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解决办法
![浅谈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e3ef6b680203d8ce2f24e3.png)
浅谈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解决办法食品安全是保护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基础。
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较高速度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中国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应着重加快建立健全五个体系。
食品安全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和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受到重视。
1.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尽管近些年来中国大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认证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从总体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仍很突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1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近年中国卫生部每年接到食物中毒报告一二百起,涉及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除意外事故外,大部分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
2001年在XX、XX等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造成77人死亡;人们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感染的禽肉而广泛发生于学校、家庭、公共餐饮单位的食物中毒多起,其中不乏有上百人的大型食物中毒,微生物性危害已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1.2化学污染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1.2.1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化肥、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中国每年氮肥使用量达2500万吨,农药超过130万吨,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
过量的使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亚硝酸,对人体造成危害。
农药滥用或残留同样会造成对人体的巨大危害。
2000年,有关部门对部分省会城市的9个蔬菜品种中的9种农药和14种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进行定点检测,总体合格率仅为54%,其中农药残留超标率达到31%。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49f9226e45c3b3566ec8b59.png)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 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 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 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 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 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 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 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
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
我们得更加注视它
总有那么些人去挑战食 品安全法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 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 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 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 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 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 生产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体及其 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食品污染问题 继续存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和寄 生虫污染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 染问题在我国同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已在国内多个省发 生了严重的爆发流行等。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 测网5年来所获监测数据也表明,食品中农残和兽残的污 染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品中 的病原体污染连年以较快速度上升。
2023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报告
![2023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05930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3.png)
a. 介绍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性和作用; b. 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强调监测不足和监测结果及时性不高的局限性; c. 提供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的数据和案例,以展示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性; d. 强调食品安全预警的必要性,介绍国内外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并提供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的现状和改进方案。
民众教育
食品安全意识 宣传教育
食品安全素养
食品消费观念
培训和教育活动
食品安全信息
TEAM
02问题分析与原因探究 Problem Analysis and Reason Exploration PART TWO
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1.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根据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 数据,2019年全国共发生食品安全事件154起,其中涉 及食品召回的达48起,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不安。 2. 食品质量不合格率居高不下:据中国质检总局统计, 2019年我国食品抽检不合格率达到8.4%,比前一年度上 升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生鲜食品和加工食品的不合格率 较高。
食品安全监督法规
1. 监督力度不足: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法规在 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监督力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 监管部门在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力度相对较 弱,导致一些不法商家存在漏洞可乘,从而滥用添 加剂、掺假伪劣等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另一方面, 法规对于食品监管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 够严厉,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效果。 2. 法规漏洞存在: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 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型食品添加剂、保鲜剂等新产 品不断涌现,但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督法规却未及时 进行相应的更新和完善。因此,一些新型食品添加 剂的使用、标识等问题在法规上存在较大的漏洞, 导致监管部门对于这类食品的监督难度加大,食品 安全隐患存在。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51b15d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2.png)
