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及瘀血证的主要特点

合集下载

血瘀:病从瘀中来 也从瘀中祛—污秽之血

血瘀:病从瘀中来 也从瘀中祛—污秽之血

血瘀:病从瘀中来也从瘀中祛—污秽之血内结之血史老总结历代医家经典、阐发了血瘀证的三种形成途径,其中一种是内结之血为瘀血。

1血瘀证瘀滞内结是指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迟缓、阻滞、凝聚,是中医对血瘀的最基本认识。

属于内结之血为瘀血的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史老曾经救治过一个冠心病的患者,这个患者装了8个支架但是仍然反反复复不见好。

史老告诉我们,支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意义非常大,但是也只是权宜之计。

因为支架只能放在比较大的血管中,对于一些细小的血管堵塞是没办法装支架的,而供应心脏血液的90%全来自于小血管和微小血管。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血瘀的现象,请大家对照以下症状,有两条或者以上就要提高警惕。

【血瘀证常见症状】1.舌质紫黯或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2.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者3.肌肤甲错或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4.固定性疼痛或刺痛、绞痛5.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6.月经紊乱、痛经、色黑有块7.肢体麻木或偏瘫8.精神、神志异常9.腹腔脏器肿大或包块冠心病的病人放了支架并不能一劳永逸,虽然冠心病大血管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很多微循环还存在着堵塞,从心肌层面上来看可能并没有改善供血。

所以史老根据古代医家关于瘀血的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提出了瘀血阻络的观点,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

瘀血形成的三个途径内结之血、污秽之血、离经之血2气虚血瘀史老告诉我们冠心病的病机,大多数都是气虚血瘀。

气虚以后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液容易缓慢停滞甚至凝结。

也就是中医当中的“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

大气下陷↓无力擎血↓循环受阻↓血瘀气虚血瘀证的主要的表现在血瘀的症状基础上,还有气短,乏力,易汗出,心胸隐痛,动则加重。

临床上,史老会给气虚血瘀的冠心病患者用一个名方。

【升陷祛瘀汤】生黄芪升麻柴胡知母桔梗山萸肉党参益母草三棱莪术提示:气虚血瘀患者在服用这个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对方子做出调整。

专家表示,内结之血不是一个单一的因素,与中医的“气”也密切相关。

未来血证论之血瘀证-文档资料

未来血证论之血瘀证-文档资料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波立维) GPIIb/IIIa受体阻断剂 他汀内药物(来适可、立普妥) 抗凝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溶栓药物(链激酶、尿激酶) 介入治疗(PCI、支架植入)
其他基础性治疗:硝酸脂类、β阻剂、ACEI等药物
16
提出问题
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观念革新为中医药学创新 病因学说的提出带来了契机。那么,“炎症反应”、 “易损斑块”等是否能使我们在 “瘀血” 认识基础上 进一步创新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其机理又是什么? 与既往的“瘀血”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 气虚失血、气随血脱、痰瘀互结
20
21
血瘀证诊断标准(1988年)





1、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2、典型涩脉或无脉; 3、痛有定处(或久痛、锥刺性痛或痛不喜按); 4、瘀血腹证; 5、癥积; 6、离经之血(出血或外伤瘀血); 7、皮肤粘膜瘀斑,脉络异常; 8、痛经以伴色黑有血块或闭经; 9、肌肤甲错; 10、偏瘫麻木; 11、瘀血狂躁; 12、理化检查具有血液循环瘀滞表现。
8



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 要》等新增了很多活血化瘀的方剂和药物; 明朝张景岳对血证也很有体会,认为血必由气,气 行则血行,故凡欲治血,或攻或补,当以调气为先; 晚清王清任对活血化瘀法有了更大的发扬,理论上 强调治病以气血为主,治病之要在于明气血,气有 虚实,血有亏瘀,创有活血化瘀的方剂33首,如: 血腑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
5
心脏、气血与瘀血的关系


气血与瘀血:中医重视气血津液的正常运 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 行,气滞气虚都会引起血瘀,瘀血阻滞则 新血不生,血愈虚则血愈瘀,血愈瘀则血 愈虚。 心脏与瘀血:心主血脉为血液运行的源动 力,瘀阻心脉致心气亏虚,气虚推动无力, 血行缓慢易致瘀,心失所养可致“主不明 则十二官危”。瘀血是导致心系疾病发生 的重要病理因素,胸痹心痛的发生更与瘀 血密切相关。

