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特征教学设计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辽宁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七、板书设计
1. 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信息:能够传递知识、观点、情感等的内容。
- 特征:准确性、时效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处理性。
- 分类: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视频信息。
2. 信息处理和传播的方法:
- 信息处理步骤:收集、整理、存储、传输、处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然而,学生在信息的定义、特征和分类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在知识方面,学生对于信息的概念和特征的认识较为模糊,对于信息的分类方法也缺乏系统的了解。因此,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起对信息及其特征的基本认识,掌握信息的分类方法,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改进措施:
1. 提高课堂参与度:我将进一步调整课堂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例如,我可以设置更多的小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中发挥作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优化教学资源:我将更加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资源中获得收益。例如,我可以使用多媒体教
九.课后拓展
1. 课堂参与度不均: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较高,而有些学生则相对较低,这可能影响了课堂的整体效果。
2. 教学资源利用不足:虽然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学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资源的利用并不充分,可能因为没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 I need to make sure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 I use caters to all types of students, including those who may not be as actively involved in class.
信息的特征初中教案
信息的特征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信息的基本属性;3. 能够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信息的基本属性;3. 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分析。
教学难点:1. 信息的基本属性;2. 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分析。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素材(文章、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利用信息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学生总结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强调信息的基本属性(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2. 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属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3. 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组信息素材(文章、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分析方法和建议;3.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等资源,搜集一条信息,并判断其真实性;2.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分享判断真实性的方法和经验;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信息的特征和真实性判断方法;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3.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掌握了信息的基本属性,并能够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初中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初中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知道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3.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1. 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
2. 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3. 信息的价值判断和处理方法。
4. 网络和媒体资源的使用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利用信息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二、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的概念,强调信息是用来传递知识、思想、情感等内容的一种符号系统。
2.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信息的分类,包括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
三、信息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2.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载体依附性,如书籍、报纸、网络等;价值性,如新闻、学术、娱乐等信息;时效性,如实时新闻、过时资料等;共享性,如公开讲座、社交媒体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信息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信息的价值判断和处理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判断信息的价值,如关注信息来源、内容真实性、对自己和他人的帮助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处理信息时的经验,讨论如何筛选、整合和应用信息。
五、网络和媒体资源的使用原则(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抵制不良信息等原则。
2. 学生承诺自觉遵守使用规定,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信息处理能力的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信息概念和特征的掌握情况。
初中 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
初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信息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 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 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2. 学生自带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利用信息的?2. 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日常生活中的信息获取经验。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用来传递知识、观点、情感等内容的符号或信号。
2. 教师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普遍性、载体依赖性、共享性、时效性、可伪性。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案例:孙膑如何利用信息取得胜利?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信息的特征和作用。
3.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布置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利用网络或其他资源,搜集相关的成语、故事,说明信息的特征。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特征,分析生活中的一个信息案例,并将分析过程和结果写成短文。
