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导学案三3比的应用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导学案三3比的基本性质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导学案三3比的基本性质
【合作探究我快乐】
三.1.小组内合作探究上面的内容.
2.小组准备展示.
【精彩展示我最棒】
四.根据展示任务,在班级内展示上述内容
【智勇冲关我必胜】
五1.独立完成P46“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2.完成练习十一第3、4、5题。
3.练习十一第6、7题以及P48最后一题“思考练习”。
【整理学案我反思】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导学案三3比的基本性质
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
课题
三3比的基本性质
课型
自学探究课+巩固展示课
课时
时间
目标我明确: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自主学习我能行】
二.1、参考课本P45比与分数的关系和比与除法的关系的例子,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相应的规律?
2、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如何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中“0除外”
3、阅读P46例1主题图及题目,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一说“最简单的整数比”的含义:
(1)动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试,有困难的可以交流讨论,根据例题的提示完成课本填空。
(2)对比例1第(1)题两个比化简的结果,发现了什么?
(3)比较例1第(2)题中两个题的区别,想一想当一个比的前后项不是整数时,怎样把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我要把化简分数比,小数比的思路给记录下来:
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 3 比的应用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针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比的应用”这一章节的讲解。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进行展开,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知道比例的组成部分,如比、比值、比例等。

2.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计算,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乘除法等。

3.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相似图形的判断、比例尺的应用等。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比例的概念理解,尤其是比例与比、比值之间的关系。

2. 比例的计算方法,尤其是比例的乘除法和倒数的计算。

3.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比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实例。

2. 准备比例尺、相似图形等教具,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3.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比例的意义。

2. 新课:讲解比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践:让学生进行比例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相似图形的判断、比例尺的应用等。

板书设计1. 比的应用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进行比例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相似图形的判断、比例尺的应用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 3 比的应用人教版 (2)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在六年级上册的数学中,我选择以“比的应用”为主题进行教学。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教材中的第五章第二节,其中包括了比的定义、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计算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进行各种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比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方面,我注意到比的计算和比例的应用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

因此,我将重点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将比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我将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黑板、粉笔、PPT等。

通过这些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我将能够更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总的来说,我将以比的定义和应用为主题,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的数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是至关重要的。

我选择了六年级上册的数学中“比的应用”作为教学的主题,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教材中的第五章第二节。

我重点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这是重点之一,因为只有学生掌握了比的计算方法,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的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我关注的重点。

我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进行各种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比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这是难点之一,因为比的计算和比例的应用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我需要通过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教具和学具的准备也是我关注的重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配套导学案:第3课时_比的应用【精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配套导学案:第3课时_比的应用【精品】

第3课时比的应用学习目标: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这一类应用题的特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

2、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点:弄清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

学习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这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54页,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这一类应用题的特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

独立完成导学案。

带★的题可选做。

知识链接:把一个数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分配一、自主学习:求比的未知项:3.5:()=2 ():80=1.25二、合作探究(弄清总量与份数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规律和方法)例2 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上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

如果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毫升?思考: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即把稀释液的总量平均分成()份,浓缩液占()份,水占()份。

2、自己动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想出了几种?每一种的解题思路是什么?3、小组交流两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并把例题解答过程中的空白处填完整。

练习:1、学校买回120本新图书,按3:4;5分给三、四、五年级,三、四、五年级各分得多少本?2、幼儿园午饭分包子,按3:4:5的比分配给小班、中班、大班,中班分了60个,一共有多少个包子?我发现: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学以致用1、鸡的只数与鸭的只数比是4:7。

(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

(2)鸭的只数是鸡鸭总数的()。

2、小红看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5:3。

(1)已看的页数占未看页数的()。

(2)未看页数占已看页数的()。

(3)已看页数占全书页数的()。

(4)未看的页数占全书页数的()。

3、六年级一班有80人,女生和男生的比是2:3,女生和男生各多少人?4、小明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3: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 3 比的应用人教版 (2)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章节的后续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比例尺的综合运用。

学生将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换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比例尺的应用,尤其是将比例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理解题目中的信息,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以及如何将计算结果转化为实际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比例尺模型、实际应用案例等。

