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4.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与杠杆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a.完成课本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后的习题,巩固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效率等知识点。
b.结合生活实例,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并计算出其平衡条件,画出力臂示意图。
c.总结本章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5.合作学习与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策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6.课后实践与反思:布置与杠杆相关的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并进行反思总结。
教学策略:课后实践、反思日记、家校互动。
7.针对重难点的巩固与提高: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形式,加强对重难点的巩固与提高。
教学策略: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评价激励。
8.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教学策略:差异化教学、个性化指导、情感关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如撬棍、剪刀、钳子、跷跷板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工具的共同特点。
4.掌握杠杆效率的概念,理解机械优势与劣势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如撬棍、剪刀、钳子等,引发学生对杠杆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直观演示、提问引导。
2.知识讲解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在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时,结合实验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杠杆》杠杆是一种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简单机械,涉及力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一节从内容设计上看,既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又是力学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扩展。

本节课主要研究杠杆的基本概念及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探讨杠杆的平衡条件,最后理论结合实践,讲述杠杆的应用。

2知识地位《杠杆》一节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节课的学习安排在力和运动以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内容之后,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力学概念的基础上对力及二力平衡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通过对杠杆的学习,能够为后面学习滑轮等其它机械运动及功和能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杠杆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简单机械之一,是力的一种基本应用,教材后面讲述的其他机械均可以由杠杆引出,从内容安排上既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讲解起来容易被中学生接受。

(二)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九年级的学生在小学自然课、杂志、电视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接触过杠杆,对于杠杆现象有比较充分的生活感性认识,但可能描述不够科学严谨,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画面,加深体验,强调观察,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

2能力方面学生对物理现象有基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能加以正确引导,能够相对正确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3 情感方面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水平使他们对操作实验和趣味故事情有独钟,课堂上结合生活中的趣事或是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故事或魔术,极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知欲,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课堂。

(三)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力臂的定义及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

初三学生要记住杠杆的定义并不难,难的是真正的理解。

他们对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对动力杠杆、阻力杠杆往往混淆不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第2课时)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第2课时)优质教案

M FN O第一节 杠杆(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杠杆的分类,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分类方法;(2)通过分类,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杠杆的分类(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理解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 F 2l 2)二、杠杆的种类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 当l 1>l 2,F 1<F 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省力。

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省力杠杆,如:撬棒,瓶盖起子,园艺剪刀等。

2、 当l 1<l 2,F 1>F 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费力。

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如:钓鱼杆,缝纫机踏板,理发剪刀等。

3、 当l 1=l 2,F 1=F 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即不省力也不费力。

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如:天平等。

分类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学生可以列举以前所学过的分类方法,如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等。

在学习了杠杆的分类后,请学生尽量列举每种杠杆的实物。

三、杠杆的应用分析生活中的实物,大家共同讨论这属于什么杠杆,它们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缺点?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

然后归纳:1、 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比较费距离。

2、 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本环节应当以开放性教学为主,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大家共同讨论其结构,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进行改进?四、练习1、如图,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①木棒不A F 1 F 2 F 3B C A 易 ;②能在力F 的作用下围绕着 旋转。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同步教学设计)课题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1课时授课教师XXX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及实物展示,小组讨论归纳出杠杆的概念,明确杠杆五要素。

2.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讲授,掌握力臂的作图方法。

3.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归纳出杠杆平衡条件。

4.根据杠杆力臂关系,能对生活中常见杠杆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示意图。

难点:力臂的画法、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在本节教学中,首先从使用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开始,进而体会分析、认识什么是杠杆,抓住杠杆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分析现象、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力臂概念相当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习杠杆平衡条件的基础,因此在这里安排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以突破这一难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羊角锤、带钉子的木板、杠杆、支架、钩码、细线、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播放皮划艇的视频。

提出问题:船桨在皮划艇比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你知道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吗?过渡语:运动员使用的船桨,本质上是一个杠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杠杆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杠杆实验演示:如图所示,来看一下羊角锤的工作特点。