2. 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课标要求】“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课标分析】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但至今尚没有一个权威的、得到大家公认的关于信息的概念。
对于课标中提出的“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我的理解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信息重要性与普遍性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对有关事例是否属于“信息”进行识别与判断,能够对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很好地理解并能列举相关的事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的普遍性,信息的三个流行的定义以及信息的主要特征,这些都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概念。
这些概念如果处理不当,容易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畏难情绪,那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
为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没有过深的纠缠“信息”的概念与定义,而是通过丰富的信息实例,来丰富学生对信息的感性认识,然后学生自己通过对相关感性认识进行归纳,并建构起自己对“信息”的认知。
另外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相关的上机操作内容。
【学情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应该是来自不同初中学校的高一新生,他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形式主要采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的分组采用的是异质分组。
2.本节课内容基本是描述性的知识介绍与现实事例的判别,没有相关的操作学生兴趣可能不高。
因此课堂中用到的信息事例,力争做到新颖,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真对高一新生刚刚来到一个新环境,都有一种渴望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认可的心理,我在设计每项探究活动时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此过程我会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维度(1)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及信息的普遍存在性。
在了解信息的不同定义的基础上,对是否属于“信息”能正确地进行识别与判断。
(2)能描述信息的特征,并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做进一步的说明2.过程与方法维度学生在对大量信息事例占有的基础上,去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及信息的普遍存在性;去了解信息的不同定义;去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对信息的特征的举例说明,来进一步的加深对信息的特征的认识。
信息及其特点教案初中
信息及其特点教案初中教案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
本教案旨在通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硬件和软件。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
3. 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交流、分享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念和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的使用。
2. 常用软件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表格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Excel)、演示文稿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
3. 网络基础: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网络的基本结构、IP地址和域名、网络通信协议。
4. 网络应用: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社交媒体、网络购物等。
5. 信息道德与安全: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个人信息保护、网络道德规范、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网络应用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如课件、视频、案例等。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操作演示:教师进行软件操作演示,学生跟随操作。
4.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话题,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心得。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设计思想《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作为新课程实验教材上海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第一章第一节,具有着开启整章乃至整个必修课程的意义。
该节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可操作内容,而纯粹靠讲授进行教学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打折扣;另外,初看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过程、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即充分理解“信息”这一抽象的概念,又能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并初步形成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学习方法和态度,是打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关键的第一炮。
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准备好一堂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案例,以打响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第一炮。
第一、精心设计情景,巧妙引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万事开头难”,怎样引出“信息”字眼是一个难点。
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学生记忆不会深刻,也很难真正理解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我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情景,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具有挑战、体验过程、富有创造,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引起他们极大兴趣。
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教师引导点评,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世界的三大要素。
第二、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信息的概念,我根据教材内容既巧妙地避开了信息的概念,又让学生充分感觉了学习与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让学生有一种信息扑面而来的感觉。
第三、认真仔细筛选学生感兴趣、能接受、能推理的信息案例,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人文故事。
我花了近3天的时间,找到30多个信息案例,最后筛选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诸葛亮“空城计”等经典案例,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释放他们蕴藏的能量,喜悦伴随着他们探索新的未知世界。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优秀5篇)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这5篇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以乐高机器人为例,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自动光控路灯;以通用机器人为例,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报晓机器人。
