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教案

合集下载

2023最新-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3最新-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优秀6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优秀6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

下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教案篇一要让学生走进文本——《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二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所用班级:济源一中高一年级。

课时:第二课时授课、实录整理、反思:卢新军教学目标:1.感受本文与一般新闻写作的不同之处。

2.学会新闻写作,并能在文中恰如其分地融入感情。

反思:《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新闻史上的一篇优秀作品,曾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是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的第二课。

本单元要求学生要了解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抓取主要信息。

鉴于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一篇新闻作品,有一定的新闻知识积淀,初步具备了从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我将目标定为:通过概括比较,体会本文与一般新闻写作的不同之处,并能学以致用。

课堂实录及反思:一、导入新课,感知文本1、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只要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我们一定会想到一个国家,它是谁呢?学生:日本。

老师:为什么是日本?学生:因为它侵略过我们中国,屠杀我们中国人,犯下了滔天罪行。

老师:那么,对于欧洲人尤其是犹太人而言,他们会永远记住谁?学生:德国,纳粹德国。

老师:因为它们同样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对吧?那么,同学们,说到纳粹德国,说到它们的暴行,有几个地名大家可能知道,在这些地方发生过任何心智健全的人都无法想象的骇人听闻的人间惨剧。

同学们,你能说出这些名字吗?学生:布热金卡、奥斯维辛老师:奥斯维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这是纳粹德国的一个集中营,是一个杀人工厂。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一、教案简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以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主题的新闻作品。

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这篇作品,使学生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惨状以及作者的报道手法,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认识和对新闻报道的评价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和惨状。

2. 分析作者的报道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新闻报道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建立、规模和功能,以及其在二战期间的作用。

2. 报道手法分析: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节刻画来表现集中营的惨状,以及如何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

3. 语言特点分析:讨论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如词汇选择、句子结构等,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增强了作品的表达力。

4. 新闻报道的评价:引导学生从事实准确性、报道角度、表现手法等方面评价这篇报道的优缺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报道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分享各自的观点。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主题有一个初步了解。

2. 第二课时:分析作者的报道手法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

3. 第三课时:学生分组讨论,评价这篇报道的优缺点。

5. 第五课时:课堂交流,分享彼此的写作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对奥斯维辛集中营历史背景的理解以及对报道手法的分析能力。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短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是否具有批判性,以及他们对新闻报道的评价是否合理。

七、教学资源1.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原文。

2. 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资料。

3. 新闻报道的评价标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残忍和悲惨,以激发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关注。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象版选修6教案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象版选修6教案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象版选修6教案一、背景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造的最大的集中营之一,也是纳粹对人类犯下罪行的象征之一。

在这个集中营中,有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和其他被认为是“不利于纳粹统治”的人被强制劳动、饥饿、疾病和虐待所折磨,大部分被杀害。

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了二战中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事件之一。

二、教学目标1.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和背景2.探讨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人类罪行的象征3.分析人类应该保护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性三、教学内容1.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和背景奥斯维辛集中营于1940年开始运作,最初仅供德国人的劳改中心,但最终演变为集中关押犹太人的中心。

在战争期间,奥斯维辛集中营共拘禁了逾1200万人,其中超过100万人被杀害。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在二战期间最大的工业化杀戮设施,为屠杀数以百万计的人类提供了物质基础。

2.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人类罪行的象征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存在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事件之一。

它是人类罪行事件中的象征,充分展示了人类对于别人的残忍和不人道。

3. 人类应该保护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灾难性教训中,人们可以得到许多有关人权的启示。

奥斯维辛集中营证明,当人们不尊重人权时,会发生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们必须保护和尊重人权,这样才能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四、教学策略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小组讨论和写作互动等策略,旨在让学生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和背景,探讨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人类罪行的象征,以及分析人类应该保护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性。

五、学习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写作、口头表述和表现来评估学生对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纪录片《奥斯维辛的惨剧》2.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资料3.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读物七、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和讨论有关社会不公正问题、人权、多元文化等问题,来拓展本次课程的内容和延伸教学。

八、总结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和背景,研究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人类罪行的象征以及分析人类应该保护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对于人类历史的认知。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第一章:奥斯维辛的背景介绍1.1 奥斯维辛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介绍奥斯维辛位于波兰西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和灭绝营。