交流讨论:羊角锤比较硬,且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点转动。

教师总结:杠杆的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让学生再举一些杠杆的实例(如活塞式抽水机、跷跷板)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用字母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归纳总结:力臂的画法如图所示,请画出下图的力臂。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馈点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案1

教案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第一节杠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学会使用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滑轮组、钩码等。

学具:笔记本、笔、三角板、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杠杆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杠杆的特点。

学生可以发现,杠杆有一端是支点,另外两端分别是动力和阻力。

2. 知识点讲解:教师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杠杆分为三类:一类是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类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三类是费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例题,如:“一个物体挂在杠杆的一端,另一端挂上一个钩码,当钩码的重力为10N时,物体恰好平衡。

如果将钩码的重力增加到15N,求物体的重力。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解答。

学生可以得出:物体和钩码的重力之比为1:1.5,因此物体的重力为7.5N。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几个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如:“一个物体挂在杠杆的一端,另一端挂上一个钩码,当钩码的重力为8N时,物体恰好平衡。

如果将钩码的重力增加到12N,求物体的重力。

”5. 动手实践: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杠杆模型和钩码进行实验。

学生可以发现,当钩码的重力增加时,物体的重力也会相应增加,杠杆仍然保持平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杠杆定义:有一端是支点,另外两端分别是动力和阻力。

分类:1. 等臂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2. 省力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3. 费力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挂在杠杆的一端,另一端挂上一个钩码,当钩码的重力为6N时,物体恰好平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第一节——杠杆。

杠杆是简单机械的一种,它包括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两者的长短关系,杠杆可以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杠杆现象,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2.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3. 演示:用杠杆模型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讲解:讲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钓鱼竿、撑杆跳等。

6.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概念及分类2. 杠杆的特点3. 杠杆的平衡条件4. 杠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杠杆的分类和特点,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现象,如秋千、翘板等。

2. 答案: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这些杠杆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杠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较好,但在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发明一些简单的杠杆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杠杆现象,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第2课时 杠杆的分类和综合运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第2课时 杠杆的分类和综合运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杠杆第2课时杠杆的分类和综合运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2。

知道生活中杠杆的一些应用,进一步巩固学习杠杆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

能从常见的工具和机器中识别杠杆的种类,了解杠杆的应用。

2.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生活生产及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培养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与识别。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古代中国人修建万里长城(如图甲)、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如图乙)的画面,播放现代机械表、点焊机器人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修建万里长城、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时都利用了杠杆,这些杠杆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积极讨论并发言:我猜它们可以省力。

师:大家先不要着急,等我们学完这节课后,你就知道了.【进行新课】知识点1 杠杆的分类教师实物演示:①用开瓶器开瓶盖;②用指甲钳剪指甲;③用羊角锤拔钉子;④用镊子夹砝码;⑤用筷子夹东西。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其各自对应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出示天平,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天平的横梁属于杠杆,并画出天平杠杆的示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当天平横梁平衡时m物=m码?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是因为天平杠杆的特点是l左=l右(等臂).由杠杆平衡条件F左×l左=F右×l右知:G物=G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课设计教课课题:杠杆教课目标:1)掌握杠杆的定义以及杠杆的相关名词2)掌握力臂的画法教课要点、难点:力臂的作图方法课型:新讲课教课方法:解说法,演示法教课工具:夹钳,羊角锤,幻灯片,剪刀,天同等教课内容:引入新课由生活中常有的机械过渡到他们都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那么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简单机械》。

板书“简单机械”这一章主要学习三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

举例生活中应用的杠杆原理的例子:剪刀。

夹钳,天同等。

板书“杠杆”※ 因为初中生学习以兴趣为主,所以要吸引他们的无心注意,决定采纳一个※ 小实验:各叫一名男生和女生,让男生徒手捏粉笔头,结果没有捏碎;接着让女生使用夹钳夹粉笔头,结果粉笔被捏碎。

