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Kmh隧道工程围岩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岩石隧道监测方案设计

岩石隧道监测方案设计

岩石隧道监测方案设计一、引言随着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岩石隧道工程日益增多。

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安全,对岩石隧道进行有效的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全面、科学、实用的岩石隧道监测方案,为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长期稳定提供保障。

二、监测目的岩石隧道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1、及时掌握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情况,评估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为隧道施工提供反馈信息,优化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3、预测隧道可能出现的病害和风险,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事故损失。

4、为隧道的运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便于制定合理的养护和维修计划。

三、监测内容(一)围岩变形监测1、拱顶下沉监测:通过在隧道拱顶设置监测点,采用水准仪或全站仪测量其竖向位移,反映隧道拱顶的下沉情况。

2、周边收敛监测:在隧道周边设置监测点,使用收敛计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变化,监测隧道周边的收敛情况。

(二)支护结构受力监测1、锚杆轴力监测:在锚杆上安装轴力计,测量锚杆所承受的轴向拉力,评估锚杆的支护效果。

2、钢拱架应力监测:在钢拱架上粘贴应变片,监测钢拱架的受力情况,判断其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3、喷射混凝土应力监测:在喷射混凝土表面安装应力计,监测混凝土的应力变化,了解其工作状态。

(三)地下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观测孔,定期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分析地下水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四)地质超前预报采用地质雷达、TSP 等技术,对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报,提前发现不良地质体,为施工提供指导。

四、监测方法和仪器(一)监测方法1、人工监测:定期由监测人员使用仪器进行测量,数据记录在监测表格中。

2、自动化监测: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如全站仪自动监测系统、光纤光栅监测系统等,实现实时、连续监测,并将数据自动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

(二)监测仪器1、水准仪:用于测量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

2、全站仪:精度高,可同时测量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全面)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全面)

目录1 工程概况 (2)2 监控量测的目的和作用 (2)2.1 监控量测的目的 (2)2.2 监控量测的作用 (2)3 监控量测的依据及工作量 (2)3.1 监控量测依据 (2)3.2 量测范围及数量 (3)4 监控量测实施 (3)4.1 监控量测的人员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监控量测仪器、工具 (3)4.3 监控量测的实施 (4)4.3.1 量测断面的布置 (4)4.3.2 量测测点的布置 (4)4.3.3 量测频率 (8)4.3.4 监控量测流程 (9)4.3.5 监控量测方法和步骤 (10)4.3.5 监控量测记录 (14)4.3.6 监控量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14)4.3.7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工程对策 (16)5 监测注意事项 (18)6 安全事项 (19)1 工程概况2 监控量测的目的和作用2.1 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把量测的数据经整理和分析得到的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以达到安全、经济、快速的目的,围岩量测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

2.2 监控量测的作用①通过监控量测可以了解围岩、支护变形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修正支护参数,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②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③依据量测资料采取相应措施,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④积累量测数据资料,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3 监控量测的依据及工作量3.1 监控量测依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3.2 量测范围及数量隧道进口标段共布置量测断面2283个,布置测点9773个(含地表下沉测点1140个,隧底隆起测点134个),详见表3-1。

隧道围岩量测方案

隧道围岩量测方案
高速公路项目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年月日
目录
隧道围岩量方案
1.编制说明.................................................................................................... 2
2)本方案编制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①.隧道穿越的地层情况:除特殊地段外,主要穿越湿陷性黄土、红黏土、 粉土、新黄土等。 ②.隧道开挖方法:主要为三台阶法等及其他分部开挖法。 ③.隧道断面形式:主要分为分离式双洞。 ④.采用变形总量、变形速率、初支表观现象和变形曲线形态等 4 项对隧道 施工安全进行综合等级管理。 ⑤.现场测试精度: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非接触量测技术进行监测工作,测试 精度能满足监测规程要求的±1mm。
2.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 B01-2014) 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 6. 高速公路 11 标段隧道设计图
隧道围岩量方案
1.编制说明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实际情况,开展经济合理、实用有效的监控量测(以下简 称“监测”)工作,了解和掌握隧道支护结构变形情况,保障施工安全,为调整 施工方法,指导二衬施作时机,进行动态设计提供参考。
结合现有工程技术标准,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借鉴类似工程经验等, 编制本方案。
1)本方案结合高速公路隧道大部分情况进行编制,对于隧道特殊地段,如浅 埋、偏压、断层破碎带、涌突水、膨胀特性等作为专项进行单独设计或研究。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隧道工程为城市道路隧道,根据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对围岩实行监控量测,其目的在于掌握围岩动态,对围岩稳定性作出评价;为确定支护结构形式、支护参数和支护时间提供依据;了解支护结构的受力大小和应力分布;评价支护结构的合理性及其安全性,为施工提供指导,以确保施工和运营的安全并防止地表下沉。

