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关于傲慢与偏见的论文的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傲慢与偏见论文参考文献(最新93个)

傲慢与偏见论文参考文献(最新93个)

《傲慢与偏见》在我国知道的人比较多;没读过原文的读过译本,没读过译本的看过由小说改编的电影,至少知道个故事。

这里要讲的是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一部小说《傲慢与偏见》,女作者珍妮·奥斯丁是西洋小说史上不容忽视的大家,近年来越发受到重视。

下面是整理好的93个关于傲慢与偏见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

傲慢与偏见论文参考文献一:[1]单慧芳. 《傲慢与偏见》中的茶文化研究[J]. 福建茶叶,2017,39(12):332-333.[2]黄燕.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立场研究[J]. 语文建设,2017(30):25-26.[3]王姝. 从语用学角度看《傲慢与偏见》人物话语[J]. 语文建设,2017(33):56-57.[4]孙亚娟. 从概念功能理论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电影片断[J]. 戏剧之家,2018(03):194.[5]吴童. 《傲慢与偏见》的婚恋观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1):66-71.[6]刘美舒. 治愈系影片的映像化表达——文学改编电影《傲慢与偏见》[J]. 电影评介,2017(22):88-90.[7]何心爽. 超越金钱的理想之境——简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73-74+77.[8]任静. 语境对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研究——以《傲慢与偏见》为例[J]. 海外英语,2018(02):150-151.[9]杨冬,安琦. 《傲慢与偏见》中的戏剧性场景[J]. 文艺争鸣,2018(02):173-178.[10]顾翰翊. 从语义学与语用学互补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J]. 才智,2018(01):182.[11]吴明红.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人物性格与婚姻观[J]. 现代交际,2017(17):91.[12]陈莹. 论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书写[J]. 黑河学院学报,2018,9(01):163-164.[13]王秀秀,屈红. 隐在的男权主义——《傲慢与偏见》的症候式解读[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4):180-181.[14]杨倩倩,王庆勇. 《弗罗斯特山庄》与《傲慢与偏见》的分析比较[J]. 名作欣赏,2018(12):64-66.[15]刘广青.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思想解读[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6):191-192.[16]伞雨晴. 论《傲慢与偏见》和《劝导》中婚姻模式的不同[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3):122.[17]马逸超. 试比较《傲慢与偏见》与《简·爱》女主人公[J]. 农家参谋,2018(07):270.[18]樊丽娜. 英国文学女性意识的承袭与勃发——评《傲慢与偏见》[J]. 中国教育学刊,2018(05):126.[19]林书勤. 《傲慢与偏见》对话语境下人称换称手法威胁受众面子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2):80-82+88.[20]龙璐.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幽默语的翻译——以《傲慢与偏见》为例[J]. 海外英语,2018(07):146-147.[21]林夏轩. 翻译认知心理学视域下的小说情景语境翻译初探——以《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为例[J]. 海外英语,2018(09):105-106.[22]杨志明. 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之形成性阅读能力测试——以《傲慢与偏见》阅读测试为例[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05):5-10.[23]王渝玥. 英汉对话翻译与小说人物形象的再现——以小说《傲慢与偏见》英译汉为例[J]. 中国高新区,2018(12):285-286.[24]郭慧莹,孙彦彤.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研究[J]. 才智,2018(10):201.[25]骆紫燕,尹栋.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观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J]. 科技资讯,2018,16(04):220-221.傲慢与偏见论文参考文献二:[26]邓紫晨. 《傲慢与偏见》里的戏剧创作手法研究[J]. 艺术评鉴,2018(10):152-153+184.[27]张威,许超. 历时复译的承袭与创新——李继宏译《傲慢与偏见》论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05):80-85.[28]张亚婷. 《傲慢与偏见》汉译本的生态适应与选择[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7):63-65.[29]刘相娅. 赏析影片《傲慢与偏见》,透视女大学生婚恋观[J]. 大众文艺,2018(09):158.[30]安旭红.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婚姻观的缩影[J]. 艺术评鉴,2018(11):185-188.[31]李东青. 论反讽运用在简·奥斯汀作品中的艺术张力——以《傲慢与偏见》为例[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79-81+114.[32]傅踢踢. 《创造101》,创造多元的“傲慢与偏见”[J]. 中国广告,2018(07):70-71.[33]何清. 基于《傲慢与偏见》一文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英文)[J].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8(03):52-56.[34]王宇红. 《傲慢与偏见》英式文学语言创作风格探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8):72-73+76.[35]陆红娟. 悲悯交加背后的“傲慢”与“偏见”——试论志贺直哉的女性观及其成因[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4):61-65.[36]杨安妮. 从目的论三原则看《傲慢与偏见》字幕翻译[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8):116-117+132.[37]林岳斌,匡虹霓.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聚会角色[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8,38(04):79-86.[38]黄青青. 《傲慢与偏见》揭示的女性教育缺失[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8,38(02):116-120.[39]谷劲松. 《傲慢与偏见》与《飘》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8(04):56-59.[40]蒋莹超,方英. 《傲慢与偏见》的庄园叙事[J]. 大众文艺,2018(16):18-19.[41]. 《傲慢与偏见》中的英国最美庄园[J]. 党员文摘,2018(03):58.[42]邓婕. 《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回声研究[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4):60-63.[43]刘爱叶. 试论《傲慢与偏见》的语言创作风格[J]. 黑河学院学报,2018,9(08):157-158.[44]曹南. 试论英美文学作品与其改编电影的关联性——以《傲慢与偏见》为例[J]. 新乡学院学报,2018,35(08):41-43.[45]张爽. 纯粹的“傲慢”,细腻的“偏见”——影片《傲慢与偏见》解读[J]. 电视指南,2018(02):23+25.[46]陈钰. 浅评《傲慢与偏见》的创作技巧[J]. 课程教育研究,2018(11):18.[47]董海涛. 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反讽对白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9):51-52.[48]郭雯雯.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的反讽[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4):67+69.[49]李瑶. 汉英句式翻译中人称与物称主语使用差异对比——以《傲慢与偏见》中文版和《骆驼祥子》英译本为例[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3(04):83-86.[50]彭澳,何一鸣,杨纪平. 论“传神”在翻译中的体现——比较《傲慢与偏见》樊庆兰与张思婷译本[J]. 海外英语,2018(18):43-45.傲慢与偏见论文参考文献三:[51]刘一帆. 论《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刻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09):113-115.[52]王珂.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的海边度假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8):24-25.[53]杨娜. 简·奥斯汀的幸福婚姻观——解读《傲慢与偏见》[J]. 教育教学论坛,2018(47):80-81.[54]庞新月,刘继华. 从海姆斯语境理论看影视字幕翻译文化因素处理——以《傲慢与偏见》为例[J]. 大众文艺,2018(23):176-178.[55]李雪维.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言语反讽[J]. 现代交际,2018(20):74-75.[56]郑世觅. 《傲慢与偏见》油画[J]. 中国艺术,2018(10):25.[57]林书勤. 基于语料库面子理论视域的人称换称手法研究——《傲慢与偏见》全着对话解读[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144-147.[58]安俐洁.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基于达西的性格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2018(11):204-205.[59]曹书乐,董鼎. 傲慢与偏见——对女游戏玩家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J]. 艺术评论,2018(11):38-49.[60]胡诺祺,刘晓琳. 19世纪工业革命下的英国社会变迁——从《傲慢与偏见》与《南方与北方》的人物对比分析中看英国社会变迁[J]. 海外英语,2018(23):179-180.[61]陈鸣,王荣莉. 从翻译批评视角浅析《傲慢与偏见》王科一译本中的误译[J]. 海外英语,2018(23):124-125.[62]郭欢欢.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J]. 名作欣赏,2017(05):37-39.[63]赵娟.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观[J]. 语文建设,2017(11):56-57.[64]吴岩. 对《傲慢与偏见》反讽言语行为的宏观和微观分析[J]. 语文建设,2017(08):18-19.[65]张素玫. 成为经典:《傲慢与偏见》的两百年传播[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137-144.[66]孙佳. 顺应论与小说翻译——以《傲慢与偏见》为例[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02):58-60+69.[67]王烈霞. 《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分析[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7):39-40.[68]张韶华. 英美文学中的爱情婚姻观——以《傲慢与偏见》为例[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06):189-190.[69]李新美. 试论《傲慢与偏见》的戏剧手法及反讽艺术[J]. 黑河学院学报,2017,8(02):169-171.[70]李志娟. 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之美——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浪漫主义美学[J]. 黑河学院学报,2017,8(02):184-185+188.[71]庞凤娇. 合作原则视域下《傲慢与偏见》人物会话含义分析[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02):23-28.[72]余芬. 《傲慢与偏见》中的幽默反讽话语翻译比较研究——基于格式塔心理美学视角[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08):75-78.[73]胡少斐.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权主义意识[J]. 语文建设,2017(17):40-41.[74]沈超. 功能对等理论下《傲慢与偏见》中译本赏析[J]. 海外英语,2017(02):207-208+214.[75]邓红花. 从女性意识看《傲慢与偏见》[J]. 萍乡学院学报,2017,34(02):70-74.傲慢与偏见论文参考文献四:[76]曲金燕. 《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观比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7):69-73.[77]陈光先. 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读小说《傲慢与偏见》后的思考[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7):87-88.[78]李睿. 《傲慢与偏见》作品中的茶文化体现[J]. 福建茶叶,2017,39(10):364-365.[79]陈莹.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和局限[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4(04):102-104.[80]南云凡.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婚姻观[J]. 文化学刊,2017(08):64-65.[81]王传倩. 从《傲慢与偏见》浅析奥斯丁的婚恋观[J]. 文学教育(上),2017(11):40-41.[82]袁学敏. 论女性自我救赎意识之觉醒——从《再生缘》到《傲慢与偏见》[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34(04):47-53.[83]蒋跃,余碧燕. 《傲慢与偏见》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人机翻译对比[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02):147-155.[84]孙佳. 顺应论视角下翻译策略的选择研究——以《傲慢与偏见》中Cry一词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8):102-104.[85]吴颖. 从英语明喻的模糊语用功能看明喻翻译——以《傲慢与偏见》为例[J]. 英语广场,2017(10):15-17.[86]孙佳.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形象研究[J]. 语文建设,2017(24):23-24.[87]常虹. 意象的维度分析与英汉翻译的得失——以《傲慢与偏见》开篇句的五个译本为例[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05):46-47+51.[88]周捷.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性格分析[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7,30(03):189-191.[89]武丹丹. 从《傲慢与偏见》谈语境对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初探[J]. 海外英语,2017(20):126-127.[90]白红梅.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婚姻观的现实意义[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73-74.[91]冯旭. 《傲慢与偏见》中的夏洛特·卢卡斯新解[J]. 疯狂英语(理论版),2017(03):186-187+208.[92]翟力辉,王珈琦. 婚恋需求中女性意识的萌芽与觉醒——需求层次理论视域下《傲慢与偏见》女性人物形象剖析[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5):122-126.[93]张小欣. 男权下的女性主义的萌芽探究——以《红楼梦》、《傲慢与偏见》为例[J/OL]. 北方文学(下旬),2017(02):83[2019-01-24].。

