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七、十八章知识总结
九年级物理第18章电功率知识点

计算出功率。
*通常计算题内会出现求此时家庭电路中实际电压的问题,此时可根据U=
方法二、P=UI(见知识点3)
知识点3:测灯泡的电功率
方法:
法
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小灯泡两端的
和通过小灯泡的
测量这些物理量的电表有:电压表,电流表,
实验电路图:
PR 求出。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电源,小灯泡;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注意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选取适当的量程,开关处于 状态;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连入的阻值最 ,从而使它处于使电路中电流最 的位置;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小灯泡的 电压,记录下两表的示数;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略高于或略低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 (5)代入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注意:
I
n
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越大
P实
U2 R
U U1 U 2 U n
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小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越大
I
P实 U实 I1 I2
I
I
n
实际电压大的P实越大,因此实际电压大的灯泡较亮
U
P实 U U1 U2
实I U
n
通过电流大的P实越大,因此通过电流大的灯泡较亮
注意: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③电能表上几个重要参数:
“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 V的电路中使用;
“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 定电流为10A, 定最大电流为20A,电能表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A;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七、十八章)

【胜利教育必胜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七、十八章)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公式:I =U/R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安=1伏/欧。
3.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 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5.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④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⑤分压作用:U1:U2=R1:R2 ;6.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1/R=1/ R1+ 1/ 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n④分流作用:I1:I2=R2:R1;第十八章电功率1.电功(W):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2.电功的国际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物理九年级十八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十八章知识点第一节:力的作用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能够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物理量。
2.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
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
3.力的合成:如果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合力是这些力的矢量和。
4.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是指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量,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获得动量变化的速率与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成正比。
5.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孤立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第二节:功和机械能1.功的概念:力对物体的作用量,功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2.功率的概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数量,即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
3.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5.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第三节:压强和浮力1.压强的概念:压强是指垂直于单位面积的力的大小,即压强等于力除以面积。
2.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上升力。
3.浮力原理: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气体)重量。
第四节:电和磁的基本概念1.电荷和电流:电荷是物体所带的一种属性,电荷分正负两种。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
2.电压和电阻:电压是指单位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电阻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受到阻碍的程度。
3.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阻器、开关。
4.磁场的概念:由电流所产生的磁力作用区域称为磁场。
5.电磁感应:当导体磁通量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导致电流产生。
第五节: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位于反射面的法线上。
2.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不同介质的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3.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发生全反射,完全被反射回去。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八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八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八章主要讲述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以下是该章节的一些重要
知识点:
1.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恒定为3.0 x 10^8 m/s,通常表示为c。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相同介质中直线传播,这是光的一种基本性质。
3. 光的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
生方向的改变。
4. 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入射角是指光线与界面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指光线在折射
界面上的方向与界面法线的夹角。
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5. 光的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如果折射率的比值大于1,则发生
