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赏析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赏析导语: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赏析。
欢迎阅读!鹧鸪天·代人赋宋代: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注释:⑴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⑵晚日:夕阳。
唐刘长卿《行营酬吕侍御》诗:“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
”⑶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唐白居易《长安早春旅怀》诗:“风吹新绿草牙拆,雨洒轻黄柳条湿。
”⑷教:使,令。
眼底:眼中,眼睛跟前。
五代齐己《寄双泉大师兄》诗:“清泉流眼底,白道倚岩棱。
”⑸白头:犹白发。
形容年老。
《战国策·韩策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秦韩之交。
”⑹深知;明知。
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⑺阑干:栏杆。
阑。
同“栏”。
赏析:“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与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
鹧鸪天·代人赋·晚日寒鸦一片愁(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晚日寒鸦一片愁(辛弃疾)代人赋(辛弃疾)原文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注释】:①鹧鸪天,词牌名。
②代人赋: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赋的,故加上代人赋。
③晚日:夕阳④寒鸦:亦称慈鸟,小山老鸹。
晚日寒鸦,一片伤心色。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离肠寸断,泪流难止。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频频凝望。
一这首《鹧鸪天》,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
细细揣摩词意,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寒鸦当晚日之时,自然应该寻找栖息之处,大约在绕树啼叫吧!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处,又向谁家投宿呢?正因为这样,那本来没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鸦,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变成一片愁了。
这首词,是写别愁离恨的。
愁与恨,乃是全篇的基调。
按照一般的构思,接下去仍然要写愁写恨,但作者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写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悦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乐景:柳塘新绿却温柔。
把读者引入春意萌动、春情荡漾、温馨柔美的境界。
唐人严维云:柳塘春水漫,塘夕阳迟。
北宋梅尧臣称其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六一诗话》)。
辛弃疾的柳塘新绿却温柔,也有类似的艺术奥秘。
柳塘一词,使人想见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处于什么季节,却无从得知。
联系前面的寒鸦,便会想到时值严冬,柳叶黄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萧条的。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鹧鸪天》意思-赏析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鹧鸪天》意思|赏析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作者:佚名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离肠寸断,泪流难止。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频频凝望。
赏析作者:佚名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
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
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
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
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
可如今呢?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
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
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
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
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意思-赏析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意思|赏析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作者:佚名这首《鹧鸪天》,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
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寒鸦当晚日之时,自然应该寻找栖息之处,大约在绕树啼叫吧。
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处,又向谁家投宿呢?正因为这样,那本来没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鸦,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变成一片愁了。
这首词,是写别愁离恨的。
愁与恨,乃是全篇的基调。
按照一般的构思,接下去仍然要写愁写恨,但作者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写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悦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乐景:柳塘新绿却温柔。
