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胃反流发病机制及其诊治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破坏作用
在食管抗反流作用下降的基础上,反流入食管的胃十二 指肠内容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可引起食管黏膜损害。
胃液pH<4时,胃蛋白酶具有水解活性,引起食管炎。
十二指肠液反流时,非结合型胆盐和胰酶可造成食管黏 膜损害,称为碱性反流性食管炎。
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
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与其他原因的食管炎(霉菌性食管炎、药物性食管炎 等)、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胆道疾患、贲门失弛缓 症及食管癌相鉴别。 胸痛为主者,应与各种原因的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胸痛鉴 别。怀疑心绞痛者应作心电图和运动试验。
以哮喘为主要表现者,应与支气管哮喘鉴别。Fra bibliotek治
疗
治疗原则: 控制症状、治疗食管炎、 减少复发和防治并发症。
可引起咽喉炎、肺炎或哮喘。
病
1. 2. 3. 4.
理
食管鳞状上皮增生; 黏膜固有层乳头向上皮腔面延伸; 上皮层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黏膜糜烂或溃疡形成,炎性细胞浸润,肉芽 组织形成和(或)纤维化; 5. 胃食管连接处以上出现Barrett食管改变。 (BE食管)Barrett食管患者患食管腺癌的 危险性要比普通人群高30-50倍.
食管炎 B级
食管炎 D级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二、24小时食管pH测定
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最重要的方法。 对病人性24小时食管下段腔内pH连续监测,可确定 有无反流,了解反流程度及反流与体位、进餐和疼痛的 关系;但对胃酸分泌过低和碱性胃食管反流无诊断价值。
三、食管吞钡X线检查
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敏感性不高,轻型病人常无阳 性发现。
治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化道功能紊乱所致,症状呈间歇性,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均可
发生。
精选课件
16
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一)诊 断
1.临床表现: (2)食管外表现: GERD可伴随食管外表现,包括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 化、声嘶、咽喉症状和牙蚀症等[11,12]。对病因不明、久治不愈 的上述疾病患者,要注意是否存在GERD,伴有烧心和反流症状 有提示作用。 临床医师对上述发作性咳、喘、胸闷和气短等呼吸道症状通常 作出哮喘的诊断,对症治疗可暂缓症状,但疾病往往持续进展, 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1.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7,8]: (1)贲门切除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妊娠、肥胖、 腹水等)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us sphincter, LES)结构受损。 (2)某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 等)、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 地西泮等)可引起LES压力下降。 (3)食管裂孔疝时,部分胃经过膈肌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 易导致反流发生。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 (2019年)
精选课件
1
作者
单位: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 会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编辑委员会 消化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 本文刊于: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7): 635-641
精选课件
2
目录页丨Contents 一、概 述
精选课件
19
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一)诊 断
2.辅助检查: (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内镜下GERD分级[13]: 正常:指食管黏膜没有破损; A级:指有1个或1个以上食管黏膜破损,长径<5 mm; B级:指有1个或1个以上食管黏膜破损,长径>5 mm,但没有融 合性病变; C级:指黏膜破损有融合,但<75%食管周径; D级:指黏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是一种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1]。
该病可以出现多种症状,包括典型和非典型症状,典型症状主要为反流和烧心,非典型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哮喘、声音嘶哑、慢性喉炎、胸痛、消化不良和恶心等[2-3]。
大多数GERD 患者食管没有糜烂等明显异常,被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 )[4],过去也被称为胃镜阴性的GERD ,少数GERD 患者食管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被称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 ,EE ),即通常所说的反流性食管炎。
根据目前文献报道,GERD 全球患病率为2.5%~51.2%[5],并有升高趋势。
GERD 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增加患者食管炎、食管狭窄、巴雷特(Barrett )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病风险[6],因此,应重视GERD 的诊断与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进展展玉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消化科(北京100730)【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健康生活质量,而且增加患者食管炎、食管狭窄、Barrett 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病风险,因此,GERD 诊治非常重要。
GERD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准确诊断常需要结合症状及相关检查的客观结果。
GERD 患者病情不同,其治疗措施各异。
本文着重介绍GERD 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非糜烂性反流病;糜烂性食管炎;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573.7文献标志码ADOI :10.3969/j.issn.2096-3351.2022.02.003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ZHAN Yutao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730【Abstract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is a commo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GERD can influence patients'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esophagitis ,esophageal strictures ,Barrett esophagus ,and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Theref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ERD is very important.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GERD are diverse.The accurate diagnosis of GERD often needs to be combined with the symptoms of GERD and the objective results of relat⁃ed examinations.Different patients with GERD need diverse treatmen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iagnosis andtreatment of GERD.【Key word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Erosive esophagitis ;Diagnosis ;Treatment专家简介:展玉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现状和进展
荟萃分析成果
Perry K, Banerjee A, Melvin S. Radiofrequency Energy Delivery To The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duces Esophageal Acid Exposure And Improves GERD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urg Lap Endosc Percut Tech.,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scheduled for August 2023, manuscript reviewed
难治性GERD旳常见原因
Current Gastroenterology Reports 2023, 10: 252– 257
2023 美国GERD指南
As not all patients who fail to respond to PPIs will have GERD,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 in these patients is to differentiate those with persistent reflux as the cause of the ongoing symptoms, from those with non-GERD etiologies.
