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北方》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C.激昂、深情
D.惆怅、婉转
中考考场
3.【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 歌中主要意象之一是“土地”。比较阅读下面两首 诗歌(节选),填写表格。
我爱这土地(节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
复活的土地(节选)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 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1.【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阅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 填空。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 (摘自《艾青诗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考考场
1.【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
艾青的诗歌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 一个高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他
中考考场
2.【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1)请你从下列诗句
中,选出不是艾青创作的一项( A )
A.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 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B.大堰河/是我的褓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 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褓姆。 C.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雪落 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D.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 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是“土地”和“光明”。
内容概览
主要篇目: 《北方》,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
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 《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
呼唤“诗人啊 /你起来吧”,迎接“白日的 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全诗自由铺陈, 自由抒发,散而有致,活而有序。

艾青《北方》赏析

艾青《北方》赏析

北方艾青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

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 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一一天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在风沙里困苦地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几只驴子一一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北国的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天上,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也引起了我的崇敬一一我看见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一一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几千年了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死了把土地遗留给我们一一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土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一一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北方艾青

北方艾青

创作背景
在北方的两个月里, 艾青先后创作了《风 陵渡》《补衣妇》《手推车》《骆驼》等一批 诗作,在表达自己爱国主义感情和对抗战必胜 的信念的同时;也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和哀 怨,《北方》即是其中著名的诗篇。
朗读诗歌
※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诗前的小序是诗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实际上是指小说家端 木蕻良,他在和艾青一同去山西的路上, 根 椐自己对沦陷区的感受,对艾青说:“北方是 悲哀的”。这句话对全诗是至关重要的,因为 它是作者感情赖以抒发的基础,它给全诗定下 了基调――忧郁、悲哀、沉重。整篇诗作的主 要意象都是围绕此句而来,它是理解全诗的关 健所在。
艾青简介
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有独特风格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往往能将个人的悲欢融 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 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从而 比较鲜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 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热烈追求和讴歌。艺 术上,艾青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 艺术中汲取营养,对审美意象的自觉追求增 强了新诗的表现力,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作用。有《艾青全集》。
艾青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 海澄,1910年3月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 出生后即被送到本村一位名叫大堰河的贫苦农 妇家抚养。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杭州国立西 湖艺术学院绘画系,次年,赴法勤工俭学, 1932年1月启程回国。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美 术家联盟,后被国民党逮捕,狱中的生活使艾 青从绘画领域转向诗歌创作,写下了大量诗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使艾青一举成名, 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注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艾青在《诗论》中曾说,“意象是纯感官 的,意像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是 诗人从感觉向他所采取的材料的拥抱,是 诗人使人唤醒感官向题材的迫近。”

北方 艾青

北方 艾青

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 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直抒胸臆 ,表明作者真 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这首诗在写作上艺术特色
首先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恰当。在诗中的每 一个事物都赋于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 是泛指,是共名,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 也是我(作者自己),同样,大地.河流.风和黎 明等,都是诗人心目中赋于一定意义的形象。
背景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艾青 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高涨, 他自己也被 这股民族救亡的洪流所激动,使他有了“做一个中 国人”的强烈的欢喜和骄傲。为了参加救亡运动, 他从美丽的西子湖畔辗转来到战时的首都武汉, 但 武汉的情景却令诗人失望,前方的将士在为保家卫 国浴血奋战, 而后方的达官贵人却依然过着奢侈糜 烂的生活。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七日,艾青和端木 蕻良、 萧军、萧红等艺术家应李公朴先生的邀请一 起离开武汉到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执教, 晋南失守后, 艾青又到西安组织了一支抗日艺术队,艺术队解散 后又返回了武汉。 在北方的两个月里, 艾青先后 创作了 《风陵渡》、《补衣妇》、《手推车》 、 《骆驼》等一批诗作,在表达自己爱国主义感情和 对抗战必胜的信念的同时;也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 苦和哀怨,《北方》即是其中著名的诗篇。
Hale Waihona Puke 几千年了 他们曾在这里 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 他们为保卫土地 从不曾屈辱过一次,· 他们死了 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 这国土 养育了 那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艾青及其《北方》 共42页PPT资料