一、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
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生产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食品污染仍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等;另一方面出现在发达国家食品污染在我国同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等。
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
一方面,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也是(www。
)食品安全的一大毒瘤。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
一是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
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
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
还有就是那些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
随着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有一些甚至会导致不治之症。
6、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
我国有国家、地方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
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3ae021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c.png)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焦点,需要针对性的监管和有效的对策来保障消费者权益。
以下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一:监管机制不完善当前监管机制存在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相互配合不足的问题,监管部门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全面监管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
对策建议: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完善监管法律法规,提高监管标准和执法力度,切实增加监管部门的人力物力投入,加强监管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推动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合作,形成高效的监管机制。
问题二:供应链管理薄弱供应链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供应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配送等环节的监管不到位,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对策建议:加强供应链整体管理,建立健全供应商准入制度,加强原材料质量管控,加强生产环节的质量检测和卫生要求,规范运输配送环节,并建立全程追溯制度,确保食品从源头到消费者手中的安全。
问题三:食品标签信息不真实食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食品成分和质量的重要依据,但目前食品标签存在标注不明确、虚假内容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误导和风险。
对策建议:加强对食品标签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标签规范,强化对食品标签的抽查和检测力度,严惩标签虚假欺诈行为,增加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和保障。
问题四: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不到位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不足,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薄弱,易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侵害。
对策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警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
问题五:监管执法力度不强当前监管执法力度不够,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不到位,缺乏有效威慑作用。
对策建议: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严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建立违法行为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法者进行公示,增加违法成本,提高违法行为的惩戒效果。
保障食品原材料安全卫生的能力及方案
![保障食品原材料安全卫生的能力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4f19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b.png)
保障食品原材料安全卫生的能力及方案首先,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完
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同时,还应加大对食品原材料生产
企业的监管力度,通过加强检查、抽检等手段,确保食品原材料的安全卫生。
其次,提高企业的自律能力。
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食品质量管
理体系,严格按照有关标准生产,确保食品原材料的安全卫生。
同时,企
业应加强自我监督,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每一批次的食品原材
料都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第三,加强食品原材料的追溯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食品原材料追溯
体系,对每一批次的原材料进行记录和追溯,以便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食品原材料的
安全卫生。
第四,加强科技创新,提高食品原材料安全卫生的检测技术。
加大对
食品原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研发力度,全面提高食品原材料的检测
水平,确保食品原材料的安全卫生。
第五,加强食品原材料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对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同时,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食品原材料安全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总之,保障食品原材料的安全卫生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
企业、消费者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提高企业的
自律能力、完善食品原材料的追溯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保障食品原
材料安全卫生的能力,保障公众的健康。
原料追溯性在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原料追溯性在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28ef2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f.png)
原料追溯性在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而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身体健康上的困扰,也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挑战。
如何加强对企业食品质量的监管,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在于食品的原料追溯性,而原料追溯性在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1.原料来源不明确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流程繁杂、生产规模大等原因,导致原料的来源不明确。