胃食管反流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2.食管清除作用 2.食管清除作用
容量清除:食管自发和继发蠕动性收缩将反流 容量清除: 物排入胃内(主要廓清方式) 物排入胃内(主要廓清方式) 唾液中和 食管蠕动和唾液产生异常可致GERD 如食管裂孔疝可引起胃食管反流并降低食管 对酸的清除→ 对酸的清除→ GERD
24小时食管pH监测 24小时食管pH监测 小时食管pH
电极置于LES上方5cm 电极置于LES上方5cm处 LES上方 pH 食管Bravo 胶囊pH检测 pH检测 食管Bravo 胶囊5cm处 经口将胶囊固定在食管粘膜上
辅助检查
[食管吞钡X线检查] 食管吞钡X线检查] 敏感性不高 [食管滴酸试验] 食管滴酸试验] 滴酸过程中出现胸骨后痛或烧心为阳性 多于最初15分钟内出现 多于最初15分钟内出现 [食管测压] 食管测压] LES静息压为10~30mmHg,<6mmHg易反流 静息压为10 ,<6mmHg LES静息压为10~30mmHg,<6mmHg易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杨名诗
提纲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概 述
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胃食管反流病(GERD) 流行病学
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烧 发病率:西方常见, 15% 发病率:西方常见,7%~15% 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 ), 我国较低, 77% 我国较低,5.77% 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组织损害。 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组织损害。 发病年龄:随年龄增加,NERD) 40~60 高峰为40 发病年龄:随年龄增加(NERD):多见 岁 ,高峰为40~60岁 非糜烂性反流病( GERD 非糜烂性反流病 性别:反流性食管炎(RE) GERD男女发病率无差异 性别:反流性食管炎(RE) GERD男女发病率无差异 RE男女比例 男女比例2 RE男女比例2 Barrett食管 ~3∶ 食管(BE) Barrett食管(BE) 1
胃食管反流病的分类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因素有关 ,胃十二指肠 内容 物反 流入食管 引起 反酸 、烧 心 等症状 ,可引起 反流性食管 炎 (e u sp ais E) 以 r xeohgt ,R l f i 及咽喉 、气道等食管 以外 的组织损 伤 ,严 重影响 患者 的生 活质量 。近年,G R E D的发病率 有所 增加 。因此 ,研 究 其 分类 与发病机制有重 要意义 。现就近年 来有关 G R E D的 分类 、发病 机制的进 展作一综 述。
学证据 。
3 13 食 管黏 膜屏 障 受损 食管 黏膜 屏 障 由上 皮 前 、上 . . 皮 、上皮后 3个部分组 成 。首 先 ,上皮 前屏 障包 括表 面黏 液层 、静水层和上皮 细胞表 面的碳 酸氢盐 ,它们 可防止 氢 离子与食管鳞状 上皮细胞 直接接 触。第二 ,上皮保 护屏 障
维普资讯
48 1
新医学 20 0 7年 6月第 3 8卷第 6期
胃食 管反 流 病 的分 类 和 发 病机 制研 究进 展
羊 ¥ 羊
新疆石河子大学 医学院第一 附属 医院老干一科 ( 30 2 李 军杰 郑 勇 820 ) [ 摘
一
要 ] 胃食管反流病是 常见 的上 消化 道动 力障碍 性疾病 。其 发病 与抗反 流防御机 制下 降、反
流物攻击作 用增 强、遗传 因素 、幽 门螺杆 菌感染等有 关。现就 胃食 管反流病的分类和发病机制研 究进展 作
综 述 , 以期 提 高临 床 工 作 者 对 其 的认 识 。
[ 关键词 ] 胃食管反流病
幽 门螺 杆 菌
反流性食管 炎
非糜烂性反 流病
食管下端括约肌
消化道
十二指肠胃反流28例临床分析
十二指肠胃反流2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术后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doudeno gastric refvux,DGR)的发病机制,原因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04月—2012年02月消化道术后发生的28例十二指肠胃反流病例的发病,诊断,治疗过程和预后。
结果 28例DGR患者经药物配合营养支持及体位疗法,21例病情缓解,4例顽固性DGR最终行Roux-y胆肠引流,术后配合营养支持,症状消失,2例放弃治疗,1例死于残胃病变。
结论消化道术后发生的十二指肠胃反流是一种病理性反流,做好消化道相关疾病围手术期管理,术后选择不同治疗干预方法,对于DGR的发生,提高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消化道术后十二指肠胃反流(DGR)营养支持【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242-02消化道术后发生的十二指肠胃反流(doudeno gastric refvux, DGR)是一种病理性反流,发生率约占消化道相关疾病手术后的6%。
患者常由于食欲低下和营养缺乏,造成体重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我院自2006年04月—2012年02月,共发生消化道术后DGR28例,发生率约5.5%。
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消化道术后发生DGR12例,发生率5.7%,60以下中青年消化道术后发生DGR16例,发生率5.4%。
从统计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消化道术后DGR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2例,女16例。
年龄27-82岁,平均53岁。
术后发生DGR的时间为1周-3年5个月,平均2个月。