讨论奥斯维辛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其对于人类历史的深远影响。

1.2 纳粹德国的种族清洗政策解释纳粹德国实行的种族清洗政策,包括对犹太人、罗姆人、同性恋者、政治犯等群体的迫害和灭绝。

分析纳粹德国的意识形态和宣传对种族清洗政策的影响。

第二章:奥斯维辛的建立和运作2.1 奥斯维辛的建立过程描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建立过程,包括选址、建设和投入使用。

探讨纳粹德国建立奥斯维辛的目的和对受害者的残酷对待。

2.2 奥斯维辛的运作机制分析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运作机制,包括囚犯的分类、劳动、饥饿和死亡。

讨论纳粹德国对奥斯维辛的管理和监督体系。

第三章:奥斯维辛的暴行和屠杀3.1 奥斯维辛的毒气室和火葬场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中使用的毒气室和火葬场,作为大规模屠杀的工具。

探讨毒气室和火葬场对受害者的恐怖和痛苦。

3.2 奥斯维辛的幸存者和见证者讲述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幸存者和见证者的心酸经历和见证。

强调幸存者和见证者对于历史的珍贵贡献和记忆的重要性。

第四章:奥斯维辛的解放和后果4.1 奥斯维辛的解放过程描述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的过程和情况。

分析解放对囚犯的影响和对纳粹德国的打击。

4.2 奥斯维辛的后果和记忆探讨奥斯维辛集中营对人类历史和道德的影响和教训。

讨论奥斯维辛的纪念和教育工作,以防止类似的暴行发生。

第五章:奥斯维辛的媒体报道和影响5.1 奥斯维辛的新闻报道和传播分析1945年解放奥斯维辛后媒体的报道和对公众的影响。

讨论媒体报道的重要性和其对于历史记忆的保存作用。

5.2 奥斯维辛的新闻教育和意识提升探讨媒体报道对公众对于奥斯维辛的认识和教育的意义。

分析媒体报道对于提高人们对人权和人类尊严的意识的作用。

第六章:奥斯维辛的审判与责任6.1 纽伦堡和华沙审判介绍纽伦堡和华沙审判,作为对奥斯维辛罪犯进行法律审判的重要事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提高学生对新闻报道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构思和写作技巧。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新闻报道,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性的关怀。

(2)认识和平的重要性,珍惜当下生活。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象,关心国家大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艺术特色。

(2)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对比手法。

(3)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对奥斯维辛事件的独特见解。

(2)如何评价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如何将文章中的思想内涵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

3. 合作探讨:(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新闻报道。

(2)讨论如何评价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4. 课堂小结:(1)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强调新闻报道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社会现象。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文章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他们将文章思想内涵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写作中的情况。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对新闻报道的关注和思考,评价本节课对学生的启发和影响。

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1)继续深入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的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

2024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标准教案

2024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标准教案

2024年《奥斯维辛没有什新闻》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历史背景,掌握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学会分析作者描绘场景手法和运用事实与观点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关注,培养对和平、人权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掌握描绘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事实中提炼观点,理解作者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短片,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关注,为新课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章,勾画出生僻词汇和重要句子,尝试概括文章主题。

3. 课堂讲解:针对文章重点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者描绘场景手法和观点。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文章主题题目,引导学生从事实中提炼观点,理解作者情感态度。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篇关于历史事件文章,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维辛没有什新闻》2. 主要内容:奥斯维辛历史背景作者描绘手法文章主题与观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篇文章,从事实中提炼观点,阐述作者情感态度。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统一批改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以及描绘手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历史事件文章,提高对事实与观点分析能力。

同时,组织一次关于和平与人权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提升情感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是导入环节中短片选取,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历史事件兴趣和情感投入。

是课堂讲解中如何引导学生从事实中提炼观点,这是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关键。

奥斯维辛教案

奥斯维辛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搜集奥斯维辛的相关资料;2.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2.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体会本文所体现的新闻报道的特点。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