[教学难点]1、了解光电传感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2、做好机器人的测试和程序的调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课件演示结合实践操作等直观教学法[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和具体内容]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编写了程序,然后将它“植入”了机器人的大脑,使机器人真正在我们身边动了起来。
但机器人的功能仅仅是在我们身边运动吗?答案是否定的,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机器人来实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需求。
一、自动光控路灯利用准备好的乐高机器人器材设计制作一个自动光控路灯。
1、所需器材:光电传感器一个、导线、RCX一个、灯泡一个、组件若干。
2、光电传感器的使用及原理:乐高光电传感器被封装在两个2x4的积木块中,在传感器的一端,可以看到两个灯,光电传感器工作时,红灯发出光线,照到物体表面,白灯接收反射回来的光线,同时,在RCX 上会显示接收到的反射光值。
乐高光电传感器的光值以0至100的数的形式返回,光线越亮,数值越大;光线越暗,数值越小。
(根据书上P91先完成试一试的内容)3、自动光控路灯的设计A、任务分析白天马路边的路灯关着,天黑了,当光电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变暗时,RCX会自动打开路灯;天亮了,光电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又变亮时,这时RCX将自动关闭路灯。
这样通过自然光的变化便能实现自动光控路灯。
B、具体步骤a、搭建自动光控路灯(看老师演示);b、程序的创建(看课件演示或多媒体现场演示制作、程序略);c、下传程序(RCX是利用红外线发射塔);d、运行程序,观察结果;e、进一步修改程序和参数,完善任务。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高一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莫未音,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信息过程,体会信息的特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信息与学习生活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3、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本节课所用教材是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新编教材总体上更适用,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设计上也较为灵活,给教师上课以很大的发挥空间。
本教材第一章《序言》是一节讲授课、理论课,主要介绍丰富多彩的信息社会,让学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的一般特征。
书本上是一些纯理论的知识,虽然有例子,但叙述性内容较多,学生一般没有耐心去认真读、去理解它。
这也是一节探究课,目的是探究新教材怎样上才能与学生发展融为一体,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强化学生的活动,通过一些互动的活动,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下一起讨论、感受、体会,不仅要学习知识内容,而且要提高对信息的认识水平。
在此,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介绍,编注了导学案,重组了教材内容,丰富了教学过程中理解信息特征的例子,形成了更具趣味性的本课案例《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对信息的基本特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课题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处于一个什么社会?什么时代?. 0 0 0 0 0师:对,我们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时代。
师:现在我们流行一个词语(老师低头做操作手机的动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生:“低头族”师:那“低头族”拿着手机主要目的是什么?生:上网,搜索资料,聊天。
师:对,其实他们都是在利用手机阅读信息,搜集信息,信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无时不在的,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信息又有哪些特征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1.3信息及其特征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学设计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信息及其特征”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 参加竞赛和活动
- 鼓励学生参加与信息处理相关的竞赛和活动,如编程比赛、数据分析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鼓励学生参加与信息道德和法规相关的讲座和培训,如网络安全讲座、个人信息保护培训等,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与同学的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4. 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信息特征。
(2)差异化教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信息特征》教案
《信息特征》教案教案名称:《信息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理解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分类;3.掌握信息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教学重点:1.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分类。
教学难点:1.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分类。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实例或案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一些问题和例子引发学生对信息概念的思考,例如:“你每天接收到哪些信息?信息是怎样传递给你的?你是通过哪些方式获取信息的?”。
Step 2: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课件的展示,向学生介绍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信息的定义、特点、功能和目的等。
Step 3:讲解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分类通过课件的展示和实例的引导,讲解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分类,包括信息的传递路径、信息的传递媒介以及信息的分类方法等。
Step 4:讲解信息的质量和数量特征通过课件的展示和案例的引导,讲解信息的质量和数量特征,包括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以及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等。
Step 5:练习与讨论设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组合作的方式来解答,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展示。
Step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信息特征来辨识和评价信息的质量和价值,以及如何应对信息过载的问题。
Step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例如写一篇关于信息特征的总结或者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一次信息获取和分析。
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2.教学实例或案例;3.练习题目。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信息特征
教 学 设 计
学 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班 级08级教育技术二班
学 号********
姓 名黄 后 格
######
章节
名称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内容
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信息技术基础》整体上是按照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资源的管理来编写的。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作为铺垫性内容,后者是重点内容。对信息的一般特征,教科书中已经提到了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等特征,并由载体依附性引申出了其他特征,在价值性中还提到了信息的可增值性。
讲授:(1)载体依附性
(2)价值性
(3)时效性
(4)共享性
提问:大家能对信息相应的特性举出例子吗?
