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常见错误解读详解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常见错误解读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5dc43cc195f312b3169a5de.png)
一、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中常见错误
(二)图件
12、图件名和图例不一致
一、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中常见错误
(三)数据表
13、数据表格统计不正确
数据表中的数据应与当年土地利用变 更调查中相关数据相对应。其中等别要 添加1-15等全部等别。并要按要求添加 表头和单位
一、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中常见错误
(四)元数据
14、元数据编写不正确 按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中的示例填写
二、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中常见错误
(一)更新包
22、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计算结果错误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计算结果是整个 工作的核心,计算结果如果出现错误整个更 新评价就没有意义,所以计算结果不允许有 任何差错。错误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因字 段赋值错误导致,二是公式用错导致。
二、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中常见错误
三、辅助要素中常见错误 (一)辅助要素名称、数量 (二)文件放置
总体上就是3方面10类32种
一、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中常见错误
(一)数据库
1.数据库文件不齐全 按省中心下发《上报成果内容说明》 中要求提交以相对路径保存的 mxd文件, XJFDDY、ZBQ、GZZDFB、分等因素、 分作物土地利用、经济系数各自对应的包 含 *.shp 、*.dbf 、*.prj 、*.sbn、*.sbx、 *.shx文件。
二、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中常见错误
(一)更新包
21、等别以外字段赋值错误
等别以外字段主要有BSM、DYBH、DLBM 、TBDLMJ、TBMJ、BZGZZD、ZBQLXDM、 FZLXDM、GXLXDM、YDYBH、YDYBHDYNF 等。BSM 必须是从1开始的流水号,DYBH后七 位是流水号,不能重号和跳号,YDYBH除新增 耕地图斑外不能为空(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数据 库的BSM要与当年的变更调查数据库保持一致 ,不能重新编写)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cace9fe669dc5022aaea008f.png)
2018年度内,全国因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缘故减少耕地的质量平均为8.89等,与2018年度减少耕地平均8.60等相比有所下降。减少耕地质量1-15等均有分布,以6-12等为主,其中6等耕地占减少耕地面积的8.91%,7等占11.81%,8等占14.38%,9等占15.76%,10等占17.02%,11等占12.56%,12等占6.87%。1等和2等面积比例均不足1.0%。
3
114.08
1711.15
0.85
4
172.24
2583.58
1.28
5
366.41
5496.10
2.72
6
886.55
13298.29
6.59
7
1142.73
17140.97
8.49
8
1183.88
17758.21
8.79
9
1400.19
21002.91
10.40
10
1773.99
26609.86
97.68
91.92
112.67
24.60
1.75
1088.82
重庆
1.50
39.04
429.52
970.99
1195.40
895.15
114.09
3645.70
四川
3.31
52.16
180.02
785.99
1997.75
2518.61
2761.78
1298.98
435.86
62.70
10097.16
8062.29
青海
18.63
188.40
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
![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8ef417a7336c1eb91b375d68.png)
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食品》 2018年第2期
近期,国土资源部发布了《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
公
告显示,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
9.96等,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90%、26.59%,52.72%、17.79%。
公告显示,2015年度内新增耕地平均质量为9.55等,较上年度提高0.33等;减少耕地平
均质量为8.89等,较上年度降低0.29等;质量建设项目实施后耕地平均质量为7.91等,较上年度提高0.58等。
与上年度成果相比,我国耕地质量水平总体稳定,通过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弥补了耕地占补过程中的耕地质量损失,保障了全国耕
地质量水平的总体稳定。
据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土资源部己建立了耕地质量“定期全面评价、年
度更新评价、年度监测评价”的工作制度,今后每年都要开展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监
测评价工作,并发布主要成果。
国土资源部不断提升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水平,国土
资源部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已经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耕地
占用税税额测算、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
划编制、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征地补偿费用测算、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其他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等多方面得到充分应用,实现了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实际操作(一)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实际操作(一)](https://img.taocdn.com/s3/m/bd287d56168884868762d664.png)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实际操作步骤一、数据准备(一)资料收集收集变更数据库、上年度更新成果、土整项目相关资料、土整项目管理系统导出文件、变更数据面积官方统计表等。
(二)资料检查重点检查变更数据库中的“年末库”和“增量包”数据,能否在ArcGIS中正常使用;另外检查土整项目数据资料是包含项目竣工红线(CAD格式)等。
(三)数据转换变更数据库中,有部分数据在ArcGIS中无法打开,如年末库中的HDF格式的文件,需用其他可打开软件转换格式。
再是项目红线的转换。
二、图层提取(一)新增与减少图斑提取打开变更数据库中,增量包的“DLTBGXGC”图层属性:筛选新增耕地图斑,属性表中选中“BGQDLDM”≠“011”or“013”同时“BGHDLDM”=“011”or “013”,得到新增图斑;“BGQDLDM”= “011”or“013”同时“BGHDLDM”≠“011”or “013”,得到减少图斑。
(二)质量建设图斑提取在年末库,“DLTB”中提取“011”、“013”,获取全县耕地图斑(且单独导出数据,备用);将各项目红线放入ArcGIS中,在“选择”中点击“按位置选择”,目标图层为耕地图层,源图层为项目红线图层,选择好后,将数据导出,命名为“质量建设图斑(初选)”。
将“质量建设图斑(初选)”与新增图斑对比,去掉与新增图斑重合的部分,同时去掉实际与质量建设不相关图斑(由于项目范围线未完全与地类图斑线吻合,会导致选取多余图斑,需肉眼判读),得到最终质量建设图斑。
(三)未变化图斑提取在全县耕地图斑上去掉新增图斑和质量建设图斑。
运用“擦除”功能实现。
“输入要输”为全县耕地图斑,“擦除要素”为新增或质量建设图斑,依次擦除。
将数据导出,命名为“未变化图斑”。
注:做完各种叠加分析后,一定要将数据导出另存,然后再对数据进行操作;提取完毕后,检查图层提取是否正确。
三、基础图层赋属性值(一)新增图斑提取的新增图斑,已有属性为变更数据库的属性。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新版)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912e3f90c69ec3d5bb7562.png)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2015年11月版)目录一、工作背景 .........................................................................................................................二、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 .....................................................................................................五、术语和定义 .....................................................................................................................六、基本原则 .........................................................................................................................