傲慢与偏见的作文素材

傲慢与偏见的作文素材

傲慢与偏见的作文素材《别让傲慢与偏见蒙蔽了双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傲慢与偏见这两个家伙就像一对调皮捣蛋的小鬼,时不时地跳出来捣乱,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咱今儿个就来好好唠唠关于这傲慢与偏见的作文素材。

先来说说这傲慢吧,它就像是一个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的家伙,总觉得自己比别人了不起。

比如说,有些人仗着自己有几个臭钱就瞧不起别人,觉得别人都低他一等。

嘿,我说,钱又不能代表一切,你有钱了不起啊,说不定人家有人格魅力呢!还有些人因为自己学历高呀,或者长得漂亮帅气呀,就对其他人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哼,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价值,你有啥可傲慢的!再讲讲这偏见,它就像一个带着有色眼镜的家伙,总是片面地看待事物。

瞧见没,有的时候我们仅仅因为一个人的外貌、穿着或者出生地,就对人家有了各种先入为主的看法。

就比如看到一个穿着朴素的人,就觉得人家穷酸;听到一个人来自某个小地方,就觉得人家没见过世面。

哎呀呀,这也太不公平了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可不能因为这些表面的东西就给人下定义呀。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个穿着打扮很时髦的女孩,一开始我心里就有点犯嘀咕,觉得她可能不好相处。

结果凑巧她就坐在我旁边,我们不小心对视了一眼,她竟然对我笑了笑,还很有礼貌地跟我打了个招呼。

哇塞,当时我就觉得自己太可笑了,差点就因为偏见错过了认识一个好女孩的机会。

其实,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太多啦。

所以啊,咱可不能让这傲慢与偏见把我们的眼睛给蒙住了,要学会以一颗平等、客观、包容的心去看待别人。

放下你的傲慢,你会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着值得你学习和欣赏的地方;摒弃你的偏见,你会看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总之呢,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时刻警惕傲慢与偏见这两个小鬼。

让我们用真诚和理解去对待他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作文素材也会更加丰富和有意义呀!。

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通用7篇)

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通用7篇)

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通用7篇)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通用7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篇1摘要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写于1813年,一直以来很受大家欢迎,并且被广泛阅读。

在小说中,傲慢和偏见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本文旨在从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傲慢”与“偏见”产生的原因和两位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的性格来探讨小说中的“傲慢”与“偏见”。

关键词奥斯丁傲慢偏见人物性格婚姻一、简介简·奥斯汀,是第一位英国作家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使小说具有现代特色,其作品主要关注女性的婚姻和爱情。

佛吉尼亚·沃尔夫称她是“女性中最完美的艺术家”(马,2003)。

她的作品中《傲慢与偏见》最受欢迎,在小说中描述的社会里,男人的价值就是他的财富,而女人的价值在于她的男人。

二、导致“傲慢”和“偏见”的原因(一)社会因素。

《傲慢与偏见》的故事发生在英国从资本主义早期向资本主义工业时期过度的特殊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富人之间等级的膨胀,社会地位的区别越来越小,金钱在人们心中却越来越重要,并成为鉴定特权和权力的主要依据。