血瘀证浅谈

血瘀证浅谈

血瘀证浅谈血瘀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瘀积凝滞,或离经之血停积体内所致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也就是说,凡由于气机逆乱,脏腑经络功能失调,食滞痰阻,六淫外侵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用活血化瘀法能取得疗效的临床多种错综复杂的病象。

当是从规范的角度来讲,瘀证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1 血液运行不畅:血液停积凝聚于局部脏腑经络,或瘀血造成局部脏腑组织灌注不良。

前者如:心力衰竭引起的肺肝淤血,肝硬化引起的脾脏肿大,门腔静脉侧支循环过度以及下肢静脉曲张等。

后者如缺血性中风,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1.2 离经之血:即包括排除体外的出血症,也包括未排除体外的出血症,前者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诸症。

《血证论·瘀血》:“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

……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

”后者如:出血性中风,流行性出血热,皮下淤血,跌打损伤等。

1.3 污秽之血:是指血液成分异常或受严重感染之后所致。

如高血脂患者血液混浊如牛乳状,败血症患者血液呈紫黑色。

主要原因是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使血液处于浓粘凝聚状态。

1.4 久病入络为瘀血:如通过肿瘤、肝病、肺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长期消耗性疾病的观察,常可见到紫黯舌,肝脾肿大,紫绀,面颊毛细血管扩张等血瘀体征。

而试验室检查表明亦多存在有:脏器血流量下降,血球压积及全血比粘度增加,以及微血管的扭曲、畸形、管腔狭窄,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等改变。

2.血瘀证的病因病机2.1 气机失调: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失于疏泄;或五志过激,气血失和,导致气失统帅,或推动无力,疏通不及,血行迟缓;或气失统摄,血不循经或气血逆乱,上扰清窍,使人昏仆,均可出现血流迟滞或离经出血等症。

2.2 脏腑病变:主要与心、肺、脾有关。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不停的周流全身;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并能统摄血液循经运行不致外溢;肝为藏血之脏,根据机体所需,调节血量。

故当脏器发生病变,便可使血液的生化、运行、调节失常,出现瘀证。

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

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

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摘要】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理论已成为祖国医学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一个组成部份,通过进一步说明中医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并梳理历代血瘀证及其医治方式,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关键词】血瘀证/临床研究;活血化瘀/临床应用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就积存了丰硕的体会,随着我国对血瘀证研究的慢慢深切,愈来愈引发中西医临床的重现。

本文旨在进一步说明中医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并梳理历代血瘀证及其医治方式,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1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概念中医学以为,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于体内,或因气虚、气滞、寒凝、热阻等病因所致血行不顺畅,壅遏于经脉之内,及瘀积于脏腑组织器官的,均称为瘀血。

瘀血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既是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

由于瘀血内阻而引发的病变,即为血瘀证。

现代医学以为:瘀血证是由于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的全身或局部组织器官供血供氧不足,进而引发组织的水肿、变性、炎症、增生、坏死、糜烂、溃疡、萎缩及血栓、出血等病理转变。

活血化瘀法,属于中医治法中的消法,其立法依据是“坚而削之,结而散之”。

狭义讲,所谓活血,确实是畅通血流;所谓化瘀,确实是祛除瘀滞,也确实是使血脉畅通、瘀滞消散的一种治法。

广义讲那么能够说是平稳气血,调和阴阳,有扶正祛邪之功。

此刻活血化瘀法已成为中医医治疾病的一种经常使用、大体方式,同时活血化瘀类药物也已成为临床上利用率极高的药物。

2 血瘀证和活血化瘀血瘀之说始于《黄帝内经》。

《灵枢》中“恶血”即为瘀血最先的记载。

《内经》中虽无“血瘀”或“瘀血”之称,但有“血脉凝泣”、“血凝泣”、“留血”及“脉不通”等名称,而且对瘀血的病因、所致病证、医治方式及方药均有记载和论述。

《内经》以为感受外邪、情志所伤、饮食不节、跌打损伤、年老久病等都可致使瘀血的产生。

瘀血产生的病证要紧有疼痛、痹症、厥证、症积、血枯、痈肿等。

在医治上,《内经》也提出了大体原那么——以疏决通导为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血实者宜决之”,初步形成了活血化瘀的思想。

