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 例2 例3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比例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比例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用字母表示比例关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3课时“解比例”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例的应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解二元一次比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比例尺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例知识,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等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比例方面的能力还相对较弱,他们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二元一次比例方程的方法,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并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二元一次比例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解比例的规律,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解比例的过程。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生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探究新知:学生自主探究解比例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解比例的规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第2课时 比例尺(2)【教案】
教学笔记第2课时比例尺(2)教学内容教科书P52例2,完成教科书P57“练习十”中第5、6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实际距离。
2.在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了解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回忆比例尺的概念,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你能说说比例尺的意义吗?【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比例尺。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实际距离师:生活中比例尺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板书课题:比例尺(2)]【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比例尺的意义,直接点明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开课简单明了。
二、自主探究,解决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1.阅读与理解师:同学们阅读教科书P52例2,并观察示意图。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求出北京地铁2号线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吗? 【学情预设】知道北京地铁2号线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要求实际长度。
2.探究解题方法。
师:现在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吧!【学情预设】预设1:77×30000=2310000(cm)=23.1 (km)。
预设2:77÷300001=2310000(cm)=23.1 (km)。
预设3:30000cm=300m ,77×300=23.1 (km)。
预设4:解:设北京地铁2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 cm 。
130000773000023100002310000cm 23.1km==⨯=77x x x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吗?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由比例尺1∶30000,可知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30000倍,所以用77×30000就可以求出实际长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甘谷县大像山镇南街小学陈黎教材分析: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拓宽。
这一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学习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含正、反比例的问题,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准备。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是例5,是一道用正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另一个是例6,是一道用反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
教材要求通过联系算术解法,使学生了解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一应用题”,用反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总应用题”,这两题都可以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只教学例5)。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在前几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只是用归一法来解答,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
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
教学理念与策略: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已经会解决了。
本节课要让学生用另一种数学眼光,从比例知识的角度寻找一种新的解决这种特殊数量关系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加强数学应用意义的培养。
课前,我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上,我力图通过两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个环节是:回忆旧知的时候让学生根据四个数据列出不同的比例,教学例5的时候让学生列出多个比例,以此让学生体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时有着一定的“模型”——只要找到相对应的两个量进行比就可以了。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科书P59—60的例5、例6,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九3—7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通过例5和例6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正、反比例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用比例解答。
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
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让学生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的解题思路来分析。
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2分析一个数量的两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确定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不难理解,教学时,要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困难了。
例3分析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例1相同。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和掌握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及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两个数量的比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些。
【教学过程】备注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题意。
1、教师出示例2的情境图。
2、让学生结合图叙述题意。
活动二:动手画图,分析题意。
1、你能不能用上节课我们讲过的学习方法,借助于其它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道的意思呢?学生动手画线段图,分析。
小组交流。
与教师共同再一次感受如何画线段图。
(教师板书)重点让学生明确谁是单位1。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确定解题的思路。
3、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4、全班交流,订正。
5、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活动三:教学例3.教师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这句话应当把什么看单位1?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自己解答。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析的?与全班交流。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应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3、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情分析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解比例。