1.2 手术方式:幽门成型术后2例;迷走神经干切断+幽门成型术后1例;胃空肠吻合术后4例; Biuroth I 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3例,Biuroth II 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3例;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后10例。
1.3 诊断方法主要依据消化道术后发生抗酸剂不能缓解的上腹烧灼痛,呕吐胆汁,体重减轻三联症,必要时配合胃镜检查见残胃或食道内胆汁淤积,慢性粘膜炎性改变,红斑水肿, HP鉴别诊断阴性;胃食管24小时HP检测及血清动态Na+检测有助于诊断。
十二指肠-胃反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十二指肠-胃反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1.临床表现就DGR本身而言,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症状,时可有上腹部不适、恶心等,若有 DGER,则尚可有烧心、口苦、反酸等表现。
产生胆汁相关性疾病时,则有各病的临床表现。
2.胃液检查抽吸空腹胃液并测定其中的胆汁酸的含量可以反映反流情况。
然而由于插管时的恶心反应常可出现假的胆汁反流征象。
3.X射线检查在钡剂造影时可以观察到钡剂自十二指肠反流。
但仅此表现难以做出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肯定诊断。
4.内镜并组织学检查内镜窥视下可见胆汁自幽门反流,黏稠的胆汁附于胃壁,或是有较大量的胆染液滞留支持有DGR。
组织病理学有相对特异的改变,如小凹上皮增生、黏膜固有层血管扩张和充血、水肿、平滑肌纤维数量增多及慢性炎细胞数量正常或轻微增多等。
残胃黏膜腺体囊性扩张亦很常见。
5.胆汁反流指数当前,有学者提出计算胆汁反流指数(bile reflux index,BRI)可以较为简单地了解DGR。
计算式为:BRI=7×OED+3×IM+4×CI-6×Hp,其中OED为黏膜固有层水肿,IM为肠化生,CI为慢性炎症,Hp为幽门螺杆菌。
计算得BRI大于14,则预示存在病理性胆汁反流,当胃内胆汁酸浓度大于1.00 mmol/L(正常上限)时,BR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和85%。
6.腔内压力测定单纯胃腔内压力测定价值不大,可能仅有顺向压力波减少。
但若同时测定十二指肠-胃窦的压力,计算其间的阶差则意义较大,可见此值减少,甚至倒置。
7.胃腔内持续胆红素监测目前,用Bilitec 2000检测仪可以持续监测胆红素水平,一般将传感器置于食管下端括约肌下缘以下5 cm处进行24 h的监测可以动态地了解日常生活时DGR的情况。
(二)治疗1.一般治疗(1)戒烟节酒抽烟可因尼古丁的致幽门括约肌松弛作用而加重DGR;而浓度稍高的乙醇可直接或间接引起显著的黏膜损伤。
因此戒烟节酒对治疗DGR,乃至DGER都是必要的。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41717
疾病名: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英文名:duodenogastric reflux and bile reflux gastritis缩写:DGR and BRG别名: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回流性胃炎ICD号:K31.8分类:消化科概述: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胰酶及碱性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内称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碱性反流或胆汁反流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
过去人们认为某种程度上的DGR有助于缓冲胃内酸度。
过量的DGR由于十二指肠胆汁内容物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导致胃炎。
称胆汁性胃炎或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或碱性反流性胃炎(alkaline reflux gastritis,ARG)。
病理性DGR多发生在术后胃,如胃大部分切除后,胆囊切除术或胆肠吻合术后。
近年来随着胃肠运动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可产生自发性DGR。
过量的DGR不仅在胃炎发病机制上有重要作用,而且与胃溃疡,反流食管炎的发生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某些症状有关。
流行病学:在健康人群中DGR发生率10%左右。
在我国人群中总发病率尚缺乏系统报告,从胃镜检查诊断,术后胃DGR发生率在60%左右。
DGR的严重程度以及BRG的发生情况与术式有关。
最近国内有人用24h胃内pH监测法证实在凌晨2∶00~5∶00大约80%的健康人胃液有碱化现象,胃内pH>4的时间持续约60min左右,认为可能与生理性肠内容物碱性反流有关。
病因:十二指肠反流液致病尚有以下因素: 1.胆汁在酸性介质中,特别在缺血条件下对胃黏膜损害作用加重。
2.胆汁加胰液和含有溶血卵磷脂的十二指肠液对胃黏膜的破坏作用最大。
3.胃溃疡患者,胃内胆汁浓度较高者,胃肠吸引液中革兰阴性需氧菌的生C D D C D D C D D C DD长增多。
4.在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中,胃液中去氧胆酸的浓度增高。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Barrett 食管。
一、胃食管反流病概述GERD 是临床常见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女无明显差异,欧美国家患病率约为10%~20%,亚洲地区约为5%,以NERD 多见。