观察学生是否能接受,这些新名词
演示文稿(PPT)
使学生记住这些新名词
师生互动,了解信息的特征:
案例一:通过列举信息载体的发展,强调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载体依附性
案例二:通过讲解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引出方位信息的价值性。
信息技术第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要求及基本安排。
2.调查统计及与学生对话交流,了解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基础。
3.举例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新特点。
4.与学生一起体验信息交流。
5.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使用。
三、方法与策略1.用调查法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基础;2.用讨论法、问答法及操练法引领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与信息特征;3.开放地授课,根据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在概念、原则方面提升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5分钟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要求。
3分钟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吕朝影。
从今天开始,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先简单介绍一下课程情况。
我们本学期用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共一册,是必修课程,共用36课时来完成。
我们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从我们的日常事务工作的需求出发,按照事务完成的流程引领同学们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把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留给同学们,让大家在探索、应用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原则与技术。
第二环节:简单统计学生计算机基础。
5分钟师:这是一门轻松、活泼、趣味性很强的课。
在座的同学可能有很多在小学或初中时就接触到了计算机课,我在这里做了一张调查表,来统计一下大家信息技术基础的基本情况。
(版书)(统计各题的学生举手人数)看来有很多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啊.那么现在我们先实行以下几个讨论,看看大家上网都做些什么。
第三环节:大家谈经历。
15分钟师:我们来请有上网经历的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使用电脑的经历,同时也锻炼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气。
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先思考片刻。
(板书)(1)你玩过电脑游戏吗?觉得玩游戏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到你的其他课的学习了?(2)家里有电脑吗?上网都做些什么?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理解?师:谁自告奋勇,请举手示意!如果不举手,我可就随机邀请了啊!(请举手的同学回答,教师做小结,掌握时间,避免夸夸其谈)第四环节: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特点。
信息其特征教案范文
信息其特征教案范文主题:信息的特征教学目标:1.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了解信息的生成和传递过程;3.能够分析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重点:1.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信息的生成和传递过程;3.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难点:1.如何评价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如何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权威性和信度。
教学设备:1.幻灯片投影仪;2.学生个人电脑或平板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张关于其中一种产品的广告海报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张广告海报中包含了哪些信息?2.这些信息在什么情况下会对我们有帮助?二、信息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1.教师介绍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包括以下内容:-信息是指能够传递、表达、共享的数据或知识;-信息具有传递性、非物质性、价值性等特征;-信息是通过媒介传递的,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2.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向学生解释信息的特征,并展示相关实例。
三、信息的生成和传递过程(20分钟)1.教师介绍信息的生成和传递过程,包括以下内容:-信息的生成是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究等方式获取和整理的;-信息的传递可以通过口头交流、书面传播、电子媒体等方式实现。
2.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一种信息的生成和传递过程,可以是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传播、学术研究等。
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5分钟)1.教师介绍评价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信息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信息的一致性和逻辑性;-信息的客观性和客观数据的支撑。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择一条新闻报道,分析其中的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
学生可以使用互联网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和验证。
五、信息的权威性和信度(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权威性和信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权威的和可信的信息?-如果没有权威的和可信的信息,我们会面临什么问题?2.学生通过个人电脑或平板电脑查询一些常用网站的权威性和信度,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篇一:《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信息及其特征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课题】信息及其特征(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内容分析】初看这部分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
授课地点适宜在教室进行,否则机房教学学生由于没有操作内容容易坐不住。
如何让初涉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学生理解深奥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就是件让教师头疼的事情了。
在这一章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的基本特征;『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教学对象分析】高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都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先做一个状况调查,以方便日后的教学工作能有的放矢地展开。
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设情境,多做……,让学生感到学中有乐,学有收获,……。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信息技术教案 / 高中信息技术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所讲内容为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等形式来理解以及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避免纯理论的讲述,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三、教学目标1.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3.明确信息的多种表达形式和信息的多种载体。
