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的特点及运作
新媒体运营规范
新媒体运营规范第1章新媒体运营概述 (4)1.1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4)1.2 新媒体运营的重要性 (4)1.3 新媒体运营的基本原则 (5)第2章新媒体平台选择与规划 (5)2.1 常见新媒体平台介绍 (5)2.1.1 社交媒体平台 (5)2.1.2 内容平台 (5)2.1.3 社区平台 (5)2.1.4 视频平台 (5)2.2 平台选择策略 (6)2.2.1 确定目标用户群体 (6)2.2.2 品牌定位与平台特性匹配 (6)2.2.3 运营资源评估 (6)2.3 账号规划与管理 (6)2.3.1 账号命名 (6)2.3.2 账号类型选择 (6)2.3.3 账号认证 (6)2.3.4 账号内容规划 (6)2.3.5 账号运营管理 (6)第3章内容创作与策划 (7)3.1 内容定位与策划 (7)3.1.1 确定目标受众 (7)3.1.2 分析竞品内容 (7)3.1.3 制定内容主题与方向 (7)3.1.4 内容规划与排期 (7)3.2 内容创作技巧 (7)3.2.1 标题制作 (7)3.2.2 内容结构设计 (7)3.2.3 语言表达与风格 (7)3.2.4 创意与原创性 (7)3.2.5 互动元素融入 (7)3.3 内容审核与发布 (7)3.3.1 审核标准 (7)3.3.2 审核流程 (8)3.3.3 发布时间与渠道 (8)3.3.4 数据分析与优化 (8)第4章用户运营策略 (8)4.1 用户画像分析 (8)4.1.1 数据收集 (8)4.1.2 数据整理与分析 (8)4.1.4 用户画像构建 (8)4.2 用户互动与留存 (8)4.2.1 内容策略 (8)4.2.2 互动机制 (9)4.2.3 用户激励 (9)4.2.4 定期活动 (9)4.3 用户增长策略 (9)4.3.1 渠道拓展 (9)4.3.2 合作联盟 (9)4.3.3 精准投放 (9)4.3.4 用户口碑传播 (9)4.3.5 产品优化 (9)第5章社交媒体营销 (9)5.1 社交媒体广告投放 (9)5.1.1 广告目标设定 (9)5.1.2 受众定位 (10)5.1.3 广告内容创作 (10)5.1.4 广告投放策略 (10)5.1.5 广告效果监测与优化 (10)5.2 社交媒体KOL合作 (10)5.2.1 KOL筛选标准 (10)5.2.2 KOL合作模式 (10)5.2.3 KOL内容创作指导 (10)5.2.4 KOL效果评估 (10)5.3 营销活动策划与实施 (10)5.3.1 营销活动目标 (10)5.3.2 营销活动主题与形式 (10)5.3.3 营销活动推广 (10)5.3.4 营销活动执行 (11)5.3.5 营销活动效果评估 (11)第6章数据分析与评估 (11)6.1 数据分析工具与方法 (11)6.1.1 数据分析工具 (11)6.1.2 数据分析方法 (11)6.2 运营数据指标解析 (11)6.2.1 曝光量 (11)6.2.2 量 (11)6.2.3 转发量 (12)6.2.4 点赞量 (12)6.2.5 评论量 (12)6.2.6 粉丝量 (12)6.3 数据驱动优化策略 (12)6.3.1 内容优化 (12)6.3.3 互动优化 (12)6.3.4 用户画像优化 (12)第7章新媒体风险控制 (13)7.1 法律法规与政策遵循 (13)7.1.1 新媒体运营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政策导向,保证内容发布、传播行为合法合规。
网络和新媒体概论3篇
网络和新媒体概论第一篇:网络和新媒体的概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日益迅猛,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是网络和新媒体呢?本文将从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网络,是在不受地域、时间和空间限制,利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的交流、传播和交换的系统。
它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如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网上教育等。
新媒体,是指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工、制作、传播各种信息内容的传媒形式。
新媒体包括博客、微博、微信、手机APP、网络视频和游戏等。
二、特点网络的特点是信息传递快速、信息覆盖范围广、信息可交互等。
而新媒体的特点则是内容生产门槛低、信息即时性高、传播方式多元化等。
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娱乐。
三、发展历程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当时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还比较落后,网络和新媒体也只是一些简单的信息交流和娱乐形式。
然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网络和新媒体的种类和应用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丰富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影响网络和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网购、在线支付、社交媒体和在线教育等。
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兴行业的诞生,也为各种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总之,网络和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代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变化,也必将继续发展壮大,并引领未来的社会发展方向。
第二篇:网络和新媒体的应用网络和新媒体的应用日益广泛,如网购、社交媒体、在线支付、手机APP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接下来将从应用领域展开探讨。
新媒体运营论文2000字_新媒体运营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新媒体运营论文2000字_新媒体运营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新媒体运营论文2000字(一):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运营探索论文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新媒体的强势来袭,这使得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信息更新的速度也在日益提高,而这些都使得传统媒体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面对当前严峻的竞争压力与挑战,传统媒体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要积极做出改变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其次传统媒体要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与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1传统媒体的现状信息更新速度慢,传播路径及速度受限较大。
传统媒体进行传播信息的方式非常有限,并且传播速度也相对受限较大,不能做到实时更新或者是实地更新。
对于广播电视台来说,工作人员要通过对信息的筛选和凝练以及后期的编排才能将其呈现在我们眼前,并且因为这些数据收集之后一系列的工作会产生时间的延长性,所以广播电视台在进行传播信息时,并不能做到实时实地更新。
而对比新媒体来说,新媒体的信息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时间的延长性也相对较短,这也是新媒体最大的优势。
对于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来说,获取实时信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这些信息从哪里来?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新媒体。