重点难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说我们都学了比例的哪些知识(什么叫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好,下面我们就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出示:6:2=( ):3你是怎样想的你的依据是什么师:如果我们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2页,阅读理解第一自然段,什么叫解比例。
(指名回答,并要求学生在书上标注,同时板书意义。
)教学意图: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索取对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二是搭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为学习新知提供合适的空间。
活动2【讲授】新授内容教学例2:师:有谁知道法国巴黎标志性建筑是什么哪些同学去过那你们知道它大概有多高师:老师告诉你们这座塔的高度是320米,在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的高度的比是1:10,同学们想知道这座模型的高是多少米吗出示例 2.那我们就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做,师生共评,指名板演。
分析:题目中的1:10你是怎样理解的(模型:实物=1:10)列比例需要四项,未知的项要怎样(设未知数X) 怎样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比例(先试做再小组交流,然后我们求同存异,总结出你们的方法。
指名板演,老师规范格式,对比方法。
两种方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成等积式;利用求比值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共7课时)
第4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尺(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
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最简的比。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120km=12000000cm24 :12000000=1 :5000000三、拓展应用教材56页1、2题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五、作业布置教材56页3、4题【板书设计】比例尺的意义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120km=12000000cm24 :12000000=1 :5000000【教学反思】在教学比例尺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2 =8×9(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3∶8=15∶40二、新授教学(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2.学生交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二)教学例2.例2.解比例 3∶8=15∶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 =8×15.(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解:3=8×15=40(三)教学例3例3.解比例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2.学生汇报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第2篇】教材分析:正比例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数学教案-正比例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重难点
六年级下册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重难点】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2、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3、掌握用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的应用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5、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应用比例知识来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例 10:6 = 4.5:2.7 21:31= 3:2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写出有意义的比。
80:2 =200:5 结果表示速度。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式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80 :2 = 200 :5比值相等 内项外项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比例的三项,求另外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1:解比例 3:8=15:x3:8 = 15:x解:3x = 8×15 x = x=40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指出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
一种比例尺叫数值比例尺,一种比例尺叫做线段比例尺。
例: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0米=1000厘米10:1000=1:100例: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15:x = 1:6000000 x = 15×6000000 x = 90000000 90000000厘米=900千米答: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900千米。
如果我们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应该怎么办? 线段比例尺0 50 100千米线 段 比 例 尺 数值比例尺: 1:50000008× 15 3成 正 比 例 的 量(变)时间(时)相关联的量(变)路程(千米)(一定)速度(千米)总价 米数总重量袋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例:(1)出示表格两张观察两张表格,⑴表⑴中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方法一:140÷2×5=350(千米) 方法二:140×(5÷2)=350(千米) 方法三: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公 140 X 2 5 X = 350答: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单价(一定)=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求比值。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应用—— 用比例解决问题(两课时)
答:元元的身高是1.4m,此时迎客松的影长是36m。
3.(1)某农场收割小麦,前3天收割了84公顷,照这样计 算,要收割224公顷的小麦需多少天? (2)某农场收割水稻224公顷,前3天收割了84公顷,照 这样计算,剩下的水稻还需要多少天收割完?
(1)解:设要收割224公顷的小麦需x天。
84∶3=224∶x
100x=25×30
x= 25×30 100
x=7.5
答: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7.5天。
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①根据不变量,判断题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 例或反比例关系。
②找出两组相对应的数,并设出未知数,列出比例 方程。
③解比例。 ④检验并写出答语。
1.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了6元。 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 要用多少钱?
天数 5天 ?天
100×5÷25 =500÷25 =20(天)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方法二
先求出每天用电量的倍数关系,再求现在的
用电天数。
原来 现在
平均每天照明用电 100千瓦时 25千瓦时
天数 5天 ?天
100÷25×5 =4×5
=20(天)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么发现?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100×5÷25 =500÷25 =20(天)
25x = 100×5 x = 100×5 25
x = 20
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多少天?
解:设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x天。
原来 现在
平均每天照明用电 100千瓦时 25千瓦时
天数 ?天 30天
=50(元)
40 = x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例2、3;练一练;《作业本》第31页。
教学目标: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基本方法与依据。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比例?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3、怎样检查两个比是否成比例?二、新授:1、先请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比例(数目简单些),如2:3=4:6,只告诉其他同学其中的三项,让大家猜一猜还有一个数字是什么?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30∶12=45∶χ解:30χ=12×45…………根据是什么?χ=………不先求积,先约分比较简便。
χ=185、例3解比例=①请学生独立尝试;②注意格式;③反馈练习。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解比例:(练一练第1题第一竖行)2、练一练第2题3、补充:χ∶0。
8=3∶1。
2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五、《作业本》第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55页——第56页的内容“比的应用”。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
