵律最小单位,英文诗歌里一共有抑扬、扬抑、扬扬、扬抑抑和扬抑抑五种音步类型,其中以抑扬格最为常见。

《好了歌》原文如下[2]: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戴维・霍克斯的译文如下[3]:Won-Done Song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But with ambition won’t have done, have done.Where are the famous ones of days gone by?In grassy graves they lie now, every one.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But with their riches won’t have done, have done.Each day they grumble they’ve not made enough,When they’ve enough, it’s goodnight everyone!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But with their loving wives they won’t havedone.The darlings every day protest their love:But once you’re dead, they’re off withanother one.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But with their children won’t have done, havedone.Yet though of parents fond there is no lack,Of grateful children saw I ne’er a one.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如下[4]:All Good Things Must EndAll men long to be immortals,Yet to riches and rank each aspires;The great ones of old, where are they now?Their graves are a mass of briars.All men long to be immortals,Yet silver and gold they prize.And grub for money all their lives,Till death seals up their eyes.All men long to be immortals,Yet dote on the wives they’ve wed,Who swear to love their husband evermore,But remarry as soon as he’s dead.All men long to be immortals,Yet with getting sons won’t have done.Although fond parents are legion,Who ever saw a really filial son?为了便于评述,以下两种版本分别称为杨版和霍版。

《好了歌·解》两个译本的批评与欣赏

《好了歌·解》两个译本的批评与欣赏


4、意向性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While yet the rouge is fresh, the powder fragrant,


The hair at the temples turns hoary—for what cause?(Yangs)
Would you of perfumed elegance recite? Even as you speak, the raven locks turn white.(Hawkes) 杨直译,霍异译,没有表达出真正的意图,作者要表达的是女子正值青春年华 遭遇重大变故。瞬息万变,世事无常。
(给女儿)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A pampered girl brought up in luxury May slip into a quarter of ill fame;(Yangs)
And the delicate, fastidious maid
End in a foul stews, plying a shameful trade.(Hawkes) 子女的对比
Today finds fault with scarlet robes of state.(Hawkes) 紫蟒是官服,但并没有表现出来


5、情景性

由于存在诸如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 社会阶层和性别、 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原语情景与译入语情景常常不相同, 在这种情形下, 从翻译乃交际, 而交际 必须考虑效果的角度, 译者就不能不因应译入语篇不同于原文的情景而 在 翻 译 操 作 时 对 原 作 进 行 ‚改 写 ‛。



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癞头跣足,那道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 笑而至。及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 ‚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 话,也不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着女儿转 身。才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是: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来历。

红楼梦第一回好了歌及好了歌注赏析

红楼梦第一回好了歌及好了歌注赏析

《红楼梦》第一回《好了歌》及《好了歌注》赏析一、《好了歌》原文及赏析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甄士隐家破人亡,暮年贫病交迫,光景难熬。

一日上街散心,遇一跛足疯道人口念此歌,士隐听了问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

”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冢”——坟墓。

“姣”——容貌美好。

褴褛如同乞丐的跛足疯道人所唱的歌,自然一点点文绉绉的语言都不能用,它只能是最通俗、最浅显,任何平民百姓、妇女儿童都能一听就懂的话,而歌又要对人世间普遍存在的种种愿望与现实的矛盾现象作概括,还要包含某种深刻的人生和宗教哲理,这样的歌实在是最难写的。

后四十回续书中也摹拟了几首民谣俚曲,一比较,就发现根本不可与此同日而语。

这也见出多才多艺的曹雪芹在摹写多种复杂生活现象上的绝大本领是难以超越的。

一、《好了歌注》原文及赏析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好了歌注》中所说的种种荣枯悲欢,是有小说的具体情节为依据的。

如歌的开头就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败亡结局作了预示,还有一边送丧一边寻欢之类的丑事,书中也屡有不鲜。

《红楼梦》第一回诗歌翻译比较

《红楼梦》第一回诗歌翻译比较

《红楼梦》第一回诗歌翻译比较Kevin, Kitty, Jessica 于 2005-09-24 发表在红楼艺苑 - 品读红楼摘要:在当前日益迅速的全球化与文化融合的背景下,翻译者们本着尊重和保存民族文化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性。