此外,社会仍然是物质的,婚姻成为了社会进步的一种手段。

班内特太太和她的亲戚们已经通过她与班内特先生的婚姻获得了贵族地位,而且这个地位会通过她两个女儿的婚姻再次提高。

而且,在当时,男女不平等,许多中产阶级女子的出路就是结婚,或是做家庭女教师,但家庭女教师的报酬和其社会地位一样卑微。

因此年轻女子尤其是没有财富的年轻女子,嫁给富有的男人成为了获得尊重和幸福生活的唯一办法。

另外,当时英国法律规定女子不能继承财产,所以班内特的五个女儿都不能而只有他们的堂兄柯林斯可以继承。

为了获得财产安全和保护她们的社会地位,班内特夫人急于把她的女儿介绍给那两个年轻富有的未婚男人。

傲慢与偏见婚姻观论文

傲慢与偏见婚姻观论文

傲慢与偏见婚姻观论文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以描绘19世纪英国贵族社会的婚姻观为主题。

本论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小说中人物的婚姻观,并分析其中的偏见和傲慢。

一、社会环境对婚姻观的影响小说中的婚姻观受到当时英国贵族社会的严格规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社会环境要求女性必须以嫁人为主要目标,嫁给一个有地位、财富和声望的丈夫才是成功的婚姻。

这种婚姻观导致了人们对婚姻的功利性认识,忽略了婚姻中的爱情、感情和平等。

二、伊丽莎白·班纳特的婚姻观伊丽莎白·班纳特是《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角,她独特的婚姻观对比了当时社会上的传统观念。

她坚持追求真爱和婚姻中的平等,不愿嫁给一个只看重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丈夫。

她认为,一个成功的婚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并且同时实现了个人的幸福和成就。

三、达西先生的婚姻观达西先生是小说中的男主角,他的婚姻观由于傲慢和偏见而受到了扭曲。

他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只有条件优越的女性才能与他匹配。

这种婚姻观迫使他错过了与伊丽莎白·班纳特的缘分。

通过与伊丽莎白互动,达西逐渐领悟到了自己的错误,放下了傲慢的态度,最终与伊丽莎白达成婚姻。

四、婚姻观的转变与成长小说中的婚姻观也随着人物的成长和经历而发生了变化。

例如,吉英小姐原本认为选一个有钱的丈夫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后来她意识到金钱并不是幸福的唯一因素,并且最终选择了真爱。

五、批判传统婚姻观的意义《傲慢与偏见》通过对传统婚姻观的批判,试图呼唤人们的自信和真实内心的需求。

小说中的婚姻观呈现出了社会对婚姻的偏见和傲慢,以及人们对不同阶级和身份的歧视。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和批判,小说启示人们要独立思考,不受社会舆论束缚,追求真正的幸福。

结论《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通过对当时英国贵族社会婚姻观的描绘,给人们启示:婚姻不应仅仅是谋求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更要注重感情和平等。

婚姻应建立在真爱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幸福和成就。

傲慢与偏见毕业论文

傲慢与偏见毕业论文

傲慢与偏见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分享了傲慢与偏见的毕业论文,一起来看看吧!一、导论(一)研究综述《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话题一直以来为人们乐此不疲地谈论着,下面是前人对该书婚姻的分析:不管是贝内特夫妇还是夏洛特和柯林斯夫妇,他们的婚姻的出发点都是钱。

在当时工业革命的大潮下,人们疯狂地追逐名利地位,形成了经济第一的观念,同时却忽略了对妇女的教育,把她们框在狭小的家庭生活圈内,限制了她们的受教育权利。

因此,没有多少财产的年轻女性在那样的金钱社会中唯一的生存机会就是嫁个有钱人。

这种资本主义婚姻的实质无非就是金钱和利益的结合,缺少了情感因素这一基本保障,在日久经年的婚姻生活中虽然衣食无忧,但必定缺少了应有的快乐,也体会不到何谓幸福的婚姻。

(二)本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傲慢与偏见》作为世界经典名著,被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因此,多年来,对该书的解读和研究从未中断过。

不管是对奥斯丁本人的研究,还是对书中各个人物的解读,或是对该书文学艺术的考究,都深刻地反映了《傲慢与偏见》作为世界上经久不衰的一部作品有其独特的魅力。

本文从婚姻这一角度深入研究书中四对青年男女的婚姻状况,讨论影响人们幸福婚姻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是爱情?是金钱?还是社会地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自然对婚姻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本文提倡爱情是婚姻最根本的要素,也是婚姻最重要的条件,当然一定的物质基础与婚姻的幸福指数也密切相关。

通过对书中四对婚事的探讨,以及它们对当代人的影响,最后笔者总结了爱情才是缔结一段美好婚姻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傲慢与偏见》中不同性质的婚姻(一)理想的婚姻:伊莉莎白与达西1.真爱的结合伊莉莎白与达西的感情纠葛贯穿了整部小说。

伊莉莎白是贝内特太太的二女儿,不仅美貌出众,而且聪明过人。

傲慢与偏见论文

傲慢与偏见论文

傲慢与偏见论文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于1813年所著的一部小说,也是她最知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英国上层社会为背景,讲述了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贵族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傲慢与偏见一书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偏见和社会阶级差异,同时也探讨了爱情、婚姻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这篇论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傲慢与偏见的主题和意义:社会阶级与偏见、婚姻观念和女性地位、爱与婚姻选择。

首先,社会阶级与偏见是傲慢与偏见一书的主要主题之一。

小说中通过班纳特家庭和达西家庭的对比,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上层阶级与中下层阶级之间的明显差异。

达西先生一开始因为自身的傲慢被班纳特家庭看不起,而班纳特姐妹则因出身低下常常受到社会上层的歧视。

然而,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相互了解,两个家庭的偏见逐渐消散,社会阶级的隔膜最终被打破。

这表明了奥斯丁对于社会阶级差异和偏见的抨击,以及人性中善良和宽容的力量。

其次,婚姻观念和女性地位是傲慢与偏见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女性的唯一出路就是嫁作人妇。

小说中的班纳特姐妹们都面临着婚姻的压力和选择。

伊丽莎白拒绝了几个有钱人的求婚,最终选择了自己真心喜欢的达西先生。

这展示了作者对于女性在婚姻中主动性和自主选择的赞赏,同时也呼吁社会给予女性更多的选择和权利。

最后,爱与婚姻选择是傲慢与偏见的核心主题之一。

小说中的伊丽莎白和达西两人一开始对彼此存在偏见和误解,但通过相互交流和了解,最终发展出深厚的爱情。

这展示了奥斯丁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解,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相互了解、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地基于社会地位或金钱。

奥斯丁通过班纳特家庭和达西家庭的故事,传达了对于真爱和婚姻的理想追求。

总之,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揭示社会阶级差异、探讨婚姻观念和女性地位、呼吁自由爱情和婚姻选择的经典小说。

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主题的探讨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中所展现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品质。

傲慢与偏见作文素材(精品8篇)

傲慢与偏见作文素材(精品8篇)

傲慢与偏见作文素材(精品8篇)傲慢与偏见作文素材篇1书中人物众多,但作者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刻画的真实,让我们可以清楚的区分每一个人,大小姐简是一个温柔天真的人,贝内特太太是一位自私的人,女主角伊丽莎白是一位真实的人……这些人让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早就听说这是本极好的书,一日,偶得此书,即迫不及待地翻下去了。