七、技术路线 .........................................................................................................................八、程序和方法 ..................................................................................................................... (一)资料收集 ............................................................................................................... (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 (三)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 ..................................................... (四)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 (五)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 (六)县级数据自查 ......................................................................................................... (七)形成县级分析报告 ................................................................................................. (八)县级成果上报 ......................................................................................................... (九)省级对县级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 (十)编制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 (十一)成果上报 ............................................................................................................. (十二)国家级汇总建库 .................................................................................................九、成果内容与要求 ........................................................................................................... (一)成果内容 ................................................................................................................. (二)成果要求 ................................................................................................................. (三)存放管理 ................................................................................................................. 附件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 ...................................................... 附件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 ...................................................... 附录3: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 ...................................................... 附件4: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一、封面格式 .....................................................................................................................二、正文格式 .....................................................................................................................三、报告内容 ..................................................................................................................... 附件5:成果存放管理要求 ..................................................................................................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存放示例 .............................................................二、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存放示例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为确保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发布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040b4a4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09.png)
Vol.365No.05MAY.2020农业技术与装备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QUIPMENT 3.1结合网络进行农机技术推广,强化农户对农机技术的认知就目前的社会形势以及市内农机大户的规模来看,想要大力推广农机技术,农机局首先需要对传统的推广方式进行创新,以农田技术为主、网络发展为辅的手段进行推广,扩大推广领域。
如今农村地区的网络逐渐发达,大多数农户已经使用智能手机,城镇相关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推广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除了有专人进行线下推广农机技术外,还可以让推广人员提及已建立好的信息平台,让民众关注。
同时,让后台人员每天推广发送农机技术文章,并不定时进行有奖竞答活动,举办的竞答活动可与当地学校、手机营业厅合作,从而使农机技术知识得到普及。
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农机技术推广,不仅能够实现推广技术的创新,还能够加强农户对农机技术的认知。
3.2做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增加民众农机技术推广意识为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首先要做的是让农户对农机技术有基本的认知。
其次,是培养农户自主推广农机技术的意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农机相关部门应以培训体系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地方院校、科研所等技术优势,培养出高素质的农机管理与技术人才。
此外,农机相关部门可以完善现有制度,对农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以及农业技术参观等,提高农机推广服务的质量。
同时,派遣部分技术人员到其他地区的农机机构进行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推广经验。
对农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后,可派到各地区进行知识普及,并将民众聚集起来展开农机技术推广交流会,让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农机推广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推广的重要性等。
以培训工作出发进行技术推广,不仅能够提升农机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还能够增加民众农机技术推广的意识。
3.3出台补贴制度并拓展市场,促进农机技术推广顺利进行我国在农业机械补贴方向上出台了很多政策,其补贴力度因此有所提升,但这些政策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还有不足。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常见错误解读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常见错误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cd5e4677fd5360cba1adb8e.png)
一、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中常见错误
(二)图件
12、图件名和图例不一致
一、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中常见错误
(三)数据表
13、数据表格统计不正确
数据表中的数据应与当年土地利用变 更调查中相关数据相对应。其中等别要 添加1-15等全部等别。并要按要求添加 表头和单位
一、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中常见错误
(四)元数据
14、元数据编写不正确 按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中的示例填写
(一)更新包
23、新增和质量建设耕地评价结果不合理 新增耕地各个等别不能高于或低于周围耕 地2个等别;质量建设耕地各个等别至少有一 个等别提高1等,或没有提高但自然等、利用 等、经济等等指数必须有所增加,但各个等别 和等指数不能低于原来的值,也就说不能降低 等别
二、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中常见错误
