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口耳目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32990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3.png)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使这些单调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想学、乐学,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下面给大家带来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口、耳、目、羊、鸟、兔”6个生字,认识笔画“竖”,会写“十”1个字。
2、借助图画,尝试建立图、古象形字与现代汉字的联系,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象形字。
3、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今天有很多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因为他们听说一(3)班的小朋友可棒了!我们今天要把自己的一面展现出来,有信心吗?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听说啊在汉字王国里,有许多神奇而有趣的象形字,它们既是字又像是一幅画,关于象形字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你们想看吗?(播放《仓颉造字》的故事)看了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说)今天田老师就要带领大家进入汉字王国,去认识一些有趣的象形字。
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生书空)二、图字对照,领悟识字方法。
1、认识“口”。
(1)(出示嘴巴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a、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如“我看到了一张嘴巴”等。
关注嘴巴的样子是“张开的”。
b、图片的右下角还有个符号呢!猜猜它会是什么?(2)嘴巴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口”。
这个符号就是古时候的“口”字,和图片嘴巴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这个字和图片很像)是啊,这个“口”字就是古人照着嘴巴的样子画出来的。
(3)今天的“口”字是什么样子呢,请看!(出示“口”字)这中间经过了很多的变化呢!——(展示“口”字演变过程)解说:“口”字刚刚造出来时,和嘴巴的样子很像,还有向上翘起的嘴角呢!慢慢地,口的形状变方了,但是嘴角还留着,后来嘴角没有了,字的形状变得更方了,最后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口”字。
(齐读) (4)虽然“口”字的形状改变了不少,但还是跟张开的嘴巴有点像,看到这个“口”字,我们马上就能想到它指的是——嘴巴。
识字3 口耳目(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识字3 口耳目(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efb49f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6.png)
《识字3 口耳目》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目标】1. 认识“口、耳、目”等7个生字,会写“耳、目”等4个字。
2. 能够正确地朗读词语,注意“手足”是复合词。
3. 正确地朗读儿歌,注意语气和停顿。
4. 结合图片,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内容】1. 词语认读:口、耳、目、手、足、站、坐。
2. 儿歌《小小的船》。
3. 词语书写:耳、目、手、足。
【教学重点】1. 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 正确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1. 正确认读“站、坐”两个词语。
2. 正确书写“耳、目、手、足”。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生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新的生字,你们准备好了吗?2. 出示课题:识字3 口耳目。
二、学习词语1. 出示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口、耳、目、手、足、站、坐。
2.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3. 学生齐读,教师纠正读音。
三、学习儿歌1. 出示儿歌《小小的船》,教师范读。
2. 学生跟读,注意语气和停顿。
3.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4. 学生齐读,教师纠正读音。
四、巩固练习1.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2. 学生齐读儿歌。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和儿歌。
2. 出示课题:识字3 口耳目。
二、学习词语书写1. 出示田字格,教师示范书写“耳、目、手、足”。
2. 学生跟随教师书写,教师指导。
3. 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耳、目、手、足”。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书写错误。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谈收获。
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儿歌。
3. 学生能够结合图片,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词语认读、儿歌学习、书写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7个生字,会写了4个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指导学生的书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口耳目》教学PPT课件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口耳目》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caf5b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9.png)
判断坐姿是否正确。
走路时像风一样轻快有力。
行如风 脚步轻,行如风, 收腹摆手挺起胸。
卧如弓 卧床睡觉时像弓一样弯曲。
生字卡片读一读
识字
站
耳
目
足
口
坐
手
学写字
口
人口 门口
目
目光 目录
耳
耳朵 木耳
手
手上 大手
笔画学习 横折 下笔先写横段,稍稍停顿改变方向写竖段。
学写字
书写:左右两个竖向笔画 应稍稍往里斜,上略宽, 下略窄。
观察图画
看看课本中的图画, 说一说:图中的人物 在干什么?