展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2.讨论交流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由学生对课文的疑惑来导入新课二、交流讨论(一)、作者在文中反复说,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报道,如:作者在第六自然段说:“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又说:“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但作者仍然作了新闻报道,这是不是很矛盾,为什么?1、先了解普利策奖2、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新鲜、准确、及时、客观等(重点在新鲜和客观上)3、阅读并讨论:本文的新闻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1)真实性毋庸置疑,那么我们来看看它的新鲜性。

a.“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让我们想象一下,我们来到郊外,面对“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一场景,我们一般会带给我们轻松、快乐、美好……那么,为什么这里会“最令人毛骨悚然”?刚才,我注意到大家在连读几个“不该”时的激动情绪。

是呀,奥斯维辛只该与丑恶相伴,一丝一毫的美丽都不属于它,那才“合乎情理”。

“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与奥斯维辛放在一起,反差这么大,怎能不“最令人毛骨悚然”?而看到“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作者觉得“毛骨悚然”,这还不够新鲜吗?这不就是新闻吗?b.“这样,奥斯维辛就没有什么新闻好报道的了。

人教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人教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人教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主题的报道性文章。

通过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现状和幸存者的采访,揭示了法西斯主义的罪行和人类历史的悲剧。

本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深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人文素养。

1.2 教学目标1. 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和罪行;2. 把握文章的叙事手法和结构特点;3.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过程2.1 教学内容1. 文章基本信息:作者、发表时间、报刊名称等;2.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和罪行;3. 文章的叙事手法和结构特点;4.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2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阅读理解:通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叙事手法、结构特点和主题思想,分享心得体会;4.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梳理文章要点,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人性的关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和罪行;2. 阅读分析法: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叙事手法和结构特点;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4. 案例分析法:选取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人性的关系。

3.2 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再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场景;2. 问题驱动: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 感悟引导: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引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精神;3. 心得体会:收集学生对历史与人性的感悟,总结教学效果;4.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了解学习情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优秀4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优秀4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

下面,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优秀教案大全篇一一、教材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出自高中语文课本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

作为新闻稿件,它迅即报道了发生在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之时的重大意义。

作为一个消息,它具备典型的消息特点,适合作为对中学生进行这方面知识传授的蓝本。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设想。

二、学生分析现代学生生活于和平年代,对战争与灾难没有太多的感触,这也往往造成了他们对于和平与安宁的不屑,这篇课文旨在教育学生珍惜和平,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与触动。

三、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深入细微的场景描写和细节刻画让人们感受到事实的倾诉,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2、搜集奥斯威辛的相关资料,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纳粹对人的惨绝人寰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纳粹滔天罄竹难书的暴行,让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四、教学重点了解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五、教学难点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六、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1、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走进过去,反思过去,我们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

奥斯维辛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伤疤,每个到过那里的人都会反思战争,反思人性,都会有着说不尽的感慨和愤慨。

下面我们来看几张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来感受下当时的残酷的情况。

2、?请同学们同一个词语概括一下,看到这些图片的感受?----------------(学生回答)刚才是图片带给我们的强烈震撼,现在让我们跟随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新闻稿的沉重步伐一同走进布热金卡,让我们用富有良知的心去触碰那段血腥的历史,看一看文章是否也会给我们带来相同的感受。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优秀5篇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优秀5篇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优秀5篇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篇一一、说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课,这是一篇新闻作品,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从情感到表达都堪称一篇佳作,作者运用侧面描写,通过不同的场景为我们展示了二战中犹太人曾遭受的苦难,满含着对历史的反思。

二、说学情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鲜活文本理解上难度不大,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侧面描写的烘托作用以及透过战争苦难去珍爱和平。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闻写作的叙事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细节和侧面描写,提高学生细心挖掘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观者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洞察他们的内心感受,理解参观者的同时体会战争中人类面对的灾难。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参观者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洞察他们的内心感受,理解参观者的同时体会战争中人类面对的灾难。

五、说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整体感知首先,引导通读全文,找出本篇新闻作品的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并说说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因为本文条理十分清晰,所以学生很容易概括出:导语(1—3)讲述现在,背景(4—5)回忆过去,主体(6—15)参观苦难,结尾(16)回到现在。

其次,根据大家划分出的部分,引导学生着重来看文章的主体(6—15)参观苦难,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体现作者情感的部分,顺势抛出问题:参观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得出: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不育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来进行依次描写的。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主题。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文章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2. 提问学生对奥斯维辛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奥斯维辛的历史意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文章的,并提问他们对于这个有什么想法。