本文通过对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某些诗词翻译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如何在翻译中保存和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文化的问题。

《红楼梦》的两位译者,杨宪益和霍克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在翻译中分别采用了异化为主和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杨采用了更多的语意翻译和文本翻译,而霍克斯采用了更多的交际翻译和工具翻译。

本文根据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从三个元功能角度,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两个翻译大家的译文作了初步的比较。

关键词:《红楼梦》《好了歌解》翻译文化比较《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思想性最高、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古典主义小说。

《红楼梦》诗词是《红楼梦》的有机组成部分。

具体地分析《红楼梦》诗词及其在《红楼梦》全书中的作用,对于全面、深入地探讨这部古典杰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以及其诗词的不同英文翻译版本是很有意义的。

《红楼梦》第一回中除《好了歌》之外,还有两首诗是很有指点意义的,它们分别是《青埂峰顽石偈》和《好了歌解》。

本文重点对《好了歌解》的杨、霍两种译文版本做出比较。

《红楼梦》第一回: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后面又有一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青埂峰顽石偈》是曹雪芹为《红楼梦》写的一首序诗。

这首诗带有浓厚的愤世嫉俗的色彩,表面上是写顽石的怨恨慨叹,而实际上寄寓着作者的自我剖白,它点出了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的基本立场和用意。

曹雪芹透过“康乾盛世”表面繁荣安定的现象,敏锐地看到了封建阶级的“天”已残破,这就是他对封建末世的基本特征的深刻概括。

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红楼梦》中《好了歌》的英译本

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红楼梦》中《好了歌》的英译本

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红楼梦》中《好了歌》的英译本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红楼梦》中《好了歌》的英译本摘要:本文以《红楼梦》第一回中跛足道人所作《好了歌》及其两个权威译文――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以下称“杨译”)与David?Hawkes、John?Minford翁婿的译本(以下称“霍译”)为研究对象,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以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抽象与具体作为分析依据进行探讨,旨在得出杨与霍在翻译过程中各自注重的翻译目的,同时也希望能反映出母语思维对翻译过程中语言使用的影响。

目的在于加深对原作和译本的理解,有助于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了解和掌握。

关键词:《好了歌》英译英汉语言对比一、引言《红楼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典籍、中国文学等方面的地位和意义都无需赘述。

《好了歌》是《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虽然《红楼梦》在传抄过程中衍生出多个版本,但《好了歌》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

小说为跛足道人于甄家败落之际所作,暗示全书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是作者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郭锐、葛复庆,2007)。

《好了歌》对于整部小说来说相当于文眼。

多个《红楼梦》的译本,包括简短的节选译本,都保留了该段诗词。

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译介《好了歌》的意义毋庸置疑。

目前已出版的《红楼梦》译本中,杨译和霍译是公认为最权威的。

对于这两个译本的研究不计其数,所选取的角度和方向各自不同。

本文以英汉语言作为研究依据,从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抽象与具体等方面。

分析《好了歌》的两个译本符合英语语言特色的程度。

需指出的是,此程度的高低并不能决定译文成功与否,而旨在尽力论证杨译本与霍译本各自注重的翻译目的、遵循的翻译原则。

杨与霍的语言背景不同,杨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译大师,霍则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汉学家,在两译本各自与原文进行语言对比的过程中,也能反映出母语思维对于翻译过程中语言使用的影响。

二、《好了歌》及其两个译本杨和霍都具备优秀翻译家的考证精神,皆非仅仅依靠《红楼梦》的某一原本进行翻译工作,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各个部分都经过大量的研究和筛选工作,总结出他们认为最为合适的汇集原本进行传达。