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 一位小女孩儿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 花也要开放了!” 小男孩听到了,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
听读生字
听老师读生字,你 来把生字圈出来。
学认字
口耳 目手足
老师读,同学们指自己身上的部位
手
耳
口
目
足
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情?(课后题)
学写字
书写:(1)竖要直。(2)中间 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段。(3) 横向笔画之间等距。
学写字
书写:(1)第一笔横长度中等,要平 且稳。(2)最后一横长,稍向右上斜。 口诀:一横压两竖,两竖不对齐,小横 往里藏,大横来保护。
笔画学习
撇
弯钩
书写:下笔由重到 轻,从粗到细。
书写:轻轻下笔,呈弓 背形,略带点儿弯。
一年级上册
口耳目
人教统编版语文
《小手拍拍》
第一课时
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 手指伸出来 手指伸出来 眼睛在哪里 眼睛在这里 用手指出来 用手指出来 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 手指伸出来 手指伸出来 鼻子在哪里 鼻子在这里 用手指出来 用手指出来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口耳目》教学设计(有配套PPT课件)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口耳目》教学设计(有配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2f42a8844769eae109eda4.png)
识字3《口耳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口、耳”等7个字,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重点难点重点:识字,掌握字形。
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口、耳”等7个字。
2. 认识人体有关的部位,了解相关动作规范。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预设1:“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
”预设2:“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预设3:“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图中有哪些生字,你认识它们吗?二、读准课文,认识字词(一)观察图片,学习“手、足、口、耳、目”。
1.分别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学生看图读出图片对应的身体部位名称。
同桌之间互动,一个指自己的身体部位,一个读出该部位对应的汉字。
请代表上讲台给大家演示一下。
师生互动,老师指,学生们读。
2.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目”“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
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预设:口:①象形字识记。
“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
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
“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
“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
②用一用。
“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
目:①数笔画识记。
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四、五笔都是横。
②用一用。
“目”——目光、耳目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听课时,我们的目光都集中在老师身上。
手:①数笔画识记。
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
识字3 《口耳目》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上册)
![识字3 《口耳目》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91ce99e6137ee06eff9186e.png)
识字3 《口耳目》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实际,认识器官。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台,用手指着学生的眼睛、耳朵、嘴巴、手、脚,引导其他学生说说这些人体器官具体的名称。
揭题导入:其实,这些人体器官在古代有不同的说法。
嘴巴就是“口”,耳朵就是“耳”,眼睛就是“目”,手还是“手”,脚就是“足”(板书:口耳目手足),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汉字,学写这些汉字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程。
二、借助课件,认识生字。
1.学习“口”。
出示课文插图中有关“口”的人物图片,组织学生认真观察。
指名说说“口”。
(口就像人张开的嘴巴。
)认识“横竖”。
(1)教师用橡皮泥演示笔画“横竖”;先搓一个长条表示横,然后向下折。
告诉学生“横竖”是一笔携程。
(2)指导写“横竖”先写长横,再向右下方顿笔,最后回笔向左下方折出。
(3)学生在“写汉字”软件里学习“口”的读音及笔画笔顺,并书空练习。
(4)引导:我们的口能做哪些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口的功能)(5)要求学生用“口”组词并造句。
(6)教师小结:同学们,凡是有“口”的汉字都和人的嘴巴有关系。
2.学习“耳”(1)出示课文插图中有关“耳”的人物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摩。
(2)指名说说“耳”像什么。
(耳就像人的耳朵)(3)学生在“写汉字”软件里学习“耳”的读音及笔画笔顺,并书空练写。
(4)引导:我们的耳朵能做哪些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耳朵的功能)(5)要求学生用“耳”口头组词、造句。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目、手、足”3个生字。
(1)出示课文插图中有关“目、手、足”的人物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摩。
(2)指名说说“目、手、足”分别像什么。
2024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3 口耳目手足》评课稿
![2024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3 口耳目手足》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7107d7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a.png)
2024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3 口耳目手足》评课稿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本课《3 口耳目手足》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重要教学内容,旨在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人体的一些基本部位及其名称。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全面发展。
在认知方面,教师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口、耳、目、手、足”等字词,并理解其代表的身体部位。
在情感方面,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技能方面,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记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认字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养。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直观的感受。