因为从新媒体获取信息,信息更新的速度不仅非常快,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非常多变,手机电脑等等电子产品都可以帮助我们获取信息,而且不像传统广播电视台需要在对应的时间段才能获得,新媒体获取信息是随时随地的。
缺乏高能力人才,传播的互动性较低。
在传统媒体的工作中,对于信息的处理工作是有一定时长性的,其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工作模式也相对比较固定,对员工的作用能力与工作积极性就要求并不是太高,缺乏高能力的人才。
对比新媒体的工作模式,因为需要对信息进行快速高效地处理,所以对员工积极性要求较高,否则就会降低信息处理的速度。
并且传统媒体大多数时候只作为一个信息传播者的角色,而缺乏与受众的互动性,但是很多新媒体却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互动的区域,就例如我们经常说的“评论区”,受众可以就接收到的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别人进行交流,提高对信息的利用率。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分析
2023年在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模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2023年的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动员大会现在开始。
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参会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同时,我要对市容环境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广大市民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市容环境事关市民的身心健康,关乎城市形象,因此,本次大会的召开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过去的一年,我市在市容环境改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多年的努力,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硕果累累,我们的市容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城市道路整齐划一,街头巷尾干净整洁,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各级部门的高效协作。
在此,我要向所有为市容环境建设作出过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市容环境整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市容环境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还较大,尤其是老城区、农村地区,市容环境整治工作任重道远。
其次,垃圾分类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此外,一些商业区的宣传牌匾、招牌等广告设施乱象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整治。
对于这些问题和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持续的努力和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工作意见:第一,坚持全员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关乎全体市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要发动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市容环境整治工作。
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使每个市民都成为市容环境整治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
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部门的密切合作和高效协同。
要加强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各级部门形成合力,形成工作合力。
第三,充分发挥市民志愿者的作用。
市容环境整治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而市民志愿者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新媒体与自媒体资料
一、新媒体的概论及分类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己有它自己的特点。
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消解力量---- 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和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的建立关系,同时他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同时,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节目的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
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加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有研究者表明: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的信息发布,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制作造成挑战,例如伦敦爆炸案为个案提出了新媒体的多媒体整合态势。
市民用手机拍摄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这场灾难的现场。
这些照片很快流入了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
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利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和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首先新媒体具有隐蔽性,新媒体的形式隐藏于日常环境的各种空间,物体中,它最低限度的减少了与受众的抵触性,让广告同娱乐结合的更为紧密。
其次是它的分众性,可以更有效的针对产品的消费群,加上一些新媒体属于主流媒体,信息传播率高,所以它能够很好的找到每个人的单独时间,通过这些零碎的时间,得到传统广告难以获取的好环境。
最后是它的高科性,使新媒体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与广泛的应用性,适合于不同场所,产生更好的视觉效果。
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感。
二、新媒体环境影响下的广告受众变革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受众在广告传播中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现状及发展
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现状及发展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力量。