发问:是否是女生的力气比男生大?答:原由:女生使用了夹钳,是一种杠杆工具,能够省力并能提升工作效率。

新课教课以撬棒撬石头为例,发问、概括总结杠杆的定义。

(可能会有两种答案)F1F1L1O L1L2O L2F2F2图(一)图(二)在叙述撬棒撬石头的过程中,启迪学生思虑杠杆定义涵盖的内容,概括为 3 点:1)硬棒2)遇到力的作用3)固定点发问(1一2人):让学生自己总结杠杆定义。

板书“定义让学生举一些利用杠杆制成的物件,鼓舞讲话,同时演示一些幻灯片,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

解说相关杠杆的几个名词(联合图,边讲边作图,标志)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即定义中的固定点;O,;※重申支点必定在杠杆上。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或 Fa;3)阻力:阻挡杠杆转动的力;F2 或 Fb;※动力和阻力是依据力的转动成效命名的,都是外界施加给杠杆的力,杠杆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也必定在杠杆上。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 或La5)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L2 或Lb※学生比较难于理解,需要频频的解说和重申,因为在初中数学中已经学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观点,那么从这里下手,解说作图过程,再过渡到力臂的画法中来,做到由浅入深,顺序渐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能准确地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②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能根据杠杆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②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②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①杠杆平衡条件2.2 教学难点①力臂的引入和理解、杠杆平衡的应用3 专家建议抓住杠杆的五要素,分析出力臂,结合杠杆平衡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画力臂的时候,先找到支点,找到力的方向,最后画出力臂。

4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5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直尺、杠杆6 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有一句名言,说如果给他一根硬棒和一个支点他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经科学研究证明,他办不到这件事,但他讲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只是他无法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走完硬棒另一端的路程。

那么他所说的硬棒到底有多厉害!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奥秘吧?观察图像中的这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生】撬石头时用的撬棒。

还有我们小时侯玩的跷跷板也是杠杆。

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工作时也是杠杆【板书】杠杆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第一节杠杆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如果有一天,你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

小朋友想跟你一起跷跷板,但他的体重比你的体重小得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他能够和你一起玩跷跷板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76页至第79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杠杆仔细观察如下所示的几幅图,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师点拨】(1)如图所示的撬棒、跷跷板、抽水机的手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根硬棒,在__力的作用__下能绕着固定点__转动__,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为了了解杠杆的作用,我们先对照图来熟悉几个名词。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图中的__O__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__F__;有时也用符号F1(或F动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__G__;有时也用符号F2(或F阻表示);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用__l1__表示;有时也用符号l动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用__l2__表示。

有时也用符号l阻表示。

(3)通常我们把杠杆的__支点__、__动力__、__阻力__、__动力臂__和__阻力臂__称作为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阅读】课本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的课文。

【学生思考讨论】步骤1,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骤2,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教师点拨】(1)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