血瘀体质的症状表现及调理方法手册

血瘀体质的症状表现及调理方法手册

血瘀体质调理手册什么是血瘀体质?血瘀质就是全身性的血脉不那么畅通,有点儿缓慢淤滞,但是又达不到疾病的程度。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因此血瘀体质很容易产生各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及肿瘤包块等。

中医谈“痛经”痛经的病根,仍然在于体质。

若非如此,为什么有的女人疼得没有办法,有的女人经期和平常没什么不同?容易痛经的体质,主要有2种:血瘀型和阳虚型。

血瘀体质的人体内有血瘀,全身气血不通畅,不通则痛,因此痛经。

并伴有嘴唇颜色暗,皮肤比较粗糙,身上有莫名的瘀青,眼中血丝比较多,刷牙时,牙龈易出血。

比较急躁,易忘事。

经期腹部很痛,但不敢按,否则更痛。

,排除的经血比较暗,有血块。

阳虚怕冷体质,血液易受寒邪侵袭,流动不畅,好像气血不通一样,也会导致痛经。

月经期间,小腹冷痛,用手揉一揉,按一按,或者用热水泡一下脚,会舒服很多。

月经量比较少,颜色比较淡。

少部分女性之所以痛经,是因为气血虚。

症状不明显,病人不太痛苦,比如说,月经前2天或小腹隐隐作痛,月经量比较少,面色不好,平时多食补气血的食物就可以了。

中医谈“鬼拧青”好多人可能有这样的感觉,一觉醒来,膝盖上或者胳膊上或者其它地方会出现一块莫名的瘀青。

血瘀体质的人容易长瘀青,道理与上面的疼痛相似。

阳气不足,就无力推动血液流动,血瘀流动缓慢、停滞,出现瘀青。

为什么人们一觉醒来才发现瘀青?因为夜里阳气弱,受了凉。

晚上寒气重,有的人睡眠姿势不好,手脚外露,所以容易受凉,形成瘀青。

血瘀体质很有可能被这些问题困扰●皮肤发暗发青、疼痛、干燥、瘙痒、出现小包块。

●容易脱发,而且不好治。

●痤疮。

常见难以透脓的暗紫小丘疹或结节为主。

痤疮之后的暗疮印(色素沉着)很难消散。

●舌头上有长期不消的瘀点和瘀斑,瘀血严重的人舌根部两边小静脉怒张。

●表情抑郁、呆板。

面部肌肉不灵活。

●健忘、记忆力下降。

肝气不舒展,经常心烦易怒。

血瘀体质还有可能出现这些问题●易有黑眼圈。

●表情抑郁、呆板。

面部肌肉不灵活。

气虚血瘀证诊断与评价标准

气虚血瘀证诊断与评价标准

气虚血瘀证诊断与评价标准
气虚血瘀证是中医诊断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气虚和血瘀两种病理改变同时存在。

诊断与评价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气虚表现为乏力、气短、语少声低、自汗、面色苍白等;血瘀表现为疼痛固定、色紫或有瘀斑、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或结代等。

2. 舌象和脉象:舌质淡白或淡紫,舌苔白腻或有瘀点;脉象细弱或沉涩。

3. 理化检查:血液检查可能显示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等。

4. 影像学检查:如有需要,可以进行X光、CT、MRI等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5. 综合评价:根据临床表现、舌象脉象、理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综合判断是否符合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应由专业医生进行。

血分症的辩证要点

血分症的辩证要点

血分症的辩证要点
血分症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病证概念,是指一系列与血液疾病相关的症状和证候。

下面是血分症的辩证要点:
1. 血瘀证:血分症最常见的证候之一,主要表现为疼痛局部固定、紫斑瘀点、舌质紫暗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如瘀血症、血栓性疾病等都属于血瘀证。

2.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证常见于气虚导致机体气血运行不畅。

主要表现为疼痛、舌质紫暗、舌苔薄白等症状。

3. 血燥证:血分症中另一常见病证,常见于血虚或阴液不足引起的血燥。

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口干、舌质红、舌苔少等症状。

4. 血虚证:血虚证是指机体气血不足,常见于身体虚弱、失血等情况。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舌质淡白等症状。

5. 血热证:血热证常见于热性疾病、感染等情况,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舌质红、热痛等症状。