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的条件是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临界角可以通过折射定律计算得到。
6. 反射镜的原理:反射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制成的光学器件。
常见的反射镜有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
7. 平面镜的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相等、倒立和左右对称。
这些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八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上册物理十七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十七章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
九年级上册物理的第十七章涉及了电磁感应和电动机的内容。
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一章的重点知识。
一、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磁场或电场的变化可以引起电流的感应现象。
在电磁感应中,有三个重要的规律需要注意。
首先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该定律指出,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通过该导体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方向满足楞次定律。
其次是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描述了感应电流的方向。
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是这样的,使其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互作用,从而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最后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规律。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规律可以得出,电磁感应的大小与导体的匝数、导体的面积以及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
二、电动机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电动机也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牢记。
首先是电动机原理。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洛伦兹力的作用,当导体内有电流通过时,该导体将在磁场中受力,并产生机械运动。
其次是电动机的分类。
根据电动机的运转原理和结构特点,电动机可以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两大类。
直流电动机通过直流电流的作用产生机械运动,而交流电动机则通过交流电流的作用产生机械运动。
最后是电动机的效率和控制。
电动机的效率是指转化出的有用功与输入的电功率之比。
而电动机的控制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来实现。
电磁感应和电动机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这一章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和电动机的运作原理,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同时,这些知识也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发电厂、工业生产中的电动工具、交通运输工具等。
因此,学好这一章的内容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物理十七章的电磁感应和电动机知识点是我们九年级上册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应用物理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九年级物理17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17章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物理第17章的知识点。
这一章主要涉及电,通过对以下内容的探索和学习,我们将更好地理解电的性质、电
路的搭建和电的应用。
一、电的性质
1. 电的基本性质:电荷、电场、电势差。
2. 电的载体:带电粒子(如电子、质子)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
3. 静电现象:摩擦带电、电荷分布、电荷产生电场。
二、电路
1.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体、电阻和开关。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析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
3. 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大小、导线材料、导线长度和导线截
面积。
4.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三、电的应用
1. 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如热能、光能)之间的转化。
2. 家庭电路:认识家庭电路的基本构造和用电安全。
3. 电磁感应: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
四、实验与探究
1. 线圈电流的方向和磁极性。
2.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变化规律。
3. 制作简易电磁铁。
五、典型题型和解题技巧
1. 选择题:根据基本电路知识答题。
2. 计算题:运用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公式进行计算。
3. 解答题:对电路中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结语
通过学习九年级物理第17章的知识点,我们对电的性质、电
路和电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验和探究,我们可以加
深对这些知识点的认识,并通过典型题目和解题技巧提高解决物
理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能为大家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提供帮助。
九年级物第十七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第十七章知识点第十七章:物质的传热一、热传递的方式热传递是物质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在自然界中,热传递通常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1.导热:导热是指物质内部的热传递,其原理是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振动传递热量。
金属是良导体,因为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能够迅速传递热量。
而非金属如木材、橡胶等则是不良导体,它们的热传递速度比金属慢得多。
2.对流: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传递。
在液体和气体中,热量的传递主要依靠流体的热运动。
当液体或气体被加热时,它们的密度会减小,变得更轻,产生上升的对流流动,热量得以传递。
相反,当液体或气体被冷却时,密度增加,产生下沉的对流流动。
3.辐射:辐射是指通过空气或真空中的电磁波传热。
辐射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不受传递介质的影响。
太阳向地球传递的能量就是通过辐射传递的。
二、传热的影响因素1.温度差:温度差是物质传热的驱动力。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内部的热运动就越激烈,能量传递的速度也就越快。
而两个物体之间的温度差越大,传热速度就越快。
2.传热介质:传热介质是指传热过程中的物质介质。
不同的物质对热量的传递有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金属是良好的导热介质,而非金属则是较差的导热介质。
例如,金属锅比塑料锅更容易传导热量。
3.传热面积:传热面积是指两个物体接触的表面积。
传热的面积越大,传热速度就越快。
这也是为什么放大镜可以集中太阳光线照射的原因,因为放大镜的表面积比其他物体大。