2. 引导学生讨论奥斯维辛的历史背景,了解奥斯维辛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集中营。

第二章:文章概要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一段,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对于奥斯维辛的描述和作者的感受。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并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对于奥斯维辛的描述,了解作者的感受和态度。

第三章:文章细节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具体细节和例子。

2. 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二段,分析其中的例子和论据。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通过例子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的方式。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二段,并分析其中的例子和论据。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例子和论据如何支持作者的观点,并展开讨论。

第四章:作者的观点和感受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2. 培养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三段,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态度。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三段,并总结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态度,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第五章:总结和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回顾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教案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优秀3篇

教案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优秀3篇

教案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优秀3篇高中语文必修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精品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校教学工作处工作计划”为行动指南,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例为平台,立足教学,聚焦课堂,抓实常规,积极创新,切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力求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二、工作目标及主要措施1、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活动,并在工作之余相互推荐自己喜欢的理论书籍和专家论著共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来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形势。

“组兴我荣,争创一流”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指导本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每人认真通读一本理论专著,要围绕“新课程标准”中的“减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语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2、鼓励教师每人订阅报刊,平时通读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语教学动态和教改趋向,开拓视野,拓宽改革思路。

3、鼓励本组教师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自觉学习理论,深入研究探索,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

三、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尽量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为此,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完善教育教学五认真,进一步提升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到期中有检查,期末有评价。

四、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公开教学,认真搞好校本研修活动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

根据校本研修计划我们本学期推出3个形式不一的公开课例,并以此为平台开展研修活动。

2023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5篇

2023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5篇

2023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5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篇1一、说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

__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直接讲述作者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区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分析新闻的方法,培养其阅读新闻获取信息的能力。

因此,我会以此为教学重点进行教学。

二、说学情__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常见的新闻,平常也经常接触新闻,对新闻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__写于“二战”胜利后的第十四年,离现在的时间比较远,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二战”的信息了解的并不多。

因此,我将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与课文所写内容有关的历史资料。

学生对这则新闻中蕴含着的作者情感比较难把握,我会通过初读、再读、研读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去体味文中蕴含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本单元新闻教学的要求以及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制定了下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新闻写作中感情蕴含其中的特点,掌握分析新闻的方法,培养阅读新闻获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学生做好相关的预习。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并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会这则新闻蕴含的情感和独特的写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鉴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法西斯的暴行,反思历史,珍爱和平。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我把__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1、教学重点:从品味新闻的语言入手,通过对细节的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其观点。

2、教学难点:体味新闻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我运用诵读、设疑、点拨启发、学生讨论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学习任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通用10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篇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教材地位】此文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该单元系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

此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可组合在一起,使高一学生感受悟新闻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了解新闻中记者的感情渗透其中,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的写法。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奥斯微辛的相关资料;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受情倾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设计思想】实现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考的层次,结合当前时代,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提升到对德国纳粹、日本法西斯的罪恶,激起理性思考。

【教学重点】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设想】让学生自主寻找纳粹罪恶的史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记者在新闻事件中的作用。

【教学对象】重点中学高一学生。

【学生分析】这些高一的学生他们有自己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自己的感受与思想,能与同学们合作交流;关心时代发展,洋溢着青年学子的朝气。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①使学生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电脑等搜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②对“新闻的客观性”课前自己思考,积累感受。

【教学过程】一. 交流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认识,自然营造对纳粹愤怒氛围。

1.先让同学们分组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资料,谈谈看法。

之后,请两组代表到讲台上向全班出示最让小组震撼的一张图片,并阐述理由。

2.让小组派代表来简要阐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

3.让学生一起默读课文,来感悟该新闻写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2. 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对战争的反思和和平观念。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建立和运作。

2. 集中营中的暴行和苦难。

3. 奥斯维辛的解放和遗址现状。

三、教学重点1.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2. 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事实。

四、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奥斯维辛的描述和表达。

2. 引导学生对战争和人权问题的思考。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2. 阅读分析法:让学生阅读文章,分析关键信息和事实。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战争和人权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文章,理解关键信息和事实。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描述和表达,如作者对奥斯维辛的描绘、对战争的反思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思考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和人权问题,如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如何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2. 学生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文章,理解关键信息和事实。

