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7年级下】学案:20 古诗词五首 学案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教案: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古代诗歌是一种以韵律、对仗和意象为特征的文学形式。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登高》这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岁月流转的感慨。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诗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4.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赏析诗歌,学会与人分享观点,有效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情感表达及艺术特色。
-通过分析诗句,使学生掌握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比较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古代诗歌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诗歌朗读: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活动。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情感美。
-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需要分析其平仄和格律,使学生领会其韵律美。
(3)诗歌中情感的表达与体会。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应通过具体实例、背景介绍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例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要让学生理解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学案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2. 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感悟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 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学习方法】品味赏析法、诵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预习交流【活动一】:读写字词。
(相信自己,我能行。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怆然()岱宗()决眦()鸡豚()2.解释下列词语怆然悠悠涕会当凌缘闲乘月落红3小组检查【活动二】:预习材料交流。
(有难度,记得要交流!)1.简介作家作品:(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字,代文学家。
(2)《望岳》选自,作者,字,尝自称。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与李白并称“”。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3)《登飞来峰》选自,作者,字,号人称。
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
世人称“王荆公”。
北宋著名的家、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游山西村》选自,作者,字,号。
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5)《己亥杂诗》选自,作者,字,号。
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预习心得体会。
(小组讨论)二、合作学习【活动一】引导学生阅读步骤1 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做朗读标记(停顿、重音、语调、情绪等)步骤2 小组赏读:小组间互相品读,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活动二】整体感知步骤1 参考注释理解诗歌内容,组内交流。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练习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五首》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五首经典的古代诗歌。
这些诗歌分别是《宿建德江》、《春晓》、《江南逢李龟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和《游山西村》。
这些诗歌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既有咏物抒情的,也有写景抒怀的。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华,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对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诗歌的篇目、作者、背景和基本内容。
2.难点: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以及对古代诗歌的欣赏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歌的背景、作者和基本内容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和交流。
3.朗读法: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4.写作法: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五首诗歌的背景、作者和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五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依次呈现五首诗歌,为学生朗读并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和基本内容。
最新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一、自主学习走进作品了解作者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代(朝代)家。
字,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2、《望岳》选自《》作者,字,尝自称。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与李白并称“”。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3、《登飞来峰》选自《》,作者,字,号,人称。
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
世人称“王荆公”。
北宋著名的家、家、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4、《游山西村》选自《》,作者,字,号。
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5、《己亥杂诗》选自《》作者,字,号。
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了解写作背景1.理解词语的含义。
(1)幽州台:(2)前:(3)古人、来者:(4)念:(5)悠悠:(6)怆(chuàng)然:(7)涕:(1)岱宗:(2)夫:(3)如何(4)造化:(5)钟:(6)神秀:(7)荡胸:(8)曾:(9)决眦(zì):(10)会当:(11)凌绝顶:(1)千寻塔:(2)闻说:(3)浮云:(4)望眼:(5)缘:(6)若许:(7)闲乘月:(8)无时:(1)浩荡:(2)吟鞭:(3)落红:二、理解诗歌大意三、合作探究1、《登幽州台歌》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0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0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五首》这一章节收录了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五首经典古代诗歌,分别是《春晓》、《宿建德江》、《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和《渔歌子》。
这些诗歌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意象,体会诗歌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意象。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五首 1 》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登幽州台歌》和《望岳》。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学会分析古诗内容及其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感悟诗中哲理。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陈子昂(约公元659~700)初唐著名诗人,。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
少陵。
官至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2.字词积累怆.然()涕.()岱.宗()青未了.()荡.胸()决眦.()3.文学常识填空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有《》传世。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有《》。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4.整体感知《登幽州台歌》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二、合作研讨(1)①“独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②“独”有什么作用?(2)诗人“望”见了什么?三、迁移拓展(1)赏析《登幽州台歌》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诗。