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设计理念:《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六年级下册数学专项练习比例例题解析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专项练习比例例题解析_人教新课标知识定位本讲要紧讲授比例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本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把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明白得比例的意义和差不多性质,把握解比例的方法。
2、明白得正、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关系图像的特点和作用;把握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3、明白得比例尺的意义,能依照比例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知识梳理1、比与比例: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如5:6;而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如5:6=10:12(那个地点的比相等是指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2、解比例:解比例利用的是比例的差不多性质。
题型有两种:x :53=65:2 9.33.1=x 20(分数形式的比例,只需交叉相乘即可,若不能明白得可将其还原成比例的一样形式。
3、正比例与反比例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所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例如:速度为40千米/小时的汽车时刻 2 小时 3小时 4小时 5小时 路程 80千米 120千米 160千米 200千米 其中,速度一定,时刻变化,路程随着变化,速度=时间路程,速度一定就说明路程与时刻的比值一定,因此,路程和时刻成正比例。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所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例如:小明带了36元钱去买不同的本子单价 2元 3元 4元 6元 12元数量18本12本9本6本3本由表可知,买的本子的单价变化,买到的本子的数量也会变化,因此本子的单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由于小明带的钱的总数一定,也确实是总价一定,本子的单价和数量的乘积是不变的,是一定的,即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4、比例尺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5、比例的应用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填一填。
1、()叫做比例。
2,则另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外项是5一个外项是()。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说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
(说板书课题)二、新课1、自学解比例。
(1)学生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
(2)学生交流解比例的意义。
(3)教师归纳:(出示课件)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着解答此题,一名学生演板。
(3)师生共评。
(4)归纳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A.设出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为x;B.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C.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说课稿【第2篇】一,说教学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说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什么叫做解比例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①240÷3×2=160(厘米)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厘米。
六年级数学下册专题教程第六模块有关比例的应用题新人教版
第六模块有关比例的应用题【教法剖析】1.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有:(1)把比看成份数,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出相应的几份分别是多少。
(2)把部分量的比转化为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进行计算。
2.解答正反比例有关应用题的方法有:(1)列比例解(用方程解),其基本步骤是:①找不变量,判断正反比例关系;②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列出比例(方程);③解比例;④检验。
(2)归一法:能用正比例解答的应用题一般也能用归一应用题的方法解答。
(3)归总法:能用反比例解答的应用题一般也能用归总应用题的方法解答。
例1 完美清洁剂浓缩液的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
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助教解读】这是一道基本的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题目已知总量是500毫升,两个部分量的比是1︰4。
可以用整数乘、除法解决,也可以用分数乘法解决。
解:方法一: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
总份数1+4=5每份数500÷5=100(毫升)浓缩液有100×1=100(毫升)水有100×4=400(毫升)方法二:稀释液按1︰4的比例配制,就是浓缩液1份、水4份、稀释液5份,把稀释液看作单位“1”,水占单位“1”的,浓缩液占单位“1”的。
浓缩液有500×=100(毫升)水有500×=400(毫升)答:浓缩液有100毫升,水有400毫升。
【经验总结】比和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巧妙地进行比和分数的转化。
例2 某建筑工地用2份水泥、3份黄沙、5份石子配制一种混凝土。
现要配制35吨混凝土,需要水泥、黄沙、石子各多少吨?【助教解读】由题意可知水泥、黄沙、石子的质量比是2︰3︰5,即水泥占混凝土总质量的,黄沙占混凝土总质量的,石子占混凝土总质量的。
解:水泥的质量:35×=7(吨)黄沙的质量:35×=10.5(吨)石子的质量:35×=17.5(吨)答:需要水泥7吨,黄沙10.5吨,石子17.5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3课时 解比例【教案】
第3课时解比例教学内容教科书P40例2、例3,完成教科书P42“练习八”中第9、10题。
教学目标1.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格式,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的比的形式和分数形式改写成乘积形式,正确地解比例。
2.经历根据实际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比例、解比例、检验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格式。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解比例的意义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你已经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比例的意义,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比例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你能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吗?(课件出示比例)【学情预设】预设1:根据比例的意义,3÷9=13,()÷15=13,教学笔记这个未知项是5。
预设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写成9×()=3×15,求出这个未知项是5。
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设计意图】复习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回顾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二是搭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为学习新知提供合适的空间。
二、创设实际情境,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教科书P40例2。
(1)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学生说出,已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长约57m,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的高度与火箭总长的比是1∶10,要求模型的高度。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吧!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再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57÷10=5.7(m)(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火箭总长高度是模型高度的10倍。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 解比例
解比例: 0.4︰X=1.2︰2 解: 1.2X=0.4×2
0.4 × 2 X=——— 1.2 2 X= 3
解比例:
12 3 — = — X 2.4
解: 12 X=(2.4)×( 3 ) ( 2.4)×( 3 ) X= ( 12 ) X=( 0.6 )
解比例: 8︰12=X︰45 解: 12X=8×45 X=30
解比例
复习
口述:1、比例的意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 的积. 在分数形式的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 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 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 求出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 2.4 6 — = — X 1.5 解: 2.4 X=( 1.5 )×( 6 ) ( 1.5)×( 6 ) X= (2.4 ) X=(3.75 )
课堂训练
加油啊!