(一)更新包
二、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中常见错误
(一)更新包
22、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计算结果错误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计算结果是整个 工作的核心,计算结果如果出现错误整个更 新评价就没有意义,所以计算结果不允许有 任何差错。错误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因字 段赋值错误导致,二是公式用错导致。
二、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中常见错误 Nhomakorabea一、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中常见错误
(五)文字报告
15、报告内容缺失
按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技术手册》 示例编制,发现缺少产能分析的比较多。后 来根据部中心要求又增加两项内容:1.农村 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的等别对比情况,2. 新增和质量建设耕地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分析 。主要有9个方面的错误。
二、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中常见错误
一、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中常见错误
(一)数据库
如果不以相 对路径保存在 其他电脑上就 无法这个工程 文件打开。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启用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的通知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启用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4fb544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0.png)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启用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
评价成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公布日期】2020.12.17
•【字号】冀自然资字〔2020〕142号
•【施行日期】2020.12.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启用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
果的通知
冀自然资字〔2020〕142号各市(含定州、辛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雄安新区管委会综合执法局:自然资源部已验收通过我省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
自2021年1月1日起,全面启用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请各地及时通知所属县(市、区)。
特此通知。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2020年12月17日。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68d41b4ebed5b9f3f80f1c19.png)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安排,自年底开始,以基于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为基础,通过开展补充调查和更新评价,形成了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更加精准地查清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从气候条件、地形状况、土壤状况、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等方面综合评定耕地质量等别,反映了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结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总面积为万公顷(万亩)1,全国耕地评定为个等别,等耕地质量最好,等最差。
其中以等耕地1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7个省(区、市)采用的是20XX年土地变更调查耕地面积数;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广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13个省(区、市)采用的是20XX年土地变更调查耕地面积数;海南省采用的是20XX 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耕地面积数。
为主,面积均大于万公顷,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见表)。
采用等别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等,等别总体偏低。
与平均质量等别相比,高于平均质量等别的等地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低于平均质量等别的等地占(见表)。
表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等别面积比例万公顷(万亩)万公顷(万亩)万公顷(万亩)万公顷(万亩)万公顷(万亩)万公顷(万亩)万公顷(万亩)万公顷(万亩)万公顷(万亩)万公顷(万亩)万公顷(万亩)万公顷(万亩)万公顷(万亩)万公顷(万亩)万公顷(万亩)合计万公顷(万亩)将全国耕地按照等、等、等、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其中,优等地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高等地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中等地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低等地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见图)。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最新整理)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60d47fdd3383c4bb4cd2d6.png)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8〕》,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8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要紧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截至2018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纳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
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面积比例%等万公顷万亩144.33664.880.33259.27888.980.443114.081711.150.854172.242583.58 1.285366.415496.10 2.726886.5513298.29 6.5971142.7317140.978.4981183.8817758.218.7991400.1921002.9110.40101773.9926609.8613.18112032.5230487.7315.10121890.7928361.9014.04131126.7516901.208.3714766.9111503.60 5.7015501.777526.60 3.73合计13462.40201935.95100.00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32c489c0dd88d0d233d46a81.png)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8〕》,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8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要紧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截至2018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纳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
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等面积比例% 万公顷万亩1 44.33 664.88 0.332 59.27 888.98 0.443 114.08 1711.15 0.854 172.24 2583.58 1.285 366.41 5496.10 2.726 886.55 13298.29 6.597 1142.73 17140.97 8.498 1183.88 17758.21 8.799 1400.19 21002.91 10.4010 1773.99 26609.86 13.1811 2032.52 30487.73 15.1012 1890.79 28361.90 14.0413 1126.75 16901.20 8.3714 766.91 11503.60 5.7015 501.77 7526.60 3.73合计13462.40 201935.95 100.00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2cb08e3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e.png)