1监测方案编制依据(1)设计施工图;(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 ;(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5)我单位与业主签订的委托监测合同;(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9)《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10)现场踏勘资料及本单位多年来在岩土工程安全监控量测方面的经验、水平、现有量测设备等。

2具体的监测项目该工程监测项目计划遵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及委托监测合同的要求,根据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同时考虑量测费用的经济性基础上进行确定。

该隧道在实施阶段的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其中必测项目一般包括:隧道地质情况和初期支护状态观察、周边位移净空收敛测试、拱顶下沉观测、锚杆轴力及抗拔力测试;选测项目一般包括:地表下沉观测、钢支撑内力及外力发展情况测试、支护及衬砌表面应力及裂隙量测,爆破振速监测等。

必测项目的各项参数在隧道施工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必须按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量测,选测项目在考虑经济性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量测的内容和频率。

在监测过程中监测小组按照监测成果的时效(特殊情况下应缩短资料的处理时间)通过对各量测项目现场测试数据的归纳和整理,动态地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化信息并及时地将其反馈到施工现场,一方面用于指导施工,另一方面根据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位、应力发展情况,用于对支护系统和支护参数的修改,确保隧道在施工和运营中的安全。

(整理)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实施专项方案

(整理)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实施专项方案

目录1 编制依据、目的及范围 (2)1.1编制依据 (2)1.2编制目的 (2)1.3编制范围 (2)2 设计概况 (2)2.1工程概况 (2)2.2主要技术标准 (3)2.3地层岩性 (4)2.4地质构造 (4)2.5水文地质 (4)2.5.1地下水类型 (4)2.5.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5)3 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 (5)3.1监控量测项目 (5)3.2监控量测施工工艺 (5)3.3监控量测方法 (6)4 监控量测操作要求 (7)4.1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7)4.2监控量测频率 (9)4.3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9)5 监控量测实施与管理 (10)5.1管理小组及实施人员 (10)5.2监控量测设备 (10)6 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与应用 (10)6.1数据分析主要内容 (10)6.2数据分析主要方法 (11)6.3数据处理分析要求 (11)6.4变形管理等级 (11)6.5二衬施做时间确定 (12)7 质量保证措施 (12)8 安全保证措施 (13)隧道围岩监控量测专项实施方案1 编制依据、目的及范围1.1 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南昌至宁都高速公路冈上至宁都段新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4)南昌至宁都高速公路冈上至宁都段新建工程《隧道通用图》5)本标段施工组织设计6)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1.2 编制目的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支护、衬砌的可靠性,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3)通过监控量测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和险情进行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4)通过监控量测,判断初期支护稳定性,确定二次衬砌合理的施做时间;5)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施工方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1. 引言隧道施工工程是在地下进行的一项复杂工程,需要严格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是指通过监测技术和方法,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及及时预警和采取措施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隧道施工监测方案的整体框架和具体的监测内容,以及监测方法和技术的选择。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隧道施工监测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以确保隧道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

2. 监测内容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2.1 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环境监测是指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以确定岩土层的性质和稳定性。

其中包括:•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分析。

•岩土层的水文地质特征的测定和分析。

•岩土层的地应力场和地应力的演化规律的监测和分析。

2.2 地下水监测地下水监测是指对隧道附近地下水位、水温、水位变化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主要包括:•地下水位的监测和测量。

•地下水温的监测和测量。

•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和分析。

2.3 隧道变形监测隧道变形监测是指对隧道的水平变形、垂直变形以及沉降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包括:•隧道水平变形的监测和测量。

•隧道垂直变形的监测和测量。

•隧道沉降的监测和分析。

2.4 隧道内环境监测隧道内环境监测是指对隧道内部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主要包括:•隧道内部的温度监测和测量。

•隧道内部的湿度监测和测量。

•隧道内部的气体浓度监测和测量。

3. 监测方法和技术选择针对不同的监测内容,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来进行监测。

3.1 地质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选择对于地质环境监测,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和技术:•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分析可以使用岩石力学试验等方法进行。

•岩土层水文地质特征的测定和分析可以使用孔隙水压试验和渗透试验等方法进行。

•岩土层地应力场和地应力的演化规律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使用应力监测孔和应力较量法等方法进行。