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如右图所示)。

(2)对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将实验数据填到表格中,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__动力臂__=阻力×__阻力臂__(或写作F1l1=F2l2)。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本章概述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1)“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2)“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3)“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2)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竿).(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二、滑轮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2)实质:等臂杠杆.(3)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4)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1)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2)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3)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4)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4)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三、机械效率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公式:W有=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Gh.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W额=Fs=.斜面:W总=fL+Gh=FL.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η=斜面:η=定滑轮:η===动滑轮:η===滑轮组:η===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组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1)原理:η==.(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第1节杠杆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一、情境导入拔图钉:让班内力气最大的一名男生和班内力气最小的一名女生上台分别拔图钉. 男生:空手拔图钉,结果没拔出.女生:使用羊角锤拔图钉,结果图钉很容易拔出.二、新课教学讨论:下列工具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特征?共同特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绕着固定点转动、硬棒.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即硬棒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状.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F1):促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提问:什么是力臂?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1)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答:不是.(2)杠杆是否都是直的?答: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3)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 答:要改变.画力臂的方法是:(1)辨认杠杆,找出支点、动力和阻力;(2)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3)从支点作出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4)用大括号将力臂括上,并标上符号.画出图中杠杆各力的力臂讨论:体重不同的两人能不能让跷跷板稳定下来?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问题: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猜想与假设:假设一:=.假设二:F1l1=F2l2.(3)测量的物理量:力、力臂.(4)实验器材:杠杆、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5)实验操作①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量;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③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④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1)省力杠杆:由F1l1=F2l2,因为l1>l2,所以F1<F2这是省力杠杆,省力杠杆的特点:省力、费距离.生活中的省力杠杆(2)费力杠杆:由F1l1=F2l2,l1<l2,得F1>F2,这是费力杠杆.费力杠杆的特点:费力、省距离.生活中的费力杠杆(3)等臂杠杆的特点:不省力、也不省距离.由F1l1=F2l2,l1=l2,得F1=F2,这是等臂杠杆.(4)三类杠杆的对比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概念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特点省了力,但费了距离费了力,但省了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实例撬棒、铡刀、瓶起子、镊子、理发剪刀天平【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第1节杠杆一、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二、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三、生活中的杠杆四、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A )2.下列杠杆平衡的是(杆重和摩擦均不计)( C )3.如图所示,在杠杆的a处悬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D )4.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C )5.某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a,b两种方法挑着同一个物体行走,a图中肩受到的压力小于b图中肩受到的压力;a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小于b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筷子,被外国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的使用,标志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美国哈佛大学一位人类学家认为,中国最古老的筷子的出现,大约是在公元前1 200多年以前,比西方人使用刀叉要早几百年.2.我国古代的简单机械(杠杆)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是比较发达的,因此简单机械的成就也是辉煌的,杠杆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杠杆,在《墨经》中科学地叙述了其平衡原理,“相衡,则本短标长”.这里的“本”是指靠近支点一边的杆,“标”是指靠近重锤一边的杆.如果两边平衡,杠杆一定是水平的,被测重物一边杆短,重锤一边杆长.又说:“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这就是说杠杆平衡后,两边加相等的重物,平衡会破坏,标这一边必然下降,这叫做“标得权”.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墨家用确切的语言阐述了不等臂杠杆的科学原理.第2节滑轮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4.了解其他简单机械(轮轴、斜面等)的一些应用.【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教学难点】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变形的杠杆.一、新课导入这个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哪个部件?你见到过吗?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以此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滑轮: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滑轮结构,如图所示.想想议议:(1)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2)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滑轮的分类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播放多媒体视频定滑轮特点:(1)可以改变用力方向.(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也不省距离.(3)本质上,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特点:(1)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2)力的关系:F=.(3)距离关系:s=2h.(4)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思考1:动滑轮中,若拉力F沿斜上方拉,F=G吗?因为动力臂l1减小,所以动力F增大要使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省力最多),必须使绳子沿竖直方向拉.思考2: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那我们能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组成滑轮组,使其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用以下的动滑轮和定滑轮,可以组成怎样的滑轮组呢?播放滑轮组实验视频展示滑轮组动画(1)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起物体.将物体提升的力等于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2)手拉绳子通过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距离的n倍,即s=nh.(忽略绳重与摩擦)滑轮组小结:①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为几;②重物上升h高度,绳子自由端要移动nh距离s=nh;③力的关系:F=G物(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F=(G物+G动)(不计摩擦、绳重).