2019年,农业农村部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和《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国家标准,组织完成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
评价以全国20.23亿亩耕地为基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选取了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健康状况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指标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完成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分。
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 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表1),平均等级为4.76等,较2014年提升了0.35个等级。
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6.32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
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障碍因素不明显,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
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9.47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81%。
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障碍因素较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
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4.4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95%。
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二、 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情况按照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兼顾土壤类型、农业生产条件、行政区划等因素,将我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黄淮海、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等九个区,形成《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区划图》(图1)。
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分述如下:(一)东北区。
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全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共划分为兴安岭林区、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长白山地林农区、辽宁平原丘陵农林区等4个二级区。
总耕地面积4.49亿亩,平均等级为3.59等。
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2.34亿亩,占东北区耕地总面积的52.01%。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39bca7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0.png)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的更新评价工作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
这一工作涉及到耕地数量庞大,地理分布广泛,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还需要科学、权威和客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成果将为国家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并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第一,对全国耕地的数量进行统计与确认。
全国耕地的面积和分布是进行评价的基础数据,需要对全国范围内的耕地面积进行统计,并考虑到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耕地。
第二,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的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土壤肥力、土壤类型、水土保持和地形条件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其中土壤肥力是核心指标。
评价方法应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既要充分发挥专家评价的经验和专业性,又要借助现代科学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
第三,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
实地调查是评价的基础,需要选择代表性区域进行采样,并对采样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和分析。
第四,制定耕地质量等级标准。
根据评价的结果,需要制定针对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的标准,使其既能反映耕地质量的差异,又能适应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需求。
第五,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
评价成果需要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将其发布给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以便广泛应用于政策制定和农业生产中。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涉及到不同领域和不同专业的跨学科合作。
这一工作对土地资源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加强相关研究和实践,为全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支持。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570cde8d3968011ca30091f8.png)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 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发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⑵》,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5 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5 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截至2015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万公顷(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 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其中,7-13 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见表1)。
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等。
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 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见表1)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面积比例%万公顷万亩67101112131415合计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其中,优等地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高等地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中等地面 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低等地面积为万公顷万亩), 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 (见图1)。
图1全国优高中低等地面积比例构成(二)全国耕地质量空间分布从优、高、中、低等地在全国的分布来看,优等地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 广东等3个省,总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优等地总面积的%高等地主 要分布在河南、江苏、山东、湖北、安徽、江西、四川、广西、广东等9个省 (区),总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高等地总面积的%中等地主要分布 在黑龙江、吉林、云南、辽宁、四川、新疆、贵州、河北、安徽、山东等 10 个省(区),总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中等地总面积的%低等地主要 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黑龙江、山西、河北、陕西等 6 个省(区),总面积为 万公顷(万亩),占全国低等地总面积的 %。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摘选)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摘选)](https://img.taocdn.com/s3/m/a9c2faab9b89680203d825a2.png)