围岩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围岩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目录1工程概况 (1)1.1隧道概况 (1)1.2地形地貌 (1)1.3地质情况 (2)1.4地震动参数 (2)1.5水文地质特征 (2)1.6气候 (2)2编制依据 (3)3监控量测的目的、作用 (3)3.1监控量测的目的 (3)3.2监控量测的作用 (4)4监控量测内容 (4)4.1确定监控量测项目 (4)4.2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 (5)4.3监控量测频率 (7)4.4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8)5监控量测必测项目的实施 (10)5.1监控量测流程图 (11)5.2监控量测方法 (12)5.2.1洞内、外观察 (12)5.2.2净空水平收敛量测 (12)5.2.3拱顶下沉量测 (15)5.2.4地表沉降 (16)5.3监控量测记录 (16)5.4量测数据处理 (17)5.4.1净空变化量测数据处理 (17)5.4.2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处理 (17)5.4.3地表下沉量测数据处理 (18)5.4.4围岩稳定性的判别 (18)6监控量测选测项目的实施 (19)6.1爆破振动 (20)6.2接触压力量测 (20)6.3土压力计 (20)6.4围岩压力 (21)6.5钢支撑应力 (21)6.6隧道涌水 (21)7监控量测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配备 (22)7.1管理机构及职责 (22)7.2监控量测人员、仪器的配备 (24)8质量保证措施 (25)9安全保障措施 (26)10数据分析及信息反馈及成果资料 (26)10.1数据分析处理 (26)10.2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工程对策 (26)10.3成果资料 (28)围岩监控量测专项方案1工程概况1.1隧道概况本标段内共6座隧道,大荒田隧道:DK311+102~DK311+263,长161m;黄竹林1#隧道:DK325+915~DK326+248,长333m;黄竹林2#隧道:DK326+320~DK326+700,长380m;黄竹林3#隧道:DK327+000~DK327+270,长270m;大团山隧道:DK327+330~DK329+435,长2105m;大白树隧道:本标段施工进口工区DK329+840~DK330+840,长1000m。

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技术解析

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技术解析

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技术解析隧道工程在现代交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外力因素,隧道围岩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变形。

为了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变形问题,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技术进行解析。

一、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隧道围岩变形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测量筛孔法、钢尺法和测量轮法。

测量筛孔法是通过在围岩表面钻孔并安装固定目镜进行测量的。

钢尺法则是以钢尺为工具,在围岩表面进行直接测量。

测量轮法则是在围岩表面进行直接测量,并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围岩变形量。

尽管这些方法成本低,但是由于操作复杂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准确度和可靠性相对较低。

二、现代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技术在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激光扫描测量、岩体控制点法和微插值方法。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隧道围岩表面的几何形态变化。

该技术是通过激光器和高速获取系统进行测量,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到围岩的变形情况。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无接触和全局测量的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变形监测的准确性。

岩体控制点法是通过在隧道围岩表面设置一系列控制点,通过测量这些控制点的坐标变化来反映围岩的变形情况。

该方法可以全方位地监测围岩的变形情况,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隧道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微插值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变形监测方法。

通过将围岩的变形信息建模,并利用插值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实现对围岩变形的精细化监测。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

三、影响因素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影响隧道围岩变形监测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地质条件、围岩材料和施工技术是影响围岩变形的主要因素。

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地下应力、地层变形等。

围岩材料的性质也会对围岩变形产生重要影响,如围岩的岩性、裂隙度、岩层之间的接触性等。

此外,施工技术也是影响围岩变形的关键因素,包括掘进方法、支护方式以及施工质量等。

隧道监测方案

隧道监测方案

隧道监测方案
1 监测目的
为了确保施工期间周围环境隧道结构的施工安全,由专职人员组成监控量测组,在项目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测点的设置、日常量测工作和数据的处理信息反馈工作,进行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

监测主要目的如下:
(1)、掌握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动态,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整体的稳定性;
(2)、通过量测取得第一手资料(量测数据),根据各量测数据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确定后续工序的安排;
(3)、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其结果反馈到隧道支护设计中;
(4)、积累施工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2 监测项目的选择
为全面收集掌握区间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及支护的变形和受力状况,以及洞内钻爆开挖震动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结合本区间隧道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点,选择确定下列监控量测项目:(1)、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与描述★
(2)、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变化监测★
(3)、拱顶下沉监测★
(4)、周边净空收敛位移监测★
(5)、岩体爆破地面质点振动速度和噪声监测★
(6)、围岩内部位移监测
(7)、围岩压力及支护间应力监测
(8)、钢筋格栅拱架内力及外力监测
(9)、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内应力及表面应力监测(10)、锚杆内力、抗拔力及表面应力监测
注:★为重点监测项目。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信息化手段。