把读者引入春意萌动、春情荡漾、温馨柔美的境界。
唐人严维云:柳塘春水漫,花塘夕阳迟。
北宋诗人梅尧臣称其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六一诗话》)。
辛弃疾的柳塘新绿却温柔,也有类似的艺术奥秘。
柳塘一词,使人想见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处于什么季节,却无从得知。
联系前面的寒鸦,便会想到时值严冬,柳叶黄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萧条的。
然而诗人却别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
【经典诗句】“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的词意: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出自南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晚日寒鸦一片愁①。
柳塘新绿却温柔②。
若教眼底无离恨③,不信人间有白头④。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⑤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⑥。
注释①晚日:夕阳。
②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③教:使,令。
眼底:眼中,眼睛跟前。
④白头:犹白发。
形容年老。
⑤情知:明知。
⑥阑干:栏杆。
阑。
同“栏”。
参考译文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赏析《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
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辛弃疾有感而发,作了这首词。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寒鸦”当“晚日”之时,自然应该寻找栖息之处,大约在绕树啼叫吧。
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处,又向谁家投宿呢?故本没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鸦”,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变成“一片愁”了。
这首词,是写别愁离恨的。
“愁”与“恨”,乃是全篇的基调。
按照一般的构思,接下去仍然要写愁写恨,但作者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写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悦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乐景:“柳塘新绿却温柔。
”把读者引入春意萌动、春情荡漾、温馨柔美的境界。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鹧鸪天》意思-赏析
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鹧鸪天》意思|赏析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作者:佚名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离肠寸断,泪流难止。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频频凝望。
赏析作者:佚名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
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
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
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
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
可如今呢?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
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
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
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
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1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赏析稼轩词六百余首,用调一百以上。
在这些词调中,利用频率最高的是《鹧鸪天》,凡六十三首,占总数百分之十强,述怀、抒愤、言愁、叹老、酬答、赠别、祝寿、即事、咏物、写景、议论等等,无不用之。
恐怕正是由于运用此调多而得心应手的缘故,所以“代人赋”便自然地也选择了此调。
词题“代人赋”,今天已无法弄清代谁而作。
从字里行间可知主人公是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上片先从写景下笔:“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柳塘新绿”,点明季节为早春;“晚日寒鸦”,点明时间是傍晚。
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这景,是衬情之景。
太阳即将落山,寒鸦正在归巢,极易令人引起对旧人的怀念,以孤独寂寞之感叹,而光线暗淡的“晚日”,又极易令人引起迟暮之想、不快之情,叫声凄婉的“寒鸦”,又极易令人精神不安、心情烦躁,所以在“晚日寒鸦”之后,紧接上了“一片愁”三字以抒其情。
先写景后抒情是词人惯用手法,作者更是应用自如。
“柳塘新绿”,是美好的景色,当是女主人心底的一缕。
辛弃疾的诗词《鹧鸪天》赏析
辛弃疾的诗词《鹧鸪天》赏析《鹧鸪天》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赏析】首二句写景,可谓“工于发端”。
“晚日寒鸦一片愁”写送人归来后的所见所感。
此时已至傍晚,夕阳的余晖洒满人间,寒鸦点点,绕树而飞,在寻找栖息之处。
“晚日”容易引起人的迟暮之感,而“寒鸦”更是令人心情烦躁不安,因此,在她眼中这“晚日”、“寒鸦”明明就是“一片愁”,这个“愁”字为全词奠定了悲愁的基调。
下句“柳塘新绿却温柔”,画面与情感都急遽转换,由哀景愁情而变为清新愉悦的美景。
细柳冒出嫩绿的柳芽,在池塘边摆弄温柔之姿。
如此美景,瞬间把上句的愁闷之情荡涤一空,把把读者引入一个春意萌动、春情荡漾、温馨柔美的境界。
但结合全词来看,词的主调仍是悲伤哀愁的,所以这句很可能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是说在我满腹离愁难以排遣之时,你池塘边的柳树为何还故意作弄温柔之态,是为谁温柔呢?《哀江头》有“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的诗句,是说那嫩绿的柳条、新生的蒲苇,没有人前来欣赏,你们为何还要这么翠绿?既然国家都已经破亡了,人世不幸,自然界也应该不幸,可是那些草木却视而不见,当真是无情之至啊。