自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那么,自媒体的现状究竟如何?未来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一、自媒体的现状1、数量众多,竞争激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自媒体的门槛越来越低,任何人只要有一部手机和网络,就可以成为自媒体创作者。
这导致了自媒体数量的急剧增加,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
在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自媒体账号在争夺用户的关注和流量。
2、内容多样化自媒体的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从娱乐、美食、旅游到科技、财经、教育等。
不同的自媒体创作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创作出了丰富多样的内容,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然而,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既有优质、专业、有深度的作品,也有大量低质量、抄袭、拼凑的内容。
3、盈利模式多元化自媒体的盈利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告收入,还包括付费会员、电商带货、知识付费、打赏等多种方式。
一些知名的自媒体创作者通过多种盈利模式的结合,实现了可观的收入。
但对于大多数自媒体创作者来说,盈利仍然是一个难题,很多人难以依靠自媒体维持生计。
4、平台多样化除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主流平台外,还有众多的小众平台和新兴平台不断涌现。
不同的平台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户群体,自媒体创作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内容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发布和推广。
5、监管加强随着自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不良信息和违法行为也随之出现。
为了规范自媒体行业的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自媒体的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这对于自媒体创作者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保障。
二、自媒体发展的优势1、个性化表达自媒体为个人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表达个性的平台。
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风格,创作出独特的内容,吸引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用户。
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满足了用户对于多元化和个性化内容的需求。
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教案与ppt 单元三 手机媒体的影响
单元编号:010203单元标题:手机媒体带来的影响知识点标题:手机媒体带来的影响单元三手机媒体带来的影响学习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对手机媒体带来的影响有较深的认识。
建议时间:4小时教学策略:自学,讲授,问题解决学习内容:本部分的内容主要帮助你理解并掌握理解手机媒体带来的影响。
步骤一:阅读下面的学习材料。
一阅读下面的学习材料,分析手机媒体的影响力。
我国手机用户破10亿高端手机占大部市场份额2012年03月03日20:24中国广播网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根据一家国内知名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中国手机用户将于今天(3日)突破10亿大关。
中国工信部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公报也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手机普及率达到73.6部/百人,比2010年提高了每百人9.2部。
庞大且仍在快速上升的手机用户数量,提供了一个商机遍地的市场。
但是,规模,并不意味质量。
那么,手机,对于未来的中国人,将意味着什么?科技,如何才能真正让生活更美好呢?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微博)认为,10亿,是一个标志性的数字。
10亿用户数,就意味着差不多是北美的三倍,超过了整个欧洲的用户。
一方面这说明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跟上了时代的脚步,第二个,也意味着中国这个市场,充满着机会。
不管是对于诺基亚、苹果,还是三星、HTC,中国市场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因为早在八年前,中国手机用户就已经达到全球第一。
我们要注意的是现在每个用户的重叠了率是很高的,特别是高端用户,拥有两个以上手机号码用户的数量还是比较庞大的。
2G我们有两个标准,3G有三个标准,不同的网络和运营商之间的服务还是有差异性的,很多高端的客户会体验不同的网络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种类等等,这一点在欧洲或者北美这种成熟的市场,都非常少见。
近日,一份国际权威组织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手机平均连接速度仅高于手机用户也已非常接近10亿大关的印度,名列全球倒数第二。
中国手机网速太慢。
根据中国通信部方面的数据,2011年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为3.6亿人,3G网络渗透率达到13.0%,尽管这一数据的上升势头明显,但是相较于10亿的手机用户,我们看得到巨大的提升空间,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认为,手机的明天,毫无疑问,是智能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天下。
《新媒体概论》-手机媒体
前景
手机媒体
网红经济
电商直播
中国特色——网红经济
网红也叫KOL ( 意见领袖) ,近年来由网红经济演伸出来的一类人一行业达人, 他们开始建立个人互联网影响力,放大个人价值。
超 级 IP
李佳琦
超级网红
口红一哥
卖啥,啥火
赚 顶级流量 钱
机 器
15分钟卖掉15000支口红;
3分钟卖出5000单资生堂红腰子销售额超 600万
随着短信增长的趋缓,一种新的增值 业务“彩信”(MMS)震撼登场,它是 在移动网络的支持下,以WAP无线应 用协议为载体传递多媒体的内容和信 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 数据等各种多媒体格式,例如音乐、 贺卡、新闻照片、MMS、动画、铃声、 视频等。随后又有一种手机铃声定制 业务“彩铃”(炫铃)风靡起来了。
2014年,自媒体开始收割。 一些个体通过运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获得了商业上的变现。这里包括为 商业公司鼓吹,包括投放商业公司硬广,也包括成名后作为一个KOL出入 各种会议讲座,成为公司顾问,等等。 还有些自媒体账号,影响力巨大,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粉丝经济,组织 “**会”、售卖“**牌”货品,做得风生水起,不亦乐乎。
2003年,美国人提出了“we media”这个术语,中文翻译过来是:自媒体。
从2004年起,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先后推出了基于蜂窝移动 网络的手机电视业务试验。2004年5月,中国联通也发布了一 项名为“视讯新干线”的手机视频服务。2004年7月18日,中 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掀开 了手机与报纸联姻的序幕。2004年11月,台湾作家黄玄的“中 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小说”— 《距离》正式上线,引 发手机文学的讨论热潮。