1、 监控量测的目的 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 变位、应力量测,及时提供准确数据和可靠预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对已开挖、 支护段的力学状态进行评价,在有险情时及时采取必要补救措施。

确保隧道安全、 经济、快速地施工。

2、 监控量测施工流程: 详见下图 分析地质勘测资料制定监控量测计划施 工监 控地表观测地质预测与开 挖验证围岩支护结 构状态观测围岩支护结构 受力形变量测修改支护参数否否 综合分析判断 是 施工是否完成 是 结束应急措施3、量测的项目、方法及工具 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法详见下表。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量测间隔时间 序 项目名称 号 方法和工具 布置 1~15d ~ 1 个月 个月 岩性、 结构面产状 洞内外地质和 1 支护状况观察 或描述, 地质罗盘 等 每 10~50m 一个断 1~2 次 2 周边位移 收敛计 面,每个断面 2~3 /天 个测点 水平尺、水准仪、 每 10~50m 一个断 3 拱顶下沉 钢尺或测杆 面 每 10m 一个断面, 锚杆测力计及拉 4 锚杆抗拔力 拔器 根锚杆 每 5~50m 一个断 面, 每个断面至少 7 5 地表下沉 水平仪、水准尺 个测点,每隧道至 少 2 个断。

中线每 5~20m 一个测点 围岩体内位移 6 (洞内设点) 单点、 多点杆式或 面, 每个断面 2~11 /天 /2 天 次/ 次/ 洞内钻孔中安设 每 5~100m 一个断 1~2 次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 时, 1~2 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 前后<5B 时,1 次/2 天。

开挖面 距量测断面前后>5B 时,1 次/1 周。

1次 1~2 1~3 每个断面至少做 3 — — — — /天 /2 天 周 月 1~2 次 1次 次/ 次/ /2 天 周 1~2 月 1~3 1次 次/ 次/ 1~2 1~3 后进行 及支护裂缝观察 开挖后和初期支护 每次爆破后进行 后 16d 1~3 月以 3 个钢丝式位移计个测点周月每代表性地段一个 围岩体内位移 7 (地表设点) 各类位移计 5 个钻孔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 围岩压力及两 8 层支护间压力 20 个测点 钢支撑内力和 9 外力 喷射砼应力及 应变计、应力计、 10 衬砌砼应力、 裂 测缝计 缝量测 围岩弹性波测 11 试 套探头 各种声波仪及配 有代表性地段设置 — — — — 设 11 个测点 断面,每个断面宜 /天 /2 天 周 月 它测力计 对测力计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 1~2 次 1次 次/ 次/ /天 /2 天 周 1~2 月 1~3 支柱压力计或其 每 10 榀钢拱支架一 1~2 次 1次 次/ 次/ 各种类型压力盒 断面, 每个断面 5~ /天 /2 天 周 1~2 月 1~3 1~2 次 1次 次/ 次/ 1~2 1~3 地面钻孔中安设 断面, 每个断面 3~ 同序号 5 地表下沉要求注:B 为隧道开挖宽度。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施工专项方案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施工专项方案

XX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施工专项方案XX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现场监控量测是信息化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要严格执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对隧道施工进行信息化动态管理,达到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合理控制投资的目的。

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提供反馈信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施工中进行地质素描、地表下沉、水平收敛、息,以及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指导日常拱顶下沉、锚杆抗拔力、渗水压力、围岩压力、钢筋应力等项目的监控量测。

为准确的反映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拱顶下沉及净空变位采用无尺量测法量测。

监测后及时根据监测数据绘制拱顶下沉、水平位移等随时间及工作面距离变化的时态曲线, 了解其变化趋势,并对初期的时态曲线进行回归分析,综合判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并根据变位等级管理标准及时反馈施工。

1. 本设计根据需要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1.1. 必测项目:⑴洞内外观察;⑵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⑶拱顶下沉量测;⑷地表下沉量测。

1.2. 选测项目:⑴围岩压力;⑵钢架内力;⑶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内力;⑷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⑸锚杆轴力;⑹围岩内部位移。

2. 测点布置及量测工具2.1. 洞内外观察:开挖面地质描述,包括围岩岩性、岩质、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等;初期支护状态包括喷层是否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格栅支撑是否压曲进行观察分析。

以上情况详细描述、记录并进行评估,作为支护参数选择的参考及量测等级选择的依据。

2.2. 拱顶下沉量、测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一般将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位移量测布置在同一个断面,V级为10m,VI级为5m。