有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选择价格低廉的原料,而这些原料的安全性往往无法得到保障。
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企业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难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对消费者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原料混合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选择将不同货源的原料进行混合使用,以此来调节产品的口感、质地等。
这种原料混合往往会使得原料的质量不稳定,一旦其中某个原料出现问题,就会波及整个产品线,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3.原料采购环节监管不严一些企业在原料采购环节缺乏足够的监管,导致了原料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追求利润,会使用质量不合格、甚至过期的原料,而企业的监管不严导致这些原料的流入,给产品质量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二、对策提出1.建立完善的原料追溯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原料追溯体系,明确每一批原料的来源、生产日期、生产商等信息。
在进货时对原料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于不明来源或不合格的原料,一律禁止使用,并要求供货商提供相关的合格证明和检测报告,以确保原料的质量安全。
2.加强原料采购环节的监管企业在原料采购环节应该加强监管,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考察,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确保原料的质量来源可靠。
建立严格的进货检验制度,对每一批原料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并淘汰不合格原料。
粮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粮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4f268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3.png)
粮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粮油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而粮油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粮油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就粮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 粮油食品质量不合格现象严重。
市场上存在着一些造假伪劣、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霉菌超标等问题严重的粮油食品,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2. 粮油食品企业存在违法生产行为。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产品质量,不按照标准流程加工生产,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
3. 粮油食品监管不严格。
监管部门在对粮油食品的监管过程中存在着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现象,让一些不法企业有机可乘,从而导致粮油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执法。
监管部门应当对粮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对违法生产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粮油食品质量安全。
2. 完善监管制度。
为了避免监管盲区,应当完善监管制度,将监管范围延伸到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对整个产业链进行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3. 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企业应当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对生产加工过程进行严格把关,保障产品质量,杜绝违法生产行为。
4. 加强消费者教育。
通过举办粮油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对粮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5. 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打击力度。
对发现的违法企业要严肃处理,依法给予处罚,形成震慑效果,让不法企业无处遁形。
三、总结粮油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粮油食品生产企业要加强自律,监管部门要严格执法,消费者要提高安全意识,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解决粮油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吃到放心的粮油食品,让全社会都能够享受到健康美味的粮油食品。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a9934c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0.png)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和食品供应链的复杂化,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
从农
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环节众多,涉及农药残留、添加剂超标、假冒
伪劣等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使用有害物质或采取不正当手段,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层出
不穷。
同时,监管不力、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
重要原因。
三、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生产、流通环节
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让消费者学会甄别食品安全隐患,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加强科技支撑,推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的创新,提高食品安全监测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四、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项关乎全局的重大工程。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建设一个食品安全、健康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吃到放心食品,健康生活。
(完整版)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完整版)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253ebdee2bd960591c677b6.png)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本周,关于“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消息在网上迅速流传。
消息源于2009年住建部对全国4457个城镇自来水厂的普查,其中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仅为58。
2%。
媒体人杨永平微博讲了个故事,或许只是个段子:某自来水厂带瓶自来水去荷兰参观人家的自来水厂,并请他们检测。
结果是,重金属严重超标,达不到欧洲污水排放标准。
段子未必可信,但折射了国人对自来水危机的心态,而自来水危机,又应置于普遍的食品安全危机中。
有网友戏谑说:中国人就是一张化学周期表——2006年,苏丹红;2008年,三聚氰胺;2009年,瘦肉精;2010年,地沟油;2011年,染色馒头;2011年,牛肉膏;2011年,毒豆芽;2011年,塑化剂;2012年,皮鞋胶囊;2012年,人造猪耳;2012年,“农残”茶;2012年,甲醛白菜;2012年,蓝矾韭菜……新鲜韭菜上竟有蓝色粉末,摸一摸还会染蓝手指。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南京市民在市场里购买到了“蓝矾韭菜”,商贩为了保鲜而给蔬菜喷上了蓝矾水,过量食用可能造成铜中毒.最近的蔬菜界有点热闹,先是传出卖白菜的菜农为保鲜而在白菜上喷上甲醛,当百姓还在思考怎么应对甲醛白菜的时候,蓝矾韭菜又来了。