(3)个性化和商业化追求过度,造成媒体基本性质的转变,可能对市场产生不 良影响,或者使部分市场紊乱。
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沿革与运营分析
同时,户外运动网站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垂直化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户外运动,如登山、徒步、骑行等,将会 有更多专业化的网站出现。
2、社区化运营: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户外运动社区,满 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1、起步阶段(1990年代初-2000 年初)
这一阶段,新闻网站的创办和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当时,报纸、电视等传 统媒体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一些具有前 瞻性的媒体开始尝试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新闻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等。这 些网站以发布新闻信息为主,开始形成了我国新闻网站的雏形。
1、数据采集:通过爬虫技术和API接口采集网站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的清洗 和整理。
2、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对数据库进行优化和维 护。
3、数据处理: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和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提取 出有价值的信息。
4、用户界面实现:根据设计的用户界面方案,利用前端技术实现数据展示 和交互功能。
(1)加强内容建设,提高新闻 报道的质量和深度;
(2)推进技术创新,实现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3)拓展国际化视野,加强与 国际新闻网站的交流与合作;
(4)用户需求,提供更加个性 化、定制化的新闻服务。
我国新闻网站的运营分析
我国新闻网站的运营模式和特点
我国新闻网站的运营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2、发展阶段(2000年代初-2010 年代初)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新闻网站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一方面,传统媒体纷 纷创办自己的新闻网站,将新闻报道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延伸;另一方面,一些商 业公司也开始涉足新闻领域,推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新闻网站。例如,新浪、 搜狐、腾讯等综合性门户网站不仅提供了大量新闻信息,还成为了人们交流思想 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
全媒体传播必考知识点
全媒体传播必考知识点一、全媒体的概念与内涵。
1. 定义。
- 全媒体是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它涵盖了多种媒体形态(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在不同的传播渠道(如网站、APP、社交媒体平台等)中进行整合传播。
例如,人民日报既有纸质版报纸,又有官方网站、手机客户端、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传播渠道,这就是全媒体的体现。
2. 内涵特点。
- 全介质传播: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介质。
例如,腾讯新闻不仅有文字新闻报道,还配有图片、视频新闻,同时也有音频版的新闻解读,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 全方位覆盖:在传播范围上实现全球化、全国化到本地化的全面覆盖。
像一些国际媒体集团旗下的媒体产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信息,同时也能针对特定地区进行本地化内容推送。
- 全流程优化:从信息采集、编辑、制作到发布、反馈等整个传播流程进行优化整合。
例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在采访时,可以同时采集文字、图片、视频素材,然后编辑团队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进行优化制作,最后发布到多个平台,并及时收集反馈。
二、全媒体传播的发展历程。
1. 传统媒体时代的基础。
- 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各自发展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传播模式。
报纸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传播手段,具有深度报道和便携性的优势;广播以声音为载体,具有伴随性强的特点,适合移动场景;电视则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在视听效果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这些传统媒体的发展为全媒体传播奠定了内容制作、受众市场等方面的基础。
2. 新媒体技术的推动。
-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是全媒体传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站成为了新的信息发布平台。
随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移动媒体应用(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微博、微信等)也迅速崛起,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传播格局,促使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
新媒体的认知理解
新媒体的认知理解第一点:新媒体的定义与特点新媒体,简单来说,是基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多种形式传播信息和娱乐内容的媒体形态。
从广义上讲,新媒体涵盖了从博客、微博、社交网络、论坛、视频网站、直播平台到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多样的网络传播形式。
1. 新媒体的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最大特点是互动性。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是单向的,受众只能被动接收信息。
而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不仅可以接收信息,还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中,这种互动性大大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和媒体的传播效率。
2. 新媒体的用户中心新媒体强调用户体验,强调个性化服务。
新媒体平台通过用户的阅读习惯、兴趣爱好等信息,运用大数据和算法推荐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