解比例:
1 1 X︰10 = ︰ 4 3 1 1 解: 3 X = 10× 4 1 1 X = 10× 4÷ 3
X= 7
1 2
8 × 45 X=——— 12
思考: 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 的三角形,求未知数χ 。(单位:cm)
6.4 : 4.8 = χ : 3 6.4 : χ = 4.8 : 3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 正好互为倒 数。已知一个内是 16 , 3 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谢 谢
艾菲尔铁塔高320米, 它不仅是一座吸引游 人观光的纪念塔,还 是巴黎这座具有悠久 历史的美丽城市的象 征。
例题: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 320米,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 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 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 米? 解:设这座模型高X 米. X : 320 = 1 : 10 10X = 320×1 320×1 X= 10 X =32 答:这座模型高 32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第四单元——比例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解比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这一节课主要讲解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难点是理解解比例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PPT、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我利用PPT展示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跟随我的思路理解解比例的概念。
3. 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析,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进行解决,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写出解比例的公式和基本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解题步骤,方便学生跟随我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和复习,同时也会给出答案,方便学生自查和纠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会进行反思,看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第四单元比例的第三课时——解比例的教学分享。
希望通过我的分享,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导入环节,我使用了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九课时比例尺的应用(例2、例3)
图上距离 根据“ 比例尺”可以得出: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图上距离
答: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大约是50km。
1 10 500000 10 500000 5000000 (cm) 50(km)
比例尺的应用
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大约是x厘米。
图上距离 根据“ 比例尺”可以列出方程 : 实际距离
10 1 x 500000 x 10 500000
x 5000000
5000000 cm 50 km
答: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大约是50km。
下面是北京市地铁规划图。地铁1号线在图中的长度 大约是10cm,它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
10厘米︰10米
先统一单位,再化简。
10米=1000厘米 1 (或100 ) 10︰1000=1︰100
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
学校到小明家的实际距离为900米.你 有办法找到小明家在图上的位置吗? (小明家在学校的正西方.) 北 小明家 学校 0 300 600米
上海
杭州
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 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厘米。计算一下, 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如果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 从甲地到乙地,多少小时可以到达?
在标有
0
50
100
150千米
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相距12厘
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A、
B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货车 速度和客车速度的比为2:3。货车每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学问勤中得
学校操场平面图
比例尺 1:1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材第42页“做一做”。
2、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 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当
堂
达
标
作
业
布
置
教
学
反
思
主备
课人
姓名
史显生
学校
谢滩小学
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第四单元
第三章
第一课
第一课时
课题
解比例例2例3
主讲
课人
姓名
学校
教
学
目
标
1.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3.埃菲尔铁塔
位于法国巴黎,高度约320米呢。
4、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北京世界公园里的建筑是原建筑吗?
古代埃及金字塔,就是按1:25的比例缩小建成的,模型高度5.4米,原塔高度146.5米。
(二)教学例二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2.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度多少米?
二.互动新授
(一)课件出示北京世界公园短片。
1.关于万里长城你有怎样的了解呢?
万里长城是七大奇迹之一,全长2.1万千米,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15个省区市。
2.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80座金字塔遗迹中最高大的一座,它叫胡夫金字塔,它的高度约146.5米,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独立读题,说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小组内交流讨论。
埃菲尔铁搭的高度约320米,埃菲尔铁搭的模型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让我们求埃菲尔铁搭模型的高度。
3.分析与解答
(1)分析题意,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么解答?
内项是1.5和6,外项是2.4和x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交流订正。
解:2.4x=1.5×6
X=
X=
(4)小结。
提问:解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的等式(即方程),再按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模型的高度:原塔的高度=1:10”,确定x与320的位置,列出正确的比例,此时与方程稍作联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教学过程中还突出解比例的关键,怎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4)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10x =320×1
X=
X=32
答:这座模型的高度是32米。
(3)检验
左边=1:32= ,右边=1:10= ,左边=右边,所以,x=32是原方程的解。
(三)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42页例3 。
解比例 = 。
(1)让学生说说这个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多少?
教学
重点
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教学
难点
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2.导入新课。
谁能很快的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是几?
14:21=2:( )
1.25:()=2.5:4
教师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 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习解比例铺垫)
学生列出比例,这个比例和前面的5.4:146.5=1:25作对比,使学生初步感知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到含未知数的比例也是种特殊的方程。
(3)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如何解比例,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例如:把比看作除法,那么x:320=1:10就可以转化成x÷320=1÷10,学生就可以运用原来学习解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x:320=1:10转化成10x=320×1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