近日一些不法菜贩为了给韭菜保持保鲜,竟在在韭菜上喷蓝矾水.专家表示,蓝矾吃多了会腹泻,严重者甚至肾衰竭而死。
“蓝矾是一种工业化学原料,在和蔬菜发生反应的过程中会渗入蔬菜中,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一次食用多量可能造成呕吐、腹泻、黑便等症状,导致急性胃肠炎、黄疸,严重者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是死亡。
南昌、沈阳、郑州、大连等城市均作了市场调查,未发现蓝矾韭菜.关于“猪肉白菜炖粉条的忧郁”的一则凄凉段子也在微博广传。
问:“粉条,怎么只你一个人来了"?答:“猪肉前些天出了事,来不了;白菜这两天也出了事,也来不了……"不过,网友迅速补充说,粉条也来不了啦,请自行搜索“墨汁粉条"、“硫磺粉条"。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共3篇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89aec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5.png)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共3篇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但是,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爆出,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文将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我国食品行业的规模众多、品类繁多,监管难度较大。
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在监管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者54.92万家次,检验食品样品878.36万份,其中不合格样品4.03万份,不合格率为0.46%。
虽然不合格比率相对较低,但是检查不到位和食品流通环节不完善等原因都导致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
二、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1.食品添加剂过多过杂食品添加剂是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调整食品口感、色泽、稳定性等性质。
但是,过多过杂的食品添加剂会引起人体不适,如人们常听到的食品“过甜、过咸、过辣、过硬、过软”等。
长期食用添加剂对健康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食品谣言、欺诈等问题近年来,虚假食品宣传、食品欺诈等问题愈演愈烈。
特别是在新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伪造食品信息简单便捷、形式多样,让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3.农药残留严重在我国,大量的农药被用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当中,农药残留问题会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因农药中毒而上医院的病人数量近30万,其中严重中毒的超过2500人。
三、我国食品安全的对策1.加强监管力度加大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从根本上保障食品的生产、加工、商贸环节的安全性,防止恶意商家对食品进行欺诈行为。
2.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对食品的生产、鉴定、检测等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生产过程的透明度,保证食品的安全可靠。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01791d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56.png)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一、有关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监管:指监视管理,本文所提的监管主要是指对农村食品安全经营户的监督管理,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保障食品安全。
二、近些年来我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与我们的经济利益与身体健康利益息息相关,近些年新闻媒体曝光出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我们触目惊心。
特别是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更是引起了政府、企业和人民的关注和深思。
2022年,山东媒體曝光出的“一滴香”事件,“一滴香”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够让汤品变得浓郁鲜香,它是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肝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而且是一种致癌物。
曝光后,大量带有“一滴香“字样的调料出现了大范围的滞销。
2022年“3.15”晚会上曝光出河南双汇集团使用“瘦肉精”事件,探其原因为河南双汇公司十八道检验中没有瘦肉精检验关键项,“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其肉品可致使用者患瘤。
同年4月初,安徽“牛肉膏”事件,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
这种牛肉膏过量食用的话会致癌,最终被该省工商部门查获。
2022年,央视媒体曝光河北“毒胶囊事件”,一些不良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这种胶囊含重金属铬超标,最终扩散至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
经有关权威部门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其所用的胶囊铬含量超标。
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例如肯德基使用45天速成药鸡;小肥羊、呷哺呷哺使用假鸭血事件;“饿了么”实体店面无证无照经营,厨房环境脏乱差以及今年曝光出的山寨“核桃花生”等。
三、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源头控制力度不够(二)企业的责任感缺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唯利是图,往往会忽视掉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从而造成社会责任感缺失。
例如“蒙牛”、“三鹿”、“双汇”等大型领头企业,本应肩负保障食品安全的重大社会责任,为中国的其他中小型企业树立榜样与标杆,但是却为了奖励生产成本,追求利益,擅自食用、添加“自来水源”、“三聚氰胺”、“瘦肉精”,一经曝光,对社会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不禁让信赖其品牌的消费者心寒(: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dad261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5.png)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立国之本,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稳定发展。
近期江西鼠头鸭脖、焦作高校食堂吃烤鱼吃出蛆虫蠕动等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也暴露出了食品安全领域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要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
下面就我市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一、当前我市食品安全现状目前,全市共有食品经营单位*户,其中:食品生产企业*户,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户。
餐饮服务单位*户,学校食堂*户,其他单位食堂*户,食品小摊点*户;食品销售单位*户。
全市食品安全的形势总体来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责,各项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工作基础不断夯实,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在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但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还偶有发生,主要由于商家经营管理不当,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等原因,造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困难。