4.传热距离:传热距离是指热量传递的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传热距离越短,传热速度就越快。
例如,烹饪时如果将锅离火源较近,食物的烹饪时间就会缩短,因为热量传递的距离变短。
三、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散热器:散热器是利用对流方式实现物体散热的设备。
散热器通常由金属制成,散热面积大并具有细小的散热片,以增加热量的散发。
当电脑或汽车发动机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散热器能够通过对流方式将热量释放到空气中,从而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物理九年级十七十八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十七十八章知识点十七章:光的传播与视觉现象在物理的学习中,我们曾接触过很多有关光的知识。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能够传播并产生各种视觉现象。
在本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光的传播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视觉现象。
一、光的传播特性1. 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这意味着当光从一个点发出时,它会沿直线路径传播到其他地方。
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远处物体的原因。
2. 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的,约为3.00×10^8米/秒。
这个速度非常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察觉到光传播所需要的时间。
3. 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它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引起的,根据该速度的改变,光线会发生偏折。
4. 光的反射现象:当光线遇到介质边界时,它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是因为光在边界上发生改变,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可见的反射光),另一部分光穿过边界(折射光)。
二、视觉现象1. 照明条件对视觉的影响:不同的照明条件会影响到我们的视觉。
例如,在强烈的阳光底下,我们可能会感到刺眼;而在昏暗的房间里,我们可能会觉得昏暗。
2. 可见光谱:光谱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我们所能看到的光谱被称为可见光谱。
它包括了从红色到紫色的七种颜色。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彩虹的原因。
3. 光的色散现象:当光经过某些物质(如三棱镜)时,光的不同颜色会被分离出来,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色散可以解释为不同颜色的光波在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的。
4. 干涉与衍射现象:干涉和衍射是光的波动特性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干涉是两个或多个波(光波)相互叠加而产生的现象,衍射是光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弯曲和传播的现象。
三、眼睛与视觉1. 眼睛的结构:我们的眼睛是感知光线并将其转化为视觉信号的重要器官。
它由眼球、视神经和其他组织组成。
眼球包括角膜、晶状体、虹膜等,它们共同协作完成光的聚焦和成像。
2. 光的成像:当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后,它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缩小的物体影像。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八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八章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八章主要讲解了声波的传播和声学现象。
下面是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声波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传播,以串联的方式传递能量和信息。
2. 声波的特性:声波具有振动、传播、幅度、频率、波长和速度等特性。
振动是声波产生的根本特征,传播指的是声波在介质中传递的过程。
幅度是声波的振动幅度,决定声音的大小。
频率是声波振动的次数,决定声音的高低。
波长是声波传播的长度,与频率和速度有关。
速度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率,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3.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不同物体的振动方式和振动频率会导致不同的声音。
例如,悬挂弹簧上的重物振动会产生低沉的声音,而鼓膜的振动会产生清脆的声音。
4.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主要以气体、液体和固体为传播介质。
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以纵波的形式传递,分子在传播方向上来回振动。
声音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般在干燥的空气中为343米/秒。
5. 声音的变化: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物,如反射、折射和吸收。
当声波碰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即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回原来的方向。
声波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声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介质对声波的吸收也会导致声音的衰减。
6.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声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被应用于声呐、雷达和音响系统中。
声音的频率和波长可以用于测量距离和检测物体。
声音的衰减也被用于降噪和隔音。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八章的主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第十七-十九章 物理知识点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第一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当 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比。
当 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比。
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欧姆定律:内容: 。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 公式: I = R= U= 使用欧姆定律时需注意:R=U I 不能被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因为 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 、和 ,其大小跟导体的 和 无关。
人们只能是利用这一公式来测量计算导体的 而已。
*电路(串联、并联)中某个电阻阻值增大,则总电阻随着 ;某个电阻阻值减小,则总电阻随着 。
第三节 电阻的测量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实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②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使小灯泡发光,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R= 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③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多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R= ,计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并求出电阻的。