(3)轮轴与斜面几种轮轴①井上的辘轳从右边看过去,可画成下图: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②汽车方向盘③水龙头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4)其他轮轴轮轴:省力、费距离.(5)斜面也是一种省力机械斜面:省力、费距离.【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第2节滑轮1.定滑轮:转轴固定不动的滑轮.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等臂杠杆.2.动滑轮:转动轴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特点:能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特点: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的几分之一.1.如图所示的是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物体的三种方法,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和F3,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C )1>F2>F31<F2<F31=F2=F32>F1>F32.如图所示,不考虑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米袋总重为800 N,而绳上吊着的静止的“绅士”重500 N,则米袋对地面的压力为( C )A.500 NB.250 NC.300 ND.800 N3.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C )4.小汉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B ) 实验次数物重G/N 拉力F/N123B.实验失败,停止实验C.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D.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1.我国古代的简单机械——辘轳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我国在公元前1100年以前就发明了辘轳,根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 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解放前在我国的北方缺水地区,仍在使用辘轳提水灌溉小片土地.汽车起重机是装在普通汽车底盘或特制汽车底盘上的一种起重机,其行驶驾驶室与起重操纵室分开设置.这种起重机的优点是机动性好,转移迅速.缺点是工作时须支腿,不能负荷行驶,也不适合在松软或泥泞的场地上工作.汽车起重机的底盘性能等同于同样整车总重的载重汽车,符合公路车辆的技术要求,因而可在各类公路上通行无阻.此种起重机一般备有上、下车两个操纵室,作业时必需伸出支腿保持稳定.起重量的X围很大,可从8吨~1 000吨,底盘的车轴数,可从2~10根.是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起重机类型.在起重臂里面的下面有一个转动卷筒,上面绕钢丝绳,钢丝绳通过在下一节臂顶端上的滑轮,将上一节起重臂拉出去,依此类推.缩回时,卷筒倒转回收钢丝绳,起重臂在自重作用下回缩.这个转动卷筒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因此能看到两根油管,但不是油缸.第3节机械效率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教学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一、新课导入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功相同吗?二、新课教学实验演示: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这两次拉力所做的功一样吗?为什么?(甲)图中拉力所做的功:W甲=F甲s甲=2 N×h(乙)图中拉力所做的功:W乙=F乙s乙=1.2 N×2h所以W甲<W乙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在两次实验中钩码被提升了相同的高度,但第二次拉力做功反而多一些.这说明,使用动滑轮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多做功.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额外功:人们不需要而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W总=W有+W额.思考一: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提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桶所做的功是额外功.思考二: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捞桶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做的功是额外功.(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公式:η==.讨论:W额>0,W总>W有,所以η<1.W额=0,W总=W有所以η=1(理想状态).注: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来表示.×104 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g取10 N/kg.解析:重物的重力×103 kg×10 N/kg=5×103 N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W有=Gh=5×103 N××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η===44%.答案:44%【巩固练习】一台起重机将重3 600 N的货物提高4 m.如果额外功是9 600 J,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解析: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总功为W有=Gh=3 600 N××104JW总=W有+W额×104×104 J机械效率η===60%.×104×104 J 60%小资料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40%~50%;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为50%~7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为60%~80%.【实验目的】(1)学习安装滑轮组.(2)学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分析得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实验原理】η==.讨论: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钩码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拉力通过的距离s.【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滑轮组两个、铁架台、长约2 m的细绳.播放测量滑轮组实验视频,播放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视频.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力.例如加强机械运动部位的润滑.(2)改进机械的结构,减小机械自重,例如动滑轮太重,使滑轮组机械效率很低,换用较轻滑轮就可提高其机械效率.(3)增加物重.【知识拓展】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提出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实验装置】【实验过程】(1)测量小车的重量,记录数据.(2)把小车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分别记录拉力F、小车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小车上升的高度h.(3)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步骤(2).注意事项要匀速拉动物体;拉力要与斜面平行;及时记录数据.记录表格斜面倾斜程度小车质量G/N斜面高度h/m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较缓较陡很陡结论: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斜面越倾斜,越费力,机械效率越高.分析:当斜面长度、高度、物重都相同时,斜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拉力越大,总功越大,有用功不变,机械效率越低.结论: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第3节机械效率一、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额外功:人们不需要而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二、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η==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四、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某同学不小心把水桶掉进井里,当他把桶从井里捞上来时,桶里带了一些水,下列有关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2.小文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将同一货物搬运到同一辆汽车上,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C )C.两种情况下,小文做的有用功一样多3.如图所示,用拉力F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word4.如图所示,X伟同学通过斜面用平行于斜面F=200 N的推力,将质量为30 kg的物体在5 s时间内匀速推到1 m高的平台上,斜面长s=2 m.则(g取10 N/kg)( B )A.推力的功率为40 WB.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C.推力做的总功300 J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00 N5.一斜面长4.8 m、高1.2 m,把重为1 200 N的物体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沿斜面的拉力为400 N,则总功为 1 920 J,有用功为 1 440 J,额外功为480 J.力(填“力”“功”或“距离”).用重为2 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一个重物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75%;若改用重为1.5 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不计绳重和摩擦)机械效率与机械效益的联系和区别机械效率与机械效益是两个比较类同的概念,使用时稍不留心就要混淆.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1)机械效率是描写机械做功本领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它研究机械做功情况时引出;机械效益是描述机械省力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它研究机械省力情况时引出.(2)机械效率与机械效益都是一个无单位的纯数,机械效率η总是小于1,而机械效益A可以小于1,也可以等于1或大于1.21 / 2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杠杆(第2课时)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杠杆(第2课时)优质教案