GERD 是以LES 功能障碍为主的胃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损伤因素为胃酸、胃蛋白酶、非结合胆盐、胰酶等反流物。
二、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腹内压增高、食管裂孔疝、长期胃内压增高、贲门失弛缓症术后、某些激素、食物、药物等可损伤LES 结构或引起LES 功能障碍或一过性松弛延长,导致食管黏膜受到反流物损伤,从而引发GERD。
食管清除作用降低:常见于导致食管蠕动异常和唾液分泌减少的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等,食管裂孔疝也可降低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作用,导致GERD。
食管黏膜屏障功能受损:长期吸烟、饮酒、进食刺激性食物或药物可损伤食管黏膜屏障功能。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RE 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食管黏膜上皮坏死、炎症细胞浸润、黏膜糜烂及溃疡形成。
NERD 组织病理学改变为基底细胞增生、固有层乳头延长、血管增殖、炎症细胞浸润、鳞状上皮细胞间隙增大。
当食管远端黏膜的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时,称为Barrett 食管,有恶变为腺癌的倾向。
四、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食管症状:典型症状:反流和烧心,常发生于餐后1 小时,卧位、弯腰或腹内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病人也可发生于夜间睡眠时。
非典型症状:胸痛由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可能酷似心绞痛,GERD 是非心源性胸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吞咽困难或胸骨后异物感可能是由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所致,少数病人吞咽困难是由食管狭窄引起。
食管外症状:由反流物刺激或损伤食管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引起,如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等,严重者可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出现肺间质纤维化。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胃食管反流病(简称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以烧心、反酸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一般来说,胃内贮存着胃酸,十二指肠腔内有胆汁液,这些都是消化液,可消化进食的肉类或其他食物。
胃肉天生有层象瓷器层样的粘膜屏障保护,因此胃酸呆在胃内很安全。
当进食时,大量胃酸分泌消化胃腔内的食物,将胃酸中和后排入十二指肠再进一步被该处胆汁的作用继续消化直到经小肠吸收后残渣变成粪便排出。
若胃液反流入食管腔,食管无瓷器样的粘膜保护层,胃酸就会腐蚀破坏食管粘膜引起糜烂、溃疡。
疾病分类胃食管反流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食管是否有明显破坏可分两种类型: 食管黏膜无明显病变者称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即所谓的“病症性反流”; 有明显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者,则称反流性食管炎(RE),即所谓的“病理性反流”。临床上通称的“胃食管反流病”多指NERD。
过去认为病症性反流 (NERD)是病理性反流(RE)的轻型,胃食管反流病的发展过程是从NERD到RE,然后演变到Barrett食管(BE)与食管腺癌。
最近的研究倾向于将NERD、RE和BE视为三种独立的疾病,每种疾病均有自己单独的发病机制和并发症,相互之间几乎无关。所以,许多患者诊断为该病时心理负担较重,怕病程进展加重变为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其实并不需要有这种担心。
RE病变虽然较NERD重,但治疗效果反应反而优于NERD。
目前尚没有证据支持NERD会逐渐发展为RE,也不能证明BE是由RE或NERD演变而来。
也可根据反流物的类型区分为酸反流或碱反流。
前者是胃酸反流所致,治疗上抑酸效果较好,后者主要为十二指肠胆汁液反流,抑酸治疗疗效不佳。
发病原因胃食管反流病是食管贲门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增强的结果。人体在成长过程中,开始进食时都有反流,如婴儿喝完奶后都会反呕,有经验的妈妈会将宝宝抱直拍拍后背让奶水顺利流入胃腔中。
婴儿胃酸很少,虽然喝奶后胃内容物随奶水反流入食管甚或口腔,但反流物是奶水不会造成对食管粘膜的损害。
儿童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儿童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与治疗进展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由异常的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并损伤食管黏膜所致。
30%的GERD患者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
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0%,西方国家尤为多见。