①接通电源前应将开关处于 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 ; ②连好电路后要通过 的方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 。
第十八章 电功率第一节 电能1、电功:定义:电流 叫电功。
电功的符号是单位:焦耳(焦,J )。
电功的常用单位是度,即 (kW ·h )。
1kW ·h = J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公式:①W= = = = 公式中的物理量:1、 电能表:测量电功的仪表是电能表(也叫电度表)。
下图是一种电能表的表盘。
表盘上的数字表示已经消耗的电能,单位是千瓦时,计数器的最后一位是小数,即1234.5 kW ·h 。
用电能表月底的读数减去月初的读数,就表示这个月所消耗的电能。
“220 V ”表示这个电能表的 电压是 V ,应该在220V 的电路中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总结

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1.能源: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A: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
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
如电能等。
B: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C:生物能源: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化石能源: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如煤,天然气等。
二、核能
1.核能:当原子核在某种条件下分裂或聚合时就可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分类:裂变和聚变
2.核电站发电的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为: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三、太阳能
1.太阳能:太阳能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
2.太阳能的利用:
(1)直接利用:用集热器和太阳能电池利用太阳能
(2)间接利用:利用化石燃料
四、能源革命
1.人工取火——人类最早的技术革命
2.蒸汽机的发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的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九年级物理十八章 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十八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而九年级物理的第十八章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知识点:电流、电阻和电压。
一、电流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通常用字母I表示,单位为安培(A)。
1. 电流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积的电荷量称为电流,即I = ΔQ/Δt。
2. 电流的方向:约定正电流的方向为从正电荷流向负电荷的方向。
二、电阻电阻是指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特性,通常用字母R表示,单位为欧姆(Ω)。
1. 电阻的定义:单位电压下单位电流通过导体时的电阻称为电阻,即R = U/I。
2. 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截面积有关;电阻与导体温度也有一定关系。
三、电压电压是指电场力对单位电荷的作用,通常用字母U表示,单位为伏特(V)。
1. 电压的定义:单位电荷在电场中获取或失去的电位能称为电压,即U = ΔE/ΔQ。
2. 电压的测量:电压可以通过电压表进行测量。
在九年级物理的第十八章还包含了以下重要的知识点:1.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指出,在一定温度下,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即U = I × R。
这个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2. 电功和功率:电功是电流通过电阻所产生的能量转化,单位为焦耳(J);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流通过电阻所转化的能量,单位为瓦特(W)。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P = U × I。
3. 测量电流和电压:测量电流可以使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使用电压表或万用表。
通过对九年级物理十八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电流、电阻和电压的概念和原理。
这些知识对我们理解电路的原理、应用电学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九年级物理十八章的知识点包括电流、电阻和电压,欧姆定律,电功和功率以及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方法。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学现象和解决相关问题。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 电功率”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必背知识点一、电能和电功1. 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称为电能。
电能的来源多种多样,如电池、发电厂 (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地热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
2. 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功的符号是W。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电功的单位是焦耳 (J),常用单位是千瓦时 (kW·h),也称作度。
1kW·h=3.6×10^6J。
计算公式:原始公式W=UIt(适用于所有电路),推导公式W=I^2Rt和W=(U^2/R)t(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二、电能表定义:测量用电器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读数: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重要参数:“220V”表示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10(20)A”表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电能表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A。
“600revs/kW·h”或 “2500r/kW·h”表示电能表的每消耗1kW·h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或2500转。
三、电功率1. 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符号:P。
3. 单位:国际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千瓦(kW)、毫瓦(mW)。
换算关系:1kW=1000W,1W=1000mW。
4. 公式:定义式:P=W/t=UI(适用于所有电路)。
推导公式:P=I^2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一般用于串联)和P=U^2/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一般用于并联)。
四、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1.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用U额表示。
2.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用P额表示。
3. 实际电压: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用U实表示。
4.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用P实表示。
5. 关系: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九年级物理第18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18章知识点第一节:电磁感应和发电机电磁感应是指通过磁场对导体进行作用,使其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与磁场相对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导体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应用广泛,例如电动机、变压器和发电机等都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定子和磁场组成。