211125903_《红楼梦》中的古诗词英译问题浅析——以霍克思译本为例

211125903_《红楼梦》中的古诗词英译问题浅析——以霍克思译本为例

119[摘 要] 《红楼梦》中大量的诗词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暗示人物命运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红楼梦》众多的英译本中,霍克思的译本语言优美,考订严密,备受海内外红学界和翻译界褒奖,但是古典诗词意象丰富,内涵深刻,译本仍存在一些问题。

立足文本,聚焦于霍克思译本中诗词翻译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给人物形象塑造带来的影响,阐述其文化流失和文化曲解的情况,力求为《红楼梦》的译本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

[关 键 词]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诗词翻译;翻译问题《红楼梦》中的古诗词英译问题浅析——以霍克思译本为例张迟昀引言《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之一。

在阅读《红楼梦》时,人们莫不为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唏嘘长叹。

小说的这种感染力来源于曹雪芹对语言的把握,“真挚的情感, 必须假借丰富的语汇, 才能使之形象化, 而富有感受性。

”[1]因此,作者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诗词。

这些诗词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让读者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境,对推动情节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大量的诗词也给小说翻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些诗词根植于汉语文化背景,含有大量的文化意象,如何准确翻译这些诗词同时又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对于译者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霍克思在前言中提到了自己的翻译原则和态度:“I cannot pretend always to have done so successfully,but if I can convey to the reader even a fraction of the pleasure this Chinese novel has given me,I shall not have lived in vain.”[2]由此可以看出他翻译的目的就是让译入语读者体会到这部小说给予读者和译者的乐趣,使得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能产生和原语言读者相同的理解和感受。

但正如乔志高所说:“翻译犹如人性, 总有改善的余地。

曹雪芹的《好了歌》及《好了歌解》赏析

曹雪芹的《好了歌》及《好了歌解》赏析

曹雪芹的《好了歌》及《好了歌解》赏析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曹雪芹通过“跛⾜道⼈”的⼝,唱出了⼀个王朝由盛⽽衰,由衰⽽亡的《好了歌》。

曹雪芹的《好了歌》有四⾸:⼀、《好了歌》⼀世⼈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荒塚⼀堆草没了。

⼆世⼈都晓神仙好,惟有⾦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三世⼈都晓神仙好,惟有娇妻忘不了。

君⽣⽇⽇谈恩情,君死⼜随⼈去了。

四世⼈都晓神仙好,只有⼉孙忘不了。

痴⼼⽗母古来多,孝顺⼉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结满国梁,绿纱今⼜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如何两鬓⼜成霜?昨⽇黄⼟垄头埋⽩⾻,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皆谤。

正叹他⼈命不长,那知⾃⼰归来丧,保不定今后做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唱尽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却为他⼈作嫁⾐裳”。

《好了歌注》作品评述[评介]这⾸《好了歌解》是对《好了歌》所表达的思想进⼀步具体、⽣动的阐发。

它形象地刻画出封建统治崩溃前⼣的种种衰败景象:满床的朝笏⽟板不见了,只剩下空荡零落的厅堂;歌舞场长满了衰草枯杨;画栋雕梁结满了蜘蛛⽹;公⼦变成了乞丐,⼩姐流落为**;达官贵⼈扛上了枷锁,酸儒新贵反倒穿上了紫蟒。

这个下台那个⼜登场,真是可笑⽽⼜荒唐。

这就是所谓“‘了’(断绝俗缘)便是‘好’(得到解脱)”。

从这⾥我们可以看到,地主阶级的好景已到末⽇,统治者之间⼀切争权夺利,钩⼼⽃⾓,正⾯临着经济上的崩溃,政治上的没落,道德上的败坏,⼀代不如⼀代,后继⽆⼈的严峻现实。

作者⽤“到头来都是为他⼈作嫁⾐裳”嘲讽这⼀阶级在垂死前权势利欲争夺的可笑。

作者在歌中所揭露的封建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道德等⽅⾯和种种危机,以及他对统治者内部的权⼒⽃争所持的否定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但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的局限,他⽆法找到现实的出路,所以这⾥所宣扬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就包含有浓厚的虚⽆厌世和宗教⾊彩,我们对它要有正确的认识。