二、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一)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一是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我市现有A、B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户,而C、D级小微生产经营主体为*户,占比*%,小微食品经营主体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有的甚至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法律意识极端淡薄,观念老、思想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安全管理能力较弱,很多不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操作技能,不了解相应的法律知识,不了解应当履行的义务,生产经营行为多数凭经验,不规范,随意性大,真正有效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还存在一定难度。
二是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风险管控还不合理,一些企业没有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结合生产经营业态、规模大小、食品类别、原料风险、工艺流程、产品研发等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把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内嵌于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过程。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范文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c4d904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c.png)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暴露出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提供参考。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存问题1.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部分法规内容陈旧,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部分法规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复,导致执行难度增加。
2. 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监管出现重叠和空白。
此外,部分地区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人员配备不足,难以有效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3. 企业主体责任不到位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食品安全意识,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采取非法添加、使用劣质原料等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
同时,企业自检制度执行不力,导致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4. 消费者维权意识不足由于缺乏食品安全知识,部分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难以辨别产品质量,遇到问题时缺乏维权意识。
此外,消费者维权渠道不畅,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
三、对策研究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及时修订陈旧、过时的法规,确保其与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需求相适应。
同时,加强法规之间的协调性,避免交叉和重复,提高法规执行效率。
2. 明确监管部门职责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避免监管重叠和空白。
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建设,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备,确保基层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3.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企业自检制度,加强产品质量把关。
对于违法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4.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
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e64efb6524de518974b7d16.png)
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国家工商总局门户网站: 2005年09月21日来源:一、当前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频频发生,其数量和危害程度都呈日益上升的趋势。
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涉及的总人数为2—4万人,且这一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约为20—40万人。
据全国消费者协会投诉热点分析,2003年全国消协系统共受理食品方面投诉60740件,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有1621件,比2002年增长%。
(一)食品原料污染问题突出。
农产品、禽类产品的种植、养殖环节污染问题突出。
1、在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大量违规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2、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3、农、禽产品中含有超标超量的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物质。
(二)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问题比较严重。
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生产企业多数规模较小,表现为多、小、散、乱。
集约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生产技术和装备落后、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保证设施。
(三)不法企业为了利益,忽视食品质量安全,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超量使用添加剂,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物。
在食品制造的过程中:1、使用劣质原料加工食品,添加有毒物质的情况经常发生,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2、超量使用和随意添加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添加剂;3、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造成食品有效成份含量不达标准,食品含有致癌物质等;4、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同样带来了安全性问题。
(四)食品流通环节污染严重。
食品流通企业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食品包装储运过程中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五)市场开办者、经营者法律意识薄弱。
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乘虚而入,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5676f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3.png)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篇一: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6月1日正式实施,这将对工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如:解决了之前食品监管执法依据不足问题,明确了食品经营者、地方人民政府、各个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具体责任。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下称《特别规定》)实施以来,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仍存在薄弱环节,监管工作还仍需继续加强。
一、当前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一)认识不高。