如果说开始是抱着猎奇的态度来看此书的话,那么到了后来,便是迫不及待地想翻下去了。

这本书主要是通过贝内特一家几个女儿的婚姻描写,反映了几种不同的婚姻观念。

在爱情中,究竟是应该把美貌、金钱、地位还是爱情本身放在第一位呢?作者并没有死板地采用说理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几桩不同的婚姻描写,让读者自己去琢磨……在这本书中,描写的人物尽管很多,但作者安排得很巧妙,显得有主有次。

虽然这里面的人除了简·贝内特和伊丽沙白·贝内特以及宾利先生和达西先生外,其它的人几乎都存在很多缺点。

但正因为对这些小人物的描写,更让我们觉得它的真实,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其实或多或少地也在扮演着这些并不光彩的角色,不是吗?扪心自问,无论是贝内特太太的自私、势利、放荡;威克姆的恩将仇报;柯林斯的虚伪愚蠢、奴颜婢膝还是凯瑟琳夫人的独断专行、自私自利;以及其它人的……,我们是不是都能从自己或周围人的身上找出些原型来?当然,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并不是都那么猥琐。

简是贝内特家的大小姐,她美貌而又性格温和,甚至有些天真,从来都不会把别人往坏处想——哪怕她明知别人在欺骗她!其实这样的人虽然看似完美,但我觉得,她似乎缺少应有的是非鉴别能力,倘若她生存当今的中国,只怕被人骗得连东南西北都不知道了!其实做人不仅仅要有宽容之心,还要有起码的判断能力,知道什么时候该忍,什么时候该退!傲慢与偏见作文素材篇2这是部浪漫又现实的爱情。

爱情没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

但是小说中种.种关于门当户对,以及财富对婚姻的考量却充斥其中。

傲慢与偏见 论文资料

傲慢与偏见 论文资料

傲慢与偏见论文资料[傲慢与偏见]论文资料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叙事视角解读摘要: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在全知视角下具有限制性的叙述模式向我们展示了灰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描绘出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道德风貌,表达了作者的女性抗争意识及对当时社会婚姻观的批判。

关键词: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在奥斯丁的着作中,《傲慢与偏见》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文学史上不休的名着。

剖析其原因,发现这与奥斯丁高超的叙事技巧是分不开的。

自小说发表以来,其叙述技巧引起了广泛的评论,纵观其评论,发现对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分析还是不够。

在这部小说中,奥斯丁颠覆了以往男权统治下的话语权,采用了全知视角下,从女性的有限视角展示故事,从女性的角度来描写生活,并首次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让女性有了话语权。

因而,从女性视角这一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对于理解和把握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申丹曾指出:叙事者的性别不同,往往会对叙事模式及其意义产生影响。

把性别和视角结合在一起的女性视角是指从性别入手来审视人类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创造的一种批评观念和批评角度。

本文将从女性叙事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发掘其对于展现女性意识的意义。

叙事视角,在文学作品中是指作品叙述者或者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从小说的整体来说,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选择了全知视角,如在交代故事背景,人物首次出场以及在每章节中奥斯丁看似无意的评述。

例如:小说的第一章第一句话就是通过贝内特太太总括式的议论“有钱的单身汉总是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公认的真理。

”使读者顷刻间就能识别人物形象。

贝内特太太在全知叙述视角下,是作为被叙述对象而存在,她的那句总括式议论,与作者的价值信念是完全不同的,因而造成了读者与她的距离,读者高高在上地评判着贝内特太太,笑她的迂腐和无知。

但是正是这一人物形象,却揭露了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婚姻价值观,正是因为当时流行的婚恋观所以贝内特太太才把嫁女儿当作自己的人生大事,读者在嘲讽贝内特太太的同时也了解了整个社会背景,实际上读者对贝内特太太的疏离也拉近了读者和隐含作者的距离,从而拉近了读者和女主人公的距离。

傲慢与偏见学术论文

傲慢与偏见学术论文

傲慢与偏见学术论文《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成功的小说。

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傲慢与偏见学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傲慢与偏见学术论文篇一《傲慢与偏见》摘要: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的社会等级,社会地位,道德规范的差异性的分析,从中更加了解达西与伊莉莎白这两个主人翁之间冲破了重重的世俗偏见,最终获得了纯粹的爱情。

关键词:社会等级;社会地位;道德规范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0)11-0000-01《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成功的小说。

要论及《傲慢与偏见》中达西与伊莉莎白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就不能不提及这所在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文化,习俗和道德风尚。

简奥斯丁于1775年生于英国的史蒂文顿,当时正处于英国摄政时期,因为家庭关系,财富,权利和社会地位的迥异而使得社会阶级分化明确,而对于每一个社会阶级都有着各自应遵循的道德,行为举止,语言的规范,尤其是当时的女性,在社会中仍然是处于弱势地位。

在当时看来,如果女性涉足公众范围的活动,则被社会认为是女性的品质的丧失,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和非议。

同时,由于拿破仑战争威胁到了整个欧洲的君主制,政府更是对于文学的审查力度大大加强,所以奥斯丁在出版《傲慢与偏见》的时候,是以匿名而出版。

然而这并非影响此书在读者中的青睐。

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的主人翁达西和伊莉莎白这两个主人翁身上所体现出的社会各种不公平的等级划分以及不同的社会背景,道德规范的差异而最终打破这种不公平,冲破了重重地阻碍,终于打破了世俗的偏见的束缚和道德准则而获得了纯粹的爱情!自古以来,爱情就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古今中西,多少文人墨客,诗人画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来解读和诠释着各人的爱情观。

而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与伊莉莎白之间的来于世而高于世的真爱更是成就了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爱情经典。

但是,在圆满的结局后面,却是两个人艰辛的爱路历程,这对恋人必须冲破重重的阻碍。

傲慢与偏见 毕业论文

傲慢与偏见 毕业论文

傲慢与偏见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在人类社会中,傲慢与偏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傲慢与偏见都会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傲慢与偏见的本质、影响以及如何应对。

首先,傲慢与偏见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往往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持有傲慢的态度。

这种傲慢的情绪源于对自己的高估,以及对他人的低估。

在这种心态下,人们往往对他人的观点和经历缺乏尊重,从而产生偏见。

例如,在职场中,一个人可能因为自己的职位高于他人而自以为是,对他人的意见置之不理。

这种傲慢与偏见不仅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还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傲慢与偏见对社会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傲慢与偏见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当人们对某一群体或个人持有偏见时,他们往往会在决策和资源分配中偏袒自己或自己认同的群体,从而造成社会的不公正。

其次,傲慢与偏见也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当人们对新的观点和想法持有偏见时,他们往往会拒绝接受和尝试新的事物,从而限制了社会的发展。

最后,傲慢与偏见还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冲突。

当人们对他人持有傲慢的态度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对立和敌对情绪,从而加剧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应对傲慢与偏见。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

谦逊是克服傲慢与偏见的重要品质,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经历,从而减少偏见的产生。

其次,我们应该主动寻求多元化的观点和经历。

通过与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交流和互动,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减少对他人的偏见。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来减少傲慢与偏见的存在。

教育是培养人们宽容和尊重他人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会理解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文化。

总之,傲慢与偏见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它不仅影响个人的思维和行为,还对社会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谦逊的态度、寻求多元化的观点和经历以及通过教育和宣传来应对傲慢与偏见。

毕业论文 傲慢与偏见

毕业论文 傲慢与偏见

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一个永恒的主题傲慢与偏见,这个题目熟悉而又陌生。

它是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名字,也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和研究的话题。