6. 血湿证:血湿证主要表现为黏稠的体液,常见于湿性疾病、血液循环不畅等情况。

主要表现为舌苔厚腻、皮肤湿滞等症状。

7. 血寒证:血寒证常见于寒性疾病、寒饮食习惯等情况,主要表现为寒痛、肢冷等症状。

舌质苍白、舌苔白等。

以上是血分症的辩证要点,但需要根据具体病情综合判断,结合患者的体质、病史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血瘀证的诊断标准

血瘀证的诊断标准

血瘀证现代诊断研究随临床活血化瘀的兴起而十分活跃。

血瘀证的诊断标准的确立可谓血瘀证客观化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当前对血瘀证诊断的研究热点在于借助现代科学仪器进行分析,运用理化指标,对症状体征等中医传统认识进行科学的机理研究,寻找血瘀证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指标,进行定量诊断,力图做到客观、可靠,易于重复。

国内外对瘀血证的诊断研究是较为深入的,我国及日本均制定了瘀血证诊断标准,现将其具体内容简介如下:(一)瘀血证诊断主要标准[1-3] 这类诊断基本上沿袭了古典中医血瘀证的辨证诊断内容。

1 广州会议标准:在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上,修订了瘀血证诊断主要标准.简称广州会议标准(1986年11月、广州)。

1).主要依据:(1)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2)固定性疼痛,或绞痛,或腹痛拒按;(3)病理性肿块,包括内脏肿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性包块,组织增生;(4)血管痉挛,唇及肢端紫钳,血栓形成,血管阻塞;(5)血不循经而停滞及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等,或血性腹水,(6)月经紊乱、经期腹痛、色黑有血块、少腹急结等,(7)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者;(8)脉涩,或结、代,或无脉。

2).其它依据:(1)肌肤甲错(皮肤租糙、肥厚、鳞屑增多),(2)肢体麻木或偏瘫,(3)血液凝固性增高或纤溶活性降低;(4)腮粘膜征阳性(血管曲张、色调紫暗)。

3)实验室依据(1)微循环障碍(2)血液流变学异常(3)血液凝固性增高或纤溶活性降低(4)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或释放功能亢进(5)血流动力学障碍(6)病理切片示有瘀血表现等.(7)特异性新技术显示血管阻塞.4)判断标准:凡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诊断血瘀证.1具有主要依据二项以上.2 具有主要依据一项,加实验室依据二项或其他依据二项.3具有其他依据二项以上,加实验室依据一项.说明:临床血瘀证常有兼证.临床可根据中医理论或其他相关标准进行辨证,做出兼证诊断。

血瘀证的辩证方法

血瘀证的辩证方法

血瘀证的辩证方法血瘀证,是指因瘀血内阻所引起的一些证候。

形成血瘀证原因有:寒邪凝滞,以致血液瘀阻,或由气滞而引起血瘀;或因气虚推动无力,血液瘀滞;或因外伤及其它原因造成血液流溢脉外,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所形成。

【临床表现】疼痛和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常在夜间加剧。

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紧硬按之不移,称为症积。

出血反复不止。

色泽紫暗,中夹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肤表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筋青胀痛等。

妇女常见经闭。

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细涩。

【证候分析】本证以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肿块,唇舌爪甲紫暗,脉涩等为辨证要点。

由于瘀血阻塞经脉,不通则痛,故疼痛是瘀血证候中最突出的一个症状。

瘀血为有形之邪,阻碍气机运行,故疼痛剧烈如针刺,部位固定不移。

由于夜间血行较缓,瘀阻加重,故夜间痛甚。

积瘀不散而凝结,则可形成肿块,故外见肿块色青紫内部肿块触之坚硬不消。

出血是由于瘀血阻塞络脉,阻碍气血运行,致血涌络破,不循经而外溢,由于所出之血停聚不得,故色呈紫暗,或已凝结而为血块。

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利,肌肤失养,则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舌体、指甲青紫色暗等体征。

瘀血内阻,冲任不通,则为经闭。

丝状红缕、青筋显露、脉细涩等,皆为瘀阻脉络,血行受阻之象。

舌体紫暗,脉象细涩,则为瘀血之症。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医学:瘀血

中医学:瘀血

中医学:瘀血瘀血,又称为恶血、败血、醉血、蓄血等。

《说文解字》说:“瘀,积血也。

”瘀血,即体内血液停滞凝聚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之一。

(一)瘀血的概念瘀血,又称为恶血、败血、财血、蓄血等。

《说文解字》说:“瘀,积血也。

”瘀血,即体内血液停滞凝聚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之一。

它既指脉管中凝聚不行之血,又包括体内存积的离经之血。

唐容川《血证论》说:“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

”瘀血和血瘀的涵义不同。

瘀血是能导致新的病变的病理产物,为病因学概念;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为病机学概念。