因此,“柳塘新绿却温柔”句,着一个“却”字,带有些许埋怨的意味,旨在挑明乐景与哀情的不一致。
当然,对第二句也有不同的理解:“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哪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
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
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
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
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赏析辛弃疾(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赏析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赏析辛弃疾据我们所了解,稼轩词六百余首,其中《鹧鸪天》利用频率最高,为诗人辛弃疾的经典之作。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1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赏析稼轩词六百余首,用调一百以上。
在这些词调中,利用频率最高的是《鹧鸪天》,凡六十三首,占总数百分之十强,述怀、抒愤、言愁、叹老、酬答、赠别、祝寿、即事、咏物、写景、议论等等,无不用之。
恐怕正是由于运用此调多而得心应手的缘故,所以“代人赋”便自然地也选择了此调。
词题“代人赋”,今天已无法弄清代谁而作。
从字里行间可知主人公是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上片先从写景下笔:“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柳塘新绿”,点明季节为早春;“晚日寒鸦”,点明时间是傍晚。
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这景,是衬情之景。
太阳即将落山,寒鸦正在归巢,极易令人引起对旧人的怀念,以孤独寂寞之感叹,而光线暗淡的“晚日”,又极易令人引起迟暮之想、不快之情,叫声凄婉的“寒鸦”,又极易令人精神不安、心情烦躁,所以在“晚日寒鸦”之后,紧接上了“一片愁”三字以抒其情。
先写景后抒情是词人惯用手法,作者更是应用自如。
“柳塘新绿”,是美好的景色,当是女主人心底的一缕。
辛弃疾的诗词《鹧鸪天》赏析
辛弃疾的诗词《鹧鸪天》赏析《鹧鸪天》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赏析】首二句写景,可谓“工于发端”。
“晚日寒鸦一片愁”写送人归来后的所见所感。
此时已至傍晚,夕阳的余晖洒满人间,寒鸦点点,绕树而飞,在寻寻栖息之处。
“晚日”容易引起人的迟暮之感,而“寒鸦”更是令人心情烦躁不安,因此,在她眼中这“晚日”、“寒鸦”明明就是“一片愁”,这个“愁”字为全词奠定了悲愁的基调。
下句“柳塘新绿却温柔”,画面与情感都急遽转换,由哀景愁情而变为清新愉悦的美景。
细柳冒出嫩绿的柳芽,在池塘边摆弄温柔之姿。
如此美景,瞬间把上句的愁闷之情荡涤一空,把把读者引入一个春意萌动、春情荡漾、温馨柔美的境界。
但结合全词来看,词的主调仍是悲伤哀愁的,所以这句很可能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是说在我满腹离愁难以排遣之时,你池塘边的柳树为何还故意作弄温柔之态,是为谁温柔呢?杜甫《哀江头》有“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的诗句,是说那嫩绿的柳条、新生的蒲苇,没有人前来欣赏,你们为何还要这么翠绿?既然国家都已经破亡了,人世不幸,自然界也应该不幸,可是那些草木却视而不见,当真是无情之至啊。
因此,“柳塘新绿却温柔”句,着一个“却”字,带有些许埋怨的意味,旨在挑明乐景与哀情的不一致。
当然,对第二句也有不同的理解:“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赶忙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哪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
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
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
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
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辛弃疾宋词《鹧鸪天·代人赋》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宋词《鹧鸪天·代人赋》原文译文赏析《鹧鸪天·代人赋》宋代: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注释】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晚日:夕阳。
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教:使,令。
眼底:眼中,眼睛跟前。
白头:犹白发。
形容年老。
情知:深知;明知。
阑干:栏杆。
阑。
同“栏”。
【赏析】“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
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
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
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
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
鹧鸪天辛弃疾翻译全文
鹧鸪天辛弃疾翻译全文《鹧鸪天》,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
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春草轻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阻绝,频自得阑干不民主自由。
创作背景:宋孝宗淳熙八年(年)冬,辛弃疾遭遇罢免,归隐上饶。
这首词作于作者被罢免便宜行事后,就是他在拎湖寓居时的作品。
译文: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
只有池塘柳树收到嫩绿的新芽,显露出柔情情境。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往昔别怨的煎熬,显然不能坚信这世上真可以存有一夜白头的事。
离肠寸断,泪流难止。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频频凝望。
赏析:“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柳塘”之后绣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召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粗估赏心悦目了;那预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之“柔情”一词。
