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数学第一章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1章有理数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
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
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二、学生分析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
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
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
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大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大米吗?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问题,此时并不要求学生作出详细解答,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为后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的说课是《正数与负数》,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一、教材1、地位、作用和特点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负数的概念,且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一个数的正负性,并能进行负数的运算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负数概念的理解(2)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二、教学方法结合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我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的理论认识,结合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在教法上: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弥补学生在抽象思考能力上的不足。
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给出肯定,表扬。
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发展,注意引导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在上面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5)布置作业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人有100元钱,另一人欠别人100元钱。
现在我们要用数表示着两个人所拥有的钱,如果都用100来表示的话,就不能把这两种显然不一样的情况区别开来。
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
这样的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疑问,从而引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 有理数【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六节的内容.“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学生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并且刚刚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使学生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初二学习实数减法运算、高中学习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能力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3、情感目标: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等。
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运用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辅助教学工具:卡片、温度计、、多媒体三、过程分析:全班同学齐读口号:减法运算并不难,变成加法来运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与负数》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与负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正数与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理解并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接着,通过数轴的引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运算规则。
最后,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正数和负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数轴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同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运算规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实例和数轴的引入,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并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通过例题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正数和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引入,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数轴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并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正数和负数说课稿(精选4篇)正数和负数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同行,大家好! 今日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班级上册第一章 1.1正数与负数。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今日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正数与负数是七班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学问。
本节课是同学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连续和拓展,又是后面争辩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同学在学校已经学习了自然数、分数等,对数已经有了确定的生疏。
鉴于初一同学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力气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二、说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推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会列举出四周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表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负数的形成过程,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培育想象力气、理论联系实际力气,并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目标:实际例子的引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爱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理解把握负数的意义及0的含义,培育同学的观看、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实行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辅以多媒体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2.说学法:鼓舞同学乐观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沟通,探究新知;(3)巩固练习,娴熟技能;(4)总结反思,进展情意;(5)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观看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复习学校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
提出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那么要表示这两个温度该怎样来记呢? 同学很简洁就发觉,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从而引入新课。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2数轴说课稿(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2数轴说课稿(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主要介绍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
1.2节数轴是研究有理数的重要工具,通过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有理数的大小和相对位置。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数轴的定义、特点、表示方法以及数轴上的基本运算。
通过学习数轴,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概念,对数的大小和相对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轴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轴的直观表示和实际应用场景之间的联系不够明确,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轴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数轴进行有理数的比较和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数轴来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轴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数轴的定义和特点,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2.数轴上的基本运算,包括距离、角度、比例等。
3.数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轴。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辅助教学,提供直观的数轴图像和实际操作机会。
3.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分享解题经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引出数轴的概念和作用。
2.讲解:介绍数轴的定义、特点和表示方法,通过示例和讲解来说明数轴上的基本运算。
3.练习:学生进行数轴上的练习,包括距离、角度、比例等运算,巩固对数轴的理解和运用。
4.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测量长度等,将数轴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轴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强调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数学教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 生活数学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数学》是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接触的第一部分数学知识。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节课的内容是1.1生活数学,主要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的概念和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数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基础的算术阶段,对于初中的数学知识还比较陌生。