目前我国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GERD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许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抑酸剂、促动力剂的广泛使用,对GERD的认识及诊断方法有很大发展,疗效也显著改善。
本文通过系统回顾近年来GERD的研究与实践,从而将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儿童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068-02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以烧心、反酸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部分病人可伴有食管外症状,如反复发作的哮喘、慢性咳嗽、夜间睡眠呼吸暂停、非心源性胸痛、咽喉炎等。
GERD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NERD)和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目前广泛认为三种类型相互独立,一般不相互转化。
GERD是儿科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新生儿期即可发病,有研究表明婴儿期的酸反流症状虽然可在1岁后消失,但组织学异常仍然持续存在[l]。
本文就儿童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流行病学儿童中,GERD最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发病率较高,据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报道,64.5%的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筛查阳性,其中足月儿发生率51.7%,早产儿可达80%[2]。
十二指肠胃反流胃肠动力机制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作者:王安全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一种胃食管反流病,调查显示,约有1/3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反流性食管炎,对病因与发病机制进行探究分析对于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展几个方面展开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发病机制;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282-01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RE)为胃内容物(如十二指肠液)发生反流进入到食管当中,其内酸性物质会引起食管黏膜破损,从而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并且会诱发食管溃疡、狭窄、癌变的发生。
目前在临床上RE属于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依照相应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发达地区RE的发病率在1.92%左右[1]。
目前临床已经对RE引起了重视,在RE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均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本文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详见下文。
1 病因RE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类型,该病症的发病原因为食管对胃以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防御机制发生降低,从而导致攻击因子如胃酸、胆盐、胃蛋白酶、胰酶等对食管黏膜产生显著的攻击作用,最终诱发炎症反应的发生。
2 发病机制2.1 抗反流物防御机制减弱膈肌功能减弱、下食管括约肌压(LESP)低下、一过性食管括约机松弛(TLESR)以及发生食管裂孔疝等,会导致食管抗反流屏障遭到严重的破坏,从而导致食管蠕动收缩发生减弱、唾液分泌量降低,导致食管清除能力降低,食管壁对反流物的抵抗力下降,返端胃扩张,胃排空延缓等,最终降低了抗返机制[2]。
2.2 反流物的攻击作用由于防御机制发生减弱,从而导致反流物对黏膜产生一定的刺激、损伤,黏膜的受损程度会受到反流物的质与量的影响,并且同黏膜接触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反流物中胃酸与胃蛋白酶对食管黏膜所造成的损害最为严重,一直受到临床学者的关注。
2024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
2024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 )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或以上部位,进入口腔(包括咽部)或肺引起的症状或并发症。
GERD在全球患病率较高(2.5% ~ 51.2% X我国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国内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态势。
因反流发生的初始部位以及典型症状是在上消化道,所以一直以来国内医学界认为GERD 主要是消化内科的疾病,由GERD导致的咽喉、口腔、鼻腔、鼻窦、中耳、气管、肺、心脑血管、皮肤、血液和免疫系统等部位的症状和体征长久以来在我国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近10年来人们对GERD的关注较多,对其认识也不断加深,更多的GERD 相关性疾病被发现和认知,相关概念和诊疗方案均有较大程度的更新,使得国内医学界对GERD的认知有了极大的提升。