这使得用户在新媒体平台上能更高效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时也为媒体提供更精准的用户画像,实现精准传播。
3. 新媒体的海量信息新媒体的信息量远超传统媒体。
以搜索引擎为例,用户可以快速找到海量的信息资源。
此外,新媒体平台还支持用户上传内容,进一步扩大了信息量。
这使得新媒体具有更强的信息检索和传递能力。
4. 新媒体的实时性新媒体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和传播。
例如,新闻网站可以实时报道新闻事件,社交媒体用户可以实时分享自己的动态,这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让用户能够更快地获取信息。
第二点: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交流方式,甚至影响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1. 新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率更高。
新媒体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信息的传播更加民主化、多元化。
2. 新媒体对人们交流方式的影响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使人们的沟通更加便捷。
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
新媒体的特点及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分析
248媒介经营管理新媒体的特点及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分析刘 敏(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江苏 徐州 221000)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体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新媒体具有更高的传播能力,更广的传播途径,并且具有新颖的互动性,能够产生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有许多特点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因此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但新媒体还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与传统媒体更好地融合发展,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有价值的信息。
综合而言,应该充分发挥出新媒体与生俱来的优势,并根据实际情况与传统媒体的特点进行深度结合。
本文对新媒体的具体特点以及展现出的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两种媒体之间融合发展的趋势,从而促进两者更好地协调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分析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248-02一、新媒体概要新媒体这一词汇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广义中主要指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服务平台的多渠道的信息传递形式和手段的统称。
比如通过无线网、5G 移动数据通信进行信息的传输,将电脑、手机、Pad 等多种设备作为输出端,其输出的形式包括音乐、视频、图片等,从而给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新闻和娱乐服务。
人们通过新媒体可以体验在线远程学习教育、游戏娱乐等多种生活内容。
从狭义上来讲,新媒体主要指新兴的信息媒体,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
新媒体始终处于活跃的动态,具有较强的更新升级完善能力,不断运用最新的网络技术,产生与人更加有交互性的传播模式。
比如伴随4G 时代的到来,其短视频、直播等信息服务快速增加,而现在是5G 元年,人工智能与VR (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引领新媒体的新浪潮。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更低,并且获取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全面性得到较大提升,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以及多元化的表达形式,能够使信息更加完整且真实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关于我国手机媒体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手机媒体研究的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无线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已经从单一的移动通信终端日渐向即时化、个性化、互动化、大众化的图文并茂、视音频结合的多功能媒介转变。
以手机报、手机视频、手机广播、手机杂志、手机搜索、手机定制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手机媒体正在快速崛起。
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手机媒体以其独有的媒介特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方式、传播理念,并在与报纸、电视、广播、出版等传统媒体的不断交融与竞合中,对整个传媒产业格局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伴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我国手机媒体研究不断递进延伸、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综观近几年来手机媒体的研究课题和主要范围,基本上可归纳为以下六大方面。
手机媒体的定义及其传播特点的研究在我国,最早是由移动运营商针对手机信息传输的技术特点和传播功能提出了手机是媒体的概念。
随后,有学者开始从新闻传播学视角关注手机媒介。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可以查看到,最早于2000年仅有一篇研究手机短信的学术文章,学者闵大洪在文中提出,手机技术的发展使其媒体工具的特性越来越彰显,“手机正在成为媒体工具”。
①随后,一些学术界、传媒界、通信业界的研究者不断跟进,并对手机媒体进行定义。
学者匡文波直接将手机媒体定义为,通过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
②通信业学者项立刚认为,手机与其他媒体相比已有很多根本性、革命性的改变,“手机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
③学者赵占波则归纳认为,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手机已具有便携性、移动性、个性化、多媒体融合、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传播效果好等媒体优势和特点。
也有人认为,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手机与互联网的联姻,手机已从单纯的通话工具蜕变成为具备媒体特性的新兴传播媒介,并以其独特优势成为适宜传播公共信息的新型平台。
④手机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应用,已经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掌上世界,手机媒体所体现出来的特征综合了其他媒体的优势,可以称之为“媒体之集大成者”。
网络媒体的特性
互联网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