当转子带动磁铁旋转时,磁力线与定子线圈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导线和负载连接,感应电流就可以驱动电器设备工作。
第二节:电磁波和光的本质电磁波是一种横波,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构成。
电磁波按照频率的不同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其中,可见光是人眼可以感知的电磁波。
光的本质是波粒二象性的体现。
根据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可以证明光具有波动性;而根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实验证据,可以证明光又具有粒子性。
第三节: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是光线遇到边界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按照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并且反射角与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按照折射定律,折射角、入射角和折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较尔斯定律。
第四节:光的色散和光谱光的色散是指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时,由于折射率与波长有关而产生的颜色分离现象。
常见的色散现象有光的折射、光的散射和光的衍射等。
光谱是将可见光按照波长的大小进行分离,并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现象。
光谱可以分为连续谱、线谱和带谱三种类型,其中连续谱是指波长连续变化的光谱,线谱是指由离散的光谱线组成的光谱,而带谱则介于连续谱和线谱之间。
第五节:透镜与成像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的光学元件,按照透镜形状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可以用来对光线进行聚焦或发散,从而实现放大和缩小的功能。
光通过透镜后,会根据透镜的形状、距离和介质折射率的不同而产生像。
根据光线传播的路径和焦距的关系,透镜成像可以分为实像和虚像,其中实像是指光线会交汇形成的影像,虚像则是不会交汇的影像。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7-18章)磁学知识点

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一、磁场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就是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
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磁南极(S),指向北方的叫磁北极(N)。
任一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化: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方式有:与磁体接触;与磁体摩擦;通电。
4、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叫做磁场。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产生磁力的作用。
5、磁场方向:磁感线的切线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的方向相同。
6、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磁场方便,我们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
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
7、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叫地磁场。
所以小磁针静止时会由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原理指向南北,由此可知,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8、地磁南极与地理北极、地磁北极与地理南极并不完全重合,中间有一个夹角,叫做磁偏角,是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首先发现的。
二、电流的磁效应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这一现象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的。
2、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会产生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当于条形磁体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两个磁极。
3、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和有无铁芯有关。
4、在通电螺线管里面加上一根铁芯,就成了一个电磁铁。
可以制成电磁起重机、扬声器和吸尘器等。
5、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可以使用右手螺旋定则:将右手的四指顺着电流方向抓住螺线管,大姆指所指的一端就是该螺线管的N极。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温馨提醒:善听,好思,勤练。
欧姆定律一、考点、热点回顾(一)知识框架R一定时,I与U成正比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U一定时,I与U成反比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公式:(变形式,)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成立条件:I、U、R是对应同一个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上的物理量原理:伏安法测电阻电路图:应用 实验步骤:串联电路:R=R1+R2+R3+……+R n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并联电路: = = …… =欧姆定律的规律: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人体的安全电压≤36V安全用电 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注意防雷(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 研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倍数变化 ③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读出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与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值,并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论证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有关,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成正比关系。
图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目的 研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n 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闭合开关后,换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变化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定值电阻的两端电压不变 ④把对应着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论证电流和电阻有关,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汇总