学生准备:直尺、计算器、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尺应用实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授:讲解比例尺的概念,演示比例尺的换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讲解比例尺的应用。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比例尺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解题经验和心得。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主要包括比例尺的概念、换算方法、应用实例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例尺的应用。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反思,以及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的分析。

教师应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以严谨的用词,流畅的段落衔接,全面地介绍了“比的应用”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第【1】篇〗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我讲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63页比的基本性质,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节课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比较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向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并将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多媒体。

接着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询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喝蜂蜜水吗?”大部分同学会说愿意并会表示他们愿意喝更甜一些的。

这时我会适时的向学生说明其实小明同学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喝甜的蜂蜜水,这不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两杯蜂蜜水,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杯,哪杯甜呢?这下难坏了小明,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一杯360毫升的水,40毫升蜂蜜;第二杯180毫升的水,20毫升蜂蜜;同学们会兴致盎然,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

有的同学会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360毫升的水是40毫升蜂蜜的9倍,180毫升的水是20毫升蜂蜜的9倍即360÷40=180÷20;有的同学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40毫升蜂蜜是36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20毫升蜂蜜是18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即40/360=20/180,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热情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尤其是愿意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因此一听说帮助同学,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就是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只要有兴趣,就会产生创造性的源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 3 比的应用人教版 (3)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比 3 比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的知识。

教学内容包括比的含义、性质、以及比的运算规则,同时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将比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比的运算规则的掌握。

3. 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黑板3. 实例素材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意义和作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比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应用技巧。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比的应用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1. 比的定义和性质2. 比的运算规则3. 比的应用实例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比的大小,理解比的概念。

2. 提高题: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挑战题:设计一些与比相关的趣味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课后通过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来引入比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3课时 比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3课时 比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掌握比的定义,理解比的大小关系,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来比较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问、小组合作、练习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本质,并能够用比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比的定义与性质。

2.通过实例理解比的大小关系。

难点1.能够正确运用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灵活运用比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实际生活中的相关实物作为比的例子。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通过简单的比较让学生掌握比的含义。

第二步:概念讲解•通过示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大小关系,比如“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比为5:6”。

第三步:练习•以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为例,让学生通过比的方式解决问题,如“小明有6本书,小红有8本书,他们的书的数量比是多少?”。

第四步:总结•总结比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比的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比的概念没有完全理解透彻,下节课需要加强对比的定义和性质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应用。

六、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目。

2.自己找身边的事物,用比的方法来进行比较。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比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比的运用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比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背后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发言,培养他们自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灵活运用比来解决生活问题。

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比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是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符号。

在比的表示中,可以用“:”或“/”符号来表示。

示例:2:3,2/32. 比的应用方法比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比的大小关系、比的倍数关系、比的加减等。

比如,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两种不同物品的价格比较,用比来表示不同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展示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的基本概念。

2. 比的大小关系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比的能力。

示例:比较1:4和2:3的大小关系。

3. 比的应用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比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示例:小明买了3本书,小华买了4本书,比小明多买了几本书?4. 比的综合运用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并总结平时生活中可以运用比解决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比的概念和应用展开,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运用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多与实际生活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中有所帮助,期待学生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和比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的应用。

2.教学难点:求比值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

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比的概念,以及求比值的方法。

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上黑板进行解答。

比的应用导学案(推荐3篇)

比的应用导学案(推荐3篇)

比的应用导学案(推荐3篇)【比的应用导学案第1篇】课题:比的应用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由分卡片时所产生的问题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教师提出关于稀释液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稀释液”的意思。

2、利用课件出示例2。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引导学生找出题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

(3)课件出示稀释液的配制过程,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

(4)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

(5)小组讨论解题方法,然后进行汇报,并集体订正。

(6)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7)提示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3、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结构特点?怎样解答这样的应用题?三、巩固练习1、解决课前分卡片时所产生的问题。

2、课件出示练习题1,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练习题与例题的异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练习题2,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比较本题与例题及练习1的异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解决,并引导学生自行检验。