(2)《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四、学后反思学案答案一、1、文学家陈拾遗子美少陵野老2、chuàng tì dài liǎo dàng zì3、陈伯玉集杜工部集诗史诗圣4、孤独遗世、独立苍茫孤寂郁闷高大巍峨神奇秀丽不怕困难兼济天下二、(1)①((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第一课时)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做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领会诗歌中饱含的深沉的情感和哲思,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知人论世,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情感。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读出诗歌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指导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古诗词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背诵上下功夫,做到当堂成诵。让学生在畅谈人生启示后进行背诵,实则是让诗歌与当下生活契合,更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五、入情景,背诵诗歌
想象一下你就是陈子昂,读出怀才不遇、遭受压抑的悲愤之情,读出个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以及对宇宙无穷的慨叹。
全体起立,做“登台眺望”状,读出“怆然”之情。
教学《登飞来峰》
一、导入
在宋代,也有一位诗人登上高处,极目远眺,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想。他就是宋代诗人、政治家王安石。
1.文学常识介绍。
教案序号:课题:20、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3、学会运用一般的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译读)——品析。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word学案
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0),唐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任侠。
开耀进士。
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击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死于狱中。
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课文赏析: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问题探究: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3、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独”字有什么作用?4、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课堂练习:一、按要求填写。
1、诗歌中抒发诗人对明君的渴望之情的诗句是:,。
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
B、一二句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明君和贤臣。
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20课《古诗五首》
-意象与隐喻:教师需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隐喻,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寓意孤独与超然。
-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将古诗中的情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境。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举例:《登鹳雀楼》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展示了诗人王之涣的博大胸怀,通过“千里”与“一日”的对比,突显了时光流转与人生短暂的哲理,这是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和感悟的内容。
2.教学难点
-对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把握古诗的韵律规律,如平仄、对仗等。
-体会古诗中的意象和隐喻,理解其深层含义。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分析古诗的意象和隐喻时,往往难以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背景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多提供一些关于古诗背景和诗人生活的资料,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为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课中尝试一些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古诗创作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应用古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增加一些创意性的环节,如让学生们尝试自己创作古诗,并将他们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比。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也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七下第20课学案-古代诗歌五首(学生版)
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 2020-5-1 主备人贺倩班组号姓名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学习步骤知识链接一、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腊酒浑( ) 足鸡豚( ) 叩( )门 拄杖( )二、整体感知。
1、朗读古诗,体会诗意。
大声朗读这首诗三遍,边读边体会诗句的意思。
2、意译全诗。
三、探究分析,回答问题。
1、这首诗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你认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富含怎样的哲理?3、生活中处处如此,当我们感到困惑时,总会突然见到希望。
你能举出一两件这样的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吗?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诗歌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写作背景诗人正因推助张俊北伐,被罢归故里,诗人心中愤愤不平。
对照诈伪的官场,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一、生字注音:吟.鞭()白日斜.()二、挑战朗读:根据提示,看谁读的又快又准。
(注意语气,节奏,感情)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试用优美的语言翻译全诗。
四、赏析诗歌:1、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2、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两句?你是怎样理解的?3、这首诗写了诗人哪几种心境?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拓展练习: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3、诗人另外一首《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学设计(1)
学生姓名:教课漫笔教课漫笔学习内容:《游山西村》课型新知预展课课标要求: 1、认识诗歌波及的重要诗人及文体知识;2、朗读古代诗词,能借助说明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粗心;3、着重累积、感悟和运用;学习目标: 1、说出诗人的有关信息。
2、能正确有节奏的朗诵诗歌并背诵。
3、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峰回路转又一村”这一句,谈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朗诵诗歌并背诵 2 、经过品尝重要词句,谈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莫笑 / 农家 / 腊酒/ 浑,丰年 /留客/ 足/ 鸡豚。
一、知识贮备山重 / 水复 / 疑/ 无路,柳暗 /花明/ 又/ 一村。
作家作品箫鼓 / 追随 / 春社/ 近,衣冠 /朴实/ 古风 / 存。
从今 / 若许 / 闲/ 乘月,拄杖 / 无时/ 夜/ 敲门。
2 、细读诗歌,疏导文意。
(1)解说以下词语浑:豚:春社:冠:若许:无时: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粗心。
文体知识二、自主预习1 、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用“/ ”画出停留。