《红楼梦》中《好了歌》两英译本之差异分析

《红楼梦》中《好了歌》两英译本之差异分析

《红楼梦》中《好了歌》两英译本之差异分析2019-04-29[摘要] 《红楼梦》在思想内涵和语⾔成就等⽅⾯都是中国古典⼩说的⼀座丰碑。

⾃其问世以来,许多翻译家都致⾝于它的翻译与研究,致使它的译本繁多。

其中被⼴泛使⽤和受普遍好评的有两个版本: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版本和由英国汉学家戴卫霍克斯和约翰敏福德合译的版本。

这两种版本的翻译各有千秋,难分上下,但它们在许多⽅⾯确实存在着⼀定的差异。

本⽂旨在分析两个版本对《好了歌》的翻译在语义保真、与上下⽂的关联性和翻译⽅法上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

[关键词] 《好了歌》;语义保真;关联性;翻译⽅法《红楼梦》是中国四⼤名著之⼀,在⽂化内涵,语⾔成就以及主题思想等⽅⾯都是上乘之作。

同时,《红楼梦》也被中外学者翻译成各种语⾔。

在英译本中,由中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版本和由英国汉学家戴卫霍克斯和约翰敏福德合译的版本尤为著名。

作者曹雪芹在书中处处都流露出对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崇尚。

书中第⼀章的《好了歌》堪称⼀绝,共有⼗六⾏,四⼤节,每节的第⼀句“世⼈都晓神仙好,惟有…… 忘不了”重复出现,是⼀⾸独具特⾊的民谣体的诗歌,这⾸诗歌很好地展现了作者的这种佛教和道教思想,为全书设下了伏笔,奠定了基调。

本⽂将从语义保真、与上下⽂的关联性和翻译⽅法三个⽅⾯对杨宪益的译本和戴卫霍克斯的译本中《好了歌》的翻译进⾏⽐较分析,归纳总结这两个译本之间的差异。

⼀、语义保真之差异杨宪益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与《好了歌》的原版都有着很⾼的语义保真度,但它们在⽤词和句⼦结构上各有千秋,其保真性体现在不同的⽅⾯和不同的层次上。

⾸先,《好了歌》每⼀⼩节的第⼀句“世⼈都晓神仙好”的翻译,杨宪益的翻译⽐霍克斯的翻译更加精准,更具保真性。

在杨宪益的译本中,这句被译成All men long to be immortals,⽽在戴卫霍克斯的译本中,被翻译成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原文和注释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原文和注释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原文和注释《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原文如下:
好了歌。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是曹雪芹所作,原文中融入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词中描述了饮酒赏景的情景,通过描绘夕阳西下、花落燕归等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岁月易逝的感慨。

同时,词中也透露
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表现了曹雪芹对人生沉思的情感。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诗词翻译批评与赏析——以《好了歌解注》两译本为例

《红楼梦》诗词翻译批评与赏析——以《好了歌解注》两译本为例

《红楼梦》诗词翻译批评与赏析——以《好了歌解注》两译本为例《红楼梦》诗词翻译批评与赏析——以《好了歌解注》两译本为例近代中国文学宝库中,有一部流传广泛、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

作为一部为数不多几乎没有争议的文学经典,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备受关注。

其中,作者曹雪芹以优美的诗词展现了作品深厚的艺术内涵。

然而,由于中文与英文的语言差异,进行《红楼梦》的诗词翻译并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

本文将以《好了歌解注》的两个英文译本为例,进行翻译批评与赏析,探讨《红楼梦》诗词翻译的难点和挑战。

《好了歌解注》是一部将《红楼梦》中的部分诗词翻译成英文的著作。

其中,两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版本分别是陈与义的《红楼梦英译本》和高鹗的《红楼梦随笔英译本》。

这两个版本的翻译早在19世纪末就出版了,迄今为止仍被广泛使用和研究。

首先,这两个版本的译本在翻译方向上存在差异。

陈与义将《红楼梦》中的诗词以双语对照的方式呈现,目的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文化背景。