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描述和表达,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思考与反思:学生思考战争和人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七、教学资源1.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一、教案概述《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和惨状。

2. 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尊重和反思,提高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3.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和惨状。

2. 文本分析和解读。

教学难点:1. 对奥斯维辛集中营历史惨状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相关历史资料的了解。

2. 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理解。

学生准备:1. 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初步了解。

2. 对文本的预习。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Step 2:文本阅读与分析学生阅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如对比、讽刺、排比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文本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思想。

Step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文本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如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写作手法,文本中的某个句子或段落的意义等。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

Step 4: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通过分享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惨状的认识。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惨状的感受和对作者写作手法的分析。

2. 请学生查找更多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资料,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人物,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读后感的内容,了解学生的思考和感受,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和悲惨经历。

2. 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尊重和反思,提高历史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和惨状。

2. 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作者用“没有什么新闻”来表达对奥斯维辛的悲痛和无奈。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历史教训,提高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手法。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重点解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理解作者用“没有什么新闻”来表达对奥斯维辛的悲痛和无奈,以及如何从文章中汲取历史教训,提高历史责任感。

5. 汇报交流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对历史的尊重和反思,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7. 课后作业8.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心得体会和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历史责任感的提高。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观看与奥斯维辛集中营相关的纪录片,进一步了解历史真相。

2. 邀请历史专家或幸存者来校讲座,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沉重。

七、课堂实践2. 各组展示新闻报道,全班讨论,分析各自报道的优点和不足。

八、课程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九、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2. 评价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十、课后作业2. 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下一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优秀3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优秀3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优秀3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

下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篇一【目标择定】1.了解法西斯分子犯下的滔天罪行,体会作者情感。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谴责法西斯的滔天罪行,情感目标就择定为在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愤恨之情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明确本文的写作手法,思考不同写作手法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缘由:本文的体裁是新闻,但本文采用了不同于常规新闻的写作技巧,让学生领会任何技巧都是为表达主旨服务的。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奥斯维辛真的没有什么新闻吗?1.在作者的报道中,你看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这些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用你认为最恰当的词语来概括。

2.本篇新闻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而作者为什么却偏偏说这里没有什么新闻呢?它究竟有什么新闻价值呢?3. 与其它新闻作品的写作特点比较,作者是怎样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奥斯维辛的“可怕”的?【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的一个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这里建立了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

当年纳粹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集中营内共有3个主要营地和39个小型的营地,分布在整个波兰南部西里西亚地区。

集中营内部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设有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奥斯维辛一号、奥斯维辛二号、奥斯维辛三号组成,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

在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指挥官鲁道夫·胡斯供认,多达400万人死于该集中营。

集中营内关押着来自德国、苏联、波兰、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荷兰、比利时、挪威、意大利、西班牙、中国等三十多个国家的犹太人、吉普赛人、战俘、知识分子、抵抗组织成员、“反社会分子”、耶和华见证人和同性恋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授课人:张丽平
学习目标:通过图片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的残暴,反对战争,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一、导入:青山不老人易老,岁月无情人有情。

六十多年过去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应该忘记,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在中国进行的惨无人道的细菌试验。

而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份子,我们更加不能忘记,在德国法西斯种族灭绝的政策下,掩埋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下面的400多万冤魂。

二、课文研析
(一)前言:奥斯维辛,德国法西斯的集中营,60年前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杀人工厂”,今天它还在默默滴着血泪。

男人、女人、老人、儿童,没人能逃脱魔爪,就算幸存下来的,也终日守着痛苦梦魇,无法自拔。

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还有死难者的声声哀鸣和仓库里的遗物,还在诉说着集中营的惨绝人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和美国名记者罗森塔尔一起,以参观者的身份,悄悄走进奥斯维辛集中营。

老师就是大家的解说员,让我们一起去见证那段可怕的历史。

(二)奥斯维辛之旅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5秒钟之后睁开。

解说:(边放图片边解说)这是一次悲伤之旅。

列车已经缓缓驶入奥斯维辛,今天的我们是参观者。

然而,60多年前,这却是一辆开往死亡的列车。

放眼望去,集中营的周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网,壁垒森森,令人毛骨悚然。

可是,即将进入集中营大门,我们却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先抽学生再问问题)(1)这两段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极为深刻的词语?
(2)怎么理解“最可怕”?
明确:在奥斯维辛大门,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怎么样景象?——“绿草如茵,阳光明媚,孩子在追逐游戏。