部分同志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抓食品安全工作不会“弹钢琴”,把它等同于一般性工作来抓;二是把食品安全工作当成阶段性工作来抓,应付上级督查,缺乏建立长效机制的谋划;三是对食品进货台帐检查不够,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对违法案件查处不痛不痒。
(二)指导不够。
一是培训指导不够。
近年来出台了不少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国家工商总局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性文件。
这些规范性文件,一般都转发至区县工商局,工商所具体承担监管工作的人员,却很难看到文件,导致“看文件的人不直接从事一线监管,从事一线监管的人却看不到文件”尴尬局面。
二是工作指导不够。
区县工商局具体科室,指导工商所时仅仅是转发文件或是开展督查,缺乏“手把手”指导。
对台帐建立和规范指导过于笼统,使得工商所人员在从事具体监督检查工作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三)责任不明。
一是“大锅饭”监管笼统化。
食品监管工作没有划片到人,或把划片到人仅仅停留在公示栏上、文件上、汇报上,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一窝蜂”上,食品安全工作出了问题集体承担,无法确定具体责任人。
二是“网格化”监管绝对化。
食品经营户划片到人,但却因工作中的绝对化造成了食品监管工作人为阻隔,各自为政,造成工作标准不一,无法提高整体监管工作水平。
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相应对策
![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相应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ff33dd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7.png)
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相应对策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相应对策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每个人要生存、生活下去,就离不开食品。
正是由于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国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
每天只要我们打开电视,翻看报纸,都可以看到大量各式各样的食品广告。
走上街头,不论是在商场、超市乃至街摊,食品都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而最近一个时期,随着各行各业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质量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所曝光,这直接导致了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普遍关心的一大主题。
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是目前对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
因此,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在看到世界性的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同时,应明白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和问题,各级有关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这在当前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
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
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
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么些年过去了,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并且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五大问题: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种植养殖方面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食品生产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建议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dbae08f71fe910ef12df8e5.png)
民 营 科 技2 0 1 3 年第1 期
浅 谈我 国食 品安全现状及对策建议
李淑敏 张 天 ( 齐齐哈 尔市质量技术监督检 验检 测 中心, 黑龙江 齐齐哈 尔 1 6 1 0 0 0 )
摘
要: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 系是食品安全监管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技术保障。质监 系统能够
1 3 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位数众多的和卫生监督体 小而乱 , 溯源管理难 , 分级包装水平低 , 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 。 系三大 目标以及具体指标 , 同时从经费 、 人员 、 组织 、 管理等方面落实 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 储藏和运输过程中, 过量使用防腐剂 、 保鲜 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 , 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努力 的 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 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 方 向。 场、 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 、 无出厂合格证 、 无保质期 2 . 5 规范食品市场 、 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 的“ 三无” 食品、 假 冒伪劣食品 , 严重危害城乡居 民和未成年人 的身体 济秩序工作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各级卫生 健康。 行政部门严格执法 , 对违反《 食品卫生法》 制售假 冒 伪劣食 品, 坑害消 1 4 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 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 品工业 的 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 , 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 , 迅速发展 , 大量食 品新资源 、 添加剂新品种 、 新型包装材料 、 新工艺以 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保障广大人民 群众的身体健康。 及现代生物技术 、 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 造成直接应用 于食品及 3 解决问题的建议 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 日益增多, 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 3 . 1 采取有效措施 , 加大政策上 的支持力度。为了增强系统内质检机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e530db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9.png)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对策我国食品安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强。
然而,实际上,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我国应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制定。
制定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违法行为要进行重罚。
同时,加强对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全程可追溯。
其次,应加强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自我管理。