所以侧重于讨论病理产物和病因时称为“瘀血”,侧重于讨论病机时称为“血瘀”。

(一)瘀血的形成外感六淫、疫疡,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结石以及各种内外伤等致病因素,作为形成瘀血的初始病因,导致气虚、气滞、血寒、血热、阴血亏虚以及脉道损伤等,均可使脉中血液运行迟缓、停滞或离经积存体内而为瘀血。

瘀血形成的机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迟缓、阻滞、凝聚而为瘀血。

其常见因素有气虚、气滞、血寒、血热、血虚以及脉道伤损不利等。

气为血帅,推动血行,气虚或气滞则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寒邪客于血脉则凝滞收引,血行受阻;热邪入于血分,煎熬津液则血液黏稠,血行不利;血虚则脉道涸涩,经脉不能滑利通畅,“譬如江河之水,浩浩荡荡,岂能阻塞,惟沟泠溪谷水浅泥淤,遂至壅遏”(《医论十三篇》);脉道受损不利,“脉不通则血不流”(《千金要方》)。

上述因素均可通过影响血液运行最终发展而成瘀血。

二是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而为瘀血。

如各种内外伤、撞击挤压伤,造成内出血;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以致血逸脉外等,血离脉管,停积于体内,一时难以消散,而直接成为瘀血。

三是污秽之血为瘀血。

早在《内经》中已有“恶血”、“虾血”之名。

《景岳全书•血证》日:“败血凝聚色黑者日财二王肯堂《证治准绳》明确提出了“污秽之血为瘀血”的观点。

污秽之物可分为外源性与内源性两类。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一)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一)
2 0 0 9 , 1 5 ( 1 ) : 3 2 — 3 7 .
客 套 盎 盒 客 套 客 客 客 客 套 套 盒 会 客 盒 盒 客 众 客 套 盒 客 套 客 客 盒 客 客 客 客 客 套 客
( 1 2 ) : 1 4 3 — 1 4 5 .
[ 2 6 ] 张 书征 , 杨巧红 , 苏俊芳 , 等. 糖 肾安对糖尿 病 肾病大 鼠 的保 护 作 用 及 对 肾 脏 I C A M一 1的 影 响 [ J ] . 新 中医,
发的一系列病理改变。轻者仅影响血液 、 血管及组 织 器官 的功 能 , 重 者则 造 成 器 质 性 损 伤 。总 结 历 代
医 家所论 , 血 瘀证 包 涵 了以下几 种病 理 类型 。
1 . 1 内结 为血瘀
矣。 ” 《 诸病源候论》 日: “ 若因堕落损伤 , 即血行失度 … …皆成瘀 血 。 ” 此“ 失度” 与“ 离经” 实 质 意义 当为
一致 , 皆 因“ 脉者血之府也 ” , 血离经脉 , 失度使然。
妇 科 常见 的疾病 如宫外 孕 、 子宫 内膜异 位症 、 子 宫肌
《 黄帝内经》 虽无血瘀一词 , 但有 留血 、 凝血 、 血 聚、 结血 、 脉 不 通 等 名称 , 其 所 指 即 为 血 瘀 。《 金 匮
要 略》 则 明确 提 出 了“内结 为 血瘀 ” 的论 断 , 是 血 瘀
Vo 1 . 3 O No . 5 0c t .2 0l 3
和 M C P . 1表 达 的影 响 [ J ] . 贵州 医药, 2 0 0 9 , 3 3( 2) : 1 0 2 — 1 0 5 .
[ 2 4 ] 赵君 , 谭小月 , 张勉 之. 五 昧子 合剂 对糖尿 病 。 肾病小 鼠 肾组织 MC P 一 1及 i N O S表 达 的 影 响 [ J ] . 天津 医药,

【2018最新】瘀血致病的五大特点分别是什么word版本 (3页)

【2018最新】瘀血致病的五大特点分别是什么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瘀血致病的五大特点分别是什么瘀血是基础理论名词。