拱顶下沉量测测点布置在拱顶。

周边位移量测以量测初期支护上各点的绝对位移为目的,通过水平及斜向收敛量测,验证周边位移结果。

围岩监控量测实施性方案

围岩监控量测实施性方案

围岩监控量测实施性方案围岩监控量测实施性方案一、监控量测目的1、监测围岩变形和压力情况,验证支护衬砌的设计效果,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2、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二衬与仰拱的施作时间;3、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地层稳定性变化规律,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正支护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法的依据,提供围岩和支护衬砌最终稳定的信息。

二、霞浦隧道监控量测计划根据施工图设计和《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的要求,霞浦隧道监控量测将选择以下项目进行:必测项目包括:①洞内外观察;②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③拱顶相对下沉量测;④浅埋地段地表下沉量测。

选测项目包括:①地表下沉量测;②锚杆轴力量测;③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④围岩、喷层、二衬应变量测;⑤围岩压力量测。

三、监控量测仪器1⑴洞内外观察洞内外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已施工区段观察以及地表观察。

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

当围岩石质较好、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但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观察。

观察后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并绘出地质素描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观察内容包括:新开挖出的裸岩面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涌水情况、围岩变形等。

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内容包括: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与剥离或剪切破坏、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初期支护质量情况。

洞外观察每天至少一次,内容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⑵拱顶相对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在同一断面进行,并采取相同的量测频率。

净空变形量测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在开挖后12h内读取。

测点布置,见下图。

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为保护。

隧道围岩量测实施方案

隧道围岩量测实施方案

隧道围岩量测实施方案目录监控量测编制依据监控量测适用范围监控量测目的监控量测工艺流程量测方法和埋点要求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分析反馈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8.监控量测记录表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⑴《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⑵《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⑶《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21-20__7)⑷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和环境、地质条件;⑸工程特点、施工方法、工程状态和可操作性。

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中铁十六局成渝项目部四分部DK117+292~DK129+950 管段内隧道围岩监控量测作业。

3、量测目的隧道现场的监控量测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信息,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隧道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参考数据。

4、量测工艺流程我部隧道的监控量测主要以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隧道周边收敛观测为监测项目。

结合隧道具体条件确定开展以下几项监测项目:量测项目及内容序号监测项目测试方法和仪表测试精度备注 1 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地质罗盘2 衬砌前净空变化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收敛计、隧道激光断面仪)0.1mm3 拱顶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精密水准仪 1mm 一般进行水平收敛量测4 地表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精密水准仪 1mm 浅埋隧道必测(H0le;2b)注:H 0 ;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具体工艺流程见图 3.1,检查记录表见附表 1、附表 2、附表 35、主要量测方法和要求 5.1 隧道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

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

在节理、裂隙发育的镶嵌状、块状脆性硬岩地段应重视观察围岩的节理、裂隙走向及发育程度,对易引起坍塌的岩块及时进行锚杆支护或喷射砼封闭。

围岩量测方案(学习经验)

围岩量测方案(学习经验)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专项方案1 编制依据、范围1.1 编制依据(1)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4)设计文件、图纸和现场调查的相关地质资料。

1.2 编制范围编制范围为ZNTJ-12标DK547+200~DK578+880段内的所有隧道。

2 工程概况本段主要隧道工程有7座总长23375m,分别为:南山隧道1590m、立家长隧道4668m、红岭隧道4852m、吾沿河隧道9100m(含斜井一座,长度880m)、青草凹隧道920m、老申峧隧道1325m、克昌隧道920m(含燕尾段)。

2.1 沿线地形、地貌本标段位于太岳山低山丘陵区、低中山区,线路沿线沟壑纵横、地形起伏大。

沿线地层出露较齐全,除泥盆系、志留系地层缺失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

黄土高原的丘陵及低山区:新生界第四系新黄土、老黄土、砂及卵砾石,第三系黏土和粉质黏土、半胶结砾岩,下伏中生界砂岩、页岩、泥岩及煤层。

盆地、河谷和山前堆积新生界黄土、老黄土和第三系粉质黏土、泥岩;山区出露中生界、古生界、太古界岩层及燕山期侵入岩。

太行山山前倾斜平原覆盖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倾斜平原分布新黄土、黏性土夹角砾土,第三系黏性土、砂岩、粘土岩。