但是,学生对生活中的实例比较感兴趣,通过实例让他们了解数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实例让他们自己发现和总结数学知识,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数的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数的概念,基本的数的运算方法。
难点: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数的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己发现和总结数学知识。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的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出数的概念和基本的数的运算方法。
2.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基本的数的运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和基本的数的运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数的概念,一部分是数的运算方法。
数的概念部分,我会列出数的定义和性质;数的运算方法部分,我会列出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在小学阶段也学过棱柱、圆柱、圆锥、球等,对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联系和区别有所了解,对几何体分类等知识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方面的困难,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应对措施。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他们充满了对数学课以及数学教师的好奇和期待。
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现实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从身边去发现立体图形,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中感受几何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积极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鉴于此,本小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
2.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本节课的难点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情境引入、生活观察室、画一画说一说、引导归纳、趣味活动、小结及作业。
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内容:教师展示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主动寻求这些几何体的现实背景。
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感受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注意事项与效果: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次提出下面的问题:你能叫出这些几何体的名字吗?你能举例 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与上述几何体类似吗?应该说由于这些几何体都比较简单,生活中较为常见,因此,学生基本都能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同时给出了极为丰富的现 实背景,如“教学楼门厅里的柱子是圆柱形的”,“魔方是正方体”,“圣诞老人的帽子是 圆锥形的”,“足球是球形”,“超市里的蒙牛牛奶的包装盒是长方体”,“铅笔的形状是棱 柱形的”……从具体的模型到生活中的实物,学生的回答展现了他们眼中的丰富多彩的 图形世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有理数》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有理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整数的基础上,引入负数和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有理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自然数和整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负数和分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实例和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性质,能够运用有理数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负数的概念和性质,有理数的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认识负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
3.巩固新知: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识。
4.拓展应用: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有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 有理数 【说课稿】 有理数
《有理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2、教学目标①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②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③体验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概念.教学难点: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分类.二、教学分析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通过合作探索,理解有理数的分类,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有理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三、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
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程序(一)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家里都见过存折吧,使用存折有什么好处呢?老师也开了个存折,谁知道“880.00元”,“-2,000.00元”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呢?“-”读做负号.存入、支出意义相反,因此称存入880.00元,支出2,000.00元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去掉存折中的“-”号,会出现什么后果?都表示存入,因此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无法区分量的相反意义.怎么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把表示“存入”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来表示,如880.00…,这样的数就叫做正数;把表示“支出”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来表示,如-2,000.00…,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1有理数说课讲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1有理数说课讲稿有理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 教材地位、作用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2、能力目标:发展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乐于接受社会环境的教学信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教学难点: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分类.二、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本节课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为主线,通过师生互相交流和协商的方式展开教学,而在拓展延伸部分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三、说学法借用生活场景引出问题,从而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教师启发引导,及时了解与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调节。
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为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练习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6,,3.8,0,-4,-6.2,,-1223.8,1, 72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起到复习知识的作用。
这里主要复习:正负数的分类,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有理数说课稿有理数说课稿。
)(二)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例如月球表面白天气温可高达零上123℃,夜晚可低到零下233℃,我们规定温度零上为正,则零上123℃记做123℃(或+123℃),零下233℃记做-233℃.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你能用正数、负数表示这些量吗?强调:①正、负数能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注意意义相反,其值任意;②不要混淆“意义相反”与“意义不同”(如上升3度与零下3度).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身边的问题开始,能给学生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易于学生学习新知识。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2有理数3相反数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的在线学习平台,发布关于有理数及其相反数的预习资料,包括PPT、概念视频和预习指导文档,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有理数的相反数”课题,设计如“什么是相反数?”“相反数在数轴上如何表示?”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了解数轴的基本使用方法。在学习有理数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正负数的初步认识,能够区分正数和负数,并理解它们在数轴上的表示。
2.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数学有较高的兴趣和自信,能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感到畏惧,学习能力和自信较低。学生的认知风格多样,有的擅长逻辑推理,有的擅长直观感受,有的则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提问与讨论: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相反数的基本概念。
-实践活动法:通过数轴操作,增强学生对相反数的直观理解。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相反数的运算。