这个主题贯穿了人类历史的长河,似乎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都有存在。

那么,傲慢与偏见到底是什么?它为何如此重要?在本文中,我将通过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和探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探讨这个永恒的主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

这是一部以19世纪英国乡村社会为背景的爱情小说,讲述了伊丽莎白·班纳特和弗兰西斯·达西之间的故事。

故事中,班纳特家有五个女儿,她们的母亲希望她们能嫁给有钱的绅士,以改善家庭状况。

然而,伊丽莎白并不愿意妥协,她希望嫁给一个真正爱她的人,而不仅仅是为了金钱和地位。

小说中最明显的傲慢和偏见来自于达西先生。

他是一个富有的绅士,但却傲慢自大,对班纳特家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看不起。

他对伊丽莎白的傲慢态度引起了她的反感,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改变。

达西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偏见和傲慢,并且对伊丽莎白的真诚和善良产生了深深的吸引力。

最终,他们克服了彼此的偏见,走到了一起。

小说中的傲慢与偏见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它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社会地位和财富是评判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

人们往往根据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和财富来评价他们的品格和能力。

这种偏见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也阻碍了人们的自由选择和追求幸福。

然而,傲慢与偏见并不仅仅存在于小说中,它们也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

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找到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比如,一些人在面对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时,会因为自己的优越感而表现出傲慢和偏见。

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是正确的,而其他文化和价值观则是错误的。

这种傲慢和偏见导致了文化冲突和社会分裂。

此外,傲慢与偏见还经常在职场和教育领域中出现。

一些人会因为自己的职位和地位而对下属或学生表现出傲慢和偏见。

傲慢与偏见主题作文素材(优秀8篇)

傲慢与偏见主题作文素材(优秀8篇)

傲慢与偏见主题作文素材(优秀8篇)傲慢与偏见主题作文素材(优秀8篇)傲慢与偏见主题作文素材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傲慢与偏见主题作文素材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傲慢与偏见主题作文素材(优秀8篇)】,供你选择借鉴。

傲慢与偏见主题作文素材篇1《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也是简·奥斯汀最早完成的作品,她在1796年开始动笔,原名《最初的印象》,通过婚姻问题的描写展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

小说讲述了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事。

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傲慢与偏见》或许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它“告诉你女性有权过得更好,而不应认为女性理所当然就该怎样”。

“反对日常性别歧视”组织的创始人劳拉·贝茨说:“第一次有人说女性的思想值得倾听。

”《傲慢与偏见》于1813年问世。

这本书在评论界得到欢迎,沃尔特·斯科特爵士赞扬奥斯汀“笔法巧妙”,“把平凡普通的事务和角色变得有趣”。

《傲慢与偏见》描写的是中产阶级男女的爱情与婚姻。

在奥斯汀之前,18世纪后期的英国小说中有一股女性感情潮流,以充满伤心流泪的感伤情调和为忧郁而忧郁的嗜好。

《傲慢与偏见》克服了这种倾向而接近于现代生活。

她在小说中运用喜剧的手法表达对生活的严肃批评,探索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心理过程。

女主人公和达西的婚姻是作者颂扬的“为天下有情人树立一个榜样”的幸福婚姻。

伟大的文学作品有其非常独特的魅力所在,并且发现自己在读文学小说的时候非常地投入,不知所倦。

有时竟然抹去睡意,读至深夜。

傲慢与偏见主题作文素材篇2《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很好看的爱情小说。

故事里讲述了四户人家的婚姻,体现了当时在英国的有些妇女们不顾后果的而为金钱结婚,也有些是因为真正的爱情而经历痛苦曲折,最终和自己心爱的人结婚。

傲慢与偏见毕业论文

傲慢与偏见毕业论文

傲慢与偏见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这部小说以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为背景,通过对社会和人性的描绘,展现了傲慢和偏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篇论文将从女性地位、婚姻观念和社会阶级等方面对《傲慢与偏见》进行分析。

首先,该小说展示了当时女性地位的困境。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女性的地位受到了重重限制。

奥斯汀通过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的形象,展示了一个有才智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女性。

伊丽莎白不愿意妥协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她在婚姻问题上坚定地选择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仅仅为了经济利益而嫁给有钱人。

奥斯汀通过伊丽莎白的身份展示了女性对自己未来的自主选择权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对女性赋予更多的权利和尊重。

其次,小说中的婚姻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被当做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而不是一种真正的感情和相伴终生的合作关系。

例如,班内特家有五个女儿,而没有儿子,如果女儿们没有顺利地嫁给有钱人,那么班内特一家的社会地位就会严重下降。

奥斯汀通过对班内特家庭的描写,批判了婚姻观念中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的问题。

她认为,真正的婚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交易。

最后,社会阶级也是《傲慢与偏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19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充满阶级观念和差距的社会。

小说中的达西先生和班内特家的父亲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级代表。

达西先生是一个富有的贵族,而班内特的父亲则是一个只有微薄收入的乡村绅士。

奥斯汀通过这两个角色的相互交往,揭示了社会阶级观念对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小说通过达西先生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的偏见,告诫读者们不要因为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对他人产生偏见,要真正去了解和尊重他人。

综上所述,《傲慢与偏见》通过对女性地位、婚姻观念和社会阶级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的批判和反思。

这部小说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细致入微的情节,让读者深入思考和反思,引发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探讨。

[参考论文]《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女性意识论文

[参考论文]《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女性意识论文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女性意识论文摘要:奥斯汀的女性意识是先进的,对当时的女权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不得不承认受当时的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女性意识还较为稚嫩,不够成熟。

随着,资产阶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改革的深入,奥斯汀的女性意识得到了发展,逐步趋于成熟,这点从她后来的几部作品当中可以得到印证。

并且《傲慢与偏见》的文学性及艺术性,对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推动者女权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

1 前言《傲慢与偏见》作为简·奥斯丁的长篇代表作在海内外颇具盛名。

近几年由《傲慢与偏见》改编的剧集和电影越来越多,这一现象证明了《傲慢与偏见》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傲慢与偏见》中所体现的女性爱情观与婚姻观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女性意识的觉醒。

简·奥斯丁通过文学弘扬了女性意识,比奥斯汀稍晚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也是这支女性意识队伍当中的一名先锋队员,女性意识在十九世纪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2 时代女性的追求十九世纪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另一阶段:由早期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工业化过渡。

工业使得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男性掌握着经济大权,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女性受到性别的限制,个人的追求受到严重的压制,在社会当中处于弱势地位[1]。

对当时来说,女性提高自己的地位、改变自身命运的有效途径就是婚姻,而物质则是当时衡量婚姻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年轻女子把找到一桩好的婚事当成人生目标。

然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它抹杀了婚恋生活的浪漫,打碎了女性的美好憧憬。

这一点书中有具体的表现,伊丽莎白的家人在没有见到新邻居——宾利先生的时候就因为他庞大的经济收入而对他产生无限的向往。

而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特明知道柯林斯缺乏浪漫,却还是因为他的社会地位同意嫁给他。

对于夏洛特来说,没有婚姻可以没有爱情但一定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傲慢与偏见》的开篇提到这么一句话:“饶有家资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是举世公认的真情实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主流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财产;二是社会地位。

《傲慢与偏见》中的戏剧性特色论文[精选5篇]

《傲慢与偏见》中的戏剧性特色论文[精选5篇]

