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名解
古文单字解释
1、爱:①吝惜、舍不得②吝啬2、被:①覆盖②遭受、遇到3、本、原:推室本原、考查4、病:①弊病、缺点②担心、忧虑③责备、羞辱5、乘:①升、登②交加③连接④四6、除:①台阶②授于授职7、辞:①告别辞别②推辞辞去8、殆:①危险②表测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③表忽略、几乎、接近、差不多9、当:①主持执掌②判决判罪③符合适合得当10、得:①收获②感激③融洽11、短:①缺点缺处②诋毁说人短处12、多:赞美称赞13、恶:①丑陋②憎恨③嫉妒④疑问代词:什么哪里怎么14发:发芽开放15、复:①报复②回答回复③免除赋税徭役16负:①蒙受,遭受②依仗③欠,拖欠 17 盖:通“盍”何,何不,怎么 18 固:坚决,坚持 19顾:①看望,拜访②表轻微转折,而,不过③表反问,反而,却,难道 20 归:①女子出嫁②归属,归附,归依 21过:①责备②拜访,探望 22恨:遗憾 23疾:①毛病,缺点②痛心③痛恨④妒忌 24及:①到达②比得上,赶得上③等到④遭受 25即:①靠近②如果 26假:①借②凭借③宽容④非正式代理字27间①参与②夹杂其间③小路④秘密地,悄悄地 28见:①被②放在动词后,有称代作用,等于前置的我29进:①推荐②出仕到朝廷③进献30就:①靠近,接近②趋,赴③完成,成功31举:①全,都②推荐,选拔③攻克,占领32绝:①横渡,穿②很,非常③超越,超过33矜:①矛柄②注重,慎重③夸耀④骄傲⑤怜悯,同情⑥庄重34堪:①经得起,受得住②胜任③能够 35克:①成功,完成②战胜,攻下③能够④限定,约定36案(按): ①案问,审问,审查②巡行,巡视37报:给回信,答复38倍:背叛,反叛,违背39比:①并列,挨着②等到40辱:①迫近②轻视,看不起③微小,少41逋:①逃亡,逃跑②欠交,拖欠42策: ①马鞭②鞭打,鞭策③拐杖④拄着,扶着43称:合适,配得上,相称44冲:①谦虚②年幼45畴:过去,从前46臭:气味47创:①伤亡,伤②开创,首创48垂:①流传②临近,将近49祠:祭祀50次:临时驻扎和住宿51从:参与,参加52殂:死亡53存:①看望,问候②抚恤54达:得志,显贵55穷:①不得志,处境困窘②追究到底56贷:①宽容,宽免②推卸③借出,给入57逮:①及,达到②趁,趁着58党:①一种居民组织,五百家为一党②集团③袒护,偏袒59等:相同,一样60敌:相当,匹敌(“匹”也有力量相当相等之意)61第:①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②但,只管③如果,假使62点:删改之字63典:主管64吊:慰问65夺:①丧失,耽误②强取,夺取,强行改变66而:你,你的67而:这样68伐:①讨伐,进攻②功劳③夸耀69法:效 70抚:抚慰,安抚71附:归附,依附72干:①盾牌②冒犯,冲犯,冲③水边,河岸④才干⑤求取73高:尊敬,崇尚74攻:深入研究75功:①工作,事情②功?事业③功劳,功勋76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 77沽:买,卖78辜:①罪②对不住79孤:幼年丧父80观:景象,景物81果:①实现②充实,饱82荷:①荷花②扛,担③担任,承当83合:①应当,应该②符合84怀:①安抚②心里包藏着某种思想感情③心情,情绪85隳hui:毁坏86籍:①凭借②登记③户口册87辑:安抚,安定88戢ji:①收敛②禁止89亟:①急,赶快②屡次90给:足,丰足91迹:推究,考察92济:①过河,渡②成③帮助,接济④有益,有利⑤停止93霁:①雨雪停止,云雾散,天放晴②怒气消除,气色转和94计:①算账,计算②盘算,谋划③计谋,策略95骥:好马,骏马96季:①排行在后的②一个季节或一个朝代的末了97洎ji:到,至98既:①尽,完了,终了②已经③既然①不只⑤(既……见)(既……又)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99暨:①和,同②到,至100浃jia:沾湿,湿透 101加:①加上,放上②施加③增加④更,更加 102嘉:①好的,美好的②赞美,嘉奖 103贾:①买②做买卖③商人④求取⑤招引,招惹,贾祸⑥价格 104缄:①封口,封闭②闭口③书信105艰:①艰险,险恶②父母丧:丁艰106:俭:①俭省,节省②约束不放纵③歉收年成不好。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隶变: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
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
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
2.异体字: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汉字。
3.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4.古今字:古今字是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而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
5.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6.《尔雅》: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
还是中国古代的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研究上古同音义词的重要著作,它是我国最早的词典,作者不可考,多认为是古代小学家们逐渐集录而成的,大约开始编撰于战国中后期,至汉代形成现代所见的规模,共收录上古时期的词语4300多个。
按词语的内容归类分卷,共分19卷,如释天,释地,释言7.《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编,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全书共分15卷(1——14卷为本文,15卷为叙)。
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本义、辨识音读的字典,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字训诂著作之一。
作者总结了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首创部首排检法,所收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1163个),依据540个部首分部排列,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8.本义:指一个词的最初含义。
9.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10.偏义复词:古文中,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11.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
12.词类活用: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13.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14.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翻译解释
最值得背诵的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翻译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古文学名解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只藉三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春秋三传》都是编年体史书。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著有《史记》,《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