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变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但说它“柔情”,这就不仅整体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整体表现了她的感情。
这感情异常错综复杂,耐人寻味。
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荡漾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
抒情主人公看见这一切,就自然深感“柔情”,从而也M18x至她与意中人同乐之时就是何等的“柔情”了。
“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若教眼底并无浮生,不信人间存有白头。
”心绪何等高亢之句,笔致何等摇曳生姿!“并无浮生”就是假设,不“白头”就是假设变为事实之后期望发生的结果。
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原文|译文|赏析《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婉约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是作者代替一位内心充满离愁别绪的女子所作。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原文宋代: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及注释译文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注释⑴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⑵晚日:夕阳。
唐刘长卿《行营酬吕侍御》诗:“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
”⑶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唐白居易《长安早春旅怀》诗:“风吹新绿草牙拆,雨洒轻黄柳条湿。
”⑷教:使,令。
眼底:眼中,眼睛跟前。
五代齐己《寄双泉大师兄》诗:“清泉流眼底,白道倚岩棱。
”⑸白头:犹白发。
形容年老。
《战国策·韩策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秦韩之交。
”⑹深知;明知。
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⑺阑干:栏杆。
阑。
同“栏”。
赏析“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辛弃疾解析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辛弃疾解析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辛弃疾解析《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是代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抒写相思离情,表面是在写美人相思的苦闷,实则寄托的是词人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原文: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白话译文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文学赏析稼轩词六百余首,用调一百以上。
在这些词调中,利用频率最高的是《鹧鸪天》,凡六十三首,占总数百分之十强,述怀、抒愤、言愁、叹老、酬答、赠别、祝寿、即事、咏物、写景、议论……无所不有。
恐怕正是由于运用此调多而得心应手的缘故吧,所以代人赋便自然地也选择了此调。
词题代人赋,今天已无法弄清代谁而作。
从字里行间可知主人公是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上片先从写景下笔: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柳塘新绿,点明季节为早春:晚日寒鸦,点明时间是傍晚。
这景,是衬情之景。
太阳即将落山,寒鸦正在归巢,极易令人引起对旧人的怀念,以孤独寂寞之感叹,而光线暗淡的晚日,又极易令人引起迟暮之想、不快之情,叫声凄婉的寒鸦,又极易令人精神不安、心情烦躁,所以在晚日寒鸦之后,紧接上了一片愁三字以抒其情。
先写景后抒情是词人惯用手法,作者更是应用自如。
柳塘新绿,是美好的景色,当是女主人心底的一缕温柔之情,使她眼里看出了景色的温柔。
但是,细柳新蒲为谁绿呢?无限温柔为谁存在呢?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辛弃疾解析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是代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抒写相思离情,外表是在写美人相思的苦闷,实那么寄托的是词人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原文:
鹧鸪天
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假设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白话译文
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文学赏析
稼轩词六百余首,用调一百以上。
在这些词调中,利用频率最高的是《鹧鸪天》,凡六十三首,占总数百分之十强,述怀、抒愤、言愁、叹老、酬答、赠别、祝寿、即事、咏物、写景、议论……无所不有。
恐怕正是由于运用此调多而得心应手的缘故吧,所以代人赋便自然地也选择了此调。
词题代人赋,今天已无法弄清代谁而作。
从字里行间可知主人公是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
这二首词是他在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第一首《》(《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乡村生活欣赏流连对上层社会鄙弃故作此词。
第二首《鹧鸪天》(《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
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辛弃疾有感而发,作了这首词。
一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寒鸦当晚日之时,自然应该寻找栖息之处,大约在绕树啼叫吧。
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处,又向谁家投宿呢?故本没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鸦,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变成一片愁了。
