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3.拓宽视野,关注世界各国的文化创新成果。选择一个国家的文化创新产业(如美国电影、日本动漫等)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历程、成功原因及对我国文化创新的启示。不少于1000字。
4.围绕“文化创新与当代社会”的主题,撰写一篇演讲稿,从青年学生的角度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文化创新,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少于800字。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文化创新的途径”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选取一个方面(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古建筑等)进行创新设计。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体现文化创新的途径,形成一份创新设计方案,不少于500字。
2.结合现实生活,观察身边的文化创新现象,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其成功之处和启示。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800字。
5.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一份关于“文化创新途径”的思维导图,要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涵盖本章节的主要内容。
6.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文化创新途径,制作一份PPT,展示该途径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要求PPT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组不少于10页。
1.作业1、2、3、4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体现个人观点和思考。
2.作业5、6鼓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教师点评,总结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强调文化创新途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创新案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练习题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借鉴学习。
6.个体差异:学生在文化素养、创新能力、表达沟通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教师需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5.2文化创新的途径(优秀教学案例、说课、反思)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5.2文化创新的途径(优秀教学案例、说课、反思)
2.亮点二:问题导向深入浅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创新的本质和意义。这些问题既有深度,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亮点三:小组合作活跃互动
在本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探讨文化创新的途径。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小组合作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有助于学生对文化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勇于尝试、勇于探索。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文化创新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化创新的相关案例,如电影、音乐、绘画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创新的魅力。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情感共鸣。
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可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那么文化创新具体有哪些途径呢?”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文化创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文化创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讲解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包括继承传统、面向世界、立足实践等。通过具体案例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途径的特点和应用。
2.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思考文化创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精神。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文化创新的途径》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

2、学时数:35分钟二、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围绕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材料、视频、音乐、图片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②、运用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3、内容分析:(1)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

难点: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2)教材地位:本课是《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内容。

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同时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第三单元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4、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但是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对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难以理解,尤其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容易走入误区,在教学中还是要依靠多媒体通过大量的素材分析解读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文化创新方向,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2)、通过课堂设计作品贯穿整堂课的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
(3)、通过对错误观点的分析增强学生分辨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介绍增强学生在传统文化上的兴趣及自信心。
(2)、通过作品展示增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教师寄语激发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学以致用——达成能力目标
通过所学,将现实中有关的文化创新的例子进行总结分类,并可加以实践。从而实现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
五、板书设计
教师总结:
态度: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海纳百川、科学分析)
做法: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教师展示“我是中国人”图片
议一议:你怎样看待上述现象?
1.学生自主思考
2.学生展示,畅所欲言。
站在东方的角度用西方的音乐来表达我们的心境
把中国人特有的情绪融入到西方旋律里
探究四:
从文化的角度看,为什么《送别》能够传唱一个多世纪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2.教师归纳总结
(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地位。
探究五:
“说说在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
教学难点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及怎样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
4、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学生,在学习了第三课和第四课的基础上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加深,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他们能够联系所学的知识对本课的内容进行理解;在生活中学生也能较多地接触到文化创新,无论是从电视上还是学校提倡的文化创新活动中,学生都有所了解,在课程中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例来进行本课的讲解,学生能够联系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进行理解。同时,高二的学生已经参加了全省学业水平考试,但由于政治课时量有限,必修三部分老师讲解不多。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知识的重新学习,也是对考点的复习。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精品教案【学情分析】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

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重点学习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所以本节课主要探讨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能力目标: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赏析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②通过“流行风”VS“复古风”,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③通过了解中国杂技《晃管》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构思】设计理念(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

(3)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最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分析】1、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是第三、第四两课的一个延伸和升华,文化多样性要求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继承性则要求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立足课时结构:《文化创新的途径》则是在第一框社会实践与文化的“决定与反作用”知识原理讲解后,进一步了文化如何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创新,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最后则分析了文化创新中两种错误的倾向,归纳出我们文化创新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基本途径:正确处理两对基本关系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通过实例的播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辨别文化呈现的特色与不足(2)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范围的合作讨论,产生智慧的火花。

(3)深入、辨证地思考问题与创新的能力:结合具体生活实例,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文化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初步具备事物不断发展,文化需要创新,人生追求进步的价值发展观和人生观。