《杠杆》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杠杆。

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应用。

过程能力目标: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学生形成的观察力、抽象概括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体验科学源自生活,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示意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1、力臂的确定及做法2、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教学环节1、趣味游戏激发悬念(2)主持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罐头要打开,哪位同学愿意来帮老师把它打开?学生参与游戏:直接用手打开罐头(2)老师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工具,这位同学再试着去打开这个罐头瓶,然后告诉同学你的感受。

这是为什么呢?用铁棒打开罐头;用起子打开罐头,其他学生观看后重复认识杠杆及其五要素2、认识杠杆教师:大家看图回答问题①撬棒、抽水机摇柄发生了怎样的运动?②它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这样运动?③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通过小组讨论,回答教师问题系。

3、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大家都看见卖水果要用杆秤来称,哪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你为什么要这样称?教师:其实至运用了杠杆品哼哼的条件,那干干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有什么因素影响着它的?学生:阻力、动力、力臂。

教师:要探究这种杠杆平衡条件除了铁架台、杠杆外,还需要什么器材?学生设计实验并操作老师巡视提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如何做?各组分别把自己的方案讲出来,大家评议是否可行?交流并得出结论:请有代表性做法的小组上台演示,说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教师引导:如果我们把表格左边的数据或者右边的数据任意地加减或乘除,看两边的结果会怎样?4、应用杠杆教师: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杠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杠杆是……(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的原则)。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撬棍、剪刀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杠杆的分类和平衡条件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力臂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4.团队合作:
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沟通。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团队工作效率。
5.科学态度:
学生在探究杠杆原理的过程中,养成了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6.自主学习:
学生在课后拓展学习中,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教材等途径,主动查阅与杠杆相关的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改进建议:针对学生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建议学生重新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复习数学运算规则、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
4.鼓励表扬:对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
5.课堂讨论: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作为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让学生共同参与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杠杆的定义与分类:介绍杠杆的概念,区分一、二、三类杠杆,并探讨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臂乘力矩相等,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这一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的教案我的教案:杠杆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杠杆的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学会使用杠杆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平衡条件,杠杆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点:杠杆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场景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平衡尺、测力计、钩码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杠杆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平衡条件,讲解杠杆计算公式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测力计、钩码等教具,探究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记录数据。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平衡条件,杠杆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点:杠杆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场景的解决。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还是无法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和计算公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变形和平衡条件,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和杠杆的力矩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力臂和杠杆的力矩。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和杠杆的力矩。

难点:杠杆的分类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演示仪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杠杆,如撬棍、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

3. 平衡条件: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通过演示仪进行实验验证。

4. 力臂和力矩:讲解力臂和杠杆的力矩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力臂和力矩的计算方法。

5.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例子,如剪刀的使用,讲解剪刀杠杆的原理和力臂的计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撬棍的力臂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1. 定义:能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分类:(1)一端固定,另一端可动的杠杆。

(2)两端都可以固定的杠杆。

(3)两端都可以可动的杠杆。

3. 平衡条件:F1 L1 = F2 L24. 力臂:力的作用线到杠杆的转轴的垂直距离。

5. 力矩:力臂与力的乘积。

七、作业设计(1)一根长度为2米的撬棍,作用力为100牛。

(2)一把剪刀,手柄长度为0.2米,剪刀刀片长度为0.1米,作用力为5牛。

答案:(1)力臂 = 100牛 2米 = 200牛·米(2)力臂 = 5牛 0.1米 = 0.5牛·米2. 题目:一根长度为3米的撬棍,作用力为150牛,另一端作用力为60牛,求杠杆的力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问题:到底谁划得来?
、图片展示,介绍常见杠杆:
布置自学任务1:
(1)76页的“杠杆”内容。