第16章 欧姆定律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当电阻一定时,流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即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流过导体的电流越大】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当电压一定时,流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导体的电流越小】二、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定义(1)定义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就是RU I = 【这里U 的单位是伏特(V ),R 的单位是欧姆(Ω),I 的单位是安培(A )。
单位必须统一】(2)对欧姆定律的理解①虽然由欧姆定律的公式变形可以得到IU R =,但是不能理解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电阻跟电流成反比。
因为导体的电阻与流过它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无关,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等有关。
②当电路短路时,电流不经过用电器而是直接从导线流过。
因为导线的电阻很小,相当于R很小,根据欧姆定律RU I =,可以知道流过导线的电流很大。
所以电路短路很容易引起火灾。
③当人的皮肤处于潮湿状态时,电阻会变小。
根据欧姆定律R U I =,当人体的电阻变小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会变大,从而会增加触电的可能性。
④酒精浓度检测仪内含有气敏电阻,气敏电阻的阻值会根据酒精气体的浓度变化而变化,根据欧姆定律RU I =,电阻变化会导致酒精浓度测试仪的电压或者电流变化,从而使读数发生明显变化。
2、欧姆定律的相关计算(注意单位统一)(1)已知电阻或者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求电阻或者用电器的阻值,用I U R =来计算。
【例一】已知流过某电阻的电流是A 2,该电阻两端的电压是V 12,求该电阻的阻值。
解:该电阻的阻值Ω6A 2V 12I U R ===(2)已知电阻或者用电器的阻值和流过它的电流,求它两端的电压,用IR U =来计算。
【例二】已知灯泡1L 的电阻是Ω5,流过灯泡1L 的电流是A 2,求它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十七章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十七章第一章:光传播的基本规律1.1 光的传播路径和特性1.2 光的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1.3 镜面反射和球面反射1.4 色散与光的干涉第二章:光的成像2.1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2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2.3 透镜组的成像规律2.4 光学仪器的应用:显微镜、望远镜等第三章:电流与电阻3.1 电流的概念与表达式3.2 以Omh法则计算电阻3.3 系列电路和并联电路3.4 电功率和电能计算第四章:电解质溶液的电离与电解4.1 电解质溶液的电离过程4.2 电解与化学方程式4.3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浓度第五章:化学与电能5.1 化学反应与电能转化5.2 电化学电池的构造与原理5.3 电解与电池的区别与联系5.4 电化学反应的应用:电镀、蓄电池等第六章:磁场与电流6.1 磁场的概念与性质6.2 安培法则与洛伦兹力6.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6.4 电磁铁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第七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振荡7.1 电磁感应现象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7.2 自感与互感的基本原理7.3 电磁感应与发电机工作原理7.4 电磁波的传播与特性第八章:物质的热性质8.1 温度与热量的概念8.2 热能守恒定律与传热方式 8.3 物体的热膨胀与表达式8.4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应用第九章:热传导与热辐射9.1 热传导的基本规律9.2 热传导方程的应用9.3 热辐射与斯特藩定律9.4 火的燃烧与烟雾探测器第十章:机械振动与波动10.1 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10.2 机械振动的简谐性10.3 波动的基本特性与传播10.4 声音的特性与传播速度第十一章:物质组成与转化11.1 物质的元素与化合物11.2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的分类 11.3 化学反应式与化学平衡 11.4 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第十二章:空气与酸碱盐12.1 空气的成分与组成12.2 空气中水的存在形式12.3 酸碱盐的基本性质与区别 12.4 酸碱中和的应用与案例第十三章:化学能与储能13.1 化学能的概念与计算13.2 燃料的选择与能量转化 13.3 概念与构造13.4 化学能与环保问题第十四章:核能与放射性14.1 原子核的组成与稳定性 14.2 放射性的本质与射线类型14.3 放射性的危害与防护措施14.4 核能利用与核能的和平用途第十五章:电能的传输与转换15.1 电能的传输方式与损耗15.2 电网输电与变压器原理15.3 电能的转换与利用技术15.4 动力的计算与效率第十六章:物质的分子构造16.1 物态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16.2 晶体与分子的结构与类型16.3 分子间力与物质的物理性质16.4 分子的形状与分子极性第十七章:科学实验与技术应用17.1 科学实验的设计与控制变量17.2 物理实验器材与测量17.3 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17.4 科技的发展对社会与日常生活的影响本文对九年级物理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涵盖了从光传播、电流与电阻到科学实验与技术应用的所有章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七章 电从哪里来
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
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
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通断电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
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它是由电
能转化为机械能。
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7、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8、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9、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
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0、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
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1、感生电流的方向:跟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
关。
12、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应用是制成发电机。
13、交流电:大小和方向周期性改变的电流。
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14、电能的输送:采用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因发热而
造成的损失。
第十八章 走进信息时代
1、电话的基本原理:声音(振动)→ 通过话筒→变化的电流 →
通过听筒(电磁铁)→ 振动(声音)
2、电磁波传播的速度:3×105km/s=3×108m/s
3、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c=λμ
其中c是波速,λ是波长,μ是频率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所以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成反比。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反之,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4、电磁污染:是继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后的第四大公
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