而高鹗则将诗词翻译成英文,力求保留原诗的韵律和美感。

这种差异在翻译效果和观感上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其次,这两个版本对于《红楼梦》中诗词的翻译准确性和诗意再现上存在争议。

陈与义注重对原诗的注解和解释,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他往往采用了过于直译的方式,导致原诗的美感和意境无法完全呈现。

与之相比,高鹗在翻译诗词时更加注重诗意的再现,但在一些案例中,他的翻译会偏离原诗的文字和意境,引发了一些争议。

在评价这两个版本的译本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到翻译的困难和限制。

首先,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巨大差异,导致直译并不容易。

其次,中文诗词善用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这些元素在英文中难以完全表达。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诗词翻译就没有价值。

相反,正确的译稿不仅可以让英语读者了解原诗的内涵,还可以向他们展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的魅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诗词翻译需要在准确性和诗意再现之间找到平衡。

《好了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好了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好了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这首歌出现在第一回中。

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

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

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

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

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

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

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

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

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

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

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

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

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爱必然有憎,他描写贾赦、贾珍、贾琏之流猪狗不如的品德和行为,就是对他憎恶的对象的鞭苔。

而最后,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齐毁灭了,就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之中。

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再看他写的这类具有虚无色彩的东西,就能够把它放到适当的地位去理解了。

也就是说,作者世界观中尽管有虚无消极的一面,但同无爱无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激情,岂能写出这样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来?。

《好了歌·《红楼梦》》原文与赏析

《好了歌·《红楼梦》》原文与赏析

《好了歌·《红楼梦》》原文与赏析《红楼梦》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首《好了歌》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中。

其中写到甄士隐家业破败,夫妻俩只得栖身乡下田庄去过日子。

又逢“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便变卖田产,投奔到岳父家中。

而其岳父贪财忘义,骗取了女婿赖以维系生活的银两,致使甄士隐走投无路,气得“贫病交攻”。

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遇见了一个“疯癫落脱、麻屣鹑衣”的跛足道人,向他唱起了《好了歌》。

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以启发甄士隐“觉悟”,斩断与现实的所有联系。

事后,甄士隐结合家破人亡的深刻感受,为《好了歌》作解注,表示了他对这首词的领悟。

《好了歌》表达的内容,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是超常的,奇怪的。

“世人都晓神仙好”,这句话颇为醒目,反映了谁也概莫能外的共同心理。

可是,人人都当不成“神仙”,这是因为大家都忘不了“功名”、“金银”、“娇妻”、“儿孙”。

但这些到头来完全化为乌有。

全词分别对其作了尖锐的嘲讽,宣扬了“世事皆空”的人生观。

《好了歌》把人世间的一切看作都是虚无的,只有“了”,才会“好”,即不沉迷于功名富贵,那就可以彻底摆脱精神上的苦恼。

它体现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基本思想,有助于读者去探测作者痴心孤诣地写出来的《红楼梦》所蕴含的主题。

曹雪芹拟作《好了歌》,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人情世态。

在每一个方面以“惟有”、“只有”去突显人们对“功名”、“金银”、“姣妻”、“儿孙”的“忘不了”,说明世俗观念的顽固难移。

同时又以每一个方面的“草没了”、“眼闭了”、“人去了”、“谁见了”,对这种世俗观念作了彻底的否定。

在这里,《好了歌》说出了盛筵必散,富贵难永的“天理”,流露了一种“劫数难逃”的宿命论观点,宣扬了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

《红楼梦》中《好了歌》《好了歌注》体现的中国古代科举考试

《红楼梦》中《好了歌》《好了歌注》体现的中国古代科举考试

《红楼梦》中《好了歌》《好了歌注》体现的中国古代科举考试问世于清朝乾隆年间的《红楼梦》,它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中国古代帝制最后的盛世与辉煌时期。

在某种程度上,《红楼梦》的创作难以摆脱当时的时代大背景。

明清时期的科举文化中,尤其是八股文,是一种集聚多种文体特征的应试文体,仍在一定层面上影响着《红楼梦》的创作,书中出现的《好了歌》以及《好了歌注》在其文本的表现形态上存在着某种相似性。