病因之一。

凡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行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瘀血致病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瘀血致病的特点①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②肿块:可见肿块,部位固定。

③出血:因瘀血阻滞,损伤血络医|学教育网整理,血溢脉外而见出血色紫黯,或夹有血块。

④色紫黯:一是面色紫黯,口唇、爪甲青紫等;二是舌质紫黯,或舌有瘀斑、瘀点等。

⑤可出现肌肤甲错,脉涩或脉结代等。

瘀血的形成血液的正常运行,主要与心、肺、肝、脾等脏的功能,气的推动与固摄作用,脉道的通利,以及寒热等内外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凡能影响血液正常运行,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而瘀积的内外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

1.血出致瘀各种外伤,如跌打损伤、金刃所伤、手术创伤等,致使脉管破损而出血,成为离经之血;或其他原因,如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而致出血,以及妇女经行不畅、流产等,如果所出之血未能排出体外或及时消散,留积于体内则成瘀血。

2.气滞致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若情志郁结,气机不畅,或痰饮等积滞体内,阻遏脉络,都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进而导致血液在体内某些部位瘀积不行,形成瘀血。

《血证论·吐血》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

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

”3.因虚致瘀气分阴阳,是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虚则运血无力,阳虚则脉道失于温通而滞涩,阴虚则脉道失于柔润而僵化。

津血同源互化,津液亏虚,无以充血则血脉不利。

因此,气与津液的亏损,亦能引起血液运行不畅,导致血液在体内某些部位停积而成瘀血。

4.血寒致瘀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

若外感寒邪,入于血脉,或阴寒内盛,血脉挛缩,则血液凝涩而运行不畅,导致血液在体内某些部位瘀积不散,形成瘀血。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活血化瘀治疗瘀血症状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活血化瘀治疗瘀血症状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活血化瘀治疗瘀血症状活血化瘀是中药领域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瘀血症状。

中药活血化瘀的适应症和使用说明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活血化瘀的适应症并提供使用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治疗方法。

一、活血化瘀的适应症:1. 血瘀证:主要症状包括疼痛、淤血、肿胀等,常见于痛经、月经不调、闭经等妇科疾病,以及外伤、瘀血性皮肤病等。

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有红花、当归、川芎等。

2. 淤血证:多见于血液循环不畅,引起气血淤滞导致的各种疾病。

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有桃仁、赤芍、丹参等。

3. 瘀血症候群:瘀血症候群是指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瘀血症状的综合表现,如心脑血管疾病、气血瘀滞等。

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有桃仁、红花、三七等。

4. 内科瘀血:内科瘀血包括肝胆疾病、脾胃疾病等内脏瘀血。

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有桃仁、红花、丹参等。

二、使用说明:1. 用法用量: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疾病选择中药进行活血化瘀治疗,一般采用口服剂型。

用量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调整,一般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15-30克,一日2-3次。

儿童用量应适量减少。

2. 注意事项:a.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五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b. 对特定中药成分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c. 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d. 在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常用中药活血化瘀的制剂:1. 芪苈活血片:主要成分有当归、桃仁、红花等。

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2. 血瘀康胶囊:由川芎、赤芍等中药组成。

适用于血瘀证引起的关节疼痛、淤血等症状。

3. 当归活血胶囊:主要成分有当归、乳香等。

适用于血瘀所致的闭经、痛经等妇科疾病。

4. 桃红四物汤:由桃仁、赤芍、当归、川芎等组成,适用于治疗瘀血证引起的各种疾病。

四、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瘀血症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话说血瘀证

话说血瘀证

专家谈保健话说血瘀证文/中日医院保健部四部主任医师黄柳华图片提供/壹图丨t医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正如《灵枢•本脏篇》所云:"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在生理上气与血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所以又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在病理上,如果"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当 '‘血”发生了病理变化,主要可表现为血虚.血瘀和血热。

血瘀分为哪些类型血瘀是指血流不畅或局部有瘀血停滞.而有内结之血、污移之血及离经之血之分。

内结之血指动脉管腔狭窄,血栓形成为基础的心脑血管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死、老年血管性痴呆、闭塞性动脉硬化等.还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等引起的疾病。