这首词,是写别愁离恨的。
愁与恨,乃是全篇的基调。
按照一般的构思,接下去仍然要写愁写恨,但作者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写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悦的笔触,勾
画出一幅乐景:柳塘新绿却温柔。
把读者引入春意萌动、春情荡漾、温馨柔美的境界。
柳塘一词,如见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处于什么季节,却无从得知。
联系前面的寒鸦,便会想到时值严冬,柳叶黄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萧条的。
却别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唤来了: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
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
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
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
晚日寒鸦与柳塘新绿,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继入目的两种景象。
不难想见,这是乍暖还寒的初春。
前者就离别说,故日而曰晚,鸦而曰寒,引起的内心感受是一片愁。
后者就相聚的回忆与展望说,故春景依旧在,春意盎然,引起的内心感受是无限温柔。
这首词真可谓工于发端。
开头两句展现的两种景象、两种感受、两种感情所体现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使抒情主人公神态毕现。
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信人间有白头两句就是创新,表现心绪低回宛转,笔致可谓摇曳生姿。
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
可如今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
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
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
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
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
结句情知已被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中的频字,正与重字呼应。
明知行人已走到远山的那一边,凝望已属徒然;然而还是身不由己地重上红楼、频倚栏干,其离恨之深、相思之切,就不言而喻了。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下片云: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写行人愈行愈远,故女主人公不忍继续远望。
辛词则写行人已在山外,而女主人却频频倚栏远望,无法控制自己。
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心态,各极其妙。
赏析二
作者:佚名
稼轩词六百余首,用调一百以上。
在这些词调中,利用频率最高的是《鹧鸪天》,凡六十三首,占总数百分之十强,述怀、抒愤、言愁、叹老、酬答、赠别、祝寿、即事、咏物、写景、议论等等,无不用之。
恐怕正是由于运用此调多而得心应手的缘故,所以代人赋便自然地也选择了此调。
词题代人赋,今天已无法弄清代谁而作。
从字里行间可知主人公是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上片先从写景下笔: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柳塘新绿,点明季节为早春;晚日寒鸦,点明时间是傍晚。
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这景,是衬情之景。
太阳即将落山,寒鸦正在归
巢,极易令人引起对旧人的怀念,以孤独寂寞之感叹,而光线暗淡的晚日,又极易令人引起迟暮之想、不快之情,叫声凄婉的寒鸦,又极易令人精神不安、心情烦躁,所以在晚日寒鸦之后,紧接上了一片愁三字以抒其情。
先写景后抒情是词人惯用手法,作者更是应用自如。
柳塘新绿,是美好的景色,当是女主人心底的一缕温柔之情,使她眼里看出了景色的温柔。
但是,细柳新蒲为谁绿呢?无限温柔为谁存在呢?王夫之在《姜斋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温柔的柳塘新绿之景,也同样,只能使一片愁增浓。
温柔之前着一却字,旨在挑明乐景与哀情的不一致。
接下来的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紧承上文的一片愁,是假设,是愿望同时也是深沉的感叹。
这眼底的离恨,联系上文,又是一片愁之原因的展现。
不信人间有白头,是以眼底无离恨为条件的,既然是眼底充满了离恨的,那末人间就只能有白头了。
这是以婉曲的方式来强调离恨之伤人,离恨使人白头。
这两句,若直言之,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君令人老。
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殷切地希望眼底真的无离恨,人间永远无白头。
上阕四句,作者以正反两种手法,也主人公的愁思,细品味感情尚未至高潮,但已是郁积心中,只待一发。
过片以下,愁思进入另一层次,即由概括地说一片愁,变为通过具体行为来写相思之情,深化一片愁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是一个行为,极写女主人公离别之恨、相思之深。
这将上片积情一、引发悲情顿上一
层。
离恨相思,她内在的是柔肠已经寸断,外表则是盈盈粉泪难收,重上小红楼。
小红楼,当是她与自己心上人曾经共同地方。
此时重上这小红楼,恐怕还是为要重温昔日携手并肩、恩恩爱爱的欢乐,幻想着心上人可能仍在楼上。
真是离别肠应断,相思骨合销(陈后主《寄碧玉诗》)。
这女主人公的感情,是多么缠绵悱恻,多么凄楚动人啊!结尾的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进一步表现女主人公的痴情。
这里的频字,正与重字呼应。
她理智上清清楚楚地知道,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然而对情人的思念使自己不能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
明知凭栏无用,仍要一次又一次地倚靠阑干而远望。
其痴情若此,令人感叹!以频倚阑干不自由这句作结,实有神馀言外之妙。
下阕里作者抓住女主人公几个典型行为,通过难收重上情知频倚等词,准确地描写了,主人公痴情中身不由已的样子,其内心的思愁也不言自显。
这阕词虽然是代人赋,但在封建社会里,思妇是普遍存在的,思妇诗颇多亦有深厚的传统,因此稼轩写主人公之苦闷愁思能感同身受,写来其情不虚,其意不隔,情真景真,与空中语自别(许昂霄《词综偶评》)。
可以大胆假想,也极有可能是以代人赋为障眼法,借以自写情怀,如李义山之《代赠》、苏东坡之《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