”一派祥和和安宁。

可是,在作者眼里,这里应该是怎样的景象?——“不该有阳光……百花凋谢的地方”为什么?——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总结:人间地狱就该是灰暗的,不见天日的。

可是,当现实的祥和与安宁与人间地狱搭配在一起时,无法不令人感到可怕。

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表达了强烈的愤懑之情。

(3)深入思考:除了这种强烈的反差会让人感到可怕之外,为什么今天的集中营就不该是一幅安宁祥和的景象?
明确:因为,这样会让人们被现实的美好蒙蔽,从而忘记了曾经残酷的历史。

作者在警醒世人,不要忘记历史。

在这片祥和中,我们来到了大门前。

伫立门前,斑驳破旧的大门上写着:“劳动使人自由”。

可是,只有上帝才知道,在奥斯维辛,只有死亡,没有自由。

踏着沉重的脚步,我们走进了曾经的人间地狱。

风在耳边呼啸,我们似乎听到了死难者的声声哀鸣。

然而,事实上,今天的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死难者的喊叫了。

有的只是参观者对死难者们无声的敬意和哀悼。

2、请同学们朗读第7.8自然段。

回答老师问题。

(1)怎么理解“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雏菊花在怒放。


明确:毒气室和焚尸炉——纳粹灭绝生命的地方。

雏菊花怒放——生命的顽强与抗争。

讽刺纳粹永远无法阻挡生命之花的绽放,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行径。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要来看看毒气室和焚尸炉。

(学生小声阅读第9段)看图片。

(介绍头发、金牙、皮肤、骨灰)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在焚尸前要敲掉受害者的金牙,甚至尸体本身也不会被放过,毛发被织成袜子和地毯,纹身的皮肤被做成灯罩,脂肪被做成肥皂,骨灰则被卖给农民作为肥料。

数据: 1.4万条人发毛毯——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该集中营中发现了1.4万条人发毛毯。

7.7吨头发——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在该集中营发现了纳粹德军没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步履越来越沉重。

我们来到了女牢房(图片)————灰砖建筑物————长廊(死难者的照片)——地下绞刑室。

3、问题。

(1)为什么“他们表情木然”?
(2)姑娘的梦是什么?能猜猜吗?
(3)对姑娘的描写,用意何在?
(4)怎么理解“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方。


是的,够了!这次奥斯维辛之旅不仅是悲伤的,更是悲痛的、残忍的,将让我们永生难忘。

4、刚才我们跟随着罗森塔尔一起走过的这段旅程是不是新闻呢?可是作者为什么在标题中
却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呢?既然没有新闻,却又为何写下这篇新闻呢?
明确:;是新闻。

每个参观者来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一样的震惊,一样的窒息,一样的愤怒。

所以,这些都是旧闻了。

写下这篇文章是因为(原文)“作者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不安的心情。

”(什么样的使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对生者的警示。

不能不向世人报道他所见到的一切。

(三)总结:这篇文章发表于1958年,并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

十四年的岁月长河,流走了数不尽的鲜花和果实,流走了想不完的梦幻和希望,但流不走的是对法西斯暴行鲜血淋淋的记忆,流不走的是作为目击者和见证人的奥斯维辛对未来的昭示。

这里不该再有什么新闻了,新闻不过是过眼云烟,能让历史昭示未来,这难道不是新闻的价值所在吗?
三、结束语
在此,我借用已故著名诗人勃罗列夫斯基的一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课:我的故乡,有百万坟墓。

我的故乡,让战火燃尽。

我的故乡,是多么不幸。

我的故乡,有奥斯维辛。

四、课后思考题。

(正如文中所写,奥斯维辛的惨状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因此,奥斯维辛的悲剧不能再重演了,我们要的是和平、安宁的生活。

然而……) 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残核、南京大屠杀的遗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旧迹、伊拉克上空弥漫的硝烟,无不在向世人诉说着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以史为鉴,我们才能知兴亡,谋发展。

唯有世界和平,我们人类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

但是,当德国总统勃兰特在犹太人墓碑前深情一跪的同时,日本首相却频频参拜靖国神社,截然相反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

课后把你观点形成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