四、拓展延伸利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你知道吗”,教师介绍“黄金比”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 3 比的应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 3  比的应用   人教版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分析一、教材背景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我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十一册第三单元比和比的应用第三课时,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中安排的例题和练习都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安排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二、教学目标设计:1、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2、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分析、尝试、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同学们就在上个月红眼病在我们身边传播,听你们老师说你们学校也有不少的学生成了它的受害者,它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控制红眼病在学校里大面积传播,每一天在你们离校之后,学校的老师们还在忙碌着,瞧他们正在给教室的桌椅、走廊消毒呢。

你会使用消毒液吗?看来平常大家对消毒液的用法不一样。

说明书上介绍:84消毒液与水的比为1:24配制成稀释液,对传染病的消毒效果是最好的,现在你会配制出符合标准的稀释液了吗?请你来教教大家。

课前我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了上个月发生在我们身边红眼病的现实情景,让学生通过听红眼病的介绍、看相关的图片、说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到最后按照比例去配制稀释液的情境,初步感知比就在我们的身边。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A、出示例题:按1:24的比配制500毫升的稀释液,需要原液和水各多少毫升?在这里我是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了1:24的含义之后,直接抛出例题,让学生试做,我只是适当的点拨引导,尽量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7)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7)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 3 比的应用人教版 (7)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章节,比的应用。

我们将深入理解比的概念,学会使用比来表示和比较不同的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比的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和一些实际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情况,比如两家商店的商品价格比较,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和比较这些商品的价格。

2. 讲解比的概念:我会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详细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比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比的理解。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20元,他想买一本书和一支笔,如果书的价格是12元,笔的价格是6元,请问小明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明买了一本书和一支笔,总共花费了12+6=18元,他原来有20元,所以他买完东西后还剩下2018=2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比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比的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在理解比的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思考,除了价格比较,还有哪些情况下会用到比的概念?比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实际的例子,我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比的概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8)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8)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 3 比的应用人教版 (8)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比例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难点1. 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其含义。

2. 比例的性质应用:学生需要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比例尺,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实例,引发学生对比例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例的概念,性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应用。

3. 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例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比的应用2. 内容:比例的概念,性质,应用实例,练习题等。

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设计一些与比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2. 思考题: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究。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比例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课后,教师应通过作业和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比例的概念理解1. 引入实例:使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实例,如摄影中的焦距与成像比例、烹饪中的食材配比、建筑设计中的比例尺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 3 比的应用人教版 (3)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章节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相似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地图比例尺的应用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比例性质的深入理解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运用。

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反复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比例模型、实际物品(如地图、图片等)。

2. 学具:练习本、尺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比例实例,如地图比例尺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探究新知: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与示范:教师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实际例子示范如何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4. 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实际应用。

可以使用图表、模型等形式,增强视觉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本的比例计算题,巩固学生对比例性质的理解。

2. 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3. 拓展练习: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题目,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探索和挑战。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7)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3比的应用人教版(7)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 3 比的应用人教版 (7)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章节的第七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相似图形、物物交换、速度与时间关系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比例的理解:比例的抽象概念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形来辅助讲解。

2. 比例的性质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应用比例的性质是学习的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比例模型、实物展示。

2. 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比例实例,如照片的放大缩小、地图的比例尺等,引发学生对比例的兴趣。

2. 新授:讲解比例的概念,通过图形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3. 实践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进行设计,通过图表和公式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比例的基本知识。

2. 选做题: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比例解决。

课后反思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它们往往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和解释。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主要包括比例的理解和比例性质的应用。

比例的理解比例作为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理解。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比例的直观感受。

生活实例: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比例的概念,如照片的放大缩小、地图的比例尺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 3 比的应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 3  比的应用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按比例配制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知道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是一种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二、教学过程1、练习题:单位“1”的量×对应的分率=对应的量。

2、以小故事的情节引入课题。

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3、根据学生都熟悉的配制农药的思想,向学生解释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浓缩液+水=稀释液4、出示例题: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1)按1:4的比配制意思是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浓缩液占1份、水占4份。