•i*)搜之血分为外源性污秽之血和内源性污秽之血。

外源性污秽之血包括各种细菌、病毒、螺旋体等致病性微生物;各种无机或有机化学物质(如一氧化碳);各种大手术或大气压改变(如高山病)等造成的物理创伤。

内源性污秽之血包括一些代谢性疾病,如商脂血症.局黏血症.糖尿病.以及尿素、肌酐.尿酸、血氨等代谢产物增多。

商经之血指血液不循常道而妄行脉外,如胃、肠、胆囊等空腔脏器出血:坠落.外伤及外科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器官的血管畸形、移植器官及血管搭桥等.均存在血失常度之离经之血。

还有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等.是妇科常见的离经之血疾患。

第三种药物可以增加白三烯调节剂.对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一定效果。

4.条喊第四种药物可以加用茶碱类药物.一般使用茶碱缓释片。

5.抗IM碱能药物研究显示,加用抗胆碱能药物可使重度哮喘患者减少哮喘的急性加重.改善肺功能。

6. 11服搪皮质激系以上药物叠加使用如果哮喘仍控制不好.这些患者可能就需要口服激素治疗了。

口服激素的使用原则是选择最小维持剂量.也就是能让患者的哮喘达到控制水平.又不产生全身的或明显的副作用的剂量。

瘀血致病的五大特点分别是什么

瘀血致病的五大特点分别是什么

瘀血致病的五大特点分别是什么瘀血致病的五大特点分别是什么瘀血是基础理论名词。

病因之一。

凡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行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瘀血致病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瘀血致病的特点①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②肿块:可见肿块,部位固定。

③出血:因瘀血阻滞,损伤血络医|学教育网整理,血溢脉外而见出血色紫黯,或夹有血块。

④色紫黯:一是面色紫黯,口唇、爪甲青紫等;二是舌质紫黯,或舌有瘀斑、瘀点等。

⑤可出现肌肤甲错,脉涩或脉结代等。

瘀血的形成血液的正常运行,主要与心、肺、肝、脾等脏的功能,气的推动与固摄作用,脉道的通利,以及寒热等内外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凡能影响血液正常运行,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而瘀积的内外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

1.血出致瘀各种外伤,如跌打损伤、金刃所伤、手术创伤等,致使脉管破损而出血,成为离经之血;或原因,如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而致出血,以及妇女经行不畅、流产等,如果所出之血未能排出体外或及时消散,留积于体内则成瘀血。

2.气滞致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若情志郁结,气机不畅,或痰饮等积滞体内,阻遏脉络,都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进而导致血液在体内某些部位瘀积不行,形成瘀血。

《血证论·吐血》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

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

”3.因虚致瘀气分阴阳,是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虚则运血无力,阳虚则脉道失于温通而滞涩,阴虚则脉道失于柔润而僵化。

津血同源互化,津液亏虚,无以充血则血脉不利。

因此,气与津液的亏损,亦能引起血液运行不畅,导致血液在体内某些部位停积而成瘀血。

4.血寒致瘀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

若外感寒邪,入于血脉,或阴寒内盛,血脉挛缩,则血液凝涩而运行不畅,导致血液在体内某些部位瘀积不散,形成瘀血。

如《灵枢·痈疽》说:“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

试论妇产科血瘀证形成特点及与雌激素的关系

试论妇产科血瘀证形成特点及与雌激素的关系
静脉扩张 妇女盆 腔血管 的结 构特点对维 持女性 经、孕 、产 、 乳 的生理功能 . 特别 是对保证虹 娠状态 下盆腔血供 的需要 具 有 重要 的件 羽 子 宫后 倾在妇 科病人 中 占 1% O , 宫后倾 时, 5 ~2 % 子 卵巢 丛血管随子 宫体 下降弯同在骶凹的两侧. 使静脉压 力增高, 回 流受 到影响. 导致静 脉处于察 【状态 早婚 、早育 及孕产 频 【 I L 繁 、产 后或流 产后得 不到适 当的休 息和恢 复者, 也易发 生盆 腔瘀 血状态 。子 宫肌瘤 、慢 性靠腔 炎 ( 尤其是彤成 输卵管 卵 巢囊肿者) 、哺乳 期闭经 、中重度 子宫颈 糜烂等 患者, 往往台 J l锭 腔瘀 血 长期忧 郁、久病 、失目 等精 神影 响, | 砖 及经前 期 雌 、孕激素水 平波动 者, 也有 类 同盆腔血癣 证的症状 。长期
等妇 科杂病, 以及 感染性 疾病如 慢性盆腔 炎等 疾病 的发 生发 展过程 都与血瘀 证有 关, 活血化瘀方 药是 治疗 上述病证 的有 效且可靠方法 月经不调 、产后 恶露不绝等 既是导致血瘀的 常见原 因, 又是血瘀 证的摹 本表现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茸 上的增 多, 是为了适应盆 腔静脉 流动缓慢 的需要 盆 腔静
女性 盆 腔血液 循 环 的主要特 点是 静脉 量增 多和 构造 薄
弱 。盆腔的 中等静脉如子 宫静脉 、阴道 静脉 和卵 巢静脉, 一
般是 2 ~3 苯静脉伴 随 苯 同名 动脉, 卵巢静脉 甚至 可多达
5 ~6条 , 成蔓状静 脉丛, 曲在子 宫体两侧 后方 。静脉数 形 弯
内发育迟缓 、妇科肿瘤 、卵 巢囊肿 、子宫内膜异 位症、小孕
任 三运瘀 溺 ( 血府逐 瘀 、膈 下逐瘀 、少腹透癖) 佛 手散 、活 , 络教 灵丹 等方剂在 妇产 科疾病 中被广泛应 用, 也从 方面 说