艾青及其《北方》 共42页PPT资料
关于“北方是悲哀”的感叹而引发思绪,
于是写作此诗,抒发他北国之行的感受。
2.主题思想 本诗描绘了北方国土的悲哀,又表达 了对这悲哀的国土崇敬与挚爱的深沉 感情。 解读此诗的三个要点: 1.“土地”意象及象征意蕴 2.感觉化的画面感 3.自由诗体的特点
3、结构分析
本诗共四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节):描绘战争阴云笼 罩下北方国土的荒凉、阴郁、贫困、悲 哀,表达对不幸的北方人民的关切; 第二部分(第四节):抒发因目睹悲哀 的北方和回思历史而产生的对国土深沉 挚爱的情感。
3.艾青诗歌的意象群及其内蕴:
A. “土地”意象群:
①对土地——农民最深沉的爱,对于他们命运 的关注和探索。《大堰河——我的褓母》。
“大堰河,是我的褓母。/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 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 褓母。//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 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 敬你/爱你!”
2.关于创作(三个时期)
1)《大堰河》时期:
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的“芦笛”,并和 多灾多
难的民族现实结合,扎根于土地和人民。 在 “芦笛也是禁物”的黑暗环境中,其诗的基
调是 “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代表作:诗集《大堰河》
2)《北方》时期:从“吹笛”的流浪者变成 时
代的“吹号者”。在战争中深入人民中间, 思索
北 方 的 狼
艾青及其诗歌创作
一、关于作者 1、生平经历 艾青(1910-2019)现代诗人。原 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艾青是其 1933年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 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1)儿时生活:出身地主家庭,出生后即被送 到本村一位名叫“大叶荷”的贫苦农妇家寄养, 养母对艾青的疼爱甚于父母,这使他从小就感 染了农民的淳朴和忧郁。5岁始回家,进本村 蒙馆开蒙。

艾青《北方》

艾青《北方》

•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 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 等。 •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 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 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 •1979年获平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 等作品。
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 的感觉,注入了思想与情 感,而凝聚了形象,终于 被表现出来的“完成”的 艺术。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自由体诗。本诗不受外在形式的拘束,没 有均齐的段式、划一的句数、字数,没有一贯 的韵脚。 4)语句朴素、长而舒缓,有浓重的散文气息。 5)语言富有节奏感,有内在的旋律。 6)以素描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幅富于动感的 北国乡土的风景画面,形象、生动、准确、传 神。
思考与练习
1.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是忧郁的。但这忧郁不是悲观和绝望,而能给人以力量, 诗中作者将忧郁化作了坚强。 2. 分析本诗在表现自然景物时对色彩的运用。 例如在表现“土地”意象时常用“灰黄”色调和“暗淡” 的光,有力地暗示了现实中深沉的悲哀和凝重的不幸,也浸润 着诗人忧郁的情思。故诗中的色调、光彩、形象,不仅是感觉 和印象的捕捉和记录,而且是一种暗示和象征。 3. 本诗捕捉的形象、画面有什么典型意义? 诗人把主体的思想感情融入感觉,进而发挥多层次的联想, 创造出明晰而又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暗淡的灰黄” 之上“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 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雁群“击着黑 色的翅膀”,等等。