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应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对食品原料的源头管理和检测,确保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同时,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
第三,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加强食品质量监测,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添加剂等进行定期抽检,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及时进行披露和通报,以便公众及时了解真相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四,加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媒体和教育渠道,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和辨别能力。
鼓励公众选择有品牌、有信誉的食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食品安全是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食品安全挑战。
学习国外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
在实施上述对策的同时,我国还需要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为食品安全形势的改善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才能逐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c32451d561252d381eb6e56.png)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食品是人类维持生存、生活和繁衍的最基本的必需品,人体通过不断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食品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尤其是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新成员,与世界各国间的食品贸易往来日益增加,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和食品工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内接二连三地发生,让人十分忧心。
近几年,虽然我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
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形势仍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生产、销售监管乏力,秩序混乱。
尽管我国已对食品的生产、销售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由于监管不力,尤其是在乡镇、小城市及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一些无照企业、个体工商户及黑作坊,游离于监管之外,成为制假售假的集散地,导致目前的食品生产、销售秩序比较混乱。
(2)食品恶性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单就2010年而言,食品安全恶性案件就令人触目惊心,地沟油,小龙虾,毒大米,烤鸭油,一滴香等等,不仅给部分家庭带来灭顶之灾,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3)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状况深度担忧,极为不满。
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恶性案件,使得消费者极为担忧。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新近完成的一项有关食品安全的调查显示:82%的公众表示对自己周围的食品安全问题甚为担心。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部分重大事例列举如下:A.2005年,发生了影响全国的苏丹红事件,原因是食品企业在生产加工的食品中使用了含有非食品用化工原料苏丹红。
B.2006年11月17日,上海市公布了对30件冰鲜或鲜活多宝鱼的抽检结果,30件样品中全部被检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
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而人体长期大量摄入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何锦梁2011013527 食科113[ 摘要] 食品安全问题依赖于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 应健全法律制度, 提高全民认识;建立管理机制, 抑制食品质量安全造成的不良影响; 加大疫病疫情及微生物风险的控制力度, 确保畜产品原料安全; 加强产地环境监测与控制, 积极推广绿色产品生产技术; 实行食品溯源制度, 完善监控体系; 不断完善检测技术, 推进农业标准化; 建立产业协作组织, 加强指导, 有效控制食品原料安全, 确保食品安全。
[ 关键词] 食品原料; 安全控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 而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因此, 食品安全提出了/ 从农田到餐桌0 的全程质量控制理念。
食品原料生产被称为食品加工的第一车间, 是食品加工的基础[ 1]。
食品原料安全的影响因素存在于从种植、养殖到餐桌这一整个食品链条中的每个环节, 其中种植、养殖环节是源头, 离开这一环节去谈食品质量安全将事倍功半。
我国目前种植、养殖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农兽药滥用、农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霉菌毒素和动物疫病疫情等问题较为突出[ 1]。
食品原料安全涉及面广, 由于食品原料生产基础条件参差不齐, 生产人员认识不高, 生产者与管理者管理水平不一致, 造成了食品原料安全控制不到位, 控制效果不显著。
通过对目前食品原料安全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进一步探讨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措施和对策, 以便对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理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1 食品原料安全的概况1. 1 食品原料安全问题造成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技术和化学品的广泛使用,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继二英事件( 欧洲) 和大肠杆菌O 1 57事件( 日本、欧洲、美国) 后, 在欧洲和日本等国又出现了疯牛病等影响食品安全的全球性恶性事件。
相当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是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污染所致, 如农药、兽药、激素等毒害性化学污染物质造成广泛的食品污染。
近些年, 我国出口的蔬菜和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 酱油中氯丙醇、花生中黄曲霉素的污染和动物性食品中含氯霉素残留等, 引起了国际食品安全风波。
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2 006 年讲到:目前中国食品卫生平均不合格率达8 % 左右,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约7% 。
据调查,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低于50% 。
200 6 年, 中国质检部门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 9 万起, 查获假冒伪劣食品价值金额4. 5 亿元人民币[ 2]。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 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等诸多领域, 对经济秩序和社会影响造成了长期和严重的影响。
1、福尔马林浸泡虾事件时间:2011年4月12日地点:青岛市城阳区人物:青岛商贩具体事件:记者赶到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水产区采访。
记者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发现,这里的立虾除了看上去很新鲜,通体"红润"光亮,只有几份立虾的头已发黑。
记者以新开了家饭店、前来考察市场为由,趁机向他们取经:立虾买回饭店后,虾头会不会变黑变质?男摊贩表示,他们的立虾都已进行了处理,放上几天绝对没有问题。
记者了解到立虾的处理方法,市场上的立虾大多是从连云港等地贩运来的。
正常情况下,立虾捕捞上来几个小时,虾头就会变黑。
于是,渔民或商贩会用保鲜粉等化工产品,及时对立虾进行浸泡保鲜,以保证立虾运到目的地,并在销售过程中都不变色。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市场上的乌贼类软体海鲜,为啥看上去都十分饱满、光鲜。
而自己买回家的此类海鲜,放上几个小时,颜色就会变得暗淡,表层的黏膜还会破碎甚至腐烂。