小古文100篇+注释(上册已经修改)
经典诵读五年级系列读本小古文一百篇班级:姓名: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医古文词语解释
医古文词语解释《扁鹊传》④舍长:谓客馆之主事者。
舍,客馆,接待宾客之处。
⑤过:至。
⑥闲:私下。
⑦禁方:不公开之医方书。
(14)治:正常。
(15)闲:病愈。
(20)中害:内脏受害。
中,中藏,古人谓内脏为中脏,(25)未能:未及。
(26)精光:犹神采。
谓仪容。
(27)诞:欺骗。
(32)拨:谓解衣诊察。
病之应:疾病於外表的反应,即病候。
(33)因:依循。
輸:通“腧”。
(34)诀:通“決”。
疏导。
(35)搦(nuî诺):按摩。
(37)湔(jiān煎)浣:洗涤。
(38)漱涤:浣洗。
(41)以管窥天:喻所见者小。
(42)郄(xì隙):同“郤”。
空隙。
文:线条交错的图纹、画饰。
(43)写形:审察病者之体能。
写,犹審。
(45)大表:谓体表。
(46)“不出千里”二句:此言身不出千里之外,只要知其病候,即能以多种诊断方法,知其生死存亡。
(47)不可曲止:曲,详尽。
止,语助词。
(48)瞚:同“瞬”。
眨眼。
”(49)挢:举。
(50)高义:谓崇高之义行。
(52)嘘唏:同“欷歔”。
悲咽抽泣貌。
服(bì必)臆:因悲伤而气满郁塞。
(53)涕:泪。
(54)忽忽:泪珠滚滚貌。
(56)厉:磨。
(60)更适阴阳:再调适其阴阳乖乱、上下失常的方面。
适,调适。
(66)重(zhîng众):甚。
(68)随俗为变:谓扁鹊医道能适应社会需要而变通,(74)決嫌疑:決断医学上疑惑难明之事。
(75)左右:泛指四方。
(77)传:索隐:“乘传送之。
”传,驿车。
谓由驿站备马车押送。
(79)缓急:谓急。
(80)少女:幼女。
(82)坐法:因犯法而获罪。
(87)嗽:通“漱”。
漱口。
(95)往:以往;过去。
(96)要:同“腰”。
(97)俛仰:俯仰。
俛,“俯”的异体字。
(98)濡腎:染及腎脏。
一说,贤藏精主液,故曰濡腎。
濡,润湿也。
(101)故:通“固”。
確实。
(102)倩(qiàn欠):女婿。
(106)柔汤:与“刚剂”相对,温补之汤药。
古文阅读中的古代人名解析与理解
古文阅读中的古代人名解析与理解在古代文学中,人名是起到承载角色身份、体现社会地位和人物性格等作用的重要元素。
对于古文阅读者来说,理解古代人名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更好地把握古文的意境和思想情感。
本文将从字形、音韵、典故等多个方面解析古代人名,并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和阅读古代人名。
一、字形解析在古代人名中,字形是一种常见的解析方式。
古代人名通常会通过字形来体现人物的特征和寓意。
例如,名字中的“山”字往往与高大、威严等特征相关,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字形中的“山”字正是体现了他的高贵身份和出众气质。
另外,一些字形还能够暗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字形中的“日”字代表阳光、光明,暗示了他聪明、机智的性格;而《水浒传》中的林冲,字形中的“木”字则暗示了他的刚直和坚强。
二、音韵解析古代人名中的音韵也是解析的重要方面。
在古代社会,人们注重名字的音韵和谐,相信名字的音韵能够影响人的命运和福祉。
因此,许多古代人名都采用了平仄和谐的音韵结构。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名字的音韵结构平仄和谐,寓意着他的命运坎坷而多变;而《水浒传》中的李逵,名字的音韵则显得粗犷有力,与其勇猛的性格相契合。
三、典故解析古代人名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典故和文化内涵,通过了解典故的来源和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名所代表的意义。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名字的典故来源于《庄子》中的“石中玉”,寓意着他的独特和珍贵;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则是取自佛经中的“觉悟”,象征着他在修行道路上的顿悟和成长。
四、文化背景解析古代人名还需要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来解析。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下,人名的命名方式和含义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常采用典故、象征和寓意等方式来命名。
如《左传》中的孔子名字的寓意就非常明显,孔子的名字意为“孔庙之子”,体现了他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在古代的地域背景下,人名的命名方式也有所差异。
妓女古文的名词解释
妓女古文的名词解释古代文献中经常提及妓女,这一职业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了特定的角色。
妓女是指以提供性服务为生的女性,她们在古代社会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社会功能。
然而,现代对妓女的认识往往带有偏见和刻板印象,使得对于古代妓女的真实理解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将尝试通过解释古文中涉及妓女的相关词语,来深入探讨这一职业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和意义。
一、妓女妓女一词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用来指代从事卖淫行业的女性。
这一职业在古代社会中十分普遍,尤其在都市和商业繁荣的地区。
妓女在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提供陪伴服务的同时,也承担着社交和文化娱乐的角色。
她们通常通过艺术表演、诗词歌赋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才艺,并以此吸引顾客的欢心。
二、伎女伎女是古文中常见的词语,它用来指代妓女的一种称呼。
伎女一词中的“伎”字源自于“技艺”,表示妓女在表演、舞蹈或以其它艺术形式瞒骗顾客而备受推崇。
这一称呼也显示了妓女在古代社会中以其才艺而获得的地位,对于某些妓女来说,她们以自己的才艺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三、娼妓娼妓一词在古代文献中也频繁出现,用来指代从事卖淫行业的女性。
与妓女和伎女不同的是,娼妓这一词语更多地强调了与卖淫行为有关的方面。
娼妓常常以收费提供性服务作为生计的手段,与购买她们服务的顾客形成经济关系。
然而,娼妓并不仅仅是卖淫的女性,她们在古代社会中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四、妓院妓院是妓女从事卖淫业务的地方,也是顾客和妓女进行交易和娱乐的场所。
妓院通常是集中的,规模不一,有些甚至规模庞大,能够容纳百余名妓女。
妓院往往设有各种娱乐设施和设备,如舞台、音乐器、花园等,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娱乐体验。
妓院不仅是妓女工作的场所,也是一种社交和文化娱乐的场所,吸引了许多人前往参观和享受。
五、风月场所风月场所是古代社会中专门为男女进行社交和娱乐活动而设立的场所。