《傲慢与偏见》中的戏剧性特色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傲慢与偏见》中的戏剧性特色论文论文摘要:本文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舞台场景、叙事角度四个方面对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剖析该作品神奇的戏剧性特色。

论文关键词:小说《傲慢与偏见》戏剧性特色四个方面小说《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丁(JaneAusten)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通过对婚姻问题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奥斯丁因为长期居住在封建保守势力较强的农村,生活圈子十分狭窄,所以她的小说的取材范围较小,她常把故事的背景放在有三四家大户的乡镇上。

但在她熟悉的范围之内,她写得非常精确细致,后人常以她自称其作品为“三寸牙雕”来评价她的作品,可见其观察之敏锐,笔触之细腻。

我认为除了其作品的细致之外,奥斯丁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她的绝妙的戏剧力量。

本文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来分析该作品的戏剧性特色。

1.情节结构《傲慢与偏见》的故事讲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某乡镇上某乡绅家的几个女儿的恋爱和结婚。

主线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因少年绅士达西的傲慢,对他产生很深的偏见,后来又消除了偏见,和他相爱,成为眷属。

小说以伊丽莎白的行动为叙述中心来展开情节,与此成网状的辅助情节线形成平行对照:吉英与彬格莱的相爱与结婚,柯林斯的求婚与夏绿蒂的联姻,伊丽莎白与韦翰的那段短暂的感情纠葛,以及韦翰与丽迪雅的私奔及至最终结合,甚至班纳特先生与太太的婚姻状况都无不与主要情节发生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或以自身的单薄、苍白丰富反衬了“达伊”主线,或以内在的联系催化了“达伊”主线的进展。

这些“插曲”都处在相对固定的空间中的直线时间延伸过程中的某一点。

而主要情节的纵向发展无疑也是小说戏剧特征的一个方面。

所以《傲慢与偏见》也像戏剧那样,有一个严密的布局,既没有不必要的人物,又没有不必要的情节,整个故事的发展都是环环相扣的。

文学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外国文学论文

文学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外国文学论文

傲慢与偏见外国文学论文一、原著创作的背景意图在阅读《傲慢与偏见》这部著作中,要想体会此部作品的话语含义,就要了解并熟悉作品中的话语表达,而且还要明白原著作品作者的创作动机、写作思想等各方面信息。

而且对整部作品进行翻译,就要借助目的语对源语中所蕴含的语用含义充分且详细地进行传达。

那么,比较常见的运用方法就是首先了解原著作者当时在怎样的时代环境中进行创作,并且了解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真正意义,只有这样,翻译作品才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原著作品,让读者充分体会到作品中所蕴含的语境。

以原著作品这句英语为例有翻译者将这句翻译为“……对我们这些姑娘来讲,这是件很好的事!”而也有的将其翻译成“……女孩们真有福气!”,在原著作品中,“fine”是一个形容词,在翻译时要想获得良好的翻译效果,首先就要了解原著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在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JaneAusten很擅长于将一个普通家庭极极为复杂的生活琐事,通过作品将每个人物特征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

在此部著作中,表面上看是采用了轻松的叙事写作风格,其实内含着极大的幽默、讽刺意思。

例如,在作品开头的这个句子中作者间.奥斯丁以班纳特就是以这个家庭为创作题材,向读者阐述了这个家族为了争夺继承财产而表现出的种种丑陋面目。

真正了解了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后,从中可见,翻译者将原著中班纳特妻子的意图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语境。

二、原著作品中人物中的角色关系原著在人物对话中语言的应用表达得比较微妙,在翻译原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时,要准确把握是相当不易的。

因此,在翻译时,翻译者要掌握好说话者和听话者两者之间的角色关系。

原著作者在对话中采用了非常高超的语言艺术,充分刻画出作品中人物之间存在的矛盾,并较为生动地描写了人物性格特征。

例如,在这句话中:“Ihvaeellverdesie rdyuorgoodopinioll,andyouhavecertainlybesttoweditmosunwillingly。

《傲慢与偏见》翻译研究的文献综述

《傲慢与偏见》翻译研究的文献综述

《傲慢与偏见》翻译研究的文献综述傲慢与偏见是普立兹奖获得者、英国著名小说家JaneAusten所著的小说。

一九一八年该小说在英国出版发行,此后便引发了许多中外学者的持续兴趣,为他们带来了极大的阅读乐趣。

近年来,傲慢与偏见的翻译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学者就傲慢与偏见的翻译问题发表了论文,就此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就傲慢与偏见的翻译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其他学者提供学术参考和借鉴。

一、文献综述傲慢与偏见是Jane Austen所写的一部广受好评的小说,此篇小说充满了讽刺和娴熟的文笔,描述了小说中一宗新贵上流社交协调的幸福故事。

同样重要的是,它也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社会,解析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鉴于它的文学价值和新贵社会的特征,傲慢与偏见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许多英国文学作品。

傲慢与偏见的文学翻译促使了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并发表了许多关于此话题的文章,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傲慢与偏见翻译研究体系。

例如,郎金慧(2016)就傲慢与偏见的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傲慢与偏见的翻译存在若干问题,如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语言习惯差异等。

此外,她还提出了傲慢与偏见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几条原则,包括追求完整性原则、内涵准确性原则、形式可接受性原则和文化相容性原则。

此外,朱芳(2016)也在傲慢与偏见的翻译研究中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傲慢与偏见翻译中有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如何准确地表达原文的隐喻意义,即如何准确地表达原文的隐喻内涵;第二是如何尊重对象文化的原则,也就是如何确保目的文本中文化特色的真实性。

因此,朱芳认为,翻译者应当以维护原文的内涵准确性和保护目的文本文化特点为主要目标,来指导傲慢与偏见翻译工作。

最近,许多学者也利用新的研究方法,如计算机辅助翻译(CAT)、社交网络分析(SNA)和语言的跨文化研究(CCL),研究傲慢与偏见的翻译问题并发表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

《傲慢与偏见》论文:傲慢与偏见》 叙述视角 叙述学人物观 书信体

《傲慢与偏见》论文:傲慢与偏见》 叙述视角 叙述学人物观 书信体

《傲慢与偏见》论文:《傲慢与偏见》叙述视角叙述学人物观书信体【中文摘要】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乔治·亨利·刘易斯把奥斯丁比作“散文中的莎士比亚”。

当代闻名的批评家爱德蒙·威尔逊说:“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

奥斯丁的成就获得了世人的公认。

自从1813年《傲慢与偏见》问世至今,很多的学者对奥斯丁的这部作品做了广泛的研究。

传统的研究主要关注简·奥斯丁简洁的文笔、生动的形式、道德观、爱情婚姻观以及其反讽艺术。

也有部分学者研究这部小说的主题和语言特征,但是人们对于它的叙事学特点不够重视。

这篇论文试图从叙述学的角度分析作者在《傲慢与偏见》中使用的叙事手法,以此加深读者对这部小说的理解,更好地领略小说的艺术魅力。

本论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正文分为三个章节。

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简·奥斯丁及其创作背景,国内外学者对《傲慢与偏见》作出的研究成果,和叙述学的基本理论,还分析了本篇论文的研究和研究意义。

第一章研究《傲慢与偏见》的叙述视角。

首先介绍了叙述学对于叙述视角的分类,然后分析奥斯丁在这篇小说中使用的叙述视角:把客观的全知叙述和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相结合,使故事叙述既客观又可信。