以《好了歌》以及《好了歌注》作为研究对象,我们探讨其中所隐含的科举因素。

(以下《好了歌》《好了歌注》简称为《歌》《注》)《歌》和《注》表达的思想及内涵《歌》《注》的文本内容的传达其实并不复杂,这一方面取决于作者采用了通俗细歌谣体,另一方面二者在内容上表达的“痛切”容易与读者之间产生一种共鸣。

正如脂砚斋的批语所云: “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

其说痛切处,又非一味俗语可到。

”雅致的语言固然令人赏心悦目,但也容易使读者产生“隔了一层”的陌生感,因此语言的雅化往往难以如俗语一般易使读者感动,产生共鸣效应。

从结撰上来看,《歌》《注》在强烈的对比中,无疑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这一种冲击之下,作者将人世难料的无奈之感无情地展现于读者面前,由此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从内容上来看,《歌》中首先唱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功名”一词最初意指事功与名声。

成玄英在疏“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时写道: “削除圣迹,捐弃权势,岂存情于功绩,以留意于名誉! ”这里的“功名”指功绩与名誉。

随着时代的迁转,“功名”一词的意涵有所转变,它可以指称官职名位,也可以指代科举,而这二者都是获得功名的路径。

事实上,对于功名的追求是基于古人之于“不朽”的渴望与追逐。

春秋时期鲁国人叔孙豹著名的“三不朽”论以及古代中国悠久的修史传统,都给予后人以强烈的刺激,渴求载入史册,名垂千古。

翻检中国历代史书,载入其中的人物多以王侯将相以及在某些方面成绩突出者(多为官员群体)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霍克思汉译英《红楼梦》好了歌与好了歌注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顶峰。

《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可以说是其诗词曲赋的代表作。

本文就霍译版的《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和《好了歌注》进行了一些赏析。

关键词:《好了歌》《好了歌注》赏析霍克思正文:《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它的语言艺术达到了一个极高极美的境界,而它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宗教和哲学更是博大深奥。

如何把这样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翻译给有着不同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西方读者,无疑给译者出了一道巨大的难题。

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思(David Hawkes)面对语言文化差异,将文本原作者的视界与本人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视界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种全新的视界,使原作获得了再生。

于是,“一部作品得以跨越时空,在译者特定的时空中得到认可,获得生命的延伸,起关键、中介作用的是译者的文化意识、文化差异和主观能动性”。

[1] 霍克思成功地将《红楼梦》译介给了西方读者,有效地进行了中西文化交流。

他认为研究汉语不仅仅是研究一门外语,而是研究另一种文化,另一个世界。

《红楼梦》第一回跛足道人所唱的《好了歌》云:“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甄士隐听了《好了歌》后颇有感悟,并为之作注,曰:“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蜘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

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里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一段注赢得了疯跛道人“解得切,解得切”的赞语。

这两首歌谣一向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认为它“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此幻场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2] ,“好了歌,醒世最为晓畅,惜恒河沙中,绝少领悟人”[3] 。

下面是霍克思的翻译:Won-Done Song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But with ambition won’t have done, have done.Where are the famous ones of days gone by?In grassy graves they lie now, every one.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But with their riches won’t have done, have done.Eac h day they grumble they’ve not made enough.When they’ve enough, it’s goodnight every one!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But with their loving wives won’t have done.The dalings every day protest their love:But once you’re dead, they’re off w ith another one.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But with their children won’t have done, have done.Yet though of parents fond there is no lack.Of grateful children saw I ne’er a one.M ean hovels and abandoned hallsW here courtiers once paid daily calls;Bleak haunts where weeds and willowsscarcely thriveW ere once with mirth and revelry alive.W hilst cobwebs shroud the mansion’s gilded beams,Fh.collage casement with choice muslin gleams.Would you of perfumed elegance recite?Even as you speak,the raven locks turn white.W ho yesterday her lord’s bones laid in clay.On silken bridal—bed shall lie today.Coffers with gold and silver filled:Now .in a trice.a tramp by all reviled.One at some other’s short life gives a sigh。