在这些场所中,妓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她们以陪伴和娱乐顾客为职责,通过表演、歌舞和陪酒等方式为顾客提供服务。
简体版古代汉语名词解释训诂学及音韵学
简体版古代汉语名词解释训诂学及音韵学古代汉语名词解释(仅供参考)肖庆峰整理一、文字部分1、甲骨文:简称甲文,指近代以来发现的商周时期写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也叫贞卜文字、殷墟书契等。
2、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青铜铭文等。
3、大篆: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一带的文字,也叫籀文。
广义的大篆还包括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等。
4、小篆:指秦统一六国后,由李斯等整理大篆和六国文字而确立的秦国官方文字,也称秦篆。
5、籀文:旧说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着《史籀篇》中的文字,现在一般认为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的大篆。
6、古文:文字学上主要指战国时期流行于东方各诸侯国的文字,后来也叫战国古文。
7、奇字:战国时期六国古文的一种别体,可能是对战国时流行于六国的文字加以变异而来的。
8、今文:文字学上特指汉代流行的隶书。
9、古文字: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战国古文等。
10、今文字:指汉代隶书以后的文字,包括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11、隶变:指发生秦汉时期由秦国篆文、六国古文演变为隶书的过程。
这一过程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12、隶定:指用隶书(后来也包括楷书)转写战国以前古文字的过程。
13、小学:原指古代的初等教育机构,后来又指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
14、六书:指中国古代分析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一般认为后两种是用字方法。
15、四体二用:四体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方法,二用指转注、假借两种用字方法。
16、初文:文字学上指反映一个字造字本义的初始写法,如“止”是“趾”的初文,“采”是”采”的初文。
17、本字:指表示本义的字,与“借字”相对。
18、通假:古代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法,也叫“通借”、“古音通假”。
19、通假字:用来代替某种意义的本字的音同音近的字,也叫“借字”。
20、古今字:历史上先后产生的表示某一相同意义的字,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阳湖派古文名词解释
阳湖派古文名词解释嘿,你知道啥是阳湖派古文不?阳湖派古文啊,那可真是文学领域里的一颗独特明珠呢!就好像是一群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聚在一起,搞出了一番别样的天地。
阳湖派呢,是清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你想想啊,在那个时代,文字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人们内心深处的各种情感和思想。
而阳湖派的文人们,他们用自己独特的笔触,书写着世间的种种。
比如说恽敬吧,他的文章就像那山间流淌的清泉,清澈而又灵动,能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韵味。
这阳湖派为啥叫阳湖派呀?那是因为这些文人大多是阳湖地区的呀!这不就跟咱现在说的什么四川火锅、北京烤鸭似的,带着浓浓的地域特色。
他们可不满足于传统的古文写法,就像那些勇于创新的艺术家一样,非要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他们的文章里,既有对生活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读起来那叫一个过瘾!“哎呀,这阳湖派古文可真是有意思啊!”你瞧,这就是阳湖派古文的魅力所在。
它不是那种死板的、让人读起来昏昏欲睡的东西,而是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就好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每一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丽。
咱再说说阳湖派古文和其他流派的区别。
它不像有的流派那样过于追求华丽的词藻,而是更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这就好比是一个真诚的朋友,跟你聊天时不会说那些虚头巴脑的话,而是实实在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总之呢,阳湖派古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就像是一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欣赏。
你难道不想去好好领略一下它的魅力吗?阳湖派古文,真的值得你去深入了解呀!我的观点就是:阳湖派古文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重视它、研究它,让它的光芒继续闪耀下去。
大三下期末考试(古文填空名解)
【填空题】1、王禹偁也被宋人看作白体诗人,自编《小畜集》,从总体上看,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清人吴之振说“元之独开有宋风气”。
2、宋初文学出现三种文体:白体诗、西昆体、晚唐体。
白体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晚唐体诗人,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代表诗人有“九僧”和潘阆làng、魏野、林浦等隐逸之士;西昆体:声势最盛,以《西昆酬唱集》得名,收录杨亿、刘筠、钱惟演等17位诗人的诗歌,最推崇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
3、晏殊的《珠玉词》,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晏殊经常表现出对生命的忧思,这人生有限的忧思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两种苦闷相互生发映衬,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浓度,这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
名作《浣溪沙》最能代表这种特色:“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的年辈较高,政治地位又显赫,欧阳修等著名词人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因此,他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4、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
5、王安石,散文形成了被清人刘熙载称为“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