(2)感受、认识桌上实物杠杆。

2、教师“灌输式”教学:介绍“力臂”
①②
③④
布置作图练习,展示学生答案、标准答案,并做相关评价。

★教师指导:
(1)提供钓鱼竿实物,请学生演示、感受,认清“支点”为“后手”位置!(2)利用“绳子拉杆”的办法,帮助学
5、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循回指导。

分析上述数据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造
教师提醒:“支点”为“车轮轴”
羊角锤如此改进有何好处?
附件:
杠杆作图(五要素)练习
1、请找出下列各杠杆实例右侧简化图中的支点O,并画出对应的动力F
1、阻力F
2

2、请画出各实例中的动力臂L
1、阻力臂L
2。

(至少完成两个实例图!)
友情提示:
1、方法:先找支点,再画作用线(有时可不画),最后画垂线段!
2、技巧:做到眼中有(点和线)和无(实物)!
杠杆平衡条件应用:我来做裁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F 1 F 2 F 3 M F N O 第一节 杠杆(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杠杆的分类,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分类方法;
(2)通过分类,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杠杆的分类
(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理解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的
具体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 F 2l 2)
二、杠杆的种类
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当l 1>l 2,F 1<F 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省力。

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省力杠杆,如:
撬棒,瓶盖起子,园艺剪刀等。

2、 当l 1<l 2,F 1>F 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费力。

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如:钓鱼杆,缝纫机踏板,理发剪刀等。

3、 当l 1=l 2,F 1=F 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即不省力也不费力。

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等
臂杠杆,如:天平等。

分类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学生可以列举以前所学过的分类方法,如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等。

在学习了杠杆的分类后,请学生尽量列举每种杠杆的实物。

三、杠杆的应用
分析生活中的实物,大家共同讨论这属于什么杠杆,它们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缺点?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

然后归纳:
1、 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比较费距离。

2、 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本环节应当以开放性教学为主,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大家共同讨论其结
构,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进行改进?
四、练习
1、如图,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①木棒不易 ;②能在力F 的作用下围绕着 旋转。

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叫 。

2、在上题中,我们从O 点作一条MN 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F
的 。

MN 这条直线就是力F 的 。

3、下列物体中不能看成杠杆的是( )
A 、筷子
B 、火钳
C 、剪刀
D 、橡皮筋
B C A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如果分别用不同方向的三个力作用于杠杆的 A 点,都能使图所示的杠杆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

5、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省力杠杆,例如 ;二是 ,例如 ;三是等臂杠杆,例如 。

(把“钓鱼杆,跷跷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横线上)
6、如图,图中轻质木棒AB 可以看成一个杠杆,C 点吊一重物,B
点用绳子拉着,杠杆的支点是 点。

请在图中标出动力F 1,阻力F 2,并画出它们的力臂L 1、L 2。

如果木棒静止,,则等式:F 1L 1= 成立。

7、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实际做做,然后回答:
①你看到的现象是: ; ②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 ③猜想的依据是: 。

8、用剪纸的剪刀剪一叠较厚的纸,是用剪刀的尖端容易剪断还是用剪刀的中部容易剪断,试试看,并和同学交流一下,讨论是什么原因?利用的物理知识是什么?
9、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你一定注意了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吧!这样做对你填写书中表格中的哪几项数据有利,为什么?
1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我们使用的杠杆两端有两个螺母,它们的作用是 。

如果不要这两个螺母,请你设计一种装置,使它具有与螺母相同的作用,画出设计草图,加上必要的文字叙述。

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红发现用2 个钩码可以平衡3个钩码。

如图,小红想,杠杆平衡,肯定不能光看动力和阻力,可能还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动力X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老师看后,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可小红据理力争,“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老师为了让小红相信,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A 点上,则…….小红明白了。

①你能说说教老师是怎么做的吗?
②小红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条件”等式两边各改了一字,就变成了正确的结论,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 (四)作业
课堂上没完成的练习
A O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