同时,教师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二、教材的处理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取舍和整合。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紧扣教学目标,选取了与“口、耳、目、手、足”相关的字词和句子,让学生在认字的同时,也能了解这些身体部位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教师遵循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逐步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程序本节课的教学程序清晰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首先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接着通过新课呈现环节,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口、耳、目、手、足”等字词;然后通过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最后通过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各个环节之间衔接自然流畅。
四、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
这些方法的有效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口耳目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口耳目](https://img.taocdn.com/s3/m/30986b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9.png)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口耳目
以下是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 课《口耳目》的课堂笔记:
一、会写字及组词
口(人口、口才、门口)
耳(耳朵、木耳、耳目)
目(目光、目的、双目)
二、会认字及组词
足(手足、足球、知足)
站(站立、站岗、站队)
坐(坐下、坐车、坐船)
三、理解词语
站:如站立、站岗、站队。
坐:如坐下、坐车、坐船。
四、教材分析
《口耳目》是一篇象形字归类识字的课文,形象地展示了人体口、耳、目的作用。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人体器官的作用;第二部分用两句儿歌,揭示人体器官的作用。
这一课要求认识的字大多是人体器官的名称,学生在生活中都比较熟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帮助学生识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3口耳目教学反思3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3口耳目教学反思3](https://img.taocdn.com/s3/m/9b3606e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2.png)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使这些单调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想学、
乐学,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收获:
1.在故事中学文。
教学中,我将课文内容故事化、具体化,结合课文插图,图文对照,让学生借助故事学习
生字,联系实际诵读课文,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2.在想象中识字。
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想象力丰富,我抓住这一特点,教学生识记生
字“口、目、耳、手”时,先出示这些字对应的图片,紧接着我出示甲骨文,指导学生进行对
比,学生在观察中非常兴奋地发现这些字原来都是图画变形而来,觉得非常有趣,在轻松愉快
的氛围中识记了生字,提高了能力。
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学生说话环节,由于孩子刚开始识字,能用所学词语说出一两句就
不错了,要求孩子用一组或两组词串说话,他们还不敢大胆表达,仅有个别学生能清楚有条理
地说出来。
教学建议:在用词语进行说话训练时,教师可发挥同位互助的力量,先同位练说,互相补
充,再指名说。
如果学生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合作演一演这个上学的小故事。
1 / 1。
3 口耳目 教学设计(2课时)
![3 口耳目 教学设计(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e94dfc6b90d6c85ed3ac678.png)
《口耳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口、耳、手、足、站、坐”这7个生字。
2.在田字格中能写好“口、目”二字。
[教学重点] 认识“口、耳、手、足、站、坐”这7个生字。
在田字格中能写好“口、目”二字。
[教学过程]一、读儿歌,初识“口、耳、目、手、足”。
1.出示儿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我有一对圆圆的眼,目光有神亮闪闪。
我有两只大大的耳,上课用耳专心听。
我有一张小小的嘴,开口讲话笑哈哈。
我有一双巧巧的手,学习做事手不离。
我的双脚行千里,到处留有我足迹;唯有一点要记牢,草地切莫留足印。
2.出示生字,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儿歌中红色的字,就是我们读到的人体器官有关的汉字。
我们来读一读。
请跟我读。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眼目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耳耳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嘴口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手手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脚足二、图文结合,联系生活,识记“口、耳、目、手、足”。
口、耳、目、手、足是我们语文书里第3课的生字,接下来,我们再读一读、记一记的活动认识这些生字吧。
1.识记“口”(1)自己说一说:“口”是用来干什么的呀?(2)教师结合生活介绍并出示与“口”有关的词语:口腔医院、口香糖、胃口、口味、、流口水、口才、、住口、门口、井口、海口。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耳、目、手、足”的识记,如“口”的识记过程。
期间,根据汉字演变讲一讲“目、耳、手、足”为象形文字,增加印象。
“耳、目、手、足”有关的词语如下:目光、目送、目不转睛耳朵、耳廓、耳孔、耳垂、耳目、耳语、耳环、木耳手指、手腕、手掌、放手、洗手、招手手机、手枪、足弓、足球、足印3.自我检查读,读给身边的人听。
三、分别书写“口”和“目”1.书写指导先认识新笔画,“横折”;再带着学生进行生字书空,熟悉笔顺;然后,组织学生观摩生字的书写。
2.学生练写,描两个写一个。
3.请身边的人评一评。
(第2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口、耳、手、足”;认识“站、坐”这2个生字。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f6051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4b.png)
【导语】《⼝⽿⽬》⼀课属于看图识字,课⽂分两部分:第⼀部分是⼀幅含有⽣字的图画,画⾯展⽰了学⽣熟悉的⽣活场景,对应的五个⽣字都是他们熟悉的⾝体部位的名称。
第⼆部分提供了与⾝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字“站”和“坐”,并以两位京剧⼈物形象让学⽣感知“坐”“⽴”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活习惯。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三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幅是⽣活场景图。
图上画着三个⼩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体部位名称的词“⼝、⽿、⽬、⼿、⾜”;第⼆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
⾏如风,卧如⼸。
”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卧的⽣活习惯。
⼆、学情分析 这⼀课的识字与⼉童的⽇常⽣活联系得⾮常紧密。
课⽂的学习遵循这⼀阶段的⼉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熟悉的⽣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认识⾃⼰⾝上的⾝体部位名称词。
再从⽣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形象地感受到各⾝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的意义。
学⽣在⽇常⽣活中说⾝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般都是⽤双⾳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朵”,⽽教材中是⽤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标 1.看图对照,认识“⼝、⽿”等7个⽣字。