GERD相关性疾病众多,隐匿性很强,影响面极广,伤害性极大,若其得不到科学合理的控制,轻者引起生活质量下降,重者导致严重并发症甚或威胁生命,所以科学诊治GERD十分必要。
本文就GERD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3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发病机制GERD的发病机制涉及消化道内、外,GERD发生源于食管内,部分患者又通过直接侵袭、神经或免疫机制导致食管外组织的损伤。
消化道内的发病机制包括抗反流屏障结构或功能异常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损伤,其他因素包括胃排空延迟、心理因素、肥胖症、妊娠和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等。
1.抗反流屏障结构异常反映在食管胃结合部(EGJ )抗反流屏障上,功能异常体现为食管清除能力和食管黏膜对反流物的抵抗力下降。
2.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损伤多数情况下酸反流是导致GERD出现症状和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食管远端异常酸暴露可直接或间接通过炎性介质刺激食管黏膜内的感觉神经纤维末梢引起症状。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非糜烂性GERD和食管外症状患者中,非酸反流、气体和固体反流也可引起或加重GERD ,这些研究的发现弥补了内镜或单纯PH 监测诊断GERD的不足,亦提示食管外症状发生的可能机制。
胃食管反流病的手术治疗进展
胃发病
机制至今 尚未完全 阐明。该病在人群 中发 生率高 , 重影 响患者 严
,
的生活质量 。内科治疗虽能使一部分患者 的症 状得到控 制 但 只 GR E D的内科治疗 包括 非药 物治疗及药物治疗两各方面 。非 能起到缓解症状 的作 用 停药后 则症 状又复 发 , 与此 同时终生 服 药物治疗包 括适 当的改变生活 习惯避免 因为体位改变 引起反流 , 药亦使得患者难 以依 从且 背上 了沉重 的经济 负担 外科 手术治
, 。
避免某不服用可以引起 食管 蠕动 减少 、 E L S压力 降低 、 缓 胃排 疗作为一种较近开展 的治 疗方式 拥有 疗效持 久 、 济效 益高 的 延 经 空的药物 , 以及改善患者的健康情 绪等等 。治疗 G R E D主要 的 优点 随着腹腔镜技 术 的蓬勃发展 , 腔镜抗 反流手 术更 有 了创 腹
内科治疗虽 能使一部分患者 的症状得 到控制 , 仍有不少 患 但 最近的大规模 临床研究证实 , 胃食 管反流病 的药物治 疗只能起 到 显 胃食 管反流 的患者 中 , 大约 有 2 %最终会 因反 复发作 、 3 进行性 患者则可 以保持 长期 的疗 效 ,另外 , , 从经 济角度 考虑 , 术治疗 手 的一次性花费也较患者长期服用昂贵药物更为经 【 。 9 ] 2 I 胃食管反流病W- 术方式选择 。 目前 主流 的手 术方式 . T - 主要是 胃底折叠术 , 包括 30 全周 胃底 折叠术 ( 6。 主要 是 Nse i n手 s R dlNse 9 6年首创 Nse 手术 以来 , uo i n15 f s i n s 该术式便被认 为是治 疗 胃食管反 流病 的经典 术式 而沿用 至今 Ⅲ 。近十 几年来 , 随着 与常规开放手 术相 比较 , 腔镜 N s n手术更 具有 了创 伤小 、 腹 ie s 术 的手术指证也进一 步被 放宽了。然而 , 腹腔镜 Ns n手术 却因其 ie s
胃食管反流病的手术治疗进展
。近十几年来, 随着
[ $" ] ! 张逊@ 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的进展@ 中华医学杂志, "##= , 微创技术的蓬勃发展, 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得到了重大的突破 。 [;]
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较, 腹腔镜 K4((,E 手术更具有了创伤小、 术 后疼痛轻和患者恢复快的优点。许多年老体弱、 心肺不佳的患者 的手术指证也进一步被放宽了。然而, 腹腔镜 K4((,E 手术却因其
美国弗吉尼亚州联邦大学 /38K 癌症中心研究新的两种新 药— — —O=E ) %* 和一种 /PQ* R $ 抑制剂。已经知道这两种药物 能够抑制蛋白激酶、 肿瘤存活的部分信号途径。这两种药物的联 合不但能够抑制细胞和肿瘤的生长, 而且本身也是新一代的对非 癌变细胞毒副作用很小的药物。这一新药至今仍在研究阶段, 用 ,GD8-)4G75,DC@B3-@,7 4,2 H39-2, ) ,89,D.3H83C 284CGI 5@98398 J3985 ,7 D28,D823-@F8 ,89,D.3H83C ?37,?8-2K# +2 6 1G2H, $%%’ , !& : &L ) MN#
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最新进展
$@ 5678 的内科治疗
5678 的内科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两各方面。非 药物治疗包括适当的改变生活习惯避免因为体位改变引起反流, 避免某不服用可以引起食管蠕动减少、 A6B 压力降低、 延缓胃排
[:] 。治疗 5678 主要的 空的药物, 以及改善患者的健康情绪等等
药物基础是制酸。现代研究表明食管炎的愈合及 5678 症状的 缓解都与 "%. 胃内 -C D %@ # 的时间百分比显著相关。其中学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胃肠神经肽和激素水平的异常
一些胃肠神经
肽和激素如CCK、PYY、神经降压索和肠胰高血糖素 对胃排空和小肠转运功能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当胃 排空和小肠转运加快时可增高。因此认为这些激素水 平增高可能是机体对早期胃排空加速的适应性反应,
胃肠病学.2008,13(2):87-90.