血瘀证

血瘀证
Xuefu Zhuyu decoction: Radix Angelicae, Semen Persicae, Radix Rahmanniae, Flos Carthami, etc.
Mr. Wang Qingren (1766-1831 AD) : Very famous TCM practitioner of Qing Dynasty.
没药 Myrrh
药物 来源
乳香
没药
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的 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其他同属植
胶树脂
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性味与归 味辛;苦;微温。归心经; 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肝经;脾经。
功效与主 1)活血行气;

2)通经止痛;
3)消肿生肌。
1)活血止痛, 2)消肿生肌。
用法 备注
煎服,3~10g,宜炒去油 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 用,研末外敷。
尿血、便血、崩漏及创伤出血等
证。
2)活血化瘀——用于心腹疼痛,产后瘀痛
及痛经等证
3)利尿——水肿证
用法
常用量
备注
包煎
三七 Pseudo-ginseng
药物
三七(田三七、田七)
来源
五加科草本植物,根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与主治 1)化瘀止血——体内各种出血证
2)活血定痛——用于跌打损伤,瘀滞肿 痛
Prof. Chen KJ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with Ligusticum Chuanxiong
Ischemic stroke has been considered as first cause of mortality in Chinese population.

血瘀证的分类

血瘀证的分类

血瘀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类型,可以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病因、病程和症状特点,常见的血瘀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外伤性血瘀:由于外伤导致经络瘀阻,出现疼痛、肿胀、淤血等症状,如跌打损伤、骨折等。

内伤性血瘀:由于脏腑气血运行不畅或疾病长期不愈,导致血瘀内阻,常见于痛经、瘀血型痛风、创伤后遗症等。

血瘀化痰:痰湿停聚,内热炽盛,导致痰瘀互结,可出现胸闷、痰多、口苦等症状,如冠心病、痰火郁滞等。

血瘀化热:因疾病长期不愈,外邪入侵,治疗不当等,导致血瘀化热,出现发热、口渴、心烦等症状,如乳腺炎、扁桃体炎等。

血瘀化虚:长期不愈的疾病、失血过多、血液疾病等因素导致气血不足,血瘀转化为虚证,常见于贫血、消耗性疾病等。

这些分类只是常见的血瘀证类型,具体的病情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溢于脉外的血液停留于体内或血液运行不畅而停滞于血脉之中都叫瘀血。

瘀血证的形成:气虚、气滞、血寒、血热或外伤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气血运行不畅或内出血,都会形成瘀血。

瘀血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可引起头、真心痛、关节痛、半身不遂、月经不调、肿块、疮疡等多种病证。

瘀血证的特点:除瘀阻于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症状外,尚有以下共同的特点:1)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

2)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

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

3)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

4)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常见的瘀血证:瘀血致病相当广泛,其临床表现因瘀阻的部位不同而异。

瘀阻心脉,可见心悸怔忡,心胸刺痛,痛引肩背内臂;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咯血;瘀阻胃肠,可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瘀血攻心,可致发狂;瘀阻胞宫,可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血紫暗成块,或见崩漏;瘀阻肢末,可成脱骨疽;瘀阻肢体肌肤局部,可见局部肿痛青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