艾青及其《北方》PPT

艾青及其《北方》PPT
(四)形式的散文之美与意象的绘画之美 1.艾青的诗歌形式自由奔放:不拘格式和韵脚,只追求感情的真实和表现
的自然。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13节,节无定行,行无定字,多则1节13行,
少则1节4行;最长的诗句“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长达22个字,而最短的诗句“爱你”仅有2个字。完全听从感情的召唤,真正 地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
《北方》
——艾青
导语:苦难的中国与忧伤的诗人
和闻一多先生一样,艾青也是一个学习绘画出身的诗人,画家对色彩形 状等事物外部形态的敏感都体现在他的诗歌中。而诗人情感的细腻、真挚多 感,则让诗人不仅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更时时关注着多灾多难的中国与中 国底层人的命运。从最初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 上》再到八十年代的《古罗马的大斗技场》,艾青有一颗不枯竭的心灵和一 双善于捕捉色彩的眼睛。
(二)主题分析: 1.抒发儿子对母亲的敬重与思念 2.揭示社会不公与动荡社会对农民的伤害 (三)艺术分析: (1)散文化的自由体诗歌 (2)诗歌意象的油画感 (3)诗人情感的真挚融合
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人对苦难大地的哀歌
(一)意象分析 1.第1、2、3、4、5节:雪中的农夫与诗人 2.第6、7、8、9节:逃亡的少妇 3.第10、11、12节:苦难的农民 4.第13、14节:诗人对苦难中国的爱
②诗人足迹遍及半个中国,扩大了现实的视野,感染到时代的精神,同时促 成了创作激情的高涨。
3、延安时期的诗歌 ①《黎明的通知》、《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雪里钻》等诗 集。 ②皖南事变发生后艾青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反映崭新的生活,为工农 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是这一时期诗歌的重要特点。
2.艾青的诗歌意象具有油画的质感:画面清新富有立体感。 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于大地与人的描绘。

名著阅读之 《艾青诗选》精品课件 PPT

名著阅读之 《艾青诗选》精品课件 PPT

《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
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和“________”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
的代表。Biblioteka 3. 艾青于1910 年阴历2 月17 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
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_________ 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
5.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 幸;而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选自艾青的《北方》。 6.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 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 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选自《大堰河——我的保姆》 7.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 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出自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代表作有《大堰 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主题思想作品饱含强烈的爱国主 义情感,抒发了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表现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 利的美好愿望(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诗歌风格: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语言 散文化、口语化;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 “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诗句更加整齐,诗情更加深沉,诗意更加警策。
由艾青出生封建家庭以及这句“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 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对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课件(共20张ppt)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课件(共20张ppt)
这些都是与土地的意象相关,也是灰暗的色调,忧郁的情感。这是《艾 青诗选》中土地意象系列诗歌的特点 。
与作品对话:朗读:《太阳》、《吹号者》、《火把》,梳理 这一组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表达的情感。
《太阳》节选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教材告诉我们的: 第一段:介绍艾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简单生平及首次使用笔名艾 青并发表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段:介绍艾青诗歌创作达到的第一个高峰期(20世纪30年代)及 这一时期的作品、作品特点、作品风格。 第三段:介绍艾青第一个高峰期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第四段: 绍艾青诗歌创作达到的第二个高峰期(1978年以后)及这一 时期的作品、作品特点、作品风格。 第五段:介绍艾青诗歌创作中 “诗中有画”的特点。
名 著 导 读
怎样读诗
如何读一首现代诗呢?
从朗读、感情基调、语言特点 诗歌意向、情感抒发、写作技巧 知人论世等等方面去引导同学们 归纳总结。
如何读一首现代诗呢?
默读本专题读书方 法指导这一栏目,教 材告诉我们读表现形式。(分行强化了节奏;押韵使诗歌具有音 韵美;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但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 使气韵通畅。) (2)品味诗歌得语言。(精炼) (3)把握诗歌意象。(意向寄托着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 (4)体味诗歌的情感。(情感是诗歌中唯一不能去掉的要素。) (5)体会诗歌的理性美。(情感背后蕴含着哲理。)
-------《北方》节选
与作品对话 《北方》:暗淡的灰黄、枯死的林木 、低矮的住房 、灰暗的天幕 (写 出悲哀北方的境况。) 《手推车》:凝冻的冰雪、贫穷的小村、单独轮子的手推车、灰黄的土 层、深深的辙迹、广阔荒漠的道路(贫穷荒凉、灾难深重的北国农村生存 状况。)