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媒体集三大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为一体,是跨媒体的数字化媒体。
网络媒体新闻传播除具有三大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主要有:一、即时性即时性是网络新闻传播时效性强的形象表述。
上世纪末,网络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就不断创造了发稿时效第一的记录。
如:1999年5月8日清晨5点50分(北京时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导弹袭击。
国内新闻网站中第一个对此作出反应的是人民网。
该网站9点25分发布了使馆被炸的第一篇报道;11点55分发布电话采访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吕岩松的现场目击,报道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已殉职。
中央电视台在12点的《新闻30分》中加以报道,新华社在午后才向新闻媒体发稿。
近几年来,滚动快讯让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进一步体现。
随着网络图文直播、音频直播和视频直播的出现,网络新闻的即时性日臻完美。
网络媒体为凸现新闻时效性,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有时甚至将新闻电头的时间精确到分钟。
即使是日常新闻报道,新闻内容页面一般都标注了精确到秒钟的发布时间,一些新闻列表的每个标题后也标注发布时间。
二、海量性网络媒体可实行全天24小时发稿,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实行全天候发稿已有近10年时间。
网络媒体的每日发稿量(包括条数和篇幅)远远大于传统媒体,如新浪网仅新闻频道首页的新闻链接总量就高达80 0 多条,各栏目还源源不断地滚动播出新闻,发稿量可见一斑。
点击打开任何一条网络新闻网页,呈现给读者的除该新闻的内容之外,还有关键词、相关新闻和新闻专题等链接,广为集纳追踪报道和相关信息,全面报道事件始末,极大地丰富了新闻外延和背景资料,让读者充分享受新闻盛筵。
除非人为清理或服务器在没有备份的情况下遭到破坏,理论上网络媒体所发稿件将以数字形式长期保存在资料存储容量巨大的服务器上。
新媒体
新媒体培训素材新媒体运营,是通过现代化互联网手段,通过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
通过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提高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
达到相应营销目的。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同时,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基于移动互联网,面向客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
新媒体运营,是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有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提高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达到相应目的。
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体的参与者,也可能成为一个媒体,所以这种新媒体运营活动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一种职业。
当前所指的新媒体,是与社交媒介更为贴切的媒介形式,如微信、微博、论坛、SNS等等,更多的表现为自媒体,它们具有以下传播特点:1、传播方式双向化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单向的、线性的、不可选择的。
表现为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的发布者向受众发布信息,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缺少信息的反馈。
这种静态的传播使得信息流畅性弱,传播效果不佳。
而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的,每个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样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进而互动性强,传播效果明显。
2、接收方式从固定到移动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用手机浏览网页、看电视等等实现动态化,不仅仅局限于固定场所。
3、传播行为更加个性化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
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息,影响他人的快感。
4、传播速度实时化相对于传统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的传播借助互联网技术,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实时接收信息,实时做出相应反馈已不再困难。
新媒体运营策划流程
新媒体运营策划一、新媒体与新媒体运营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同时,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基于移动互联网,面向客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
新媒体运营是通过现代化互联网手段,通过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
通过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提高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
达到相应营销目的。
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体的参与者,也可能成为一个媒体,所以这种新媒体运营活动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一种职业。
二、新媒体的特点当前所指的新媒体,是与社交媒介更为贴切的媒介形式,如微信、微博、论坛、SNS等等,更多的表现为自媒体,它们具有以下传播特点:1 传播方式双向化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单向的、线性的、不可选择的。
表现为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的发布者向受众发布信息,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缺少信息的反馈。
这种静态的传播使得信息流畅性弱,传播效果不佳。
而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的,每个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样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进而互动性强,传播效果明显。
2 接收方式从固定到移动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用手机浏览网页、看电视等等实现动态化,不仅仅局限于固定场所。
3 传播行为更加个性化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
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息,影响他人的快感。