[5]
Wilson P,Welch
NT,Hinder RA.et a1.Abnormal palsma gut their response
to
hor-
mones in pathologic duodenogastric reflux and
能。Hongo等¨1人的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刺激可延缓胃
胆石症、胆囊功能障碍尤其是胆
囊切除术后的病人容易发生DGR,这主要有两方面因 素:一是由于胆囊丧失了浓缩胆汁、间断排泄胆汁的功 能,胆汁持续排出并滞留在十二指肠内,为DGR提供 了条件。二是胆囊切除术后某些神经体液因子,如胆
排空,诱发胃窦、十二指肠动力紊乱。 2检查方法
DGR,当胃内钠离子浓度大于50 mmol/L时就可以判
方法。存在的问题:①随着胆汁被消化液稀释,反流物 中胆红素浓度变化很大,同时胃液并非均一物质,故该 方法只能对总胆汁反流作一近似定量估计。②酸性环 境下,胆红素由单体变为异构二聚体,其吸收光谱波长
亦由453 nm变为400 nm,使测出胆红素值偏低约
以提高餐后幽门括约肌的张力和抑制快速胃排空。 1.6其他因素如幽门螺旋杆菌(nP)、某些药物、精 神心理等。Ladas SD等”1的一项研究提示HP也许会
运动乏力亦可促使DGR的发生。
1.2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胃排空取决于胃窦收缩
动力与十二指肠收缩阻力之间的对比。胃窦收缩力增
强时,出现正排空增加;十二指肠收缩增强时,则反流
2.3
24
分之一,通过胃管抽吸胃液检测其中的胆酸浓度,可了 解反流程度。该法的缺点是:由于DGR的发生是间断 性的,仅吸取一次胃液很容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 果,而连续吸取本身就会引起过多的DGR。也有人通
过测定胃液中的磷脂和胰蛋白酶来检测DGR。
h胆汁反流光学纤维监测技术
Bilitec 2000
2.7
第18卷
2009矩
第3期
9月
HENAN
河南医学研究
MEDICAL RESEARCH
V01.18
No.3 2009
September
文章编号:1004-437X(2009)03-0286-03
・综
述・
十二指肠胃反流发病机制及其诊治进展
Progress
on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duodenogas-
参考文献
[1]
Mason
液的分泌。近年来部分学者把红霉素一1作为促动力 药用于DGR的治疗,其机制可能是红霉素直接作用于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膜上的胃动素受体,起胃动素增效 剂的作用¨…。
3.2.3硫糖铝:硫糖铝为蔗糖硫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碱式铝盐,是
一种胃黏膜保护剂,可与胆汁及溶血卵磷脂结合,并在 酸性条件下变得粘稠,粘附至胃黏膜上,形成保护性屏 障,常与西沙必利或多潘立酮合用。 3.2.4熊去氧胆酸:可抑制胆酸的合成,服用后胆汁 中有大量的熊去氧胆酸排出,使胃液中胆酸、去氧胆酸 和石胆酸的浓度含量明显减少,胃黏膜的损伤减轻。 有报道在大鼠反流性胃炎模型中用熊去氧胆酸后除了 减少胃液中胆酸外,胃黏膜的病理改变也有明显改善, 故认为该药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可能更好。治疗 时最好与PPI、促胃动力药联合使用,其疗效优于单独 使用PPI或促胃动力药…1。 3.2.5抑酸剂:在DGR中,胃酸既能独自破坏食管黏 膜,又与胆酸有协同作用,胆酸需要在氢离子的介导下 才能损伤胃黏膜。因此抑酸仍是目前治疗DGR最常用 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HZ受体阻断剂、质子泵阻断 剂等。 3.2.6铝碳酸镁(达喜):有独特的网状结构,其活性
成分是水化碳酸氢氧化铝镁,即含有氢氧化铝、碳酸盐
[8] [4] [3] [2]
RJ.Demeester
outpatient surgical
TR.Importance
of duodenogastric reflux in
the
practice[J].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99.46
1.1完整的解剖结构被破坏
但是近来有研究报道¨1,切除胆囊的患者手术前 后胃内pH值和胆红素监测值无明显差异,认为胆囊
切除术对DGR的发生无影响。
1.4
胃+二指肠动力异常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
complex,MMC)是
动波(Interdigestive
migrating motor
生理条件下空腹十二指肠运动的特征。MMCⅢ期收 缩在预防胆汁反流中起重要作用。Testoni等发现胆 幽门具有括约肌的功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某些特