《北方》艾青知识分享

《北方》艾青知识分享

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长时期作为中国政
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
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 患”,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 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 26次,决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 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 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艾青
基础知识
颓垣(tuíyuán) 荒冢(zhǒng) 脸颊(jiá) 车辙(zhé) 无垠(yín) 笳笛(jiā dí) (茄子 qie 第二声) 骸骨(hái) 塞外(sài)(“塞”另读①sāi,如:塞车、
木塞、瓶塞;②sè,如:塞音、敷衍塞责)
基础知识
畜生(chù)(“畜”另读xù,如:畜牧、畜 产)
中的北方,其实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这样的 景象就是当时中国的命运,是中国灾难深重的历 史的命运。
关键词:悲哀第四段:转折源自诗人对这样“悲哀”的北国有着怎样 的情感呢?
关键词:热爱
诗人反复强调: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如何表现爱?
扑面的风沙 与入骨的冷气
决不曾使我咒 诅
一片无垠的荒漠
也引起了我的崇 敬
载负(zài)(“载”另读zǎi,如:一年半载、 转载、刊载、记载。注意:我们常用的 “下载” 也是第四声。)
瘠(ji 第二声) 贫瘠
词义 颓垣:坍塌的城墙。 荒冢:荒凉的坟墓。
颓垣:坍塌 的城墙。
断瓦残垣
荒冢:荒凉 的坟墓。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爱的原因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课件(共42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课件(共42张PPT).ppt

“如果逐一去掉诗歌的要素,那么最后剩下的、不 能再去掉的一定是情感。”如艾青的《大堰河--我 的保姆》,更像是分行书写的散文。诗人的情感至 真至醇,酣畅淋漓。可以说,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 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品读:
无疑,太阳在这首诗中是一种象征。这首诗的现实主义 的主题是从象征对象--太阳中引起感觉、发挥想象、求 得意象、再凝结成形象,然后暗示出来的。这种象征的 写法有利于表现对生活不可思议的渴慕和憧憬。
同时,作为象征表现,诗人把以太阳为核心的一串意象 全用拟人手法有机地组接起来,太阳活了,人化了,竟 然向诗人以及我们所依存的世界滚辗而来。这世界包括 高树繁枝、河流、虫蛹、城市等等,也都在诗人的笔下 活了,动了,人化了,热烈地欢迎着太阳的到来;而诗人 的心胸也竟然被太阳的“火焰之手”撕开,换了一副灵 魂,以此象征出“应该是这样”的生活,寄托了诗人向 往未来、追求光明的激情。
凝视着一片化石,
人十多年的光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中鱼的遭遇正 是诗人遭遇的某种象征。不仅如此,鱼的遭遇还象征了
傻瓜也得到教训: 所有如艾青一样受到社会不公平待遇的知识分子共同的
过了多少亿年, 离开了运动,
遭遇。诗评家谢冕说道:“这不是一个关于一条鱼死亡的
地质勘探队员, 就没有生命。
故事,而是一个涉及不同的鱼而拥有一个共同的不幸和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艾青《北方》赏析

艾青《北方》赏析

北方艾青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

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 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一一天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在风沙里困苦地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几只驴子一一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北国的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天上,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也引起了我的崇敬一一我看见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一一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几千年了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死了把土地遗留给我们一一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土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一一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课件(共3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课件(共3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盼望》
诗中写海员们的两种“盼望”。盼望“出发”,是歌颂海员们在惊涛骇浪面前勇敢前进、乐观豪
壮的气概和精神。这是海员们所“喜欢"的。然而海员更“高兴”的是“到达”,因为到达象征着胜利,
这是诗人最“盼望”的结果,也是渴望光明的表达。所以“到达”才是诗的着眼点。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 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十分强烈,震撼人心。
(五)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艾青晚年,通过对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沉淀,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歌。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 《鱼化石》
《鱼化石》是一首哲理诗。艾青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 生感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曾经,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浩劫,无缘无故地夺去了诗人十多年的光阴。因此我们可以 看到,诗中鱼的遭遇正是诗人遭遇的某种象征。不仅如此,鱼的遭遇还象征了所有如艾青一样 受到社会不公平待遇的知识分子共同的遭遇。诗评家谢冕说道:“这不是一个关于一条鱼死亡 的故事,而是一个涉及不同的鱼而拥有一个共同的不幸和悲剧命运的故事……这是个人遭际与 时代风云的叠合。”
《镜 子》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诗中写镜子 “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 它”,"有人躲避它",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艾青及其《北方》