前言
➢ 2019年,农业农村部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 2016年第2号)和《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国家标准, 组织完成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评价以全国20.23亿亩耕地为 基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 元,选取了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健康状 况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指标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完成了全国耕地质量 等级划分。
➢ 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9.47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81%。这部分耕 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障碍因素较不 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
➢ 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4.4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95%。这部分耕 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 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情况
➢ (四)黄土高原区。 ➢ 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93亿亩,占该区耕地总面积的54.76%。
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西北部的丘陵沟壑区和长城沿线风蚀滩地区,前者地 表起伏破碎、坡度大、侵蚀非常严重,后者气候干旱、土层浅薄,立地条 件很差。土壤以灰钙土、灰褐土和风沙土为主,质地较粗,结构松散,土 壤养分极度贫乏,农田基础设施缺乏。针对黄土高原区低等级耕地障碍因 素,应加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恢复坡地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大力发展 节水灌溉,努力扩大水浇地面积。实施整修梯田、修复地埂等田间工程措 施,提升水土保持能力。通过秸秆覆盖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合 理轮作等措施培肥熟化土壤,着力改善耕层理化性状和养分状况。
2019年度耕地质量评价报告
![2019年度耕地质量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7b87a4caaedd3382c4d3c6.png)
××县2019年度耕地质量评价报告为系统掌握我县耕地质量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服务,依据《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到2019年底建立了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3个,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点314个,并按照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建立了耕地质量监测点网络,为及时动态掌握耕地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的变化,科学地提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措施,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一、县域基本情况××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北段西侧,属川东平行岭谷区和川中紫色丘陵区的过渡地带。
东西宽36千米,南北长55.55千米,边界线总长283.5千米。
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0°38′—31°16′和东经106°36′—107°15′之间。
县境东西北三面环山,东北高、西南低平,海拔222-1196.2米,平均海拔360米,绝大部分区域海拔在500米以下。
从三叠系到第四系除白垩系、第三系因沉积间断缺失外,其余均有分布,以侏罗系红色陆相地层分布最广。
全县地貌中,丘陵占总面积的60%,低山占29.1%,河谷阶地占10.9%。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数据,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按照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生产性能和肥力水平,通过对土壤类型归并,将全县土壤共分为5个土类,11个亚类,26个土属,56个土种。
二、耕地质量现状为了方便比较,将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也按耕地质量评价综合指数进行分级,共分十个等级,全县2018耕地质量划分为六个等级,其中:二等地面积62553.2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5%;三等地面积1020154.31亩,占总耕地总面积的66.00%;四等地面积为398458.16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78%;五等地面积为25876.5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67%,六等地面积为12312.12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80%,七等地面积为27188.42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76%,通过加权平均得出全区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3.35等级。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https://img.taocdn.com/s3/m/047a1c7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4.png)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统一登记制度,满足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需要,部研究制定了《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见附件),现予印发。
请根据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2012年12月7日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工作方案按照2011年部第97次专题会议精神,以及2012年研究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工作会议和第20次部长办公会议的要求,为确保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全面更新全国范围内的耕地质量等别状况,掌握年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情况,保持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逐步建立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统一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需要。
二、工作任务(一)定期全面评价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关于“土地等级每6年调整1次”的要求,依据最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采用《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的技术方法,每6~10年为周期,对所有现状耕地的质量等别进行全面调查评价,建立县级、省级、国家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纳入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平台,建立耕地数量质量一体化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2019年度耕地质量评价报告
![2019年度耕地质量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71349ce45c3b3567ec8bf0.png)
X X县2019年度耕地质量评价报告为系统掌握我县耕地质量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服务,依据《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到2019 年底建立了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3个,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点314个,并按照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建立了耕地质量监测点网络,为及时动态掌握耕地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的变化,科学地提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措施,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一、县域基本情况xx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华釜山北段西侧,属川东平行岭谷区和川中紫色丘陵区的过渡地带。