2.会写“⼝、⽬”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
联系⽣活了解坐、⽴、⾏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容易与⾳近字“⽊”混淆,教师要重视“⽬”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理解。
“坐”是⼀个动词,在⽣活中学⽣容易与“座”混淆。
19年秋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识字3《口耳目》教案、教学反思
![19年秋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识字3《口耳目》教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acf21a7bb68a98271fefae4.png)
19年秋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识字3《口耳目》教案、教学反思3 口耳目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口、耳、目”等7个生字,会写“口、目”等4个生字。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结合课文插图,认识一些身体器官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身体器官,认识生字,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本课生字,读准音,认清形。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直观导入,形象教学1.出示人体器官挂图,指导认识“口、耳、目、手、足”人体器官。
2.出示这五个字的演变过程。
(图画—甲骨文—小篆体—简化字),让学生感知这些生字的演变发展。
3.师: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生字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那么这些“身体器官”到底能做哪些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初识生字,了解作用1.(教师指着自己的嘴巴)提问:(1)同学们,我们的口(嘴巴)能做哪些事呢?(学生自由发言)(如:能讲话、吃饭、喝水……)(2)老师正在用口做什么?(向同学们提问)(3)原来口(嘴巴)的用途这么大呀,真是太奇妙了。
同学们,快快用你们的口(嘴巴)把这个生字读一读吧。
(出示:口)2.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耳”“目”“手”“足”。
师:小猪耳朵大大,呼扇呼扇……同学们,那我们的耳朵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听话)3.我们的眼睛(目)、小手、脚(足)又有哪些用途呢?(眼睛:观察事物;小手:拿笔写字;足:走路、站立。
)4.师小结:我们的人体器官的作用还真大呀,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哦!三、师生交流,学习生字词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和大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住的。
2.全班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小窍门。
3.游戏巩固,加强记忆。
“找朋友”游戏。
黑板贴出“口、耳、目、手、足”的图片,指名学生将手中对应的生字卡贴在图片下面。
(学生贴对之后,再带领大家读一遍)4.出示课件(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同学们,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平时站、坐、走、躺时应该怎么样?(学生自由举手说,教师评价,总结)5.师小结: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站立的时候要保持身体直立,不要东倒西歪,要像一棵松树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耳目》
学习目标
1.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等7个字,学写“口、耳、目、手”等4个字。
认识3种笔画“横折、撇、弯钩”。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等7个字,学写“口、耳、目、手”等4个字。
认识3种笔画“横折、撇、弯钩”。
教学难点
1.会读课文,理解字义。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习卡片。
(教师)
2.生字卡片,学习卡片。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2分)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猜猜看这是我们身体的哪些宝贝?
①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眼睛)
②一座山,两个洞,会吹气来会吸气。
(鼻子)
③东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见。
(耳朵)
师:我们刚刚猜出来是哪三样啦?(眼睛、鼻子和耳朵)
2.引导学生说说人由哪些器官组成。
板书:口耳目
二、初课文,认读生字。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翻到第9页,看看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1分)
2、图上出现的这些字,你们都认识吗?自由读一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3、比一比看谁认识的多。
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
4、教师领读生字,一起读生字,老师说生字,学生指身体部位。
5、出示图片,认读生字,送字宝宝回家。
6、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几个生字都跟什么有关?(身体的五个器官)
7、日加一笔或减一笔能不能变成一个新字呢?
8、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两个生字,请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图片,小朋友分别做的是什么动作?用一个字告诉老师。
9、谁有好的方法能记住这个生字呢?比如猜谜语,加一加。
10、做游戏:利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先师生、后同桌之间)(1分)
11、开火车读字(1分)
三、指导书写(8分)
课文中不光要让我们认识口、耳、手、足、坐、站这七个生字宝宝,还要求我们会写四个生字宝宝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在学习写字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老师教给同学们两种笔画,同学们还记得吗?(横、竖)今天我们再学三种笔画。
第一种是横折,回顾田字格的知识,然后小手伸出来,跟我写。
1、范写口、木、耳,学生书空。
强调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顺、笔画,组词,造句。
过度:现在学习第二种和第三种笔画,撇和弯勾。
2、观察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四、拓展阅读
五、小练笔
用口耳目手足站坐组词说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集体认读生字
二、学习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个人体器官,分别是口耳目手足,那他们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用他来做哪些事呢?谁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器官的作用,并朗读儿歌:口能说,耳能听,目能看,手能做,足能行。
1、全班读,男女赛读,分组读。
2、生活中对站和坐也有一些要求呢,让我们翻开课文第10页,看看课文中对站有什么要求?这几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明白这组谚语告诉我们站、坐、行、卧的正确姿势。
并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
教育学生正确的书写坐姿。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书上的这四句谚语吧!
3、全班读,开火车读,男女赛读,小组赛读。
3、教师小结:我们不仅可以在学校、课堂中识字,在看电视时,在大街上,留心看,用心记,也能认识许多汉字宝宝呢!
4、找一找,在哪些地方还可以见到我们这节课认识的生字宝宝。
三、拓展阅读
四、小练笔
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还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