(3)能辨证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教学重、难点】(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三二一”教学法(三学:学生自学,小组竞学,教师导学;两练:课上练,课下练;一小结)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环节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学生展示自学成果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___________,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文化创新的途径】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

另外,文化不仅是人的精神砥柱和智慧之光,而且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和发达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志与源泉。

文化要涵负这样的功能和承载这样的责任,它本身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

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并真正实现了创新的文化,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魅力的文化。

这样就促使他们对文化的创新途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设计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新课程要求,以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本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赏析《舌尖上的中国》制作花絮,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②通过辩论《舌尖上的中国》的惊喜与遗憾,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二:学情分析①在思维方式方面,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但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②在知识的理解方面,对于文化创新途径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困难在于对于文化创新的深层次思考,对我们以前走过的那些弯路的思考,对于从中华文化的高度理解创新的意义的思考,对身处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的中华文化往何处去的深层思考。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涉及到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核心,是本课内容在整个课程中应具有的价值,应加以重视。

三: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采用互动教学方式,核心教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下合作学习与课上自主探究相结合。

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2)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于实践、善于创新;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创新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现象;
(2)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作业提交时间:请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将作业提交至教师邮箱。
作业评价: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和展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文化创新现象,提出创新性观点。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1)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
3.学会分析社会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对文化创新案例进行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生活,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文化发展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过程与方法如下:
1.通过案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创新现象。
(4)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文化创新的过程,培养实践能力。
2.教学策略:
(1)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5.2公开课教案-《文化创新的途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5.2公开课教案-《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途径》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发展需要创新。

而怎样进行创新则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同时,本课是承上启下,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

在呼唤创新的当今时代,文化创新作为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实践性。

《文化创新的途径》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2、课标要求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处理】在教材处理方面,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更好体现时代性,我删减了教材中的例子,用G20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贯穿始终。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文化创新的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

(2)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2)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文化创新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高二学生基础、理解能力较弱的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依据:本课探究的是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所以本知识点理所当然地成为本课重点。

突破重点方法:通过材料探究,循循善诱、得出结论。

2 、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依据:由于学生很难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所以,本知识点是难点。

突破难点方法:结合某些网友对《最忆是杭州》的负面评价,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一】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本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赏析《舌尖上的中国》制作花絮,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②通过辩论《舌尖上的中国》的惊喜与遗憾,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③通过为《舌尖上的中国》推荐一味具有本地特色的美味,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地区)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二:学情分析①在思维方式方面,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但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②在知识的理解方面,对于文化创新途径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困难在于对于文化创新的深层次思考,对我们以前走过的那些弯路的思考,对于从中华文化的高度理解创新的意义的思考,对身处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的中华文化往何处去的深层思考。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通过介绍文化创新的两面性,进一步理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一内容的学习,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文化创新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这是进行文化创新的重要保证。

【教材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内容,在前面两课中,学生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

而怎样进行创新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学情简要分析针对高二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而且学生对中国独特的艺术京剧较为熟悉,通过京剧创新,加深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理解。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识记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和处理好两对基本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②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汇集实例,情景探究,阐述文化创新的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并关注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教学策略方法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文化创新的途径②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2、能力目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实践。

2、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4.培养创新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问题,以文化创新助力社会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文化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文化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习惯。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文化创新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创设开放、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1.回顾文化创新的途径,强调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醒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改进。
3.强调文化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文化创新现象,积极参与文化创新实践。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文化创新途径,观察并记录生活中至少三种文化创新现象,分析其创新点及产生的影响。要求:不少于300字,下节课分享。
3.强化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文化创新的相关问题。
-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外来文化如何本土化?”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鼓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探讨,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3.现代文化创新:分析现代科技对文化创新的影响,如网络文学、短视频、虚拟现实等新兴文化形态的诞生。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观看《战狼2》宣问题:为何如此成学生回答:(成功之处好在哪?国产,创新……)
教师点拨:战狼2》的故事背景是非洲发生的暴乱,中国海军辅助撤侨。在片尾处,人们扔下枪械,主角举起国旗,穿过交战区这是利比亚撤侨的真实一幕。影片映照着当下时代潮流和中国在全球化下的新位
〈过渡语〉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那么实现文化创新我们有没有其他途径可走
1
课题
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2.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3.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能力目标
1.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
2.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赏析电影作品,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
2.激发学生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源自进行文化创新。教学重点、难点
1.文化创新的途径。
2.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猜一猜:2017年可以说是中国电影“逆袭好莱坞”的一年,有创新性的作品层出不穷。目前为止,哪一部电影是中国票房冠军?
问题:这部创新性的影片,给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带来了怎样的启
●教师归纳,引出课题
〈过渡语〉首先我们明确本节课的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请大家拿出导学案,将关键词标注出来,带着这些目标,走进我们今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通过介绍文化创新的两面性,进一步理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一内容的学习,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文化创新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这是进行文化创新的重要保证。