两种叙述视角的转换和结合开创了叙事艺术的新领域。

第二章主要从叙述学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即功能性人物和心理性人物,并且还分析了小说中的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

在刻画人物时,奥斯丁结合了这两种叙述学的人物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有吸引力,令读者难以忘怀。

第三章分析了《傲慢与偏见》的书信体形式。

本部分介绍了书信体小说的历史及发展过程,然后分析书信在整篇小说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描绘人物特征、构成完整情节及交代突发事件。

最后是结论部分,强调了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使用的叙述艺术。

通过采用独特的叙述手法,奥斯丁创造了一个想象中的真实世界,赋予这部小说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美学论文傲慢与偏见之美

美学论文傲慢与偏见之美

美学论文傲慢与偏见之美第一篇:美学论文傲慢与偏见之美傲慢与偏见之美清晨的阳光穿过了层层云幔,一片浓郁的森林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辉,在一片清脆而欢快的鸟鸣声中,奔跑的麋鹿在奔跑,牛羊在漫步,鸭子在扑水,伴随着轻快而明朗的音乐,伊莉莎白捧着一本书缓缓的从阳光下走来……带着清浅的笑容,美丽而睿智的形象跃然进入我的脑海……这是影片《傲慢与偏见》(2005版)的开篇,影片一开头便深深的吸引着我,在一片恬淡的音乐中,我渐渐的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一直很喜欢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这本书,在读了十几遍之后,便决定找电影来看看。

这部由著名导演Joe Wright执导的影片《傲慢与偏见》,以其扣人心弦的音乐,完美如画的画面,赏心悦目的演员加上源自小说的动人爱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人心。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伊丽莎白·班纳特(凯拉·奈特丽饰)出身于因英国乡间的小地主家庭,有四个姐妹,母亲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

新来的邻居宾格来先生和他的朋友达西(马修·麦克菲迪恩饰)打破了她们一家人单调的乡村生活。

宾格来和伊丽莎白的姐姐在舞会上与简·班纳特在舞会上互生情愫;达西对善良聪明的伊丽莎白产生了好感,而伊丽莎白却对达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心存偏见,不接受他的感情。

然而,世事难料,宾格来和简·班纳特因为误会,关系危在旦夕;达西在表白失败后也渐渐认识到自己的骄傲,认清了自己,在之后帮助私奔的伊莉莎白的妹妹与威科姆,挽救了妹妹的声誉,伊莉莎白得知后,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对达西的好感,最终俩人误会解除,有情人终成眷属。

整个影片在处理部分细节时并未完全依照名著,但忠于原著,在具体场景的设置上进行了巧妙的布置。

音乐之美:“Dawn”成为女主角伊丽莎白的主题,在音乐发展中不断被用到。

而“Liz On Top Of The World”与“Your Hands Are Cold”则展现浪漫激越的旋律,与仿古典奏鸣曲之作形成有力的对比,让听众很容易区分出音乐扮演的角色,影片配乐则始终不脱离钢琴和小提琴两种乐器,但却起伏分明,时而平静优雅,时而震撼人心,干净大气而且兼备古典和现代两种艺术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资料贝内特夫妇是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描述的唯一对老夫妇。

这一对老夫妻的婚姻是悲剧的。

这种悲剧的产生源于现行的婚姻习俗和制度。

文中描述:本内特先生“当年惑于青春美貌和这种美貌容易给人留下的脾气恭顺的表面印象”,“娶了一位心智愚钝、见识短浅的女人,因此婚后不久对她所有的真切恩爱就不复存在”。

但是由于本内特先生生性喜欢乡村环境和爱好读书,他从这些爱好中得到了主要的乐趣,而对他的妻子,他虽没有欠她什么情,但却有时拿她的愚昧无知来开心逗乐。

这虽然不是一般男人希望从他妻子那里得到的乐趣,但是本内特先生这种言行实际上已经是在用他的智慧和才能去破坏婚姻的义务和礼仪。

在l8世纪时,财富仍是社会中上层择偶时的重点。

威廉·柯林斯是一个“看上去有些笨拙可笑,缺少男子汉气概,但又很自负而且特别工于心计,善于逢迎,一心巴结权贵的人。

”因得到了贵妇人凯瑟琳-德布夫人的赏识,谋得了教区牧师一职,此后就越发妄自尊大,自命不凡,他结婚的理由就是找一位能管家的女人,并为教区树立榜样。

夏绿蒂很现实的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貌不出众的27岁的老姑娘,为了生存,为了有一个自己的家,为了能供她生存下去的物质基础,她就可以结婚。

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仓促结婚。

他们的婚姻过于直白、理性,赤裸,揭示了当时资产阶级婚姻的冷酷实质——婚姻就是她们的“面包”,婚姻就是她们的未来。

丈夫如何对她们并不重要,只要他是个拥有财产的绅士就可以了,婚姻对他们来说只是是一项寻求安全感的任务。

魏肯是个道德败坏游手好闲的浪荡子,但他外表风度翩翩,谈吐文雅,魅力十足,但魏肯地位不高,又没有大量的财产传承,因而他对金钱的极度的贪婪。

他为赌债所逼从布莱顿逃路,莉迪亚虽无权无势,无利可图,但他很乐意在出逃的路上有个女人陪伴,于是二人便一拍即合。

魏肯选择莉迪亚的原因,书中并没有详细指出,不过他之所以同意与莉迪亚结婚,金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为最后是达西先生出面,替他偿还了债务,并在莉迪亚名下的钱之外,又给了她一千英镑,并给他买了个官职,最终换来了他和莉迪亚的婚姻。

三,盲目激情导致不幸婚姻的产生.贝内特家的小女儿莉迪亚是一个头脑简单、轻浮而又虚荣的姑娘,“只要任何人一怂恿,她就会投入任何人的怀抱。

她的感情总是不停地起伏波动,摇摆不定”。

莉迪亚对魏肯的爱慕完全是由于对方“俊朗的面庞、标致的身材还有迷人的谈吐”。

他们的关系完全是建立在情欲与外表上,没有任何爱情基础,可以说是既不实际,也不浪漫。

莉迪亚只是从中得到了情欲的满足。

他们这种因达西的介入而形成的婚姻是虚伪的,冲动的。

没有爱情,没有财产,没有应有的体面与风度,仅仅是对美貌与情欲的冲动。

所以他们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的婚姻。

四,理智与情感是幸福婚姻的基石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是《傲慢与偏见》中最美满、最成功的理想婚姻,二人的结合是真正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的。

他们的结合证明了理智与情感对于幸福婚姻的必要性。

16至18世纪英国上层阶层的择偶标准虽然强调门当户对,但是并不否认爱和感情是婚姻的前提。

伊丽莎白虽然没有简那么娇好的面容,却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她有着丰富的个性和内涵。

伊丽莎白认识到了当时社会上以财富和社会地位来谈婚论嫁的风气,但她并没有迷失自己,而是选择继续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爱情。

正是伊丽莎白的这种不凡的谈吐和高贵的情操吸引了达西,让达西对她渐生爱意。

爱情是没有条件的,只是当事者心里的感受;而婚姻与爱情不同,婚姻必须有物质基础和经济依托,婚姻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一桩幸福的婚姻必然是情感与理智的平衡,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总之,《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通过对五桩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反映了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女性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刻画了当时社会的婚恋世相,从而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婚姻往往受人的性格、财产和门第等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她强调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反映了各种各样人物的婚姻观。