2.2 特殊地质沿线的特殊性地质主要有湿陷性黄土、膨胀岩土。

(1)湿陷性黄土:山西境内新黄土广布,新黄土和浅部老黄土具湿陷性,多属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厚度为5~15m,局部可达20~30m,地基湿陷等级一般为Ⅱ、Ⅲ级,局部为Ⅳ级,湿陷系数为δs=0.015~0.126。

(2)膨胀岩土:太行山山前丘陵上第三系黏土岩、泥灰岩。

黏土岩、石灰岩为强膨胀岩,石千峰泥岩为弱膨胀岩。

2.3 不良地质沿线区域范围发育的不良地质类型主要有滑坡、顺层、岩溶等。

(1)滑坡:黄土高原的黄土丘陵及低山区路段,以黄土梁、峁及冲沟为主,表覆厚层第四系新黄土、老黄土、各河流、大冲沟两岸坡的下部及局部沟心出露第三系黏土、粉质黏土、三叠、二叠系砂、泥岩。

隧道施工中的围岩测量与支护监测

隧道施工中的围岩测量与支护监测

隧道施工中的围岩测量与支护监测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且关键的工程,而其中的围岩测量与支护监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测量技术的发展、围岩测量的意义、支护监测的作用、方法与工具、数据处理、实施策略、挑战与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发展等八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围岩测量与支护监测的意义隧道的围岩稳定性是保障隧道施工安全、保证长期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围岩测量与支护监测可以精确地评估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为合理设计合适的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工程风险。

二、测量技术的发展围岩测量技术经历了从传统测绘方法到现代高精度测量技术的演变。

传统方法包括地质走查、地质钻探和地质雷达等,虽然便于实施,但测量精度有限。

而现代技术如全站仪、高精度相机、激光扫描仪等的应用,使得围岩测量更加精确和高效。

三、支护监测的作用支护监测旨在及时发现围岩的变形和松动状况,以及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采取有效的预警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品质。

四、方法与工具围岩测量与支护监测方法与工具多种多样。

围岩测量常用的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激光扫描技术以及地质雷达等。

而支护监测则包括应力监测、位移监测以及测绘技术等。

这些方法与工具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来确定。

五、数据处理获得的测量与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与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常用的方法包括数据滤波、数据插值、数据拟合以及空间分析等。

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于评估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的性能至关重要。

六、实施策略在实际施工中,围岩测量与支护监测应与其他施工工序相配合,形成统一的施工管理体系。

合理的实施策略包括合理布设监测点、定期监测与评估、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等。

只有确保测量与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工程风险。

七、挑战与解决方案尽管围岩测量与支护监测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复杂地质条件和隧道施工环境,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复杂性。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施工方案word精品文档5页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施工方案word精品文档5页

新建铁路宁德白马港铁路支线天池山二号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复核:新建铁路宁德白马港铁路支线项目经理部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编制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隧道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

二、编制依据⑴《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19)⑵《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19]160号)⑶《天池山二号隧道施工图》。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宁德白马港铁路支线工程天池山二号隧道围岩监控量测。

四、量测项目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

量测项目应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条件确定。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

按设计要求布设测点,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加量测的内容。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量测项目包括:⑴洞内、外观察;⑵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⑶拱顶下沉量测;⑷地表沉降。

五、监控量测作业监控量测流程框图根据设计文件、结合白马港铁路施工指南,制定本隧道围岩量测方案。

⒈洞内观测可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

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

观察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在观察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紧急措施,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况。

洞外观察包括对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⒉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及工程重要性等确定,宜为10~15m,在隧道Ⅱ级围岩中可根据需要酌情设置测点。

⒊净空变形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取。

隧道围岩监测方案

隧道围岩监测方案

1 编制依据1.1 《兰渝铁路LYS-11标段设计图纸》、隧参图及施工调查资料;1.2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1.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1.4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1.5 《兰渝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兰渝铁安质【2009】50号)1.6 路桥集团兰渝铁路LYS-11标项目经理部文件《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2 编制范围本方案仅适用于兰渝铁路LYS-11标段四分部(DK714+200~DK754+000)范围内隧道施工。

隧道工程数量一览表3 工程概况本标段隧道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和南部县境内,地处四川东北部丘岭地区。

设计围岩为Ⅲ~Ⅴ级。

设计列车行车速度200Km/h(预留提速条件)。

洞口为V级浅埋围岩。

隧道海拔高程在300m~500m,地形起伏相对较小,地貌属残丘剥蚀地貌山地。

气象为湿热气候。

本标段隧道所处位置地表水主要为山间溪沟及次级小河流,地表水不发育,一般流程较短,流量受大气降雨控制,因季节变化而变化,以蒸发、下渗和径流等形式排泄,冬季基本干涸。