游山西村陆游教课漫笔学习过程:三、合作研究1.请归纳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谈谈幸亏什么地方?3.“山重水复疑无路,峰回路转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以为人们会在什么状况下引用它?为何?4.颔联描绘了如何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四、梳理小结《游山西村》显现了一幅和平、丰饶的乡村风俗画卷,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神往之情。
五 . 达标检测1.《游山西村》选自 ________ ,作者是 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朝有名诗人,现存诗 _____多首。
2.《游山西村》中描绘山西村古老朴实的风气风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 《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写乡村一片富裕情形和农民热忱好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思疑无路可走,却又不测处体现出光明远景,(或:表现感觉疑惑时,忽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 古代诗歌五首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强烈情感。
导语设计设计1:(文本导入)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设计2:(视频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设计3:(激发兴趣)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设计4:(背景导入)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己亥杂诗》。
第1课时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重点)2.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学习过程板书设计登幽州台歌前后(寂寞苦闷)悠悠怆然己亥杂诗变革万马齐喑——————九州生气不拘一格第2课时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重点)2.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重的哲理意蕴。
(重难点)学习过程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叙事盛情待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体验。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还是挺高的。他们对于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愿意主动去探索和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修辞手法的理解,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吃力。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进行解释,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还不够透彻,或者是我没有找到更适合这部分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整,尝试用更生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来进行讲解。
三、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主题思想,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例如,《登幽州台歌》表达了陈子昂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赤壁》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展现了杜牧对历史的思考。
(2)学会分析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如对仗、比喻、拟人等。
-例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对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讨论的形式感到不适应。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和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此外,在课堂总结环节,我感觉学生们对于古代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话题有一定的思考,但他们的观点还相对稚嫩。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诗歌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20 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1.熟读诗歌,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古诗。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学习诗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一、作家作品1.《登幽州台歌》(1)作者简介:陈子昂,代家。
字,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传世。
(2)写作背景:2.《望岳》(1)作者简介:杜甫,字,自号。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
是代最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尊为“”,与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对穷苦人民寄予,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传世。
(2)写作背景:3.《登飞来峰》(1)作者简介:王安石,字,号,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著名的家、家、家。
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获谥“”,故世称。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名列“”,有《》《》等存世。
(2)写作背景:二、整体感知1.读准下列字音。
怆.然( ) 涕.下( ) 岱.宗( )青未了.( ) 决眦.( ) 千寻.塔( )自缘.( )2.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读懂诗文大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
3.你能不能把《登幽州台歌》中登台的这个情景详细地描述出来呢?4.反复诵读《望岳》,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杜甫登上泰山时的心情如何,说说诗人此时的心境。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016版)第20课《古诗五首》教案及备课资料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美景感动,想要表达出来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如何表达情感和描绘美景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心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解释:
-对于教学重点中的艺术手法分析,以《登高》为例,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对仗和象征意义,指出“落木”与“长江”分别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永恒,通过对比强调了人生的无常。
-对于教学难点中的意象理解,以《望岳》为例,教师需要解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凌绝顶”不仅是指攀登泰山之巅,也寓意着追求卓越,超越平凡,这种深层含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分析古诗中的艺术手法和意象,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对美的追求与表达。
3.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古诗,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4.强化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通过诗歌朗读、背诵、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作。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016版)第20课《古诗五首》教案及备课资料
一、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品味本诗辽阔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2.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意境。
2.对古诗词知识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全诗。
【难点】
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自主预习
1.关于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2.关于作品:《登幽州台歌》是中国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
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3.关于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4.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