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了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

在小说中作者提出了新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

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这种新的婚姻观更接近当时的社会生活,这使得《傲慢与偏见》一书的思想成就超越了同时代的爱情故事。

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结合是小说中最幸福、理想的婚姻了。

他们的婚恋过程是爱情与尊重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并不想就他们的婚姻发表什么看法,因为无论谁都觉得他们是对的。

我想说的是书中的另外两对——夏洛特和柯林斯之间以及丽迪雅和韦翰之间的婚姻。

作为陪衬,奥斯汀写了伊丽莎白女友的婚事,用来与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

夏洛特一个二十七岁的女孩相貌平平,与一位收入不错的乡村牧师的结合算得上是一桩“成功”的婚姻了。

但我们发现,夏洛特选择她的客厅时,有意避开她的丈夫。

夏洛特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奥斯汀对夏洛特的婚姻观给出了极具讽刺意味的评价,结婚只是为了寻找一个归宿、一个不愁吃穿的“储藏室”,这样的婚姻根本没有感情可言。

爱情是理想婚姻的基石,没有爱情的婚姻是草率的、实际上是不理智的表现。

柯林斯这种人根本不懂得爱情,他结婚好像只是为了要完成任务。

这种婚姻只是出于对“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的满足,在这样的夫妻之间剩下的只有责任和无尽的互相责备。

应该说丽迪雅对韦翰是怀着爱情的,但这是一见钟情的爱情,没有深思熟虑、一时冲动的爱情。

算起来丽迪雅爱上韦翰的时间,竟然还不足两个礼拜。

她根本不了解韦翰的为人,就草率地决定了自己的婚姻大事,还以为自己深爱着对方而对方也一样。

这样的婚姻当然是不“理智”的,是不能长久的。

丽迪亚的婚姻,象在她之前的,她的父亲的婚姻一样:轻率、缺乏判断、不明智,听从冲动和情感的驱使。

丽迪雅与韦翰的结合纯属“生理需要”层次的冲动。

奥斯汀的作品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那就是理智的问题。

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很容易得到结论——理智是人的美德。

真正的幸福只有通过理智才能获得;而理智是对个体需要全面认识的结果。

作者通过丽迪雅和韦翰、夏洛特和柯林斯婚后生活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他们婚姻的失败,与伊丽莎白的“理智”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个人行为动机和意愿的背离,是人性自欺和欺人的结果。

《傲慢与偏见》不仅提出了新的婚姻观,同时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对人性的复杂也进行了深入地剖析。

由此揭示出人性中的自欺和欺人,是导致人们行为动机和结果背离的原因。

在小说中,各种人物受外表迷惑,伪装自己,愚弄他人,欺骗自己。

美丽温柔的吉英与彬格莱先生彼此相爱。

但她却刻意掩饰着自己热切的爱,结果使彬格莱误会吉英不爱自己,而听从了其朋友达西的劝导,与吉英疏远。

韦翰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奉承能力,以及一幅”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伊丽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

他的话里充满破绽,而聪明过人的伊丽莎白虽能与彬格莱小姐辩驳,与咖苔琳夫人顶撞,却还是被韦翰牵着鼻子走。

达西先生傲慢、无礼的样子早已进入伊丽莎白的头脑,受外表迷惑的伊丽莎白,听信韦翰而对达西先生心存偏见。

事情往往和表面看起来的不一样,当她被达西的真诚感动以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深爱着他。

真相总是带着假面具让人做出错误的评判。

人们总是产生错觉,因为他们的行为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作者通过使人物错误行为的结果达到高潮,来揭露出导致这些错觉的原因是人性中虚伪的一面,伪装的结果。

因为被自己的判断所迷惑,伊丽莎白错看了韦翰和达西。

事情和她想象的正相反。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伊丽莎白是以自己的智慧和洞察力引以为荣的。

凯瑟琳夫人以她的社会地位高贵为荣,而头脑简单和缺乏教养一再表明这种骄傲是毫无基础的。

咖苔琳小姐暗示她优越于班纳特家人,但她对达西露骨的追求暴露出她自称教养的脆弱和虚伪。

人们的行为表现常常用来掩盖真正的意图。

夏洛特对柯林斯的关注,表面是帮伊丽莎白摆脱柯林斯求婚的困扰,似乎应是伊丽莎白该感恩才对,但实际上夏洛特是在偷偷的为自己“套”老公。

由于人们总是从错误的前提出发,欺骗自己或被欺骗,致使他们的行动总是事与愿违。

凯瑟琳夫人本是去阻止一个婚姻,却恰恰成为了它的起因。

咖苔琳意图激起达西反对伊丽莎白的行为,却使他想起与伊丽莎白分享过的亲热。

伊丽莎白受到达西外表的误导,认为达西厌恶她,偏见使伊丽莎白无法看到真相,而用言语谴责他,但这样做实际上更吸引了达西的注意。

透过这些人物,我们看到了现实的虚伪以及行为结果对傲慢与虚荣的惩罚。

虽然从19 世纪早期至今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发现理解《傲慢与偏见》的社会环境并不困难。

一方面我们的知识使我们能意识到190多年前的社会本质,更主要是因为社会分别从未消失。

社会在继续,人们仍然展示着他们的势利、傲慢、贪婪、偏见。

奥斯汀对人类本性的观察是如此之真实,她作品中的人物和困扰她们的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清晰可见。

在18世纪的英国,女性被视作是头脑简单、能力低下的异类,认为即便是最好的女人在智力上也比不过最差的男人。

而奥斯丁却坚信女性和男性有着同等的智力和理性。

在《傲慢与偏见》中,她通过刻画两类迥然不同的人物类型——见识高明的伊丽莎白、达西等与见识低下的班纳特太太、柯林斯牧师等来证明头脑机智不只是男性的特点,而愚蠢拙笨也并非女性的专利,男性和女性都同样具有优点和缺点。

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不亚于小说中任何一位男性,即使是达西——一个非常聪明高傲的人也被她的言谈举止所吸引,最终走出傲慢与偏见的误区。

这样的一个睿智、独立且具有很强自尊心的女性形象有力地批判了女性被置于劣势的社会形态,证明妇女不需要凭借取悦男人来获得依附的地位,她们完全应该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小说中的伊丽莎白,论相貌和性情不及姐姐珍,论才艺和举止不如彬格莱小姐,但她却是父亲最引以为豪的女儿,对傲慢的达西有着抵挡不住的诱惑。

伊丽莎白是追求精神上独立的女性,在那个男性统治几乎所有社会领域的年代,具备这样的品质实属难能可贵。

她对贵族出身的达西持有偏见是因为达西先前的行为举止伤及她的自尊。

当达西傲慢地认为伊丽莎白出身卑微,自己是降格以求的时候,伊丽莎白气愤地说“我不祈求博得你的青睐……假如你表现的礼貌一些,我拒绝了你也许会觉得过意不去,除此之外,你要是以为你的表白方式还会对我产生别的影响,那你就想错了。

”当达西渐渐被伊丽莎白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转而向她求婚时,她竟然拒绝这样一个强烈爱着她的人的求婚。

她强烈的自尊心和独立的性格使她不会因为地位和金钱去投靠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