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及崩坡积粉质粘土,下伏侏罗系上统蓬莱镇(J39)砂岩、泥灰。

隧道通过深层天然气影响区,为低瓦斯隧道,施工中应加强地质超前预报、监测及通风工作,防止瓦斯积聚而引起燃烧、爆炸。

4 围岩监控总体方案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现代化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工作,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依据。

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施工程序,用于监测隧道各施工阶段围岩和支护状态,确保施工安全,而且通过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状态的监测和评价,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同时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做时间,从而达到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指导施工顺序、便利施工管理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编制依据1.1 《兰渝铁路LYS-11标段设计图纸》、隧参图及施工调查资料;1.2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1.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1.4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1.5 《兰渝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兰渝铁安质【2009】50号)1.6 路桥集团兰渝铁路LYS-11标项目经理部文件《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2 编制范围本方案仅适用于兰渝铁路LYS-11标段四分部(DK714+200~DK754+000)范围内隧道施工。

隧道工程数量一览表3 工程概况本标段隧道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和南部县境内,地处四川东北部丘岭地区。

设计围岩为Ⅲ~Ⅴ级。

设计列车行车速度200Km/h(预留提速条件)。

洞口为V级浅埋围岩。

隧道海拔高程在300m~500m,地形起伏相对较小,地貌属残丘剥蚀地貌山地。

气象为湿热气候。

本标段隧道所处位置地表水主要为山间溪沟及次级小河流,地表水不发育,一般流程较短,流量受大气降雨控制,因季节变化而变化,以蒸发、下渗和径流等形式排泄,冬季基本干涸。

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及崩坡积粉质粘土,下伏侏罗系上统蓬莱镇(J39)砂岩、泥灰。

隧道通过深层天然气影响区,为低瓦斯隧道,施工中应加强地质超前预报、监测及通风工作,防止瓦斯积聚而引起燃烧、爆炸。

4 围岩监控总体方案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现代化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工作,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依据。

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施工程序,用于监测隧道各施工阶段围岩和支护状态,确保施工安全,而且通过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状态的监测和评价,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同时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做时间,从而达到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指导施工顺序、便利施工管理的目的。

4.1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和意义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原理”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

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对准确判定围岩的安全状态、合理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支护方案的可行性,以便及时、准确地调整支护参数,修正施工方法及施工程序,确保施工安全。

现场监控量测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围岩、地表变形以及支护结构应力、围岩与支护结构、支护与支护之间接触压力等量测,了解隧洞开挖和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围岩和结构物的变形情况、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以保证施工安全,必要时修改支护系统设计、施工工艺和参数,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设计和施工过程。

4.2隧道监控量测的主要项目施工监控量测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使用各种量测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行量测,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安全信息,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改支护设计的依据,并在复合式衬砌中,依据量测结果确定两次衬砌施做时间。

根据隧道围岩的多样性及不良地质地段多的特点,为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确保施工安全,我们拟采用信息化施工监控量测技术和实用的量测围岩应力-应变方法,控制围岩变形,掌握准确的数据,修正参数,指导施工。

各级围岩量测项目分必测项目(A 类)和选测项目(B 类)。

必测项目是用以判断围岩的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的经常性量测。

具体监控量测项目见下表。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选测项目是用以判断隧道围岩松动状态、喷锚支护效果和积累资料为目的的量测。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量测项目主要内容及频率施工的初期阶段、位移及下沉量大或地质变化显著时,量测断面间距可取较小值;当施工进行到一定程度,地质良好,且位移下沉量较小时,量测间距可取表中较大值,根据情况也可加大,但在围岩突变处和较软弱结构面处应增设量测断面和测点;用台阶法开挖时,下半断面开挖越靠近上半量测断面,量测频率应适当增加,以便掌握位移(下沉)的变化;如果围岩位移(下沉)量较大,出现位移速度加速等情况,量测频率应适当增加,另外,进行洞内状态观测时应对每个开挖面都进行观察,一般应每天观察一次。

二次衬砌施做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

位移变化过大或有突变情况发生时,上报监理和业主处理。

4.3围岩量测小组组织机构施工监测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道不可忽视的工序,为确保施工监测质量,真正做到信息化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成立监测管理小组,实行监测质量专人责任制,由有经验的专业监测人员组成,制定实施性计划使监测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围岩量测小组组织机构如下:组长: 刘国波 副组长:连殿云组员:各隧道工班长、技术员、测量员 4.4施工监测流程图否是判定基准特殊要求理论分析经验类比变更设计报监理、业主、设计单位调整施工程序,修改支护参数是否满足要求环境及安全环境及工程安全性评价监控量测隧道施工现场调查与资料研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隧道设计施工监测及信息反馈流程图4.5量测方法及要求测量前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若发现故障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确认测点是否松动或发生人为破坏,只有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行测试工作。