四、教学重点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布置任务1.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份简介自己的材料。
可以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学习经历,成长过程等等方面,在规定的2分钟之内,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示。
因为新学校,新同学之间多数彼此不熟悉,学生之间正好通过此次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
学生可以采取以下这些形式整理这份材料:①纯书面文字材料;②书面文字辅以简单图片材料;③口头文字说明等。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高中数学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高中数学
学科:数学
适用年级:高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 能够辨认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 掌握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
1.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 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难点:
1. 辨认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材、板书等教学资源;
2. 实例及练习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时间:5分钟)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信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信息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2. 发散思维(时间:10分钟)
讨论信息的特征,如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多样性。
3. 阐述概念(时间:10分钟)
教师讲解信息的定义、分类及特征,并提供相应的案例进行说明。
4. 练习与检测(时间:15分钟)
让学生参与信息的辨认练习,判断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加深对信息特征的理解。
5. 总结归纳(时间: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信息的重要性和特征。
6. 作业布置(时间: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加深对信息及其特征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加深对信息的认识。
同时,通过练习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和辨认信息的能力。
后续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信息的应用能力。
初中教案_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信息及其特征课程目标:1. 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2. 掌握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2. 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1. 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2. 信息处理方法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学生分享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信息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简要介绍信息的定义;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探讨信息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的特征,如准确性、时效性、可传递性等;2. 学生通过案例或讨论,理解信息特征的意义;3. 教师举例说明信息特征的应用场景。
四、学习信息处理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收集、筛选、整理、分析等;2.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实践信息处理方法;3.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掌握信息处理技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的定义和特征,以及信息处理方法的重要性;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信息特征的应用;2. 选择一个信息处理方法,对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探讨、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掌握了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及特征教学设计j
沣渭区西安市第五十中学李辉
课题名称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科目
信息技术
年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较为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
2.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活动2
一.信息的特征
1载体依附性
2.信息的价值性。
3.信息的时效性
4.信息可以共享
教学活动3
二.信息的基本单位
1.常用单位:B,KB,MB,GB,TB
2.单位换算:1KB=210B
教学活动4
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独有的?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2.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特征的认识
教学资源
课本,课件,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网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知道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2、技能目标:通过参与活动,树立合作意识,提高自己的信息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信息,体验信息对学习、生活的重要作用。
(二)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信息技术基础》整体上是按照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资源的管理来编写的。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作为铺垫性内容,后者是重点内容。
对信息的一般特征,教科书中已经提到了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等特征,并由载体依附性引申出了其他特征,在价值性中还提到了信息的可增值性。
本节内容概括性强,实践性较弱,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而同时作为高中信息技术第一课,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更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而且,本节课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这对我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为此,我把自己的探索定位到让学生爱上这个课堂,爱上这门课程。
本着这个原则,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爱上老师,进而爱上课堂,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进而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是信息的含义。
我是这样处理教学重难点的:第一环节:融情我以汶川大地震为主题,以歌曲“生死不离”为背景音乐,教师完成声情并茂的《妈妈别哭》诗朗诵,将师生情融入人间真情的境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最大限度的消除与学生的陌生感,跟学生零距离接触,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让学生结合这个情景,进入“丰富多彩的信息”的讨论,让学生挖掘接收到的信息。