【教材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内容,在前面两课中,学生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

而怎样进行创新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学情简要分析针对高二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而且学生对中国独特的艺术京剧较为熟悉,通过京剧创新,加深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理解。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识记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和处理好两对基本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②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汇集实例,情景探究,阐述文化创新的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并关注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教学策略方法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文化创新的途径②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2、能力目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实践。

2、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教学难点1、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2、必须克服两个错误倾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5.2 文化创新的途径导入新课:播放:《说唱脸谱》刚才我们欣赏了一段慷慨激昂的乐曲,也领略了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京剧的魅力。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世界戏曲艺术的瑰宝。

我想问:同学们有没有喜欢京剧的?有没有京剧票友?(观看学生表情)从同学们的神情中就能读出:并没有几个同学真正喜欢京剧!这也恰恰反映了京剧尴尬的现状。

请大家看来自生活的报告。

(多媒体展示)来自生活报告:(学生读)京剧是一种美的享受。

一个真正的京剧舞台上演的是生旦净丑的戏曲。

听的是他们的字词唱腔,看的是他们的脸谱戏服,享受到的是我们的心灵震撼。

然而,当今人们对京剧的兴趣似乎日渐减淡。

这些年以来,随着通俗文化的兴起,电视媒体的高速发展,高层经济体系的建立,以及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京剧出现了少剧目,没市场,没观众的尴尬局面,很显著地体现在了剧场的上座率上。

上海专营京剧演出的逸夫舞台,平均上座率连5成都不到,情况更令人担忧.为什么京剧由原来的“集万般宠爱于一身”沦落到今天“门前冷落鞍马稀”?是京剧抛弃了观众,还是观众抛弃了京剧?京剧未来的路在何方?或许看了电视剧《荀慧生》的两个片断之后,大家会获得一些启迪。

播放电视剧《荀慧生》大家看得很投入,京剧的生命力在哪里呢?学生回答:创新那应该如何创新呢?(多媒体展示)分角色讨论角色----观众:为什么对京剧缺乏兴趣?你认为艺术家们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唤回你的爱?角色----戏曲表演者:你打算在哪些方面创新,才能让爱重来?角色----戏曲创作者:你会在剧本创作方面如何创新,让爱不再等待?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参与讨论并引导。

(讨论5分钟后)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看一下是不是已经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我们首先走进观众,倾听一下他们的声音。

为什么对京剧缺乏兴趣?学生回答:节奏慢(老师点评: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没有多少人有闲情逸致去听那些咿咿牙牙的陈词滥调),内容陈旧,节目老化(这些节目都离我们生活太远)。

你认为艺术家们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唤回你的爱?学生回答:符合时代的,反映我们现实生活的。

(点评也就是反映我们老百姓喜怒哀乐,反映老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反映老百姓锅碗瓢盆交响曲)。

老师引导:要创作出这样的作品需要我们的这些艺术家们怎样做呢?深入生活,到我们身边来,也就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京剧在这方面恰恰存在缺陷:艺术的生命力在民间,但京剧则一直在走“上层”线路。

似乎迎合所谓上层人士才不至于辜负“国粹”的称谓:清朝时候迎逢慈禧、战乱时期迎逢军阀、十年动乱迎逢江青。

过渡: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已经发现了京剧存在的问题,希望艺术家们立足实践创作出符合时代的新作品,否则我们只能说:想说爱你不容易!看一下我们表演艺术家会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让爱重来?学生回答:在唱腔、服饰、布景、舞蹈等方面进行创新。