测量中按各项测量操作规程安装好测试仪器,每测点一般读数三次,三次读数相差不大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测点由于人为破坏、松动时需要进行重新布点及时观测。

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

及时进行资料整理。

4.5.1围岩及支护状态监测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在软弱围岩地段,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绘出地质素描图。

若遇特殊地质情况时,应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观察。

设专人负责施工中水文、地质的观察和素描,及环境水侵蚀和膨胀性围岩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开挖后立即进行工程及水文地质、岩层结构面产状、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开挖面的稳定状态、涌水情况、是否有底板隆起等的观察;对已初期支护地段,加强对围岩动态情况的观察:锚杆的受力变形情况、喷射砼是否发生裂隙和剥离现象、拱架是否受压变形等,并做好观测记录及影像资料。

4.5.2拱顶下沉量测拱顶下沉量测点在初期支护后施做,用风钻凿φ40mm、深200mm的孔,用锚固剂填满再插入测点固定杆,待砂浆凝固后即可进行量测工作。

拱顶下沉点和净空变化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每10m布设一个量测点。

支护结构施工时要注意保护观测点,一旦发现测点被埋或损毁,要尽快重新设置,保证量测数据不中断。

拱顶下沉量测测点,一般布置在拱顶中部,每断面布置1点,当遇到其它障碍时,可适当移动位置。

拱顶下沉量测布点如下图。

量测仪器:精密水平仪、因瓦尺、挂钩式钢尺测量方法:采用水平仪、水准尺、挂钩式钢尺配合测量拱顶下沉,精度达1mm 。

拱顶下沉量测点布置示意图4.5.3水平收敛(周边位移)量测量测断面相应进程处,即每10m 布设一个量测断面,且与拱顶下沉观测点在同一量测断面上。

测点用风钻打眼埋设好固定杆,并在外露杆头设挂钩。

测点大小适中。

支护结构施工时要注意保护观测点,一旦发现测点被埋或损毁,要尽快重新设置,保证量测数据不中断。

水平收敛量测测点,一般布置在两侧拱腰,每断面布置两点,当遇到其它障碍时,可适当移动位置。

测量仪器:JSS30A 型数显收敛计测量方法:采用JSS30A 型数显收敛计测量水平收敛值(详见下图)4342基线1隧道中线1注:五级围岩布置两条基线,四级围岩可只布置一条基线水平收敛量测布点示意图4.5.4地表下沉量测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且没断面不少于7个点。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o + B,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范围应活当加宽。

其测点布置如下图。

测量仪器:精密水平仪、因瓦尺测量方法:采用精密光学水平仪、水准尺配合测量地表沉降。

每个断面均绘制下沉时间曲线。

用经纬仪将所有测点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地表下沉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4.5.5锚杆拉拔力检测初期支护完成后,每10米进行一次锚杆拉拔力检测,每次检测至少选择3跟锚杆作为一组进行抗拔力试验。

检测仪器:锚杆拉拔仪。

检测方法:使用拉拔仪在实际施工现场进行,试验时拉拔仪要与锚杆外露部分平行,加力时应均匀缓慢,拉拔仪应固定牢固,并有安全保护设施。

5 量测频率及变形管理等级量测频率:洞内观测分为开挖工作面观测和初期支护状态观测两部分。

开挖观测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地质情况变化不大时,可每天进行一次。

对初期支护的观测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

净空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表(注:B为隧道最大开挖宽度)隧道极限相对位移可参照下表选用。

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注:相对位移值为实测位移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位移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根据量测结果管理等级指导施工,量测管理等级见下表变形管理等级(注:U-实测位移值;U0-最大允许位移值)锚杆拉拔力试验同组锚杆28天的抗拔力平均值应满足设计要求,每根锚杆的抗拔力最低值不得小于设计值的90%。

6 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反馈及时对现场量测数据绘制时态曲线和空间关系曲线。

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回归分析,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保持隧道周边任意点的相对位移值或回归分析推算的总相对位移值均小于允许相对位移表所列数值。

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增加量测频率、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研究对策。

当位移速率无明显下降,而此时实测位移值已接近表列数值,或喷层表面出现明显裂缝时,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调整原支护设计参数或开挖方法。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