诗歌自成一体,被称“王荆公体”。
6、在北宋词坛上,秦观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
7、贺铸词中包含的不仅是人生失意的悲愤,而且含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
北宋词人中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8、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合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9、陆游所说的“诗家三味”,是指他在地处抗金前线的南郑受到紧张、豪宕的军营生活的激发,而领悟到应该改变早年专以“藻绘”为工的诗风,而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
古文今解
语文圆学习责任编辑:刘小明:古争今勿{@文力}j【古文】;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后①为继室。
诸子无母!,………{者,太祖②皆令后养之。
文帝③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后r!}日:“将军④拜太子,天下莫不欢喜,后当倾府藏赏;{;{赐。
”}后日:“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l ;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j.1长御⑤还,具以语太祖。
太祖悦日:“怒不变容,喜{i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后妃传》{注释:①指曹操妻子卞夫人,原为妾;为曹丕、曹彰、曹植、曹熊|;生母。
②指曹操。
魏文帝时,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③④指魏文;i帝曹丕(Pi)。
⑤长御:皇后或王后身边女官,有左、右长御之分。
{;【今解】“这个女人不简单。
”这是看了这篇古文后,我所得到的第一} |印象。
做母亲的不简单,故儿子不简单(曹丕、曹彰、曹植均赫赫j {有名),这是第二印象。
继而又想到,妻子不简单,说明丈夫曹操il不简单(当然,这里所说不简单,是说他治家也与他治军、治国一{ {样,很有一套)。
其中有两点是很有个性特点的。
其一,他治家恩li威并施,且从不掩饰自己的态度。
他认为好就好,不好就不好,好i’}就奖,不好就罚,从不暖昧、含糊。
其二,与治军不一样,他既重才};也重德,德才并重。
选段中他赞扬卞氏“怒不变容,喜不失节”及哆i卞氏所说“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均为佐证。
这就与他治军有ll了不同——治军只强调“唯才是举”。
圈~…………………………………………………面6醯P1‘。
古文注释
古文注释原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译文: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不聪明,怎么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的爵位越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我的心越小,只想着黎明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
这样可以幸免于害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呢!‛单字解释:遇:遇见,遇到仆闻之:我听说。
仆,谦称。
患:灾难子:你易:改变容:神色,脸色敏:聪明谓:叫做,称作施:布施益:越乎:吗恶:怨恨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
归:归结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呢!病:患苦。
诸:‚之乎‛的和音。
启示:告诉我们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要冷静小心。
原文(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
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译文: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朕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朕才想到熟悉的东西却也不能达到分辨好坏。
古文史名词解释
1/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2、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成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3、永明文学:一.永明文学是指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
二.“永明文学”重文学特质的发扬和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
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
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
4、“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5、“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
5、骈文: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
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6、上官体: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
特点:体察细致、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7、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小说文体。
8、馆阁体:馆阁体是唐代一种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
在对于诗律和诗艺的研炼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9、初唐四杰: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0、辋川集:《辋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11、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小学生经典必读小古文(原文、拼音标注、字词解释及古文今译)
小学生经典必读小古文(原文、拼音标注、字词解释及古文今译)O1掴(yα)苗助长宋人有闵(min)①其苗之不长而携②之者,芒芒然③归④,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⑤而往视之,苗则槁(gd。
)⑥矣。
字词解释①闵:同〃悯〃,忧虑。
②携:拔。
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
④归:回家。
⑤趋:急行。