餐,低脂饮食,避免咖啡、巧克力、吸烟、饮酒等,避免使 用抑制胃肠运动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钙通道阻滞 剂、硝酸盐类药及茶碱类等。
3.2
药物治疗是十二指肠胃反流的主要治疗手段,
其目的主要是改善胃肠动力,减少或抑制胆汁反流、中
和胃酸及保护胃黏膜。
3.2.1考来烯胺:是一种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服 用后可与胆汁酸结合"1,减少可溶性胆酸的浓度,从 而减轻胃黏膜损伤。考来烯胺与胆汁结合后经粪便排
镜诊断DGR的敏感性仅为37%,特异性仅为70%,阳 性预期值为55%。
2.2胃内pH 24 h动态监测
检查时受检者可保持
2.6
胃液分析法胆酸是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胃的成
正常日常活动,使检查更符合生理情况。不足之处在 于①胃内pH值的影响因素很多。探针的位置、唾液、 小幅度运动、胃排空、碳酸氢盐的分泌等都会影响胃内 酸度。故pH监测主要是诊断碱性反流,不能反映胆 汁反流。②胃内pH监测的可重复性差。
2.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法 超声检查的原理是利
治疗
生活方式的改变抬高床头15—20 cm,少食多
用超声脉冲通过不同密度的介质时产生不同程度的反 射,用液体充满胃腔使其与周围组织的回声形成差异, 通过超声观察胃肠内流体物质的运动。超声检查法在 生理状态下进行,可定量,非侵人性,无辐射,操作简便 易重复,易被受试者接受。不足在于:①过度肥胖及胃 肠胀气者不易检查;②胃十二指肠蠕动有时会影响切 面显示;③不是绝对定量。 2.5放射性核素扫描法
胃液Na+浓度测定法
十二指肠胃反流液中含
是一种以分光光度计探头检测胆红素的光纤仪器,利
用胆红素在450 nnl处有吸收峰的特性,能24 h连续 监测胃内的胆红素水平,是目前检测胆汁反流较好的
有大量的钠,而且不会被酸破坏而失活,故胃液Na+浓
度可作为DGR的一个诊断标准¨1。Smythe等研究发 现DGR时钠离子浓度随着胆酸水平和磷脂酶A:活性 的增高而增高,并由此研制了钠离子探头来监测
tric reflux
张 莉
河南洛阳450052)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是 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反流
囊收缩素(CCK)等发生变化,可直接影响胃一幽门一
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导致DGR发生增加”J。
到胃内,又称为胆汁反流、碱性反流。一定程度的 DGR有助于缓冲胃内酸度,但是如果反流量过多过 长,则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胆酸和溶血卵磷脂)可 破坏胃乃至食管黏膜屏障,表现为上腹痛、反酸、烧心、 恶心、胆汁性呕吐等症状。 1病因及发病机制
汁反流与消化间期运动周期Ⅲ期胃窦的收缩压低,动
能,当十二指肠发生逆蠕动时,可自行收缩,防止DGR 的发生。幽门括约肌切除术后…,如胃部分切除术、 胃空肠吻合术和幽门成形术,可损伤幽门正常的解剖 结构和生理功能,幽门的抗反流屏障丧失,致使十二指
肠内容物反流人胃内,此外,吻合口的僵硬状态和残胃
力指数明显下降有关。我国戴菲等M1的研究也发现
膜防护、修复机制失衡基础上的,对于完整的黏膜防
护,即使有DGR也不一定会发生明显的黏膜损伤。
析法。不足在于:①DGR是随机事件,有赖于胆囊收
缩,胆囊收缩平均间隔时间为70 min。此法检测时间
②胃镜本身可引起刺激性反流,出现较高的假阳性率。
有人利用核素闪烁照相技术和胃内pH监测发现,胃
短,会出现假阴性结果。②胃的解剖变异、十二指肠肠 袢的覆盖、患者的体位变动都会影响扫描结果。③此 法不能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DGR。
DK,Anggiansah
and
A,Owen
WJ.Effect
of cholecystectomy
on
gastroesophageal
duodenognstric
reflux[J].Am J
Gastroenterol
2000.95(10):2746-2750.
戴菲.龚均,罗金燕等.十二指肠胃反流胃肠动力机制研究[J].
定存在DGR,但钠离子电极目前只能用于短期监测。
2.8
运用各种探头监测DGR上述各种方法都不能
保证在日常生活的同时检测DGR,许多研究者开始使 用一些能够探测DGR的探头,经鼻将探头送入胃内, 所获得的信号经过鼻导管传递到便携式的体外部件 中,再用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解
DGR的发生情况。现在常用的探头有氢离子探头、胆 红素探头和钠离子探头。 3
增加。由于幽门本身内在的缺陷…或受到内源性、外 源性胃肠刺激,使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幽门关闭不 全,幽门的限制性阻力消失,从而导致DGR。
1.3胆囊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