艾青及其《北方》
《他死在第二次》、《吹号者》《火把》、 《黎明的通知》等。
“艾青的根是深深地植在土地上”,“在根 本上
就正和中国现代大众的精神结合着的、本质
上的诗人”“中国新诗的创造可以说正由他 们在
开辟道路”(冯雪峰)
3)建国后高唱世界和平之歌时期。有
《给乌兰诺娃》《普希金广场》《给巴
勃罗·聂鲁达》等世界题材作品 。文革后 发表《归来的歌》,成为当时诗歌的 “归来派”的代表。痛斥文革、“四 人帮”的罪恶。
民族的命运,探索新诗通向“民族心灵深处” 的
道路。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 中国呀/……饥谨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颤抖的两臂/……/中国,/我在 没有灯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 许的温暖么?”
代表作:诗集《北方》(收有《复活的土地》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向太 阳》《我爱这土地》)
②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 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 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 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 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 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 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 )
的行人”、“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 的
畜生”,都是一片悲凉的景象,这些景 象
哪些景物描写展现了“北方是悲哀的”?
失去了生命绿色的莽莽的土地。 失去了光辉的沙雾中的太阳 疯狂地扫荡过大地的呼啸的风
冻结的村庄、山坡、河岸;在风沙中 前行的孤单的行人、负重的驴子、惊 惶的雁群……
北方为什么如此悲哀?
1.自然条件的恶劣
艾 青 的 山 水 画
3)成为诗人 1932年1月启程回国。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 美术家联盟,参予组织“春地艺术社” ,举

北方艾青ppt课件

北方艾青ppt课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描绘了北方城市的文化氛围,展现了北 方城市的多元和包容。
描绘了北方城市的交通状况,展现了北 方城市的便捷和发达。
详细描述
描绘了北方城市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北 方城市的现代化和繁华。
北方的乡村景象
01
02
总结词:艾青在诗歌中描 详细描述 绘了北方的乡村景象,展 现了北方乡村的宁静和淳 朴。
03
04
05
艾青的诗歌以深沉、豪放、自然见长,表达了对祖 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艾青的北方情怀
02
01
03
艾青在年轻时曾多次赴北方考察,对北方的自然风光 、人文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北方在艾青的诗歌中常常作为主题出现,表达了他对 北方的热爱和关注。
艾青的北方情怀源于他对祖国广袤土地的热爱,以及 对北方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崇敬。
描绘了北方乡村的田野和 描绘了北方乡村的风土人
村落,展现了北方乡村的 情,展现了北方乡村的淳
宁静和祥和。
朴和热情。
描绘了北方乡村的生产生 活,展现了北方乡村的勤 劳和智慧。
06
艾青诗歌中的北方语言特色
北方方言的运用
80%
方言词汇
艾青在诗歌中运用了许多北方特 有的方言词汇,如“俺”、“咋 ”、“咱”等,使诗歌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
艾青所处时代的北方
20世纪初的北方
艾青出生于20世纪初,此时的北方正处于动荡变革时期,各种思 潮涌动。
抗日战争时期的北方
艾青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北方的抗战成为了全国抗战的重要一 环。
北方历史对艾青的影响
北方人民的坚韧精神
北方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的坚韧 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对艾青的诗 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艾青《北方》课件

艾青《北方》课件

• 写作背景
• A、日寇加紧侵犯我们。 • B、中国人民抗战热情高涨。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8年2月4日潼关,当时正 值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华北、东北早已沦 陷,就在那样一个年代,一个寒冷的冬天, 流徙途中的艾青,面对荒凉的村庄、遍地 的饿殍,面对人民的痛苦生活,不禁有感 而发写下了《北方》。
理解诗前的小序:
• 小序是诗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 “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 是指 小说家端木蕻良,他在和艾青一同去 山西的路上, 根椐自己对沦陷区的 感受,对艾青说:“北方是悲哀 的” 。这句话对全诗是至关重要的, 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所在。 奠定了全 诗的感情基调:忧郁、悲哀、沉重。
结构分析
本诗共四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节):描绘战争阴云笼 罩下北方国土的荒凉、阴郁、贫困、悲 哀,表达对不幸的北方人民的关切; 第二部分(第四节):抒发因目睹悲哀 的北方和回思历史而产生的对国土深沉 挚爱的情感。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狱中 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一举成 名,出狱后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抗战时期,创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有著 名诗集《北方》、《向太阳》等;在延安 解放区,写下《黎明的通知》、《献给乡 村的诗》等诗集;解放后有《宝石的红 星》、《归来的歌》等诗集。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 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 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 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朴 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 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艾青《北方》说课稿