接着再将学生视角引入到生活中,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信息,让学生感受信息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信息与信息特征《贵州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课
教学设计:邓伟学校:纳雍县思源实验学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既陌生又新奇,“信息”与“信息技术”等概念又比较抽象。
教材选自贵州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一课的内容,为了让学生认识这门学科不得不仔细对“信息”与“信息技术”作详细的讲解。
该课介绍了信息的来源、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关的信息技术等内容,但对于毫无基础的学生而言,这些内容都太多了,学生一节课消化不了这么多知识,我认为的认真的给学生好好地讲一讲“信息”与“信息技术”。
【学生分析】
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中小学,当然也有县城中小学的学生,基础差异明显,我们乡镇的中小学信息这一学科,虽有开设,但并未认真上课,都上成了家长、学生比较重视的语文、数学。
某天,走进教室问道“什么是信息?”学生回答“电脑”“打游戏”。
所以,学生根本对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十分陌生,不知道这门课程要学些什么,我们老师如果不从“认识信息”“认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入手,那么这门课是无法开展的。
部分学生也有接触过网络,会玩电脑游戏,因此他们眼中的所谓信息就是上网,玩游戏,尽管这样回答,但老师的心里也是些许安慰的,至少他们并不是一无所知。
【教法】
这节课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老师讲,学生听,恐怕学生会觉得枯燥,老师也显得比较尴尬,仿佛唱独角戏,很多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实际,从生活中的素材入手,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
【学法】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2人以上)讨论,互相评价,总结归纳出知识。
学生要自然联系社会生活,多多提出质疑,让老师同学帮助解决,认真参与老师的问题驱动的讨论任务中,体验过程,总结方法,提炼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无处不在及信息的丰富多样。
①掌握什么是信息
②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
③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
④联系生活说明信息的特征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发现或归纳新知识的能力。
①学会从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了解信息的构成要素
②学会分析信息事例及总结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技术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
对信息概念的全面而正确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信息特征的认识,对分析信息特征方法的掌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听过“信息”这个词语吧,那什么是信息呢?让我们来描述这样几个场景。
(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听见什么以后,才走进教室上课的?(学生答:铃声)对,铃声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
(2)我们每天上课,看书,书本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知识,让我们明白很多道理,书籍能让我们收获成长。
(3)马路上人多车多,我没在十字路口过马路的时候,要看什么?(学生答:红绿灯)对,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停。
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讨论学习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二、板书课题
“信息与信息特征”
三、新课讲授
同学们请说一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说明一下。
生:上网可以看到很多各种各样的信息。
生:上网听歌,看电影。
生:新闻报纸。
生:看电视。
其实呀,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身边,同时在我们身体内部也能找到它的影子,比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
因此我们总结出: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状态等来传播的内容。
信息无处不在,信息的存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它又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呢?
讨论一:
大家想象一下,书本、报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上,颜色图案依附于物体的表面,声音依附在空气中,通过空气传播,毕业照上面的各位童鞋的形象留存在照片纸上,这些说明些什么呢?讨论一下。
生:说明信息不能独立存在。
生:说明信息需要其他的物体来承载。
好,说得对。
这就是信息的一个特征:依附性。
那么信息还有些什么特征呢?我来说现象,大家来总结好吗?
讨论二:
一首好听的歌能够使人快乐,一篇好的文章使我们获得启发,收获感动,这又说明什么?
生:信息有一些对我们有用的好处。
生:信息具有一定的功能。
好。
这就是信息的又一个特征:价值性。
信息的价值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1)信息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信息只有被人们使用时,才有价值。
生:信息怎么增值啊?
生:什么叫增值?
增值就是获得价值的提升。
人们在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中,经过筛选、重组等方式处理信息,可以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使原来的信息价值增加。
至于说它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举例说明。
某商场中某种商品供不应求,商场将这个信息反馈给厂家,厂家就会扩大生产,这就促进物质的生产和使用。
讨论三:信息的价值会改变吗?
学生分组讨论。
(三分钟)
师:上个月的报纸今天还有用吗?前天的天气预报和今天的天气预报,哪个更有用?
生:没用。
生:今天的更有用。
师:说明信息的价值会改变吗?
生:(齐)会。
好,这就是信息的第三个特征:时效性。
这也说明了,信息的价值性与时效性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说信息不为人使用或离开时间的约束难免会丢失其价值,现在我们获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更多的人能够及时获得资讯。
试想:晚上7:00看中央新闻联播的人有多少?教室里老师的声音是不是只有一个人听到?
这里就是信息的第四个特征:共享性。
举一反三。
我们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大家都共同知道的?
如:某人的名字,学校的环境,某人的相貌,某人的成绩等。
思考:信息除以上特征外,还有什么特征?(传递性、可再生、可存储)
相对于物质、能源来讲,信息有一个独有的特征是什么?(共享性)
四、板书
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状态等来传播的内容。
信息的特征:
(1)依附性
(2)价值性
信息的价值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信息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②信息可以增值,信息只有被人们使用时,才有价值。
(3)时效性
信息的价值性与时效性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4)共享性
五、总结
本节主要通过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归纳知识的方法,最终提炼知识,实现了教师的讲课内容到学生的知识的转换,通过问题的驱动,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进一步信息技术的教学。
六、教学反思
通过精心设置问题进行引入,能避免学生学习的枯燥感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乐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要控制好课堂气愤,把握好教学的搭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