⑥槁:枯槁,枯死。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人担心它的禾苗长不高,就自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他感到十分疲劳,回到家就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发现禾苗都枯萎了。
02守株①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②触③株,折颈而死,因释④其耒(Mi)而守株,冀(ji)⑤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⑥为宋国笑。
字词解释①株:树桩。
②走:跑。
③触:撞到。
④释:放下。
⑤冀:希望。
⑥身:自己。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兔子始终没有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03刻舟求剑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qi)③其舟,日:“是吾(Wii)剑之所从坠④。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i),而剑不行,求⑤剑若此,不亦惑乎?①涉:过,渡。
②遽:立即。
③契:用刀雕刻。
④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⑤求:寻找。
古文今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剑掉下去的位置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04鹤(yu)蚌(bdng)相争蚌方①出曝(P£0②,而鹤啄其肉,蚌合而箝(qidn)③其喙。
鹤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鹤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鹤!”两者不肯相舍④,渔者得而并禽⑤之。
小古文+小古文注解-文言小古文
《雨》《雨》今日天阴,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晓雾渐浓,大雾细雨如丝。
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天晚雨止,细.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风吹云散,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明月初出。
芒.《芦花》《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一片白色,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西风吹来,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花飞如雪。
像雪一样飘起来。
《放风筝》《放风筝》青草地,译文:放风筝。
青青的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你在前面走,我在后我后行。
面行。
《乡村》《乡村》译文:乡间农家,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竹篱茅屋,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临水成村。
形成村落。
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水边杨柳数株,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中夹桃李,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飞燕一双,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忽高忽低,来去去非常迅速。
来去甚捷。
《日月星》《日月星》日则有日,译文:夜则有月,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夜又有星。
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三者之中,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日最明,月亮其次,星星最弱.月次之,星又次之。
《菊》《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其瓣如丝,如爪。
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其色或黄、或白、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寒,严霜既降,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 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百花凋零,惟菊独盛。
《雪》《雪》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冬日严寒,木叶尽脱,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阴云四布,弥漫天空,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清晨,登楼远望,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山林屋宇,一白无际,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古文史一部分名词解释
1重言:是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是借重之言,当《庄子》引用的名人名语基本都是虚构的。
2赋、比、兴:是前人概括出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所谓“赋”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是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是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时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3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其本质上是一种音乐的分类。
“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
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
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4“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三类是《诗经》按音乐不同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5重章:重章是《诗经》结构形式的一大特色。
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在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就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而是改变字词后使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