在改进措施方面,我会根据反思结果制定相应的计划。如果发现学生对有理数及其相反数的理解不够深入,我会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实例和练习,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如果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我会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教学资源,如视频和游戏,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
因此,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奠定基础。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这是因为:(1)要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
(2)学好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对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除法以及其他的运算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与小学算术数的乘法比较,学生对含有负数特别是两个负数相乘的意义的理解,思维角度变化较大,思维强度也增大。
二、教法分析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讲练结合法为辅展开教学.三、学法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归纳、分析,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兴趣.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遵循“教学、学习、研究”同步协调的原则,依据教材,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的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三小节《相反数》是整个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学习绝对值、有理数乘法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以及了解相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和探索。
但同时,他们也可能因为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反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能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反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2.教学难点:相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学生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反数的含义。
2.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3.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通过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如电梯上升和下降,引出相反数的概念。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相反数的定义。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相反数的含义,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4.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上台演示,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
5.巩固练习:设置适量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相反数的掌握程度。
实用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
实用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实用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㈠地位、作用本节课在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之后,以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为教学内容.合并同类项是整式运算的基础,而整式的运算对学好初中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㈡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①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辨别同类项;②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熟练运用.⒉能力目标:①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概括能力;②通过巩固练习,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计算能力.⒊情感目标:①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②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一认识规律,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㈢重点、难点重点是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法则进行计算.难点是同类项定义的归纳、概括.二、教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以此来达到他们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学法根据学法自由性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由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四、教学程序㈠新课引入新课的开始,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新课伊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可以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从而取得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所以一开始上课,我用大屏幕显示一道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探究讨论解决问题,由此导出本节课的主题,同时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㈡探索新知本节课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同类项的概念,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活动1: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互相交流,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概括这两组单项式的特征.教师倾听学生交流,在学生概括出上述几组单项式的特征之后,提出同类项的概念,再由学生概括出同类项的定义.由教师补充: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这样,学生直接参与到同类项概念产生的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为巩固同类项的概念,我设计了一道判断题,由学生一个个单独完成,并简单阐述理由,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关注每一个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为后面合并同类项打好基础.另外还设计一道开放性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出两组同类项,组内交流写出的项是否符合要求,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参与指导,帮助加深理解同类项的含义,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第二个重要环节是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获取新知.问题1,实际上是引例中的两个等式,通过学生观察,容易得出结论,左边两项系数之和等于右边的系数,明确同类项相加成为一项的方法,使学生对合并同类项有个初步认识.为克服学生对这个认识可能存在的疑点,我设计了问题2,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参与学生讨论,指导学生探究,验证上述认识的正确性,体现了获取知识不仅要有观察、归纳、猜想过程,还必须有验证过程.打消疑点之后,提出问题3,有上面两个问题做基础,学生极易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总结概括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再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㈢巩固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道题.第一题:学生判断、理解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教师加以指导.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对同类项的概念是否混淆不清,能否正确辨别问题.②是否在正确辨别后只重视系数而忽略了字母和字母的指数.③对一些同类项的变式能否正确的辨别.通过这道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同类项的含义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应用做好铺垫.第二题:是一道实际应用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首先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围绕这个问题开展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展示大小两个长方体纸盒的模型,并深入小组,倾听学生交流,指导学生探究.学生在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后,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基本理念,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第三题: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直接代入计算,另一组先化简再代入计算.通过比较让学生充分认识新知识的优越性,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㈣课堂小结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倾听,并对学生发言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㈤布置作业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课本中调选了两道题.第一题是合并同类项,既能巩固同类项的概念,又可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计算,起到巩固新课的目的.第二题是实际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用数学意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课后作业,老师批改,做好批改记录,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便于进行课堂教学优化.㈥板书设计体现了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加深记忆.五、教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一认识规律,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激励者、协调者、服务者,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获得技巧,使他们在主动探索发现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形成素质.