(2)①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现求出一份的体积,再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每份的体积:500÷(1+4) = 100(ml )浓缩液的体积:100×1 = 100(ml )水的体积:100×4 = 400(ml )②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浓缩液占其中的1份,也就是总体积的)5()1(,其余的是水,占了4分,也就是总体积的)5()4(。

总体积平均分成的份数:1+4 = 5浓缩液的体积: 水的体积: (3)检验:浓缩液+水=稀释液(100+400=500)浓缩液:水=1:45、师生总结:(重、难点)(1)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是多少。

(2)方法与步骤:a :1、求出总分数。

2、求出每一份是多少。

3、求出各部分相应的具体数量。

b :1、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

2、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数。

)ml (10051500=⨯)ml (40054500=⨯4、答题并检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 3 比的应用 人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 3  比的应用   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能力训练点: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关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30格正方形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明、小红两人,他们一起做玩具,共获得100元的报酬。

该怎样分配?如果小明做3个,小红做2个,有该怎样分配呢?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按比分配,揭示课题二、探索新知活动一:给30个方格分别涂上红色和黄色,使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 ,红色和黄色各应涂多少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找出方法,鼓励学生找出不同方法并及时表扬。

活动二:进一步提高如果把上图的30个方格按1:2:3涂成红、黄、绿三种颜色,你能算出三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吗?自主完成交流汇报。

总结: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总数量和和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是多少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先求总分数,在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三、实践应用比与生活:1、中午,张军同学帮妈妈包韭菜肉馅饺子,韭菜和肉的质量比是2∶1,450克的馅中,韭菜、肉各有多少克?2、一种混凝土水泥、沙子和石子的质量比是2∶3∶5。

要搅拌2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是多少吨?3、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

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

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实践作业:1、利用给出的条件自编一个应用题:“鲜橙多果汁,澄汁与水的比是1∶9,……”2、生活实践:妈妈平时做饭米与水的比是1:3,请你回家之后也来试着做一顿香喷喷的米饭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 3 比的应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 3  比的应用   人教版

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二、探索新知1、看来大家对比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

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路道题——(纸条贴出例2题目):某种清洁剂浓缩液和水按1:4的比可以配制成稀释液,如果配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各有多少毫升?(1)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说一说1:4表示什么?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教师板书:①水的体积是浓缩液的4倍;②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③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引导提问:稀释液是几份的数?“5”是怎样得出的?)④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的。

(3)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想怎样列算式表示?①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

师巡视辅导②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请板演的学生):“你先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吧。

”等学生汇报后,问:“这个结果,大家同意吗?”再请其他同学复述:“还有谁也是这种做法的,你也来说说。

”学生可能的解答方法是:方法一:每份是:500÷(1+4)=100(ml)浓缩液:100×1=100(ml)水:100×4=400(ml)追问:为什么要“÷(1+4)”?方法二:稀释液的份数:1+4=5浓缩液:500× =100(ml)水:500× =400 (ml)答: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计( )分.
1.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1,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4。
2.检验方法:
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
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5、练一练:P49“做一做”
【合作探究我快乐】
三.1.小组内合作探究上面的内容.
2.小组准备展示.
【精彩展示我最棒】
四.根据展示任务,在班级内展示上述内容
【智勇冲关我必胜】
五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5题
2、练习十二的第6、7题
【整理学案我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 )次,展示( )次,答对( )次,改对( )次.
重点、难点:1、重点是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2、难点是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学习流程:自学探究课: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尝试练习-达标检测
巩固展示课:明确目标-自主合作-展示提升-达标检测
复习提升课:明确目标-知识梳理-拓展提升-达标检测
师生随笔
【温故知新我热身】
一. 复习。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导学案三3比的应用
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题
三3比的应用
课型
自学探究课+巩固展示课
课时
时间
目标我明确:1、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2、培养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1、阅读例2主题图,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说稀释液是怎么配制的?
想一想“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
2、自己动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想出了几种?每一种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3、对照课本,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并把例题解答过程中的空白处填完整。
4、对得数进行检验,并思考:这道题中完整的检验包含几个方面?
1、我们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
【自主学习我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