6献诗说: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7王官采诗:是汉代学者对《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说法。
据汉代人记载,西周时期,朝廷设有采诗的专职人员,定期到民间采诗。
班固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可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据说,《诗经》中的作品就是这样被收集到朝廷的。
8采诗说: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9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杂剧: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和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形成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散曲:曲又称北曲。
包括小令、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散曲是用来清唱的曲文,更近于合乐的诗歌。
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享的新诗体。
四大南戏(荆拜刘杀):是元末明初的南戏的代表作,简称‘荆、刘、拜、杀’。
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的合称,体现着南戏的发展变化,‘四大南戏’中的三个剧本都有传说中的作者,表明文人在南戏写定过程的作用。
这些剧本即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对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与《琵琶记》一起,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彰显着南曲创作的生命力。
拟话本:明代后期,随着长篇通俗小说的繁荣,话本小说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过去供艺人讲述的底本变而为社会上普遍读者的案头读物,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
这种在体制上与宋元话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赏性质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是‘拟话本’或称‘拟宋世人小说’。
三言二拍: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所编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警示恒言》的合称。
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宋元旧篇,三分之二是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
明代的作品约有半数直接反映现实生活,半数取材于历史或宗教传说故事,基本上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衰落和和市民阶级逐渐兴起的时代特征。
艺术特点:1取材现实生活,主题思想更为集中2继承话本传统,情节曲折动人3人物描写更为细致,人物性格更为丰满。
临川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甘禅记》的合称。
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都以梦境来展示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其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
这‘四梦’中,又以《牡丹亭》《甘婵记》成就最高。
正是凭借这四梦,汤显祖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戏曲的不朽地位。
前七子:出现于眀弘治、正德年间,包括李梦阳、和景明,畅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反对台阁休诗风中起重要作用,但也将文学创作引向了拟古主义。
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
成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后波及李梦阳,和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和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到统一。
公安派:明代后期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他们为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他们以‘童心说’为指导,提出;独抒灵性,不拘格套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的束缚,找到了以独创的精神来表现个人真情实感的最高境界,主张创新,在诗歌抒情方面取得惊人的成就。
台阁体: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出现‘台阁体’诗。
倡导人号称‘三杨’即杨士奇,杨蓉,杨博,所以为“台阁体”他的出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只追求‘雍容典雅‘毫无创新,生气,比‘西昆体’影响更坏。
性灵说: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接过公安派‘独抒灵性’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真性情,全面排斥清以前的理论观点。
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挑战。
主要成就为诗歌,七绝和七律尤佳。
南洪北孔:清代著名戏剧家洪与孔尚任,洪的《长生殿》与孔的《桃花扇》齐名,洪是钱塘人,孔是曲埠人,所以为‘男洪北孔’。
桐城派:清中叶出现的散文流派,领袖:方苞、刘大櫆、姚鼎都是桐城人。
以开创者方苞提出的‘义法’为理论基石,‘义’指内容符合儒家思想,‘法’指文章的形式技巧。
后经刘大櫆发扬,姚鼎完善,形成‘天下之大章,其在桐城乎’。
是清代散文最具特色的流派。
格调说:清中叶的沈德潜不满于‘神韵说’内容的空疏和把握的虚无缥缈,‘格调说’对其加
以匡正。
‘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观念。
主张恢复‘温柔敦厚’‘中正和平’提出‘诗歌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口号,变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
肌理说:翁方纲既不满于‘神韵说’的空泛,又不满于‘格调说’的食古不化,对二者加以匡正。
包括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的‘文理’,实际上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文理得统一。
是宋诗以学为师的再版,以学术代替诗歌创作的一条歧路。