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2数学说课稿初一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加法异号两数相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加法》是学生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重要章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有理数的基本认识,而且为后续的乘法、除法运算打下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异号两数相加的规则、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的取舍、以及带有括号的加法运算。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规则,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的取舍,以及带有括号的加法运算的法则。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异号两数相加时,绝对值大的数作为结果的逻辑推理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面对的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在逐步提升。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仍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对于数学学科,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兴趣缺失,学习习惯也各有不同,有的可能偏重于理论学习,有的可能偏重于实际操作。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清晰性、简洁性和知识结构的把握。布局上,我会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课题、知识点、案例和练习。课题会放在最上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知识点部分,我会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示来呈现加法运算的规则;案例部分,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规则的应用;练习部分,我会布置一些习题供学生练习。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供清晰的视觉辅助工具。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事先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图示。
初一数学第一章教案5篇
初一数学第一章教案5篇初一数学第一章教案1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储蓄中的数量关系、商品利润等有关学问,经受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1.重点:探究这些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由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难点: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1.储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义,关系: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本利和=本金×利息×年数+本金2.商品利润等有关学问。
利润=售价-本钱; =商品利润率二、新授问题4.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3%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48.6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利息-利息税=48.6可设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为2.43%×X×2,利息税为2.43%X×2×20%依据等量关系,得2.43%x·2-2.43%x×2×20%=48.6问,扣除利息的20%,那么实际得到的利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的20%,实际得到利息的80%,因此可得2.43%x·2·80%=48.6解方程,得x=1250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本钱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待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那么这种服装每件的本钱是多少元大家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标价的80%(即售价)-本钱=15假设设这种服装每件的本钱是x元,那么每件服装的标价为:(1+40%)x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1+40%)x·80%每件服装的利润为:(1+40%)x·80%-x由等量关系,列出方程:(1+40%)x·80%-x=15解方程,得x=125答:每件服装的本钱是125元。
三、稳固练习教科书第15页,练习1、2。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上册 第一章】1.3.2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说课稿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3.2 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主要讲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相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相反数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可能会对减去一个负数和加上一个正数之间的联系不够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能够熟练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减去一个负数和加上一个正数之间的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讲解、小组讨论、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有理数减法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减去一个负数和加上一个正数之间的联系。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减法法则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2.减法运算的步骤–确定被减数和减数–写成加法形式–按照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进行,重点关注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七上数学 第一章 1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是紧接在有理数、数轴和绝对值之后学习的。
并且数轴和绝对值又是有理数大小比较这一新知识的根基和生长点。
两者分别从形的角度和数的角度研究问题, 得到了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并且“数”的抽象又是借助于“形”的直观, 因此数轴是“有理数大小比较”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的方法, 初步学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现实问题中来探索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与解决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的美。
3.情感目标: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环境中学习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自主探索、归纳来发现知识,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 比较两个负有理数的大小。
二、教法分析初一学生已经接触关于数轴的知识, 因此, 本节课采用指导探究法进行教学, 通过两个师生双边活动, 一是师生互动, 共同探索;二是合理引导,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增强学生的探索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学法分析根据新课程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
考虑到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能力。
我主要引导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归纳总结过程,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生活中, 我们每天都会谈及温度, 比如某城市一天中4个不同时刻的气温分别是-3℃, -5℃, 4℃, 0℃, 哪个时刻气温最高, 哪个时刻气温最低?其实这个问题就可以归结为比较有理数-3, -5,4,0的大小, 我们已经能够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及正数与0的大小, 引入负数以后, 在有理数范围内, 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学期数学第一章说课稿
初一上学期数学第一章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负数的认识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所以有理数的认识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有理数》的认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数学分类标准的确定;特点之二是数学思维的逻辑严密性。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能力目标:数学分类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选定标准、严密分类的数学素养。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根据自己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里。
二是运用五化式教学法即教学目标问题化,学习过程研究化,知识结结构网络化,练习设计层次化,教学手段信息化,使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内化为自主探究,自我成长的过程。
同时触发学生的思维,注重渗透常见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数形结合,集合图解等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储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用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自主阅读,质疑提问,合作释疑,竞练赛能,等一系列科学高效的优化性课堂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四、说教学流程
1、课题引入
同学们:看课题,教师直接板书课题《有理数》,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难道咱们今天要给数的家族评理来了吗?看哪些是有理的数?要想弄个明白,请把心思投入今天的学习。
2、新知教学
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知识和认知的规律。
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分析剖析、问题的能力都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强。
教师不是要教给学生知识,
而是教给他们学知识和使用知识的方法。
故以下环节贯穿学生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0分钟)
(1)、自主阅读课本第6页,(1)找到有理数的概念。
(2)明确有理数(按整数和分数)的分类。
2.记录你对问题的理解及疑惑。
(2)、阅读提示:深入剖析,围绕下列问题阅读与思考:
通过最近的学习,我们已经将数的范围扩大了,那么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如正负数、零或整数分数,突出其不同类。
为下面的按不同标准分类埋伏笔。
) 问题展示(1):观察三位同学所写的数做一下分类,该分为几类,又该怎样分呢?请认真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分类,分别是:
归纳:
-----统称为整数,------ 统称为分数,------- 统称为有理数.