东西宽36千米, 南北长55.55千米,边界线总长283.5干米。
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0。
38'—和东经106。
36'—107。
15‘之间。
县境北三面环山,东北高、西南低平,海拔222-1196.2米, 平均海拔360米,绝大部分区域海拔在500米以下。
从三叠系到第四系除白垩系、第三系因沉积间断缺失外,其余均有分布,以侏罗系红色陆相地层分布最广。
全县地貌中,丘陵占总面积的60%,低山占29.1% ,河谷阶地占10.9%。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直土壤数据,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按照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生产性能和肥力水平,通过对土壤类型归并,将全县土壤共分为5个土类z11个亚类26个土属,56个土种。
二、耕地质量现状为了方便比较,将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也按耕地质量刚介综合指数进行分级,共分十个等级,全县2018耕地质量划分为六个等级,其中:二等地面积62553.2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5% ;三等地面积1020154.31亩,占总耕地总面积的66.00% ;四等地面积为398458.16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78% ;五等地面积为25876.5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67% ,六等地面积为12312.12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80% ,七等地面积为27188.42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76% ,通过加权平均得出全区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3.35 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8〕》,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8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要紧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
截至2018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纳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
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
等
面积比例% 万公顷万亩
1 44.33 664.88 0.33
2 59.27 888.98 0.44
3 114.08 1711.15 0.85
4 172.24 2583.58 1.28
5 366.41 5496.10 2.72
6 886.55 13298.29 6.59
7 1142.73 17140.97 8.49
8 1183.88 17758.21 8.79
9 1400.19 21002.91 10.40
10 1773.99 26609.86 13.18
11 2032.52 30487.73 15.10
12 1890.79 28361.90 14.04
13 1126.75 16901.20 8.37
14 766.91 11503.60 5.70
15 501.77 7526.60 3.73
合计13462.40 201935.95 100.00
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其中,优等地面积为389.91万公顷〔5848.58万亩〕,占
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2.90%;高等地面积为3579.57万公顷〔53693.58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26.59%;中等地面积为7097.49万公顷〔106462.40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52.72%;低等地面积为2395.43万公顷(35931.40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17.79%〔见图1〕。
图1全国优高中低等地面积比例构成
〔二〕全国耕地质量空间分布
从优、高、中、低等地在全国的分布来看,优等地要紧分布在湖北、湖南、广东等3个省,总面积为352.01万公顷〔5280.17万亩〕,占全国优等地总面积的90.28%;高等地要紧分布在河南、江苏、山东、湖北、安徽、江西、四川、广西、广东等9个省〔区〕,总面积为2859.63万公顷〔42894.42万亩〕,占全国高等地总面积的79.89%;中等地要紧分布在黑龙江、吉林、云南、辽宁、四川、新疆、贵州、河北、安徽、山东等10个省〔区〕,总面积为5233.17万公顷〔78497.61万亩〕,占全国中等地总面积的73.73%;低等地要紧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黑龙江、山西、河北、陕西等6个省〔区〕,总面积为2049.24万公顷〔30738.64万亩〕,占全国低等地总面积的85.55%。
〔三〕区域耕地质量状况
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耕地质量平均等别较高,分别为7.99等和8.27等;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耕地质量平均等别较低,分别为11.24等和11.33等。
西部地区。
全区耕地评定面积为5012.88万公顷(75193.24万亩〕,质量从1等到15等,平均等别为11.33等,以8-15等为主,占西部地区评定面积的94.16%。
东北地区。
全区耕地评定面积为2783.07万公顷(41746.11万亩〕,质量从6等到14等,平均等别为11.24等,以9-13等为主,占东北地区评定面积的97.42%。
中部地区。
全区耕地评定面积为3052.55万公顷(45788.25万亩〕,质量从1等到15等,平均等别为7.99等,以5-10等为主,占中部地区评定
面积的72.53%。
东部地区。
全区耕地评定面积为2613.89万公顷(39208.35万亩〕,质量从1等到15等,平均等别为8.27等,以5-11等为主,占东部地区评定面积的85.31%。
全国31个省〔区、市〕耕地质量状况见表2。
【二】2018年度内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要紧源于耕地面积增加、减少造成的耕地质量变动和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带来的耕地质量提升。
〔一〕新增耕地质量等别构成
2018年度内,全国因土地整治、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农业结构调整及其他方式新增耕地的质量平均为9.55等,与2018年度新增耕地平均9.88等相比有所提升。
新增耕地质量1-15等均有分布,以6-14等为主,其中6等耕地占新增耕地面积的10.49%,7等占9.15%,8等占8.26%,9等占9.64%,10等占13.69%,11等占15.32%,12等占12.17%,13等占9.11%,14等占5.15%。
1等、2等、3等面积比例均不足1.0%。
〔二〕减少耕地质量等别构成
2018年度内,全国因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缘故减少耕地的质量平均为8.89等,与2018年度减少耕地平均8.60等相比有所下降。
减少耕地质量1-15等均有分布,以6-12等为主,其中6等耕地占减少耕地面积的8.91%,7等占11.81%,8等占14.38%,9等占15.76%,10等占17.02%,11等占12.56%,12等占6.87%。
1等和2等面积比例均不足1.0%。
〔三〕质量建设耕地的等别构成
2018年度内,全国因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实施后,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为7.91等,与2018年度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8.49等相比提升了0.58等。
其中1-2等、4-8等耕地面积增加,3等、9-15等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等别结构出现优化趋势。
2018年度数据显示,通过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弥补了耕地占补过程中的耕地质量损失,保障了全国耕地质量水平总体稳定。
【三】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应用
国土资源部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在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治理,坚守耕地质量红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依照耕地质量等别空间分布状况实施耕地差别化管护;永久差不多农田划定遵循数量质量并重原那么,按照耕地质量等别
从高到低的顺序划定;建设用地审批和补充耕地审查以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为依据,确保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相当;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其他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科学评价耕地质量建设成效;征地补偿金额测算时考虑了耕地质量等别情况,加大了耕地保护和征地补偿力度。
此外,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依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重要依据,支撑《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耕地质量建设目标,服务于耕地占用税税额测算,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情况也是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要紧指标之一。
表2全国31个省〔区、市〕耕地质量状况
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