老师点拨:唱腔能不能该成摇滚或者歌剧《我的太阳》,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要继承传统,保持民族特色。

老师点拨:服装是不是穿的越艳丽越好?为什么?(强调创新不是媚俗,不是迎合低级需要。

)老师点拨:布景如何创新?学生:借用现代灯光等先进技术设备。

老师点拨:舞蹈怎么创新?学生:借鉴西方的芭蕾舞等过渡:就好象鱼离不开水,好的艺术表演家离不开好的剧本。

下面看一下我们的剧本创作者又是如何创新,让爱不在等待的呢?学生:继承传统的故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等),体现时代精神。

学生:汲取国外优秀的故事,进行改编,用中国的京剧演绎西方的故事,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老师:看到剧本创作者有这么高的创作热情,我们搞个现场创新。

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你们能不能改编。

学生现场创作,老师予以鼓励。

总结:我们的京剧艺术家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京剧未来漏出了一丝曙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在京剧的创新过程中有两个对立的观点,请看观点辨析。

观点辨析:保守派:墨守陈规、信奉传统京剧的原汁原味,可以忍受京剧演员的优劣,但不允许任何人对其唱、念、做、打、化妆、扮相等有丝毫改变。

反对一切现代京剧和拒绝吸收外来东西。

持这类观点的人认为把一切建立在京剧基础上的改良都称为“媚俗”。

激进派: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传统剧死去,犹如凤凰涅槃,将催生现代京剧的发展。

我们的传统京剧的表演艺术家们应洗心革面,勇于同传统京剧决裂。

把那些皇袍马褂、凤冠霞帔等古旧戏服除留部分送到博物馆当文物外,其余大可砸烂、烧掉。

有人甚至要求用西方歌剧来改造京剧。

老师:分析这些观点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样做?学生:保守派不对。

应该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即体现时代精神;还应该吸取外来戏曲文化的长处,即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激进派不对。

应该继承传统,不能脱离传统谈创新,这是我们创新的根基。

还应该在吸取外来文化的时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老师总结:保守派是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激进派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过渡: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通过同学们的探讨和辨析,我们终于为京剧找到了一条光明大道。

同学们总结一下:怎样进行京剧创新。

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然后寄语京剧(学生齐读):为了让中国戏曲艺术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我们既不能抛弃自我,全盘西化,也不能唯我独尊,拒绝革新。

正如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不进则退、不变则废的道理一样,中国戏曲也应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渗透,扬长避短、推陈出新,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积极接受西方优秀的文艺特色,既饱蓄《左传》《史记》的养料,又汲取荷马《史诗》的精华,把这朵中华奇葩推向更加姹紫嫣红的明天。

过渡:京剧创新的道路找到了,文化创新的路也就不远了。

展示多媒体:走入实践判断运用早在1941年,我国便推出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制作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片,都在国际电影节大放光彩,令世界瞩目。

尤其是诞生于1959年的中国水墨动画,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曾让世界为之惊叹,被奉为国宝。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动漫突然陷入低迷,动漫作品开始被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垄断,国内原创的动漫作品少之又少。

自身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大量“洋动漫”对中国动漫市场大肆进攻与占领,导致中国本土动漫市场逐步丧失;动漫人才匮乏,动画前期创作、策划、设计成为动漫产业的软肋;动漫节目缺口大,专业动漫频道面临“片荒”;产业链条缺失,形成的动漫产业“倒”金字塔摇摇欲坠……从《聪明的一休》《灌篮高手》。

从《米老鼠和唐老鸭》到《奥特曼》,日美动漫似乎充斥了我们的动漫世界。

中国动漫风光不在,渐行渐远。

作为动漫爱好者,请你为中国动漫寻找出路学生讨论结束语:没有创新,或许我们仍然生活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没有创新飞机上不了天,轮船下不了海。

最后让我们伸出勤劳的双手,展开智慧的翅膀,放飞创新的梦想,大胆创新吧!●课后反思点评:本节课采用了从特殊性到普遍性的方法,通过京剧创新总结文化创新,让学生深层次体会文化创新途径。

●教学资源介绍电视剧《荀慧生》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