(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面的数换另一种角度进行两类?如果可以,应怎样分呢?(正负数和零)
(3)、数集概念解释:深奥道理浅显化,为使学生易于接受数集这一概念,我要举生活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例子,使道理生活化,并能够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些数的集合。
如所有的整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整数集合。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10分钟)
整体把握知识点,再次阅读课本6--7页的相关内容,自主加合作重点梳理有理数分类的两种方法(整数和分数;正负数和零)和不同的数集。
如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零和负数统称为_非正数集合,零和正数统称为非负数集合。
3、实施反馈
训练检测目标探究(10分钟)
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使用知识才可以使知识的能量进行释放。
相信大家有能力使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3.14既是负数,分数,也是有理数
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是整数
C.-2000既是负数,也是整数,但不是有理数
D.O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B、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C、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
D、、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3、下列一定是有理数的是( )
A、π
B、a
C、a+2
D、
3、、判断题:(打“√”或“×”)
(1)、自然数是整数。
﹝﹞
(2)、有理数只包括正数和负数。
﹝﹞
(3)、我们知道了有理数有两种分类方法。
﹝﹞
(4)、零是最小的自然数。
﹝﹞
(5)、正整数包括零和自然数。
﹝﹞
(6)任何分数和小数都是有理数。
﹝﹞
4、完成课本第6--7页练习第1、2题。
尤其提醒学生:小数也要分在分数集合内;集合圈内的省略号表示本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用省略号。
4、创新反馈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9分钟)
本节课学了哪些数学知识?
有理数原意为可写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不可根据字面意思理解为有一定道理的数。
因为所有的整数都可看着分母是1;零可看着它
与零以外的所有数的比;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所以它们都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两个整数比的形式,所以不是有理数,如π,它是将来要学习的无理数。
那么你可以吧上面的第4题按新的标准分类吗?
课下通过做作业,希望大家对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有更深入的理解,更熟练的掌握。
作业:
1、基础训练第一课时。
希望大家对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有更深入的理解,更熟练的掌握。
2、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说出第10个数,第200个数,第201个数是什么吗?
①1,-1,1,-1,1,-1,1,-l,____,____,____,…;
②1,-2,3,-4,5,-6,7,-8,____,____,____,…;
提示学生:学习这类型题目应从符号和数字两方面考虑。
知识赏阅:数的由来与发展(2分钟)
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物品等方面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
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自然数、负整数、分数和小数,这些都属于有理数.你了解这些数的由来与发展吗?请到图书馆或上因特网查找有关数的发展史的资料,写一篇数学小论文,介绍数的由来与发展.
课堂小结:这节课咱们既获得了有理数概念、分类,了解了一些
数集,又学会了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从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相信大家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会越学越有趣,数学素养会越来越深。
五、板书设计:把黑板分为三部分: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是知识结构图,右边是实例应用。
正整数、负整数、零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六、说课综述:本节课我用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已有知识设计教法、学法及有梯度性练习。
但设计和实践总存在差距,美丽的搁浅,意外地生成在所难免,我会在课后深入反思,总结不足,再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