4 传播内容多元化从传统媒介到新媒体,最大的变化同时体现在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融合化,传统纸质媒体通过平面展示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而如今,借助新媒体形式,同时传播带有文字、图片、声音等等于一身的信息已成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广度。
论手机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论手机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影响【摘要】: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地球村”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
这一时代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手机媒体作为现在新兴的第五媒体,以其及时、便捷、互动性强和融合多种没接技术的特点,不但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及运作方式,对同样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际传播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一个典型代表,对国际传播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而国际传播也因为手机媒体的出现,传播内容更加多样化,互动性不断增强。
本文主要从手机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手机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影响以及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几个方面介绍手机媒体与国际传播。
论文关键词:全球化,手机媒体,大众传播,媒介融合,手机阅读以'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揭开了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篇章。
这一时代,地球愈益紧密地被联结成一个整体,“地球村”的概念真正实现。
不同国家、区域间的信息传播、处理可以在同一时间完成。
新媒体传播的这种即时、共时的特征,不但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及运作方式,对同样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际传播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一个典型代表,对国际传播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手机媒体在诞生之初是为了更便利的实现人际交通,随着无线电传播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到现在的与手机媒体相结合,手机媒体成为了集众多媒介于一身的大众传播媒介,时至今日,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国际电信联盟表示,2009年年底,全球手机用户数量达到46亿。
这意味着全球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2个手机用户,而在发到国家,许多人拥有多部手机。
2009年全球移动宽带数量达到6亿,而固定宽带用户达到5亿。
以上数据显示手机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
手机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第五媒体市场,打造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是主要目标将会成为现实。
目前国内3家主流新闻媒体的手机报问世以来,从内容建设方面看,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件中显示出巨大的传播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手机媒体的特点及运作
摘要: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终端,以万维网为平台的,通过网络运营商和信息服务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多样传播形式来传播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
手机媒体作为未来最重要的传播手段之一的新媒体,它相比较其他媒体更加具有普及性、移动性、即时性、个性化、互动性和多重性等方面的特点。
手机媒体虽然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却不可能替代任何一种传统媒体,只要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模式相融合,取长补短,那么久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关键词:手机媒体;新媒体;特点;传播模式;合作
一、手机媒体概念的界定
手机,又称移动电话,它与一般我们家里用的有线电话不同的是,它可以在人们移动过程中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的一种通讯工具。
而关于手机媒体,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技术人员看来,手机媒体是一种通过宽带流媒体技术;在手机客户看来,手机媒体是集合网络、广播、和书籍为一体的新兴传播媒体。
笔者认为,手机媒体作为未来最重要的传播手段之一的新媒体,一方面必须具备完善的共享结构,另一方面就是要具备全新的人网界面,这样才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所以,有关手机媒体的概念,笔者认为可以表述为: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终端,以万维网为平台的,通过网络运营商和信息服务商,通过文字、图片、
视频、语音等多样传播形式来传播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
二、手机媒体的特点
1、普及性
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人数达到了 10.91 亿人,手机普及率为81%,比2005年增长了6.89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和消费市场。
而据cnnic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11月,中国网民数量为5.68亿人,可见在中国手机的普及率之高,甚至超过了电脑的普及率。
2、移动性
美国媒介哲学家保罗·莱文森在其名著《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一书中写到,“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即说话和走路,但是可惜的是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直到手机的出现,才再次将这两个功能重新结合起来。
”
手机媒体就是这样如影随形的陪伴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很多人甚至24小时手机不离身。
我们知道,媒体最重要的就是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视觉资源却成为了很多媒体方式的软肋,甚至盲点。
因为我们除了工作、休息之外,还有很多零散的时间被耗费,比如等车、坐车的时候,随着手机媒体的普及,正好填补了这些时间空缺,人们可以利用这段空暇时间来通过手机聊天、逛网页、看新闻、或者打游戏,这样就有效的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
3、即时性
互联网使得全世界的信息资源得以联通起来,但是并不是每一次的重大新闻实践都可以迅速的现场直播,也不是每个人都正好有时间坐在电脑跟前去等待现场直播。
然而随着手机的出现,这一切都变得可能。