Not knowing that he,too.goes home — to die!The sheltered and will—educated lad,In spite of all your care,may turn out bad,And the delicate.fastidious maidEnd in a foul stews,plying a shameful trade.The judge whose hat is tO0 small for his headW ears.in the end,a convict’s cangue instead.Who shivering once in rags bemoaned his fate,Today finds fault with scarlet robes of state.In such commotion does the world’s theatre rageAs each olle leaves,another takes the stage,In vain we roam,,Each in the end m ust call a strange land home.Each of us with that poor girl may compareW ho sews a wedding—gown for another bride to wear.一、赏析《好了歌》汉译英《好了歌》是《红楼梦》的点题之作。

它“以地地道道的汉语口语和异常明白的人生哲理,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根本性矛盾和人的存在的荒谬性,并从宗教的出世角度给予了辛辣的嘲讽”。

歌中以道教的超然态度对中国儒家传统的功名利禄和伦理问题作了价值上的根本否定。

原诗四段,每段第一、二行都是“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X X忘不了。

”霍克思将此译为Men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Butwith⋯won’t have done,have done.译诗的音韵如原诗一样整饬和谐,节奏明快,用词也同样浅显晓畅。

从形式上看,每行诗基本上有十个音节,分四个音步,采用抑扬格。

押韵比较自然,又比较严格,每小节的一、二、四行押韵, 韵尾采用的形式是: aaba , aaca , aada , aaea。

读起来比较流畅,富有节奏感。

尾韵“won , done , one”,基本符合原作“好、了、了”的韵脚和意义。

可以看出,译者在这首诗上下了很大功夫。

特别是“won ,done , one”这三个韵脚, 因为下文还有甄士隐和跛足道人的一段对话, 谈到“好”和“了”这两个字,译得不好,“好”、“了”这两个字,就没有着落,无法在下文中表达。

《好了歌》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如功名富贵的追求和伦理问题,如父子夫妻的关系,作为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核心,一概从道教的超然态度做了价值观上的根本否定。

霍译的in grassy graves they lie now(如今都躺在荒草覆盖的坟墓中) 与上句发问连得顺, of grateful children saw I ne’er a one(感恩的子女我一个没见过)也更加符合常理。

当然,霍译为了押韵倒装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句子的流畅。

但 Each day they grumble they’ve not made enough. / When they’ve enugh , it’s good night everyone ! (每天抱怨钱不够,够时就要拜拜了) ,也不乏幽默。

在全诗的语体处理方面,霍译比杨译更加注意到口语化问题。

总的看来,霍译注意到在一个更大的交际语境中设计全文,使其脱离一般的语义性翻译的束缚,从而进到了交际性翻译的层次。

具体而言,他至少用了人称和标题两种手段。

例如,第三节“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中文的人称是不清楚的,一般都处理成第三人称“他”或“他们”。

霍译却变通为第二人称:The darlings every day protest their love :/ But once you’re dead ,they’re off with another one.这样做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

它沟通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情感,使读者能设身处地思考诗中的人生问题。

标题上的区别在明显不过。

杨译是散体All Good ThingsMust End(一切好事都要完结) ,属于陈述,含教诲味;霍译是韵体Won - Done Song(好了歌) ,音节铿锵,属劝善说唱。

就霍译而言,标题的音节数和汉语原文完全吻合,真是难能可贵。

不仅如此,它还有两个更大的作用。

一是统率全诗的格律,一是与小说的正文相互印证。

然而,引人注目的是,原诗中“神仙”这一概念、道教的中心思想,却被霍克思以基督教的要义之一“拯救”观所取代了。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这是宇宙的本源,而且是创生宇宙万物的动力。

道教认为人逆宇宙生成的方向进行修炼,就可以返本归源,与“道”合一,达到与天地共长久的“神仙”境界。

而“拯救”观是基督教的理论支柱之一。

因有“原罪说”,而引出苦难,进而引出基督的拯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