市场上凡是颜色鲜艳、肚子鼓鼓的乌贼类海鲜,都是用福尔马林浸泡而成的。
可能造成的危害:据很多医学报告指出,若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福尔马林时,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皮肤炎或是湿疹,尤其工作上需长期接触福尔马林的人,经常会有此类现象出现,因此需避免皮肤直接碰触,不慎碰触应速用清水冲洗。
甲醛挥发性很强,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具有伤害力,若不慎福尔马林液接触眼部时,请速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并尽速就医。
而若不慎吸入时,会刺激口、鼻与呼吸道黏膜组织,轻则疼痛咳嗽,重则呼吸道发炎,甚至肺水肿,也请就医检查为宜。
若不慎误饮,量多则有致命之可能。
超过安全数值的甲醛及其氧化产物甲酸,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事件结果:4月19日下午4时30分,记者联系上该市场督查室宫主任,他表示,市场管理方对海鲜的质量抓得很严,前不久几名商贩用清水浸泡海鲜被发现后都被取缔了,用化工产品浸泡海鲜更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们将对此事进行严肃调查处理。
2、意大利橄榄油被曝掺兑劣质油时间:2011年12月地点:国际市场人物:意大利橄榄油制造商具体事件:意大利橄榄油被曝掺兑劣质油,昨天国家质检总局对此发布预警,要求意方尽快核实情况,向中国提供涉嫌掺兑企业信息。
去年12月底,意大利警方调查称,意大利生产商把来自希腊、西班牙等国的廉价橄榄油掺加进去,冒充高端初榨橄榄油出售,其中不乏一些著名品牌。
事件结果:对此,质检总局昨天表示已紧急照会意大利驻华大使馆,要求意方尽快核实有关情况,向中方提供涉嫌掺兑企业信息,并敦促意方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确保输华橄榄油质量安全。
同时,质检总局发布预警,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对意大利输华橄榄油的检验监管,确保进口橄榄油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昨天,华堂商场超市里销售的进口橄榄油标示的产地主要是来自于希腊和西班牙,没有看到有卖意大利橄榄油的。
一些专家指出,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虽然部分人员确实存在失职、渎职行为,但法律法规对于如何判定监管部门是否履职到位,缺乏明确界定。
每次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监管部门“理直气壮”地把矛头指向肇事者,但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失职却易被忽视。
“这种现象一定要杜绝,监管部门也不能免责。
”马广海说。
近年来食品安全工作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食品安全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仍需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健全完善,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实现全程无缝监管。
食品行业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监管力量分散,必须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
“我们常说食品安全问题是‘九龙治水’,为什么?这在经济学上存在着‘搭便车’的尴尬。
”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锫说,食品的监管部门众多,每个监管环节都会认为,我这里没管住,自然会有别人来管;反过来,如果我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去管,食品安全不出问题反让其他部门“搭便车”,破除这种职权交叉的体制势在必行。
强化信息收集,建立群众举报奖励机制。
专家建议,按照查获情况重奖举报者,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让不良分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藏身之地,从而净化食品市场。
加强基层监管部门人力、设备和经费保障力度,让罚款与部门利益脱钩,严禁罚款返还、变相“坐收坐支”。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工作。
绝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在基层,也解决在基层,黄锫建议将地方政府是否建立了工作责任制、经费保障落实情况作为检查和问责的重点。
这也就监管的“不作为”或者说“无作为”。
食品原料安全有效控制的策略近年, 全国人大、政协/ 两会0 代表和委员们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食品原料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需求, 成为各级政府和农业等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 成为各级实践和体现/ 三个代表0 的重要内容。
应对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进行完整的立法, 以确保食品原料安全是食品原料生产者、管理部门的共同责任。
自各种职能部门和地方性法律法规出台,20 06 年国家5农产品质量安全法6等相关法律正式颁布实施, 5食品安全法6 及相关法律法规也即将颁布, 从而明确规定各自职责, 制定了科学的管理机制[ 6 ]。
要大力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原料安全重要性和食品安全问题给人民造成严重危害的认识, 对食品行业的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
要重视对全民进行食品原料对食品安全影响知识的普及,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使消费者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参与者。
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证社会稳定的大事来做。
3. 2 建立管理机制, 抑制安全影响放心农资进入食品原料生产是农业部狠抓食品原料生产源头治理、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标本兼治、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
加强食品原料生产农资管理是一项控制食品原料安全的根本对策。
国家强调相关部门应认清形式势, 采取可行的措施, 切实将食品原料生产农资管理这项工作做实、做牢。
许多国家加强食品原料生产农资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建立有害农资化学品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农资化学品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风险管理对策的依据,其最终目的就是要确保有害农资化学品的使用量和残留限量低于某种允许水平, 从而将可能引起的风险降至最低。
3. 3 加大疫病疫情及微生物风险的控制力度, 确保畜产品原料安全畜产品因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餐桌污染和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违禁药物、抗生素、重金属残留超标、产品免疫、安全性差等问题十分突出。
动物食品原料和对人体的侵害在农场、牧场生产源头环节至关重要, 这一控制环节是H A CCP 系统环境全过程控制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点之一[ 7]。
为此, 通过对源头生产过程进行动物疫病疫情及微生物监测, 找出对最终产品的安全性有影响的关键环节, 改善操作管理, 加强预防性措施,确保生产出的畜产品原料的安全可靠, 比如建立动物户籍制度, 严格动物宰前检验制度。
3. 4 加强产地环境监测与控制, 积极推广绿色产品生产技术过度依赖化学品支持的农业与畜牧业, 在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 生产成本上升, 食品成分中的污染物会有增无减, 相关部门应及时向农民普及科学使用投入化学品知识, 建立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开展食品原料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检测, 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 出现疫情时规定动物疫病区等管理和原料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积极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认证工作, 推广/ 公司+ 基地+ 标准化0 模式广绿色或可持续的生产技术, 尽可能依靠有机肥、作物轮作、种植豆科作物并合理使用化肥, 利用生物技术和物理方法控制作物病虫害。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 并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大力发展养殖业病害检测和防治技术、健康养殖技术与设备设施的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