例如,2005年10月份,我们国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也有很多手机用户通过手机观看了“神六”升空的壮丽场景。
除此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图片不再仅仅是通过摄影记者,而是通过当地的居民通过手机拍摄得来的,特别是遇到自然灾害和突发的紧急情况的时候,手机媒体的即时报道更加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以及灾难的避免。
所以,手机媒体相较于之前的四种媒体,它的即时性优势已经是彰显无疑的了。
4、个性化
之前传统的四种媒体在信息发布的时候主要是针对一个大的群体,而并不是针对小的特定群体,甚至是个人的。
所以我们在寻找我们所需要的信息的时候,一般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手机媒体由于自身技术的创新,它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或者个人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比如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去发短信定制手机报来获取各种新闻资讯,也可以再内容的选择上选择自己看文字不看图片、或者全部观看等等。
因此,作为个人自主信息终端的手机,用户大大提高了参与的自主性,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5、互动性
手机用户通过手机媒体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所以用户们可以
自由地从媒体中选取所需信息,当然也可以参与媒体的传播活动。
由于社会信息流程中“更多的人际传播参与进来,从而改变社会信息的流动方向。
社会信息不再沿着某种单一的方向流动,而是在立体的网状结构中向多个方向流动。
”作为手机媒体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他们彼此之间具有越来越多的互动性、参与性与自主性等特点。
例如,“两会”期间,市民可以通过短信、手机上网等形式来发表个人的相关看法及建议。
6、多重性
之前的手机信息传播主要是通过一对一的信息互动,从而实现两个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比如打电话、发信息等。
但是随着手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用户还可以通过利用短信中心的控制平台进行信息传递,通过群发软件对多部手机同时发送,可以实现组织传播中非正式组织内部纵向下行的“一对多”传播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传播范围,同时也有效的减轻了工作量,例如在群发一些会议通知的时候,这样就会节约很多时间。
另外,手机媒体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实现“多对多”的大众传播,例如,联通在全国 114 个城市开通码分多址“导航”业务,使用这项业务后,利用卫星对手机进行移动定位,这样就可以在这个车多人多,交通道路复杂的社会,为司机朋友们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传递。
三、手机媒体的运作
1、手机媒体的传播模式
手机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与之前四种传播媒体的广泛传播模式不同,在之前的平台上纲吉注重人际传播的特点,更加体现了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多元互动性。
(1)、一对一的传播模式
在一对一的传播模式中,手机用户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
所以手机用户可以既课一通过手机获得大量的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手机传播信息,建立一个人际传播的渠道。
同时在这个渠道中并不会有第三者的介入,只有接受者和发送者双方,且信息的反馈过程是非常迅速的。
因此,这种一对一的传播模式是手机媒体传播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一对多的传播模式
手机媒体除了一对一的传播模式外,还能够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上将多种单一的传播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种复合型的,也就是一对多的传播模式。
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网站等平台,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然后再进行发送,这样不仅能够与手机用户进行具有个人特征的沟通,同时还可以将自己认为有效的信息转发给其他的手机用户。
(3)多对多的传播模式
多对多的传播模式主要是通过手机上网,从而实现的大众传播,使得手机的功能有可能从单一的人际交流向大众传播领域拓展。
例如,部分手机服务商会将搜集、整理一些重要的信息,如新闻、天
气、股市等,以简明扼要的文字面向大众发送,使更多的人可以享受手机信息的便利。
2、手机媒体经营模式分析
手机媒体由于其具有强大的交互性,以及较为低廉的成本,使得它能够通过更多的合作来增强媒体的受众参与度,进而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
(1)手机媒体与报刊媒体的合作
报刊媒体由于经营灵活、历史悠久,在媒体市场上一直占据着非常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报刊媒体也存在着效率低的特点。
恰好手机媒体就可以有效的弥补这个缺点,所以手机媒体和报刊媒体的融合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占据更大的市场。
例如,订阅手机报纸、电子小说等,手机用户可以借助电信运营商的信息通道,随时随地阅读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实现了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
(2)手机媒体与广播媒体的合作
手机媒体则可以有效的弥补广播媒互动性差、信息保存难等问题,并且随着手机终端功能集成度的增强,可以通过在手机内部安装收音机模式,使得广大手机用户可以借助手机收听广播,按照个人喜爱来选择节目,并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更加突出便捷性和分众性的统一。
(3)手机媒体与电视媒体的合作
手机媒体与电视媒体的合作,就是将电视节目通过手机进行播放,这样就可以方便那些没有条件观看电视节目的用户通过手机来收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
所以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的将手机媒体和电视媒体的优点融合起来,更好的满足手机用户的更高的要求。
(4)手机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合作
随着智能机的普及,手机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终端制造商研发了更多的产品来支持这些业务,如手机音乐、动漫、游戏、商务交易等满足人们对手机上网的各种需求。
四、结语
总之,手机已经由之前单纯的通话工具,越来越丰富成一部多元化的机器,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时,手机媒体虽然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却不可能替代任何一种传统媒体,只要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模式相融合,取长补短,那么久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
[2]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
[3]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
[4]靖鸣,刘锐:《手机传播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