艾青《北方》说课稿

我说课的篇目是《北方》,它是新课程苏教版必修三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板块“祖国土”第二专题“颂歌的变奏”中的第二篇。

北方是现代诗人艾青写的一首饱含爱国热情的诗作,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诗歌方面就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要求如下: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须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注重对作品个性化的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

这首诗写于1938年初,是诗人艾青接触了北方广大的农村现实之后的作品。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艾青亲眼目睹了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这给诗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祖国深重灾难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这块神圣土地深沉和执着的爱。

根据新课标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能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通过意象分析揣摩诗歌的意境,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朗读方案,通过朗读,准确的表达诗歌的思想情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刚升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把握程度还只停留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而通过意象及诗人创造的意境来体会诗人深沉的感情还未掌握,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在进一步形成中。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文本,感受诗人赤忱的爱国热情。

2:通过意象分析揣摩诗歌的意境,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选择一定的朗读技巧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 为永什远么汹我涌着的我眼们里的悲常愤含的泪河水流,? 这 因无为止我息对的吹这刮土着地的激爱怒得的深风沉, ……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艾青:一个属于祖国和人民的诗人。
他幼时被寄养在一个贫苦农妇家。1932 年,第一次用“艾青”笔名发表《大堰 河-我的保姆》。抗战时期出版了《北 方》、《向太阳》等诗集。
“北方是悲哀的” (2)
忧郁、悲哀、沉重
三、赏析读,寻找意象,划出意象的修饰语。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反映“北方是悲哀的” ?
北方 是பைடு நூலகம் 哀的
(1)
北方 是悲 哀的
(2)
沙漠风 原野 村庄、山坡、河岸 颓垣、荒冢 驴子 行人 小河 林木、住房 雁群 黄河:倾泻着灾难与不幸
风霜:刻画着贫穷与饥饿
• “北方是悲哀的”,诗人为什么要把北方写的 这么悲哀?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 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 的。
-------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执教者:浙江省丽水中学 潘大伟
北方
艾青
回顾《我爱这土地》,感受其人其诗 。
假 —如—我然是后一只我鸟死,了, 我 连也羽应毛该也用嘶腐哑烂的在喉咙土歌地唱里:面。
五、拓展读:如何理解“颂歌的变奏”?
1、意象的“变奏”:意象不再境界阔大、 色调明朗,而具有灰暗、渺小甚至丑陋, 令人恐怖的特点,突出了灾难中的祖国的 贫困与悲哀。
2、情感的“变奏”:不再是“圣歌”式 赞颂,而是对黑暗现实的悲愤,是反思, 透露出深深的悲剧感与忧患意识。是对苦 难中的祖国的深沉之爱。
• 谢谢大家! • 浙江省丽水中学欢迎您!

• 思想感情上:因为爱之深,所以痛之切! • 篇章结构上:转折,反衬
• 第三小节的诗人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3)
四、情境读,具体研习:
什么原因让诗人如此爱恋这悲哀的北国?
1崇敬:我看见,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我爱这悲 哀的国土”
2坚强:淳朴的言语,宽阔的姿态 3养育: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艾青不仅控诉罪恶、暴露黑暗,而且热 爱光明,向往幸福。读着他的诗,你会 流泪,但还没读完,你就会抹去眼泪, 以实际行动去争取自我的也是民族的自 艾青(1910—1996) 由与解放。
原名蒋海澄,金华人
一、正音读,正字音,明节奏,遇到难句,略作思考。 二、会意读,参照注释,梳理内容。找出诗中反映诗人 情感基调的一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